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生》有感

时间:2024-06-14 17:39: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有生》有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有生》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有生》有感1

  步履匆匆,登上讲台22年,从事这份职业,让我倍感欣慰,因为这样可以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着童年的快乐,体验着成长的幸福,孩子成长,我更是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学生到一个中年教师,一步步走来,快乐幸福着。读《做有生命的教育者》这本书,更是找到了共鸣,找到了心灵的安慰和支持。

  在每天流动着的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只是知识、方法、技术,在教师创作的大量教例和课例中,寻觅不到生命的跳动和呼吸,处处发现的仍然是如何上课的各种技巧和方法;在每天都在诞生的庞大的教育论文中,依然看不到生命的气息和光华,除了概念、术语,就是推理和演绎: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从一篇文章到另一篇文章,把前人的文章变成自己的文章,把外国人的文章变成自己的文章。生命创造的光影就在如此这般的推演中遁入黑夜。

  正因为如此,叶澜教授才会呐喊疾呼: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然而,不是所有的教育者都有这样的生命感。有的教师看到了生命,但他想到的只是书本和各种符号如何化为自己的教案和话语,但对学生的生命本身却视而不见了。这时的教育者看到的只是知识,他的眼中没有生命,他的生活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机械辗转于教材与教室之间。有的教师看到了生命,他以一颗敏感、敏锐和细腻的心,捕捉着学生的每一句话语、每一次欢笑和哭泣、每一声叹息、每一次皱眉。这样的.教师敬畏学生的生命,却未必尊重自己的生命,所以教师的生命感也是不完整的。只有把生命放在生命里,努力将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生命的成长建立起内在的关联:受教育者的生命成长就是教育者自我的生命成长,他希望彼此的生命能通过教育之树而成功地实现相互嫁接和疏通,在同一棵树上绽放花朵。

  有着生命感的教育者,都是有时间感的教育者,时间感不断撞击着他的心灵,他的手和灵魂都充满了时间,他知道每一个生命的教育,都需要时间,都有着内在的时间节奏和韵律,在教育中,生命何时开花,何时结果,都有定期。他与受教育者一起守候时间,让石头在时间中开花,让心脏为每一次绽放而激动。

  有生命感的教育者,需要把教育的实践当作一门学问来钻研,当作一门生命的学问来贯穿一生。把生命放在生命里的含义是:教育者只有把教育的学问变成自己的学问,把学生的生命落在自我生命的核心里,同时又把自我的生命化进学生的生命里,成为其今后生命成长中的核心资源,教育者才将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而且是一个有真学问的人。这个学问就是一种以生命感为基础的,关于生命成长的学问。其内核是:让每一次教育的过程,都变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回家的过程,即回到生命之家的过程。

  每一个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迷宫。开掘人性,让人性生动起来,丰厚起来,高尚起来,博大起来,让人的生命富有人的意义和价值,是教育者的使命之一。走出迷宫的方法是:倾听和对话。

  李政道教授将教师分成四种类型。一是匠师。无论匠师的技术如何高超,始终缺乏两样东西:思想和激情。而我们希望的教育,是有思想的技术和有技术的思想。二是艺师。艺师把教学艺术化,甚至浪漫化。艺师的课堂很活跃,很生动,但有时会失之于随意和散漫。三是儒师。儒师具备传统的知识分子风范,有强烈的使命责任感,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孩子的温情,且富有牺牲精神。他是本学科的专家,他的视野始终是在自己的学科世界里,对自我的形象定位依然是蜡烛,是奉献者和牺牲者。四是哲师。哲师不满足于只做一个牺牲者,他试图把教育的过程变成一个创造的过程,在创造孩子的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创造着自身的精神世界。他还是一个超越者,超越已有的经验、已有的视角和思维方式,甚至超越已有的生存方式。最理想的教师,是将上述四种类型的教师特征融为一身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将从优秀教师走向卓越教师。他将拥有三种东西:教育中的大智慧、大爱心、大境界。

  读过这本书以后,才发觉自己永远走不出自己划的教书匠这个圈。教育本身就是背负重轭。我们将重负背在肩上,用手中的刀雕刻它们,刻出生命的神采,挽留轻飘而逝的时光,实现自我生命的创造性价值。教育要发展,理念得更新,追寻的路上,我们会一直都在!

