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7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1
开学前,学校组织所有教师观看了新上映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这部上座率很高的电影改编自郭敬明同名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剧情简洁明了,想要表达的思想如白纸黑字一目了然。这无疑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充满了包裹着灰色的青春的气息,在观看了这部影片之后,心情有点压抑,让人对社会、对教育、对家庭、对人性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看完电影后我不断问自已,如今的孩子都怎么啦,怎么会变得如此冷漠?如此缺少人性?学校的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
一、学校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育人性光辉,播种人生智慧。
主人翁易遥是一个单亲家庭的贫穷孩子,依靠母亲艰难的生活,因为没钱买新校服,她只能穿着格格不入的旧校服低头前行,贫穷也成了大多数同学耻笑的对象。她得病被唐小米曝光后,更加剧了被孤立、被欺负,她承受施暴同学的谩骂,被泼钢笔水、被当众撕扯衣服、被迫吃垃圾,承受粉笔灰塞进嘴里等等各种侮辱。易遥因被误解成杀人犯,迫于校园舆论,她选择了跳海自杀,希望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听说易瑶要跳河,同学们都像奔走呼告,看戏一样从四面八方涌过来。他们大声的叫着,喊着,笑着。这时还有同学恶语相对,落井下石,漠视一个同龄的年轻生命将要失去。在这个时候,只有顾森西和齐铭在大声呼喊易遥,当顾森西追上去的时候,包括老师在内的所有人都在喊"顾森西快回来",但是却没有人喊"易遥快回来"。
看完整部电影,先是泪奔,再是内心纠结,纠结于人性,纠结于人言可畏,纠结于人间冷漠,心与心的距离遥远到不可丈量,最后是思考学校人性教育的缺失。校园暴力,象是影片里所演的一样,主要根源就是孩子们的冷漠,孩子们言语和行为的不负责任,反映出了学校管理的缺失、文化建设和家庭亲情式关系打造的缺乏。"人之初,性本善",赵校长讲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育人性中光辉的那一部分,就是扬善抑恶,努力去做个好人,做个善人,做个大家喜欢的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271教育的目的就是培育人性光辉,播种人生智慧,传播着人间的美好和希望,守望着一个又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人是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只有排除功利观念,不只是关注考试、知识和分数,而是关注学生生命和灵魂的成长,立德树人,把教育教育追求的方向和价值搞正确,我想电影中那个学校学生的人性冷漠就不会出现,271教育真的伟大。
二、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已。
电影中有一个学生叫顾森西,他不爱学习,性格活泼又有点小痞子的帅气,听课分心走神,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但是他开朗自信,有帮助弱者的正义和善良,生理卫生课全勤,还差点选上科代表,特别是当别人的生命出现危险时,能够不顾个人安危救人。影片最后顾森西转学时候的自我介绍,他说到:"我叫顾森西,西是太阳从西边出来的西。"他还记得与易遥之间的对话,顾森西的西虽然不是希望的希,但却能给易遥带来温暖的阳光,让易遥找到光明的方向。就是这样一个心理阳光的男孩,因为成绩不好,却屡遭老师嘲讽不如姐姐,屡遭罚站等体罚。
赵校长讲过,教育应从敬畏开始,敬畏每个孩子存在的.不同和差异,教育就是营造一片大的原始森林,让不同的树木自由成长,在原本的基础上变成最好的自己,因此没有学不好的孩子。"上帝"在每个孩子内心深处安装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命门之锁,老师的作用就是走进孩子内心,带着欣赏的眼光,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帮助孩子找到打开自已命门之锁的金钥匙。我想如果电影中的老师也有着和我们271教育一样的教育价值观,电影结局也不会让人纠心。
