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时间:2024-08-19 18:14:57 高考作文 我要投稿

高考作文集合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作文集合7篇

高考作文 篇1

  大地为什么会有高山和峡谷?人间为什么会有高尚和卑下?……这一切的疑问犹如吹自四面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烟雾交错的世界。立于天地间,谁能摆脱红尘的牵绊,抛开一切俗念去问,去认知呢?

  有的人去问了,但那不是为了认知,而是往自己的脸上涂上一层油光而已;有的人想认知,却不知道怎么去认知。因为,他不想底下他那高傲的头颅去问一下。到头来,问和认知都在话语中随风而去,而没有在行动中落实下来。这是很可悲的情况。

  世人谁都会有疑惑。屈原疑惑为什么自己的忠心只有在滔滔江水中实现;岳飞疑惑为什么自己的精忠报国只有在“莫须有”的罪名中落幕;孙中山疑惑为什么自己的“三民主义”只有在口号中闪光。他们都有疑惑,却都落了个同样的结果——失败。因为他们没有只有疑问,而没有去认知事物的本质。哥白尼有了疑惑就去问,否认了“地球中心说”,证明了“太阳中心说”,赢得了文化巨人的称号。这就是问和认知的重要性。

  大智大贤尚且如此,渺渺众生又怎能拨开疑惑这团烟雾呢?其实,要想拨开这团烟雾,是很简单的事情,那就是去问,去认知。只要做到了有疑惑就问,又何愁不能认知呢?人,只要“不耻下问”,又何尝不能认知呢?这因为,问是认知的基础,认知是问的结果。

  我们知道:没有人知道我们心中的曲折。然而,我们早已习惯去适应别人的需要,让自己人生的阳光通过别人的反射而获得。真理无人能推翻,因为它早与人们的认知心理息息相关。在疑惑的牵绊下,一切都有了约定俗成的定论。地广人多的中国为什么至今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与此多多少少有点关系。不能否认悠久的历史风情早已浇铸了一种顺从的'心理,也不能否认这种顺从价值。但铁的原则有怎能让顺从去牵绊呢?

  在科学技术一体化的今天,难道让顺从做后盾,就能开拓一片崭新的辉煌吗?世界需要的是认知,是有疑而问。而不是顺从了就有糖果吃的甜头。

  有疑不问,就会让认知陷入迷惘的泥潭,让认知像栓了线的鸿鹄一样不能翱翔于天空。真正的认知是要拨开顺从的烟雾,脱去有疑不问的虚伪外衣,让真的世界犹如初生的婴儿般再现于眼前。

高考作文 篇2

  “山羊过独木桥”本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却出现了新情况: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全都顺利过了桥。这一新情况,看似是皆大欢喜的两方共赢,事实上,我认为并非如此。

  所谓双赢,是建立在双方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的。双方都实现了共同利益,并且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合作结果,才是双赢。也就是说,零和博弈的情况下是基本不可能实现“双赢”的。而“山羊过独木桥”就是一个零和博弈的游戏,不是你成功过桥,就是我成功过桥。双方都成功过桥,看似是“双赢”,实则是不顾立场、不顾规则、不顾目的的无意义行为。

  所以,双方都成功过桥不是双赢。双赢是有原则的。双赢的原则,就是摆正立场、遵守规则、明确目的。

  双赢,首先要摆正立场。“山羊过独木桥”虽然只是游戏,但是独木桥下的好朋友上了独木桥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对手,彼此立场是完全对立的。或许站错立场企图实现双赢,在一个游戏中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若是放大到现实生活中呢?当商人企图向官员行贿时,商人就已经触犯了法律,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上。官员当然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而与商人对立,而不能与商人“共赢”。古语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立场的对立是根本的对立,立场摆不正,双赢就失去了原则。

  双赢,还要遵守规则。“山羊过独木桥”的规则明白:双方队员两两对决,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也就是说,一定要有“阻拦”,一定要有一方“获胜”。双方选手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部顺利过了桥,根本不符合规则。连规则都不符合,就是犯规;既然犯规,何来双赢?