读《有生》有感2

  今天,我读了《没有信誉就没有生存》这篇文章,深有感触。

  文章主要是讲一位在德国留学的高才生找工作的事。他拜访过很多家大公司,结果都被拒绝了,他只好到一家很小的公司里去求职,但小公司也拒绝了他。他火冒三丈地问老板为什么不招聘他?老板要他不要大声说话,然后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张纸给他看,上面记录了他乘车逃票三次。

  一个人在三毛两角的蝇头小利上都靠不住,你还能指望在别的事情上可以信赖他吗?一个人敢乘车逃票,他就可能会偷税漏税、化公为私、说谎骗人,他就会失去信誉,当然哪家公司都不愿雇佣他。“卑鄙是卑鄙者的”,而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信誉,信誉就是你的通行证,你就会通行于这个文明社会。

  看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一个人即使成绩很好,哪怕是高才生,但如果不诚实也没有人相信他,也会找不到工作。同学们,一起努力吧,我们不但要学习好,还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少年。

读《有生》有感3

  诚实最重要

  ——读《没有信誉就没有生存》

  今天,我读了《没有信誉就没有生存》这篇文章,深有感触。

  文章主要是讲一位在德国留学的高才生找工作的事。他拜访过很多家大公司,结果都被拒绝了,他只好到一家很少的公司里去求职,但小公司也拒绝了他。他火冒三丈的问老板为什么不招聘他?老板要他不要大声说话,然后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张纸给他看,上面记录了他乘车逃票三次。

  接着文章讲了德国人为什么要把逃票的'事看得那么重要。

  一个人在三毛两角的蝇头小利上都靠不住,你还能指望在别的事情上可以信赖他吗?一个人敢乘车逃票,他就可能会偷税漏税、化公为私、说谎骗人,他就会失去信誉,当然哪家公司都不愿雇佣他。“卑鄙是卑鄙者的”,而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信誉,信誉就是你的通行证,你就会通行于这个文明社会。

  看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一个人即使成绩很好,哪怕是高才生,但如果不诚实也没有人相信他,也会找不到工作。同学们,一起努力吧,我们不但要学习好,还要做一个守信的好少年。

读《有生》有感4

  在一座小镇上,火车站站长塔雷欧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许多随风飘散的字母,追随着字母,塔雷欧和镇长本杰明来到了关闭许久的图书馆。原来,因为这些书太久没有人读,它们都“死”去了。于是,小镇上的人们开始用那些无家可归的字母在一本本“无字天书”上拼凑出了一个个属于他们的美丽故事。新的故事在人们的`笔下增加,所有人都沉浸在了书的海洋里……

  “那些书,讲述了作者心中最真实的人群和生活。那些书是人类历史上最生动的艺术展现形式。那些书呈现了他们的经历。那些书是真理,是梦想,是现实,是幻象,是知识,是愉悦,是生命。是的,是生命,因为书是活着的,它们有灵魂,有心脏,有感受。”这是故事中的阿卡西奥教授说的一段话,就是这段话,令小镇上的人们幡然醒悟,从无知中走了出来。他们不再将书垫在不平的桌角下,不再把书当作摆设,而是拿起书,静静地阅读。

  小镇上的人们终于醒悟了过来,开始热爱读书。可是我们呢?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电子产品所奴役,他们整天捧着手机、平板,发微信、玩游戏、抢红包,成为了“低头一族”。层出不穷的电子设备和快捷的网络让能静心阅读书籍的人越来越少。据20xx年的数据,中国成年人人均阅读量不到5本,是世界上阅读量最小的国家,而犹太人却达到了64本。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什么时候开始抛弃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谆谆教诲?多少人行色匆匆的经过书店却不曾停留或注视一下?多少人的书架上已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书不会“死”去,但如果我们不再眷顾它,不再从它身上获取知识时,它就会泛黄,失去光泽,这不就如同“死”去一般吗?那么它,又和路边的砖头有何区别?

  书,也有生命。只有当我们去爱它们,去读它们,去欣赏它们,它们的生命力才得以焕发,它们才有存在的意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可以医愚”这些至理名言永远不会过时。

  所以,从现在开始读书,爱书吧,只有当你畅游在书海之中时,才会发现,书籍有多可爱,书中的世界有多么美妙!

读《有生》有感5

  《没有生命可以重来》这本书有多篇小说组成,其中对我感触最深的是《没有生命可以重来》这篇和书名相同的故事。它不长,但含有深刻的道理。

  故事中的主人公连续三年参加高考,每次都和录取分数线差一点点,他心灰意冷,想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美好的向往,离开村庄时,他没有告诉他的父亲和任何人。他来到了外面的世界,认识了海,才知道外面世界没有他想象的那样好,他一份工作都没找到,身上带的钱也快见底了,这时,海让他跟他走,他想都没想,就跟海走了。跟着海,他才知道,海根本不是善类。海开始让他偷东西,慢慢地,他已经成了有名的“神偷”了,又一次,他们有了抢银行的想法,他们也真这么做了,经过一场惊险的场面,他们把银行的钱装到自己的腰包了。但警察很快找到了他们,在他上天堂的`前一天,他的父亲来见他,把一张纸给他看,那是大学录取通知书,在他走的第二天通知书就寄来了。最后,他将通知书咽了下去……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要对自己有信心,失败是成功之母,上帝是公平的,他对每一个人都会眷顾,也许他让你第一次不成功,第二次不成功,第三次不成功,经历了多次的失败,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要耐心等待成功的到来,不能自己放弃自己。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如果他可以耐心地再等上短短的一天,就可以成功地走进大学的校园,而因为他对自己的不自信,他的命运完全改变了。所以,自信是成功道路中的重要精神,有了自信心,总会成功。

