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的读书心得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定位》的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定位》的读书心得1
“成功在于尝试,如果不敢尝试,那就应该为自己所要从事的事务,做一份很详细的计划表或者列出一份清单。如果连清单都无法列出,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可想而知。
借力生长:“别问公司能为你做什么,而是你能为自己做什么”人生的成功更多的是要靠别人为你做些什么,而不是你能为自己做些什么。每一个想成功的`人,都需要为自己找匹马骑。”
《定位》的读书心得2
长期从事销售工作的我,其实并不善言辞,也不善交际,但客户大都是被我的诚实和专业折服。所以这样的关系大都止步于业务之上。而对于销售,最大的问题在于您如何获得客户的心智,即品牌所代表的心智资源。
这个理论是不是第一次听说呢,我也是。学过管理学的同学都知道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如果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是第一次生产力革命,德鲁克开创的管理学是第二次生产力革命,那杰克特劳特的定位学说就是第三次生产力革命。
艾里斯,杰克特劳特的《人生定位》是定位经典丛书之一,书中把人生比作赛马,有三种风险模式,分别是高中低等。
高风险赛马意味投注者完全依赖自己身上的某种东西。包括努力型,智商型,教育型,企业型。胜率分别是100:1,75:1,60:1,50:1。
中等风险赛马就是认为成功要部分依靠自己,部分借助外力。包括才华型,爱好型,地利型,宣传型。胜率分别是25:1,20:1,15:1,10:1。
低风险赛马就是把成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外界帮助上。包括产品型,创意型,他人型,伙伴型,配偶型,家族型。胜率分别为5:1,4:1,3:1,5:2,2:1,3:2。
今天我们讲讲努力型赛马,这也是风险最高的赛马。也是我一直骑着并深以为然的。
如果你的个人营销策略是完全依靠自身的才干和能力,对外部环境视而不见,那么你的`坐骑就是你自己。
如果你落后,你会鞭打自己。换一种说法就是“努力工作”。“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企业家神话,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态度,根本没有必要。那种心态不够健康。
当您非常努力,没得到相应的回报时,仍然焦虑不满迷茫恐惧的时候,您是不是觉得生活很无趣,很无力,人生苦短是谁说的?
但是,不都说成功人士往往会努力工作吗?是的,她们确实如此。不过,这并不等于说努力工作的人往往就能获得成功。
美国导演W.C.Fields说“如果一开始你没有成功,不妨再试一次。然后放弃,一个劲儿傻傻地在那里纠结是一点用都没有的。”
通用电气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尤其反对“只工作不玩耍”的做法。“列出20件让你工作90个小时的事情,其中有10件肯定毫无意义。”
在建筑中,少常常就是多,在工作中也是如此。
读到这里,您千万别误解,你不用努力工作了,而是要努力工作,骑上一匹骏马,你的人生将应有尽有。努力工作只是其中一个选项而已。
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你到底在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更有效果。
《定位》的读书心得3
共计1610字,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早已听说《定位》这本书的大名,但始终没有机会一睹其芳容。直到最近读完这本书,我才深深被大师的观念和论述所折服。
《定位》一书,远非“经典“、“好书“、“过瘾“这样的形容词所能形容,而更应该用“开创性“、“颠覆性“、“划时代性“这样的形容词形容。这绝非溢美之词,而是无数伟大的公司用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知与真理。
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两位大师如同两位冷静而又战绩卓越的将军给即将毕业的军校学生授课,将一例例失败的战争进行解析,将一场场成功的战役进行解密,循序渐进给学生讲解如何用“定位“这个新的理念、新的生产工具做到决胜总在开战前,实现“先胜而后求战“、
如果要给两位大师授课的内容加个标题,我希望这堂课的标题是《我们肯定能赢》。当然,还有3个副标题,分别是“找到你的对手“、“明确你的策略“、“改变你的思维“,而这也正是这本书要向世人传达的精髓。
1、找到你的对手
都说商场如战争,若论两者的残酷程度,商业社会的激烈竞争程度一点也不弱于战场。但若论两者关于“对手“的理解,商场的理解则显著深刻于战场。
战场中,你的对手就是你的敌人,毫无争议;但在商场中呢,你的对手到底是谁?难道就只是你的竞争者们吗?
显然不是。以传统营销学的观点来看,你的对手就是你的竞争者们,你必须跟你的竞争者们大打质量战、价格战,唯有如此,你才能杀出一条血路,以极为激烈的惨胜赢得部分消费者的些许不可靠、不牢固、不稳定的芳心。
然而,《定位》则告诉我们,你的对手根本不是你的竞争者们,而是潜在消费者的心智,唯有进入消费者的心智,抢占消费者的心智高地,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赢得漂亮、赢得干脆、赢得兵不血刃!
