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
1、科学化语言:主要体现在语言准确与规范,清晰、准确、严密、精练,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不重复罗嗦,说话要合乎事理,教学语言要符合思维规律,并能够体现出学科自身的内在联系。
2、情感化语言:主要体现为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既令人发笑,又促人深思,可以起到保持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倦,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艺术化语言:主要体现在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深刻,富有哲理,讲解叙述要形象,尽量使用各种方法让语言形象化,描物状人有声有色。
4、平民化语言:主要体现在用平易中和、亲切直白的语言,将同学们认为的政治课的“大道理”与中学生联系起来,使“大道理”贴近学生,使学生易接受和理解。
总之,读了《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这本书,我觉得条条有感想和深思,处处受教育和启迪,使我懂得了更多的教育艺术,以后还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实现做一名有魅力的思想品德教师而努力学习!
扪心想想,自己已经有多长时间不再研读教育类书籍了,已经有多长时间不再写随笔、写心得了,任由时间湮没了自己的教育梦想,一任碌碌无为、饱食终日。
今天再次品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深深地感到: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素养。有句话说得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还记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曾经善意地提醒青年人:“趁年轻力壮去探索知识吧,你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读书带来的知识乃是老年的精神养料。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老时才不至于空虚。”不由自主地开始叹老,不由自主地开始回忆,今天的自己,面对这样的名言,真的是面红耳赤,羞愧无语。
有道是“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食以养其生,充之使长;学以养其良,充之至于圣人圣贤。”只有善于学习、只有善于反思、只有善于总结,才能使自己用一颗明净、清晰的心来面世,用一份自信、不卑不亢的心态来走人生、走好人生,使自己的教育人生更有价值。
还记得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徒弟去问他师傅:“一碗米值多少钱?”师傅说:“一碗米,这太难说了,看在谁的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往米里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有点脑子的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发一发,分成四五堆,用粽叶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成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值多少钱,因人而异。”师傅的话不无禅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又何尝不是那碗米?
谁能说清一碗米值多少钱呢?付出多少与人生价值的大小是成正比例的。我们加工的时间越短,费的心思越少,越接近原来的形态,它的价值就越低。那作为一名教师,是仅把自己做成一碗“米饭”,还是耐着性子把自己酿成一瓶“酒”呢?“酒”离“米”的形态是最远的,酿造的时间是最长的,中间失败的元素是最多的,但一旦酿成了“酒”,其价值肯定比一碗“米饭”的价值高出许多。
学习的过程就是酿酒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收获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提高和提升的'过程。
谢谢这次大规模的读书活动,想要成为一名“诲人不倦”的反思型教师,要想学术有专攻,那就要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只有充分掌握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了崭新的教育技巧,才能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如,书山有路勤为尽,学海无涯苦作舟,今天的我们也许应该思考和选择怎样“求创新”、“巧作舟”。教育是不断革新和进步的,孩子的命运就掌握着我们的手里。今天的教师也许不能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该是引导学生主动发挥质疑求异精神的组织者;不应该再充当教学大纲“忠实的执行者”,而是要不断推陈出新,运用新知识,不断思考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创新的时代赋予了创新的机遇,创新的事业提供了创新的舞台。理想中的新教育,究竟可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理论无法言说,至少是不能精准言说。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啊,一旦潜能被激发,谁能料想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这需要我们,需要一批批优秀的老师抱定决心,踏实走着,穿过岁月,期待花开。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
