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传》读后感

时间:2024-07-07 12:21: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褚时健传》读后感(汇编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褚时健传》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褚时健传》读后感(汇编15篇)

《褚时健传》读后感1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吴晓波在书的推荐序里面说:“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传记,它描写了一个人如何在17年的时间里缔造了一个商业帝国,然后如何陨落,自困荒山,然后又如何用17年时间走出心理和职业的巨大困局。这本传记分别从褚时健和作者的不同视角维度,重新呈现了褚时健的一生———“韧”性。通过褚老,我们看到人性在巨大诱惑前的堕落,又看到了精神在岁月磨难中的光辉。他身上所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是他对自己人生的负责与决不认输、永不放弃!他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种精神。在阅读中,有以下收获:

  一、强大的人格和坚韧不拔的自信心。漫漫人生路,我们会面对各种困难,不管是大环境造成的,还是个人失误的,都不是我们放弃的理由。这个世界成功的企业家大有人在,东山再起重返巅峰的也不在少数,但耄耋之年还能触底反弹再创辉煌的恐怕再难有第二个。况且农业并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项目,果树的成长需要漫长的周期,庞大的种植规模需要营造自己的销售体系。褚老在七十多岁的年龄,却做着以年为单位的事情,这是何等的格局和信念。正如尼采所言,一个伟大的人格,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二、专注力。纵观全书,褚老不管在什么时期,做一件事情,都非常专注追求极致。去糖厂工作时,为了扭转企业亏损的局面,他不断思考降成本的方法,从敲掉蒸锅上的锅垢,到利用废弃的甘蔗渣,褚老总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更快速的找到核心的关键。就像褚老说的,种烟草最关键的是什么,是阳光,种水果呢,是水。褚老不爱打理人情关系,只专注于技术提高,在红光农场,在新平,玉溪,简单和善的`当地居民也让褚老专注于自己的事业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三、工匠精神;从糖厂牛刀小试到铸造红塔奇迹再到打造“褚橙”神话,褚时健成功的秘诀应该是十六个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褚老先生拥有匠人之心,做事认真,坚守自己的信誉和品质,比如找种橙子,亲自下地看果树,施肥剪枝。砍果树,保证品质。七十多岁还不服老,种橙子,伏蛰十年,想想几人能做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是比老骥还老的跑个不停的奔马,不止千里。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没有任何一种人生是完美的人生,在苦难和弯路上,始终保持一种向前向上的姿态,不在过往里过多的停留,相信每一次的栽树施肥迟早都使自己走向丰收的无畏与幸福。幸福,有花期,也有颠簸,但它终将到来。

《褚时健传》读后感2

  褚时健,这是一个在中国烟草史上举足轻重的名字,这是一位将地方工厂发展成世界级行业巨头的能人,临近退休却折戟沉沙。当他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时,已成橙王。88年丰富、起伏的人生经历,他的命运和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过招不断,碰撞不断;他的个人故事紧贴着共和国一个甲子的时代变迁。

  一周利用碎片化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褚时健传》,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总像有种东西在心里拽着一样。

  褚老的一生是伴随着新中国大半个世纪一路走来的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但他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守住初心,坚持自己的信仰,留住自己的尊严,难能可贵,教人仰视。

  我一直在思考,他为什么做什么成什么,各种苦难都压不倒他。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他,是先天的多,还是后天的多,亦或是时代的因素?

  通过阅读,对标褚老的精神光芒、行事办法、还有背后底层的人格特质,以及决定一个人成事的底层操作系统,谈4点感悟:

  1

  强烈的企图心

  这也是少年时期为生活所迫而形成的,最开始是:给家里人挣钱的,不能随便搞,为了生活而生活。但是除此之外原生家庭勤劳的品质也是给这一企图心打下了正向的本质,

  “要不就不做,要做就做好”!

  可以从褚老各个时期中看到,每做一件事情,都尽力做到最好。

  2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字面意思是“治理国家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

  “小鲜”像是小鱼,或一块小肉之类的。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

  褚老说,小事料理的好,大事才有本事料理。

  烹小鲜每个人都会,每个人都能做到,但这件小事又人人都做不好。而褚时健会像每个普通人一样,去烹小鲜,认认真真,而有了大成就。实际是我们凡人没有做好看似平凡的事。

  3

  认真踏实

  用褚老自己的话说,我这个人,有事情就有干劲的很,不要让我闲着,闲着我就要生病。而且如果事情在眼前,要么彻底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沾了自己手的事情,做不好不好意思,我想好多人看到这段话,可能和我一样都要汗颜了。

  4

  活在当下,大气包容的胸怀

  每个时代的企业家,都有自己身上独有的特征,褚老的一生命运与新中国紧密联系,一生跌宕起伏,然而最后他释然地说:

  “改革嘛,总是要付出代价”。

  我们探究褚老身上这种生命力量,其实从他的为人处事,非常的大气从容,包罗万象,心中能包容一切难言之事,所以面对种种不公时,会有那样的平静,淡然以及活在当下的力量。

  3点收获与反思

  读别人的故事,是为了走好自己的路,改自己的命!

  总结的落脚点还是要回到我们每个人自己这里,我提炼了3点收获:

  ①学习褚老的关键品质

  热爱生命,对生命的珍惜,踏实认真,敢于担当,工匠精神,极致的长期思想,朴素的利他精神,持续地为社会创造价值。

  ②我们无法再像褚老那样处于一个动荡不堪的时代,但是,我们可以刻意训练和发展出一份对生命的`热爱,只争朝夕,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

  ③对标阅读后,也在同时反思自己。有了榜样的力量,有了更高的标准,也有了看问题的深度。更宝贵的是,读书也是帮助我们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份份精神、意志力、认知力……才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总结: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上跌落低谷之后的反弹力”。

  向褚老致敬!

  所以无论你现在正经受何种挫折与磨难,你一定要记住:

  人要对自己负责任,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别人是无法让你趴下的。

  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尽一生之力,也未必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人活着,就得为自己生命的圆满呈现付出100%的热情。特别是当人生遇到困难时,更是要善待自己的精神,光明自己的意念。

  对待逆境的态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回望人生这本书,最闪亮的那部分不是你春风得意、顺风顺水时,而一定是产生于你深陷低谷而仰起看天的那一刻!