读《有生》有感6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希望语文课堂是生态的、高效的,总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教学相长这一理想的结果在这里实现,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原因可能很多,我想要说的就是实现生态、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前提是要构建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活力彰显生机,活力带来希望。那么,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如何实现呢?途径当然很多,但我想以下三个方面是不容忽视的。

  一是在静态的教材中挖掘动态的内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师不应只是做教材的忠实实施者,而应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如何用好这个例子,怎样开发和建设,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对这个静态的教材从什么地方挖掘,挖掘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透过无声无息的文字感受或热闹、或凄凉的场面,透过无情无义的文字感受或仁慈、或残酷的个性,一句话,透过对教材的挖掘,直击我们心灵里那些柔软的东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大家知道,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从语文的工具性来看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借助教材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具体就是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要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语交际和书面语交际的能力;要使学生具有利用语言记忆达到语言积累的能力。语文的人文性其实质就是指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精神,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培养;应凸显教师德育职能,体现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因而,语文的人文性教学目标就是要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从这个基点来看,语文教师不“以本为本”,把自己和学生禁锢在手中静态的教材之中,而是从静态的.教材之中挖掘动态、丰盈的内涵,这个动态、丰盈的内涵就是前面所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一篇教材,舍弃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教学,必将是僵化的、破碎的、毫无生气的,因而也就是没有生命活力的!

  二是在被动的学习中发扬主动的精神。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大家心里明白;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大家嘴上也没有反对;课堂上要启发,不能灌输,任何人都清楚。但实际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很多课堂里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学!可以说,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师生都是戴着镣铐跳舞——无奈而又无效、僵硬而又郁闷!老师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让被动学习的学生有机会、有信心发扬主动学习的精神。如何改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结合实际的情况用心备课了。比如可以通过改变教法让学生主动地学;可以通过改变学法让学生主动地学;可以通过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主动地学;可以通过打破传统的教学流程让学生主动地学……方法不一而足。只有学生主动了,他们才有主动参与教学的欲望,才有可能在课堂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才有可能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进而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三是在狭窄的课堂中呈现广阔的世界。教室的空间是有形的,一堂课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思维仅仅局限于这四围的空间,知识仅仅停留在某一次课的教学内容上,墨守成规,不敢突破,不敢延伸,不敢超越,我想,这样的课堂也不是有生命活力的,即使有,也只是昙花一现,也只是一叶障目,也只是井底之蛙,难以产生持久的动力,无法释放出生命的澎湃能量。有人说,语文就是生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因此,我们教师在具体的语文课堂上,就要有意识的联系生活(当然,不能牵强),把语文课堂置于广阔的世界之中。打破时间的界限,夏天的课堂里也有春日的清凉,冬天的课堂里也有夏天的火热,让我们的学生始终有四季的色彩;打破空间的界限,精骛八级,心游万仞,悠悠乎与颢气俱,而感知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神知其所穷;突破单纯的知识传授,让我们的学生常态触摸时代的热点、难点和焦点,在那一刻成为一个社会中人;延伸语文课堂教学的触须,让我们的学生始终睁大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观察并感动着,感动并快乐着,快乐当中提高我们学生学习的幸福指数。

读《有生》有感7

  初为人父,初为人母,我们总是有着许多的困惑。虽然我们早早地学会了如何去做一个大人,但是在面对那个肉嘟嘟粉嫩嫩的婴儿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以往所学到的知识与人生经验在这个时候都变得毫无用处,我们是有着那么多只有生娃之后才知道的问题与疑惑。PP殿下近日出版了她在生育之后的第一本书《只有生娃才知道》,这是一位新手母亲在经历过同样困惑之后的经验之谈,我想她会也会对有着同样疑惑的你与我带来极大的帮助。

  什么事情是我们生娃之后才知道的呢?比如在生孩子之前,小夫妻双方的父母都会极为热心的为我们操办生产所需要的一切,也都兴致勃勃的表示等到孩子出生之后,你们夫妻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孩子交给他们带就好,我们呢也乐得清闲自然也是满口答应。但是,直到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才发现,不论是我们的'父母还是我们自己都对这件事过分乐观了。我想很少有人没有因为在孩子吃什么,穿什么等等问题上与自己的父母发生过争执的。因为有太多的老人就像是PP殿下的母亲一样,她们盲目的相信朋友圈同流传的那些所谓育儿秘籍,或者直接拿着几十年前她们对待我们的方式一样去对待现在的小孩子。虽然同样的都是出自于自己的真情实意,却也不免好心办了坏事。关于PP殿下在本书中中青两代育儿观念的差异,想必有许多人都深有体会。

