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4-06-23 09:07:5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人最终能否有所成就,其天生禀赋并不能起决定性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后天的教育:教育得当,普通的孩子也能成长为天才,自然也能成就一番令人瞩目的事业;教育不当,即使是再大的天长也会被毁掉。正是秉承着这一思想理念,卡尔的父亲通过因材施教和独辟蹊径的早期教育方法,把一个出生时看上去有些痴呆的婴儿一步步改造成了天才。

  书中详细的记录了卡尔的父亲,如何在卡尔的成长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科学而又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用游戏的方式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孩子学习明辨是非和善恶;教孩子友好真诚的与人相处;尊重平等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教育时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好方法。

  我对书中感触最深的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行为会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习惯和性格”。确实,正因为柯兰迪的父亲酗酒、懒惰,柯兰迪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变得贪玩而不思进取,进而发展成一个赌徒。恩特斯的父亲要求儿子守约,可自己却没有做到对孩子的许诺,因此恩斯特也就会认为不守约也就不是什么错事了,而一再地去犯。相反,正是卡尔父亲的循循善诱、言传身教才使卡尔.威特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活泼开朗、健康快乐、学识渊博的奇才。可见父母是孩子的模本,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明的眼神观察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模仿着、学习着,往往在你还没有觉察的时候,你的言行举止已经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那么做父母的“上梁必须正”,必须以身作则,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圆满的完成,做好孩子的表率。

  诚然,我们也许无法像卡尔的父亲那样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像个百科全书一样来培养我们的孩子,但教育孩子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我们每个父母应不遗余力做到的。让我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懂得感恩图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最基本的教育理念。

  引用陈教授的演讲稿,让我们的孩子应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

  第一,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第二,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能;

  第三,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第四,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充满自信;

  第五,赞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爱人爱已;

  第六,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把握目标;

  第七,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会对别人多一份关爱。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卡尔威特的教育》严格意义上来说讲的是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里,老师就是孩子们的家长。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借鉴老威特的教育方式及教育理念。

  “为人类多培养出一个天才要胜过生养出千万个庸俗的人。”这是老卡尔?威特的一句名言。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卡尔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并不是因为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是一名早产儿,因先天的不足,被定位为智力低下的儿童。

  卡尔威特的父亲是一位牧师,他不觉得孩子的能力是天生的,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从出生到5岁的教育,他提出了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比如说生来具备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人。如果从五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人。而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到15岁时,就会只剩下40度了。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越少。在老威特看来,孩子应该一出生就开始教。而老威特也是这么做的,从选妻子开始,就认真选择受过良好教育背景的伴侣,从而得到很好地配合,大大提高了孩子受教育的环境和条件。

  老威特在教育小卡尔时,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还有短中长期的目标,老威特有一个基本的教育主张: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会思考的.动物。对于他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东西,他都要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如果孩子从小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因而养成一些不良的爱好和习惯,成年后就很难改掉了。老威特的目标是在孩子还处于可塑阶段的时候,去引导和开发孩子的理智思维――“让孩子从小会正确思考”。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老威特不是自己告诉小卡尔应该如何做,而是去引导小卡尔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助身边的环境来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经常带着儿子游览许多地方,去参观各地的艺术画廊、自然历史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通过这种体验方式,老威特让儿子从中学到了活生生的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等知识。他让儿子学会如何去发现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如何去找到各种事物的最基本的原则,如何去认清各种事物的真相。除了

  这些外出的参观活动外,老威特还利用身边的一些生活常识,对儿子进行系统的科学教育。他特别注意调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养成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同时他也设计出一些小小的游戏,让孩子可以从中了解和熟悉不同学科的知识。当然,他十分清楚自己所追求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他说“如果一开始我就告诉孩子去学习地理和物理等学科,孩子就会产生反感的心理。我尽量避免使用这一类的学科名词,是为了不要吓唬住孩子,也是为了增进他的自信心。”好的方法要根据孩子的现实情况不断总结并验证,用事半功倍的办法,快速有计划有目的不分时间地快乐学习各种知识;玩也要玩得有水平,有知识。

