《鸿门宴》观后感

时间:2024-07-22 19:03:0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鸿门宴》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鸿门宴》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鸿门宴》观后感

《鸿门宴》观后感1

  “得到这个位置就意味着你要失去相信别人的能力……”这是刘邦临死前的一句话。

  这是鲁中晨刊小记者的一场专场电影,影片一开场我们被项羽的大将风范所震撼,为刘邦的王者气息所惊叹……

  影片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樊哙。我为他落泪了,也被他震惊了。他的豪爽,他的坦诚,深深打动了我。在鸿门宴上他咬断手指的那一瞬间,我真的震惊了。一个人为了兄弟竟然能做到这般,这才是真的英雄!他永远是单纯的,樊哙还是樊哙,刘邦却已不是刘邦,他要的其实很简单,只是和兄弟回家喝酒,但这对于刘邦来说太难了。他自刎的一瞬间,我哭了,那是一颗充满信任和忠诚的心呀!

  做人就要做樊哙这样的.人,信任别人。

  诚信是清澈幽雅的湖水,它总是以自己朴素而洁净的面容向人间展示自己的美丽,我相信,只要有诚信,生活就会更美丽。

《鸿门宴》观后感2

  最近,学校课余时间比较充分,我在完成了课业以后就打开电脑看了一下电影。翻看网页,发现最近《鸿门宴》这部电影比较火热,于是怀着憧憬心情收看了。

  电影《鸿门宴》,不用看电影我们也知道这是讲秦朝末期项羽与刘邦两大派别为了争夺新王朝统治权展开的一次殊死较量。其中的鸿门宴正是这场纷争当中最为激烈的`部分,在《鸿门宴》当中各派纷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更是演绎得淋漓尽致。

  不过,看完电影《鸿门宴》以后我觉得一个历史光看一部电影是讲不明白,更讲不清楚的。电影《鸿门宴》存在许多拍摄漏洞,比如项羽为什么会平白无故地弃用范增,范增辅佐项羽多年,连十几岁小孩都知道识人要看这个人跟自己相熟得久不久,而张良区区只来了几天或是几个月就抛出这样的信息来,难道不可疑吗?同样的漏洞也发生在刘邦登基以后单纯凭借范增的精囊就设计陷害众多功臣。

  根据这两点漏洞,我推测是电影编剧为了剧情需要,而自我创新出来的,不过这样的创新,根扎得还不够深,不能够叫人全然信服。

《鸿门宴》观后感3

  正值大战在即,突然一个电话进来,陌生的号码,慌乱中接起,一个曼妙的声音问我,你猜我是谁?……怎么把我忘记了?……我好伤心啊!……那一刹那,我心绪紊乱,有些手足无措,脑子里还在想着项羽与刘邦决战,虞姬又是以何种心思追随项羽而逝去,纵然坦荡荡,也被这曼妙的声音问到我心虚。

  项羽何等温柔,虞姬又何等霸气,也许你会说我,反了吧?可我看到的是,项羽拥着虞姬,那霸王温柔的一面教我为之动容,虞姬欺刘邦,追随项羽殉情,那美人霸气的一面更教我为之感叹啊。

  故事里,项羽和虞姬仅一面之缘,却铸就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我觉得他们之间的感情远胜于我认知的爱情。那是怎样的一个气概,我自知文笔拙见,以不足以描述这样的.情感了。

  电影的中途,我曾一度怀疑我对项羽和刘邦的判断了,莫非项羽真的是那种暴君?又或者刘邦却真是仁士?或许我对于历史中的人物缺乏了解?可是项羽那霸王枪尖的光耀,那种霸气凌然的气势,已深深打动了我,纵使暴君,作为男人,又有何妨?电影的结尾表述了刘邦的心机,我明白了我的不定因素,性格注定我不能成为无情无义的霸主,却也当真无法冷眼看对世界。