  双赢,还要明确目的。“山羊过独木桥”这一游戏的目的,应当是强身健体、培养竞争意识,而非合作双赢、培养同学友情。目的不正确,即使实现了也是谬之千里,没有意义,当然更谈不上双赢了。

  双赢诚可贵,原则不可抛。只有摆正立场、遵守规则、明确目的,才能实现双赢。

高考作文 篇3

  1、我觉得语文是初升的朝阳,喷薄而出,霞光万道;语文是一颗草尖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晶莹剔透,清澈灵动;语文是黄昏天边如血的夕阳,映照旅人,染红山川。

  语文是古都洛阳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夜星下静谧的荷塘;语文是古道边长亭外无声的冷月;语文是那一双看清世界寻找光明的黑色眼睛。

  语文就是青天里那一行白鹭;就是沉舟侧畔的千点白帆;就是秦皇岛一望无垠的大海中冲破万里玻璃皱的打鱼船。

  语文是当阳桥张飞石破天惊的怒吼;语文是水浒好汉闯神州的风风火火;语文是林黛玉泪珠下飞红万点愁如海的片片花瓣。(20xx,河北考生《最后一课》)

  2、身形憔悴的屈子行吟汨罗江畔,向我们蹒跚而来;衣袂飘飘的李白持酒仰天放歌,向我们狂奔而至。古老的历史与文化的流程中,我们的民族曾有太多的辉煌与记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甘愿让我的父老乡亲们永远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记住我们神色庄重的祖先,如何从绿草如茵的古黄河流域,踏遍荆棘跋涉到今天的艰难历程,以及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远古文明的中华儿女……(1999,湖北考生《铭记民族的苦难与辉煌——假如记忆可能移植》)

  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我要三毛流浪天涯的洒脱;要柏杨的嬉笑怒骂间仍在担忧吾国吾民的真情;要鲁迅先生的一身傲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心与勇气;还要张海迪的生命力,诸葛亮的'智慧……(1999,陕西考生《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4、“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你却不能打败他。”

  每每看到这句名言,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汹涌澎湃的大海上,一只小渔船,一只由一位老渔民驾驶的渔船。老人正用他古铜色的身躯,铁一般的臂膀,挥动着船桨,与鲨鱼搏击。溅起的浪花,洒在老人的身上,射出落日的余辉。

  这就是桑提亚斯——海明威笔下的响当当的铁骨。(《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5、第一次看到红棉,我便深深为之折服,为之感动。红棉,也称木棉,木科植物。谈到红棉,第一个印象便是“直”,笔直的树干高耸入云。没有一株红棉是弯着长的,也没有一株红棉矮矮的便生出许多枝条。一排排,一行行,像许多坚毅的战士昂首伫立着。了解红棉,第一个感受就是“韧”。红棉不怕旱也不怕涝,不怕冷也不怕热,即使遭受虫灾,也能尽快恢复。因此不管这一年它过得多么艰苦,来年一样能开出满树火红火红的红棉花,绚丽如霞。(1998,天津考生《此生愿为红棉》)

高考作文 篇4

  世界偌大但我们都该有自己空留的天地,因为它才是一方真实的土地,只为自己耕翻播种,也只有自己才能掌握金秋。有时候我们总会忙碌得忘了自己最能施展抱负的“空白”,而脑子里满是厌倦的单调统一。我们的天地自己应懂得珍惜,懂得播种,懂得期盼,收获秋天。

  自我的天地里我们该独立,不是从明天而是从今天。我总觉得芬兰的人们值得每个人效仿。那里的孩子跌倒了知道自己爬起来,不要像丹麦父母那样的安慰,不要像瑞典父母那样的谨慎,不要像挪威父母那样的指导,他们不会哭,因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我想这就是芬兰民族沉着所在。小孩子尚且懂得拥有自我的天地,而逐渐长大和已长大的人呢?

