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时间:2024-07-16 14:15: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实用【15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实用【15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好季节。做为学校,正是学生们学习的黄金时代,天气微有一丝凉意,没有蚊虫叮咬,没有严寒酷暑,学生们一个个抓紧时间进行紧张的复习。作为老师的我,有兴拿一本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随手翻翻,看着看着就舍不得放下了,用了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就看完了整本书,细细品味,看到动情处有时禁不处感到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同样作为一位班主任,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有很多东西还要认真地学习。

  李镇西写的这本书中用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来说明当一个好班主任的基本条件: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与童心是班主任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比如:

  他以随笔形式记录下了与同学们的交往,与同学们的通信都保管得很完好。正因为做到了这点积少成多,也就使他自然而然地出版了像《爱心与教育》这样的`许多书。我们实际在生活中也做了许多,但都没有像他一样积累起来;正于我们时常说的一句话,好记忆不如乱笔头。同样他也和我们一样,他的班级中也有“后进生”,他的例子中万同同学的原型不是一模一样的吗?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的效果却完全没有像他一样的爱心与兴趣。为了帮助万同同学,他组织同桌给万同写家校联系本,使家长掌握其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情况;手抄《烈火金刚》这本书,转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帮助他走出朦胧的恋爱情节,给他的女同学回绝一封情书;树立他的自信心,按他当纠察队队长;他完全是与顽童在打交道啊,交朋友,当这样的孩子是自己的小孩。最感人的是:特意弯道到李镇西学习的地方去会面。实际中,在我们现在这样的学校里像万同这样的学生真不少啊,这也是老师们,班主任最最头痛的问题,往往在处理这些学生的问题中没有耐心像李老师那样去一直坚持关心爱护万同同学。我们关心这些同学了吗?关心了;我们爱护这些同学了吗?爱护了;我们在这些同学在某些、或者某点上有进步或者有成绩时我们表扬了吗?表扬了;但我们没有像李老师那样能长期坚持,永远相信这些学生会改变坏习惯,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的。这正是我们与李老师的区别和差距,而导致有不同的结果。通过阅读他的手记,我清楚地认识到了,作为班主任、作为老师在对待后进生的问题上,我还是要好好学习李老师这种精神,把李老师这种作法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去。

  老师与同学们的关系我看了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后,真是感动万分。他与同学们的坦诚相待可以用写信的形式来表现,太好了,也值得我学习。比如:与宁玮同学的交往算是一个老师最成功的地方了。宁玮虽然来自农村,但也正是农村使她没有能力与条件能过“委培”或“自费”或其它途径踏进大学校门,使她高考真正的落榜了。虽然没有进入大学,但今后的人生境界却是一般人所难达到的。她长期保持着与李老师的通信,这相互信任到什么话都可以聊的境界不正是作为老师应该俱备的吗?我们在平时与同学长期说,要相互理解,平时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上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我们老师来问或谈,但有几个学生首先找过我们聊过什么的,说过知心话,好像你老师与他学生永远是矛盾的,对立的,他们总有一种抵抗情绪。李老师他很好地处理了这种关系,并真正与他的学生交上了朋友。还有很多很多在培养后进生和优生这些鲜活的例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通过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争取把李老师的教人方法与我的工作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并有效地运用,把我的学生也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之材。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2

  拜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非常的震撼,李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深入简出地阐述了爱心与教育的深层关系,展现了李老师教学的不凡风采,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付出真诚的爱心之与学生们的重要。李老师给予我的无限的启迪,要让爱心掌舵,扬起教育风帆,让学生们都能在我的引导和教育下,开始幸福快乐的人生。

  李老师说,当好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的呀,只有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才会真诚地与学生们交朋友,切身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学习困惑和心理障碍。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你会爱上这些孩子们,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传授知识和技能给他们,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从而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进取,奋发图强。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当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我竟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一个享誉全球的大教育家竟然有这样一颗爱孩子的童心!还是这位我敬重的教育家,曾在一个春天,和他的学生们共同买了一条小木船,然后划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去探险。教育家写道:“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 特别关心孩子。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学》)