《褚时健传》读后感3

  褚时健始终是一个在不断地做事的人,他闲不下来。他的身心健康、人生价值与生命的意义始终都在不断的实干中得以维系、实现和升华。

  对于时代、社会、体制、改革对他的成就与牺牲,他总是抱着认命的态度,但却又极其认真地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极致。他有胸怀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不做无畏的抗争;也有勇气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事情,执着且坚决;并且他有智慧区分这两者的不同。这一点,他同他同样被打成右派并郁郁愤懑而终的.表哥褚时俊形成了鲜明对比。

  需要些运气。褚时健和他的家族兄弟参加革命战争,他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在戴着右派的帽子下放劳改,身染疟疾而生命垂危时,路过的陌生医生救了他一命;在为农场打捞林木被洪水卷走时,他求生欲点燃,死里逃生。

  他觉得做事并不难,说到底就是:实践、观察、思考、学习、再实践。不管是小时候替母亲酿苞谷酒,还是长大后在糖厂制糖、在烟厂制烟、在哀牢山种橙子,褚时健总是能够做到一流。他对自己看中的事情总是抱有极大的认真态度,他总是亲身实践,并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问题,然后以茶饭不思的态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通过学习、求教、借鉴经验等找到应对的方法,然后再在实践中去应用和改进。他总是以极致的认真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论,在曾经陌生的领域一步一步做到一流。

《褚时健传》读后感4

  我与《褚时健传》的缘分,源自图书馆的一次偶遇,这也开启了我对褚老的了解和迷恋之路。我羡慕他,因为他的故事紧贴着共和国一个甲子的时代变迁;我敬佩他,因为他在与时代和命运的碰撞中书写出了自己的传奇。《褚时健传》读毕,感慨万千,有人震惊于他在历史洪流中的智慧和勇气,有人臣服于他跌落低谷时的沉着和豁达,而我,震撼于他临近退休却折戟沉沙的毅力和勇气。

  一帆风顺的人生,如同童话故事,玄妙美好却不可得。曾多少次,我在困难面前萌生出了“得过且过”的念头,在磨难面前产生的“畏缩不前”的心理,褚老的现实经历,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这让我汗颜。一支烟、一个褚橙、一本书,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与褚老的故事交汇,这是我们的幸运。这个在中国烟草史上举足轻重的名字,这位将地方工厂发展成世界级行业巨头的能人,这位临近退休却折戟沉沙的强人,通过自身经历向我们展示:风雨后的彩虹更加美好,风雨中亦有柔情。

  风雨前的预防是智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身处于世、为人事故的准则。纵观褚老一生的跌宕起伏程度,绝非常人所能及,他曾历人生之巅,俯瞰事态万千;也曾尝人间至苦,历经牢狱之灾。而他却在历经风雨后,依旧看到生活的美好;几经波折后,仍然心怀坦荡、拓步向前。“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褚老人生的写照,也正是因此,足够的知识储备让他在人生旅途中心怀智慧、脚踏担当,于人生旅途中阔步向前。人人欢喜于一帆风顺的人生,然而,命运之于你我每一个人,似乎都是残忍有余、温柔不足。于人生旅途中徜徉,做好风雨前的预防,之于工作、之于生活,均百利而无一害。市场之于每个人,都是在些许的规律中变幻莫测。而褚老可以紧紧抓住这些许的规律,纵观全局,了解市场,改进技术,这就是他未雨绸缪的智慧。于你我而言,能力有限,虽不能有纵观全局、造福万民之才,但在人生道路上,做好计划、做到预防,走好自我人生之路,也不失为社会功德一件。

  风雨中的应对是能力。当一马平川的希望落空时,当峥嵘险峻的困难来临时,强者披荆斩棘,而弱者止步于此,于人生百态的磨难中,褚老属于前者,这才有了我们津津乐道的人生励志故事。很多人感慨于人生在世的不易,既要面对繁忙复杂的.工作,又要过好看似“一地鸡毛”的生活,人人想寻求工作中的欢乐、生活中的惬意,然而,暴风雨的来临往往非你我可左右。褚老是这样一个老人,在满腔傲骨中受牢狱之灾,在舐犊情深中忍骨肉分离之痛,他有着超人的智慧、缜密的思维,在人生的暴风雨中他始终站立,凸显一代人的担当和智慧。在风雨中,若有广厦千万间为你建立温馨一隅,这是你的幸运;若有一把油纸伞为你遮风挡雨,这是你的福气,若两者均没有,那么你需锻造你的能力。事态万千,风云变化,于人生之旅中所遇、所感、所想不可测、不可知,唯有能力是你永久的保护伞,可以让你在坎坷道路中乘风破浪,一路前行。为此,你需“知不足,然后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风雨变幻不可测,若能在风雨之后依然坦荡,那这就是一个人的胸怀,这正是褚老的人生写照。因为有他得胸怀,才有了“褚橙”的励志故事,才让我们后辈有了得以效仿的对象。愿你我在工作、生活中,如褚老一般,缜密细致、胸怀坦荡,历经风雨后仍能发现生活中的柔情。

《褚时健传》读后感5

  非常感谢公司组织大家一起阅读《褚时健传》,一起学习他身上的精神品质,这也开启了我对他的了解和迷恋之路。我羡慕他,因为他的故事紧贴着共和国一个甲子的时代变迁;我敬佩他,因为他在与时代和命运的碰撞中书写出了自己的传奇。

  一帆风顺的人生,如同童话故事,玄妙美好却不可得。曾多少次,我在困难面前萌生出了“得过且过”的念头,在磨难面前产生的“畏缩不前”的心理,褚老的现实经历,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这让我汗颜。

  这个在中国烟草史上举足轻重的名字,这位将地方工厂发展成世界级行业巨头的能人,这位临近退休却折戟沉沙的强人,通过自身经历向我们展示:风雨后的彩虹更加美好,风雨中亦有柔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身处于世、为人事故的准则。纵观褚老一生的跌宕起伏,绝非常人所能及,他曾历人生之巅,俯瞰事态万千。而他却在历经风雨后,依旧看到生活的美好。几经波折后,仍然心怀坦荡,拓步向前。

  很多人感慨于人生在世的不易,既要面对繁忙复杂的工作,又要过好看似“一地鸡毛”的生活,人人想寻求工作中的欢乐、生活中的惬意,然而,暴风雨的来临往往非你我可左右。褚老是这样一个老人,在舐犊情深中忍骨肉分离之痛,他有着超人的智慧、缜密的思维,在人生的暴风雨中他始终站立,凸显一代人的担当和智慧。

