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
我想我是爱好阅读的,喜欢通过文字与作者共鸣的感觉。摘抄下受触动的句子,多年之后翻看,仍备受鼓舞,这似乎是我和书的联系。高中时杂志上看到加缪一段很美的散文,身处困境却充满对革命的信仰。有一次我一个人在宿舍,坐在阳台地板上看他的《局外人》,楼下是马路上的喧嚣、人来车往,恍惚间觉得自己于这个欢快的世界也是个局外人,有一刻觉得自己落寞的心和作者很近。
我喜欢文学,喜欢听解读,虽然我总说不出个所以然。小学时候看《百家讲坛》,大师们讲文学讲得很透彻,我觉得文学很伟大。读大学时候,我尽可能地去听文学课。课程中推荐的书目厚重、繁多,我不知如何取舍、如何深入。读书的时候我总是注意情节、语言、作者的抒情议论,但不敢真正说读懂了什么。大学时光啊,我一直在找书看、感受,但是没学会如何深入阅读。工作后我曾尝试阅读《神曲》,英语原文难度不小,我读得云里雾里。看国外的公开课感慨教授解读之深,随之是一种熟悉的无力感,因此我下定决心看一本讲阅读的书。
一.阅读原则
《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是百科全书的编辑,书中介绍了阅读的四个层次、读者阅读一本书时要解决的四个问题,再讲针对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原则,指出了阅读的目的为了增进理解力。作者认为文字并无法完全地呈现思维,提倡读者主动思考,揭开语言之后的思索。
我的阅读层次大概属于作者说的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的阶段。主要是识意、习得词汇、消化阅读观点,大部分人初中或者小学毕业能达到。
第二个层次是检视阅读,目的是在短时间里了解到书的表面信息。作者认为检视阅读能回答“这本书整体说了什么?细节说了什么、如何说的?”这两个问题。通过目录知道书的结构,通过引言、后记等找出作者的目的。这个原则启发我不再是只沉浸在书的细节中。翻看目录,觉得有些书有着如建筑一样精巧、坚实的结构。我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时发现,附录中练习检视阅读这个方法的材料恰好是《神曲》的目录。在题目的引导下,我花了一个小时多,从目录中了解书的脉络。
第三个层次的阅读是分析阅读。作者教我们如何找出一本书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如何评价一本书。作者认为分析阅读时读者要思考“这本书是否真实?这本书和你之间的关系?”以非文学性的书籍为例,分析阅读步骤是:列出文章的大纲;找出文章的关键字、作者的主要观点、观点的发展;在读懂书籍的前提下再去评论这本书。这些指导使我理解文章时更有方向。
列大纲的原则使我收获良多。这学期我在晚自习的.最后20分钟读《教学勇气》,它介绍教师如何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并且把认同带入自己的教学。在列大纲的时候我注意到一章内几个小节的联系,发现作者是从现象讲到世界观,再深入到教学原则,再到教学中的实践例子,这思维连贯、逻辑清晰。读出这些对我来说是一个鼓舞。
二.主题研究
第四层次的阅读是主题阅读。这个原则与前面的原则相对独立。前三个原则适用于能帮助我们阅读伟大的书。而主题阅读适用于利用不同的书来研究问题。此时的阅读为研究的问题服务。主题阅读有一些原则与写论文的要求相似,如:用自己的词汇、自己构建问题让作者回答,而除了字里行间的比较,主题研究还要求读者能架构出这个主题下其他书本没有提到的方面。如果写论文开题报告时知道如何做主题阅读,那么写论文时候更有可能更有价值。
写论文时的我经常迷失在书海里,看到许多文段但不知如何处理,所以也很庆幸这本书能指导我阅读文献。方法有:把一个主题分解出几个问题;让不同文献的作者来回答这些问题;通过调整问题的顺序,使其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如果一个主题有争议,可以按时间顺序梳理。
三.文学作品
四个原则之外,作者还讲了不同种类的书籍对应的不同的阅读方法。上述原则、问题对应的都是非文学性的书。文学性作品因为自己的特性,对应有所调整。对于一本书要提出的一个问题是:这本书是否真实。论说性作品旨在传达一个主旨,真实来自于论述是否有逻辑。作者认为文学是传递一种经历,它的真实在于有时候涉及到潜意识方面的真实。经典的文学文学作品分析时常涉及到人性中的潜意识、文化社会中的潜意识。也许这是为什么文学作品伟大得使我战栗、使我享受的原因。
四.语言沟通
作者讲到语言是思想的一种障碍,因其容易产生误解。因此要学习逻辑、修辞使自己表达清晰。《如何阅读一本书》指出作者在不同题材中如何串联不同的元素传达自己的思想。论说性的作品作者用关键字、论点、论述表达自己的思想;文学作品作者用人物、场景、情节传递自己的故事。这对生活中用到语言的场景,比如写论文、教学,也许也有启发。老师如作家,用各种能调配的元素突出重点、完成目的。课堂活动、任务、小结都是我们的创作,使我们传达出的信息更清晰。
书籍也可理解为作者用语言与读者沟通。本书提出评论一本书之前要充分地了解过这本书才有评价的资格,作者称为“沟通的礼节”。而其实沟通、批评一个人也是这样的。我想有时候在评价别人所作所为时,给出建议之前,应该要充分地了解这个人的背景、其考虑的事情,才有建议的资格。作者在书中反复提到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看一本书时,不仅要知道作者在强调什么,还有作者为什么认为这很重要。也许平时教学中在告诉学生怎么做的时候,还要多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有所启发。
大四准备考研的时候,我读《诗经》、《楚辞》,读文学史教科书,方法只有读、背、抄。文学史的教科书没有办法代替我阅读、思考。我有自己的感性感受,却没有文本分析。我到介绍加缪的段落,我依然没办法对荒诞一词做出更多的解释。庆幸这段不成功的尝试,它让我意识到自己的阅读是不成熟的。
尽管没有天分与技巧,但是渔村出身的我,有一股蛮力和韧劲。也许这本书对于不善表达、不善思维的我是一个很好的指导。它改善了我的阅读体验,使我的思考更有条理。谢谢这位百科全书编辑,他果然知道得很多。