  这是李老师书中的一段话,令我深有感悟。反映我的教学中,我也常有跟同学们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在很多时候也帮到了他们。我每周都会布置他们写周记,让他们把想和老师说的话,或是一个星期来的表现自己作个总结,都一一写出来,然后每个同学的周记都会认真地看完,并做一一的回答和批注,这样也成为我和同学们交流的好方式。现在想来,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我还需要进行一些有创意的交流,像李老师所做的,让同学们把自己所有的困惑的问题都一一写出来,提出来,可以是书面上的,也可以是面对面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各阶段的真实想法,解决他们的真实困难和疑惑。惭愧的是,我对表现好坏不同的学生,还是有一些偏见,我需要通过更大的努力,让同学们感觉到我对他们的爱,慢慢的信任我,理解我,支持我,让学习不好的,思想上有不同问题的学生,一一解开心结,找到各种问题的真正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同学们的疑难问题。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了“后进学生”的教育方式。他提到几点:1,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2,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3,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这是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我们要民主地,科学地,教育学生,并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我们只有与学生平等地对待,以心交心,他们才会信任你,才会听取你的意见和教导。学生都有向善向好学习的天性,所以,要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们,只要他们自发的想完善自己,改进自己,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习自己需要的知道和道理。同样,对于后进生,不要以分数论英雄,要懂得发现他们的优缺点,并且由衷地赞美他们的长处,并善于用各种方法去引导他们改正缺点。关于转化“后进学生”,李老师也提出要主意的几点:第一,注重感情倾斜。教师对“后进学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上进心。第二,唤起向上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想,这对“后进学生”同样适用。第三,引导集体舆论。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第四,讲究有效方法。李老师书里讲述了他与“后进生”万同的事例,其中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考究和学习,也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到,李老师对他学生们的真切之爱。

  李老师关于“优秀学生”的培养方式。他提到“优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思想比较纯正,行为举止较文明,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强,一般没有重大的违纪现象。2.求知欲较旺盛,知识接受能力也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方法较科学,成绩较好。3.长期担任学生干部,演说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其它工作能力都较强,在同学中容易形成威信。4.课外涉猎比较广泛,爱好全面,知识面较广。5.由于智力状况比较好,课内学习较为轻松,因而容易自满,不求上进。6.长期处于学生尖子的位置,比较自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7.在畸形的“升学率”压力下,有的“优生”之间容易产生互相嫉妒、钩心斗角的狭隘情绪和学习上的不正当竞争。8.从小就处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因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一般普通学生。相应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第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第二,帮助“优生”认识自己。第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第四,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第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第六,培养“优生”创造能力。这也是李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结出的智慧果实,都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我会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学生。

  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是教育界不可多得的珍宝,也是我们教育学生的难得范本。李老师对学生倾注了毕生的爱心,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将奉献出我的爱心,让爱心掌舵,扬起教育风帆,让学生们都能在我的引导和教育下,开始幸福快乐的人生。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3

  我是带着饮佩的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它荣获过vvvv部“五个一”大奖、冰心图书大奖、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我读出的结果是满心的感动和仰慕,教育毕竟不同于哲学、逻辑学,虽不拒绝思辨,但绝对不可缺少爱心。而这本书正体现了这样一个: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有真诚的爱心,才有流动的血脉,才有生命的教育。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活就活在它是源于许许多多的生活实例和教育实例,这些实例是李镇西和他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其中有李老师倾注的心血,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的感情回报。实例有背学生上、鸡蛋的故事、秘密行动、节贺卡、生日的祝福……全书是归纳的,而不是演绎的,不是僵化的教条,不是枯燥的原理,不是印证别人的理论,而是全部来自自己的,活生生,带着晨露,带着轻风,带着晚霞,几乎翻到全书的任何一页都有实例,都有真实的故事,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

  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尤其是文学名著和教育类书籍更要捧读不辍。

  《追寻近代教育大师》、《三国演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及《名人传》等等,看了之后,觉得轻松愉快,收获颇多,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就把这分精神与学生分享,让学生也每天多收获一点。