  其一,要让孩子成长的更好,得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提问,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可以查资料,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他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还有发现问题,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二,就是耐心加爱心。发现小卡尔是个弱智的孩子时,老威特没有放弃,任由其发展,而是尊重他并给予更细微全面的关爱,致使卡尔最终成为比一般人成就还要高的天才儿童,我们不难想象这其中的艰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大部分教师有遇到过反应迟钝,兴趣贫乏的学生,我们是否像老威特一样给予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是否努力地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孩童时期的经历对孩子们以后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作为小学教师,愿我们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想老威特对待小卡尔一样,让小卡尔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

  书中讲述的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九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威特的教育》能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世界的奇才,证明了这本书的神奇和伟大。这本书用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成为天才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孩子造就一个健康快乐的天才。这本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老卡尔教育儿子的心得和教育方法。

  他始终坚信,只要教育得法,大多数孩子都会成为非凡的人才。这本书最大的贡献是使我们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老卡尔注重的是素质教育,在他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考试和分数,他不必逼迫孩子学习,不做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必须做的练习,所以他保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老卡尔的`家庭教育中,很重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是现在我们很多家庭忽视的,虽然我们很早就提出全面发展,但是现在的教育往往是只注重智力,用分数来衡量孩子。读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教育孩子并不一定要准备很多专业的复杂用具,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习惯,尽早的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生活中事物的兴趣,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给孩子,鼓励孩子提问,帮助他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神童不仅具有很高的学问,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真正的神童应该是快乐和健康的。一个人的童年时其实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作为一位母亲和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者,了解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时非常必要的。

  父母的知识和认识对孩子向哪方面发展,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4

  有人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古今中外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往往都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从孟子的母亲、岳飞的母亲,到毛泽东的母亲,从爱迪生的母亲、牛顿的母亲,到阿甘的母亲,都足以说明说母亲教育的重要性。

  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这样一对夫妇,她们年轻而充满活力。由于家庭条件极好,生下孩子后就去国外旅行。他们把孩子委托给一位亲戚,而这位亲戚也因为有很多工作,根本无时间教育孩子,于是就把孩子交给管家喂养。他们在英国住了一年,又去法国住了一年,后来还去了美国和非洲,他们几乎走遍了全世界。他们走之前对别人说,现在有了孩子,趁他还小的时候应该去外面多玩一下,否则等孩子长大以后要教育他就没有时间了。多么愚蠢的父母,他们不知道孩子一出生教育就已经开始了。他们错误的观念让他们最终尝到了苦果,以致于终生后悔不已。

  当他们从国外回来后,发生的事令他们目噔口呆。孩子根本不认识他们,把他们当陌生人看待。这能怨孩子吗?因为孩子这时快要五岁了。

  晚上,当这对夫妇想让孩子和他们一起睡时,都遭到了孩子的拒绝。虽然他们的卧室美丽而舒适,可孩子却偏偏要去管家那间简陋的房里。

  他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而如今,他们的孩子满嘴粗话,成天在外面和一群捣蛋鬼玩。他在外面玩得太高兴,以至于经常和别的孩子打架、干坏事、欺负更弱小的孩子。他们想让他读书识字,但孩子根本学不进去,也一点不服他们的管教。每当他们教导孩子时,只会看到孩子陌生而冷漠的目光。终于,不应该发生的、令人心痛的一幕发生了。

  有一天,他们和孩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你要知道,我们是你的亲生父母。”对于孩子的冷漠,年轻的父母终于发怒了。看到他们凶神恶煞般的模样,孩子转头跑出了房间,躲在了管家身后。于是,他们把怒火全都发泄在管家身上。

  “你是怎么带孩子的,他怎么连亲生父母都不认识了。”父亲怒气冲冲地对着管家吼叫。

  “哦,先生。我想……是因为你们很久不在一起的缘故吧……我想以后会好的'。”可怜的女管家战战兢兢地为自己辩解。

  “不许你们这样对玛格丽特太太说话。”孩子肯定是站在带他长大的女管家一边的。他一边为她说话,一边怒视着自己的生身父母。

  “我是你的父亲,你不懂吗?”

