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时间:2024-07-08 16:22: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

  早在学生时代就听说《红星照耀中国》是本好书。怀着对斯诺的崇敬之情,我拜读了此书。该书从“局外人”的角度去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这段历史。该书是一部从新闻视角记述中国革命的历史书籍。通过了解认识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年如果没有共产党人那坚如磐石的信仰,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被时下的中国当局刻意曲解、严密封锁的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他将他的所见所闻真实记录,以一个记者的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展谈话,运用文字的形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斯诺的语言平实,没有过多的修饰性词汇。他不仅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而且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展了表达,如苏区教育、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党当局的暴行才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困难险阻才有了更形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防止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文章描写的都是在这片贫瘠生发生的故事。艰辛的'生活环境,困难的生存条件,然而人们却是满怀激情,斗志昂扬!是什么让共产党人如此乐观?是什么在坚强地支撑着他们?答案就是信仰!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国民党举起屠刀屠杀共产党的时候,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信仰的力量让他们前仆后继!当共产党人辗转于被围剿被消灭的各个战场时,是信仰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坚持下去!当红军在雪山上、草地上弹尽粮绝时,是信仰的力量让他们战胜一切困难!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仰,共产党人点燃的星星之火才可以燎原;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才能最后取得成功;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仰,社会主义中国才能最终站上了世界的舞台。正是有了这种信仰,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异彩。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2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著作,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小到强大和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发展历程。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历程。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并逐步建立起革命根据地。而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派却一心想要消灭红军。1930年5月开始对红军根据地展开围剿。在前四次反围剿中,红军都取得了胜利,但是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同志错误的思想和指导,把红军带入了绝境。关键时候,毛泽东等人在江西瑞金举行一次军事会议,决定进行撤退转移,建立新的根据地。红军队伍分成了西进、南下两个纵队,同时攻打国民党军队的防线,打通了向西和向南前进的道路,开始了举世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途中,红军历经千辛万苦,遭受了非常惨重的损失,经历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等许多无数次激烈的战斗,走过了金沙江、雪山、草地等艰难困苦的地方,终于到达了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建立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接下来,红军要面对的是如何建设好根据地,团结带领当地老百姓参加革命斗争的问题。他们对红军战士进行政治教育,创办红军剧社,开展大生产运动,建立苏维埃社会,不断发展壮大。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3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题记

  沐浴在温柔的阳光里,轻轻翻开《红星照耀中国》,我随着一位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走上了一条红色的革命之路。

  在这本书中,斯诺以独特的角度和写法向我们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上的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特别是看到斯诺在临走前,说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五章《长征》,红军部队历尽千辛万苦,在后勤保障薄弱的情况下,日夜兼程,翻过一座座高山,果然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飞夺泸定桥时,战士们身先士卒,以性命搭建出一条血路。时至今日,冰凉铁锁上的斑斑锈迹,在人们眼里是冰冷的,但在红军心中,却是热腾的。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红军显现出中华民族应有的气魄,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克服了一切困难。在经过山区时,流行着一句话叫“一条人命买牛羊”,他们每日靠一些挖来的萝卜、青稞度日,据毛泽东主席阐述:“萝卜一个可以够十五个人吃。”他们就是靠着这种微不足道的给养走过大草地的。看看现在,我们吃的粮食有多精细?连馒头都不想吃,再想想那时候,一个馒头有多珍贵。现在的幸福生活都得归功于革命先辈的付出,没有他们,我们何德何能过上好日子?

  当我了解到红军中平均年龄仅十九岁时,我着实吓了一跳。这些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哥哥姐姐,都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人了。我心里暗自下定决心:从现在起,我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将来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意义的事!

  除此以外,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和平的.可贵。在这个先进、幸福感满满的社会,谁会喜欢战争呢?可如果没有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以及为人民解放而捐躯的战士们,哪来我们今日的和平?在战争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一发子弹就能取人性命,但是,生命也是坚韧的,它能组成一堵墙,一堵生命墙,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保护自己想保护的家乡。

  落日的残阳牵引回我的思绪,恋恋不舍地合上书。心中还在想着:战争啊,是残酷的,但红军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和平,是美好的,但也时时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4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中日战争时期深入中国采访多次采访中共领导人。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红星照耀中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亦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甘于奉献,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人的红色革命如一颗光华璀璨、熠熠闪光的“红星”,永运照耀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