  二、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赢得心灵。

  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真挚的、是无私的,也只有这种爱,才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正像李老师所说:“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李老师与学生一起过生日,为学生送上生日礼物——书籍、本、贺卡;学生王慧病了需要住院,李老师背着她爬陡坡,累得直喘粗气;李老师还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通过书信交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李老师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人了成功的港湾。我上届有个学生小李,很小就失去了母爱,跟着瘫痪的奶奶和父亲生活。父亲白天上班,晚上经常打夜班,无暇顾及他。他迷上了游戏机,旷课逃学是常事,他父亲对他非打即骂也不见效,丧失了信心,整天以酒浇愁。我没因他是单亲家庭歧视他、抛弃他,我多次与他促膝谈心,努力寻找和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在与他的接触中,我知道了一个14岁的孩子每天都要给奶奶做饭,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我在班会上表扬了他,提议全班同学都来帮助他,尊重他,使他情感上得到安慰,理智上得到调控,心灵上得到补偿,用集体的温暖让他重新感受到了爱。爱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化和启迪作用,他在学习及各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那年暑假不幸的他又失去了唯一可以依靠的父亲,一向关注他的同学马上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我,那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了,我知道此时的他最需要亲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不顾天黑路远马上赶到他家,安慰着这个承受巨大打击的孩子,告诉他老师和同学都是他的亲人。他哽咽地说:“老师,您教我一场,为我操了不少心,可是我家这样?我不想再上学了,我要去闯世界,赚钱养奶奶。”一个连都未的孩子凭什么本事去闯世界呢?为了减轻他那稚嫩的`双肩承受的巨大压力,为了让他九泉之下的父母安心,为了让他继续完成学业。到校后,我向校作了,校领导决定免去他全年的全部费用,并发动老师和学生对他进行捐款,解决了学习用品费用和吃穿生活费用,并帮他到了特困补助金,解决了他上学的后顾之忧。几天后,我又带领班干到他家清扫环境,干了整整大半天。深深地关爱,触动了他的心灵,他坚定地说:“老师、同学们放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完成学业,掌握本领,回报老师、学校和社会。”现在他已经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理想的重点。

  三、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那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目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更会把我们当成无话不谈的朋友。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四、教育是门艺术。

  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赛、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等做法都很值得我学习。我在教育实践中也摸索了几种行之有效的班级策略,如建立班级督察记录本,分为学习、纪律、卫生、、艺体、进步、创新七大项,由学习委员、副、卫生委员、团支部_录同学在这七方面的优劣表现,进行加分和扣分,一周一,每周由各方面班干部在班会上进行总结。把分数按周记录在《班级日常操行评定表》上,学进行总评,作为班级学生评优树先的主要依据。这样既表扬了先进,又了后进,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应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

  这些日子深知自己对教育理论的匮乏,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作为一名教师的修养自身的理论修养,提高我们自身的教育理念,我在寒假闲暇之余,打算到书店买几本关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来给自己进一步提高。当我走过喧哗热闹年味十足的大街,漫步走到一家书店虽是春节期间,人们很多都去走亲访友,但是这里也不乏有许多学习之人,有很多人来这里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还有的为自己的孩子来挑选等等之类。当我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书店街来寻找我心目中的导师——教育中书籍。面对着许多压力更感觉着自身学习的必要的必要性。问了这里的人员,来到教育书籍的书架前来挑选自己喜爱的教育书籍。

  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顿时使人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挑选哪一本书较好,这时我无意间发现了李镇西老师写的有关爱的教育书籍《爱心与教育》深深所吸引,《爱心与教育》里面有很多有关如何转变差生的经典案例,有时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大部分老师都喜欢班里面听话的学生。对班里的差生很是反感,也有事对他们的行为也是束手无策,差生在许多老师眼中也基本上变成无可救药的学生,他们经常在班级里是比较份子,有的时候在上课的时候还带头给老师搞一个对抗活动。

  但是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成功的“实例教育学”。此书既有精深的教育理论的阐述,又有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和剖析。尤其李镇西对“逆境”学生的关怀,那些缺少关爱的学生更是爱护有加,特别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如何改变他们的缺点,让那些调皮的`学生能够进一步的迎头赶上,和对“优秀”学生的培养问题,李镇西老师都做了教育方法的阐述。

  同时他更注重对“中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养成,他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不但有健康的体魄而且有健康的心理,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首先是让学生充满感情的教育。对每一个学生拥有爱的教育,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做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才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同样李镇西老师要求教师的教育应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教育的归宿提高全民素质。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

  除了高中读的言情小说,没有一本书润湿过我的睫毛,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素质教育探索手记《爱心与教育》,我却频频流下感动的泪花。

  在书中,李老师以手记的形式阐述了他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记录了他和学生之间真实的故事,让我读来感觉教育是那么纯美动人而又“平易近人”。

  一、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

  李老师说:“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工作中我也会竭尽全力将这一原则落实到行动中,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但相比较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和感情,我才深切地领悟到什么叫一叶,什么叫森林;什么叫滴水,什么叫汪洋。他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是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

  学生汪斌的爸爸给他一筐鸡蛋,他每天用煤油炉子煮一个鸡蛋给汪斌吃,持续了一个月。这份无私和纯净该令我们现在多少老师惭愧啊!学生和家长出于各种目的给教师送东西不足为奇,可是有几个有李老师的机智和纯净呢?合家欢聚的春节,当我们在和家人团聚时,李老师却和学生在一起;漫长的.暑假,当我们载着家人旅游时,李老师却和学生一起游山玩水;自由的周末,当我们休闲时,李老师却把学生请到家里做客,包饺子,煮火锅吃;他每天中午给学生读小说;他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拼命地为每一个毕业班编“班级史册”、“班级分风采录”;他按号轮流家访每个学生;他给每个学生过生日,送书、送明信片……每一个故事都谱写了一首动人的诗篇,让我看到教育的纯净与美丽,让我心灵翻滚感动的波浪。