在奋斗过程中,我是害怕寂寞又时时在独处的。我喜欢作者对于诗歌的定义——孤独敏感时燃烧的激情。独处能激发自己内心的想法、使内心的声音变得清晰。这其实是一个blessed time。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
天爸从5月份开始让我读书,推荐了我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然后我磨磨蹭蹭到现在才看完了。
一开始读这本书,我好吃力,然后看两页看不下去,但是后来反复读了前几页,咦,好像看出了点什么,然后就耐心的思考了一下,嗯,看了好几遍才看懂了目录的结构关系和大体含义。
那为啥要读这本书呢,因为它想让我知道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该主动的事,越主动,效果越好。当一个人主动去读一本书,他在读书的时候就会很用心,对于有启发的地方还会拿笔画出来,读完之后还会思考书中的内容,就像海绵吸水一样真正吸收了书里的内容。所以,单纯为了"获得资讯而阅读",并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理解力,只有我们将读书目标锁定在"为增进理解而阅读"时,去读一些"烧脑"的书,理解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那阅读中遇到问题咋办,看不懂呢,反复看啊,还是不懂呢,那就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问题。只要是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阅读的艺术就是要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当的问题。所以如果书读的少,连自己想问的问题都表达不出来。
当学会了如何阅读一本书,那看到一本好书对你的回馈也最多。
首先,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其次,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阅读完了之后,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会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会成为一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
当自己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下,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书中的文字,书中的概念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时,就像是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又像是一粒破土而出的种子,那种生命力突然迸发的感觉,让人有无比的喜悦感--这种喜悦感,唯有在用心读书时才能获得。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3
一直很喜欢“饱读诗书”“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这些词,就像蜜蜂一样“百花成蜜”,就是那种“富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多读书。
家里虽然藏书不多,但是也有一定数量,可是忙于工作和生活,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却很少。有时候刚刚拿起一本书,也会被其他的事情耽搁,而中断了阅读。加上自己看书的速度比较慢,尽管教过学生默读、速读、浏览等,但是却落实不到自己身上。
20xx年的寒假,我读书较多,终于读完原版《基督山伯爵》。一套四本,是我读得最快的书,同样带给我烦恼最多的书。精彩的对话、复杂的角色、戏剧的情节……深深吸引着我,让我爱不释手。因为没有借到第一本书,只能在手机上看电子版,后三本书看的是夜以继日,有时候做饭的间隙也会翻两页。连日的“追剧”终于让眼睛受不了,竟然有些痉挛地跳动。加上那个医生“骇人听闻”的诊断——眼肌痉挛,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面瘫。这真让我心有余悸,对书籍也是爱恨交加。看着那些包装完好的书,在书架上寂寞地等待,我的心情也会和它们一样暗自落寞,埋怨自己辜负了作者,辜负了时光。
怎样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质量,收获阅读乐趣呢?我的棘手问题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让我针对某一种类型的书籍,有了很实用的阅读方法,特别是第三篇《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就是我的真经。
故事类的`书籍,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虽然情节会有虚构,但是它总是在满足我们潜意识或意识中许多的需要。比如:我们都希望自己拥有的爱比现实拥有的还要丰富,那些在面具下潜意识的可能有些虐待狂,或者我们总是怀疑生命的不公平等。
对阅读故事建议,我记住了四个问题:第一,这整本书的内容是在谈些什么?第二,内容的细节是什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第三,这本书说的是真实的吗?全部真实或部分真实?第四个问题,这本书与我何关?这几个问题就关于故事的情节,关键的事件、人物,以及对这本书的评价,和在读书过程中去感受与体验,就很好的解决了。