  在书中,刚开始写道许多外国人对红军存有很大的争议,而埃德加·斯诺也对此很好奇,于是他便乘大慢车去了中国。到了中国,见到了红军,斯诺震惊了,震惊于红军的团结,震惊于红军的坚定意志,更令斯诺震惊的'就是那些“红小鬼”了,他的当中最小的才9岁,平均年龄18岁,他们虽小,却跟着爬雪山,过草地,他们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

  82年后的今天,如书上所说,共产党如一颗红星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5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着,眨着眼睛,它并不是永恒的,只有在夜里才会展现自己。而红星是永驻人们心中的,照亮着那颗迷茫的内心,引领我们成长。

  80年前,中国沦陷,一直在和侵略者作斗争。美国的记者埃德加·斯诺,满怀重重疑问,对这个未知的红色中国有着许多的谜团。他孤身一人来到中国,探索着红色文化,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都记录了下来,编成了一本饱含中国历史的书——《红星照耀中国》。

  当我们呱呱落地时,就过着幸福的生活,没有硝烟,没有轰炸声,更没有那一条条生命死去的惨叫声。我们有谁想过这是谁给我们的?是党!是那些为了和平而牺牲自己的战士!是那颗闪耀在心中的红星!

  打开书橱,抽出一本泛黄的书籍。近日,我走进了红色的中国,仿佛历史重现一般,作者以第一视角向我们展现历史,我内心澎湃不已。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讲述红区里的人物和事件。他搜集了大量资料,记录了革命斗争的谈话,以文字的形式将充满热血、激情的岁月呈现。

  一路上,他记录了一些领导者大大小小的事迹,如朱德、彭德怀、贺龙、毛泽东、周恩来,其中花了大量笔墨记叙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相关事迹。还叙述了红军的大学、人民抗日剧社、万里长征、西安事变等。通过这位来自美国的记者的文字,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了国民党的.凶残,没有人性,与红军激起内战,对那漫漫的万里长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红军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怕牺牲,坚持到最后,体现了无畏的精神。是他们心中的红星一直引领着,给他们信念与决心,相信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作者来到红区,听那里的村民讲红军的故事。或是初来乍到,那几个小同志没有给好脸色。作者看到这么几个小孩子感到惊讶,本该有的天真烂漫被这场战争所吞噬,肩上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褪出了稚气,展现出男人的刚毅。

  斯诺在书中狠狠地驳斥了国民党,他们在外到处宣扬吹嘘说共产党是“土匪”、“狂热分子”,让人们对红军有误解。国民党在内部搞破坏,与红军作对。通过这本书,揭发了国民党的恶行。周恩来的几个事例所有人都会知道一些,他的才华令人敬佩,多次巧妙地反驳外国记者想要讽刺的话语。后来斯诺随周总理见到了毛泽东主席。毛泽东这个伟大的人物是永远描述不完的,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忍受了比常人更多的痛苦。他作为主席,从没有一点架子,平易近人,一心只为人民服务。斯诺每天晚上,都会和主席谈话,毛泽东并没有一分不愿意,很热情地与斯诺交谈。在谈论的过程中,毛主席聊得更多的是其他革命战士,并没有过多地描述自己,可见他为别人想得很多,为自己想得少。书中描写毛泽东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学者,博览群书,对历史是深入的研究,做所有事情都是一丝不苟,没有半点马虎,遇事非常冷静等等。还有好多优秀的品质,这是一个优秀、伟大的党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优秀党员,身经百战的林彪,拿着菜刀就干的贺龙,十七岁就攻打粮仓的彭德怀等。通过作者的讲述,那时战争时的场面浮现在我的脑海,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百折不挠,拼死斗争,怀着那颗闪耀的红星。

  作者还随红军参加了万里长征,一路上困难重重,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出现:没有粮食了?走不动了?受伤了?等等状况异常的艰辛。经过了各种高山、陡崖、大雪山、草原,作者还随红军参加了万里长征,一路上困难重重,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出现:没有粮食了?走不动了?受伤了?等等状况异常的艰辛。经过了各种高山、陡崖、大雪山、草原,这都对红军造成了威胁。可他们顽强刚毅,不肯服输,不折不挠,和内心坚定的信念,终于长征结束了,他们胜利了,红军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这一幕幕的历史画卷,不管是浓墨重彩,还是轻描淡写,都是那么令人兴奋、喜悦啊。当冲锋号的声音响起,当发自内心的尖叫声响起!“我们胜利了!”这五个字终于成为了现实,所有以前所受的苦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全中国人民解放了!