  风雨变幻不可测,若能在风雨之后依然坦荡,那这就是一个人的胸怀,这正是褚老的人生写照。因为有他的胸怀,才有了“褚橙”的`励志故事,才让我们后辈有了得以效仿的对象。愿你我在工作、生活中,如褚老一般,缜密细致、胸怀坦荡,历经风雨后仍能发现生活中的柔情。

  《褚时健传》读完感慨万千,我现在所处的工作环境就在青山绿水间,管理着一片马家柚果园。从城市到农村,做一回农夫,感悟劳动的辛苦,品尝种植和收获的乐趣。看着果子一天天长大,心情在随之变化。在果园里散步,看它们一天天长大,看阳光和月光洒满果园,品味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让人感受到满足和幸福。那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颇有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禅意。

  每当身体疲劳,抑或心里有什么纠结的时候,只要走进果园,看到那长势旺盛的果树,闻着那满园的柚花香,看到那满树的硕果,什么疲劳和烦恼都随之烟消云散了。

  种植,种的是一份情怀,体会的是一种生活感悟:一是不要以为种植很简单,看似简单,实则一点也不简单,也不是人人易会的;二保持平常心,培养的是一种乐趣,能有足够的精力及时间来照顾它们等。

  种植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对人生的细细品味……

《褚时健传》读后感6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一直都知道褚时健被誉为中国烟草大王、中国橙王,创造了众多的商业奇迹。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老师,我在读完传记之后,不禁开始思考:褚时健无论在酿酒、产糖、造纸、制烟、投资,还是后来种橙,竟样样出色。这到底是为什么?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褚时健给我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每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都能够想出办法来解决。为什么很多的问题别人解决不了,褚时健却有办法解决呢?最主要的就是他有着做事认真的态度,养成了凡事都要做好的习惯,也就是做一件事情,不管有多小,都要把它做好。在褚时健年少烤酒时,由于是用柴火烤,所以随时都要加柴,不能熄火,同时锅里放置的玉米也要每隔一段时间搅拌一次,通过这样的方式烤酒才不会烤糊,出酒率才高。其他人都因为怠惰或是分心的缘故不能及时加柴火,出酒率都不是很高,褚时健却能日日夜夜守在烤酒的地方。可以说褚时健对于商业的'敏感性,在烤酒这件事上已经逐步锻炼出来了。他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搞物质生产,成本核算和产品质量都非常重要。不管做什么事,你要先搞懂再做,不懂的事,先向别人学习,不然亏本了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也为他未来的创业铺了路。褚时健还善于观察细节,总结经验,有一套自己做事的方式方法。在他就任于糖厂期间,糖厂扭亏为盈,对于当时云南的小县城而言,可以算得上是经济奇迹。为了提高糖厂的效益,要改造锅炉烟囱。褚时健叫厂里的人去买耐火砖,但每次都是空手而归。于是褚时健自己亲力亲为,坐了三天的车去到昆明耐火材料厂。到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他没有,褚时健自己围着厂走了一圈,发现一堆砖摆在那里。工作人员看他还比较懂行,跟他说了实话,原来这些报废砖拿去做烟囱是达不到要求的。褚时健看了这些砖,仔细比划了几下,当机立断的告诉工作人员自己全要了。褚时健其实自己计算过,正常锅炉烟囱的砖缝是两毫米,这种形状不正的砖缝会到三毫米,如果在砌砖的时候用心一些,这一毫米之差是不会影响效果的。后来这个烟囱一直沿用到了九十年代。面对当时的经济态势,褚时健对成本意识和产品质量有着匠人般的坚持,将工作做到了极致。

  企业管理中不仅要求做事完美,而且还需具备善于创新的品质。在种植橙子的时候,褚时健不断学习农业种植知识,几十本专业书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他建立了实验室,通过实验的方式调整肥料配比,提高蔬果品质。原来种果树大家用的有机肥都是鸡粪,褚时健通过研究,加入了烟梗,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大提升。这也成为了褚时健的独创。他还不断改进施肥过程,为褚橙的品质和口感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褚时健之所以能够想到用烟梗,也得益于他在烟厂工作期间对业务的不断钻研,发现了烟梗中含有丰富的钾。善于动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让“褚橙”成为中国“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的代表案例。

  每个人都是在苦难中前行,不同的只是面对困难的态度。今天褚老先生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曾说过的话还时时萦绕在耳边:“人要对自己负责,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别人是无法让你趴下的。过去的就过去了,过好今后的日子,做好最后的事情。”我们要将他的坚韧、勇气、力量、认真传承下去,作为生活的态度,也作为当下应该要做的事情。

《褚时健传》读后感7

  ——做任何事做到极致

  《褚橙你也学不会》主要讲的是褚时健75岁从零开始种冰糖橙,12年后又傲视同行,昔日的烟草大王,在85岁时又成为了中国冰糖橙大王的案例。案例中的细节让我们不得不加倍敬佩这个认真的老人。褚时健的儿子褚一斌说:“他是在这十二年的时间里,一年一年蹲在地头,看着自己的树,吃着自己的果子,每年解决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做到今天的”。土地如何平整;肥料如何配比;剪枝控梢如何作业;病虫害如何防治;水利工程如何修建;和农户如何沟通??。褚橙成功的案例我们不能复制,但褚时健做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极致的这个工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把每一件容易的事情都认真的做好就是不容易。”小学课文中卖油翁的故事,我们仍然记得,一个极简单的动作,只要你练到了极致,也能达到叹为观止的地步。

  当今社会,身处高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中,人们的心态很容易变得浮躁,许多人都不愿做简单的事,认为那些事情过于简单、没有技术含量,既不能体现自身价值,又无法给自己带来成功的喜悦。殊不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不能因为觉得复杂就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望而却步,长此以往会一事无成;反之,也不能因为事情简单就不认真对待,要知道,一切伟大的事情往往就孕育在简单之中。只有善于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才是最大的不简单,也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作为鸿盛鸿公司的一名员工,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公司的最小组成细胞,每个人的日常工作,都是公司运转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个人的'工作质量会间接的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只有每个人都始终如一的坚持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尽职尽责的完成好自己份内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公司的整体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个人也会因此获得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需要大智若愚的大智慧;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则需要坚持不懈的大毅力。相信只要能杜绝“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简单工作不愿做”的浮躁心态,把简单的日常工作做到极致,我们都能做最好的自己,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褚时健传》读后感8