在阅读故事书中,我记住了快读,并且是全心全意的读,让角色进入自己的心灵,相信其中发生的事件,就算有疑惑也不要怀疑。最好是让想象的作品发生在自己身上,和他一起感受,一起“活在”虚构的世界里,人书合一。读完一本小说之后才能谈,把这个故事读通了。无论如何我都应该知道,故事讲完了,但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走出书本,那些角色也没有了生命力,但是我们却有了不同的收获。
爱默生说,美的本身就是存在的唯一理由。《如何阅读一本书》给予我的阅读“宝典”,让我可以更好的在文学作品中去感受,去体验不一样的美。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4
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性的人物。范多伦是19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博览群书、才气过人的出身书香门第的年轻教授。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版。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范多伦改编《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也是我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
读得快、读得多就是读得好吗?读得慢、读得仔细就是读得好吗?这是这本书解答的第一个问题。那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有些书该囫囵吞食,还有少数的书则当细嚼慢咽。”不管是速读还是仔细读,读者要有自己的选择。作者认为可以仔细读的书不过一千本。另外读得多也不见得就是读得好,读得越多,却没收获的这种情况叫可怜。作者认为只有读者从书中获得了营养才算读得好。
在这本书的作者看来阅读分成四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就相当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检视阅读是速读的能力。分析阅读是指读者能从书籍分类、书名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并能从大概上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思路。
主题阅读是指读者能用带着共性的话题感强的问题从一本书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一个读者要带自己的主动性去选择自己想读的书。作者在这本书的最后提出不同类型的书的阅读技巧。实用型、想象文学、故事、戏剧、诗、历史书、科学、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读得多就不一定是读得好。有些书必须要精读,即使读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点来坚持下去愉快阅读,我的好朋友也跟我说有想法就要写下来,不然就是纸上谈兵。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在这的最后一段给他致谢。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5
这个总结可以说算是一个模板了,只针对于看不下去但是想要找到技巧的人我把所有东西都打散总结了,可以说算是一条捷径了,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是针对一本书的两个步骤,检视阅读帮你分析一本书适不适合你读,分析阅读帮助你理解这本书的框架和内容。主题阅读是针对不同书中关于同一个问题探索的方法。
虽然总结了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自己去阅读,因为别人总结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你可以按照这个模板来阅读,你可能根据这个模板看完书之后会知道以后看书要时刻记住的问题但你不知道这背后的原因。
一、检视阅读
1.看开篇目录序言索引出版社(了解作者)
2.挑关键篇章看(略读)
3.最后两页看精华!(看看整本书的走向)
二、分析阅读
在读的过程时时刻刻问自己这个书的主旨是什么
在看完一本书之后要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这本书是什么类型?
2.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3.这本书的主要框架?
4.这本书的细节是什么如何说明的
5这本书真实吗?有道理吗?是整本有还是部分有
6这本书对我来说是资讯还是理解力
7这本书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三段话
8这本书的读后感
三、主题阅读(针对某个问题特意去查找多个图书的阅读方法)
只挑对自己重要的关键章节阅读
用自己的语言代替作者的语言
归纳不同作者对同一个事物的观点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5
干货挺多,非常全面的'去说明了什么是阅读,以及如何去更好的阅读。
对于更好的阅读,作者以四个层次去作了阐明。本书阅读周期挺长,大概按自己的理解总结下四个层次的阅读,可能与原文有所出入。
1.基础阅读:任何一个识字的人,都已在识字读句阶段已掌握的阅读,是最基本的阅读,不涉及读书技巧。
2. 检视阅读:快速阅读或者粗读的另一种说法。这种阅读方式要求你在阅读的时候,要快速简略的读完。不要纠结于生僻字/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不能回溯读已经读过的内容。通过这样的阅读,使得你能在读完后,可以回答1)这是一本什么书2)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3)还想在读一遍吗?/这本书有趣吗?这个速度可以使用指画法/眼睛扫视法...