  这本书提醒着我,我们现在是幸福了,但是不能忘记这一切美好的生活都是革命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红军是我们的骄傲,身为国家的后辈,应担起身上的责任,为祖国赴汤蹈火!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6

  周恩来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叛逆者,他生于官僚之家,却投身革命;他没有受过压迫,却与被压迫者共同斗争;他“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被斯诺评价为“狂热分子”。他的确是狂热的,对革命充满热情,但他又是平静的,谈吐温和,头脑冷静——这是他受过高等教育的结果。因此,他又是一位富有知识的叛逆者。有的人,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但思想保守顽固,没有独立见解;有的人,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却因为受教育程度低,不知如何通过合适的渠道将思想付诸行动,而周恩来两者兼备,这正是他的可贵之处。他的加入,无疑为共产党注入了活力。

  倘若中国有更多像周恩来一样,有知识,又有独立思想的`人,想必中国该是一片生机吧?我们需要敢于向传统,向主流思想挑战的叛逆者,但这些叛逆者必须是有学识的、理智的、冷静客观的,否则,只会给社会添乱。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7

  今年,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迷上了这本书,我还对此收获了不少的感悟。

  这本书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详细地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将领以及红军战士们在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情况,也为世界各国详细地解答了各种关于红色中国的疑问。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章节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战士共经过十条山脉四条河流,越过十二个省份,被无数军阀围剿。有些年纪轻轻的红军战士就在战场上断送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如臧克家先生所说的那样:“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那是因为他早已活在人民群众的心里,他的死对于广大人民和老百姓来说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会被后人永远铭记于心!

  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一个又一个领导人,他们虽出身卑微,却凭着一份救国救民的执念,壮大了红军,造就了今天。作为领导人,他们却毫无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吃食,普通。衣着,简朴。磨难,受尽,却难掩他们那拳拳的爱国之心。不为功名,只为百姓。不求利禄,只求和平。欲问百姓们为何如此“偏爱”红军,那朴实的话语动人心弦:那是百姓的军,那是人民的军!

  新中国建立在红军战士的忠骨上,今天我们所处的幸福安稳,也正是用那无数红军战士前仆后继换来的,向红军战士们致敬,向中国共产党致敬,工农红军的精神永存!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8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埃德加·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日渐成熟过程,描绘了坚忍不拔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所进行的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熠熠生辉的`革命理想。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行举止,这些传神而又立体的影像,令读者无不身临其境,为之动容。作品没有过多的政治说教和歌功颂德,写得富有生活气息,很有趣味,读来轻松愉快,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精神风貌。

  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传奇。或许他们十分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中闪闪发光。时间会印证真相,功过有后人评判。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却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把屠刀指向人民,整个中国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种时候迫切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危局,那就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也逐渐壮大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受此书影响,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也奔赴中国战场,与中国人民一起革命。

  正如夏明翰诗所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一个有理想、求真理的政党。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更是人民的政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红星的胜利,从某个角度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9

  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了寻找“红色中国”的真相,只身闯过重重封锁,前往陕北苏区,并在那里生活了四个月。之后他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即引起轰动,成为世界了解中国革命的重要窗口,效应一直延续至今。

  书中采用了很多珍贵的纪实照片,真实生动地还原了当时情景。比如全书第一张照片,是毛泽东的半身近照:他略显消瘦,头发有些杂乱,眯着眼睛,嘴唇干裂,憔悴中带着神秘的微笑。我们可以想象,也许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他刚刚走出窑洞,恰好遇见斯诺来访,不经意留下了这样一张照片。

  彼时的中国,红军刚刚结束长征,在陕甘宁会师,东北陷入日本侵略者之手。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书,再次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世界革命的形势如何发展?各方势力如何影响中国走向?中国人民到底怎么样才能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打败侵略者?