  为褚时健晚年再次书写传奇感到高兴,就像乐见天各一方的情侣终成眷属,流离失散的家人最终团聚一样,圆满一点儿的结局毕竟能够带来更多憧憬。尽管悲剧显得更加深刻,可要是没有这样一个最终传奇,他的晚年该是多么落寞。

  76岁种橙,其中蕴藏的意义无须用结果证明,甫一动手就开始自动显现了。它比关于种树的“两个最佳时节”来得更有说服力。听惯了“努力永远都不嫌晚”的说辞,但像褚时健这样晚到古稀之年仍然努力,现实生活中确实少见。通常,30岁即可让人迷茫,40岁即可让人焦虑,50岁即可让人忘掉一切曾经的梦想。而有的人,以76岁高龄还能重新着手构建一个开始。仅此一点,就可以说,76岁种橙才是他一生最了不起的决定和最值得夸耀的手笔。

  种橙的4年,展现的.又是另外一种精神。在生命的刻度尺上,“10+4”“20+4”与“50+4”“60+4”截然不同。对于前者,我们确信大概率上能够见到那个结果,这也间接说明了“76+4”为什么足够励志。进一步想,“76+4”甚至比“4+76”更难能可贵。“4+76”可以代表一生坚持,如锤炼一项技艺,投身一种信仰,那76年尽管漫长,却不见得非要全部挨完才能受益。与之相对,别说“76+4”,就是“76+2”“76+3”都极有可能成为亏本的买卖,没有足够的自信真是做不来。

  还注意到,褚时健最后一役没有选择东山再起,没有选择西山再起,而是选择南山再起。“东山”,已经不再属于他,可回而不可起。“西山”,他岂肯,难免不做宋江,人家岂敢,哪里甘当王伦。“南山”,唯有“南山”才是新的合适的用武之地,一者不拉仇恨,二者可得支援,小则小矣,用心经营亦可成就事业。

  才出谷底,又攀高峰,充分说明他身上反映出来的成功的因素信度强、效度高,值得深入学习、思考、借鉴。同时,也不能忽略传记作者的提醒:当我们探寻一个强人之所以强大时,总是容易把他典型化、独特化,最后得出遥不可及的答案。不错,我们是常常觉得成功路上的荆棘对某些人来说只是装点,毫无凶险,因为强人看起来总是那么的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从而忘记他们在大浪淘沙中既是弄潮儿,也是幸运儿。

  早年烤酒贴补家用时,他就是个爱观察、爱琢磨的人。这样的人哪里都能找到几个,只不过少有人把天分栽种下去好好培养,用到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上。褚时健的过人之处,在于从烤酒这个偶然的成功案例中,凭借着对事物细节的天生敏感,自发地认识到成本核算、产品质量与物质生产活动的关系,并在后来的具体工作中举一反三、推及其他,不但成功地运用了规律,还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性格气质。至此,仿佛少年的心里已经无意间种下魔豆,只消顺着巨大的藤蔓抓上去,就能到达巨人国。然而不是,尽管有征粮、土改的成绩,还是敌不过特殊的年代与叵测的人心。

  当能力被捆在后台无处伸展时,意志品质就会赶出来救场。被命运一路推搡着走进破败的糖厂,褚时健依然选择认真踏实地做事。他顺命,相信朴素的道理,听从内心的声音,因此在机会第一次敲门时,就能将其拥进怀里,得以走上与众不同的路。

  也许逝去的青春让他加倍珍惜难得的舞台,也许刺破乌云的金光让他一时忽略了风暴可能依然存在,长袖善舞中连下三城,一手建立红塔帝国后,他仍然盘踞其中迟迟不肯退去。上有挽留、下无接替,仔细追究其实都是站不住脚的理由。不论选储弃储,还是中纪委进驻次日才赶到,种种细微之处已见凶险预兆。很难想像他这样的人意识不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可反过来想,古往今来懂得功成身退的能有几人?没有永不停息的精神,又哪来后面的褚橙?

  跌宕起伏的人生,旁人看得或群情激愤,或欢欣鼓舞,个中滋味,唯有自知。人上了年纪,就真的能把一切看淡吗?“对得起做过的事,对得起相处过的人”。他不遗憾,我空感叹。原本想从传奇人物身上一窥成功的奥秘,却望见了高阁晚景中的老人。

《褚时健传》读后感9

  儿时,常常听家里人说起一个传奇人物——褚时健,他是昔日红塔集团的掌门人和“褚橙”的创始人。听着大家津津乐道地说起,他的人生经历大起大落,即使跌落谷底,但是从不气馁,积蓄力量谷底反弹。从儿时起就想要了解他和他背后的故事。

  利用课余时间,细细品读《褚时健传》,读完后发自内心的敬佩油然而生。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上,褚时健都有一种坚持不懈,逆流而上的精神。他无论是做酒、做糖、还是做烟,在技术上都是一个门外汉,甚至人到花甲之年,坠至人生低谷时,再度创业做橙,都是一个毫无基础的外行人,但事实证明,不管他做哪一行,他最终都会成为技术上的行家,而这背后是因为有种探索根源的思维方式,和付出了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辛劳。他所追求的就是“手里的事要干好,无论大事小事都一样”,所以他不怕遇到问题,积极主动地寻找破解问题的方法,跨过重重问题,成为在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的佼佼者。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心生敬佩。他经历两次人生低谷,第一次被当成“右派”打击,下放农场二十年之久;第二次是女儿在狱中自杀,后从亚洲烟王的神坛跌落至谷底,老年承受丧女的悲痛,即使经历大起大落,他也毫不气馁,逆流而上,与妻子承包起两千亩荒山种橙子,最终变身“橙王”。我无法想象,一个花甲之年的老人,面对如此大的打击和挫折,靠着自己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再度创造传奇,成功从“烟王”到“橙王”的巨大转变。这种逆流而上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一位老人这股不服输的劲儿。