在这个网络时代,人们大都心浮气躁,难得有这样一个读书的机会,迫使自己坐下来,静下来,慢酌时光,细品香茗,文字一点点浸润了心灵,竟然发现,这样的读书时光是如此令人陶醉。
从教20余年,总觉得自己能无愧于心,今天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才发现,教育是一门艺术,讲究了教育技巧会做得更好。书中讲到,“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质量),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读到此处,我赶紧用笔标记,反思自己的教学,现实是关注每一个学生成了口号。在课堂上,我真正关注到他们的个体差异了吗?内心安慰自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或早或晚,我只需要静待花开,但花开是静待就可以的吗?不禁汗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1,个别对待。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接受能力上是有差异的,万不可一刀切,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在进行中考复习时,程度差一些的同学,可在基础部分,字词、病句、诗文填空的题目上多加练习,夯实基础。程度略好些的同学,就在阅读的技巧方法上提升,提高自己阅读水平,增大阅读量。喜欢写作的同学,可在作文上勤加练笔,培养写作能力。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提升的乐趣。
2,点燃火花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一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课堂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的进行脑力劳动,并从中得到快乐,这份快乐源于自己内心的'成就感,也来自于老师的肯定和赏识。王如意是班上程度较差的孩子,自习课上她认真地背诵《出师表》,课下一查却只背过了两段,很是恼火,却耐着性子去鼓励,去欣赏,我看到她的眼中闪烁着光亮,后来,竟一段一段的将全文背诵下来。想做的更好,想得到肯定,这是每个孩子内心的真实,那我们就去欣赏他们,点燃他们希望的火花。
虽然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但教育的过程也不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我们用技巧去关注、去引导,相信,我们学校的花园里定会花儿朵朵开,美丽处处有。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
我读了周成平的书《给教师一生的建议》,受益良多。这本书就“师德”、“教学”、“育人”和“修养”四个方面给出四十三条建议。每一篇文章分别结合优秀教师的经典案例作了深度反思,给予我深刻的教育启示。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震撼着我,处处让我感动,处处令我深思。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本质,教育学生的关键就在于爱,表扬也好,批评也罢,只是形式不同而已,爱的本质是没有差别的。”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激励、赏识、参与、期待”,基于每一个学创造成功的机会,寻找以前机会教育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做到的.。
“爱的误区”包含传统的家长式的爱;保姆型式的爱;暖水瓶似的爱;势力形势的爱
“爱”的策略主要有随机之爱;希望之爱;宽容之爱;民主之爱
不跪着教学
要想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它代表这一种姿态,象征着一种精神,传递着一种思想。代表着一种不肯屈服的姿态,一种独立的人格,象征着一种自由思考的精神。传递着一种思想,一种呼吁教师要在教学中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专家的传声筒。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要求教师要有执著的教育追求;要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
带着微笑进课堂
面对着学生,老师的一个微笑,能够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心与他们的心相连。老师带着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一种强大的亲和力,而这种亲和力一定使老师的魅力倍增,也必将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毫无疑问,自己的教学质量也必然得到提高。
老师的微笑,永远是学生成长与进步的阳光雨露!老师的微笑,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
书中介绍了浙江省嘉兴市朱永春老师,他最大的幸福是与学生在一起。他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们:“做老师,其实可以很快乐,教师的快乐在于自己体察快乐、品味快乐,更在于自己创造快乐、享受快乐。”因为教师的工作,我们可以忽略年龄的界限,永远拥有一颗快乐年轻的心。一个善于创造快乐的优秀教师,能把枯燥的知识教学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娱乐活动,自己教得快乐,学生学得轻松。愿做春蚕、蜡烛的精神固然可敬,但会演喜剧的能力则更加可喜可贺。
