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时间:2024-08-29 02:56:40 高考作文 我要投稿

【精选】高考作文合集十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高考作文合集十篇

高考作文 篇1

  新闻背景

  20xx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向社会公布,今年高考语文作文将一分为二,增加微写作,并首次明确“微写作”占10分。

  应试作文训练

  学生厌写老师厌教

  应该说,微写作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全国统一高考命题时,一度出现的“小作文”,其实就是一种微写作。分省命题后,有些省份仍保留了具有微写作意义的“小作文”,如20xx年江西命题中的小作文:“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我们的日常作文和高考作文,常常呈现“假大空”的应试体症状。在一篇完整的大作文中,我们常常看到:“抒发情感”是虚情假意和无病呻吟,“表达观点”是缺失论证的大而无当和人云亦云,“描述事物”是缺失条理和干枯空洞……这样的高考体作文的流行,归根结底,在于老师作文教学的高考体化。高中作文教学甚至从高一开始,就进入到高考体的训练中。从立意到选材,从谋篇到用语,老师们常常提供一种作文的万能公式。这样一种并非个别现象的高中作文教学现象,在业内其实就是公开的秘密。这样的作文教学,训练的是套板反应,失去的是教作文与写作文的激情和动力,失去的更是作文基本能力的`针对性训练,结果是学生厌写,老师厌教。

  古代也有“微博体”

  微写作宜生活化

  微写作,可以成为解决上述矛盾的一个有效的日常作文教学举措。

  微写作短平快,费时少,易于激发写作者动手的热情;写作者不至于像面对长篇大作文时那样望而生畏。

  其实,目前流行的微博写作,就是一种微写作。高一入学,笔者曾设置形式多样的微博体作文,让学生及时发表在班级博客上。“每日一句话新闻”, “每日百字时评”,“每日百字班级叙事”,这是微写作的生活化。而引导学生写作的“单词微写作”,又体现了微写作的情趣性和智慧性。具体做法是以《现代汉语词典》音序为序,每个音序下选择自己有感觉的单词,进行百字以内的阐释演绎。笔者引导的“单词微写作”,是“单词体+微博体”的写作。“单词体”,像《培根随笔选》,像张中行的《顺生论》,都是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批注的名作。

  “微博体”,古今中外都有范本。古代微写作,《世说新语》、《菜根谭》、《幽梦影》、《舌华录》、《宋琐语》都是范本。这些古代微博体的经典文字,每则其实都可提炼为一个单词。这些古代微博体,或叙事,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是言语能力的体现,是情趣智慧的展示。当今微写作,各种报刊中的“新闻点评”;《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杂文选刊》等,曾有过的“百字小小说”栏目设置或竞赛。域外的,美国作家安布罗斯·比尔斯《魔鬼词典》等微写作范本,都应引导学生阅读。

  主题单纯文字少

  让学生愉快地写起来

  微写作也使写作的基本能力点得到具体而微的训练。因为这是一种“规模小,容量少,主题单纯,目标清晰,针对性强、有操作性的微型写作课程”。文字量少,没有长篇写作的负担,因而训练可以日常化乃至习惯化;“主题单纯,目标清晰,针对性强”,因而有实效性,易于解除写作教学因大而无当而很少作为的尴尬;“有操作性”,易于解除由来已久的写作训练无从下手的尴尬。此前作文教学中,经常训练的写作手法、谋篇布局等能力,可以微型化训练。甚至,此前作文教学中,常常停留于别字病句零碎层面的写作修改,经由设置适切地微型化训练而跃升至写作手法、谋篇布局整体层面的写作修改。

  具体操作而言,高一高二的微写作,以兴趣激发为主,以能力点落实为辅。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愉快地写起来。高三的微作文训练,应该以全体学生作文能力点的规范训练为主,兼及兴趣激发和保持。

  以“单词微写作”为例,高一高二年级,可以围绕一个单词,或“描述事物”,或“表达观点”,或“抒发情感”,不限表达方式;高三则围绕一个单词,就要分解训练“描述、议论、抒情”的各个能力点了。

高考作文 篇2

  一、作文素材

  让“工匠精神”照亮“中国品牌”,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二、构思点拨

  1.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既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从业的追求;既是对自我的期许,也是对他人的承诺;既是一种职业的操守,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堪称工匠者,必有对事业的沉静与专注,必有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品质的追求。他们细心打磨,不至极致必不轻付于人。他们承继传统而不泥古,融会贯通推陈出新。他们诚信重诺,视质量品牌为生命而决不妥协姑且。他们摒弃浮躁,沉潜于事滴水穿石,有事业心而无功利心。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小到技术研发、车间生产、服务提升等微观领域质量水平的提升,大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振兴、创新驱动等宏观战略的实施,都离不了工匠精神的支撑。