  还有什么是生娃之后才知道的呢?孩子为什么会哭闹个不停,难道婴儿不应该在吃饱喝足之后便老老实实的睡觉去吗?孩子在什么时候才可以添加辅食,添加什么辅食?孩子又要在什么时候开始学会自主翻身,开始抬头,开始学习走路甚至跑步,等等等等。只有生了娃我们才知道,原来带娃是如此让人让人心力交瘁的一件事,也无怪乎本书作者在“霸王龙”刚刚出生的时候,便感叹这就是一场战斗,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好在我们大多数的疑问都可以在PP殿下的《只有生娃才知道》中找到答案。在本书中,PP殿下用文字与漫画相结合的方式为我们详细的讲解了那些我们在育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那些问题的方法。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整本书看起来妙趣横生,非常有趣。在本书中,PP殿下详细记录自家“霸王龙”成长经历中的点点滴滴,虽然每家孩子的情况都可能不同,但是PP殿下对待孩子的方式方法,依然会带给我们许多的启发。

  当看完《只有生娃才知道》之后,我们才发现养孩子真的就像是一场修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永远无法预知在下一刻究竟会发生什么。各种各样的状况总是会在那个不经意间出现,然后带给我们一阵阵的手忙脚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真正正的体味着人世百味,酸甜苦辣,不一而足。我们看着那个小家伙一天天的健康长大,会感到由衷的幸福与安慰;当我们与家人因为如何养孩子而发生争执争吵的时候,也会敢到一阵阵的无力与折磨,我们也会埋怨,也会哭泣;也是在这个痛与快乐并存的过程中,我们越发的能够理解我们的母亲,理解她们当年养育我们时候的艰辛,越发的认识到为人父母之后,身上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只有生娃才知道》,原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可以这般既矛盾又幸福,当我抱着你,宇宙就包围我!谢谢你,我的宝贝!

读《有生》有感8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小小说《没有生命可以重来》。读完后,我领悟了不少道理!

  这本小小说有不同的三个世界构成。分别是:充满纯真童趣又蕴含着岁月深厚积淀的情感世界;有疼痛有灵魂挣扎的现实世界;洞察人性闪耀着睿智光芒的思想世界。

  在这本小小说中,我感悟较深刻的在第三辑和第四辑中其中两篇。(我选择了其中一篇)

  “寻找施予的快乐秘”。这篇文章讲述了主人公因一些事,从而变得孤僻,再也不信任任何人,不喜欢和外界接触。有一天,一位和尚前来,和尚见他满脸愁云,又看到他住着豪华的宅子,和尚很纳闷,便问其缘由。她把自己的苦闷说了。和尚听后,只笑笑,说他有一个快乐的秘方,不知施主愿不愿意随和尚去取、但和尚有个要:要带上足够的`盘缠。施主愿意跟随和尚去取。一路上,遇到穷苦人,和尚让他掏出钱去施舍穷人。开始时,他没有察觉有什么不妥;可到了后来,他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他开始担心了。和尚看出了他的心思,说叫他别担心,而且和尚还保证他能开开心心的回到。......果不真其料。在他回家的途中,遇到了一个农人,这位农人还请他到农人家过了一晚。次日,当他继续赶路时,每次遇到困难,都会有人帮他。他感到惊喜而意外。一路上,他身无分文,但还是快乐的回到家。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悟到了:给予比他人帮助的同时,我们自个儿也会有所收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同时,读完这本书后,我还明白了——人不能太贪财,不然会遭报应的!

读《有生》有感9

  《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是华东师大教育学系李政涛教授的著作。在书中,李老师针对当下的教育现状,尤其是教师的艰难处境,提出了“有生命感的教育者“这一概念。不过,此处的“生命感”不仅仅指向学生的生命感,更指向教育者——老师自己的生命感,由此可见李老师对处于教育一线的老师们的体贴与关心。

  什么是教育?

  在书的开篇,李老师就提出了一个直击心灵的问题:什么是教育?说实话,我虽然不是师范专业出身,但当年学过的教育学的课本里可是给出了十分明确的回答的,并且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了定义:广义的教育,指所有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如果抛开课本概念,让我来回答“什么是教育”,我也会如书中所写那样“一脸茫然”。可如果非要我给出一个回答,我的回答恐怕就只有四个字——教书育人。如果再追问下来:教什么书?育什么人?我的回答很可能就是:教语文书,育文化人……可这样的回答压根就站不住脚,到处是漏洞。想想自己入职快七年了,却对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回答,不免有些悲哀了。