课堂评价要准确
课堂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某个细节是否正确的一种语言描述或暗示。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常传递着教师的期望和意图。尤其是好的课堂教学评语,其效果会超过一次座谈,甚至会终生受益。
力求多元评价,评价要准确得体,评价要给学生以激励,评价要客观、真诚。
心态、情绪决定一切
心态是命运的控制塔,心态决定我们人生的成败。无论做什么事情,心态决定高度。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郝老师。”作为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带着情绪去工作,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讲,教师的笑脸,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蓝天。
阅读教育书籍,会让我们在教育思想、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上有所启迪,在工作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愿大家都能成为一名爱上阅读的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4
寻找职业幸福——品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有感作为一名教师,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坦然的,自信满满的,胸有成竹的。而这一切,最基础的则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有丰富的教育理念,而读书就是获得教育理念,完善自我的最好方法。
近期我认真阅读了由朱家雄、张亚军编写的《给幼儿教师建议》一书,在阅读、交流、反思中,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介于纯理论类读物与纯实用类读物之间的学前教育类书籍。书中所搜集的文章都是由幼儿园一线教师撰写的。有的是日常工作的精妙总结,有的是孩子们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有的是家长和班主任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本书读来亲切,读后感觉有很多共鸣。符合我们专业提升的需要,引发了我们关于教与学的'反思。
作者那一句“幼儿教师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每天超负荷的工作使得身心疲惫,有时会产生职业倦怠。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感受到幸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带着思考,我继续品读下去,终于在书中我找到了幸福的答案。
一、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我发现幸福一直在身边。
有人说过,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也会变得可爱。阳阳是个活泼调皮的孩子,自控力和注意力很差,在学习活动时,她经常随心所欲的走动,为此,我很生气,总会点名批评她。在大声的压制下,她也能乖一点。但在课余时间,阳阳总会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笑眯眯的看着我。有时手里有好吃的东西,总会举到我面前,甚至要喂到我嘴里。这种特殊的纯真的关爱方式,让我倍感幸福。我想每个幼儿的个性都不同,我也应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她们更容易接受。因此,在工作中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幼儿,积极挖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才会体验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幸福。
二、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让我深感幸福。
彤彤的自理生活能力很差,自控力也很弱,常常咬、抓其他的幼儿。为了帮助彤彤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掉快习惯。我觉得要让彤彤喜欢老师、喜欢幼儿园。于是,我每天剪各种漂亮的小图案去鼓励她,并且每天也在表扬她小小的进步。慢慢地,彤彤会自己吃饭,也能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每天都让妈妈早点送她上幼儿园。彤彤妈妈看到女儿的进步,一个劲拉着我的手说:“老师,谢谢你,我把孩子交给你,我和她爸爸真的很放心!”短短的几句话。让我幸福无比。虽然每天在帮助照料不同的幼儿,尽管很辛苦,但获得家长的认同和信任,所有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他们的关心、信任、肯定,鼓励着我们将工作做得更好。当我们看到家长在班级博客中发表感谢和祝福话语时,我们体味到了最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幼儿的成长和进步让我体验到了幸福。
每当会听到孩子们亲切的问候,每当看到孩子们画出一幅幅独特新颖的图画,每当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和稚嫩、童趣的歌声,每当看到孩子们热情可爱的舞姿,每当看到孩子们独立地穿衣和吃饭,我的心里都充满了欣慰和幸福,虽然他们还小,但他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本领……看着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与成长,我们的心里充满无限激动和幸福。