  “可我从来没有见过你。”

  “不管怎样,从今以后你要听我们的话,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从今天起,不许你再和玛格丽特太太一起睡,而要和我……”

  “不”,孩子打断了父亲的话,“我喜欢和玛格丽特太太在一起。”

  “那好,我今天就辞掉玛格丽特太太,看你怎么办。”父亲这时已经火冒三丈。玛格丽特太太伙含着眼泪离开了孩子,因为她和孩子相处了大约五年,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

  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个孩子变得郁郁寡欢,在睡梦中时常呼唤玛格丽特太太的名字。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有好几次离家出走。

  因此,老卡尔说:有很多母亲雇人教育孩子,我认为这样的妇女不能称为母亲,因为这是在推脱母亲的责任。我认为,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作,这种作法有失天性。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

  最近有幸捧读了《卡尔威特的文化教育》这本书,感受颇丰。卡尔威特用自身的教育基础理论和实践活动把自己的大儿子小卡尔威特塑造变成十九世纪法国一个著名的超级天才。小卡尔威特可以获得这些令人震惊的造就,统统是他爸爸细心教育的結果。这尽管是一本有关孩子初期教育的书,可是针对大家从业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人而言从这当中也可以获益匪浅。

  卡尔威特在这本书中提到了许多行之行得通的教育方式。他提倡寓言教育于游戏中,他说道不可以逼迫施教,这也是他所实行的教育法的一大标准之一。仅有孩子兴趣盎然,才可以获得事倍功半的显著成绩。而要勾起孩子的兴趣爱好,最好用游戏的方式开展教育。游戏是小动物的本能反应,一样孩子也喜爱教育。譬如说在专家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假如能添加歌曲这一原素,教育孩子学唱这首歌,孩子的兴趣爱好毫无疑问也是上涨。孩子顺理成章地把这篇课文记诵出来,进而也完成了课程目标。卡尔威特还说孩子效仿写字還是教育的好机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情况下更应当培养写日记的习惯性,那样能够记述孩子的发展和生长发育状况。这也是交给下一代的宝贵财富,让她们在培养自身孩子的情况下可以从老前辈的教育中获得教益。很多孩子搞不懂为什么老师一直规定写日记。实际上写日记针对刚触碰作文的孩子而言的确有点儿艰难,但当孩子们成年人以后再看来自身的日记点点滴滴很有可能会出现此外一番感受。另外每星期能坚持不懈写出自身的感受,针对写作水平的提升也是有很大的协助的。

  卡尔威特明确指出无须随便夸奖小孩和决不会过少地夸奖,夸奖对于小学老师来讲是平常文化教育教学课堂工作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他说道:孩子自信心的原动力是父母的赞美,l夸r不仅说明了父母的自信心,另外也让孩子鼓足勇气。当孩子获得考试成绩时,适度的表扬能鼓励孩子不断进取,激起她们的进取心。尤其是针对一些后进生,假如在她们拥有一丝的发展,即便仅仅不大的一点发展时,你可以恰如其是地对他表扬。对于这类小孩来讲这类夸奖就仿佛一场有利的,会让小孩信心十足,继续努力培训学习,改善他们的培训学习状况。可是假如过多表扬反倒非常容易滋长孩子的`骄傲情绪。我们班有一位同学们,平常课堂纪律不太好,某一次授课,我发现了他能维持十分钟的時间上课,并且都不危害别的的孩子。那时候,我立刻对他开展了数次表扬,期待他可以持续保持这类情况。可是,不如人意,这数次的表扬反倒滋长了他的骄傲情绪,组织纪律性比之前更差了。因此,表扬应当适当,多了反倒非常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念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里好像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尽管它是一本家中教育的书本,但其教育观念、方式,的确非常值得思索、学习培训、效仿。原文中所体现了的见解,同如今的赏识教育,取得成功教育,在一些思想观念,具备如出一辙之妙。坚信念完该书,每一个人毫无疑问都是会收获颇丰。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6

  卡尔·维特的《教育全书》被誉为“家庭教育奇书”,被国外多所知名大学联合推荐。初读,感觉作者卡尔维特所阐述的教育方法和方法详实、博大精深,“领悟”的特点十分明显。但在短暂的读后印象中,我只能在大海里喝丽水,无话不谈。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三个关键词。