  我也拥有褚时健那种坚持不懈,逆流而上的精神,甚至我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劲更胜褚时健。在学习上,我不甘于人后,正是这种不甘于人后的心理让我一直充满对学习的热爱,别人总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我看来并不是,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只有把自己在做的事情培养成一种爱好,就算过程再累再苦都不是事儿。学政治更利于自己了解国家政策,学数学可以培养自己理性的思考问题,学历史可以以史为鉴……学习是自己的,但是你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还有将来用知识所做的事都是为了祖国的未来。就像钱学森一样,历经万难学成回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做贡献;像詹天佑一样,设计出横贯世界屋脊的铁路。学习的过程固然枯燥乏味,甚至一度有放弃的念头,不过这种念头,只有自己能闯过去,只有自己闯过了,这才真的不是事儿。在生活中的'我们很难以做到像褚时健这样,遇到任何困难都不放弃,反而越来越勇往直前地冲破阻碍。的确,能在生活中做到这样的人为数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屈指可数。世界上多少上市公司、成功企业,无一不经历千辛万苦、千难万险才有如此光彩耀人的成就,我们又怎能被一些小的困难给拦住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有那一种坚持的精神,有不服输的韧劲,才能使自己走的更高,飞得更远。

  阅读《褚时健传》让我认识到,一位不服输老人。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做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坚持,一定要有自己所努力的一个大的方向,有一个目标,不能盲目的向前,一定要认准一条路,坚持走下去,哪怕遇到困难也要逆流而上,因为在这条路上所经历的荣辱得失,都是成长的台阶,都是经验。

《褚时健传》读后感10

  花了17小时读完整本书,传记一类的书大概要从两个方面点评,一个是写作人、还有一个就是传记主人翁。

  对于写作作者来说,这本书其实很多都有点偏,不知道是不是大环境下政治话题敏感不让写,还是因为什么,很多大众好奇的事情都没有写!

  对于传记主人翁来说,通过这本书更深刻的了解到了这个伟人,读完万分敬佩!褚老的'大概经历:少年丧父,扛起家业,堂哥点醒,省城读书,参加革命,亲人牺牲,县城征粮,结婚生子(27岁),右派运动,打成右派(28岁),农场劳改,右派摘帽(30岁),新平畜牧,曼蚌糖厂(35岁),历经文革,玉溪烟厂(50岁),无限期工作,家人出事,痛失爱女(68岁),失去自由(69岁),离开监狱(73岁),夫妻种橙,直到现在90多岁。一生信条:不闲着,不亏待任何人,尊重党的安排!注重质量,为人诚恳!!人生跌宕起伏,否极泰来,依然活的如此有力!敬佩!

  文革欠了那个时代诸如褚老这样伟人一句道歉!我时常在想如果中国没有那几年文革会不会发展的更快?像小日本二战时期打仗也要抓人才注重创新和经济,抢先成为发达国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落后那些年到底是哪些年?明朝后期吗?清朝?总之,在任何时代,经济、科技、人才都很重要吧。

《褚时健传》读后感11

  读完褚老起起伏伏的一生,觉得荡气回肠,是应该总结一下。

  褚老最让人感到佩服的不过于能做好一件事,在了解到自己适合企业发展,做实业之后,褚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干好一件事。心无旁路,遇到困难没有怨言,善于观察,能打破常规,当然这些溢美之词放在任何一个成功人士身上都是受用的。褚老身上比较特殊的可能就是有自己的人生信念,正直。不管是右反还是事,时时刻刻能感受到褚老那种不屈的品格,这也让他身边始终聚集了一帮真心朋友,而不是尸位素餐的酒肉朋友。这些人在他落难时能够伸出援助之手,特别是对那些身居高位的来说,政治的不正确能立刻就让他们被降维。从褚老受贿被判的事件来看,中国的事情远比想想中的复杂,做好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等于从别人嘴里夺食,能得罪多少人不好说。

  褚老有中国传统商人的品质,又有现代企业家的风范,兼有革命家的无畏,能与工人一起深入在一线,体察工人疾苦;成本管理堪称精准,并以此开启了许多人不敢进入的改革;敢于打破陈规,做人所不敢想。但是说到底,褚老还是政商,他的成功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不可能复制,但是不管什么时间,能做成一件事的`精神成本都是类似的。华为、腾讯、阿里这些21世纪响当当的公司,无一没有最困难要变卖的时刻,同时他们又都是各个开疆破土的新领域,杀出一片血路,背后还有众多死在半路的小公司,其中的艰辛或许只有创始人自个清楚。

  读书的好处也许就在这里,了解的更多,你能以更为豁达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处境,不至于迷茫,困难都是暂时的。这些也都是套话,纷杂的人生哪有这么容易看透。

  同样聊聊前几日中兴的跳楼事件。诚然更多的关注点聚焦在ICT行业以及职业的中年危机,是的,职业的焦虑,所有人都是拴在中国崛起这根绳子上的蚂蚱,房价、工作、家庭,我们透支的有点多,所有的这些都是基于将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基础上,但是如果不呢,我们无能为力。普普通通人能做的,无非于在现在早做规划,给自己留条后路,在危机来临的时候,能有脱身的资本,当然这很难,能够不被拖下去。

  人工智能的时代即将来临,每个行业最后的人员都将被淘汰。行业精英的5%基本也可以生存,想混混日子,拿着铁饭碗,以后几十年是越来越难了。最好的方式,是能够当资本家,创造知识与财富。邱建康有一个观点,一个企业家起码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引导自己的能力,二是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两方面,他觉得褚时健堪称完美。最佳的方式是了解自己、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好。

《褚时健传》读后感12

  91岁的褚时健去世了,《褚时健传》一时洛阳纸贵。读完传记,对褚时健跌宕起伏人生已不太感冒,他那一代人大起大落是习以为常的。真正吸引人的是,褚时健无论在酿酒、产糖、造纸、制烟、投资方面,还是后来种橙,竟样样出色。这到底是为什么?有哪些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答案是明显的,一个人如果在某个领域成功可能是靠运气,而褚时健凡涉及的领域,均获得成功,必有其独特的'秘诀,我将他的秘诀归纳为如下四条:

  第一:态度是基础。褚时健认为做人做事要认真踏实,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到有“谱气”。褚时健业务水平非常高,经常在生产一线研究问题,他身先士卒,甚至钻进锅炉里面维修设备。他相信只要实实在在做事,态度认真,学习多了,实践多了,心里就有足够的“谱气”。而且作为管理者只有自己内功过关,业务成熟,才能服众。这告诉我们,企业里总有一些人说不会,但只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完全可以学会、学精。

