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

时间:2024-09-21 10:58: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苏东坡传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轼的文字里,一直最喜欢《定风波》和《临江仙》,无论是“一蓑烟雨任平生”,还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潇洒而飘渺。和前后赤壁赋一样超然脱俗,只是凉意多于暖意。

  后来才知道,这些诗文,包括那一小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都是苏轼在黄州所作。黄州是一段艰苦岁月。在这里他“自喜渐不为人识”,仿佛从了这两首词的境界。

  但我读了两遍《苏东坡传》后,对这两句词有了另一层感慨。以前只觉得潇洒自如、乐观畅达是他天性使然,读完他一生的坎坷沉浮,才明白他的豁达其实来自于修养和境界——如果只有天性早就被磨平了。

  在苏东坡一生的漂泊中,有一个不时出现、偶尔相伴的神秘人物:神奇道士吴复古。此人行踪不定、难以捉摸,但时常在关键时刻出现一下。有时觉得,他仿佛是另一个版本的苏东坡,悠游自在,仙风道骨。他的存在令人好奇,如果苏东坡生来是个隐士或者道士,是否能依然如此令人着迷的魅力。

  吴复古提醒了我们,苏东坡一生其实从未真正忘却营营、超然世外。我们知道他、记住他恰恰因为他入世、鲜活、甚至饱受打击的一面。

  我不知道苏轼是否在他身上看到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自己,但我想他更有可能看到的是成为不了吴复古的自己。以他的才华和影响力,他也许不能;但更有可能的是,他内心深处并不想。超然出世,只是他的自我纾解。吃吃喝喝与苍生同乐,大概才是他内心所向。

  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生来便有过人的天赋,天赋即使命。有使命的人必然有使命感,苏东坡是这样一个有使命感的人。尽管他看上去没有苦大仇深忧国忧民的气质。

  如今我们对吴复古所知甚少,但记住了苏东坡的快乐和可爱。对兄弟,他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般美好的愿望,悼友人时先想到“失笑喷饭满案”的故事,又“废卷而哭失声”。他致力于疏通水利、对饥荒未雨绸缪。历经磨难,他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弃,爱人而为人所爱。林语堂以“The Gay Genius”形容他,不能再贴切了。

  所以年轻就是容易被浪漫情怀蛊惑,体会不到人生真正艰难处。看得到出世心,看不到入世事,还是不了解苏东坡。天才如苏东坡,都甘愿遭受俗世的磨难,更何况普通人呢。

  那个想象中天生豁达的苏东坡,其实是不存在的啊。

【苏东坡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苏东坡传》读后感02-18

苏东坡传读后感11-12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02-18

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09-27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08-15

[精华]《苏东坡传》读后感09-06

[精华]苏东坡传读后感07-15

《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07-07

读《苏东坡传》有感01-10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