因为在这个“选择的暴力“社会中,信息爆炸、知识爆炸已成为常态,而消费者的心智则极为有限,最多只能为每个品类留下七个品牌空间。
当无限膨胀的选择遇上极为有限的心智,无需赘言,决定权永远在于消费者有限的心智。
可以说,找到你的对手是商场取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唯有使出浑身解数进入消费者的心智,才能真正找到你的`对手是谁,才能真正打赢与竞争者们的无数硬仗。
2、明确你的策略
当找到你的对手后,你的方向和目标随即清晰,那就是如何想法设法进入消费者的心智。《定位》告诉我们商场中取得胜利有三条行之有效的策略。
第一条策略成为第一。这是进入消费者心智的捷径,也是最有效、最简单的策略,成为第一意味着你就是市场的领头羊、领先者、标杆者,自然在消费者心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心智。
第二条策略是寻找空位。当你的产品无法做到同领域内的第一时,你必须以一个跟随者的身份采取寻找空位的策略,其核心是找到领先者的薄弱环节,然后出奇制胜,提出崭新、独到的理念,然后一举攻入消费者的心智,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条策略是重新定位竞争对手。当你连空位都找不到时,你必须推翻之前竞争对手已经创建的心智,建立一套新的心智理念。苹果以“这仅仅是个开始“重新定位了手机行业,五谷道场以“非油炸“重新定位了方便面行业hellip;hellip;
应该说,这三条策略是基于产品的不同市场地位来决定的,唯有明确自身所处市场地位,才能明确商战应该采取的竞争策略。
3、改变你的思维
商场如战场,商场更如人生。“定位“的理念不单单改变了营销行业,更成为一种高价值的思维模式,对公司、产品、组织、宗教、国家宣传及个人成长、职业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掌握“定位“这样强有力的生产工具,就真正理解了品牌的影响力,也真正理解了如何构建起坚不可摧的品牌护城河,让对手望而兴叹。
尤其在这个全民打造个人“IP“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拼命储存自己的影响力,当学会用“定位“这个武器思考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如何做到不可替代,那就真正懂了定位的内涵!
两位大师的这堂课结束了,学生们似乎懂了什么,心智、品牌、影响力、与众不同等字眼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中。
将来的他们,无论身处真正的战场,还是商场、名利场、职业场,都会牢牢记住两位大师毕业前的这堂课,更不会忘记这堂课的标题——我们肯定能赢!
《定位》的读书心得4
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使班主任的角色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单纯走向复杂。班主任不仅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还担负着沟通交流者、组织管理者、赏识激励者、精神关怀者、实践研究者等多元角色。担当不同的角色,对我们班主任提出的要求也不同。
书中的班主任老师在面对学生发生冲突、一个学生生死未卜、一个学生即将被带到派出所的关键时刻,充分认识到角色定位对自己工作的要求,深刻反思,积极谋求教育方法的`突破,不能不说该班主任是一个用心的班主任。而一个用心的班主任才会是一个能把工作做好、做出色的班主任。
我也是一个比较老的班主任,也会不断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进行尝试和定位,我发现,只有不断反思、不断对自己的班主任角色进行揣摩和定位,才能够真正有效地展开工作。这样的班主任,才是一个有教育艺术的班主任。
不同角色,就是不同世界。班主任,就是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把人世间的角色尝遍。
《定位》的读书心得5
这本书买了好久,一口气看了好多章节,唯独最后两章今晚才看完。所以前面说什么基本已经内化了,其实就是不记得哈哈哈。
但是还是觉得学到了东西,主要就是说要成功最好的途径并不是靠自己,而是要擦亮眼睛多倾听多观察,去发掘那些好的创意(不是发明),或者可以嫁个有钱人,利用家族优势等等。而绝不是靠自己的才能白手兴家,这是少数的神话,不适合每个人去效仿。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基本上可以抛弃,从今天起不必再纠结自己适合做什么,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你要做的是发现并毫不犹豫地骑上一匹赛马。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去观察去发现谁是下一个继计算机之后的新领域。
这里说一下我的见解,我还是觉得一个人在还没遇见他的赛马之前,应该准备好自己,不仅多听多看,还应该多学多思考,完全抛弃个人也是不对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会使你的思路更加清晰,才能更容易及时发现赛马,不仅也不能无所事事地去等着,时机会到来,关键你是否有眼光识别。当然你并不能完全准备好,这个世界没有完全准备好的人和事,当时机到临,人的机制自然会加速融入到新领域中去,并快速吸收新知识。
还有针对品牌定位的建议就是将定位尽量细化,从一个行业到一个点,使人能够马上在脑海中出现的`独一无二的选择。就是如此精细化的定位,将来的竞争将是品牌定位的竞争,谁先占领谁就是王(当然要保证好质量过关,质量是所有之基本)。这是一个少即是多,多即是少的时代,懂得舍弃,才有专一,要把一切不能让你成为第一名的东西统统丢掉,抵抗内心的贪婪自大,忍痛割爱做到极致,专心做好一件事,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这本书适合时时翻阅,警惕自己。