  2.“中国形象”、“中国品牌”

  单个工匠力量虽微,但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来厚植工匠文化,崇尚工匠精神,都以工匠精神来打造产品和企业的品牌,逐渐涌现出众多的`“中国工匠”和富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就能打造出响当当的“中国品牌”,塑造出光灿灿的“中国形象”。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近年来,我们逐渐认识到,中国制造亟待匠心回归,亟待工匠精神的注入和加持,以重振市场信心,培树国际形象,筑就“中国品牌”。

  弘扬工匠精神,既靠思想自觉,也靠文化涵养;既靠政策的激励,也靠环境的营造。既需要树立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的企业治理理念并注重产业工人素质的提升,也需要形成尊重工匠、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经济环境,树立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既要建立体现人才和创新要素价值的激励机制,也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迎接质量时代和步入转型升级攻坚期的需要。让我们高扬工匠精神,照亮质量时代之前程。

高考作文 篇3

  一法:领会主旨,选好角度。

  有的材料,其含义非只一种,考生必须从中选取一种,作为写作的角度。选取什么角度呢?有两条标准: 一个是公认的角度,另一个是自己写起来方便的角度。第一个标准可提高得分的安全系数,第二个标准是为了 写起来得心应手,把这两个标准结合起来,就是最好的角度。

  例如原材料是一幅漫画,题目是“母鸡生蛋”,共四张。第一张画的是一只母鸡生蛋,两只公鸡旁观;第 二张是母鸡生了一蛋,左边公鸡说蛋太圆了;第三张是母鸡又生一蛋,右边公鸡说蛋太扁了;第四张是母鸡冲 着两只公鸡说:“你们生个蛋我看看!”这个材料的含义有多项。一项是讽刺自己做不来还对别人横竖挑刺指 手划脚的人;一项是讽刺不虚心接受批评还反唇相讥的人;一项是讽刺没有市场经济头脑的人。如果仔细想来 ,可能还有别的含义。那么,考生应选取哪个角度来写呢?我以为应选第一项,因为这一项更符合上述选取角 度的两条标准。

  二法:取个好题目

  有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自拟题目。不少考生在自拟题目方面手足无措,往往胡编一个了事,有的甚至有 文无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可以给文章增添神采,还可以开拓写好文章的思路。

  好题目的标准是准确、简洁、新颖,富有表现力。

  例如1990年的考题,要求考生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话写议论文。不少考生拟题水平很高。“从刘邦重用韩信 谈起”、“刺往往是有益的”、“花丛下的暗刺”、“要睁眼看己”等题目,既准确地反映出原材料的主旨, 又简洁新颖,还确定了写文章的思路,比那些诸如“花和刺给我的启示”、“从花和刺想到的”一类空泛的题 目不知强多少倍。

  再如1995年的作文考题,要求考生依据《鸟的评说》写议论文。多数考生拟的题目空泛一般,“从《鸟的 评说》说起”、“《鸟的评说》给我的启示”、“看人要全面”等,毫无神采,远不如“千里马也会失蹄”、 “诸葛亮也犯过错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新颖生动。

  1997年的作文考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对“助人为乐”发表见解。不少考生拟的题目过于直白,如“发扬 助人为乐的精神”之类。有个考生拟的题目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个题目既形象地表现了“助人为乐 ”的精神实质,又简洁新颖,耐人寻味。

  给作文拟个好题目,既不是太容易的,又不是不可企及的。只要开动脑筋,勤于思索,再加上调动已掌握 的知识,是可以做到的。

  三法:有个开门见山的好开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也不例外。有的考生之所以觉得开头难,是因为总想在开头就一鸣惊人, 故而在如何开头上动足了脑筋,使尽了手段,大搞“铺叙”“渲染”,不仅耽误了极其宝贵的时间,还往往弄 得云笼雾罩,不伦不类。其实,衡量一篇议论文好坏的首要标准是中心论点是否明确。由于作文阅卷数量大, 时间紧,阅卷老师难以像“砂里淘金”那样花费很多时间在作文中去“发掘”中心论点,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 开头第一段就亮出中心论点,鲜明醒目。

  应考议论文的开头有“四忌”:

  一忌不顾及文章的主旨去铺叙渲染,离题万里,不知所云,写出二三百字,尚未进入主题。

  二忌对所提供的材料不概括不分析不筛选,一骨脑地抄在第一段,原封不动,一字不少,令人读而生厌。

  三忌完全抛开材料另起炉灶,顺着自己的意思信手写来,甚至全文中不见材料的踪影。对这样的作文,只 好按“跑题”给分。

  四忌对材料进行“再创作”,无中生有,画蛇添足。明明材料是命题人出的,印在考卷上,可有的考生偏 要写成“某日,偶翻报纸,有这样一则材料映入眼帘,使我深思起来……”“我来到公园游玩,恰好看见一对 孪生姐妹也随着母亲到这个公园里来,只听到孪生姐妹A 说……”这种对原材料乱加改造的做法,实在是费力 不讨好。

  对材料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提炼出中心论点,写在文章的开头。

  四法:有个与开头相呼应的结尾

  文章结尾的方法很多,但若论最易使用、效果也最好的方法,当属首尾呼应。所谓“首尾呼应”,就是在 结尾处照应开头。

  首尾呼应也有个高低之分,鲁迅先生在小说《一件小事》中的首尾呼应,便是“高”,考生很难达到这样 的水平。但如果让尾和头作个简单的呼应,是不难做到的。

  例如:开头:

  “《东施效颦》这个典故启发人们,学习别人不能忘了自己,不能一味生搬硬套,照样模仿。”

  结尾:

  “我们学习别人长处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作当代的东施。”

  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有两大好处,一是首尾圆合,结构完整,能唤起阅卷老师阅读心理上的美感。二是这 种写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跑题的缺憾。考生最怕写作文跑了题,而跑题又实在是难免的'。如果写了二三百字 后发现跑题,会令人十分痛苦。删去重写,时间上来不及;继续写下去,错上加错。莫慌,发现跑题要及时纠 正,继续往下写,到结尾处与开头相呼应,给阅卷人的感觉是“跑了点题,不远”。

  五法:段落多少要适中

  文无定章,段落多少要根据内容的需要。但对于六七百字的应试来说,还是有一定模式的。经验证明,全 文以4—6段为宜,取乎中,就分成五段吧。

  第一段,分析题目或概括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可在百字之内,为引论部分。

  第五段,总结全文,与开头呼应,一般也在百字之内,为结论部分。

  第二、三、四段为本论部分,是文章的腹部,要花费气力写好。

  中学生写议论文,常用举例子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用,但用好也难。考生常出现的问题是举例雷 同,没有立体感,没有梯次感,好像在开故事会。用举例子来论证论点,最好从不同方面举例,可先举正例, 后举反例;或先从古代选例,后从当代选例,切勿从同一角度迭选多例。第二段选正例(或古例),第三段选 反例(或当代事例),第四段或对两例进行阐发,或用名言导入说些道理。这样,内容丰富,也有些变化。

  有的考生全文只有两三段,中间的论证部分是长长的一大段,头绪不清,思路不明,眉毛胡子一把抓,这 是写作文的大忌。

  六法: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好的文章应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有物,指内容充实;有序,指思路清楚,结构完整;有文 ,则指语言有文采。现在的多数考生,语言修养不高,功力不够,有的作文语句尚且不通,更难求文采。

  考生首先应把语句写准写通写简,在此基础上,适度使用一些手法,可为文章语言增色。试想,如果能较 恰当地使用一两组排比句,引用一两句名言,有三两个设问反问,肯定会比通篇的“家常话”“学生腔”有味 道。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平时要注意有些训练,比如写十组表现不同内容的排比句,背诵积累一些 名言。只要有心,是不难做到的。

  七法:写适度短文

  有些考生误认为文章越长,就越能显示出水平,得分越高。其实不然。应考作文是有字数限制的,字数不 够,固然不好;字数超过太多,也不应该。文章适度短些,如果文章好,使阅卷老师击案叫绝,余兴未尽,留 得好感;如果文章不好,也缩短了阅卷老师“喝苦药”的时间,也能赢得一些好感。

  当然,要短得适度,不能低于字数要求的下限。

  八法:卷面整洁,字体端正

  卷面文字是作文的外包装,卷面整洁,字体端正娟秀,使人看了有愉悦感。老师给作文评分,带有较强的 主观任意性,不像判标准化题,对错分明。因此,卷面整洁,文字端正,既是对考生的要求,也是考生作文获 得评卷人好感的重要手段。