3. 分析阅读:精读的另一种说法。通常一本书,在快速阅读完之后,如果值得再读,才会使用分析阅读。这个阶段就是通过分析阅读,把主要的主旨以及各个分论点都找出来,最后把全书的骨架架构出来,以笔记的形式呈现。
4. 主题阅读:就一个话题而言的多种书籍的同时阅读。这样的阅读,一般用在研究某一个话题的时候才用到。这种阅读的第一步是拟一个书单,然后利用检视阅读去筛选合适的书单和重新整理话题。然后找出这些书籍的异同点,提取自己的论点。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6
前天晚上,亚马逊向我推送了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推送语写得颇为吸引人:日本畅销书作家独创的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彻底改变你的读书方式,让你的读书效率最大化!
因为免费借阅这本书,出于好奇,我当即下载,并在昨天用吃饭、上厕所、午休等碎片时间翻完了这本书。大概是为了出版需要吧!这本书有251页,其中大多数是废话、套话。
真正有价值的其实就书中的几张插图和几句话。我把它们摘录整理如下:
核心方法:
奥野宣之最核心的读书方法可以概括为一个词:笔记。
用随想笔记选书,用读书笔记阅读。
他将读书的过程分为五部,并将他的`笔记读书法和普通读书法进行了比较,具体见下图:
选书:
在选书阶段,奥野宣之的方法是做随想笔记。随时随地记录下想要阅读的内容。这一内容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是突发奇想。读后感内容来源可以是广告、书籍、电视、他人推荐等。然后进行网络检索,找出相关书籍。由于相关书籍可能很多,所以还需要通过查看书评等方式进行筛选,找出真正有价值的目标书记。
最后将书名、作者、出版社写在购书清单上,就可以去书店购买了。
标记:
奥野宣之将读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通读、重读、标记。他不建议在通读阶段就用笔做标记,认为这样会造成紧张感,破坏阅读的快感与连续性。
活用:
在读完一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之后,奥野宣之建议做以下三件事:
1.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别人的书评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新的观察角度。
2.对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主题,要选择三本书来读,整理归纳三本书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观点,防止偏听偏信,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3.对笔记做好索引,方便日后查找翻阅。
个人感受:
奥野宣之的笔记读书法其实就是任务驱动法。即带着做好读书笔记的目的去读书,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筛选、归纳信息,最终将外部信息内化为腹中所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7
值得一读的书,虽然很多人都会想:读一本书,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需要别人的指导或者帮助。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以为自己会读书,以为自己有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但我自以为的读书方法不管用。怎么知道不管用?问一个问题就知道了。你能不能把一本书读好,读懂,读得有效,这真的是需要方法的'。这本书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参考价值,不仅讲了阅读方法,还有参考书目。正如书里面所说的,好书都是经历过岁月的洗刷而留下来的,经典也是人们千挑万选留下来的。这本书的作者可以说是知识渊博了,不然也不会写出这样的一本书来,这里涉及了很多学科,无论是人文社会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学科,作者都信手拈来,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美中缺乏的是翻译问题,这个。虽然大局部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读懂的,这本书本身逻辑就很严密。但我还是要不得不说一下个人认为一个地方的不妥之处: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里的那句经典独白:“生存,还是消灭?”在这本书里译成了:“要死,还是要活?”说实话,我自己看到这句翻译的时候有点愤怒了,毕竟之前看过好的翻译之后,看到这样的翻译难免有些转换不过来。
整体来说,这本书还是不错的,老师推荐我们阅读的。参加书架之前有看到过书友在读,当时没在意,后来看舍友买了这本书,她说是为了凑单。但我还是参加书架了,后来并没有开始读,直到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到过,推荐我们去读这本书,然后才开始阅读。阅读过程有点困难,在零碎时间来读这样一本逻辑性强的书还是比拟困难的,建议做一下笔记,我打算再回去补一下笔记。推荐给更多的书友,如果有时机的话,买纸质版的会比拟好操作。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8
当我开篇《如何阅读一本书》时候,阅读完序言,我整个人都十分的惊讶,惊讶于我原本错误的观点,我原先觉得读书,或者正式一点称之为阅读,难道还需要学习?这不是拥有基础教育的人肯定拥有的本能,实际上原先的我并不觉得阅读称得上一项技能,因为技能意味着需要锻炼以及拥有一定技巧性。
而这本书颠覆了我的认识,很开心,这正是阅读所带来的好处之一,它可以让你见识到世界更广阔的真相。
人类的认识范围是有限的,我们无法每个人都像徐霞客一样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现实中浩瀚的疆域,而各种各种地图手册动物植物以及旅游手册,他们可以让你在家中认识到原来世界如此的瑰丽。