  书中,有几个情景让我感动地流下泪水:其一,李老师在风雨中挤上公家车去看宁玮,她已经是一个成年人而且是一个社会人,李老师却还对他关怀备至。其二,伍建因为家庭困难,有辍学念头,李老师带着给他的捐款和许多生活用品,用了半天时间跋涉30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家所在的小山村,他和同学们在田埂上站成一排,齐声大喊:“伍、建、你、好!”其三,他和学生在学校外面的河滩上燃起熊熊篝火,为学生举行14岁生日篝火晚会。李老师不仅有满腔的爱心还有满腹的童心,他在用他的爱心和童心给学生创造教育的诗情画意。教育不单单是给学生灌输道理和理念,还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动人的情境中去受到陶冶,去感受到教育的诗意和美好。

  我们不少老师时常慨叹现在的学生缺失了感恩的情怀,但读了李老师的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是否真的发自肺腑地给学生许多,给学生需要的,我们是否在用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我们是否在竭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爱的作用是相互的,李老师彻底的爱心和童心换来了学生纯粹的真心。

  二、点燃后进生“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

  “后进生”是教育中不可避免的群体,不少“后进生”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纪律意识也较差,思想品德不够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许多麻烦和困惑。刚开始接触时,也许还能保持爱心和耐心去教育,然而三番五次之后,我们就会失去了教育的耐心,抱着“朽木不可雕也”的心理弃之。

  书中,李老师对于转化后进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他还根据自己的实践指出了后进生的具体教育方法,这给我们转化“后进生”指明了方向。

  李老师对后进生万同的转化让我看到了后进生转化的艰难,更让我看到了李老师的耐心和对后进生的尊重。万同成绩太差,纪律太糟,品德不好,叛逆倔强,作弊、早恋,可以说是个十足的“坏孩子”。诚实地说,这样的孩子,如果在我的手里,也许十次八次教育不见起色,我就会失去耐心,放弃对他的教育和改造。然而,李老师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放弃”两个字,他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去点燃万同“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他和万同谈话,让万同在心里树立“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意识;中秋万家团圆,他去万同家家访;他给万同找“帮助人”;他为万同单独命题;他给万同在国旗下演讲的机会;他用自己中学时隐私的感情故事启发万同……功夫不负有心人,曾经的万同竟然成长为一名军人。是李老师对万同的爱心、耐心创造了他的奇迹。李老师对万同的改造也给我一个深刻的启示:不要轻易放弃和抛弃一个看上去没有未来的学生。

  后进生虽然不能给我们仰慕感和赏心悦目的享受,但他们存在是必然的,在和后进生相处中,我们要尊重后进生,他们的内心深处同样也渴望真情,渴望被赏识,我们要自然而然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开启他们内心最柔软的一面。

  李老师还对优秀学生的培养,青春期的教育、德育危机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渗透着浓郁的爱心。浓浓的爱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春天,像童话般美丽。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6

  《爱心与教育》作者李镇西,他是位名师,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其实对于名师我充满了神秘感,想要了解名师的教育故事也是我读这本书的原因。我细细地品读李镇西老师用自己的心写下的与学生间相处的故事,有满心的感动,有无比的震撼,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

  从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名师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发自内心的爱与情感。李老师说,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爱心与童心是教育不可言败的底线。当我读到这里,我对自己感到很自豪,因为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富有童心的人,这个品质我有。我思想简单,尤其喜欢儿童的东西,我使用的卡通保温杯,在旅行乘坐的列车上,还荣幸地受到一位陌生小朋友的友好怀疑的询问,他说,“阿姨,这个卡通水杯真的是你的吗?”我说是啊。你怎么喜欢小孩的东西呀?我说因为我是一个富有童心的人。当我读完书的这部分,我发现我的童心实在有些低层次。它不是李镇西老师所言的童心。李镇西老师,他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他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他说,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可避免地与学生拉开距离,今年的新年我刚好也步入了不惑之年,与学生更成为两代人,代沟的存在成为一种必然。我不深刻了解现在的学生,不知道他们的喜好,不知道他们的小脑袋瓜里存在的思想,虽深知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但年龄,性格,代沟让所有的学生亲善与我还是很难吧。李镇西老师五十多岁,却能够拥有一颗童心,成为学生最信任的知心朋友,李老师这样写道,这颗童心,使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每一届学生,每一位学生,这颗童心,使我的`学生原谅了我对他们有时抑制不住的暴怒,这颗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颗童心,使我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也让我的学生常常不知不觉地拨动了我的琴弦......