  开辟一方“空白”需要独立的精神,因为只有摆脱了依靠,我们才能真正专注于自己的天地。前段时间我总是在念着一个人的名字——李娜,她的勇敢总让我想到许多。今年17岁的李娜是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会主席,去年代表我国5000万中学生只身一人赴巴西参加国际网络中学生代表大会。这是中国第一次选派代表参加会议,也许很多人会带上一切的援助上路,可李娜没有。她知道依靠自己才会充分地磨炼自己,开辟一番新天地。在7次转乘飞机的途中,她帮助了许多困难的人。李娜的航程是足以给人鼓舞的。但同在中国,同样年龄的云南大学一女学生却因为至今从未离开过家而办理退学手续回到了家乡绍兴。无论你相信与否,它就在我们这12亿多人口的土地上发生了。校方的多次劝阻却终究没能留住她。这位绍兴女孩真的只躲避在父亲的臂膀下过完一生吗?不愿开辟自己的天地,我想那是一种懦弱,他们怕风雨,怕劳苦,怕播种时节里遇到困难,怕收获季节里没有比别人大的果实。这样的顾虑束缚了多少人的手脚,他们不敢越雷池,更谈不上经历千难万险后拥有一片芬芳怡人的天地。

  如果你曾读过鲁迅,读过他是怎样在黑暗中确定自己独特的坐标;如果你曾读过张爱玲,读她是怎样用自己诡谲的笔调为人指点一段迷津;如果你曾读过陈小邛,读过她是怎样在蚂蟥遍身的丛林中寻找门巴人;如果你曾读过青藏线上修筑铁路的汉子们,那么你可能会幡然醒悟:自己的天地最美,执著的追求最美,自己的金秋最美!

  留一方空白给自己,然后我们播种,小心料理,真心守护,秋天的'时候你会自豪地说:“这是我的果实1

  栽种你的最爱

  梦里一片天堂,纵让个性飞扬;

  心中一方“空白”,栽种最爱丁香。——题记

  你,是最珍贵最独特的一只海燕,因为世上没有另一个翅膀和你的一样,因为宇宙间没有另一条轨迹与你的重合,因为你是千千万万刚烈海燕中的一只,却又独拥一方湛蓝的天空和梦想,那是你独特的梦里天堂。

  几十亿颗人心,几十亿方伊甸园,海燕在蓝天里追逐梦想,你在心里栽种希望,一方散发浓烈的菊香,一方弥漫淡淡的馨园,一方有斗志昂扬的腊梅争艳,一方有温文尔雅的丁香烂漫,你小心,认真地栽种着,培育着,伊甸园里的最爱展示着你的独特。

  我知道,你热爱生活,尤为钟爱钢琴,高山流水间,一曲天簌踏着行云流水般的步子悠悠飘来,淡淡地,被晨风吹散了些,被夜雾浸湿了些,又被沿途的树叶遮挡了些,浅浅的悠来,跳跃的五线谱醉迷了你的心志,于是,你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静静地用心将其栽种在自己的那方“自留地”里,因为你爱,所以你暗下决心,因为你爱,所以你磨破双指亦不言弃,因为你爱,所以任着泪汗一起流,所以滴落于黑白琴键弹起你生命的独特之音。

  原本你是平凡的,不是吗?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背着书包来往于人生之途,但你却没有自任平凡,你做好了学业,耕作了责任田,又在自留地上开拓出了自己的心园,栽种了你的最爱,当心园里丹桂飘香,当世人翘起大拇指称赞:“李云迪,好样的1时,你欣慰地望了望你的伊甸园,望了望你的最爱,笑了。

高考作文 篇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面对挑食的儿子,父亲生气地说:“你这个不吃那个不吃,我还是这么小的时候,吃了多少苦,能有碗饭吃就不错了!”儿子反驳道:“你那是什么年代,我为什么还要自找苦吃?”

  面对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的儿子,父亲又说:“学习哪有这样的,古人头悬梁,锥刺股……”没等父亲说完,儿子抢白道:“听音乐,轻松学习,我的效率更高!”