人类不断的发展着自己探索世界的手段,以及探索的深度,发明出来来天文望远镜用来观测遥远的宇宙,发明出显微镜用来观测细胞,发明出深海探测器去深洋中探索奇形怪状的海洋生物,发明出可以深入地心的.器具去观测地心的岩浆。这就是人类的本能,探索并改造世界,而我们只是人类的一员,我们无法做到所有一切,人之一生于人类的一生如蜉蝣,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去了解这所有稀奇或者神秘的一切。
生而为人,我们的本能之一就是发现,阅读给了我们折中的方案,借助别人的眼睛去看世界。
借助别人的眼睛看世界是不够的,人之一生,除了发现,必将还有成就的欲望,我们需要发展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兴趣,而阅读就是我们投资自我,发展自我能力发现自我兴趣绝佳的方式。有历史类的书籍让你知道人类社会的兴衰起伏,有哲学类的书籍让你知道生活的经验智慧,有科学类的书籍让你知道世界的通则真理,有小说类的书籍让于文字中知悉人性娱乐消遣。
书之一道,无所不包,囊括你想象的到,你想象不到的,在其中,你可以浅显的知晓你所感兴趣的方向,继而发展。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能有一项坚持做的事情,我选择是阅读,如果一个人一辈子有两件事可以坚持,我选择第二件是锻炼。
这个建议出至一个非健身达人,甚至前科是一个宅男甚至还被同学曾经戏谑的说看到你我想起来一个成语胖若两人的人,似乎很诡异。而这正恰恰说明了这个观点的普适性,锻炼并非健身达人的专利,而是人的专利。
当你对于进化学说,或者行为学有一定了解的时候,你必定会知道一个真相:以前的人类是母系氏族,所有的人类都生活在朝夕不保,甚至饿死的阶段。而那个时候,运动天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能就是保证你生命的根本,狩猎或者说捡一些猛兽进食过后的腐尸以及在茂林中采摘果实都是需要高强的体质保证。
还有一个事实就是当人类进化出工具之后,人类的基因以及趋于固定,变异越来越少。
事实上,我们可以肯定,我们源自于祖先的基因中本就是存在一种运动基因,它是优势的。也就是说我揣测,优于运动的人必将活的比较久,这里优于运动并不是指那些高强度而且没有节制的拳击手之类的。实际上,经过优胜劣汰的我们本来就是传承着我们祖先的基因,而基因中的所带来的运动的本能可以说是天赋,应该也可以说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也就是说人天生需要运动。
可能由于我的表达方式以及认识水平的问题,上面关于运动与人的关系论证的逻辑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是我们可以明白的知道,体质可以影响你的精力。当你拥有较好的精力的时候,你才可以更好的生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9
最近,在家人的推荐下,我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阅读指导书,对如何读懂一本书、读透一本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如何阅读一本书》由美国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该书为读者如何阅读好一本书指出了方法技巧。《如何阅读一本书》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是基础阅读。一个孩童,从具备听说能力到认字、掌握词汇,再到可以阅读几乎所有的读物,看似慢慢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读者”,但还不够老练,仍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一个人在基础阅读层次的熟练过程中,可以学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是检视阅读。检视阅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粗读或者略读。读者拿到一本书之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地读书名、目录、后记,还有作者的序言、索引,甚至包括宣传文案等,有个初步的印象。最后把书打开,对书的整体框架有个大概的了解,做到心中有“书”。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是分析阅读。分析阅读是全盘阅读,或者说是优质阅读。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通过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和十五项规则,读者能够和作者达成共识,真正明白作者的主旨和意图。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高级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借助所阅读的.书籍,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在这本书中,作者在介绍四个层次的阅读方法的同时,也介绍了如何做读书笔记、列提纲、摘录主题等实用具体的方法。通过以上四个循序渐进的阅读方式,读者的思维才能无限地成长与发展下去。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阅读方法和技巧,启迪智慧,照亮人生,达到“博览群书贵在精,读书万卷贵在通”的目标效果。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
天爸从5月份起先让我读书,举荐了我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然后我磨磨蹭蹭到现在才看完了。 一起先读这本书,我好吃力,然后看两页看不下去,但是后来反复读了前几页,咦,似乎看出了点什么,然后就耐性的思索了一下,嗯,看了好几遍才看懂了书目的结构关系和大体含义。