  问题的答案大概都暗含在毛泽东疲惫而又自信的.微笑当中了。作者用这样一张未做修饰的照片,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红色革命家的真实工作状态和思考瞬间,也让读者看到了整个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缩影。

  书中关于毛泽东还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说他在学生时期,就只愿意和朋友谈论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以至于有一次到一个朋友家里,朋友把佣人叫来,谈晚上吃饭买肉的事,让年轻的毛泽东非常生气,后来再也没和这个朋友来往。

  另一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全书的最后一张照片:星期六劳动团。照作文吧片中都是普通军人,大家扛着劳动工具,挽起袖子,在劳动间歇休息。后排站着一些年轻军官和战士,中间是几个少先队小战士,系着大大的红领巾,前排坐着几个一身戎装的女战士。

  这个时期的中央苏区,被国民党完全封锁,供给十分紧缺。一方面,要全民皆兵,妇女、少年先锋队也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长久地坚持下去,大家必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张照片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场景:军人们扛起锄头劳动,队伍中有男人、有女人,还有得意的“红小鬼”。

  到底是什么让大家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还乐观又团结地坚持下去?作者也在寻找答案。他先后采访了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他们有的是受到马克思主义感召,为了共产主义信念,放弃原来的舒适生活,加入到革命中来;有的是受到腐旧制度迫害,为了同命运抗争,加入红军与敌作战。

  而在访问普通农民时,人们普遍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抱负。但是和其他政权的苛捐杂税比起来,大家都认为红军才是“穷人的军队”——不但赶跑白军,还打日本人。红军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在最困难的时候,红军没有无限制地向群众索取,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生存条件,自然获得了人民的拥护。白军的行动,群众会立即报告给红军,红军的伤员也可以在群众家里隐蔽、休养,这也是红军生命力顽强、战斗力源源不断的重要原因。正是“要改变被压迫的生活,建立一个新的制度”的共同信念,把革命者和老百姓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0

  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与作者重温了伟大的红色之旅,感受到了红色中国的美丽与强大,更感受到了红色中国人民精神的不朽与伟大!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红军那十万八千里长征。

  长征,多么令人震撼的长征,多美令人触目惊心的长征!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翻大雪山,夺泸定桥……哪一段故事不触目惊心?然而,红军战士却毫不畏惧,在这段艰难而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杀出一条血路来!在最困难的时候,战士们甚至吃皮带,煮皮包,扒树皮……但他们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深深地埋下了红色的种子!

  红色革命为什么会胜利?红军们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他们被受压迫,苦大仇深他们在兵力,武器,粮食而且在国外势力援助方面都不如国民党,可是他们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也就是他们最后能够胜利的原因——民心。

  因为红军战士们都明白,想要被解放,想要过上小康生活,就必须去战斗,为人民战斗,为红色中国的解放而战斗!

  他们为了建立一个自由和平民主的新中国不惧生死,奋战到底,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让我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必须珍惜眼前的一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富国强民而奋斗!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1

  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穿过国民党的防线,进入华北地区的红色区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采访红军的西方记者。作为记者,他想去那是自由地探寻真相。在这片他逐渐了解并热爱的土地上,他目睹了中国饥荒爆发和腐败的人地社会现象。

  要前往西北的苏区,他必须穿过蒋介石政权的重重封所锁,这段旅程因而险象环生。但是斯诺有非常多的问题他想要找到答案——中国是一些什么?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真的准备和蒋介石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他们运用的是怎样的军事战术?没有任何人确切地知道答案,所以斯诺为了解答他和其他人心中的疑惑,不畏险阻进入了苏区。

  斯诺为我们展示了一群有血有肉的红军战士和那些伟大仔领袖人物。他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他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人的原因。通过访谈与对话,他还搜集到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并在这个作品中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和红军战士们的生活,和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让全世界知道了为什么红军没有任何军事物资却能继续生存并扩大队伍。

  这正如“红星”这个字其含义:中国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我们今天的幸福,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 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我敬佩红军因为他们把任何物质置于精神之外,他们坚信“一个国家没有独立,民族将前景暗淡”。他们用最实际的'行动唤醒千万中国人民,使置身于水深火热中的黑暗社会底层的农民能够拿起武器,与红军战士一样听从红旗的指挥,为了中华民族的兴亡而奋不顾身地血战到底,这也正映证了中国的人民即便杀戮也不愿低头。红军战士们浴血奋战,舍生忘死,他们在中国的版图留下一抹鲜艳的红色。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他们的精神撼动人心。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