《定位》的读书心得6
现在的品牌竞争,争的是什么,争的是让自己的品牌在顾客的心智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1.产品本身不是定位的对象,潜在顾客的心智才是定位的对象,定位就是确立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2.一个品牌一旦占据顾客的心智,其竞争对手想要挤掉它,得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付出很大代价也挤不掉竞品
3.商场如战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话,但是那么多品牌争的是什么,是让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的大脑中占有一块地盘,在大脑这个战场,商家投入巨大的资金,让消费者每天都会受到成千上万条广告的`轮番轰炸,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占据消费者的心智
4.在每个细分市场,谁能率先占据用户的心智,谁就能赢得市场
《定位》的读书心得7
每当我阅读一遍好文章,就感觉我的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世界。邓伟的《目标决定位置》就是这样,它给了我启迪,给了我理想,催我奋发向上。
这篇文章讲的是有三只小鸟的故事,有一只小鸟飞落在树上成了麻雀,另一只小鸟飞落在云端成了大雁,最后一只飞向了太阳成了雄鹰的故事。
三只一样的小鸟,三个的不同的位置,落在树上的成了麻雀,落在云端的成了大雁,飞向太阳的成了雄鹰,如果一个人给自己锁定一个高目标,那个人肯定会向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最后一只小鸟飞向了太阳,成了雄鹰,告诉了我不同的目标追求,决定了将来的人生位置。在我同学中刘子轩就是其一,她常常说:“我长大以后,肯定是清华大学某某班毕业的学生。”我听后总是不以为然的'笑笑。现在我明白了原来她是在给自己锁定目标,再给自己将来的人生确定位置。怪不得她学习那么努力。想到这儿我很惭愧,以前我学习上没有目标,可是我的目标在哪呢?在我的学习中,我从来没有给自己定过一个目标,只是被动的学习,现在想想真是虚度光阴毫无意义呀!我现在已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啦,再有一年就要小学毕业,我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考入重点中学。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珍惜时间做一只永不放弃的小鸟。
的确,不同的目标追求决定了将来的人生位置,生活就是这样,为了我们将来能放歌于山巅。当一个人锁定了一个高目标,并愉快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时,这个人一定会有所作为的。所以,现在我们就给自己定个目标吧!
《定位》的读书心得8
《定位》,不仅仅是给产品找一个关键词、口号,更是要在预期客户的心目中占据独特的地位。
本书用了一些商业案例,说明了一开始的一个企业名字、一句简单的广告语,可能就能奠定产品和公司的成败简而言之,定位不仅仅是广而告之,其中的弯弯道道至关重要。
为什么需要定位?首先,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渠道丰富,但信息并不对称,信息在无限膨胀,产品和企业的信息容易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其次,首因效应使人类大脑更容易注意到第一个联系信息。信息防御机制使人脑在第一信息和非第一信息之间建立起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大脑被困在由大量信息引起的混乱中。信息超载和大脑的限制使得定位变得如此重要。
那么如何定位呢?行业领导者在定位上具有内在优势。首因效应让消费者只看到第一名的领头羊。领导者想占据消费者大脑的位置很简单:分析市场和消费者空缺,争分夺秒填补空缺,用价值优势和品牌优势拦截竞争对手。
但是,领导要谨慎:不要盲目扩张,不要随随便便地扩大产品。商品和品牌的地位一旦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就很难改变。如果贸然扩张,很容易动摇原有的地位,混淆原有的地位和新的地位。
如果原有的定位被打破,新的定位不明确,消费者很可能会转向其他品牌。作者建议,如果你想扩大产品,你必须建立一个新的定位,一个新的名称,从原来的产品分开,吸引新的客户。
首因效应为行业跟随者设置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行业追随者就没办法生存下去了吗?
不是。如果想要生存,就不要和领导者正面对抗——找到领导者没有占据的空档,在这个空档市场中争夺第一,使用与领导者不同的定位,将不同的定位信息植入消费者的头脑中。简而言之,建立新的职位,探索新的利基市场。
维珍集团从来都不是业内最好的,但不可否认,它利基市场独树一帜的一个。它能在多个行业存活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创始人文化的核心——永远不会一成不变。
维珍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做着出格的事情,给人出格叛逆的印象。正是这种独特的形象吸引着躁动不安的年轻人来到维珍,使其成为许多行业中一支独特的力量。
虽然这本书是市场营销学的必读书籍,但我仍然认为把一个企业的成败归结于它的名称和定位太绝对化了。毕竟,产品和企业的生命涉及到生产、营销、销售、运营等各个方面,没有一个名字可以抹杀它。
此外,我还有一个疑问:发展的车轮永不停歇,过于专注于自己现有的定位,会不会不到位?最后会不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泯在尘土中?