  不重视卷面,不认真书写是不应该的,是不明智的,那种信笔写来胡乱涂鸦的作法带来的分数损失,是难 以估计的,此语绝非危言耸听。

  以上八法,仅供参考。君若有意,不妨一试。笔者祝你成功。

高考作文 篇4

  雨后天清。冷绿色的湿气一滴一滴沿树叶的脉络滴下,湿润了母亲的视线。我也看不清母亲的脸庞,只是背上书包,在她温柔的凝视中迈步远去。

  我知道我将要踏上一条怎样的路,一条既定的路线罢了,可我总归是不甘心的。

  我常常幻想我正走向走向一条背离人群的道路。喧嚣渐渐淡出,我将迎接最赤忱的怀抱。我躺在沙漠里,看天边的斜阳,听一队骆驼悠悠远去,驼铃一声一声敲打着我将要耷下的眼帘,身下的沙子正悄悄变冷;我追着水塘里一条调皮的鱼,它忽前忽后,仿佛和我嬉戏,却又顷刻间无影无踪;我化作风飘进一个幽暗的洞口,白色的鳞片映起荧荧微光,或许是条白蟒,它的尾尖轻轻拍打地面的尘土,却又突兀竖起细长的脖颈,彻骨寒气扑面而来;我又化作雨落到平静的海面,模糊的`阴影从水下浮起,或许是条蝠鲼,我突然被它抛向空中,再回首时,海面依旧沉默无痕。

  不知什么时候,我成了挂在树上的一片叶,旁边是一只夜鹰,它正眯着眼看向我从未探求过的远处,我又迷失在它的世界里;待我从夜鹰的深沉里醒来,我又化作一根横躺在地面的枯枝,一队蚂蚁专注的赶路,仿佛没有什么能挡住它们的脚步,轻小的细足从我身上踏过,积痒成痛。有些失落,却远不至于怨怼。热情是它,冷漠是它,亲近是它,敌对也是它。绝对的真诚,所以我敢放纵自己在它门的世界里,就算堕入深渊,就算遍体血腥。不会后悔,“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热爱没有樊笼的宁静,却也同样爱着这个奇妙的人类世界。人类是最值得惊叹的奇迹,而思想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我固执的追求先人的脚步。我想问问庄子,何谓逍遥?我想问问孔子,仁字何解?我看看康德,又看看中国千年历史,心中升起的疑窦几能将我淹没。我无意要到达多么高的思想高度,我只不过不想太愚蠢;我只是觉得,人若昏昏而来,又昏昏而去,不如不曾存在。

  我欲向历史追问答案,它冷静的告诉我辩证的思考。它总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与错一定程度上并无意义。可是真的无所谓对错吗?无解。我只好幻想,幻想我是古代行军队伍中的一名士兵。我会看到什么?心胸开阔的诗人吟着“胡儿泪啼”,专注朝堂争斗的大臣上奏请求退兵,而理由是不宜与邻交恶、大动干戈。可我身边的战士尸骨未寒,身上同胞的血还未冷透。的确,从来,战争是不被大多数人喜爱的,可他们说那些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们能够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停战事宜,是战场上战士的鲜血的贡献。战争是错,那不战就是对了吗?远没有那么简单,置身事外才无所谓对错,才会冷冰冰的分析史实然后下个结构完整的结论。我纵然并未身处其中,也听到自己的悲咽。我想做个头脑清醒的人,但不意味冷漠。如果可以,我想问问于谦,那个“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他有没有怨,有没有不甘心;如果可以,我想问问被史书评为顽劣不堪的明武宗,面对满朝文武时,是不是也想过重振高祖之业。我想尽力探求这个世界,并承受它带给我的一切赠予。无论是嘲讽、伤害、信任,还是祝福、保护、怀疑。复杂才是这个世界的最可爱之处。

  我曾试着把自己完全的外放,可回馈给我的是难以接受和难以理解。我最终也只好收敛起自己的每一根羽毛,埋头沉入自己的幻想中。没有人问候的世界,并不寂寞。因为这世上一定还有许多个我,怎会寂寞。我享受于剖析自己,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对的,并告诉自己尽量做一个好人。然而,我总是陷入自我厌弃的僵局。所以我常常强迫自己,人不知而不愠,道不同不相为谋。强迫自己,也挺有趣的。

  我全部的除学习之外的生活节奏也就是这样,我自以为足够潇洒,连别人也这样认为。

  我突然想起一对老夫妻,我小时候常常忘他们家跑,去和他们一起听戏。那个时候,还不懂事的我,竟沉醉在戏剧中。依稀还记得,两位老人跟着调子眉飞色舞的比划,依稀也记得,我会轻轻跟着婉转的腔音哼唱。年岁渐长,我匆匆往返于学校和家,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两位老人早已消失在我的世界里。直到现在,脑海中才突然闪现出他们的身影,恍如隔世。我忙碌着我的学业,可我,丢了什么呢?