  可再看李老师,作为教育系的教授,对这个问题也有疑问,不由得又释怀了不少。李老师更指出,“多年以来,我们始终没有搞清楚什么是教育”,看至此才发现:原来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过一个统一的回答。可再深思,从古至今,由中到西,千百年的岁月以来,对于“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有那么多的智者学者提出过自己的见解,却没有一个盖棺定论的回答,更觉得教育之难了。

  悲悯,宁静,从容

  既然提到教育者的生命感,那就不得不说到教育者的灵魂,而在李老师看来,古往今来的教育者的灵魂中,最稀缺的品质就是:悲悯,宁静,从容。

  李老师说,教育中的悲悯,在于对成长过程中生命所必将承受的痛苦、挫折、失败及各种危机的悲天悯人,在于对所有这些危机和遭遇的敏感和敬畏。联系我的教学实际,我对学生是否有这样的悲悯之心呢?当学生考差了、分数没有过线的时候,我的第一念头是想着去安慰吗?不,我的心头只有一把痛批一顿的怒火,只有对考差的原因的探究,只有对丢分的思路的追索,然后可能还有学生的泪水和下次考好的保证……原来,我并不是一个充满了悲悯之心的教育者,我的内心早已填满了分数与成绩的焰火。

  宁静,在李老师看来,是面对经历成长躁动的生命,教育者的内心始终保持宁静。很显然,我并不是这样一个拥有宁静之魂的教育者:当学生在课上喋喋不休之时,我会比他们更加狂躁而怒斥吼骂;当学生在课上不听讲再三做小动作时,我会怒上心头呵斥不已;当学生作业没有完成还拒不补齐时,我很难压抑怒火不去投诉家长……而每次这样的行动,都会使得学生变得更加的焦躁甚至狂躁。我想,也许我该试着以宁静的姿态去应对这些躁动的生命了!

  从容,是教育者面对必然到来的教育挫折与失败,能够坦然接受和从容应对,能够始终保持平心静气。在面对那些一再无法过线的学生的成绩时,我是从容的吗?好像不是,心中只有无尽的沮丧、失落、懊悔,甚至还有丝丝怨恨。在面对那些完全管不住自己而在课上再三讲话的学生时,我是从容的吗?也不是的`,心头只有难抑的愤怒,想要吼骂却又要保持分寸的委屈,甚至还有升腾的恨意……面对种种必然会发生的挫败,从容地应对真的好难,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达到“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境界!

  诚如李老师所言,悲悯、宁静、从容,确实是极为难得的品质!

  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

  李老师说,有生命感的教育者,不只是看到了受教育者的生命,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生命;他努力将自己的生命成长与学生的生命成长建立起内在的关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一起关注生命成长中的困境,承担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一起分享生命成长的喜悦和幸福。

  与学生共同成长,这是李老师提出的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的最高境界,我想可能要花一辈子才可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吧。就目前来说,我与学生的共同关联,主要还是来自于语文学习尤其是语文考试:他们考得好我也高兴,他们考得不好我便失落。虽然这是最低级的共同关联,但以此为引子,我可以慢慢了解熟悉他们,也可以让他们渐渐了解我,从而在语文学习之外建立其他的联系。虽然这些其他的联系,可能与学习无关,可能没有办法实现共同成长,但至少可以让我与他们有更多的交流空间,增进对他们的生命成长空间的了解。只要有了更为宽广的生命成长空间,总有一个成长的角落会被我们共同发现,如此才更有可能实现共同成长。

  愿有朝一日,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成为有生命感的教育者,既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也关注自己的生命成长,最终实现双方生命的共同成长!

读《有生》有感10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世界名著之一。在少时曾经看过这本小说并看过电影,只依稀记得是个悲剧,印象最深的是女主人公思嘉丽的父亲和她的女儿都因为骑马跳栏杆摔断脖子而去世,仿佛暗示着她失去了最亲爱的人,生活打击着她需要重新站起来期待明天。

  重新翻开这本小说,作者细细讲述着思嘉丽16-28岁的生活轨迹。主人公思嘉丽是个顶顶漂亮和懂得吸引男孩为她打转的女孩,16岁的她生活在美丽富饶的塔那庄园,这是一座父亲冒险和努力半辈子而打造出来的大农庄。因为有能干的妈妈和勇敢的父亲,家里的事情完用不着她操心,生活里只想着跳舞和爱情,对于政治、诗歌、书本一窍不通;爱情是她最美和最重要的事情;当思嘉丽向阿希礼表白,遭遇到阿希礼的拒绝时,因为害怕被嘲笑,有了第一次任性和草率的婚姻,然而很快因为战争的开始她失去第一任丈夫查理成为有遗孤的小寡妇;17岁因为身份的变化离开家园到亚特兰大,18岁在战争中为梅兰妮接生孩子,并在瑞德的帮助下带着梅兰妮、普里希和两个小娃逃回塔那家园;她很快接受战争后家里一贫如洗,为了家人和塔那家园而艰辛劳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挑战也积极面对,勇敢的扛起了守护家人为生计奔波的重担;然而生活远没有想象的容易,为了保护家人果断杀死了偷她妈妈遗物的北佬士兵;为了守住亡夫查理流给儿子威德的匕首而和北佬斗智斗勇;为了夺护不被皮包客窥视的塔那庄园,时逢瑞德没法帮忙的情况下,设计抢夺了妹妹的情人,20岁时嫁给了第二任丈夫福兰克。