  及至学生毕业后还能保持着联系,关注着学生的人生幸福,让我深感佩服,他不愧是一位名师,这不正是我与名师的差距吗?

  李镇西老师对后进生万同的教育故事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万同的反反复复,多次教育后,进步,然后又回到最初的起点,但李镇西老师面对他的反复没有过丝毫的放弃,李老师的爱心体现在对万同的耐心。阅读中,我在反思自己,如果换做是我面对万同这样的学生,我相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此时我要羞愧无比,我大概不会,我肯定会伤心,难过,失望,慨叹我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慨叹教育并非万能。我会不理解为什么孩子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为什么教育不能做到一劳永逸。我忽略了他们是有着鲜活个性的孩子,童心也好,耐心也罢,都是爱心的体现,而我做的远远不够。我要抓紧步伐,赶紧跟上时代,努力提升,努力改变。尽管青春不再,年轻的心态应存在,虽然教育没有诗情,没有画意,但坚持与耐心要有,爱心永存,教育的圣土一定会绽放芬芳。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7

  几年前就有幸买到了李镇西教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只粗粗地过了一遍,让它在书柜沉默了很久,最近,重拾这本书,细细捧读,书中所描绘的师生真实情感还是深深地感动了我,更为李镇西教师那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在陶醉中、感慨中,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理论去读,带着自己的考虑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西教师之间的差距。踏上三尺讲坛六年有多,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抚慰自己。只到捧读完李镇西教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真正意识到:实际上单纯是苍白,是浅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

  李镇西教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在三大方面给自己留下了深化的印象,一是他的爱心,二是他的做有思想的教师,三是他的对教育的反思。

  “爱心”充满了李镇西教师《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落,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的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教师最根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就如李教师在书中所说的“只有童心可以唤醒爱心,只有爱心可以滋润童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承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此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教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

  他爱得真实,爱得彻底,爱得伟大。只有爱,才能激起学生心中那些美妙的情感,才能为国家、社会创造更多温暖与和谐爱学生,就必须擅长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就如李镇西教师在书中说的“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也非常赞同李教师说的,假设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设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教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教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承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因此,成功的爱的教育,不仅是教师爱学生,更应是“学生在感受到教师无私的爱后”,养成一种爱的素养,将“小爱”开展成“大爱”,将“独爱”开展成“众爱”,在这些爱中,当然也包括“爱的回报”!假设每个人都能象李镇西那样爱学生,或者学到他一半,那我们的教育或许会兴隆得多。读完书后,我深感:在教育这条路上,我还需要更多的磨练,更多的学习,更多的理性思维,更多的积极探究……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8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艺术让我一次次地反思自己与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也一次次清晰地认识到:爱心是教育的本源,爱是教育的真谛。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这就是说,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动力源泉。爱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付出,同时也是自己的收获。陶行之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爱心典范。只有达到这种境界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在教育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才能在教育中获得喜悦。才能让学生在爱中成长。

  教育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这是一种最朴素而又最精炼的表达。教师享受着学生纯洁的尊敬,就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因为我领了工资,我要对得起这份报酬;因为我享受过学生的笑声与泪水,我要对得起这份真情;因为有学生是通过各种‘勾兑’才编到我班的,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因为学生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我要对得起我的‘哥们儿’……” 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对痛苦的学生说句安慰话,对孤独的学生说句温暖话,对胆怯的学生说句壮胆话。对自悲的学生说句自信话,对迷茫的学生说句开导话,对沮丧的.学生说句鼓励话,对受困的学生说句热心话,对偏激的学生说句冷静话,对懒惰的学生说句鞭策话,对受冷落的学生说句公道话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时,不仅学生会把我们当作老师。而且这绝对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李老师在书中所讲到的案例表明: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化雨,浇灌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爱你的学生吧,只要你播下爱的种子。它一定会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爱,一切皆有可能。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读了《爱的教育》一书后,我决定今后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

  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视学生为“有”而不是“无”。训斥则不容许学生说“不”,教育则潜移默化。教师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等等,让学生快乐成长、茁壮,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教师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心声也该仔细的聆听李镇西老师说,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他首先是一种充满感情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因为有了这颗爱心与童心,李镇西老师几乎整天都和学生泡在一起,把一位学生家长送给他的一筐鸡蛋用煤油炉一天煮一个,全部又让这位学生吃了;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背着一位患病的学生步行上医院,他还在每一个学生的生日里给他们送上自己的贺卡……老师在用爱心感动着学生,学生同样用童心来回报老师。