进入幼儿教育的一年里,为了使自己更好的完成工作。在园领导的指导和同事的关怀下,我顺利通过了普通话等级考试,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利用下班时间,学会了弹琴,舞蹈。在六一儿童节中成功编排的舞蹈,在班级环境的设计与制作中,都得到了孩子们热切的配合和喜欢。通过努力,自己的展示课、教研课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和赞赏,在各种比赛活动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都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了那份幸福。
其实幸福本没有什么特定的标准、尺度或是斤两,关键在于我们的自我体验。曾经看过一个寓言:小猪问妈妈:“妈妈,幸福在哪里啊?”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猪试着咬自己的尾巴。过了几天,小猪又问:“妈妈,为什么我抓不住幸福呢?”妈妈笑着说:“孩子,只要你往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的……”让我们一起做那只追求幸福的小猪吧!因为,只有那些一直往前走的教师才能跟上幸福教育的脚步;只有那些勇于付出的教师才能抓住幸福教育的尾巴;只有那些善于不断进取的教师才能登上幸福教育的殿堂,只有那些执着追求教育理想的教师才能真正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孩子们用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陪伴我,这本身就是何等的幸福了。
原来幸福一直就在身边,包围着我,感染着我,现在我对幸福又有了更深的体验与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寻找自己的幸福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5
今天,又一次捧起李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亲切,也有些爱不释手。
在这本书里,李老师针对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36个问题给予一一解答,并列举了自己经历的一桩桩事例,给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我得到的收获也不少,我知道了什么叫“完美教室”。所谓“完美教室”,就是师生共同度过的一段快乐时光,一起走过的有诗意的日子。它的核心理念是“幸福”。完美,是一种朝向;幸福,才是目的。因此,“完美教室”也可以叫做“幸福班级”。而李老师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完美教室”的内涵:
一、完美教室,要让学生感到快乐;
二、完美教室要让学生有收获,包括知识的收获,能力的收获,人格的收获,阅历的收获等;
三、完美教室要有精彩动人的故事;
四、完美教室要有成长,这里的成长不但是师生共同的,而且是互相促进的。
李老师说: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同时自己也在成长,才是真正的.教育幸福,才是完美教室的最高境界。“完美教室”对于我来说是个崭新的名词,也带给我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室不是传授知识的训练场,我们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除了完成教学目标外,更多的是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才能带给学生一种生活的热情,让他们有更多的体验。每一天的时光大致是相同的,我们怎样在相同中求不同,让孩子们长大后,回忆起和老师共度的时光,都会感到温馨和难忘,这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宝贵的人生经历,这也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本书非常适合一线老师认真阅读思考,这个假期,会继续认真读完,下学期做出改变。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6
这部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畅销书,里面记载了他的很多比较有名的教育观点,共分成五辑,分别是智慧教师养成记、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的技巧、对待“特殊学生”有妙招、教师的尊严源于何处。每一辑里都有令我印象深刻的教育观点,下面我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最打动我的一些教育观点以及看法。
第一,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
1. 针对抵触生。有的时候教师想急于走进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感化,会强加给他们一些东西,类似的“你们不要……”“你们应该……”的情况就会出现,但殊不知这种苦口婆心却会制造学生很大的抵触情绪。比如拿我来说,到现在我都在抵触我爸妈,我会想为什么非要我按照你们说的方式去做,你们确实有着丰富的阅历经验,但在我没有违背伦理纲常的情况下,我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其实我们面对的学生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的时候在不违背规则的情况下,也并不愿意接受老师强加给他们的所谓的引导。可是教师得教育、引导、感化学生,以求他们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或许可以尝试秉持着这一种教育观点:任何一个人的灵魂都是自由而独立的,只要在行为上不妨碍他人的生活,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是认为去“塑造”别人的“灵魂”。重要的是沟通,彼此做一个倾诉者,同时又是倾听者。师生双方都不要想着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同时又不知不觉地走进对方的心灵,并且不知不觉地受着对方的影响。我想这种教育比强加来的更会让人感到幸福。