《鸿门宴》观后感4

  四十万的精兵与十万士兵的较量,很明显,项羽赢定了。但历史却让项羽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最终乌江自刎,让刘邦建起盛大的西汉王朝,结果似乎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的确,在个人能力方面,项羽没刘邦有谋,也没有刘邦机智,跟没有刘邦善于用人。因为项羽崇尚武力,在黄河以北征战以来,战无不胜,诸侯们在他面前也只能俯首称臣。军事的强大实力让西楚霸王占了上风,但这一切却被项羽的“情义”给瓦解。

  鸿门宴上,项羽要杀刘邦绝非难事。项羽何尝不知,只要此时杀了刘邦,天下便是自己的呢。是因仁慈吗?不,连坑埋一城人的事都能做得出的人,会因杀一人而皱眉吗?其实,这一切皆因项羽重情义。不忍杀昔日战友,不愿歼以前的同盟。以前的`情义仍在项羽心头,他又岂想到刘邦已是敌军首领,刘邦已不再是昔日的兄弟。刘邦的花言巧语更是欺骗了天真单纯的项羽,项羽也因情义而放走了刘邦,放走了复楚的机会,更是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可怜,也可悲。一代英雄,一代霸王,因情而败走。

《鸿门宴》观后感5

  影片的重头戏无疑是范增与张良的那盘棋局。可以说棋局是贯穿全片的'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还为续集做了铺垫。张良是棋局高手,然而遇上了范增这样老谋深算的对手,自然也败下阵来。但是他甘拜下风,毕竟他在范增面前只是晚辈。而范增却对他赏识有加,在范增被项羽抛弃后,张良找到了他,并和他下了生前最后一盘棋局,范增临死前对张良语重心长地说了很多话,他说在张良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可以说黄秋生不愧是老戏骨,在范增这个角色上拿捏得相当到位,不论是之前为项羽出谋划策,还是在鸿门宴当日的棋局之上,显示出了深藏功与名的本色。

  棋局到了最后,便是范增所说的“有一种棋局,叫做两败俱输”。鸿门宴上,项羽占尽了风头,然而他并未将风头转化为真正的优势。相反,刘邦受尽屈辱,甚至最后被逼动手杀死张良,被项羽一箭挡回,这一剑其实已经奠定了输赢。项羽开始对刘邦充分信任,以为他必将退出咸阳永无争当霸主之日。看到这里,我真为项羽捉急,何不就此动手杀死刘邦?但转念一想,杀死刘邦不就篡改了历史么?

  自欺欺人罢了。

《鸿门宴》观后感6

  谈到楚汉之争,最出名的不外是鸿门宴,《鸿门宴》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毒霸天下的新,因此举办了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就是著名的《鸿门宴》。

  项伯―一个被长期忽略然却在鸿门宴起来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他通知了张良,项王对他的不满以及起来杀意,才让他有机会逃走。

  张良――刘邦的智囊袋,然刘邦却不能给予他足够的信任,连刘邦想独霸天下的目地都不曾告诉过张良,但张良却不记前嫌,是他通知了张良,是他为张良出谋划策,是他在刘邦独自一人逃走时,镇定自若。

  项王――唯我独尊,目光短浅,毫无心计,他的'智囊袋范增告诉他,刘邦有独霸天下的心,一开始项羽很生气,且对刘邦起来杀意。然而却因为刘邦上门谢罪,而原谅,范增多次示意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羽的唯我独尊,不善用人是导致他死亡的原因。

  范增――项羽的智囊袋,他说一个老奸巨猾,洞察敏锐,是他最先察觉到刘邦的霸心,他劝说项羽杀了刘邦,刘邦心软放过刘邦,导致最后被杀。

【《鸿门宴》观后感】相关文章:

历史故事:鸿门宴09-06

《鸿门宴》教学反思05-21

《鸿门宴》观后感14篇09-06

《鸿门宴》观后感6篇10-23

《鸿门宴》观后感10篇12-06

从《鸿门宴》看项羽的悲剧性格06-23

《鸿门宴》读书笔记700字09-03

《鸿门宴》读书笔记800字08-08

《鸿门宴》_读书笔记800字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