  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3

  1936年,正是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动荡的时期。当我跟随作者走近西北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我对当时的毛主席等领导、红军战士与人民大众有了崭新且深刻的认识。在苏区战斗工作、生活的人,他们的言行无不表现着乐观向上,甘于奉献,勇往直前,忠心爱国的红军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红色革命如一颗光华璀璨,熠熠生辉的“红星”,永远照耀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的领导。那么,这些领导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他们的衣食住行是否远远高于人民的待遇呢?答案是否定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朴实宽厚,令人敬佩又惊讶。他们才华过人,受到万众景仰,但毫无领导架子。他们与农民在夜晚一起散步,与士兵一起吃饭时说笑,住着简陋的窑洞,吃着粗糙的馒头,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我想,这就是他们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取胜的重要原因,他们是深得民心的。

  令我难忘的'文字有两处,一是“共产党在西北所以到群众拥护,其当前的基础显然不是名尽其能,各取所需,而是有点像孙逸仙博士的主张,耕者有其田”。二是“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是有基础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苏区里,警卫工作几乎全部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担任的”。正所谓“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因为代表着群众利益,人民才会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原来我以为,当时人民的思想一定十分保守,然而事实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也会批评和抱怨,但更能团结一致,并支持“苏维埃”和红军,说明他们思想觉悟高,有共同的追求和目标,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在文章中也有深刻反映。

  说到人民,人们就会就会提起红军。在《“真”的红军》一节中,作者写道:“旅长以下的军官,常常和士兵共同作战。一位外国军事随员说过,有一件事,可以单独说明红军和广大优势的故人军队作战的能力。这件事就是军官们习惯说:‘跟着我来,弟兄们!’而不说‘向前去,弟兄们!’”红军军官们把自己与士兵放在同一个位置,与他们心连心。这样团结一心的军队,怎么可能不取得最终的胜利呢?

  书中没有华丽的描写,但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又生动的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共产党。翻开这本书,我认识了一群有气魄有抱负的领导者,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充满活力的苏区,了解了一段光辉灿烂的历史,并为之骄傲自豪。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4

  有一首歌唱的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人民的生活是提心吊胆,担惊受怕。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他是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来到动乱的中国在报社工作。埃德加斯诺常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并时常和中央的领导面对面交流,他与中央主要领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此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文学作品,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十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我读到了,书中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周恩来先后就读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是党的创始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的忠诚于党国。我读到了四十岁的毛泽东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个人的成长轨迹,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程。

  他们,虽然出生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遭遇。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韧,勇敢顽强,忠贞不二,坚定如一,充满格斗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国家而战。

  《红星照耀中国》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所受过的苦难、牺牲,今天的幸福来自多少人昨天的血汗,才能铸造今天的辉煌。

  了解历史才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受中国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5

  《红星照耀中国》出自美国的作家埃德加—斯诺之手。全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所见所闻而做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状况。

  斯诺经实地采访,用真实而生动的笔调描述了诸多红军将领及领袖非凡的人生经历,其中以毛泽东为首的几人极具代表性。

  文中写道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十四小时,而身体却身份健康,生命时刻充满活力,身体仿佛如铁打的.一般。这一切都得益于小时候在田里干过农活。毛泽东从小喜欢读书,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十八岁的时候他在校六个月后退学,给自己拟定了自修计划,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并且自始至终都执行着。每次他都是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到了闭门才出来。期间他努力研习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

  红军是一支战无不胜,无坚不摧,英勇顽强的人民,这无疑在红军长征中体现了出来。红军真正实现了官民平等这一体系。

  在书中,斯诺还对国民党进行了狠狠地驳斥,驳斥了他们一向对外宣传共产党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的这种行为。他在书中对毛泽东大为赞赏:毛泽东是一个精通中国就学的且极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对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作者在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几十年后也却如作者所说,共产党以如一颗红星,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向了富强繁荣的道路。

  我们生于和平年代,没有令人颤栗的炮火声在耳边轰鸣,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学会感恩,向在中国前进道路中的革命烈士感恩,若没有他们,何来如今的幸福。

  红星闪闪耀中国,

  长城巍巍护中华。

  一寸山河一寸血,

  百万青年百万兵。

  愿“长征精神”永存在每个中国人民心中。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相关文章: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12-01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8-15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6-28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8-03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6-18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3-24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07-04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1篇04-02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