《定位》的读书心得9
这本书是预算之外买的一本书,主要还是由于当当网网友的推荐。很早就想把里斯与特劳特的定位思想整理一遍,先后读了《定位》、《营销战》、《与众不同》等等,大体上的感觉就是这些书的内容读起来比较简单,然后每本书的中心思想还是比较一致的,都是以《定位》这本书的思想来说事儿。读多了也就觉得乏味,没太有意思。并且感觉两位作者的思想没有形成一个体系,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不过作者非常简单明了的将里斯与特劳特的整个“定位思想”给总结成“两大公理”(大脑有限性和时间有限性),“两个本质”(战略本质和竞争第一、顾客第二),“三项原则”(积极进攻原则、集中兵力原则、防御优势原则)和“七大原理”(大脑原理、领先原理分化原理、聚焦原理、词汇原理、实践原理、领袖原理).
作者很有条理的把体系性的问题给解决掉了,这对我们今后学习定位思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结构。
不过本书的论述上还是有一定的问题。本书是编著来的.,所以用到了里斯与特劳特很多书中的事例。作者在论述很多小点的时候,可能是太苛求完美,导致论述的过于累赘。以至于给人一种繁乱之感。给四星吧,还值得一读.
作者一如既往滴高屋建瓴、简单明了滴阐述重新定位滴理论。简单滴语句,简练滴文字,丰富滴案例,画龙点睛滴提炼。没有一套套冗长沉闷滴长篇大论,却把真实滴市场、残酷滴现实一一摆在读者面前,引导读者主动滴进行深度阅读,仔细品味,在心智上引起共鸣,促使读者对重新定位理论进行设身处地滴联想,潜移默化滴自己去举一反三。
特劳特的系列书籍我是基本全部阅读过,他的定位、差异化、简单的观念是很有指导性作用,当然最欣赏的作品就是《营销战》。其他作品呢,感觉体系化不够。这本《重新定位》,是封笔之作,但不能不说是垃圾之作。从内容来看,无任何新颖,或许你要说这就是定位的思维,那至少应该要对原先的理论作个升华或沉淀,要么就学学波特,抓住理论.
《定位》的读书心得10
平时耳闻目濡,经常听到各种公司大谈特谈“定位”,但常常听不出所以然。最近看了艾·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著的《定位》(Positioning)一书,该书是一本改变了传播——营销的书。它讲述了什么是定位,并提出定位是广义的成功战略,定位技巧可应用于包括“政治、战争和商业,甚至追求异性”;
时代可以分为:产品至上时代、形象至上时代和定位时代。在产品时代只需拿出“更好的捕鼠器”并且有钱去推销它就行了,但仿效产品毁掉了产品时代。在形象时代,声誉或者形象比任何一个具体的产品更加重要。但拾人牙慧的公式同样毁掉了形象时代。在定位时代,创新不再是通向成功的关键。要想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预期的客户头脑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一席之地不仅包括企业的长处和短处,还包括其竞争对手的优点和弱点。在定位时代,光靠发明或发现新东西是不够的,甚至没它也行,但你必须是第一个打入客户的大脑才行。
人脑有一个针对现有信息量的防御机制,它能拒绝无法“计算”的信息,只接受与其内部现状相称的新信息,其他东西则一概过滤掉。政府、企业或产品都需要有正确的定位。定位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有一个适当的位置。
“缺乏适当定位”至今是许多本土企业及非赢利组织在竞争中的瓶颈,是营销中的突出问题点。对于个人来说何尝不是一个重要问题呢?