  首先是“多样性”。本书忠实记录了作者一步步将儿子从懵懂的婴儿培养成优秀的孩子、优秀的学者的过程。根据国情,出版社设想的本书潜在中国读者可能更关注“神奇孩子”的结果,而往往忽视了卡尔维特自身的'多元化教育理念——既有多重目标和多种方法。前者体现在,他为孩子设定了从身体成长到知识接受再到价值观形成的多重目标,并一一实现。后者体现在,他竭尽全力让每一个教育过程变得有趣,改变孩子一定愿意接受。比如数学游戏的时间,一次不要超过十分钟,因为很耗脑力,十分钟孩子就累了!恐怕很多热衷于追求分数的中国家长都无法真正理解和贯彻这样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二是“实践”。教育不仅仅是坐着学书本知识,教育还应该走向大自然,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让孩子获取信息和知识。这就是实践教育,也将教育的形式从平面纸扩展到立体的生活空间。从《全书》来看,卡尔维特完成了以他一己之力,即使是如今的独立学院也未必能完成的任务!“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带儿子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托儿所等,让他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每次参观前,儿子读了很多相关的书,对参观的对象有了大概的了解……”(第4章第10节)想想,大概只有一个人能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现在的学校都受制于自上而下各种压力,约束太多,与初衷相差太远。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7

  我很庆幸能读到《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它介绍了老卡尔如何将自己天生智障的儿子教育成一位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德、法、意、英、拉丁、希腊语这六国语言,、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的“神童”的传奇。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的能力和热爱学习的好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要鼓励孩子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要培养孩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同时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一个人的童年很短暂,但他的发展和超越都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这个时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父母应重视对孩子的儿童期教育,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

  也许有的人会很矛盾:童年是很宝贵,但让那么小的孩子去承担那么多的知识,难道这揠苗助长的教育不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吗?其实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孩子应从早期教育,甚至从胎儿时期。但是有的经过早期教育的孩子还是没有表现出其已有的天赋。

  若仔细读了《卡尔.威特教育》后就会明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的运用教育方法。

  成功的教育是“民主的”,“快乐的”,“个性化的”。所谓的“明主的”就是要求父母能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在教导时能尊重孩子的人格与需要。“快乐的”就是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习,让孩子感到学习是幸福。像老卡尔教育中“在游戏中学习”就是很好的借鉴。而 “个性化的”就是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仅如此,还要因时而教、因事而教,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在适宜、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还有利于一些不好的心理产生时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要想达到成功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成为朋友,让他们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于他们的关爱,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这样父母才可以教导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人才,这就要求父母在培养孩子智力的同时还要有一种“尔威特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有高尚的情操,强健的体质、劳动光荣的信念等,这么多良好的品质要培养则需要教育者有充足的毅力、耐心、时间和精力。

  读了这本书后我获益匪浅,但是我还有一个不解之处:《卡尔.威特教育》的教育者是一个牧师,有着充足的时间精力,同时还有着渊博的知识,但现实中又有多少家庭具备这么优越的条件呢?许多家庭的孩子没有小卡尔那么幸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吃打工,迫不得已将他们寄居在别人的家里,一年到头都难得见上一面,对自己的孩子根本不了解,怎能让他们去给孩子指出错误,即使有孩子跟着父母,但是他们的的父母缺少文化知识,根本不能像老卡尔那样培养小卡尔,。所以我觉得老卡尔提供的一些方案在现实中可行度不是很大,如果这样我们该如何施教呢? 作为即将踏上教育岗位的我们,有必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8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的一条思想主线令我印象深刻:"对于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对于我和家长来说,五月的降生犹如生命的馈赠,结婚7年来,我们从未想过有一个孩子的生活会是怎样,可当意外从天而降,我们手足无措,受宠若惊,反反复复的确认检查结果,最终以化验单的结论平复了两人的惊喜。

  孕期的我们才开始普及为人父母该了解的知识,从怎么做到怎么吃再到怎么教,那时才慢慢发现养育孩子的工程是如此巨大,教育孩子的知识更是如此浩瀚,对于儿童教育的我们都是初学者,育儿能力和常识几乎为零,于是开始关注各类育儿宝典,就同如饥似渴的人每天徜徉在书海中寻觅成长秘籍。因为内心我们是多么希望五月将来能有健康的身心、高尚的品格和坚韧的意志,更希望在教育五月的过程中,我们能和他一起成长,见证他的快乐,成全他的美好人生,于我们而言也是毕生所愿。在阅读第一本关于育儿教育类书籍后,引发无数思考。