  针对以上材料中提到的“吃苦”,你是如何思考的?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时要围绕“吃苦”展开就事论事的阐述。审读材料,其本质问题就是思考要不要吃苦,或者吃什么样的苦,或者如何吃苦的问题。这三个问题中,要不要吃苦又是核心问题。对于要不要吃苦的思考,考查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辩证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能力。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吃苦”的意义。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任何人,都需要有承受苦难的坚忍与毅力,向着理想拼搏,永远是值得肯定的价值观。为了美好的明天,接受各种艰难困苦考验,这个论点是合乎逻辑的。

  然而,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看,“吃苦”有意义与否,关键是知道自己问什么“吃苦”,找对方向可能比埋头吃苦更具有意义。如做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吃再大的苦,也是值得肯定的;反之,则要思考吃苦的意义,比如,原来爱动手的学生,具备经济头脑的学生,在某一方面具备突出能力的学生,却被逼上了追求高分这一条道路,吃这苦,那真叫苦。

  对于个人来说,明确“吃苦”的目标更为关键;对于社会来说,有没有提供更为多样的机会,让每个个体命运具备更多选择,提供更多公平的环境,让“吃苦”成为出类拔萃的途径,而不是掩盖不公平的麻醉剂,这也许更能决定“吃苦”意义的大小。

  “吃苦”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质量之分。如“程门立雪”,为了求得学业的精进,立在雪中等待,这样的吃苦令人动容;如“范进中举”,一个把中举视为全部生命意义所在,中举之日却精神失常,这样的吃苦令人心酸。所以,我们在倡导吃苦价值观的同时,其实也可以想想,什么样的吃苦才是这个社会需要的,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教师习作】 好好咀嚼人生中的.苦味 郑刚

  题记:那时候,你还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特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的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

  当辽远的天际传来第一声撕破天空的鹰唳,我知晓那雏鹰经历的悬崖之险;当柔嫩的贝肉中惊现珠圆玉润的珍珠,我知晓那蚌承受的磨砺之苦;当凄神寒骨的风吹来一缕幽香,我知晓那梅秉持的风骨之傲……

  孩子对父亲苦口婆心的教诲不屑一顾,以为在物质极大便利的当今社会不再需要吃苦。“吃苦”并不意味着有好的饭菜不吃,非要“吃糠咽菜”;有好的学习条件不用,非要“头悬梁,锥刺股”。“吃苦”意味着流汗锻炼增强体格、流泪坚持提高能力,意味着正视问题、直面挫折,意味着不断奋进、勇敢前行。

  我们每个人就如同一件未经雕琢的璞玉,只有经过打磨,方能以优美的姿态绽放温润的光彩。

  回望历史,渺如云烟,那些风骚才子饱蘸多少人生的苦水,才得以挥毫泼墨,写就千古文章?那些身穿重甲衔枚疾走的将士,穿过多少血雨腥风,才浇铸成横刀立马气冲霄汉的丰碑?

  父辈的谆谆教诲,是在用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规劝孩子学会珍惜、不要虚度年华,只是方式过于简单、语言有些苍白,并且只看到了表象。孩子没有听懂老父亲话里的话,简单的反驳和抢白显然没有触及“吃苦”的实质所在。每个人的路终究要自己去走,生老病死都要独自面对,悲欢离合都要自己经历,自己要吃的苦别人没办法替代。虽说“感同身受”,但毕竟没有亲身经历来得真切。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咸,都要自己慢慢品味咂摸。只有自己去咀嚼黄连、用舌尖去触碰那苦胆,才能体会那从头到脚彻彻底底的苦。也只有品尝过苦,心中知道苦,才会更加珍惜那来之不易的甜,才能从甜中咂摸到幸福的滋味。