  我大概是忘记了很多。我记得我以前读书的习惯是尊重每一个作者,不妄加评论。可是后来呢,我似乎是沉浸在了一针见血、肆意评论的快意中。可我自己喜爱的作者越来越少,我加给别人言论上的伤害,最终都回馈到我自己身上。我被自己的自由折磨的痛苦不堪,我终于是失去了什么。直到现在才意识到,书的高贵正在于,它允许了所有人的任意解读。

  我似乎已经失去了太多,关怀、宽容、悲悯。我心中曾说好要坚持的东西是什么呢,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所幸,我终于开始警觉,我的生活正一步步走向贫瘠。

  我或许该放一放手中的笔和永远也做不完的题。如果回不去了,我就只好更沉默。

  地上的花朵,都由我散落。却已无法再拾起。退后几步,高考之外的自己,又在自我厌弃。如果能再种出那样的花,我会不会才真正体味到潇洒。

高考作文 篇5

  高三学生在考试中下笔最慎重的就是作文。因为作文的得分直接影响全卷的总分。为此,不少学生都是力求稳定。多数阅卷老师在总结高考作文评卷情况时也说,四平八稳加书写漂亮,得分不会低。值得肯定的是,稳是写作的基础和大局,不可忽视。

  那如何求得作文的稳定呢?

  第一:标题稳。尽可能把作文话题包括进来。例如20xx年全国卷作文材料中有这样一段引言,“也许每个人不一定都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根据这段文字,结合话题“心灵的选择”,可拟题为“面临心灵的选择”或“触动心灵的选择”,甚至“生死抉择”也可。拟题尽量不要与话题毫不沾边,也不要太长。

  第二:观点稳。即观点要正确、常见,即已得到世人及社会的公认,不要搞奇谈怪论,与公论背道而驰。这样立意,虽无新意,但至少是正确的。其实,在高考作文中,绝大多数的作文所表达的观点都是常论。

  第三,举例稳。事例是充实内容和论证观点的`证据,议论文中必不可少。举例如无新鲜材料,不要生造、臆造,因为这样反而会导致事与愿违,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因此,所用事例只要切合话题,经典材料同样具有说服力。

  第四:语言稳。虽然文章的立意占据了作文的主导位置,但语言是作文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认。学生在作文中遣词造句要明白通顺,不搞生造词语,少用僻字长句,这样可以减少语病,消除歧义。不要为单纯追求语言的文采而忽略了语言的基本要求,即要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第五:文体稳。近几年,话题作文提出“文体不限”,为学生选择文体放宽了范围,但不能无规无矩。学生写记叙文和议论文最稳定,平时也训练有素。看近几件高考优秀作文,绝大部分都是采用这两种文体。至于连自己平时都没有训练过的文体(比如独幕剧、诗歌等),就不要拿到最重要的高考考场上来演练。能用诗歌写作并得高分的同学毕竟是极少数,况且还要加上运气的因素。

  第六:首尾稳。拟好题,起好头,是良好的开端,结好尾是圆满的一笔。这里所说的“好”是指切合话题,紧扣中心。开篇不要去故意拐弯抹角,这样容易远离话题,而应早切题,早点题。结尾不必画蛇添足,可以重申观点,照应开头,略有深化。

  第七:结构稳。议论文的经典结构尽可用到高考作文中去,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学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也多为此结构,阅卷老师没有理由反对“学以致用”。记叙文的结构安排也尽可从课文中学习并派上用场。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中的倒叙法,《荔枝蜜》中的先抑后扬法。这些经典构思方式,学生较熟悉,运用起来并不困难。

  总之,作文求稳是保住基础等级分的坚石,是作文获得成功的有力保障,更是稳中求得发展分的前提。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如何写好高考作文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即将面对高考的同学!