  是的,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首先让我联想到了我的中学班主任老师,他和李镇西是属于同一个年代的人,对待学生严格,有爱心,有着满腔的热情,他把正直、善良传授给学生,他把青春把爱心统统奉献给了学生。回忆十几年的学生生涯,我很自豪成为了老师的学生,尽管十几年过去,当初老师眼中那个单纯朴实的学生已经结婚为人母,可是,我永远都会记得老师的崇高形象,人的一生能够遇到几位这样的老师呢,然而我却遇到了,我是幸运的。老师的一生很平凡,但他的教育人生却是永远星光璀璨,在他的生命中能够拥有像我一样牵挂他的学生,他也是幸福的。

  读着李镇西老师的故事,回忆着最尊敬的老师,我不断地衡量自己,其实,我真的差得太远了,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也接受着家长和孩子们的对我的"有爱心的老师"的赞许,可是,当面对这样一面镜子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很惭愧,如果我真的有爱心,班级里就不会有像小雯那样一个特殊的孩子,因为我的爱心不够,导致与其家长产生的问题也就存在;如果我真的有爱心,班级里那些特殊生就不会一直那样没有起色;想想我曾经的工作,想想我曾经的失败,对比李老师这颗高尚的仁者之心,真是相形见绌,惭愧万分。

  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只要心中有爱,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对于教育也同样,只要自己有充分的爱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只能说明爱心不够。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正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9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就是我一直在找寻的文字:没屠龙的玄虚,没弄巧的文笔,没油滑的高调,没剪切的痕迹这就是我所熟识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简洁中扩散着担忧,峻急中深藏着思索,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就是生活之树上最小的果,课堂教学的枝头最帅的花!一个教师,能努力做到书里面写给的这些已经相当难于了,在努力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存有可观的理论素养,能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于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够感动人的故事就是什么?就是每天煎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就是宁玮领略到我们的感叹,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达给我们的敬佩?都就是,但是最能够感动我的,毫无疑问,就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生产”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鲜有夸张高手,但一个教师,能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看待万同这样地看待一个学生,容易!这份短超过五十页的转变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就是我迄今为止看见过的最为详尽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变手记。在写作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敬佩,不断地在想要,我存有多少冷静去看待万同这样的学生,去看待他身上的这些使人难以预料的反反复复?这么一问,愧疚极其!在万同的身上,我看见了转变一个差生到底存有多难,更看见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冷静、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彰显出来的反反复复,不足以考验最存有冷静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是

  快乐,回去凝视他们蜕变中的每一个细节,回去认知他们的困惑和疑惑,甚至为化解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像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就是充满著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到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就是一位富于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使我渐渐明白,老师的`犯罪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讨厌冲着那些自学Menat的学生大喊大叫,我辨认出之后并没当着大家的面抨击他们,而是先使他们暂停大喊,然后追到这名貌似不信的学生跟前轻轻地查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作法并无法成功解决问题,反而可以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宣称自己搞得比较不好,还明确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到:“长大之后我也必须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下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回去训斥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恰当办法。”晓得至他们能够这样想要,我很欣喜。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使懂了认知的微笑,公平的交流,内心的包容,真挚的关怀,不仅仅就是为了当一名不好老师必须这样搞,而是商报讯心灵深处的快乐的诱惑,使他自然而然地回去搞一切。正像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就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把领略到学生一生的美好当做一生的崇尚,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对快乐的一种秉持,把美好与欢乐送抵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可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不懈努力搞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达员,使真挚、正直、和睦陪伴学生走到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0

  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一件件实实在在的用心小事,不断冲击着我的心灵世界。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我在想他对自己子女的爱如何呢?那些被超越的父母情何以堪呢?)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只有这种发自内心的爱,才能无微不至的关心、注视每个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在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的写下这么多手记、札记。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问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而我就是那一般的教师,在这种鲜明的对比之中,我愈发觉得自己的尽力而为是那么的自私和渺小。我只想在工作时间专心工作,做学生的老师告诉他们我所思考的人生和希望他们所拥有的品质:乐观和坚韧,尊重和思考,我希望成为他们的朋友,在他们不方便向其他人倾诉时,我可以耐心倾听;但我每天工作之余一定要有一段时间全心全意投入家庭陪伴家人,忘掉我的工作我的学生。所以看书的时候我一度很痛苦,看着教育家的无私的爱,不断想着新方法,一个月,一年用点点滴滴去感化学生,如果是我三五次后没有效果就心灰意冷,等待时间等待社会去改变他吧,我只是他生命中的很小的点,我没那么厉害不是救世主。我这样还能当老师吗?我得耽误多少人?