2. 针对后进生。实事求是,每个班都会有后进生,不得不承认以前有时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但在看完李镇西老师的剖析后,我会觉得他们可怜并且可敬。他们听不懂课,可是他们一年四季无论寒风凛冽还是烈日炎炎,每天总是准时(当然,有时也迟到旷课)到学校来做一件事,就是听他们听不懂的课。想一想,换做你,你会做到吗?我想我不会。不止如此,他们还要面对老师的呵斥、同学的嘲笑、家长的打骂。想想这种恶性的循环,能进步吗。对他们我们更应该有耐心、有爱心,适度的降低要求、表扬鼓励,并配合他们自我的教育和集体的影响,激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只有当这种上进的愿望强烈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我们要允许他们犯同样的错误,并且要尽量把这个犯错误的周期拉长,使之渐渐克服。
第二,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1. 减少“刻意教育”。教育应是一种潜移默化,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的自然教育,并非一种大张旗鼓,带有鲜明目的性的刻意教育。写到这里,让我不禁想到前段时间在各个学校所做的感恩教育,让全校学生在那个所谓教育家的感化鼓动下去拥抱自己的父母、老师,还有甚者,让孩子们给父母磕头,洗脚,感恩教育不能缺少,但这种带有色彩的,目的性的教育,总觉得很别扭。孩子们可能会一时半会的感恩,但是这种感恩的意识能在他们的脑袋里呆多久,恐怕有的学生第二天就会又开始说老师的坏话了。虽然诸如此类的刻意教育看起来很新颖,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但它的教育效果却是有限的,教育更多的是应平时一点一滴对孩子们的渗透。有意识的隐藏自己的教育意图,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2. 正确对待自己的教育失误。真正的教育者,也不是没有失误,只是他总会从失误中汲取新的前进力量。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本身就在成长,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会因为自己的局限性而做出一些不洽淡的判断,造成教育失误。有时我们会误解一名好学生,会说错一些话,会写出错误的评语,会讲错一道题,但是我们一定要诚实的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唯有这种真诚才能让我们坦然去面对自己的失误,我们不也经常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吗。“真理之川从错误之渠中流出”,每一个错误,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而且在经历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之后,我们会茁壮的成长。
要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采用这些方式使自己的学生在教育中养成一些好习惯,同时也让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有所提升,最后很感谢这本书,给正处在教育混沌懵懂的我一些很宝贵的建议,提醒自己勿忘教育初心。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7
从学校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以来,每学期都会要求老师们从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来读,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直是必读和选读书目之一,而我却从来没有读过。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每次的必读书目总是有两到三篇的可选项目,而我每次去学校图书室借书时,这本书总是被老师们一抢而空,我也只能抱憾而归;而是因为我从小的读书习惯导致,我从小不喜欢读国外的书籍,总是感觉里面的语言风格与我们平时的风格不一样,不是太适应。另外里面的译音名字太复杂,总令我搞不清谁是谁。苏霍姆林斯基虽然是世界级的大教育家,但也难逃我的读书恶习,很难成为我的首选书目。第三也是因为自己的读书堕习所造成的。当我第一次看到同事哪来的厚厚的一本书,一想到这100条建议何时才能读完?自己就望而生畏了。其实如今反思一次次与大师的著作擦肩而过,全因为自己的不用心。
前些日子吃饭的时候,和蔡松霞、刘芳、毛双玲几位骨干老师一起闲谈,说起这本书,蔡老师感慨地说:“当今之道教师成长的书籍那么多,而感觉最有实效、最能入心的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刘芳老师接道:“是啊,苏霍姆林斯基去世已经四十多年了,而他的作品至今还在指导着我们的教学,说明人家的思想是多么的超前。”毛双玲老师慢悠悠地说:“说明人家教育大师抓住了教育的本质,体现的是教育最本真的东西。”我饶有兴趣地旁听着三维老师的.对话,不禁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令我们单位的三位才女老师青睐的书籍那得具有怎样的魅力呢?