三、家校联合育人至关重要
电影中的高二年级一班似乎就没有一个正确主流价值观,班级文化建设也不到位,学生的个人心理等问题老师一无所知,因此出现一系列问题。由此也更加坚定了我们271教育导师团建设的方向,也进一步证明了我们家庭式亲情关系的打造、自主管理建设的正确。当学生贫穷不再被嘲笑,弱者不再被打击,流言不再被传播,善良、宽容、尊重、正义等美好的品质是主流时,校园霸凌事件将永远告别校园。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但有的特殊家庭不会教育孩子,造成孩子的寄形发展,需要学校的引导。象电影中易 遥的家庭,因为是社会底层的人,母亲不懂得如何温暖女儿,或许苦难的生活让她变得冰冷,所以在她嘴里易遥便成了"赔钱货"。而在易遥心里,母亲永远是训斥、指责。在她的家里,母亲用最失败的方式保护女儿,未料却是伤害女儿最深的人。
现在我们学校的家长课程已俱备规模,家长进校园,家长进课堂,家长进课程,家长进管理己成为常态,271教育的家校联合育人,家长和学校导师团的有效沟通,会进一步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生理问题,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学校霸凌事件是这个社会上最丑陋的伤疤,作为最纯净的校园要坚决根除。电影最后也出现了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只有我们的老师提升自已的人格,放大自已的人性光辉,关爱每一个学生,我们的教育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人性光辉,播种人生智慧,让人性的光辉在校园的上空永远闪耀,电影所折射的主题“愿所有的青春,都会被温柔以待",才能成为现实。
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2
黑暗中你沉重的呼吸是清晨弄堂里熟悉的雾。
你温热的胸口。
缓慢流动着悲伤与寂静的巨大河流。
那些呈现在文字中的影像模糊的人事终止在这样的言语之中,竟果真似浮在河面的船舶发出的呜鸣汽笛一般汩汩地流向意识深处,这么近,那么远。时隔经年,终于又看到小四的文字。这已经不是20xx年的印象。曾经固执地恐惧着物是人非,而今看到,那个笑容明亮、踩着忧伤的舞步在众人的目光中一路走来的少年,面孔已经有如这本小说一般富有线条和棱角。言语退去华丽的外衣,真实而惨痛的内核依然这般打动人心。像一部在黑暗而窒息的酒吧地下室播放着的实验电影,你在席地而坐的观众中掩面而泣的时候,胶片依然被机器卷动着无情滚动过去。无人为你的悲伤停留,电影配乐涅没了你的哭声。
弄堂里的雾气。清晨的开门声。被母亲塞进书包里的牛奶和水果。干净的少年。孤独的女孩。沉默地等待着你放学后。振动不已却无人接听的手机。匕首一般的语言。薄如纸的世事人情。听到了那句“就我”便转身飞奔回去的他,以及躺在血泊之中目光失焦的她。
我常以为,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被人间的太多遗憾所映照。
被黑色流云覆盖的悲伤的.物象,不紧不慢地叙述着一场青春的散场。这本书带领我们走过的这条悲伤河,是世界的真实之声。
生活里到处都是这样悲伤的隐喻。
如同曾经我和你在每一个清晨,一起走向那个光线来源的出口。
也如同现在他载着我,慢慢离开那个被我抛弃在黑暗里的你。其实在自行车轮一圈一圈滚动着慢慢带我逐渐远离你的时候,我真的是感觉到了,被熟悉的世界一点一点放弃的感觉。
在那个世界放弃我的时候,我也慢慢地松开了手。
再也不会有那样的清晨了。
读到这样平和而隐忍的语句,看到是青春的背影,在时光中转身,然后不知所终地消失在昭然若揭的怀抱,消失在深情而遥远的凝视中。那都是年少时的记忆了——那是写出这样的文字的少年,留给你我的记忆。
想想我们走过的那些故事——雪的国度里孤单而善良的王,城市的永无岛上一群刚刚长大的孩子,1995年被盛浓的绿荫所深深覆盖的校园,然后直到今天的悲伤之河:在命运的起点上,少年们单薄的身影勾勒出生命的创痛,望向弄堂的尽头那个渐行渐远的背影手足无措:看,快乐的人都有一样的快乐,而悲伤的人各有各的悲伤。我们曾经拥有大把大把的幸福年华,而想念中深切的,仍旧是那样一些不复再有的清晨。不复再有的子夜。
他给过的关怀,成为她生命的支撑。在一个缓缓闭上眼睛的时刻,他突然记起她的脸。这样他便老了。
而活在文字里的她的信念是,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
遥远而苍茫的人海里,扶着单车的少年回过头来,低低的声音说着,喂,一起回家吗?