做事没有重点,希望人人满意,得到所有人的满意,结果是没有人满意。值得做的事情非要等到尽善尽美才去做,结果很可能永远做不成。如果你试过多次,并且偶尔取的成功,你在公司里的名声可能会很好。我们经常会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却没想到不管是鸡头还是鸡尾他终究是鸡,成不了凤凰。泰坦尼克号上最好的船员到头来也得和最差的水手上同一救生艇,而且他还得有幸露出水面才行。我们还经常会试图做一些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所谓好高骛远。这特劳特定位读后感都可谓是定位不当。
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远大可行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给自己进行正确定位,并努力达到你的目标。首先,得给自己下个定义。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得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至少要对自己能干些什么事要了解,不要以为自己能为所有的人干所有的事。人人满意等于没人满意。当然,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能力有限,这要求我们不停的审视自己,经常给自己下定义。其次,要不停观察我们所处的环境,思考他的特点和利弊,看他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是否有利。一个环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对你有利,但过一段时间又可能会抑制你的发展。环境包括社会、公司、你的上司,也包括你的朋友。对社会,我们必须努力去了解他,适应他。公司和上司是可以选择的,要选择真正对你有利的。如果你上了失败者的船,无任你多么出色都无济于事。不要只问你能为公司和上司做些什么,要问他们能为你做些什么。朋友要多交,但光交朋友还不够,你还要牵出友谊这匹马,间或操练他一番,否则的话,你需要的时候,反而用不上。总之,你必须不停的去适应环境,使之为你服务。最后,要敢干,要有信心。任何值得一做的事情都值得去乱做一气,要敢于犯错误,并勇于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不打算冒风险,不打算受到纷至沓来的非议,就不会第一个提出新点子或新概念,就很难取得成功。
个人定位和产品一样,就是要在预定客户的'脑子里占有一席之地。不要在产品里,甚至不要在你自己的脑子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你的想法用合适的方法表达出来,传达给你的“客户”,让他们知道你的追求是什么。在他们的头脑里给你自己定了位,就有可能把你往你希望的方向推动。
总之,你所做的一切必须为你的目标服务,小不忍则乱大谋。Hitch your wagon to a star!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必然会取得成功!
《定位》的读书心得11
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我们都会思考如何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困境。这本经典的《定位》,也许仍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毕竟,一本好书,无问新旧。
谈定位有一个基本前提,供给严重过剩。倘若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企业已经活得挺好了,也没有动力来找新的定位。当然,客观上大部分的企业都已经处于供过于求的市场状态,如果不想着转变,等到有一天,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所以,想要突出重围,就得找到属于你的“新大陆”。
1、什么是定位?
定位理论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即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通过了解企业自身、竞争对手以及客户心智,从而找到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上至国家,下至个人,都可以运用定位理论来指导实践。
用书中的原话来说,定位就是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在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人们会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忽略和屏蔽,我们需要筛选出那些最容易进入心智的原始信息,“一词占领心智”,比如沃尔沃是“安全”,宝马是“驾驶”,王老吉是“下火”。
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向内找原因,比如提升员工绩效,加强内部管理等等,实际上,更应该转变思维方式,向外看。社会变化太快,“时代抛弃你,与你无关”。
生态学有一个“生态位”的概念,即每一个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都有一个位置,参与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当与其它种群出现生态位重叠,就出现了“种群竞争”。比如树林里的马和鹿,都要靠树叶来生存,它们都会想方设法地多吃树叶以保障生存。鹿能够伸长脖子吃到更高处的树叶,也就和马不在一个生态位上了,因此长颈鹿能够繁衍至今,马儿则进化出了出色的奔跑能力,觅食范围更广,也保障了食物来源。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即在原有的生态位有竞争有天敌,通过找到一个没有竞争的新环境,种群就会出现爆炸式增长,根本控制不住,生态学的说法叫“生物入侵”。
企业也一样,在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下,也有自己的位置。要想突破瓶颈,就需要找到新的定位。营销上的说法,就是病毒式营销。
2、为什么需要定位?
人的心智空间是有限的,对于某一个品类的品牌而言,很难让人记住超过七个品牌。这是人的本性,很难改变。而能够进入人的脑海的,往往是能够打动其内心的品牌,或者说,品牌所传递出来的感觉满足了人对某一方面的诉求。
比如凉茶原本只是广东的一种地方饮品,加多宝集团通过将其定位于“降火”,避开了竞争激烈的传统饮料市场,满足了人们“怕上火”的心理需求,从而将一款单品打造成了爆品,年销售额甚至超过饮料巨头可口可乐。更重要的是,其它饮料品牌根本无法涉足这一领域。尽管后来有一众跟随者,“凉茶正宗”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行业第一的地位也无人撼动。
还有当下火热的“六个核桃”,也是找准了“核桃补脑”这个定位,在植物饮料市场一骑决尘。当然,这个定位的前提是,六个核桃解决了核桃乳口感和稳定性的技术问题,在生产工艺上保证了产品品质和口感,否则定位再精准,产品不好喝,也难让人买单。
3、怎么找到定位?