回到办公室,和今年刚搬到我们办公室来的学校里的另一位小才女王艳芬老师进行交流,因为王老师是最喜欢读书的,她可以说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小书虫”,平时不论什么书都愿意拿来看,而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她已经读过数遍了。我好奇地问:“艳芬,你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感觉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艳芬略微思索一下,认真地说:“这本书可以说是我们老师教育技能学习的入门书籍和工具书籍,特别是对新教师来说特别有用,他没有高深的教育思想,就是手把手地教你怎样组织教学、怎样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怎样对待我们的学生。很实用,也很有效。”听了艳芬的话,我陷入了沉思:这不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书籍吗?当今充斥在书籍市场的教师培训和专业成长的书很多,但真正能促进教师成长的好书籍却并不多,大部分都有东拼西凑、哗众取宠的嫌疑。而只有最朴实、最本真的书籍也才是最有效的。
恰巧,今天得到消息,本学期教师的必读书目依旧是这本《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突然有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或许以前那么多“不愿读”的理由都是在为今天“我要读”的迫切愿望而作铺垫。如同面对一场饕餮盛宴,需做好充分的准备才可以用心享用。而且今年为了缓解学校图书室书籍不足的现象,学校给每个老师共享了此书的电子版,无论在家还是在校都可以随时阅读,把此书下到手机和平板电脑中,即使出差和休假也可以随身携带,很是方便。我还把这本书放到“中国幼教论坛”,同坛友们一起分享,让苏大师的指导真正走入自己的生活。
期待与大师的对话,期待一场心灵的充实和精神的洗礼,期待一次自我的成长与提升,一切都将在我打开这本书时悄然开始……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8
今年暑假中,我仔细的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自己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书中,第35条讲的是如何培养记忆力。记忆力,不管对于学生的学习或者是成人的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大凡在学习上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无一不是具有比较强的记忆力,那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呢?靠死记硬背能锻炼出好的记忆力吗?苏氏在这两条建议中做出也比较详细的说明。在文章里,他特别反对“死记硬背”,他会这种记忆方法“甚至会造成幼稚病,简直会把人变成傻瓜”。
那么他强调的是怎样的一种记忆方法呢?他说,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而获取的知识越多,逻辑的认识对学生的情绪领域触动得越深,那么记忆就越牢固,新的知识在意识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严整。在这里,他特别强调了有理解的记忆。也就是说,在记忆的过程中,不随意记忆占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记忆的东西就越牢固。
怎样识记要记忆的内容呢?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建议:在开始识记以前,应当让儿童经过一番训练,而且,摆在记忆面前的任务越复杂,越困难,对思维和智力的训练就应当越细致耐心。这里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要对实际的内容进行指导,而且提出了指导的重要性。
怎样才算是有理解的记忆,如何将记忆长久的保持下来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向老师们提出了一个建议,也就是要确定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之间的合理比例。他说,假如我们把六年级学生需要记住的教材量用x表示,那么学生就应当同时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几倍的教材。同时,这些不随意识记的东西要和随意识记的东西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虽然不一定是最为直接的联系,但也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由不随意识记随时能勾起随意识记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随意识记(比如阅读的书籍)有助于使人的思想活跃起来。人的思想活动越积极,他的随意记忆就越发达,他保持和再现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强。如果一个人思考过的材料比教科书要记熟的材料多好几倍,那么再照教科书去识记(熟记)就会是死记硬背。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9
最近几天,我反复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受益匪浅。本书有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全面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读了这本书,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和心理学合编,帮我解决了很多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丰富了我的教育理论知识,提高了我教学实践能力。让我在面对教育教学的难题时不再迷惘,让我对今后的教育工作充满信心……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经验积累,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本教育经典书。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深深的震憾了我,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的经历,在这里我不能一一列举,就以以下几条给我印象最深的建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谈谈我的感想。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我觉得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是希望我们教师教育儿童是应持有个别对待的态度,即“因材施教”。书中打了个很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筋疲力尽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的确,每个孩子之间都存在着个性差异,这些差异源于父母的文化修养、父母的教育方式,源于孩子的生活环境等,正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孩子在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的发展不均衡。此时,教师就要善于确定每个学生所能达到的程度,以此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
对于信息技术而言由于小学阶段各学校重视程度、办学条件的差异,家庭经济、家长的思想意识及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取向等原因使得中学生信息意识、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参差不齐,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否认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不采用分层教学;不对学生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就不利于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拓展思路,同时更会挫伤具有较好基础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使多数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未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使各个阶层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各有所得,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尽的义务。
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工作很忙,很累,一天到晚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应付上级教育部门或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写论文、培训、评职称等,下班回家要做家务,也要照顾自己的父母、孩子,整天忙忙碌碌,感觉时间总不够用。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问题,答案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这段话让我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们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这门学科中,使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深刻的反省,既正视自己之短,又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善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基础。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并有潺潺不断的水流,这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才能在教学时游刃有余,才能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从而把自己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悠闲的享受生活。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积极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在这里,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常常希望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把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学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平时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我们常常还兼任着其它的工作,而且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劳技课,不为教师和学生重视,使得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有时把握不了工作重点,极少关注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虽然,较大多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较有兴趣,但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不及网络的吸引力,而且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毒害。