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温度6:站在十字路口》读后感

时间:2024-08-11 06:58: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历史的温度6:站在十字路口》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的温度6:站在十字路口》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史的温度6:站在十字路口》读后感

《历史的温度6:站在十字路口》读后感1

  历史温度,驱散迷茫

  原以为历史只是一件件枯燥的事件按时间顺序紧密排练起来,而自从读了《历史的温度》之后,才猛然间发现历史是将带有温度和情感的故事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作者张玮将那些无味的历史事件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带着它的光芒,它的信念,它的选择,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历史,也给我们带来了更深刻的生活感悟。

  正如科林伍德曾言:“历史事件乃是人类心灵活动的表现。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事件时,则必须研究人们是在怎么想的。”也许,这一句话是对张玮重新点燃历史的温度最好的体现。在历史课本上那冷冰冰的文字,因为《历史的温度》,让我明白了这背后感人的一幕和真正的含义,也让我对历史这一门学科有了崇高的敬仰。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的辜鸿铭。他的确有才华,同时又特立独行,藐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独特的个性,才成就了如今在历史里程碑上的伟大人物。一直想要“中贯西学”的辜鸿铭,原抱有一丝幻想的他,却被那一个个永远唤不醒的人而慢慢磨灭了唯一的希望,但他依旧相信可以用自己的“热情”打动人们。而这份热情却给蔡元培惹了不少麻烦,将“白话文运动”说成是无奈之举,是以毒攻毒;亦可能正是这份热情才让泰戈尔想和他一起合照,甘地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毛姆到中国来想拜访辜鸿铭……。“到中国可不看山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正是西方人对辜鸿铭最真实的写照。

  一生都在革命的蔡元培,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动整个社会,但一个人,一群人的力量又是多么的渺小。“学界泰斗,认识楷模”是毛泽东先生对他的评价。他先从自己出发,学习各国语言进行翻译,又去德国学习40门学科来提升自己。在刻苦学习的同时,他仍然不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对中华文明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而思想上高出常人的他,在生活中更是实行孝道。1886年,蔡元培为了给生病的母亲,割下自己手臂上的肉,为母亲熬药,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也正是这份义气,才给了蔡元培革命一生的勇气。或许,因为他的`一切努力,才会让汪原放对他的评价是“令人起敬,吾国之唯一人物也。”

  也许,我们人生中也会遇到很多十字路口。“理科的专业好,而更喜欢文科。”是不少高中生遇到的麻烦;“找工作,还是继续学习进行考研”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烦恼;“是做着自己喜欢的岗位,还是拿着更高收入的年薪”是已步入社会的打工人的痛苦……。我们在阅读这本书的同时,我们可以从名人的身上反射到我们自己。也许名人也曾经迷茫过,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为了目标而不断尝试,努力奋斗拼搏,打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正如,林语堂所言“最明亮时总是最迷茫,最繁华时也是最悲凉。”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在迷茫与辉煌之中,焕发出自己独特的光彩。

《历史的温度6:站在十字路口》读后感2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唐太宗有言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是的,历史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文字意象,历史是人类跳跃的脉搏,将前人和当代联系起来;历史是环绕在路途中的明亮,点燃过去的同时也照亮未来;历史还是十字路口,正如张玮先生在《历史的温度》第六部中所言,每个人的一生,总会有几个面临选择的十字路口,或左或右,或进或退。从历史中看亚运,我们可以分别从个人、民族到国家来体会。

  个人——蚂蚁虽小,溃堤千里。从古至今便有被传颂的伟人,伟人是如何被造就的呢?一面是个人利益,一面是家国天下,而伟人往往就是选择了国家而短暂地舍弃了自身利益。蔡元培先生舍去翰林院编修之职投入维新运动,“一生请辞,一世楷模”;万籁鸣先生从无做起,筑起让全世界青眼相睐的中国动画里程碑,“中国动画功成日,勿忘万籁鸣”;袁隆平先生钻研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温饱问题,“君视名利如粪土,功勋泽人间。”我们敬崇的这些伟人,他们无不是我们自己。我始终相信,我们

  的尊敬是因为我们也想成为。为生民立命的志士是伟人,亚运会上奋力拼搏的每一位运动员是伟人,我们自己,也是伟人。

  民族——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历史绵延千年,而最深刻的是近代战争史。我们不可否认中国在这一阶段屈辱的历史,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我们民族从这段死气沉沉中迸发出来的新机以及足以燎原的.星火。我们有失败:1943年的血战常德里,粮尽弹绝,孤城被破,中国军队大受打击,但大家仍未放弃,牺牲了的英勇无畏,存活下来的相互激励,这便是国人的生生不息所在;但我们亦有成功:平型关伏击战中,中国军民以破竹之势告诉了全部国人,“皇军”不是不可战胜的,我们是可以站起来的。人是群体性动物,我们活在社会里,便离不开历史民族精神。亚运会除却个人运动外,也不乏各种团体运动,这便是凝聚力,是中华民族流淌在血液里的优良习性。

  国家——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我们处在一个一个风云诡谲的世界形势中,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断猖獗,国内社会问题也急需重视处理,但我们仍倡导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便是大国风范和大国气度。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其中有五彩斑斓的美好,自然也有暗潮涌动的风险。但我们中华民族从未惧怕过。迎接挑战,战胜挑战。国家在引导着我们前进,而我们亦在为国家做贡献。亚运会便是一种国家宏观的运动,一方面它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增加群众的团结心;另一方面,我们不论作为参与者还是旁观鼓舞者,都应该意识到,是因为我们有个强大的国家,才有资格举行这样的娱乐活动。

  张玮先生在书中说:“过去的这一年,很多发生的事情也像轮回的四季一样:有些事似乎有了冰雪消融的迹象,有些事焕发了生如夏花的活力。”历史是整体与个人统一的,正如杭州亚运提倡的是全民参与、全民亚运——每个人都运动起来才是真正的主题。我也由衷希望我们能创造更多的活力,和祖国一起砥砺前行,给世界呈现杭州风范,中国风范!

【《历史的温度6:站在十字路口》读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温度》教学反思06-14

《温度》教学反思06-13

十字路口说说04-26

《医学的温度》读后感06-29

《温度》教学反思15篇01-24

大班社会十字路口教案04-01

站在楼梯口的小熊读后感12-19

小学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03-21

大班数学温度计教案11-06

中班健康教案:情绪温度计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