关于如何运用定位,书中给出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步,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第三步,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第四步,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简单来说,就是了解三方:企业自身、竞争对手、客户,从而找到与竞争对手错位的、与企业自身匹配的客户需求,同时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策略,强化品牌形象。
这种感觉就像,其它人都在某个领域打得火热,而你独自开辟了一块新的市场。
比如王老吉开创了凉茶品牌,成为国内饮料界的No.1,而可口可乐毫无招架之力;比如东阿阿胶从普通的补血保健品重新定位为“滋补品”,从而跳出了传统保健品市场的怪圈,在资本市场一骑绝尘。
小结一下,就是三个关键词:
1、解放思想:不仅要审视自身,也要看看外面的世界,错开正面竞争;
2、实事求是:结合自己的条件和能力,这是一切行动的基础,不宜妄自菲薄,也不宜盲目自大;
3、与时俱进: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不断调整策略,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
(内心OS:有时候想想老外也挺能写的,一句话能讲清楚的事,非得写一整本书......)
《定位》的读书心得12
读了好几本童大焕的书,买房的革命、中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穷思维富思维,包括这本定位中国,谈谈总体感受。
首先,童大焕的城市化研究,总体还是不错的。我所了解到的研究城市化的学者不算多,童大焕算是一个代表。他对城市化的.研究比较集中和聚焦,认为大城市仍将进一步集聚,中小城市发展必然比不过大城市。他提出,人口300万以内的城市,基本不用考虑投资价值。这些观点与陆铭的大国大城不谋而合。
其次,童大焕的理论游离在主流之外。中国政府的城市化思路是均衡城市化,鼓励发展中西部和中小城市。过去的一段时间,总体思路是东部先发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现在是第二个阶段。所以童大焕的理论注定不被中央所欣赏,也与政策和施政方略大相径庭。
再次,童大焕的理论过于简单化。城市化的过程是错综复杂的,并没有统一的路径。大城市会集聚,中小城市也能快速发展。典型的如瑞士达沃斯,美国很多小镇等。总体来说,城市化是多头并进的,大城市的集聚和小城镇的发展并不是非此即彼。
第四,中国的最大特点是人口。国际城市化经验有参考价值,却不可照搬照抄。中国城市化的最大国庆是人口巨多,需要更多的城市去承载。国内一线城市在10-12个应该比较合理,当前的二线城市很多具有发展成新一线的潜质,未来的增速冠军可能会在这个群体里产生。城市化也有个边际效应问题,发展到一定阶段,边际效益会递减,虽然总体仍将进一步发展,但速度必然有所放缓。
第五,谈一谈投资的选择。房产投资,城市选择非常关键,然后是资金和操作方式。原则上来说,投资没有固定的模式,比如一定要投资一二线,三四线就不行么?那也不是。三四线可以投,但你要选对城市,把握进出节奏,要求很高。最简单的是买入一线装死,稳赚不赔。想要赚得多,还得多学习。还有,资金少的,一开始玩不起一二线,那就可以从三四线起步,有什么关系,但如果什么都不懂,还从三四线起步,那只能自求多福吧。
《定位》的读书心得13
最近终于把看《定位》一书提上了日程,之前也不止一次的听人安利过此书,再加上其被称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想必应该不会是浪得虚名吧。
虽说"定位"理论自1972年提出,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其很多理念都其实都已经在各个行业领域所实践,但系统学习的一大好处就是在于可以将过往的一个个点连接成线。
何为"定位"
那么什么又是"定位"呢?其最新的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一、这句话可以提炼出三个要素:
1、定位从产品开始,所谓产品可以是商品、服务、企业、机构甚至个人;
2、但定位并不围绕产品进行,不涉及产品改变;
3、定位围绕的是顾客的心智,通过对既有产品的包装,使其在顾客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互联网人,尤其是产品和运营,初次接触定位理念或许会有所不习惯设置质疑。因为无论是产品还是运营,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贯彻始终的一直是”用户至上,挖掘满足用户需求。“”定位“则不然,它认为仅靠”满足需求“是无法赢得顾客的,进入顾客心智的定位知道才是赢得选择的有效方法。
笔者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内心确实也有一丝的不敢苟同。但转念一想,发现确实如此。最典型的的例子莫过于支付宝和微信的社交之争。如果从需求层面来看,支付宝的聊天功能并不逊色于微信,甚至也一度推出过"圈子平台",但却一直不能被市场所认可。其最根本的原因无非就是定位,支付宝在用户心中的一直是"以支付功能为主的类金融工具",人们根本难以将他和社交联系起来,又如何能在用户的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
那么可能有读者会问,那为什么微信这么一个社交软件能在支付领域占据头部位置呢?其实也是定位。微信支付刚推出的时候,一直不温不火,与支付宝简直是云泥之别。但因其通过春节红包异军突起,在用户心智中建立了"发(抢)红包神器"的定位,从而盘活了其社交网络的资金流转,有了用户资金沉淀引导其再触达支付环节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为何"定位"