无限漫长时光里的温柔。
无限温柔里的漫长时光。
一直都在。
选择一个必输的赌注去赌,来证明自己的无辜,筹码是生命。而之所以让这一切发生在已经走过了那么的疼痛和鄙夷之后,在平和的生活似乎近在咫尺之前,仅仅是因为,他的不信,让她感到最大的绝望。
于是她终于可以活在他的相信中。
这是最美好的生之丧失。
我们常常都不觉得自己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但是好多时候,似乎必须足够无情,才可以避免因爱而苦——就像这本书中说过的那样。
曾经读过一个台湾作家的书,里面说,世界总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心灵的脆弱性,我们不能免除于世界的伤害,于是我们就要长期生着灵魂的病。这本书信集是作者的最后一部作品,写完之后,她就在巴黎的公寓里面用刀子戳向胸口自杀而死了。我于是想到,这样薄如纸脆如瓷盛如花的人,怎可担当得起命运无常。而又想想这本书中那些栩栩如生的少年,不禁为他们鲜明的痛楚所震慑,因觉得他们很有担当。
言,言而不衷。离,离而不去。长到这样一天,因了畏惧心的脆弱性,在接纳万事之前,自己已经在眼前挂了一张滤网,人事的悲喜色差陡然就被模糊羽化,看在眼里,也就没有那么触目,自然也就说不上惊心了。总觉得活得眷恋生世,朝朝暮暮孑然而繁华,越来越寂寞,又欢喜又害怕。
这也许就是缩影在小四的笔下,缩影在他文字的成长中,最深的隐喻。
在这烟火的纲常世间,生命的河流深处是静默。却静默得悲欢俱在。世界并不都由洁净和精致的物象构成,关怀与温情永远只存在于更加庞大的冷漠与无情的对照之中。所以文字的生命可以脱离华美和虚幻而存在,一如这本书,又一次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通往另一个与他以往的文字都不相同的世界。最终他把这一切展示给我们看。这是由琐碎和平凡的生活细节构成的青春生命,是幅远观才能成形的油画,是一句稀声的大言。
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3
《悲伤逆流成河》,原著郭敬明,如果没记错他应当是在我们初中时流行的作家。我之前其实迷恋过的他的文字,辞藻华丽,每一个字都很美。可是堆砌到一齐之后,只让人觉得疲惫,没有意义。所以当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我内心丝毫没有波澜甚至想翻白眼。直到看了李银河教授的推荐影评,说是与学校欺凌有关,才决定去看一看。9月21号看的电影,此刻写观后感着实有点晚。我就简单地从剧中的五个主角身上来说说我的感受——
女主易遥,父亲似乎是早逝,母亲因生计所迫沦为暗娼,收入微薄,生活贫困。每一天笼罩着易遥的是哭泣、呻吟、咒骂、贫困、绝望交织的噩梦,在无知无辜的情景下染上了疣后在学校更是受尽欺侮。她的生活似乎一丝光亮都没有,最终被诬陷为杀人犯时易遥在河边情绪爆发的那一段话将电影推向高潮,当然她讲完之后毅然决然转身跳入河中,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从易遥这个人本身的遭遇我能够看出那些施暴者和旁观者的心态。他们的生活原本就安稳舒坦,可能最大的烦恼也就是考试名次。对易遥泼红墨水,把剩饭剩菜倒在易遥的餐盘里,从楼上往她身上泼冷水等等甚至更过分的行为,对这些人来说只是个玩笑。施暴者认为易遥不该太计较,因为他们只是闹着玩儿;旁观者觉得真趣味,反正她也不反抗,我也玩玩看好了。
不存在旁观者,全都是施暴者。因为趋利避害的本能,因为觉得不会承担任何后果,因为无聊没事做,因为这些原因就去插一脚对别人实施侵害手段的人,真是太恶心了。胆小怕事,冷漠恶毒,自私愚蠢。“谁杀了顾森湘我不明白,可是杀我的,今日可就全在那里了。”
男主齐铭,家境殷实,家庭和睦,聪慧勤奋,乖巧俊秀,整个儿一别人家的孩子。似乎对易遥有好感,也许是把她当做亲妹妹来看(惯用台词),喜欢顾森湘。不得不承认,在顾森湘出现之前,齐铭对易遥确实照顾有加,是每个女孩心中梦寐以求的王子形象。但也正是因为他,易遥遭人嫉恨,开始受到欺侮。也正是这个节点,顾森湘开始出此刻齐铭的视线内。
作为班长,齐铭竟然对易遥受到的欺凌一无所知,让我觉得安排给他的职位很讽刺。他甚至在易遥反击时责怪易遥,对鼓励易遥反击的顾森西也从头到尾给予否定。最让我觉得不齿的是最终易遥跳河,顾森西不顾众人阻拦跳进河里把易遥捞了上来,而班长大人被两个同学拉住没有挣脱开。