  还好,在读书交流会上,任慧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健康的人,这个人,应该热爱生命,身心健康,乐观上进。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但他也有自己的人格与追求。会爱自己,才会爱他人,才可能真爱学生。我不是伟大的教育家,我虽渺小但我也在不断思考努力给学生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想想去年班里有几个心理脆弱的学生,有的想伤害自己,有的想伤害别人,我在恐惧和郁闷之后,上网搜索了相关知识,我了解了他们的难以言状的痛苦,不是性格缺陷,不是心灵脆弱,更不是矫情,他们往往有高度的自制力,追求完美,把热情开朗的一面留给他人。所以,我会耐心倾听,告诉他你的苦我了解,想哭就哭吧,你不用时时坚强。当你不开心可以再来找我或者你信任的朋友倾诉。我想他们能向我袒露自己脆弱的一面,我就是称职的。我想要想让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作为老师的我得时刻反思提醒自己做个快乐的人。

  经过反思,学期末的烦躁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想起本学期有个孩子第二次在晚自习时间用手机看电子书,我觉得太糟糕了,屡次犯错简直藐视校规。我叫来了家长,家长在我办公室像替我报仇似的,尽管语气平静,但每句话都像把尖刀刺向自己的孩子,“你看你散漫懒惰对自己没有约束,哪个大学会要你,连自己的嘴都控制不了,这么胖,我看你即使上了大学也没用,连自己都照顾不了,你看那谁谁,人家为什么能考上清华,人家自律,你看看你有半点优点吗?我真觉得孩子可怜,赶紧说,这孩子挺勤快,当劳动委员尽职尽责,还特别热心助人,脏活累活抢着干,而且很有礼貌,家长老师批评时孩子一直恭恭敬敬的。而且,家长说他装的,你不知道他在家多懒多好吃,要不能有这么胖吗?我不断替孩子找优点,家长不断打击孩子,无论我怎么苦口婆心希望家长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多找孩子的优点,家长最多会说句这个方面还行,接着又是一堆批判。我想每个问题孩子都有一个问题家长,我很难改变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但我可以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让孩子多点自信。这就是我的爱心吧。

  我以后会用接纳的姿态面对自己的缺憾学生的不完美,一点点的让自己和学生变得更好。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1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想:作为教师,贵在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心爱学生,用心育一代新人,反过来,才能让人用心去接受教育。因为有了爱学生的心,才有了对学生的关心和耐心,进而有了彼此之间的贴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非常同意这句话。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热爱,怎么能教育好学生呢?如果没有爱心和童心,怎么能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他们呢?虽然爱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它却是教育的源泉!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孩子的喜悦和苦恼都触动你的内心,引发你的思考、关心和担忧,那么你要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职业吧,因为在其中你会找到创造的快乐。”也许正是对孩子的喜爱让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缺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只有拥有智慧的爱,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交流和互相倾听。

  从教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努力,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甜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私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因为关爱他们才纠正他们,这种爱不需要语言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正错误,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迈向成功的道路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犯错,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一颗爱人的心,更需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为教育培育一颗爱心,智慧的爱心,使教师融入学生中,对学生爱入深处,他们方能“爱其师,信其道”。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2

  没有夸夸其谈,书中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言语之间,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的校园生活。“爱”,正是本书的主调。“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

  书中所描述的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而这些一般的老师恐怕难以做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让我由衷地佩服、尊敬!

  书中宁玮的经历让人有一丝遗憾,却又佩服她的善良与勇敢;万同的反反复复让人揪心,最后的结果又让人舒心;程桦、杨嵩、黄金涛、王铜勇于挑战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势,不仅学业有成,更是锻造出了卓越人格。这些都和老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成功!

  从书中的手记里,我们还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生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

  书中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们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3

  《爱心与教育》终于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教师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我们的教育,缺少的是一份真!

  我们的德育自成体系,然而却像一个影子,消耗着时间,金钱,教育资源,却并不真实,或者压根就不存在,只是一个黑色幽默。我们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负责对万千现实进行议论,解释,树立无数无人瞅一眼的石像。

  读李镇西老师的文章,让人震撼也让人忧虑!教育,不仅仅要从善开始,更要从真开始!

