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师的国学素养》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的国学素养》读后感 ,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的国学素养》读后感 1
作为一名老师,我很关注老师方面的书,这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读了这本书,被这本书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认真的把这本书读完了,真是获益匪浅。
首先,要自爱。教师的工作对象很特殊,他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他们观察细致,模仿力强,每一个孩子又代表了一个家庭。所以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强,从而获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与信任,成为可敬可爱的人。
其次,爱是尊重。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传统的师生关系不和谐,往往教师高高在上,认为学生应该绝对的服从教师,让学生没有平等感,致使教育效果非常有限。这本书告诉我们应该尊重儿童人格的独立性,和学生平等的对话,探讨问题,虚心接受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而绝不能压服学生,读后感《《好教师的素养》读后感》。学生在尊重的大环境中才能自由,愉快的成长。
三,爱是宽容。书中说:教师应善于“宽其小过,宽大处理”。学生犯错误是很平常的是,即使犯了大错可宽则需宽,要以一颗爱心去理解孩子,给孩子一次改正的机会,给孩子一点“面子”。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宽容孩子,就是爱孩子。
四,爱是理解。一般来说,好学生、听话的学生,往往比较讨教师喜爱,而那些表现较差的孩子,就不那么容易令人产生爱的.情感。但是要想做一位优秀的合格的教师,我们必须热爱所有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去关爱那些不讨人喜欢的孩子。忘记自己的利益,不顾自己在各班中的成绩排名,真心帮助学困生,允许学生考试失误,作业忘写,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之心,孩子皆有之。在理解的基础上,有爱心,耐心来督导孩子,是其改过,使其进步。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让我们把“爱”永存心间,让爱滋润我们祖国的花骨朵健康茁壮地成长;让我们一起实现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
《教师的国学素养》读后感 2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如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
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
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
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
《教师的国学素养》读后感 3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孔子,孔子的因材施教,启发与诱导式教学以及他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并在课本中都学到的知识。
自认为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已经很透彻了,只要在工作中实行就行。说说容易,做做难。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我却对自己满怀信心,觉得自己努力这些都不是问题。一定会碰到难以“驯服”的学生,以及会遇到叛逆的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会视而不见,完全忽视。对待不同的叛逆期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可真正遇见的时候自己就开始茫然失措。
当现在的我翻开这本书时,让我对孔子的观点有了新的认识。因材施教,并不是说根据学生的缺点或不足进行解决学生的问题,而是发现学生的各种品格优点。尽管要根据学生的专长来培养放在现代是不可能的,现代社会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可是并不是所有科目只有规定的范围,所有科目之间都有所联系。本册书中的说明文就与科学息息相关,如果科学好,或对科学兴趣浓厚的学生就可以抓他本单元的学习,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对启发与诱导式教学也存在一系列认识的偏差。曾经的我以为启发与诱导式是一种教学的方法,其实并非只是如此。反而想告诉人们不要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的叛逆无非只是不愿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觉得作业太难。然而大部分问题都是上课时已经分析完成的问题,由此可见孩子们的听课效率并不高,对学习的内容没有兴趣,也因此失去了积极性。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好导入新课的任务,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学习课文。
温故而知新,古人的话能流传至今自然有他的道理。一开始学课文的时候并没有很好的理解这些话,看完这本书后不仅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还掌握了教育学生的小技巧。
《教师的国学素养》读后感 4
今天很荣幸有机会聆听牛志强老师——感受教育的神圣为主题的艺术素养提升讲座。从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感受颇深。
在整个讲座中,牛老师就美术这门学科的课堂教学,课堂设计,课堂评价,一位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同时牛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回味了中国各地的石窟,中国山水画,中国的玉文化,让我这个不是美术专业的老师也对美术产生了兴趣,想要去学习的冲动。
通过整个讲座,我感觉牛老师只是在借助美术这个学科让我们所有老师有所顿悟:学科间是没有界限的,是相通的,只要我们认真钻研,研究教法,学法,相信我们的课堂是高效的。牛老师在讲座中指出:教育是启蒙,唤醒,引导,传授,修正,成就,目的是让学生变得聪明和善良,明白人生目的,唤起人生兴致,成就人生价值观,感受人生过程。我非常同意牛老师的.观点:孩子的教育重在素养的提高,并不是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牛老师还讲到:教师为何而教——用自己的教学引领学生行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思想影响别人的思想,从而成就教育者的理想。俗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中,我们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一个引导者,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己,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重在用什么方法来引导孩子,使孩子们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探索下学有所得,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爱上学习,爱上钻研,爱上研究,最为成为学习的开拓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出自己的不足,拉进与学生的距离,让孩子们爱上我的课,从而爱上学习。
【《教师的国学素养》读后感 】相关文章:
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11-10
教师学科素养考核工作方案09-27
教师专业素养培训心得体会11-15
国学语录摘抄经典07-03
国学活动总结05-18
国学经典活动总结06-22
国学经典的语录摘抄08-25
国学经典活动总结04-02
国学教学总结10-13
职业素养培训心得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