我不相信他没有力气挣脱那两个人,他只是从心底里不相信易遥。齐铭是以往给过易遥光明,也最终亲手把易遥推向深渊的人。顾森湘是一个完美人设,前两幕出现的时候我误以为这是个白莲花,后面才了解这个女孩子简直是人生赢家——从国外转学回来,成绩优异,相貌出众,教师父母的掌上明珠,与弟弟顾森西的感情也令人羡慕。
与齐铭算是两情相悦,对易遥也没有偏见,不顾及流言和非议,给予易遥帮忙。好像所有完美的词汇都能用在顾森湘身上,我提出这个主角的原因是她印证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杯具就是把完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顾森湘为了不受**,从楼上失足掉落。不明白其他观众是什么感受,我直到此刻还记得她掉下去的最终眼里映着的月亮。
唐小米的家境富裕,在班里拉帮结派,易遥在学校受欺侮的暗中领导者,也是顾森湘一案的始作俑者。很多人认为她是因为暗恋齐铭所以一路跟踪易遥,发现易遥的秘密并散播流言。但唐小米自我也是学校欺凌的受害者,她很有可能是在易遥身上找到了自我受欺凌时抑郁着的情绪发泄口。
转学了之后像是主角转换一样,在原先的学校她是任人宰割的鱼肉,转学之后好像成绩不错又懂得拉拢人,便成了能够举着刀的人。唐小米本应是最能体会到易遥痛苦的人,却毫不犹豫地举起刀,把自我原先的痛苦发泄到易遥身上,可怜又可恨。
林凤华,可能大家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会想,这谁啊?我也是了解了一点原著之后才明白,这是易遥妈妈的名字。母爱是永恒的话题。前面出场的时候,黯淡无神的面容,不肯给易遥买校服,做着低贱的'工作,无时无刻不在骂易遥“赔钱货”、“你怎样不去死”、“我怎样生了你这样的女儿”······种种叠加,没法对这个女人产生好感。
可是当我看到易遥找到了一个放钱的信封,里面有毛票有整钞,上头写着“遥遥的学费”。一个用了那么多恶毒词汇骂易遥的女人,在心底里还是叫她遥遥。原著里易遥还因为齐铭没有备注她为遥遥而难过,而她心里那个可恨的烂透了的女人却用自我的方式叫了她遥遥许多年。林凤华在得知了女儿生病的真相后,扇了自我一耳光,站起来牵起易遥的手:“走,妈妈带你看病去。”镜头给了母女俩牵着的手一个特写,然后以易遥的视角慢慢上移到妈妈的背影,再到简单挽起的黑发中夹杂着的几根白发。
易遥的眼角有泪,我在观影席上最终也憋不住眼泪了。“神摧毁通天塔,只留下一个密码,名字叫做妈妈。”在世俗庸碌强迫易遥别再负隅顽抗的时候,逆流而上的不是悲伤,是妈妈。上帝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是我们,把妈妈硬生生逼成了凡人。
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4
我们有温暖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学校教育、一群不管多么社会还是很善良的同学,我们是多么幸运啊。或许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思考,不是校园霸凌本身,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东西。
校园暴力?校园霸凌?是的,道法课上和新闻播报上不少见。可是,有多少人像之前的我一样,看完听完觉得,哇这好可怕,可是这离我好远啊,我永远都不可能碰到这种事情,然后就匆匆让自己的思绪转到其他事情上去了?
直到我看了这部影片。
《悲伤逆流成河》近期热映,大众点评评分高达9.1。片末,妈妈问我,如果你遇到了校园暴力,你会怎么办?我说,我不会遇到。是的,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上着好学校,我们绝大多数人永远都不会遇到。但我们很有必要思考一下这里面反映出来的问题。
让我们把目光暂时从施暴者和受害人身上移开,看看他们周围的那群人。
易遥最后跳河前有一段长长的自白,是全片中最让人泪目的地方。她说:“你们都是凶手,动没动过手都一样!”
看别人动手,看大家都排挤,自己也跟着——我自己什么都没有做,我不用负责,这不是我的错。很多人这样想。
他们,这些旁观者,这些同流合污的人,这些没有帮助受害者的人,需要负责吗?