  因为战争时期的贫穷和苦难使她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更加自私,不择手段的打击对手、以次充好的卖木头、节省劳动力剥削底层人的价值而雇佣犯人劳动、为了赚更多的钱容忍工头约瀚残暴的对待犯人,这时她已失去了妈妈教给她善良和对底层人的同情;变得把金钱高于一切,从而也因此而失去了第二任丈夫。在她23岁时嫁给了瑞徳,有了富足的'生活,这时的她已不懂得反思和害怕,已经迷失了自我。值到28岁失去了所有以前爱着她的朋友们,意外失去了自己的小女儿邦尼,失去了守护她的女性朋友梅兰妮,失去了懂她爱她包容她所有缺点的丈夫瑞德,她才幡然醒悟,想着明天,明天要想办法重新拥有瑞德的爱,明天开始新的征程。

  看了这本书,它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在逆境中生活勇气;女孩之间坚定的友谊;男人们对于自己信仰的追求;男男女女对于爱情的诠释、追求和守护;还有战争的残酷,人们对家园的热爱和重建家园的艰辛。

  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和平时代,比思嘉莉生活的环境和平幸福不知几多,只要努力工作不用担心饿肚子;只要用心生活,可以给自己好的生活品质;然而很多年轻人遇到一点生活上的挫折或是感情上不顺就自杀的事件层出不穷;学生遇到老师批评、家长责骂了就轻易的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虽然思嘉丽有着许许多多的缺点,但是她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下定决心要做成什么事情就会做到的行动力,而这些是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欠缺的。

  这本书教会我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给予的是勇气和希望。当我们生活贫穷时,要勇于面对现实,生活在当下;当朋友需要我们时,我们要勇于站在她的身前,给她保护和力量;当我们失去亲人时,除了悲痛,更重要的站起来向前看;当我们失去爱情时,要有重新追求它的勇气;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期待明天,相信很多事情明天或许会有更好的方面解决。

读《有生》有感11

  读完了鲁迅先生几十年前写的小说《孔乙己》,我不禁生出了许多感想。它使我想到了我自己,使我认真思索了“生活”这件事。

  孔乙己这个人很可怜,用“可怜”这个词,也许会让人感到很老套,但是我想不出别的词语。小说里的故事不像是几十年以前江南小镇上一个旧文人的生活,反倒是觉得跟我自己的命运何其相似。

  孔乙己是个追求梦想而被生活打败的人。我很同情甚至喜欢像他这样的人,虽然有文人的迂腐,成天做白日梦,但是他在他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可以率性的生活。在日本的时候,我的`人生陷入僵局,想做的不能做,不能做的也得做,能做的却不想做,最害怕别人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

  来中国以后下了决心,这一辈子按自己的想法活下去,率性而为,坚持写作。却仿佛仍旧有扰人的无奈。

  生存下去确实很重要,考虑赚钱又不能写出来好东西。

  艺术离日常生活并不遥远,是时时刻刻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的东西。看不起卑微的日常生活,就不能产生让人真正感动的艺术。

  过去的我都不怎么幸福,现在也是。但是这样的命运我乐意接受。如果投胎转世,我也不会选择没有痛苦的人生。

  孔乙己,你在别人的嘲笑中可以走到哪里?你的前途注定会让你失望,那是自然的。然而,还有一个我。我把你的故事织进今晚月亮的光辉里。献给你,也献给我自己,一首诗:

  纸气球

  在天空中徜徉

  漂浮着,飞腾着

  像美好的愿望一样

读《有生》有感12

  今年暑假,教育局提出了一项新要求,要求我们教师读一本名为《唤醒课堂生机: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的书,这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的李政涛教授所写。在书中,他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教师的重要性,并呼吁全体教师成为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育者。这个理念对我来说非常新颖,以前我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因此,我非常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书,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认识和感悟:。

  首先,做一个有“生命感”的教育者,要能看到生命的存在。教师应该成为一个研究者,去研究学生的生命成长,透析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们所教育的对象和我们一样是活生生的生命体,我们不能像驯化动物那样,我们所要做的只能是引导他们,而不是控制他们。