  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这就不难看出后天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主要讲卡尔。威特夫妇多年无子,年轻时夭折了一个孩子,直到52岁又喜得一子,取名卡尔。威特,结果发现小卡尔是个先天不足的孩子,且智力明显低于正常孩子,即使这样,卡尔夫妇仍然没有放弃小卡尔,并结合小卡尔的自身情况定制了系统的教育方法,并通过后天不断努力,把小卡尔培养成了惊世天才,8岁精通6国语言,精通化学、物理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等多个学科。数学是最擅长的学科,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入读哥根廷大学,12岁发表了关于螺旋线的论文,13岁出版了《三角术》;14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人们都会认为天才的童年一定是压力巨大且没有童趣的,可事实上,见过小卡尔的人都特别赞赏小卡尔的品德,在小卡尔身上让人们惊叹的远远不止学习成绩,小卡尔的学习能力,思想品德,自控能力,习惯行为等方面都表现出特别卓越的品质。

  阅读后的`几点思考:

  1.人生而便有人格。可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并非一朝一夕,古语云: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作为父母要深刻理解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重要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对培养和塑造孩子的第一人格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细节决定成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始于足下。从小就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细节和知识的积累对于成功的推动作用。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都特别容易骄躁,要培养孩子注重细节的养成,它对孩子的耐心、观察力、毅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3.性格决定命运。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即便有一流的学术权威、举世无双的知识成绩,但性格古怪、孤僻、冷傲、自大,这个人的生活都是灰色的,相反,一个性格阳光健康、平易近人的人,即便学识不多,成绩中庸,但这个人的生活一定是五彩斑斓的。

  如今,我们已经面临培养孩子的重大课题,对此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经验,只有通过多方了解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来完善自己对孩子的教养过程。

  以下几点将作为重点项来完成,我把它总结为四力、三心、二性,即观察力、表现力、自控力、担当力;耐心、爱心、孝心;主动性、积极性。

  自身也将从以下几点来感染和影响孩子。

  主动学习。

  杜绝不良习惯对孩子的渗透。

  热爱家庭、参与劳动。

  爱惜身体,珍惜时间,节约消费。

  懂得陪伴,相互尊重。

  最后,推荐即将为人父母的90后,或已为人父母的80后,还有即将要二孩儿70后认真看看这本全球风靡几个世纪的育儿读本,它真的能让你在书中找到曾经是孩子的我们的成长身影,也能让我们获得再次面对成长时的感悟,对我们的二次成长和孩子的启蒙教育都具有非凡意义。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9

  最近有幸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卡尔威特用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把自己的儿子小卡尔威特培养成了十九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小卡尔威特能够取得那些惊人的成就,全都是他父亲悉心教育的结果。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来说从中也能获益匪浅。

  卡尔威特在这本书中谈到了很多行之可行的教育方法。他倡导“寓言教育于游戏”中,他说“不能强迫施教”,这也是他所推行的教育法的一大原则之一。只有孩子兴趣盎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要唤起孩子的兴趣,最好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游戏是动物的本能,同样孩子也喜欢教育。譬如说在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如果能加入音乐这个元素,教导孩子学唱这首歌,孩子的兴趣肯定也是高涨。孩子自然而然地把这篇课文背诵出来了,从而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卡尔威特还说“孩子模仿写字还是教育的好机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应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可以记载孩子的进步和发育情况。这也是留给下一代的宝贵财富,让他们在培育自己孩子的时候能够从前辈的教育中得到教益。许多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老师总是要求写日记。诚然写日记对于刚接触作文的孩子来说确实有点困难,但当孩子们成年之后再来看自己的日记点滴可能会有另外一番感触。同时每周能坚持写下自己的感悟,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

  卡尔威特提出不要随便表扬孩子和绝不过多地表扬,表扬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他说:“孩子信心的源泉是父母的夸奖,‘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让孩子鼓足勇气”。当孩子取得成绩时,适当的表扬能激励孩子积极进取,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如果在他们有了些许的进步,即使只是很小的一点进步时,你能恰如其是地对他表扬。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这些表扬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会让孩子信心十足,加倍努力学习,改善他们的学习状况。但是如果过度表扬反而容易滋生孩子的骄傲情绪。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平时课堂纪律不是太好,某一次上课,我发现他能保持十分钟的时间听课,而且也不影响其他的孩子。当时,我马上对他进行了多次表扬,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状况。但是,事与愿违,这多次的表扬反而滋生了他的骄傲情绪,纪律比以前更差了。所以,表扬应该适量,多了反而容易带来不良影响。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中似乎有种豁然开朗之感。虽然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籍,但其教育思想、方法,确实值得思考、学习、借鉴。文中所折射出的观点,同现在的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在一些思想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信读完此书,每个人肯定都会收获颇丰。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0