我们确实应该对熟视无睹的人充满气愤,但试问:假如你们班所有人合伙欺负一个同学,你会跟他亲近、为他打抱不平吗?路边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你会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警吗?当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是“会”而迟疑时,我发现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而我们应该做出一些改变。我不想过多地说社会冷漠人心险恶,我只想从法律和道德来看这件事情。
理论上客观上讲,只要法律没有明文规定见到校园欺凌要上前解救或者报警是公民必须做到的义务,只要是没有施暴的人就不需要负责。
但从感性上讲,从道德层面上看,我们应该帮助受害者,我们有责任为他们维护权益。
又一次,法律和道德的冲突。
“于欢辱母案”,于欢因为自己的母亲被侮辱而持刀伤人,法律上是判故意伤害罪的罪犯,道德上是保护母亲的孝子;
“江歌案”中看到自己男友杀害闺蜜江歌的刘鑫没有出手相救而是躲在屋内,她没有触犯法律,但她受到了强烈的舆论攻击和道德谴责;江歌母亲想联系刘鑫却遭其抗拒,刘鑫还说出活该之类的话,江歌妈妈翻出刘鑫家庭住址等隐私发布网上,法律层面属于人身攻击,但得到了网友一片支持;
法律和道德在某些情况下不可能两全,但正义感是法律和道德共同维护的。
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9
听到学校要组织我们观看《悲伤逆流成河》这部电影,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准备好纸巾,毕竟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这部小说真的是很压抑,太黑暗了。
电影初始,我觉得和书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母亲的打骂,青梅竹马齐铭的关心和守护,让本来是灰色调人生的易瑶显得还不是那么的`糟糕。但是电影从一开始就铺下基调:给易瑶安排得了脏病,同时,也安排了一个主要反派角色的出场—唐小米。
电影从一开始就是灰暗调的,易瑶得病,为钱发愁,并目睹了唐小米被欺凌的场景;唐小米来到易瑶的学校,并认出了易瑶,她开始担心,于是想到了报复易瑶,几经周折,她发现了易瑶得病的秘密,并把这个消息散播到学校,让易瑶成为了全校同学口中的“病原体”。齐铭的不理解,全校同学的辱骂,让易瑶变得敏感。终于,易瑶等到了顾森西,顾森西教会易瑶反击,易瑶开始变得勇敢,自信。同时,母亲也发现了易瑶得病的原因,母女关系开始好转,她的世界有了一点点的温暖。我想,这是的易瑶应当是高兴的吧!可就是这么的巧合,易瑶再一次撞破了唐小米被欺负的场景从而激起了唐小米的报复心,然而,命运弄人,易瑶不相信那条信息,把它发给了顾森湘,可是顾森湘因为这条消息坠楼了,所有人都把易瑶当成了杀人凶手,就连顾森西,齐铭也抛弃了易瑶。易瑶的人生再一次陷入了绝望之中。无休止的谩骂和侮辱让易瑶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站在海边的易瑶,看上去是那么的绝望,悲伤。我想这时的易瑶心里应当是害怕的吧,然而她的害怕终究是小于她的绝望,所有的同学们都聚集在一起了,他们的潜意识告诉他们:就是当一场热闹看,这一刻他们还是不愿意承认他们做过的事,依旧喊着易瑶杀人犯,我想应该就是到了此刻,易瑶看着对面的同学们才下定决心跳海自杀的吧。听着同学们一口一句的杀人犯,易瑶开始变得一字一句的控诉着对面的同学,字字如泣,声泪俱下,最终易瑶跳海了。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部影片并不怎么出彩,但它至少做到了小说想要表达的“反对校园霸凌”的主题,看完这部反霸凌的影片,我只想告诉每个人:我们可能会盲从,但我们必须学会善良。
看完这部电影唯一能感受到的,是赤裸裸、残忍而又过分的现实,让人充分地体验到什么是世态炎凉,什么是人情冷暖。而其中,寒冷又是远远大于温暖的,而残余的温暖也会在最后变成寒冷,看得让人窒息。
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无可奈何。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要用自己看到的片面去评判一个人的好坏,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不要恶意揣测别人,别让流言成了毁人利器。其实,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挺不容易的,但我相信美好的总能比不幸多,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被世界温柔对待!
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5
《悲伤逆流成河》,原著郭敬明,如果没记错他应该是在我们初中时流行的作家。我之前其实迷恋过的他的文字,辞藻华丽,每一个字都很美。但是堆砌到一起之后,只让人觉得疲惫,没有意义。所以当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我内心丝毫没有波澜甚至想翻白眼。直到看了李银河教授的推荐影评,说是与校园欺凌有关,才决定去看一看。9月21号看的电影,现在写观后感着实有点晚。我就简单地从剧中的五个角色身上来说说我的感受——