高考作文 篇6

  一、守时: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他们懂得,即使是无意迟到,对其他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

  二、谈吐:有节注意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和意见。

  三、态度和蔼: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东西,看书报,心不在焉,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四、语气中肯:避免高声喧哗,在待人接物上,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扯开嗓子说话,既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影响周围的人,甚至使人讨厌。

  五、注意交谈技巧: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或明确同意,也不当着他人的面指责对方是“瞎说”、“废话”、“胡说八道”等,而是陈述己见,分析事物,讲清道理。

  六、不自傲:在与人交往相处时,从不强调个人特殊的一面,也不有意表现自己的优越感。

  七、信守诺言:即使遇到某种困难也不食言。自己谈出来的话,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身体力行是最好的诺言。

  八、关怀他人:不论何时何地,对妇女、儿童及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表示出关心并给予最大的照顾和方便。

  九、大度:与人相处胸襟开阔,不会为一点小事情而和朋友、同事闹意见,甚至断绝来往。

  十、富有同情心:在他人遇到某种不幸时,尽量给予同情和支持。

  ▲20xx年高考作文预测:教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教养就反映了家长或教师的失职,或某些社会制度的不健全。“教”指教育、教学、教导、教范、教改、教管、教化、教诲等,教的目的是使“被教者”接受符合道德的、文明的、一定社会规范的某些行为;“养”指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等,在这里主要是指接受或养成上述一些道德的、文明的、规范的精神或物质行为,使之成为自身的生活方式或者习惯。一个人说话骂骂咧咧,张嘴就是脏话;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走路横冲直撞;随地吐痰,不尊重老人、妇女;在公共场所破坏公物、不讲公共卫生,低俗下流等等,这个人就是没有教养。一个人文明礼貌、说话得体、谈吐没有粗话;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起路来规规矩矩;不随地吐痰、尊重老人和妇女;在公共场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不破坏公物,人前不低俗下流等等,这个人就是有教养的人。

  然而,在很多人那里人前有教养,人后没教养;有些场合有教养,有些场合没教养;针对一些人或事有教养,针对另一些人或事无教养;对地位尊贵的人有教养,对待地位低下的人无教养等等,出现了很复杂的情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个人的教养也是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时代对教养有着不同的认知。

  ▲20xx年高考作文预测:教养

  行为有“物质行为”和“精神行为”之分,物质行为大多是通过某种行为使外界人或事发生变化表现出来,它往往能够造成一定的物质的后果或结果;而精神行为则更多地是通过语言、态度、面部表情、情感或情绪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某些精神现象,它一般不会造成现实的物质结果。“涵养”比较偏重于精神方面的'某些行为。“涵”指海涵、胸怀宽广、有胸襟的意思;“养”则是指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出某种不为情绪所左右的超出常人的一些行为。

  ▲20xx高考语文作文押题:教养

  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的,除了入学经师,也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的耳濡目染。

  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

高考作文 篇7

  雨中,合上那扇门,干爽的衣襟,莫名的无聊……

  有人曾经说过:人生的四分之一是喜剧,四分之三是悲剧,悲伤每天都在上演,而笑脸却偶尔才浮现……

  于是,人会在很多事情面前将门半掩,斟酌再三,最后缓缓地将门合上。我们怕的只是门外又是大雨倾盆。

  于是,我们躲在屋子,去翻那有着晴朗天空的照片,看着那熟悉甚至已有些厌倦的笑脸,我们感受着疲惫的幸福却不敢推开门去体验更新鲜的感觉。

  为什么不呢?就像小草破土而出,迎接未知的世界,就像小鸟啄破蛋壳,冲向神秘的天空,我们为什么不推开那扇门,去感受新鲜的快乐或悲伤呢?

  没有这种心境,一个肌无力患者怎会成为认识宇宙的学者,没有这种心境,一个聋耳的音乐人又怎能谱出世上最伟大华丽的交响。

  记得莫宁受伤那年,当他重重摔倒在地,用手紧紧捂住膝盖时,每个人都认为他该退役了:一个换过肾的人本就不应再出现在这对抗强烈的球场上。一时,质疑声四起。这是他的心也应在举棋不定吧。半掩的门,屋内是安心养老,是堆在一起数不过来的'荣誉章、功劳薄,也是远离球场的无聊和寂寞;门外是再次受伤的可能,是状态下滑的指责,但也是浴血奋战的激情与快乐……他推开了门,为了他心中的阳光和雨后彩虹……

  门内是安静的无聊,是一成不变的挂满笑脸的照片,是种子蜷缩的土壤,是幼雏温暖的屏障,这里安全,寂静,风平浪静,可这里少了人生中最应拥有的新鲜与活力,即使是痛苦或悲伤,也是我们生命的部分,也是我们应去迎接和感受的。