  第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是核心。无论什么事情,褚时健相信其中一定有规律,要善于观察,会总结,找到规律。褚少年时酿酒发现冬天靠近灶台的发酵箱酵母菌长得好,他思考是否跟温度高有关,然后尝试把留有余温的柴火放到门边,出酒率出人意料提高了15%,以至于后来教他酿酒的师傅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苞谷自己酿的酒质量与产量却都比不上一个稚嫩的少年。后期在解决褚橙增产瓶颈与质量稳定问题上更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典范。这种积极寻找规律,提高生产效能的科学方法,跟现在的精益生产管理异曲同工,往往解决一个疑难问题就是生产的一次巨大飞跃。

  第三:要熟悉财务成本数据。褚时健认为心里要有一本清清楚楚的帐、莫糊涂。他对企业经营的数据十分熟悉,各种项目的成本核算烂熟于胸。在被调入糖厂做副厂长时,褚时健就是因为熟悉财务成本才找出了糖厂亏损关键。哪些地方费用不合理要控制,哪些地方要降本增效,褚时健很清楚。入职第一年他通过降本增效、就让年年亏损的糖厂实现了较大盈利。玉溪卷烟厂(现“红塔集团”)的财务负责人也说褚时健肚子里有一台高配置的计算机。

  第四:定好用人标准,做好员工激励。褚时健标准是用踏实肯钻研、认真的人,不用练嘴劲的人。褚时健坚信人对了事情就对了。在玉溪卷烟厂任职期间,面谈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也坚持自己的用人标准。褚时健对做员工激励十分重视,他认为没有一个良好的激励与奖惩制度,个人积极性发挥不出来。即使在盛行“大锅饭”的计划经济时代,他也将工资与业绩挂钩,不搞平均主义,关心员工生活。褚时健妻子马静芬说,别人都会说他最擅长经营管理企业,但她的回答是褚时健最会把工厂生活搞好。

  褚时健成功秘诀看似很简单,但很有效,而坚持做到极致,成功自然而来。这种“褚氏”方法值得每位管理者和员工学习。在双环,要做好这四条,需要每位管理者发扬“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企业作风,需要相关部门做好配合支持。只有各部门通力协作,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到极致,才能打好生产这场硬仗。

《褚时健传》读后感13

  人物传记差不多算是我最喜欢的一类书籍,但我一般只愿意看自传。而当我看到周桦的这本《褚时健传》时,实在是因为对褚这个人强烈的兴趣,决定试着读一读这本由专职的传记作家完成的作品。

  结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首先,周桦是真正走访了那些与褚长期共事过的人,听他们的回忆和描述,得到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另外,周桦在这本书中,没有像其他很多传记作品那样对主人公就行一味地拔高和赞扬,比如从褚的妻子的视角,你能感觉到褚可能对家庭和另一半有些忽略。

  最早知道褚时健,其实是因为“褚橙”,以及背后一个出狱后70多岁再次创业的故事。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响当当的“红塔山”也是出自他之手。在我小时候(上世纪90年代),就知道15元一盒的红塔山,10元一盒的阿诗玛,那会儿送礼也比较简单,一条红塔山,多半不会错。

  以90年代的物价水平,这样的定价绝对算是中高档商品,而它之所以能卖那么贵,离不开其出色的质量。一流的设备,加上一流的烟叶种植,促成了这样的水准。而褚橙的走俏,除了励志的故事,更根本的恐怕还是其优良的口感,而从书中可以知道,这依靠的也是精心的培育和不断地改进。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当周桦向褚时健说起现在一些年轻人运用的商业模式,褚说:哪有那么复杂。的确,从红塔山到褚橙,哪一样不是脚踏实地,靠极高的品质,为客户真正带去价值,进而获得成功。反观现在的一些互联网创业,各种眼花缭乱的招式,是为了收割呢,还是创造价值呢?

  正如褚时健在推荐序中提到:

  关于我的传记,已经有了好几本,有的我知道,更多的我并不知情。

  如果你想了解这位传奇企业家波澜壮阔的人生,推荐就读周桦的这一本吧。

《褚时健传》读后感14

  日前《褚时健传》在北大新书首发,王石、张维迎等大咖云集,聚在一起讨论,主题为“从褚时健看中国企业家精神”。这个主题看起来有点大,企业家精神本就是一个长期被学者讨论的问题,而加上中国两个字,又复杂了一层,更别说在一个人身上就能得到答案。所以不禁让人疑惑这褚时健究竟何许人也,竟能担起中国企业家精神这几个大字。

  搜寻发现,褚老当年一手缔造了红塔山这个妇孺皆知的卷烟帝国,后因经济问题入狱,02年保外就医,当时已经七八十岁的老人家开始种地,种的是一种冰糖橙,或许你身边不少朋友都听过褚橙,就是它了。

  这样看来似乎也没什么稀奇的,但细细想来却非同一般。可以说“从褚时健看中国企业家精神”确实不是噱头,值得思考。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至少有三点理由:一是褚老非常有代表性,也就是为什么是从褚时健看中国企业家精神而不是别人;二是褚老无形财富的可传承性,褚老和他的褚橙有深刻的现代价值;三是褚老体现出来的时代特征,是后人解读这个时代一个非常好的注脚。

  一、为什么是褚老

  事实上以褚老为解答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线索或者代表,有着他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

  1、最老的企业家

  中国被大众广泛认可的步入老年的企业家不少,例如柳传志、任正非、宗庆后等等,这些人每个人都是一个传奇,身上都有着常人难以比肩的精神品质。但和褚老比起来他们都属于年轻后辈。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企业家已经完成了几代交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法,自己比较喜欢六代的说法。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被称为红色资本家,比如荣毅仁。第二代企业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合一的产物,如褚时健。第三代企业家仿佛江湖好汉,例如牟其中。第四代企业家开始半官半民,后来逐渐市场化,如联想的柳传志,产权曾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第五代企业家诞生于相对更完全的市场经济,如马云。第六代企业家正是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如雷军。

  由此可见,褚老的资格比起柳传志他们来要高两代,同时代或更早一辈的企业家都早已作古,所以论健在的最初的企业家,褚老可以说是一根独苗。而显然健在和作古差别大了,作古了身后事只能让他人评说,唯有健在才能自己和他人分享智慧和经验。这点是褚老得天独厚的优势。

  2、一部活商业史

  褚老与企业打了一辈子交道,保外就医后本可以安享晚年,但他仍然选择了做企业,而且又做成功了。从1963年担任华宁农场副厂长,到现在,刨去入狱那几年,褚老拥有着近50年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比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还长,简直就是一部活的商业史。

  不过,虽然褚老80多岁还健在很难得,但中国百岁老人也不是稀罕事,其中说不定也有一直经营自家企业到今天,好比过去的老字号。那为什么不是从他们身上看中国企业家精神?可能是因为他们曾经或者现在没有做到褚老的成绩。九十年代中期时,褚老已经把一个地方小烟厂做成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帝国,而七八十岁创建的褚橙种植面积已接近1.5万亩,产量可达1.2万吨,还玩电商。这样的成就谁与争锋?