  最近有幸拜读了这本书,感受颇深。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籍,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来说从中获益匪浅,现将自己阅读后的所感所悟总结如下几点,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育人的前提是自己的“富有”

  卡尔威特是19世纪一位世界著名的神童,在德国的大学里授课十年,一生成就卓著,他能取得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刚出生时就被认为是低智商婴儿,是父亲老卡尔威特有效的教育,才使他成为一个有特殊成就的人。他父亲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储备很丰富的人,通晓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化学,能运用多国语言,并且能在日后教育小卡尔威特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富有”。

  这对于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我来说,启发很大。想要教出优秀的学生,老师首先要足够优秀。自己的知识面也要广,不仅要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还应该多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尽可能成为一个在知识上“富有”的老师。同时要不断地学习知识,更新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理念引领成功,思想决定高度

  本书中作者的教育理念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会思考的动物。他设计很多场景让孩子进行思考,在回答孩子提出问题时,尽可能地用讨论的方式解释问题的来龙去脉,并认真对待孩子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最终,经过长期训练的孩子与同龄孩子相比,表现出超人的理解力和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他对孩子始终充满信心和鼓励,当别人嘲讽和讥笑孩子时,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这让我想到了在课堂上,面对一个问题,我总担心学生回答不好,而帮助他们回答,面对学生的思考,我缺乏足够的耐心,以至于学生的思考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对学困生我尝试补救一段时间后,看到效果不明显时,信心有所减弱,从思想上对学生失去了信心,这些都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点

  本书中强调孩子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比如孩子的读书习惯,习题训练的习惯等都有明确的训练和坚持。我联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在考试中总容易出现粗心导致的丢分,学习也很努力就是不出成绩等现象,其实就是做题的良好习惯没有养成,如果在平时学习中帮助他们丢弃掉审题不清,急于下手,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注重正确学习习惯的培养,他们在考试中肯定会受益,同时学习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育肩负着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重任,需要我们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我们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同时向书中卡尔威特的父亲学习,学习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态度,做到教育无小事,事事为教育,把教育当做一生的事业,只有这样才不愧对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1

  读完这本书后感觉其中一些教育方法是科学可取的。比如教育孩子敏锐观察,不比如培养孩子的善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尊重孩子。卡尔的父亲认为对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所以他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从孩子15天大就开始向他灌输词汇,从卡尔两岁就教他认字。卡尔五、六岁已能记住3万多词汇。还在两三年内带卡尔周游全国,参观无数的古堡、宫殿、园林等。每次参观前让卡尔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参观后将所看到的一切写出来。其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年轻的`父母学习借鉴。就是卡尔的父亲在培养他绘画、钢琴、小提琴、音乐等方面的兴趣不是为了想在人前炫耀,他只是想让儿子能够成为接近完美的人,只是想让他的一生充满情趣和幸福中度过,仅此而已。

  但对书中的部分观点,还是持保留意见。书中彻底否定了儿童时孩子小伙伴的作用。作者认为没有其他的童年伙伴,并不意味失去了童趣,认为孩子不同别的孩子玩就没有乐趣,是非常错误的想法。他认为让孩子们在一起玩,即使对方是好孩子也有弊害,如果是坏孩子弊害就更大了。如果这已理论成立,那不是对我们幼儿教育、学校教育的否定吗?

  读完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作为父母我们不是百科全书,也无需变成百科全书,只有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切查书、上网或请教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方法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卡尔的父亲认为一个人的潜能必须在5、6岁前通过早期教育开发出来,等6岁后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就已错过了受教育的最好机会。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2

  卡尔威特的父亲是德国哈雷近郊洛赫村的教师,对教育富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孩子的教育必须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并用自己的理论实践于自己的儿子,使之成为传奇般的天才。于1818年写成《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该书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老威特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

  一开始卡尔威特只不过是痴呆的智障婴儿,其父亲通过不懈的教育训练,让他成为了一个天才:8岁学会6种语言;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3岁发表数学论文,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被柏林大学聘为法学教授。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成长,在1883年安然逝世,享年83岁。

  一切的奇迹都来自卡尔威特父亲独创的天才教育法。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自出版两百年以来,不知培养出了多少个天才儿童。近年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就是其中的一位幸运者。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开头就沉痛地讲述了老威特的不幸遭遇:第一个孩子刚出生几天就不幸地夭折了,直到老威特52岁才有了第二个孩子。显而易见,这有可能是个先天不足的脑瘫儿童:一生下来就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其反应相当迟钝,极为痴呆。