  所以,推开那扇门,去希望那四分之一的喜剧,去感动于那四分之三的悲伤,让我们的生命可以不留遗憾。

  所以,推开那扇门,去开怀于灿烂的阳光普照,去寻找电闪雷鸣中值得铭记的美妙。

  雨中,推开那扇门,打湿的额头,绚丽的彩虹……

高考作文 篇8

  前天,一年一度的高考在紧张的气氛中落下帷幕。有人说:一年一度花相似,岁岁高考人不同。不管是哪一年的高考,似乎总在人们的视线之中,也许它与你无关,但你还是会上网或者看电视时刻关注它的一举一动。说实话,在高考恢复了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确实为中国培养了许多的栋梁之才,不然中国的经济也不可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突飞猛进。曾几何时,高考就是穷人改变命运的代言词。可如今呢,高考已经沦为了学生们走过程、过家家的“场子”了,什么高考零分作文啊,什么作家高考弃考英语……这其中有着怎样的转变,我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先来说说这高考零分作文吧!最近网上流传很火的“我的范儿”这篇作文,老师私下表示,从未见过如此意淫的文章,虽然脑洞开得很大,但依旧还是给零分。这篇文章充分说明了现在的学生对高考不重视,视高考如儿戏。曾经也出现过诸如“深入灵魂的热爱”、“丝瓜与肉豆”、“路”等这样的零分作文,但这篇作文真是奇葩,不仅体现了现在的孩子心智不成熟,也体现了他们的任性。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位河南女教师的爆红打开了中国人的内心世界,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含蓄委婉的。你喜欢一个女孩,不能直接说,要像诗经里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以物传情。随着网络的发展,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比以前更多,但网络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他们获取信息的时间比较早,由于他们心智的不成熟,不一定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信息的好坏。任性使他们对待事情上面缺乏责任感。我们经常看到小学生恋爱了、初中生怀孕了、高中生了、大学生离婚了……这样那样的负面新闻。当家长或亲人问起这些事情的责任在谁,往往说是老师没教好,问孩子的回答就是,太冲动了,当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可是世上有什么事情可以后悔的。责任心与自我保护意识是如今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说回高考这个话题吧。想当年,我也是在父母孜孜教诲下努力的学习,就为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高考一搏。我出生寒门,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没见过什么世面。甚至高考之前,我都没有出过我家的小县城。那时候,家乡那边信息闭塞,网络也不发达,获取信息最多的就是新闻联播和书籍。由于书上的东西大都是旧的,我对于未来的唯一看法就是高考要考高分,将来上个好大学。为了这个目标,我奋斗了很久,在初中和高中,我的成绩在学校也是名列前茅的,记得那年高一,我在县城读书,没分科之前的月考,我文科理科综合分数都能挤进年级前三十名(我们年级四百多人)。在选择文科和理科的.这个节骨眼,老师给了我建议,让我选择理科,说我理科成绩更好,而文科历史政治优秀,地理太差。其实我个人倾向于文科的。因为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的文学功底和兴趣都是可以的,语文和作文也是我的优势。那时候,我是一个特别听妈妈话的人,我是妈妈一手带大的,跟妈妈感情深厚,凡事听她的。然而我又是一个执着却犹豫不决的人,但上进拼搏自信,我认为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我努力,一定可以做好。高考那年,因为家里发生了很多事情,我的情绪和学习都受影响。我没有考好,但我一直很关注高考,因为那里是我梦想起飞的地方。

  其实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到现在,中国人对高考的态度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转变的。听爸爸说他们那个年代,我们一个镇上考上一个大学生就不错了,我一个表亲他九几年考上了清华大学,那是我们镇上的第一清华大学生。爸爸高中毕业,他当年成绩也很好,但是我们那里的录取名额很少。如今大学生成堆,现在上大学不再是改变命运,而是走过场。有人说:上大学就是玩,不然以后上一辈子班,玩的时间都没有了。有人说:上大学就是谈恋爱的,大学自由时间多,谈恋爱最合适不过了。有人说:上大学就是认识几个教授,以后找工作更方便……如今,人们口袋鼓了,心态也变了。拿今年来说吧。今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942万人。其中700万人能够最终进入大学,高校录取率达74。3%。九十年代,高考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几,重点大学百里挑一说的一点都不为过。