从定位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成功"定位"的一个关键在于"与众不同"。而对于"与众不同"的定义,其实不同的时代是有所差别的。
而当下信息的过度传播和人们心智的过度简化这两者的共同作用,是"定位"愈发显得重要,"与众不同"愈发显得困难。
1、信息过度传播
这点我想大家都已经深有感触。信息大爆炸,让我们每天每数以亿计的信息所包围。无论是各类站、社交媒体、娱乐平台还是线下的各式广告,各种信息以千奇百怪的方式千方百计地试图侵占我们的心智。而一个产品要想从这浩如烟海的信息大军中脱颖而出,进入人们的心智之中。其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便是要有选择性,聚焦于某一点集中火力进行突破。一言以蔽之,就是找准"定位"。
2、信息的过度简化
从人的'心理角度来看,我们的心智其实自带防御机制,会潜意识的去屏蔽、排斥大部分信息,而偏向于接受那些和我们过往的知识经验相吻合的信息。
这恰恰就是在这传播过度的环境下,人的唯一防卫力量——过度简化的心智。
而与此同时,大部分人可以忍受别人给他灌输一些自己一无所知的事情,却不能接受有人试图去改变他们的固有想法。所以说:定位不是去试图改变人的心智,而是去找到人心智的薄弱点加以突破。
这突破的手段,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将信息尽可能的简化。就好像用一把刀将"信息之矛"削尖削利,这样才能切入人的心智。
(三)如何"定位"
因为此书笔者也并未完全看完。故此节仅是笔者对目前所看部分的一些思考。
笔者一直说运营"有的放矢"很重要。那么关于"如何定位"自然也是基于"为何定位"的破局了。
首先,此书给出的"定位"的基本方法如下:
”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其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关联认知“,便是基于人们更愿意去接受与自身知识经验相吻合的信息这一客观因素。
这个在”定位“中典型的一个方法就是”非可乐“定位法。这是一种通过把产品和已经占据潜在客户心智的东西联系到一起的方法。
书中举了七喜的例子。当时在人们的认知中,第一是可口可乐,第二是百事可乐。七喜把自己定义成"非可乐"饮料,既借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又将其和两大可乐巨头区分开来,通过差异化定位,避免和其产生直接竞争,销量急剧增长。
除了通过关联客户原有认知进入心智之外,另一个”定位“成功所面临的的难题就是”信息爆炸“了。
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每个人能记住的信息是有限的。而我们往往容易记住一个领域中前三名的产品,最多7位(这已经算是对这个领域相当了解了。)比如说,我们自己回忆一下,现在电商平台这么多,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能说的上来的综合电商也就天猫、淘宝、京东了吧。
而要想从万千信息中吸引客户,另一个方向便是进入潜在客户认知的前三,甚至是第一了。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就像我们只会好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却从不关心第二个。
但大的市场,基本上已经被各方大佬所瓜分。而这也恰恰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选择垂直领域创业的主要原因了。进入垂直领域的好处很多,但有助于"定位"的笔者觉得主要是俩:
1)垂直领域竞争少,如果你是第一个进入的,那么更有希望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留下"行业第一"的印象;
2)大领域的领导者,不见得在垂直领域依旧是领导者。这是我们摆脱他们掣肘的机会。就像阿里的淘宝在C2C电商的地位无人能撼动,但到了B2C垂直领域,天猫不就逊色于京东了吗?
书未读完,暂且聊到这里吧。笔者之前总是觉得看完一本书,再写感悟比较合适。但现在想起当初运营公众号的初衷:不就是聊聊读书,谈谈感悟吗?那又何必执拗于看完再写呢?以后或许会有感即书,到时一本书写了三四篇读后感,诸位莫怪了。
《定位》的读书心得14
看了《定位》这本书,激发了我对过往许多企业与品牌的回想,对其中所提的概念颇为认同,最重要还是有所启发。《定位》这本书是如此火爆,特劳特也久闻大名,而其中所阐述的观点——定位二字,更是受到市场上许多企业的认可。
比如江南春,江南春在《抢占心智》这本书里,开篇就提及《定位》这本书,并表述受这本书影响非常之深,所以在做分众传媒时,采取了一系列与定位有关的行动。
那什么是定位呢?
就是让品牌在顾客的心智阶梯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这样当顾客产生相关需求时,便会将该品牌作为首选,也就是说这个品牌占据了这个定位。
那如何定位呢?
简单简述,就是确定竞争对手与竞争对手的价值;而后避开竞争对手的强势,寻觅弱势,抢占这一位置;接着证明自己在这个位置的可靠;最后整合各个方面,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心智。
如果用词语概括本书,我会浓缩三个词:定位,心智,与品牌。因一直从事零售工作,所以对零售,对品牌,对企业的所做,都记在脑海里,当这些汇总到一起,并定位这次激发后,就被再次唤醒。
就拿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器厂商举例。
譬如,你要买豆浆机,你会想到什么?你会决定购买什么?