  老威特面对第二个孩子,悲痛不已,还在写给弟弟的信上发誓:“我必将他培养成非凡的人”,在培养卡尔威特的过程中曾经遭受过诸多信奉天赋论的保守教育家屡次围攻,愤然地声明道:“我要说的观点只有一个:对于孩子来说,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由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在第一章《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老威特在书中十分感谢妻子的贡献,讲述了自己和妻子的一些经历,并真诚地写出了:“从我有限的知识来看,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柏仔认为老威特作为一位普通的乡村牧师能认识到这一点,在19世纪初期的德国确实是可贵难得的!

  老威特自从妻子怀孕后,就改掉了熬夜看书的习惯:“因为我知道怀孕的女人特别需要丈夫的体贴。何况,我在深夜看书,一定会影响妻子的休息……在关心妻子上,我自认为是合格的丈夫,为了让她保持愉快的心境,我可以说想尽了一切办法。不管是在她的饮食或其他方面,我都力求尽善尽美。”

  尽管最后还是出了一些疏忽,导致卡尔威特不幸地沦为脑瘫儿童,柏仔认为老威特确实是妻子怀孕期丈夫的典范,值得每一位准爸爸学习!这就是卡尔威特能够成为天才的先天基础!老威特针对贵妇人雇人教育孩子的做法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我认为,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做法有失天性。

  柏仔认为老威特的这一说法值得探讨。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职场女性没有多少时间养育孩子,选择把孩子交给家里老人或托儿所幼儿园老师照顾。这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有一些影响。

  如果可以的话,职业女性还是需要尽量抽时间来教育孩子,这样会更好的。不过我们也不能强求现在的职场女性一定要做到这些的。而且在大自然环境中,也有一些生物的.后代也不是由母亲养育的,也算是符合生态规律的。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父亲或爸爸也是要承担更多的教育孩子责任!

  在第一章的中间部分,老威特郑重地写道:“他们不知道孩子一出生,教育就开始了。他们错误的观念让他们最终尝到了苦果,以至于终生后悔”。老威特认为多数父母都是在孩子长到两三岁时才注意到这一问题,往往为时已晚了。

  这说明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尽早开始,开始越早,取得的效果就越显著,孩子越有可能成为接近完美的人。这让柏仔想到中国古谚语:3岁看大,7岁看老。

  这些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因为即使是天生聪明的孩子,在出生时有很好的起点,但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培养也不可能充分发挥其潜能,那么他终究也不会成材。反之,即使天赋不好,但是后天得到合理的教育,他也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才。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3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我已经看了两遍。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里面那位爸爸——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给我的感触和震撼太大了。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岁是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之所以能成功,全是依赖他父亲教育有方。此书就是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0到14岁的教育记录整理而成。书中详细记录了卡尔·威特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体会一:“在游戏中体验人生”

  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中越来越重视游戏的重要性,游戏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些还是近些年的事,而老卡尔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在游戏中体验人生”的观点,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与孩子的游戏中,他总是鼓励儿子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来扮演角色,注重对小卡尔创造力的培养,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他亲手创造与游戏相适应的环境和气氛,而在游戏中,他也只是做适当的指导“有时候,我会为他做些示范来提示他的表演,但从不要求他一定要照着我的方向去做,因为这样回减少给他想象和创造的机会”

  体会二:“教儿子怎样用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父母大多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花钱要求,过分放纵孩子的物质欲望,这只能助长孩子的一些陋习,当他们成年后靠自己有限的收入生活时,一旦需要作出影响自己经济境况的重要决定,就显得手足无措,既缺乏能力也缺乏心理上的应变力,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而如何来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呢?正当我为此困惑的时候,老卡尔为我提供了线索,提出了他的目标:“我之所以给卡尔钱,主要是让他从小就学会怎样计划使用他的钱,并且让他了解劳动与报酬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阐述了他的具体做法,真是受益颇多。

  卡尔·威特的教育还有许多独道之处,如“我教儿子另一种智慧”、“磨练儿子的心理承受力” ……

  虽然卡尔·威特只是德国一个偏僻小山村的`牧师,但他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才智决不亚于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他说“我要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尽我的能力给他最好的教育”,而作为正从事着幼教工作的我想说的是“我要尽到做教师的责任,尽我的能力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4