  不仅创造出了惊人的成就,而且经历了几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整个商业发展历程,试问探寻中国企业家精神,还有比这更好的教科书么?

  3、做实业敢创业

  中国老一辈的企业家,令人扼腕叹息的不在少数,在吴晓波老师的《大败局》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而那些经历风浪尚在人世的企业家往往又都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的原因往往是不再创业了或者当起顾问不做实业了。而褚老在这一点上和他们完全不一样,不仅年逾古稀还继续创业,而且做得是和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农业。

  08年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了金融可怕的一面,当下层出不穷的P2P跑路新闻也让实业带来的安全感进一步凸显,而褚老不管是做糖,做烟还是做水果,可以说都是在做实业。这一点和BAT的巨头们比起来,更能代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们。同时,现在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不少年轻人开始跃跃欲试,但创业之难却是实实在在的,而褚老年近90还在创业的故事给了他们不小的鼓励,80多岁的老爷爷都敢创业,而且还做成功了,我们这些年轻人害怕什么。

  二、留给后代的财富

  褚老身上有丰富的无形财富,很多都可以流传后世,并对现代商业具有重要意义。

  1、匠人精神

  有采访问褚老说为什么你做什么都成功?褚老回答,要认真。又说自己对自己孩子们说产品质量不好,牌子马上垮掉,以后橙子的质量只能比现在好,不能比现在差。事实上褚橙不是这两年种的,而是种了十几年,而且褚橙的挂果时间为六年。褚老曾花巨资引进红外设备,这些设备能对橙子检查,那些表皮有损坏的橙子就能被挑出来。能说明褚老做产品精益求精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匠人精神古来有之,而我们今天见到通常是在日本或者台湾。为什么在今天呼唤匠人精神回归的声音这么大?因为随着消费升级,我们对好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消费升级之前,更多的人是什么赚钱做什么,所以山寨假货横行,一些商人甚至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威胁公众食品安全,更不用说花六年甚至十几年来打磨一款产品了。

  所幸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褚老身上的匠人精神将是新一代产品生产者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2、产品人格化

  褚橙这个品牌之所以所向披靡,因为背后支撑它的是褚老的人格力量。这种产品的人格化可以说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商业趋势。当商业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不再满足与功能消费,一款产品能够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已经不再是我们最关注的,我们希望这个产品好玩,有故事。

  但同样是产品人格化,为什么柳桃和潘苹果没有褚橙这么成功?因为柳传志和潘石屹与被人格化的产品之间并不像褚橙那样有非常紧密的直接联系,柳桃只是柳传志投资的公司,而潘苹果不过是潘石屹家乡出产而已,而早期的`褚橙上却饱含着褚老的汗水,从这一点来说,丁磊养的猪还略为接近褚橙一些。

  产品人格化的趋势和影响对未来的商业来说是举足轻重的。新一代的企业家们从褚橙的故事中可以学到很多,特别是被人格化的产品必须要与人格化的本人有非常直接紧密的联系这一点。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创业者做的不错,例如老罗和他的锤子手机,锤子手机天生骄傲的理念可以说就是老罗的人格化。这样的故事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多。

  3、百折不饶

  褚老一生经历过许多波折,入狱,丧女等等,但他一直没有倒下。我常对那些鸡汤喝多的人说,成功从来不是看上去那样简单。现在我们熟悉的每个企业家在创业的过程中都遇到过各种难题,这些我们并没有去经历,我们很多人只是看到了他们的成功和表面的那些故事。例如小米手机大卖之后,很多人都觉得不过是网上卖手机而已,我也可以,于是也去做个手机品牌开始在网上卖,但是现今活下来的有几何?

  褚老能够把红塔山做到亚洲第一,并不仅仅是因为专营这么简单,当时专营的烟草厂又岂止红塔山一家?褚老曾说当时省里财政部为难他们,于是他直接去找中央,去了三次才把这件事情解决。我们可以问自己,如果在当时那种体制环境下,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做?大多数人应该都会觉得没办法只能这样了,放弃解决这个问题。

  褚老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和那句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如出一辙。即使现在经济环境变好了,创业仍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百折不饶仍然是未来每个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必备的品质。

  三、体现的时代特征

  褚老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而且很多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经历,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对下个时代也具有启示作用。

  1、群体犯错

  在吴晓波老师的《大败局》里,我们不难发现,那个时代的企业家很多都会和当时的体制产生矛盾,而他们的失败也往往是由于这种冲突。褚老也是一样,他带领的红塔山为国家纳税超千亿,而他自己18年的工资不足百万,所以退休之际为自己和一起打江山的兄弟们弄了笔钱。当年律师为他辩护提出“富庙穷方丈”正是真实的写照,我们无法否认褚老当年犯了错误,但这是他那个时代企业家犯错误的时代特征。

  现在可能已经没有企业家在分配自己企业的利润上不甘了,贿赂官员,产品偷工减料成了这个时代企业家犯错的时代特征。那么下一个时代,当贿赂官员已经行不通,当假冒伪劣商品已经走投无路,他们又会犯怎样的错误?我不知道,但我想总有那样的错误存在,而一个时代企业家群体频率高发的错误就是那个时代的特征。褚老是这样,三鹿是这样,未来也会是这样。

  2、体制改革

  褚老入狱后,国家开始对企业经营者实施激励,后面更有一段时期高薪、养廉。这让人觉得褚老的运气真是不行,但事实上褚老与体制改变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而这又不禁让我想到温州,想到吴英,和褚老当年一样,她的案子也是一直争论不断。但我们看到的是,吴英之后,温州成了民间金融改革的试验田。