  其次,对待生命要保持正确的态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生命抱有热爱之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正视那些被称为“问题学生”的孩子,无论他们有着怎样的困难,他们依然是人,他们也能够被感化。以前的教育方式似乎更加注重学生的成绩,因此每个学生都会过于关注自己的分数,认为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显而易见,这是错误的想法。虽然目前我国仍然依靠成绩的高低来选拔人才,但我们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高分数,更重要的是培养高能力。成绩固然重要,但能力更加重要。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获得高分数而没有高能力是无法立足于这个社会的。而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正是我们对教育理解不全面,缺乏对生命的感悟。

  再者,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和加强自己的精神生活。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自信,增强自己的内心力量。这样,我们才能够面对日益强大的学生精神生活而不畏惧,不恐惧,不担忧,从而实现有生命力的教育。当我们的精神生活变得强大时,我们要努力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学生的生命中,让他们从我们的生活中感受到美好、精彩和价值的意义;让他们从我们的人格力量中理解做人的真谛。我们也要将学生的生命放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中,像关爱自己一样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将爱与情感注入到教育过程中,唤起和净化学生的美好心灵,为他们的成长和成功注入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配得上“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教育是一项长远的使命,它承载着培养精神和智慧的伟大责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见证学生的成长,也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不断成长。面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要实践平等的教育,并且将生命感和责任感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获得最具有生命力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就像是回归到一个培育生命的家园,而在这个回归的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者之间将会发生各种不同层次的生命交汇。

读《有生》有感13

  教育是一项长久的事业,教育乃是精神成人的宏伟事业。作为一名老师,学生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我们面对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平等”的教育,更是具有“生命感”以及“责任感”的教育,我们要将这些融入到我们的生命中,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让学生获得最有“生命感”的教育。

  以往的教育,教师、家长似乎更看重学生的成绩,所以,每个学生也会特别在意成绩,认为成绩就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显然,这是错误的想法,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是依靠成绩的高低排序来选拔人才,但我们学习的目的却不仅仅是追求高分数,我们所追求的应是高能力。成绩固然重要,但能力更加重要。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光有高分数而没有高能力是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对教育的不全面的理解,缺乏生命感。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我们一定要认识具有生命感的教育的含义,准确理解了才会击中要害帮助到学生。往往我们在课堂上,面对一张张鲜活稚嫩的面孔时,我们会想:学生是否喜欢我?他们能否接受、尊重我的教学?面对课堂上的种种意外,我该怎么办?我的教学能引起什么样的反响?……在我看来,这些却不应成为教师首要关注的.问题,我们更应关注:我们是精神生命的锻造者和构建者,我们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样的精神生活?给于学生什么样的生命教育?

  在给予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给自己自信,强大自我的精神生命。这样,我们才不会怕,不会恐惧,不会担忧我们的精神生命无法应对日益强大起来的学生的精神生命,从而来成就我们有生命感的教育。

  我们的精神生命强大了,再努力把我们自己的生命放进学生的生命之中,让他们从我们生命的美好、生命的精彩和生命的价值中去感受生命的意义;让他们从我们的人格力量中去感悟做人的真谛。也要把学生的生命放在自己的生命里,把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如同关爱我们自己一样,把爱心以及情感注入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去呼唤、净化学生的美好心灵,灌注到他们的成长成才之路。这样,我们才撑得起“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这本书呼吁全体教师要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正是因为现在缺乏这样的现象,缺乏这样的教师,我们不能再以以往的观念、以往的角度来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要从我们的灵魂深处感受教育的魅力,并将它灌入到我们的生命之中,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

  用生命对待生命才会有意想不到的价值。

读《有生》有感14

  杨占家老师对中国电影美术界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建筑美学的制图方法、理念以及美学观念植入到电影美术设计之中,大大提高了电影美术设计的规范和准则。然而,杨占家老师说自己的心还是一个农民——会画画的农民。如今我们看到的美术设计作品,就是他的庄稼。他这句话要怎么解读呢?一方面,他始终以虔诚的心对待艺术创作,像老农民一样勤劳;而一方面,这也说明了他艺术创作的来源正是朴质的生活。

  杨占家老师一直是一位有心人,他在上小学的时候,夏天带的干粮怕晚上坏掉了,就把干粮袋像升旗一样升到旗杆顶上,保证通风;把普通自行车改装成可变速自行车,把设计图纸寄到自行车厂;发明送饭送水车,提高生产效率;国庆游行队伍始终保持由东单向西单行进,寓意要向东方巨龙前进;搭建横店影视城明清宫苑的'时候,数据从梁思成先生著作中找,并对中国古建的法式和规矩举一反三;到故宫实地拍照片,现场目测估计并记录。比如柱高,让助手站在柱子旁边拍照,拍摄点离柱子越远越好,这样柱子没有透视,不变形……这些丰富、扎实的生活基础和经验,都存储进了他的头脑中,所以在创作的时候能顺手拈来。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名人轶事,比如责任心强,体恤每位工作人员的李安:出了问题敢于承担责任,有了成绩全剧组都有份。获奖后,会千里迢迢把全剧组集合到一块开庆功会,让每个人员都抱抱奖杯。卧虎藏龙庆功会时,还欢迎全体场工带上家属。还特意重金打造“卧虎藏龙”小金牌,人手一枚。还有制片人郑达:看农民工饭量大,总是给双份。有的农民工把盒饭带给几人吃,郑达就另外带一大袋馒头,让农民工吃饱。农民工还会把矿泉水留下给孩子,于是郑达用大塑料桶增加白楷书,还给农民工送啤酒和西瓜。他们的悲悯之心,来自于他们对生活的深切体察,知道他们生存不易,所以给予他们更多关注和爱护。