女主易遥,父亲似乎是早逝,母亲因生计所迫沦为暗娼,收入微薄,生活贫困。每天笼罩着易遥的是哭泣、呻吟、咒骂、贫困、绝望交织的噩梦,在无知无辜的情况下染上了疣后在学校更是受尽欺侮。她的生活似乎一丝光亮都没有,最后被诬陷为杀人犯时易遥在河边情绪爆发的那一段话将电影推向高潮,当然她讲完之后毅然决然转身跳入河中,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从易遥这个人本身的遭遇我可以看出那些施暴者和旁观者的心态。他们的生活原本就安稳舒坦,可能最大的烦恼也就是考试名次。对易遥泼红墨水,把剩饭剩菜倒在易遥的餐盘里,从楼上往她身上泼冷水等等甚至更过分的行为,对这些人来说只是个玩笑。施暴者认为易遥不该太计较,因为他们只是闹着玩儿;旁观者觉得真有趣,反正她也不反抗,我也玩玩看好了。
不存在旁观者,全都是施暴者。因为趋利避害的本能,因为觉得不会承担任何后果,因为无聊没事做,因为这些原因就去插一脚对别人实施侵害手段的人,真是太恶心了。胆小怕事,冷漠恶毒,自私愚蠢。 “谁杀了顾森湘我不知道,但是杀我的,今天可就全在这里了。”
男主齐铭,家境殷实,家庭和睦,聪慧勤奋,乖巧俊秀,整个儿一别人家的孩子。似乎对易遥有好感,也许是把她当做亲妹妹来看(惯用台词),喜欢顾森湘。不得不承认,在顾森湘出现之前,齐铭对易遥确实照顾有加,是每个女孩心中梦寐以求的王子形象。但也正是因为他,易遥遭人嫉恨,开始受到欺侮。也正是这个节点,顾森湘开始出现在齐铭的视线内。
作为班长,齐铭竟然对易遥受到的欺凌一无所知,让我觉得安排给他的职位很讽刺。他甚至在易遥反击时责怪易遥,对鼓励易遥反击的顾森西也从头到尾给予否定。最让我觉得不齿的是最后易遥跳河,顾森西不顾众人阻拦跳进河里把易遥捞了上来,而班长大人被两个同学拉住没有挣脱开。
我不相信他没有力气挣脱那两个人,他只是从心底里不相信易遥。齐铭是曾经给过易遥光明,也最终亲手把易遥推向深渊的人。顾森湘是一个完美人设,前两幕出现的时候我误以为这是个白莲花,后面才了解这个女孩子简直是人生赢家——从国外转学回来,成绩优异,相貌出众,老师父母的掌上明珠,与弟弟顾森西的.感情也令人羡慕。
与齐铭算是两情相悦,对易遥也没有偏见,不顾及流言和非议,给予易遥帮助。好像所有美好的词汇都能用在顾森湘身上,我提出这个角色的原因是她印证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顾森湘为了不受**,从楼上失足掉落。不知道其他观众是什么感受,我直到现在还记得她掉下去的最后眼里映着的月亮。
唐小米的家境富裕,在班里拉帮结派,易遥在学校受欺侮的暗中领导者,也是顾森湘一案的始作俑者。很多人认为她是因为暗恋齐铭所以一路跟踪易遥,发现易遥的秘密并散播流言。但唐小米自己也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她很有可能是在易遥身上找到了自己受欺凌时抑郁着的情绪发泄口。
转学了之后像是角色转换一样,在原先的学校她是任人宰割的鱼肉,转学之后好像成绩不错又懂得拉拢人,便成了可以举着刀的人。唐小米本应是最能体会到易遥痛苦的人,却毫不犹豫地举起刀,把自己原先的痛苦发泄到易遥身上,可怜又可恨。
林凤华,可能大家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会想,这谁啊?我也是了解了一点原著之后才知道,这是易遥妈妈的名字。母爱是永恒的话题。前面出场的时候,黯淡无神的面容,不肯给易遥买校服,做着低贱的工作,无时无刻不在骂易遥“赔钱货”、“你怎么不去死”、“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女儿”······种种叠加,没法对这个女人产生好感。
但是当我看到易遥找到了一个放钱的信封,里面有毛票有整钞,上面写着“遥遥的学费”。一个用了那么多恶毒词汇骂易遥的女人,在心底里还是叫她遥遥。原著里易遥还因为齐铭没有备注她为遥遥而难过,而她心里那个可恨的烂透了的女人却用自己的方式叫了她遥遥许多年。林凤华在得知了女儿生病的真相后,扇了自己一耳光,站起来牵起易遥的手:“走,妈妈带你看病去。”镜头给了母女俩牵着的手一个特写,然后以易遥的视角慢慢上移到妈妈的背影,再到简单挽起的黑发中夹杂着的几根白发。
易遥的眼角有泪,我在观影席上终于也憋不住眼泪了。“神摧毁通天塔,只留下一个密码,名字叫做妈妈。”在世俗庸碌强迫易遥别再负隅顽抗的时候,逆流而上的不是悲伤,是妈妈。上帝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是我们,把妈妈硬生生逼成了凡人。
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6
随着电影开始,旧式家具,街道就把人带到了那个破旧的时代。刚开始有一个易遥脸部的特写,镜头集中在了她的眼睛上,于是,就算我不知道后面要发生什么,也从那双眼睛里读出了浓浓的悲戚和她注定坎坷的命运。
这部影片揭露了社会现象,抨击了以一些人为代表的那一群人。片中,易遥的家与齐铭的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在片尾也显现出了易遥母亲的无奈与母爱的温柔。齐铭——完美的“优等生”,易遥——校园暴力的被施暴者,顾森西—为易遥带去光明的天使,顾森湘——校园暴力的牺牲品。