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吸引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上,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思考、研究的一个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这些建议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所接触的一个个难题。这些建议的背后所展示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体会和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并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和教育,解决了我曾经遇到的很多难题,让我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升华,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这是一本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认真阅读的经典好书。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0
今年寒假,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书中所谈的每一个问题,不仅配有生动的实例,而且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这些娓娓道来的教育教学实例,让读过此书的教师们,开阔了眼界,也提高了水平。在这本书当中,苏霍姆林斯基一共谈及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年轻人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让书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他们请教。并建议我们,每个月买三本书:
(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
(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
(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古往今来,“书籍”一直都被誉为人类的朋友,因为它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在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坦率来说,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其实,苏霍姆林斯基本身,就是一个可以让学习的楷模。他之所以能成功,正源于他广泛地阅读,和广博的知识。他说:“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知道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正因为不断地读书,不断地积累,所以才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论专著和几百篇论文,才有了这本被誉为“学校生活百科全书”的《给教师的建议》。
一直以来,都很欣赏这么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只有通过每天不间断地读书,通过与书籍结为朋友,让它像潺潺小溪,充实着我们思想的江河,才能让我们真正胜任教书这份职业,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因而,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养成看书,读书的习惯。把读书当作自己的职业素养。只喜欢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两本书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的。我们读书,要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家交流,学习他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他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精神,这些人格力量的学习必将会积淀成我们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引领我们积极向前。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1
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他给的不是建议,而是在把他智慧的结晶传授予我们。教育素养的第一重要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所以教师对教材要有深刻的知识。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教师的教育素养只能取决于读书,读书,再读书。那么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教育素养呢?下面我就教师素养方面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首先,我们教师应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经常听到学生在背地里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老师,听课的时候昏昏欲睡。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起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些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与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他们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或者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认识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在学生评价教师中,我们不难发现,学术能力、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满意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有些教师,其所带班级的考试成绩总是处在年级前茅,个人教育教学能力、工作能力都特别强,但是学生对其满意率却不是很高,这是何种原因呢?我想:这类教师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亲和力。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因此,某个教师可能在教学方面有所欠缺,但学生却能热情地学习,主动地思考,由此就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知识甚高,不顾学生的感受,我行我素,唯我独尊,那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使他学问最高,讲课最好,最终却不一定能实现教学的目标。因此,我觉得亲和力是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
再次,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艺术,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素养。"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科学、有师范性,要力求准确、到位、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优美、科学的语言能给学生语言的营养、智慧的启迪。教师一句精辟的话语,能萦绕于学生的脑海而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能使学生抓住了知识的关键而茅塞顿开……
总之,要想提高各方面的素养,就需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所谓"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我们就必须读书,读书,再读书。以上是自己较粗浅的感受,有待于进一步攻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使自己能尽快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型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2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之后》,静下心来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我们老师提出了10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围绕一个主体,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也有生动的实际例子。苏霍姆林斯基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干渴的灵魂,用心潜读,就仿佛与作者进行了心灵对话,我们会收获很多的人生哲理。
书中谈到,有一位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一课,听课的教师听得入了迷,竟然忘了记录,课后一位邻校教师问他,"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之前我听过语文老师说过这个故事,当时我就被其中的话语所感动,当我在网上读到这段时,我的心还是为之一震。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就是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的确,有句名言说得对:"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常读书和长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涵,既不能忽视的短处,又要努力想方法补救。读完《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说一句:"读书能使我的头脑变得更丰富"。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和自我超越的手段,也是一条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渠道。教师的备课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应建立一种宏观的备课观,这就是多读书,读好书。教师传播的是知识,也是在传播做人的道理,也肩负着教给学生生存的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在从事着塑造学生灵魂的光荣的、艰巨的使命。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维枯竭,读书是涵养水源,唯有此,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