那为啥要读这本书呢,因为它想让我知道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该主动的事,越主动,效果越好。当一个人主动去读一本书,他在读书的时候就会很专心,对于有启发的地方还会拿笔画出来,读完之后还会思索书中的内容,就像海绵吸水一样真正汲取了书里的内容。所以,单纯为了"获得资讯而阅读",并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理解力,只有我们将读书目标锁定在"为增进理解而阅读"时,去读一些"烧脑"的书,理解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那阅读中遇到问题咋办,看不懂呢,反复看啊,还是不懂呢,那就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需尝试去回答问题。只要是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阅读的艺术就是要以适当的依次提出适当的问题。所以假如书读的少,连自己想问的问题都表达不出来。 当学会了如何阅读一本书,那看到一本好书对你的回馈也最多。 首先,胜利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阅读技巧必定增进了。其次,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阅读完了之后,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会变得更有才智,而不只是更有学问。会成为一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 当自己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下,靠着内心的力气,玩味着书中的文字,书中的概念慢慢由模糊变得清楚时,就像是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又像是一粒破土而出的种子,那种生命力突然迸发的感觉,让人有无比的喜悦感——这种喜悦感,唯有在专心读书时才能获得。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1
这是一本实用性书,赞同作者的方法论就要总结出来并践行。
一、阅读的四个层次
(一)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或初级/基本/初步阅读,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二)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或略读/预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
1.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先看序。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若书中附有索引,检阅一下。
(4)若包着书衣,读一下出版者介绍。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和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2.粗浅的阅读
(三)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全盘完整地阅读。
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1)作者将全书分为5各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
(2)第一个主要部分又分成3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段落为Y,第三段落为Z。
(3)第一部分的第一段落,作者有4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
A.智慧礼节一般原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四)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
*第一阶段:观察研究范围——准备阶段
1.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书中的书目索引。
2.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第二阶段: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绝大多数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
4.分析这些讨论。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凸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二、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三、3种做笔记的方法
1.结构笔记(structural note-making):针对检视阅读。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构架,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
2.概念笔记(conceptual note-making):针对分析阅读。关于这本书准确性与意义的问题,你要提出答案,作者的观点和你自己的观点。
3.辩证笔记(dialectical note-making):针对主题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2
六年过去了,我也已经由当初那个“自以为是”者成长为“潜心读书者”。作为一个爱读书之人,这些年我也看了不少书,家里的书柜由1个变为3个,各种类型的书堆满了书柜。对于我特别喜欢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书,我都是认真地逐字阅读,并及时抄写读书笔记,对于娱乐性质的小说,我选择一目十行地读,掌握故事梗概便可。当然,如果文笔特别好的,我也会放慢速度,领略文字之美。对于学术类的书,因其往往晦涩难懂,我经常反复的研读。同样的方法也用在读推理类作品上。各种方法不一一例举。最初,我是抱着“陪孩子读书”和“完成每月的读书任务”的心态读这些书的,但是在看过这本书后,我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自己值得学习和探究的空间还很大。