读《有生》有感15

  早上6点53分的二号线依然没有空座位,世人匆匆忙忙,就为碎银几两。此时,我们都是蚂蚁,为了一份微不足道但赖以生存的食物。不能说尊严那么高贵的字眼,蚂蚁有尊严吗?它没有尊严。但是它也要活着。

  我的脑子很清醒,我属于天生精力旺盛的人,早起对我来说没有多少难度。进入地铁以后,我站到地铁中央,以稳稳的姿势站好,然后打开微信读书,开始阅读《有生》。

  “我一冬想了好多事,别扭了一辈子,不别扭也是一辈子,自找别扭那就是犯傻。人该往明白处活,不能越活越糊涂。”

  小说中的李富伯发出这样的感想。一个人在遇到难关或心里有结时,什么样的劝说都比不过“想通。”只有自己想通了,自己说服了自己才能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当然想通的形式有很多种,有时候是顿悟,有时候是听到了外部的一个声音,但是总归是主动的探寻,这个想通也是为无法越过的坎找一个合理的`解释。我觉得这是一种能力,我们都需要这种能力。

  “我从心底里瞧不上二妮的做派,但绝不嫉恨她。”

  只有实力相当的人才会产生嫉妒呢。因为实力差不多,所以才想一争高下。经历世事以后,突然更深一层的理解了这句话。被一个人瞧不上比被一个人恨更加让人有受辱感。

  “我宁愿她不需要我,顺顺利利地把孩子生下来。”

  祖奶是一个接生婆,她怀着慈悲的心情希望仇恨她的人也一切顺利。虽然她的小姑子二妮如此的仇恨她,但她依然希望对方平安。这是一种超越一切的善良和智慧。恨很容易,悲喜不关稍难,祝福才是慈悲为怀。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只是在做很容易的事,这些容易的事看起来容易,其实消耗着巨大的心神。

  “我先后生过九个孩子,没偏过哪一个。但我不否认感觉的偏差。那是手指的投射,而非手指本身。”

  妈妈真的会对孩子偏心吗?以我当孩子的体会和当妈妈的经验来说,妈妈的爱肯定不会偏心,但是妈妈的观念会偏心。

  “喜鹊说,就剩这几只了,随便看。乔石头说,一只就够了。他没仰头,直视着他。”

  乔石头是祖奶唯一的孙子,他想看的不是鸟而是养鸟的人。整本书里每一个人的人生都让人唏嘘不已。时至今日,我也才理解这一些遗憾的存在,人生真的都有好多好多的遗憾和痛苦,我们是否能去伪存真呢?我们能有足够的智慧在这些遗憾和痛苦当中找寻到生命的意义吗?也许是可以的吧。

  “几次碰壁,我就消停了。只要他过得好,我就安心。”

  祖奶真是个可怜人啊!她的心总是在人生的不同时期被不同的人蹂躏,她不仅每一次都能挺过来,还依然敞亮的活着,大概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祖奶”。此时的“祖奶”是一位被神化了的人物。

  这是一本能让人的心一边痛但一边坚持看下去的书,体验这书里所有人的哀愁苦乐,如他们般在人世踽踽独行,能让你的板砖之路不那么的痛苦,残忍一点说,可以通过体验别人的痛苦来麻木自己所感受到的痛苦。让人不仅反观自己的人生之路和身边长辈亲人的人生之路,哪一个不是如此呢?一代代的人和事,并没有因时代的进步而让痛苦减少,幸福增多,当新的幸福出现时,就自然会出现新的痛苦,就如同物质守恒定律一样。人类的悲欢离合在历史的长河中也遵循这一定律。

【读《有生》有感】相关文章:

花儿有生命06-27

各有生存06-29

没有生命的生命06-26

动物也有生命06-28

有生命的雕像_希腊神话06-26

高中说明文800字 有生命的合金06-26

没有自理能力,就没有生存能力03-20

看图写话作文 花草树木也有生命06-26

读亡羊补牢有感300字 读《亡羊补牢》有感06-28

读《站着读还是跪着读》有感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