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后感高中

时间:2024-10-11 10:00: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高中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高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高中

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高中1

  蝴蝶的美丽源于无数次在黑暗的束缚中蠕动、挣扎和破茧而出的惊人新生活;流星的美丽源于彼此之间的剧烈碰撞,生命的美丽绽放穿越天空。

  辉煌的胜利达到了生命的高度,但成功的背后是奋斗的泪水,充满了牺牲的血雨。决定性的胜利,在看不见的地方,它可能是水滴和石头穿的坚持,可能是草破土的力量,可能是我们勇敢前进的每一个脚印。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波折与历史长度成正比。几经波折,不断变化,改进,创新,变革。文化之旅是苦是涩,文人要在这种文化之旅中前进是非常困难的。许多人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此消失了。但也有一些人,凭借自己的毅力和顽强成功,每一部杰作都流传了几千年。就像书中柳侯祠的主人柳宗元一样。

  沿着历史的长河漫步,易安居士以孤独中化悲痛为力量,唱出了绿、肥、红、瘦的精彩篇章;东坡居士乐观豁达,多次贬值,以乐观幽默化解人生痛苦,在旷远中留下大江东浪尽的千古绝唱;远离春花秋月的李煜,在东风的小楼上唱着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歌,在坚强的沉默承受中,成千上万的.悲伤成就了词帝的名声。

  他们,孤独和痛苦,我们从的孤独和痛苦,但沉默中的毅力和忍耐让他们积累了生命的力量。最后,生命像烟花一样绽放!

  塞外飞沙,冷风拂面,苏武北海牧羊,喝雪吞毡,在冰雪中苦忍19年,一颗赤胆忠心如火般从未冷却。远离故国山河,却不移心中守望的精神,富贵不淫,威武不屈。他用一个大丈夫不屈不挠的脊梁承担着人间大义,铸就了永恒的忠魂。是信念,让他坚持;是责任,让他承担责任。苏武就像空谷幽兰,志洁行芳,一股幽香永驻人间。

  每当我们羡慕别人的非凡成就时,我们是否知道胜利背后有难以想象的困难。成功不可能在一天内完成。它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努力。眼泪、汗水甚至鲜红的血液都是辉煌胜利的滋养剂。

  事实上,隐藏在背后的坚持和耐心是决定胜利的地方。

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高中2

  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对旅程有一种美好的感觉,因为我们可以去一个我们从未生活过的地方。穿过这个陌生地方的每一条街道,欣赏不同的风景和当地习俗。同样,这些也是我对旅程的想法。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余秋雨先生的旅行散文《文化之旅》时,我不禁有三个问题。

  首先,散文集大多是一些美丽的抒情文章,如席慕容和宗普的.散文。当然,也有一些叙事性的。例如,鲁迅的散文集《日日夜夜》聚焦于他童年和青春的一些琐事。但这些散文类型更具抒情性。因此,当我看到一篇以游记为主题的散文时,我不禁感到明亮。我想看看散文类型的游记文章有什么不同。

  其次,旅程应该是享受和快乐的。余秋雨先生为什么要在旅这个词前放一个苦字?他的旅程和我们的旅程不一样吗?

  最后,我们目前的旅游理念大多是拍照、买纪念品等。我们大多去繁华的城市和名胜古迹。相反,这种旅行方式让我们忘记了它从千古传递的文化底蕴。作者书中的足迹不能打破莫高窟、都江堰、武侯祠等著名景点,但在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地方也有很多浓墨。把旅程赋予文化,也深深吸引了我。

  带着这些想法和问题,我慢慢读了这本散文集。散文《文化苦旅》集中在我读过的文章中。作者的修辞和语言与流行散文大不相同。现在散文大多是优美细腻的词,读完后让人想起的是娇美。但在这本书中,对散文的描一段旅程的描写都不是太华丽的辞藻,而是简单的文字。读起来让人觉得是那种肃穆宁静的美。

  最让我喜欢的是,作者依靠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当时古人的心境和生活。例如,作者在《三峡》中写了漂泊江湖的李白;在《阳关雪》中,王伟告别了他的家人;在《柳侯祠》中,刘宗元被贬。在这些类似的文章中,我不仅读到了青山秀水的壮丽,还读到了古人的心境和情怀。此时才明白文化传承对古迹的重要性。

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高中3

  读完《文化之旅》这本书后。最大的感觉是对文化的理解,事实上,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压迫,一种力量!文化是美丽、痛苦、感人、悲伤和愤怒的,是包容一切的!

  一切些人来说,一切都是世界;对某些人来说,世界是文化。在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废墟》。

  雪峰是伟大的,因为登山者的尸体埋在山坡上;大海是伟大的,因为船的残骸到处漂浮;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的陨落;生活是伟大的,因为白发,告别,无助的.损失。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警告俄罗斯……

  没有废墟,就没有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我们,没有亚洲,没有欧洲,没有美洲,没有非洲,没有大洋洲,当然没有中国!废墟是不可避免的,他的建筑商知道,无论建筑多么雄伟,多么壮丽,仍然有他未来的孤独和孤独;很快,废墟就会被埋葬,新的非虚拟就会诞生。它的过程是一样的,总有一天他会突然倒下,没有过去的雄伟和一切,最后甚至被遗忘……这就像生活一样。每个人都是一座建筑。从往年的辉煌到现在的黯淡,它终究会变成废墟;社会也是如此。当一座建筑到来时,另一座新建筑将被取代。无论生活多么美好,最终都会成为废墟。

  人生的伟大建立在废墟上;悠久的历史建立在废墟上;文明的初始建立在废墟上;文化的开始建立在废墟上。

  废墟不仅如此,正如作者所说,如果在现代,黄鹤楼可以安装电梯;阿房宫可以作为酒店;滕王阁可以开一家购物中心。这不是繁荣,这是真正的文明废墟!沙漠拉动感情;忘记过去;摧毁拉文明……

  如果圆明园重建拉,得到的是一颗无耻的心,抹去了昨天的中华文明,熊熊的火,强盗的坏迹。有时候,也许废墟比建筑好得多。

  废墟真正表达的是唱一首现代文明的悲歌。废墟是现代的产物和现代建筑。也许它的重要性无法与天安门广场和紫禁城相比。然而,后两者只代表了中国古人的伟大。前者让我们永远记住耻辱。还有一种欲望和呼吁。

【文化苦旅读后感高中】相关文章: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阅读体会09-08

读文化苦旅心得体会04-15

《文化苦旅》读后感09-20

《文化苦旅》的读后感10-17

文化苦旅的读后感04-05

文化苦旅读后感经典08-05

《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08-02

文化苦旅读后感08-23

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08-03

(集合)《文化苦旅》读后感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