  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年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

  而李镇西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李镇西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而李镇西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镇西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所以在整本书中,镇西师并没有流露出一种功成名就的感觉,没有流露出对学生施过恩德的那种隐隐的得意,而是不断地感谢,感谢学生,感谢编辑,感谢同事,感谢同学,感谢一切帮助过他的人,正是这一份做人的态度,才提升了李镇西老师的生命,并且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4

  我利用几个星期细细读了这本书,文中滋味沁人心脾,觉得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我受益匪浅。

  一、多阅读,与书籍为友。

  文中李镇西谈了很多教师读书于己于他人的益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对此,我非常赞同,因此我确立了每月读一本书的目标,续读一本专业杂志,业余时间看一些少儿节目、动画片,除此之外,我还应博览群书。

  二、多思考,与思考为伴。

  书中指出:善读书,再加上善思考,他就能从教书匠的行列中走出来,成为一名有思想的真正的教师。教师应当是人类中最具思考力的人群之一。教育的哀伤在于,教育传播的主体——教师——严重缺失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索的精神。我觉得,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应是人生的引领者,试想一位缺乏独立自主和思想的老师,又怎能引领出富于思考的学生?

  我认为,思考在这里还应包含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反思。有专家指出:经验+反思=成长。尤其如我这般年轻的教师,经验不够丰富。

  当然思考的基础是实践,没有实践的思考是空想、断想、臆想,没有思考的实践则是盲动,所以要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必须要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

  三、勤练笔,与思考对话。

  书中指出,写作是思想的磨刀石,是教师是否具备思考力的外显性标示。写作的好处在于能强迫人静下心来,把模糊变成清晰、破碎变得完整、零乱变得有条理,它促进人把观点表达得更科学更经得起推敲;写作是一趟深层的思考之旅。

  此外,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怎样去面对我们的那些学生:

  1、我们将心比心,把自己童年所期望的,放在学生身上;把自己童年所痛恶的,从学生身上拿走。我们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由此学会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不幸。

  2、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得到重视、被人赞扬的需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只要你仔细观察,及是最驽笨的孩子,都有他杰出的、惹人喜爱的一面。教师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把那一面找出来,夸奖她,鼓励他,欣赏他,在赏识中使他树立起“我行,我可以”的信念。培根曾说过,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教师就是要努力成为一个“欣赏者”而不是“漠视者”。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5

  假期里,在整理书籍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这本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刚刚捧读这本书时,说实话,一点兴趣都没有,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但是后来这本书确实越读越有味道。在不知不觉中,我被书中师生之间的真实情感深深的吸引了,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我为之感叹着,我想每一个看到这本书的人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一种震撼。这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论文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

  三年前我怀着对教育事业满腔赤诚而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才两年的工作经历要我在这谈教育感想实在感觉惭愧,但从这本书中看到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确实让我感到震撼。我踏进教师这个行业最开始想的就是该如何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喜欢我,后来就想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力争使班上的每个同学都在进步,最后就是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虽然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经深深融入到李镇西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他的教育追求。我想做为我们工作在一线的老师,更应该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真心,看到他和学生之间的通信,感觉那是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因为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内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是什么呢?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刚开始可能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不可预料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这么一问,羞愧无比!万同勾起了我的回忆,在上学期我们班有两名后进生,刚开始我对他们的表现很不满意,对他们直接批评,之后他们的表现很让我气愤以至于让我对他们失去了信心。后来在班主任的提醒下我私下里找他们聊了聊,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他们并不是不想学,而是一定的学习难度让他们觉得很吃力,从而失去了信心。从那之后,我就对他们耐心讲解,他们也渐渐跟上了其他同学。后进生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爱,正如李镇西老师说“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

  李镇西老师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年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镇西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镇西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镇西师时时都在收获!我为李老师对学生“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而感动,也为李老师给学生信中的署名“你的朋友李镇西”而感动。几句简单的话,几件平凡的事啊,分明是那一颗真诚、爱生的心!李老师说:“我觉得我的运气好,每教一批学生,他们都对我特别好。比起学生对我的感情,我欠他们的实在太多太多!”

  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镇西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所以在整本书中,镇西师并没有流露出一种功成名就的感觉,没有流露出对学生施过恩德的那种隐隐的得意,而是不断地感谢,感谢学生,感谢编辑,感谢同事,感谢同学,感谢一切帮助过他的人,正是这一份做人的态度,才提升了镇西师的生命,并且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看着李镇西老师的一个又一个教学实例让我为他对教育倾注的无数心血而钦佩,同时也为学生对李老师的真情回报而感动并深深的羡慕。为了这份感动和羡慕,我会坚持向李老师学习,以爱育人,让爱滋润童心!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05-28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2-17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06-01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热门)07-16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推荐)08-12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大全12-09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5篇01-12

有关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03-15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4篇07-01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5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