电影中的男主齐铭和女主易遥是邻居,从小一起长大,齐铭无疑是喜欢易遥的,但这种喜欢,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清者对浊者的带有优越感的怜悯和同情,他们终究是不同世界的人,齐铭是众人眼中的优等生,长的又帅气,而相反,易遥是天天被骂“赔钱货”的女孩,在学校备受校园欺凌,齐铭永远无法理解到易遥内心的痛苦。正如易遥对齐铭的哭诉所言,齐铭根本就没有明白过易遥生活的艰辛与不幸。也正因为如此,齐铭没有办法理解当唐小米花掉了易遥的钱包里的钱之后,易遥何以疯狂地痛打了唐小米。当顾森湘死后,面对易遥的辩解,齐铭也是冷漠的。齐铭无法理解一个被贫穷和侮辱双重打击的少女的内心的孤独与愤怒。而顾森湘死后,众人对易遥的误会,是压倒她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是,这一切都被顾森湘的意外打破了,那个曾经给过易遥温暖的女孩,间接因为易遥的短信死了,于是易遥的生活又陷入了更深的黑暗,似乎再也好不了了。发温暖,他从来没有去问易遥得病的原因,也从来没有怀疑过易遥。并且他告诉易遥,对欺负自己的人遥反击,只有这样,他们才不敢再欺负你。在饭堂的易遥被欺负之后,是顾森西帮助易遥插上水管,让易遥狠狠地报复了欺负她的同学。当愤怒交加的易遥跳海自杀时,更是顾森西毫不犹豫地救起了她。顾森西更是易遥的守护神,是影片中唯一理解易遥的人。如果没有顾森西,绝望的易遥只有沉沦。
而造成这一切的唐小米,自己也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她最能体会到那种处于深渊的感觉,却冷酷地把别人也逼进深渊。
易遥的妈妈,本来拥有着幸福的家庭,可丈夫的逝去,让她不得不独自抚养年幼的女儿。没有更好的谋生方式,只能靠给人按摩兼做皮肉生意来养活女儿,因此,遭到了全弄堂人的'鄙弃。生活的艰辛,让她的脾气易怒且暴躁,对待女儿非打即骂,一口一个“贼骨头”,“赔钱货”。易遥觉得身体不舒服,几次想要告诉妈妈时,她都用粗暴的方式打断了女儿的话。还是少女的易遥,只能自己去医院看妇科。面对昂贵的诊费,又不得不去小诊所医治。看到这些情节时,我几乎对易遥妈妈失望至极。
可是当急需用钱的易遥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出了那一个写着“遥遥的学费”的信封时,我看到了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当妈妈得知了易遥的病情,醒悟到原来是来她这里的顾客用了易遥的毛巾,从而将性病传染给了易遥,她狠狠的打了自己一巴掌,然后拉着易遥说:“走,妈妈带你去看病。”这是影片中她第一次对易遥说出妈妈二字。她拉着易遥坚定地走在弄堂之中,全然不顾其他人诧异的目光。易遥看着妈妈的背影,粗糙的双手,凌乱的头发,无不透露着生活的艰辛。通过妈妈紧握着自己的手,易遥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隔着屏幕,我也感受到了母女俩的第一次理解与沟通,原来母爱从未缺席。或许易遥妈妈市侩,肮脏,但那样的生活环境,又怎会容易?
最后的最后易遥对岸边的同学一遍遍哭喊“不是我”。
她控诉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将来你们只会说我怎么不记得,我怎么不记得我把红墨水丢到她身上,我就是闹着玩儿的呀,开玩笑的,我没有喂她吃过垃圾,没有泼过她冷水。"
“你们之后的日子舒舒坦坦,没有一点心理负担,你们回首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挺好的了,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太恶心了,实在是太恶心了”
“你们骂过我最难听的词,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你们比石头还冷漠,你们又恶毒又愚蠢,你们胆小怕事,别人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什么,你们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个人,因为你们日子真的无聊,因为你们觉得自己不会承担任何后果。”
伤害可以被遗忘,但不能被原谅。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条悲伤的河流。我们无法逃避,跨过去了,所有的一切就都只是一场故事。人生中悲伤的故事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愿你身处悲伤的河流之时,有一个人始终给予你理解与支撑,愿每个人的青春都能被温柔对待。
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7
中秋节假期看了郭敬明小说改编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以往小四改编的电影真的不敢恭维,可这一次的改编让人眼前一亮,可能这跟选取的主题有关吧:校园霸凌。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施暴者,旁观者。