  其实这本书我刚看到25页,内容很有意思,很丰富。那么先写下第一期感受吧。

  第一, 作为孩子的早期教育者,小卡尔的父亲很了不起。分析:小卡尔的教育成果取决于父亲对他的教育指导,试想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呢?小卡尔的父亲不光有耐心,而且有智慧,超出一般人的教育智慧。他能够观察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而且思考孩子由此走向的未来。小卡尔5岁就会多国语言,这首先取决于他的父亲自己不光会多国语言,而且他有这个意识从小就培养小卡尔,而不是等他到了大学再去让他学。我们的生活中恐怕还有孩子5岁的时候母语也说不清呢,进一步想,又有多少学第二外语的大学生还不能用二外交流沟通呢?结论:小卡尔的父亲是小卡尔的早期教育者,那么作为一名少儿英语教师,我们接受了家长送过来的`孩子,同时,我们就承担了这个早期教育者的任务,这份任务不压身,但是很重!现代中国社会的少儿英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观察力,在自己优秀的专业知识技能下,大量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包括先进教育思想的吸收理解和先进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学习。以一个培养天才孩子的家长自居的老师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

  第二,不要低估孩子的年龄与其相对应的学习能力。分析:小卡尔对数和颜色的学习在几个月大已经开始了,并且其中包括韵律节奏的控制。这是我们一般父母根本想不到的,或者一些家长想到了去这么做,但是不会期望有什么结果。而事实是小卡尔做到了,一个出生时大家都说是低智力的孩子做到了,这不仅让小卡尔周围的人吃惊,而且让现在的家长也吃惊。结论:瑞思最小的孩子是3岁左右,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根本离不开家长,哭得嗓子都快哑了,老师虽然能把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却可能会产生心理遮蔽,觉得孩子可能太小了学不了,或者教学内容会不会太复杂了,其实不然,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与支持,孩子肯定可以做到!第三,探究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快乐的学习环境。分析:小卡尔的童年丰富多彩,因为父亲给了他快乐的心境,带他畅游大自然,抓住了小卡尔的兴趣点,总是让小卡尔在自主的寻求和自由的探索中去感知、去认知。孩子的童年是珍贵的,在快乐中去领悟这个世界是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开始。结论:我们瑞思的小朋友也是如此,尤其是瑞思玛特的宝贝儿们,他们每个人都是小天才。

  他们来到了瑞思,我们老师便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在快乐中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开发他们的各项潜能与智能,让宝贝儿们在瑞思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去体会,去探索,去发现世界的精彩!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5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找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卡尔·威特的父亲有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

  我们传统的教育理论是把孩子的正式教育推迟到“上学的年龄”。等到孩子上学之后,我们又急于把许多的东西灌输给孩子,于是,过多的学习不仅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而且还给孩子造成了身心上的伤害。

  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早期智力的培养和开发,将会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一生的智力缺陷。科学的.教育观念应该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开始得愈早,孩子的身心方面今后就发展得愈好。

  我们总是强调不要过早地对孩子的心灵施加压力,不要过早地限制孩子智力的发育。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孩子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需要尽早的智力开发。只要我们从两岁或三岁开始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知识兴趣,让他们的大脑得到不断的锻炼,就像他们的其他身体器官在平时得到锻炼一样,他们就会从早期的知识活动中得到一种快乐。当身心都得到了同步的发展之后,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非常快乐和健康。事实上,卡尔·威特的父亲早就在推行这样的科学新发现了。在传统教育学理论统治着整个学校教育活动的时候,这位谦恭的德国乡村牧师就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早期教育。在我们今天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必须先于学校教育,而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的前提下,老威特的教育实验自然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本书为所有的父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家庭早期教育的范本。

  当然,我们不能放弃工作,把时间全部花在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方面。不过我们做父母的只要让家庭生活愉快和睦,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和行为,就可以使孩子在智力上和道德上健康成长。做父母的只需牢记老威特所说过的一句话:“尽早教育你的孩子,但是需要你去身体力行。”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小威向前冲》 教案03-16

珍妮特·温特森经典语录10-29

特岗教师教育培训心得体会10-17

特悲伤的说说10-25

特岗工作总结01-24

搞笑又特自恋夸自己的说说03-22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07-10

特岗教师述职报告08-06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大全12-09

特岗教师工作总结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