  那是不是如果改革方案早点出来,就不会有吴英这样的悲剧,没有这样的如果。只是我们从褚老和吴英身上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很多时候都是自下而上的,好比一个人越长越大,裤子已经穿不下,终于有一天把裤子给撑破了,这个时候家长才想到说哦,以后要给他买大点的裤子,而不是说早早的把大号的裤子备好。

  现在的体制未来也可能会变,很可能现在一个束缚企业家的问题以后就不存在了,但这种自下而上变革的时代特征是否会改变?真心希望会。

  3、浮躁文化

  其实褚老是面镜子,正是他的朴实反射出我们的浮躁。褚老说话都很简单,都是大白话,通俗讲就是人听得懂的话,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功讲一些玄乎的道理。事实上,神化他是别人做的事情,他自己说的反而是你们为什么不忘了我。他也没有作秀,企业盈利一个多亿也没要抢着做慈善。

  正是在这样一个专家辈出的时代,朴实显得可贵。这是一个喧哗的时代,各种社交软件每天都在产生无穷的信息。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时代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褚橙,让褚老火遍全国。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才会越发的需求朴实的东西。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褚橙造成的舆论影响才会远远超过它带来的经济影响。

  所以褚老现象所体现出的,也正是中国处于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和企业家群体犯错,自下而上的改革这些特征一样,褚老现象所折射出的浮躁文化的特征也是褚老身上一个时代的缩影和对下个时代的启示。

《褚时健传》读后感15

  书中褚时健关于企业经营方面的话虽然不多,但都很朴实,直白,很容易看懂,比如关于品牌,他说“要说对品牌的认识,最早还是来自于和我母亲去集市上卖酒的经历。卖酒的人不止一家,同是自家烤的酒,买的人是有选择的,要闻,要尝,好的酒才卖得上价。就是这种经历,让我认识到品牌的价值。”褚时健这种化繁为简的解释,即便是对于商业一无所知的人,听完也能懂个大概。而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企业经营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的。与之相反,一知半解的人恐怕无法用寥寥数语讲透一个道理,只能靠一些晦涩的名词来装点门面。

  记得有一次听一位投资经理讲一家公司,大体是说了如下这段话:“我很看好XX公司,它所在的赛道非常好,它属于新物种。我们复盘了它的成长路径,基本上是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投资人要理解它的底层逻辑,首先要重装自己的思维系统,更新思维模型”一句话听完让人摸不着头脑。

  褚时健看很多书,但看完后总能够与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表象中找到根本的原因。比如,为了存放橙子,果园里面建了一个冷库,技术人员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入库的水果大量腐烂。后来请来了专家,专家也只是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检查一遍,也没解决问题。褚时健找来了与水果储藏和冷库相关的书籍资料,自己阅读钻研,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和温度进行重新设定,最终调节出来的冷藏温度和湿度很好的解决了橙子的存放问题。

  创业的时候虽然已经一大把年纪(七十多岁),但褚时健仍保持持续学习,更新知识,不迷信老经验,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来搞种植。比如行业传统经验认为一颗橙子树到了10年,就该换掉了,因为之后橙子的产量就会下滑,品质也会下降。但褚时健不迷信,他通过钻研发现,只要让老的树根上长出新的根,肥料吸收好了,同时也剪掉一些老枝长出新芽,产量和品质就不会下降,那么果树也就不用10年就换一次。所以果园的老师傅感叹说老褚干了几年总结的东西,比他们干了二三十年的人还多。后者虽然有二三十年的工作经验,但可能只是拿一两年的工作经验重复干二三十年而已,根本上来讲是没有持续的学习,更新知识。

  行行出状元,优秀的企业并非一定出自所谓的“好行业”。时不时的能听到“投资就是要选好赛道”这样的话。或许当有些人提到“赛道”的时候,他们可能指的是某一个细分行业或者某一个细分领域吧。那我就暂且把这话翻译为“投资就是要选好的细分行业”吧。如果说烟草行业因为一定垄断,算是个“好行业”的话,那么种植橙子绝对算不上是个“好行业”,看上去也不像是门“好生意”。种植橙子几乎没有门槛,从种植到产出橙子之间有很多变数,橙子作为新鲜水果,存放周期比较短,很难作出稳定的差异化。尽管看上去困难重重,褚时健却把企业做起来了,而且做的还挺好。如果说玉溪烟厂的成功还算是靠了一点所谓的垄断,那么褚橙的成功则完全是靠褚时健的经营能力,以科学的管理工业品生产的流程来管理农产品生产,是企业家精神的很好体现。

  企业要走的远,离不开一个眼光长远的企业家。褚时健从73岁再次创业开始,用了近10年时间专注橙子本身的品质,靠橙子稳定的美味度来建立品牌,10年磨一剑,而不是着急的去打广告。在立足长远的基础上“把每一天过好,把每一件事做好”,踏踏实实的把手头的活干完,把活干好,那么结果自然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比如,褚时健把一年到头要干的'农活细化到日历上的每一天,什么时候该施肥,什么时候该修剪枝条,什么时候该采摘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果农们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好,就会获得不错的收成,最终获得不错的家庭收入。如此一来,企业的长远目标与员工(果农)的个人目标相一致,果农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也不需要太多的督促,极大的调动了果农把种植工作按要求做好的积极性。

  褚时健一生历经坎坷,也经历了多次把企业(农场)从破产倒闭边缘拯救回来,并发展至经营非常好的局面。不论是为公家干活,还是离开体制在外自己创业,他每次都做的很成功。这一切离不开他的责任感和不惧困难的精神(我觉得不妨把褚时健身上这种优秀的品格统称为“褚时健精神”)。正如褚时健说的:“我这一生就只讲一点,要负责任。任何情况下,我都要有所作为。只要活着,就要干事,只要有事可做,生命就有价值。不管情况如何变化,对自己,对事业,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心不变”

  褚时健走了,但“褚时健精神”却不会过时,它值得新一代的企业家们去学习。

【《褚时健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褚时健传》读后感03-16

李健经典语录02-05

三减三健活动总结07-02

健峰培训心得体会08-29

读《名人传贝多芬传》有感04-28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07-09

《李嘉诚传》读后感12-21

《贝多芬传》读后感(精选)09-05

《岳飞传》读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