来看这部影片之前,相信许多人都看过原著。《悲伤逆流成河》,是一个如今听起来也许会略显矫情的名字。我们不得不承认读过郭敬明的书,但还非要在后面加个定语青春期。它被列为青春期读物,似乎长大后的我们羞于提及这段记忆,甚至开始鄙视我们曾经的阅读口味。8090后的文坛总会提及韩寒郭敬明,这似乎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张悦然,落落,笛安以及一波新概念作家,我们曾读过,有过触动,也许喜欢也许讨厌,这些书籍和文字就成了我们青春的一部分。
不可否认,当我们开始读王小波,余华,马尔克斯,加缪,卡夫卡,卡尔维诺,黑塞的时候,回头想起过去,质疑自己我过去都看了些什么?但你可曾想过,在那个年龄段,未经世事的我们也许不一定有能力理解这些思想。我们每个人都是慢慢长大,自然会有这种时期:拿起一本书便囫囵吞枣的读下去。读书的口味自然可以很杂。有主菜,有配菜,有水果零食。甚至还读过网文,都算的上垃圾食品。人是有欲望的,贪婪的,吃薯片的时候感到瞬间快乐。自然,我们不会把薯片当饭吃的。大米才是主要食粮。
那些所谓的青春作家,也在恰当的时候奉献了这些作品。他也许会写出更好更深刻的作品,也许再也不会写。所以千万不要羞耻自己曾看过它,甚至还曾喜欢过它,只因那些年它触动了内心柔软的那部分。
有关校园霸凌:扯了一堆青春小说,终于来到了由此改编的电影。其实这个主题在小说里表现的并没有那么明显。记忆中隐约结局是女主跳楼了,因为所有人的不信任。另外还死了一堆人。但是死亡,并没有使这部小说令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死亡,必须是符合逻辑的,不是莫名其妙的。而电影更严肃细腻地探讨了这个问题:校园霸凌。
流言蜚语杀死人。我们一直都知道。可这件事发生在校园,这个一直被我们视为纯真的环境,那段本该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我们都或多或少经历或旁观过不同程度的校园霸凌事件,大部分人并没有对后来的人生带来实质性伤害。但影片的最后现身的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他们诉说了校园霸凌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在那些我们看不到的角落,每个人也许都在默默承受着看不见的`伤。甚至,不说,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校园霸凌。我们需要这么一部电影,解决的不只是教我们青春期怎样恋爱,而是怎样做一个更勇敢的自己,解决我们的困惑,甚至害怕和恐惧。
电影开头是温暖的,男主齐铭柔软细腻的问候与呵护,那一小瓶为女主而留的牛奶,都是一片纯净。小青春,小甜美,小暧昧。但很快,这部电影却开始了它完全不同的走向。看到半小时的时候,我已经被情绪压抑的难过,陷入女主都困境泥沼里,确实有想向上却怎样也爬也爬不出来的无力感。
她受到全校的孤立,欺凌,谣言四起,说她是不干净的传染病原体。女主易遥在大荧幕脸庞有点像小周迅。特别是那流眼泪的感觉,豆大的泪珠往下掉,却不知如何是好。她在隐忍,告诉自己要坚强。可坚强有何用?
看完电影不由得感到男主齐铭很渣。他同易遥从小便是邻居,那种好却是会被人误解为爱情。可当被易遥问及另一个女孩的感情的时候,他却说这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只是如同妹妹一般对待一个女孩,那么千万别让她误会。你那摸头杀,那每天的陪伴,甚至为了她去偷父亲的钱。做了这么多,到头来却说你不爱她,真是可笑。
比起齐铭,男二顾森西是光,他承包了整部电影的笑点。他对易遥的鼓励和那些可爱的小男生动作引起了电影院人的笑声。痛苦中的甜,是易遥的希望。她说,你的西,如果是希望的希该多好。我们都会爱上这种阳光般感觉的男二吧,因为快乐让人无法拒绝。故事的结尾是给了希望的,不剧透。
不得不说,《如何》《再见青春》《给妈妈》这几首配乐,都是很动人的。特别是《给妈妈》响起的时候,女主对母亲那一刻的感情,让人动容。我们在陷入困境的时候,有时候会不敢向家长求助。那是长辈的权威,我们不晓得他们会不会支持我们,还是更加不堪的大骂。女主的母亲牵起她的手昂首挺胸走过小巷子的时候,我们明白亲情是永远抹不掉的。
好久不看青春片,看完写了这么长的感悟,只因它是有些不同的。终于可以换一种风格和角度看待国产青春片,它不再只看到青春之光,而是放大那些阴影底下的伤,让我们看到了更加真实的世界。
【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相关文章:
改写《悲伤逆流成河》09-05
我读《悲伤逆流成河》08-21
《悲伤逆流成河》让人动容的经典台词11-26
《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09-26
悲伤流成河05-18
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06-13
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精选]07-05
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热门】06-14
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热门]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