首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读书一般不看第二遍,当然个别我非常喜爱的书除外。一本书我往往看过一遍便归入开头提到的“读完的书”那一类,并不再会去翻阅。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该同情”。因此,我在看书时不再给看过的书“判死刑”,而是时不时的拿出以前看过的书来回顾。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不仅仅是个别好书值得一读,即使是哪些自己曾经因为枯燥无味的书,在第二遍读的时候也能体会到它有趣的一面,真可谓收获不小呀。
其次,书中所提及的阅读的4个层次也让我耳目一新,刷新了我的阅读观。这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所谓基础阅读是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这点并不难理解。检视阅读则是通过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组织框架。接着是分析阅读,即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该阶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知识概念、论题等。最后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意思是通过阅读多本相关主题的书籍,最终从比较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
这四种层次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只是我没想到它们是被归为层次,而非方法。基础阅读几乎每本书都在做着。而分析阅读和检视阅读则多用在做阅读理解时。主题阅读则会用于写读后感或比较时。但作者的意思明显不是这样的。除了基础阅读,其他几种我都是在课业需要或有目的的进行,并不是自发地以这些方式阅读。
可以这么说,曾经,我的读书方式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选择的,并非为了阅读而阅读。
读懂,读得有效,这真的是需要方法的。这本书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参考价值,不仅讲了阅读方法,还有参考书目。正如书里面所说的,好书都是经历过岁月的洗刷而留下来的,经典也是人们千挑万选留下来的。这本书的作者可以说是知识渊博了,不然也不会写出这样的一本书来,这里涉及了很多学科,无论是人文社会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学科,作者都信手拈来,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美中不足的是翻译问题,这个。虽然大部分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读懂的,这本书本身逻辑就很严密。但我还是要不得不说一下个人认为一个地方的不妥之处: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里的那句经典独白:“生存,还是毁灭?”在这本书里译成了:“要死,还是要活?”[捂脸][捂脸]?说实话,我自己看到这句翻译的时候有点愤怒了,毕竟之前看过好的翻译之后,看到这样的翻译难免有些转换不过来。
整体来说,这本书还是不错的,老师推荐我们阅读的。加入书架之前有看到过书友在读,当时没在意,后来看舍友买了这本书,她说是为了凑单。但我还是加入书架了,后来并没有开始读,直到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到过,推荐我们去读这本书,然后才开始阅读。阅读过程有点艰难,在零碎时间来读这样一本逻辑性强的书还是比较艰难的,建议做一下笔记,我打算再回去补一下笔记。推荐给更多的书友,如果有机会的话,买纸质版的会比较好操作。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3
很庆幸能读到这本书,它刷新了我对读书的认识。以前我是为了学习新知识,为了享受读书的乐趣,甚至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好学而去读书,实在是太肤浅了。
这本书给了我全新的认识,奥野觉得读书应该是为了与书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流,了解他的想法,促进自身的思考,从而吸收精华,为自身所用,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水平。要认真消化书中的内容,使之对自己有益。
有了这个目的,所以才有了选书、标记、笔记、书评、重读这一系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由此才有了这本书的出版。书名中的“有效阅读”是全书的精髓!此书文字简单,通俗易懂,比大名鼎鼎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更适合初步学习阅读方法的学者。
我以前觉得专门花时间做笔记,写书评,太耗时间了,而且这个过程不那么轻松愉快,所以一直都没花什么精力去做这个。但是,恰恰是这些耗时、烧脑的.事,反而更能促使我们思考和成长。
做笔记,写书评,正好是一个重新消化吸收、检索知识的过程,它促使我们提炼精华,深入思考,形成新的深层认知,从而改变原有的思维和行为,促进生活的变化。
浪费时间不算什么,但请不要浪费生命!
书中一个故事,原本只需要短时间就可以建好的房子,花了2年才完工。从客观角度看,确实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过程中,主人对房子的建造过程投注了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和工人们有更多的相处和互动,而且自己的其他事情并未因此而耽搁。这些浪费在房子建成的那一天,化作了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些记忆将成为房子的宝贵的精神价值。虽然浪费了很多时间,但并没有浪费生命!