"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发起学生要当一个好人的愿望,实质上是从自豪感、自尊心、劳动的尊严感开始的,而缺少了这一点,学校、学生集体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闲暇之余读读这些建议,我们会有想不到的收获。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3
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以及社会上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
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学生常常会认为老师无所不知,但是孩子们现在接触的事情我们却不见得理解,不见得会。比如孩子们跳皮筋跳得特别棒,但是我就不会。于是在孩子们跳的时候,偶尔我也会虚心地向他们求教,兴致高的时候,还会上去笨手笨脚地跳几下。
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动画片,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其实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我的业余爱好是偶尔跳跳舞,很奇怪,在我心情郁闷的时候,我会在舞曲中净化心灵,所以在跳舞的时候我总会不说话,让情绪静静地宣泄,几曲舞跳下来,总觉得快乐已在我心中。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
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因此,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由于教师是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习,这就使得他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新一百条建议都比较有其独特的内涵,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4
本学期抽空重读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只有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有足够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推动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变与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位年轻人来到一个地方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怎样?”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怎样?”年轻人答复:“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位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这位年轻人答复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一旁的人很惊诧的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人家说:“你要查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确实,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观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当你以批判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很多缺点。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动身,而不真正是对学生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开展。“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学生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观赏者”。从这一角度动身,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观赏无疑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舞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阅读过程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让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了。
目前,在课程变更的浪潮中,我们有时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点,一学期下来不知道让学生们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对自己教学产生了疑心,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引起问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毕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答复。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推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形成与开展。这不由又实施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毕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
好书是常读常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值得一读再读!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5
读了《给青年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很多青年教师在从教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句话:要学会原谅他人,不生自己的气。在我看来,真的是这样。在刚开学的时候,我感觉多数学生学习的态度很好,只有个别学生喜欢在课上开小差。这个时候,我就会生闷气,但是有一次,我在和同事交谈的时候,同事给了我好的解压方法,让我豁然开朗。从此,我对待顽皮的孩子也能多鼓励他们,而不是跟自己较真,生闷气。读完全书,我简单的说下我的体会:
一、不要谈论别人,更不要谈论自己。
有的人喜欢说别人的是非,这点在家里或者小区里比较常见。当然,在学校里更是如此。我们要想做一位合格的教师,首先,不能在人身后谈论其是非,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这往往能反应一个人的优良品行。教师要有良好的德行,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我们更应该起到表率的作用,做学生的榜样和楷模。
二、学会控制自己,不将情绪带进课堂。
只要是人都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在不同的场合,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有的时候,我们会遇到比较棘手的事情,但是一定要以平常心对待,不然就会变成“冲动的魔鬼”。等事情过后,常常又会懊恼不已。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需要我们真心去浇灌。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不能将我们教师的情绪带到课堂,这样,时间久了,学生会变的焦躁不安。这显然不是我愿意看到的。教师一定要有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既能教好学,也能有一个好的生理体质。
还有一点我感觉说的很正确,这句话是这样说的:尊重老教师,不能太张扬。
我们作为一位青年教师,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作为老教师,经验丰富,懂得也比我们多。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虚心的请教,特别是礼貌一定要做到。不止在教学上,老教师的各个方面,往往懂得都比我们青年教师要多。这和他们的自身阅历有关。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位年轻的教师,我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我能做的.是上好每节课,正确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踏踏实实的工作,对学生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学生在学校,我就是他们的父母,把每位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我相信,这样下去,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也会真心的喜欢上我这个老师。教师这个行业,是我一生的事业,我会认真的对待这个行业,付出自己的真心和恒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能看到我的学生变的越来越优秀,而我,也变的越来越好!风雨同舟,愿我们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1-27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06-01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04-17
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07-17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2-30
(集合)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08-16
【精华】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06-18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集合】06-12
(精华)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06-16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5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