无疑,想到豆浆机,脑海中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九阳”二字,因为豆浆机与九阳仅仅相连,九阳这个品牌为占据了“豆浆机”在用户脑海中的心智。当一个品牌名占据了用户的心智后,无论这个用户是在线上买,还是在线下买,无论是在京东买还是在苏宁或者国美买,用户都会极大的概率购买九阳豆浆机,而不受渠道的限制。
同样的道理,当你要购买原汁机时,会想到韩国惠人,或者会被推荐惠人原汁机,因为这个品牌与原汁机仅仅相连。
包括电饼铛,你会想到利仁,空调你会想到格力。无疑,这些品牌名仅仅的与这一品类相连。说道这些品牌都与这些品类相连后,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品类会有许多品牌,如果仅仅是让大家在想起这个品类后想到这个品牌,肯定还不够,还不能足以完全打动用户,尤其在客单价较高时。比如空调这个品类,当我们想起空调后,会想到格力,但是这个品类下,既有外国的松下、大金等,又有国内的美的、海尔、创维、TCL等。这时,格力又有另外一个次占据了用户心智——好空调,格力造。这句广告语以及事实上的格力的品质,给与了用户格力空调质感的保证。
那这时,美的.空调又是如何避开格力的优势,来抢占用户心智呢?
美的变频空调,一晚一度电,占据了用户心智,一碗一度电,无疑代表着节能,代表着省钱,于是在这个定位下,给美的空调带来了市场的老二位置。
那海尔空调又是如何占据用户心智呢?
海尔,售后服务就是好!这一用户心智,基本囊括了海尔的全品类,包括空调,在这个心智下,有为了图售后安心的用户,就会购买海尔空调。而关于定位,关于心智,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再有品牌,我们会看到,当某一个品牌占据到用户心智后,一旦将这个品牌扩展品类或者开创新的系列,就会出问题,所以一些企业在避免。比如雷神电脑,这个品牌是海尔出的,但是海尔生产的电器明明不与3C数码这个品类挂钩,于是乎,海尔没有用海尔电脑这个名称,而是用了雷神,这造就了雷神这个名称的品牌效应,并抢占了用户心智。
同样的道理,宝洁公司更是玩品牌的大户,比如海飞丝,飘柔、潘婷等等一系列,每个品牌都占据了用户一个心智。这种多品牌,阿里巴巴也是用的很6,比如天猫,比如淘宝网,比如支付宝,比如蚂蚁金融,每个品牌都占据用户一个心智,让用户想到不一样的概念。
凡此种种的例子,依然是有许多,不再赘述,定位这个词好理解,但是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看过《定位》后,也推荐大家看下《抢占心智》,更能形成一个系统认知。
《定位》的读书心得15
在成老师的文章《班本课程的存在价值、准确定位与合理开发》中,他阐述了班本课程存在的必然价值以及应该如何对班本课程进行准确定位与有效开发。
一、班本课程的来源
成老师提出班本课程凸显了班级的主体作用,让班级在课程的开发和管理中有了自己应有的位置。这样,从开发主体出发,形成了课程开发的系列,也形成了课程管理链条,这有利于课程开发的系统思考和整体设计,也有利于课程的综合管理。
在上个学期中我园的课题是《利用古镇棋弈资源,开发儿童游戏的实践与研究》,在这期间我们先从古镇棋弈下手:围棋,奠定幼儿棋弈课程的基础。我们选择先让幼儿学会如何下围棋,学习围棋中的专业术语、围棋的下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对于围棋的兴趣以及学习围棋中蕴含的精神。我们考虑到学习围棋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枯燥难学的,再加上围棋的`专业术语比较多,所以我们采用游戏、儿歌和故事的形式让幼儿学习围棋,把枯燥乏味的围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二、班本课程的开展
班本课程的开发有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千万不要以班本课程开发来占满学生所有的时间,给学生留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吧。二是千万不要让所有的生活都课程化,让学生有一点自由自在的爱好吧。学生可能正是在自由自在的非课程中得到发展。三是班本课程尤其是狭义的班本课程要去求质而不是求量。
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围棋后,小朋友们对于围棋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也能进行简单的对弈了。于是我们从围棋中挖掘一些元素来开发游戏活动,又考虑到大班的幼儿喜欢争强好胜、比赛,所以在创设的游戏中基本都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的,以下是我们开发的部分游戏活动:如体育游戏
【《定位》的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定位读后感09-05
《定位》读后感06-10
[热]定位读后感7篇11-30
包饺子的秘诀——定位06-25
态度决定位置06-28
确定位置说课稿05-08
确定位置教案11-26
自我定位,攀登理想的巅峰06-29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