读书后的消耗和吸收,看似浪费时间,但并未浪费生命啊。对书籍的精炼、思考和输出,正好是知识重组、迭代的过程,它会把作者的思想,一点点的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促进自身的改变和成长。
记得有一个补钙的广告,补品不光要营养成分充足,更重要的是能被身体消化和吸收。要不然有再多的营养,只是从身体里过一道便离去,也是没有意义。看书也是一样,重要的不是接触了多少新知识,而是消化和吸收了多少新知识。
从现在开始,认知消化读过的每一本书,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很期待后面读书的收获呢!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4
最后这一步很重要,通过读书笔记,读书已经成为一次很成功的体验了,而做笔记的最后一步就是把读书的体验利用起来,将其转化成自己的精神财富。首先我们要区分两个概念,“吸取精华”意味着原封不动地吸取书上的知识,而“读书体验”是指对于书中的内容你有什么自己的理解,通过书中内容你又联想到了哪些新东西。所以有效的读书笔记能让你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升华。
要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前面提到的那个读书笔记的小本子,可以经常拿出来看看,它的好处在于,里面记录的信息是碎片的,所以你可以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比如饭后休息的时候,比如做家务的间歇,比如出差的路上都可以拿出来看看,反复的重读过程中,还可以不断的加入新的思考,如果觉得理解的不到位,可以选择再把书拿出来,把那部分内容重读,加深理解和印象。
读完之后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为了向别人传达自己想说的内容,无论是演讲还是写作,都需要自觉地把原有的零碎的信息和想法组织起来,然后变成通顺的语句展示出来。所以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如果你想让它变成你自己的思想,就需要进行整理,加工,并且给自己主动创造一些输出的渠道。比如读书会,和别人分享,写书评等等。这些输出就是你读书的价值反馈,也是一种成就感的积累。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
读书怎样才是对的?怎么样才能更好的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也是流行很多年了,基本上作为如何“正确”阅读的一本工具书在被各种推荐。
其实首先对于受众来说,你得先问你自己,正确和阅读之于自己的含义。
你想要正确的阅读,即意味着你在怀疑自己过往的阅读的方式是否存在疑问的地方,所以你才期望这要修正自己的阅读,变为正确的阅读。
那么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怀疑的想法了?
一本书看完一遍后,忘记书中的内容了?那么你希望的是提升你阅读的学习力。
如果你阅读的书目大多是畅销书或者网文小说,你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享乐,为了舒服,为了纯粹的增加资讯方便以后的谈资,那么我相信你其实没多大必要来看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完成的很早,那个时候信息匮乏,人们获得书籍的手段和花费都比较高成本,而且出版的书籍纯粹消磨时间的娱乐性书籍不多,不像现在,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把阅读书籍当作思考和提高精神的工具了,而只是娱乐的一种消遣方式,所以作者说的阅读一本书的方式显得会比较功利性,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增值的。
其实读书和做试卷甚至各种工匠活一样,它是一个重复且提炼经验的过程,如果你寄希望于长久的、持续的通过阅读来自我学习,获得成长的话,阅读它必然是一个耗费精力耗费时间的事情,如果你依旧抱着当下知识付费这样,幻想买一两个课就学会了一门课程,幻想看完这本书就在阅读书籍的路上进阶,那就不用太当真了,睡前听一听十几分钟的拆书和小课堂就吸收那些过一下脑海的总结就能成满腹知识的达人的事情真是跟去一趟拉萨就完成了精神救赎的想法一样不切实际。
你要记住,所有的自我经验的增长和自我技能的增长都是不断练习,不断重复熬出来的,如果你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理解力“,”提升自我“,”通过书籍来洞悉一部分有价值的经验“,去获得显著的成长,去汲取历史上最具智慧的前辈们的精神财富。那我强烈推荐你花时间,仔细地读这本书,无论过程有多少阻碍,无论你觉得字句粗糙难以吸收,甚至读不下去,我都建议你看完。
不要被读书的欲望控制,多读不如精读,况且知道资讯远不如明白和理解重要。现在正切在花时间读书的人已经很少了,而这些有阅读习惯的人,也只有非常少一部分人懂得如何阅读(比如我),读完这本书,如果你觉得书中内容对自己帮助不大,我相信这不可能,不管是选择还是分类,还是对于阅读的几种方式的概括,这本书都从普及以及工具性的角度去帮你分析步骤了,而如果你依然觉得对自己帮助不大,无非是过于鄙视权威带来的负反馈,亦或者是只是粗略的翻了一遍,并没有按照书中说的'去实践,甚至都没有做完最后的实践习题,当你真正按照作者的方法去做,去尝试,你会发现每一次按照书中的方式去实践,都会让你更好的学会阅读,而不是过眼就忘。
这本书的思维导图和拆书在网上有很多,其实你看目录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就如同教材课本上很清楚的条目一样,而且作者说的很细,虽然有点繁琐和啰嗦,但是步骤和阅读的深度要求都如条斯理的呈现的读者面前,你只要按照书中说得那样做完后续的实践习题,都能感受到阅读完这本书后的收获,我自己也是在按照作者说的做了后面的附录习题后才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是一个会阅读的人,需要加油。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07-02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05-01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实用】07-03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篇)06-02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篇05-05
一本书的读后感05-15
读一本书读后感03-27
看一本书读后感03-28
一本书的日记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