  高考不再是命运的摇篮,但我们却还在高考,教育永远是个值得深究的话题。高考的变革,这条路还有很长。

高考作文 篇9

  一、阐释法

  技法概述

  此方法注重于对话题或中心词进行深入思考,依据人物的生平事迹或其他材料,挖掘话题或中心词的内容是什么,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做的,怎样做到这一点,凭借什么去做,这样做有何意义,即对于中心词语或论点的内涵、时机、方法、方式和价值进行具体分析阐释。这样既能扣住中心,服务于表达的主题,又能丰富文章内容,使结构清晰,是考场作文叙述材料常用的方法。

  二、倒问法

  技法概述

  倒问法,即倒叙设问法,为了给读者留下悬念,避免平铺直叙,打破常规叙述材料的思维,在叙述材料时不急于揭开材料主角的神秘面纱,而先亮出主角行为的价值,或者历史场景,似隐似现地暗示材料的主角,引发读者思考和追读,再点明行为的主角。其基本句式为“是谁……?是谁……?是你,……”,也可以是这种句式的变形。该方法通过两种艺术技巧增强了材料的说服力和论证力度,是考场作文叙述材料比较新颖的方法。

  三、对比法

  技法概述

  对比法是为了使得论证更具说服力、思维更为严谨缜密、材料更具张力,可以从相对角度阐释两则相对的材料或者同一材料的正反两个方面,通过对比以充分论证中心,服务于表达的观点,突出中心论点。

  其中,对于一则能论证中心的材料,可以再增加另一则相对的'材料,以构成鲜明的反差,让读者在对比中有更清晰的判断和思考。

  四、铺垫法

  技法概述

  叙述材料论证中心时为了避免突兀,先陈述与中心相应或相对的内容,或用另外的人或事做“衬垫”,或批驳异己思想,从而突出强化中心观点。前面内容铺陈衬垫,蓄势增情,强化表达效果,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

  五、情景想象法

  技法概述

  情景想象法,即在叙述某一经典材料时,抓住历史的某一切入点或某一瞬间,利用与该材料相关的情景事件,大胆想象,突破时空限制,对经典场景加以形象化、诗意化的想象。经典场景有屈原纵身跳汨罗江、项羽自刎乌江、杜甫茅屋悲歌、苏轼泛舟赤壁、嵇康刑场弹琴等。这些经典的瞬间,成为赋予作文诗意的重要源泉。这种方法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当年的情景或化用诗词意境成段,使文笔具有丰厚的形象感,增强文章的深度,同时也强化语言的文学色彩。

  六、反复强调法

  技法概述

  反复强调法是运用整齐划一的句式,紧扣住话题,反复强调某一个关键词语或中心思想,揭示其行为的不朽价值,或通过整合同一类型材料,强化主题,突出思想,丰富文章内容。反复强调不是简单地重复,当多位材料主角同一个行为具有个性化的收获,或者一位主角的同一个行为具有不同的价值时,可以反复强调这一重要行为,并揭示其意义。

  七、排比陈列法

  技法概述

  所谓整句,就是指两个以上句式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句子组合。排比句固然从属于整句。当试图运用若干相似的材料来论证一个观点时,可用材料整句,这样既表现文章的整齐美,使语句更具文采,也使文章更具厚重感与震撼力,增强论证的气势,显得论据扎实,说理充分,使材料内容丰富。

高考作文 篇10

  阅卷老师常有这样的体会:碰到字迹潦草的作文,心情一片烦乱;而当一篇字迹工整、干干净净的作文出现,心情顿时为之一爽……

  针对部分考生写作文字迹潦草、胡乱涂改的想象,胡国华老师昨提醒,一些不好的`细节,可能会影响作文得分。

  “字好一半文。”胡老师有多年的高考阅卷经历,他建议考生字迹要工整,保持卷面整洁,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有的考生在作文写好之后,想改几句,加几段,不仅卷面难看,而且显得思路不清。胡老师提醒,下笔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行文时,要想好了再写。写完了,一般不要作大量涂改。

  “写作文前,要仔细读题。”胡老师说,有的考生没看清题目要求就下笔,比如题目是“以什么为题目”,明明是命题作文,已规定题目,有的考生偏要另拟题目,以为是话题作文。

  此外,要精心设计开头。由于时间紧迫,考试作文全篇打草稿是不可能的,但开头可打个草稿,锤炼出一个精巧的开头,对接下来的写作增强信心有一定作用。而且,一个好的开头,可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高考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高考作文11-13

高考作文05-23

姐姐的高考作文07-30

高考作文素材06-03

广东高考作文10-28

幸福高考作文09-22

感恩高考作文10-10

青春高考作文09-08

江苏高考作文11-28

纪念高考作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