  那洞穿世事的锦绣词章里,深埋着你所不知道的秉烛达旦;那沧桑面庞上露出的清澈的微笑中,淤积着着多少悲苦的沉淀。没有人生来就注定幸福,更没有人能一帆风顺而名垂青史。那些生来显贵、顺风顺水的人,可能终其一生庸庸碌碌;那些出生微寒、艰难困苦的人,也可能终成一番事业。生来就只能待在谷底的人,无疑是悲惨的。生来就站在山顶的人,没有攀爬的艰辛,也必然欣赏不到沿途的风景,得不到一点点向上的充实和安然。从谷底走向山顶的人是幸福的,从山顶跌落谷底而不被击垮的人,必然能看透这复杂的人性,领略到别样的精彩。史铁生说,“我希望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了悟了人生意义的灵魂,我希望二者兼得。但是,前者可以祈望上帝的恩赐,后者却必须在千难万苦中靠自己去获取。千万不要说:倘若二者不可兼得你要哪一个?不要这样说,因为人活着必要有一个最美的梦想。”只有内心品味过人世间的大苦大难,才能洞穿人性,了悟人生。君不见,地藏王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仍面带微笑;君不见,佛祖看遍这古往今来、四方上下的悲苦,仍能拈花一笑!

  人有三种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是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就意味着恐惧。上帝用这三种东西来折磨我们。不过有可能我们理解错了,上帝原是要给我们三种获得欢乐的机会。

  人世间的苦难是无穷无尽的,灾难、瘟疫和祸害一直折磨着人类,这些痛苦给人有百害而难有一易,我们当然要极力避免。当有人告诉你要默默吞下这些苦时,你一定要站起来质问:为什么是我,你为什么不去吃这样的苦?而对于在走向更好的自己路途中必然经历的苦痛,比如理想和现实的冲突、需要和不能实现的矛盾,则要勇敢面对,这些是把玉石打磨成器的磨石;而对于人生中的意外的灾祸、生老病死的苦痛应该坦然面对,这些是每个人都要遭遇的,用审慎的态度去对待,则能让人生更加充盈。

  托马斯卡莱尔说:“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泪洗的良心,才会更加澄澈;滴血的手指才能弹出最美的乐章。勇敢直面生活中的苦痛,走向更丰富充盈的自己。

高考作文 篇6

  有一个人出外旅行,来到一条水流湍急的河边,他站在那里束手无策。有一个人看见他遇到难处,就过来很爽快地把他背过河去。这个人没什么钱,不能给好心人适当的报酬,为此他过意不去。正为此事不安之时,他看到那个人又回到对岸,继续把不能过河的人送了过来。于是,他走到那人身边说:“我现在已经不再感激你了。根据我的观察,你有帮助任何人渡河的.癖好。”可是当他回来时,那人却不再背他过河了。

  思路点拨:英国有句谚语说:“受恩宜勿忘,实惠宜莫记。”我们常以为某些人的热心是他的天性,视为理所当然,这往往是我们对父母或朋友的态度。学习长存感恩的心,并且期待自己也成为能助人的人。人在受到帮助后,报恩是种责任,人要想在人类这个群体里生活,就必须常怀感恩心,这样你的人生才会快乐,你的生命才会充满阳光!

高考作文 篇7

  主诉:老师在评语中要我“学习使用间接抒情”是什么意思?

  分析:记叙类作文在描写叙述的同时,适当地进行抒情很有必要。抒情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假如没有叙述描写充分铺垫,直接抒情会显得苍白而虚假。想一想,你的作文内容是否自己都不感动,却故意拔高,大书“一腔深情油然而生,我要大声呼喊:祖国,我要为你献出一切!”甚至连加三个惊叹号。老师要你“学习使用间接抒情”,往往因为你的`抒情过于直露而且虚假。

  间接抒情依托景、事、物、人来侧面抒情,就显得含蓄而真实,因而也容易打动人。如一位农村中学生,写父亲赶着牛车来城里的学校看他,他觉得父亲的农民形象有失体面,大中午不让父亲在学校食堂吃饭。在具体生动地写了父亲的善良淳朴后,良心发现的儿子叫父亲等一下,自己去食堂买饭,“转过身飞快地奔向食堂。秋风吹过,片片落叶飘在我身上。身后传来我家老牛一阵深沉悠长的唤子的哞叫,顿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借牛喻人,令人动容。

【高考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高考作文11-13

高考作文05-23

姐姐的高考作文07-30

高考作文素材06-03

广东高考作文10-28

幸福高考作文09-22

感恩高考作文10-10

青春高考作文09-08

江苏高考作文11-28

纪念高考作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