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局》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格局》读后感15篇[精华]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格局》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格局》读后感1
现代商业房地产招商管理运营的精髓就是要把松散的经营单位和多样的消费形态统一到一个经营主题和信息平台上。而不能统一运营管理的商业房地产项目会逐渐从“商业管理”蜕变成“物业管理”直至丧失商业核心竞争力。而我们资管中心的优势在于我们组织构架下的两大部门1,招商部2运营部。这两大部门也是商业房地产运营的核心部门,同时也是商业房地产收益和物价价值提升的源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运营操盘,帮助印象汇项目提升商业价值和房产增值溢价。
商业地产象征着一个城市的经济硬实力,而做商业地产项目招商工作不但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还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的商业精英人士,时刻掌控着商业市场经济的走向。以上这些都是吸引我并让我热爱这份工作的原动力。
从今年3月份入职以来,我也从身边的每一位同事那里学习了很多的专业技能。例如张总每周的招商培训会议,让我们学习到了万达、中粮、大商等一些优秀企业的招商技能。还有林总的商业购物中心的业态规划和物业条件需求培训,马总的奢侈品牌认知和品牌历史。慕经理的生活业态分析论等等。
我之前是从事单一业态的专业招商工作和管理工作,只对餐饮和儿童教育业态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通过参加领导组织的专业培训会后,我对其他行业有了新的认知和较深入的理解。这些专业的技能是我在今后的招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入职以来近八个月的时间也是我近几年工作中成长和进步最快的一年,感恩领导,感恩所有同事,我为自己能在这样的团队里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后我会和资管中心团队里的所有同事并肩作战,一起为资管中心的商业长城添砖加瓦,为铸就城汇人的辉煌事业贡献自己的所有。
《格局》读后感2
“世界上永远不缺聪明人”——最近偏爱上了吴军老师的人生进阶系列的全新作品《格局》。这是继吴军老师《文明之光》,《智能时代》,《见识》,《态度》之后的作品。在《格局》这本书中,吴军老师从人生的格局,命运的力量,生活的节奏,智者的见识,心智的成长,悲观与乐观,未来的法则七大方面阐述了一个人的格局的重要性。
有时候我们也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也好奇别人是怎么做的,怎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其实,决定一个高度的,是一个人的格局与心智——格局够大的人不仅看的远,更重要的是,能在那些重要关头上选择对,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应该怎么做,能够把自己的心稳住。这几年一直都在忙忙碌碌,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突然觉得之前的那几年,自己没有方向感。那时候的自己总是给自己找一万个理由推脱自己,什么年龄小,没有遇事的经验,更谈不上什么心智与格局。多年过去,现在再重新审视自己,觉得自己应该把心沉淀,重新并且时刻的定位自己。调整自己遇事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式方法,不断的在别人进步的同时自己也不能落后。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你的创新永远赶不上被淘汰的`速度,心态和努力就是生与存的必要条件。时刻清楚自己能力的边界,而但凡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通常是没有见过真正聪明能干的人。因为,人只有到了一个人才荟萃的环境下,你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自己水平的不足,而明白自己能力的边界不是一件丢人的事。人贵在自知,走出舒适区,在自己边界内最大化优化自己,才是对人生积极的态度。
未来是一个过剩的时代,物质会过剩,内容也会过剩,而唯独宝贵的是人的时间和注意力。以前是说,有了手机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真实的情况是,有了手机后,所有的时间都变成了碎片化的时间。要是把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捡起来串在一起,多学习,就可以减少很多个伪工作的“努力”。就像我们厂部门口的主题口号“学习创新求发展,求真务实见精神”,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同时,让自己的心智成长,遇到事情能够稳妥的处理,把每一项工作做精、做细,并且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和思考。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格局成为一种智慧,一种思想的境界!
《格局》读后感3
作为一名海员,在船上工作的一个合同期一般为6到8个月,长期在船舶这个封闭的工作场所作业,每天面对的也就船上的那20来个人,而且因为工作作息时间的不同,船舶是在时刻不停的运转着,而人是轮流休息的,所以在不同的时间段,总有一部分人在休息睡觉,还有一部分人坚守在岗位上,不论白天黑夜,为船舶的安全营运保驾护航。因此船上的大部分人员也只有在吃饭、演习或者开会的时候才会碰面。对于这种独特的生活工作环境,良好的情商和格局处理好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切忌直来直去,不要张口就来、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多人在沟通时常常就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将自己的想法观点直接表达,却没有想过谈话对方的感受和反应,我们应该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揣摩对方的想法。
船员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相较于陆地上丰富多彩的生活略显枯燥乏味,再加上工作上的压力,难免会出现负面情绪。那么当负面情绪来临的时候,又无心工作,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正确面对负面情绪,而不是简单地去压抑它。每次压抑情绪,都会加大情绪的反弹力度,就像扫地,把垃圾从客厅扫到厨房,不是垃圾不存在了,而是堆积在了厨房,并且越积越多。所以压抑情绪不仅无法赶走负面情绪,反而会使你的负面情绪越积越多,适当的负面情绪会使人集中注意力。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当面对外界的威胁或自然灾害时,人会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这些情绪会提醒大脑集中注意力,做出准备来躲避危险。而现代,我们遭遇野兽袭击的概率很小,但这种预警机制仍然在起作用,尤其是你在工作中有压力的时候,它会让你集中注意力去处理问题。适当的'紧迫或者不舒适感,会提升你对工作中问题的重视程度,从而专注其中,克服困难。所以说,负面情绪还有可能让你在工作中表现的更加出色。
当我们在船舶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一般来说,需要客观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难点,然后有针对的去解决问题。当你让自己冷静下来去解决问题时,负面情绪就会逐渐消解。负面情绪的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未得到及时的疏解,反而将负面情绪堆积或者压抑起来,最后这些负面情绪像一座随时会爆发的小火山,稍微有一点外力的刺激,便会瞬间引爆。与其等待情绪的爆发,不如找到情绪发生的来源,将其疏解。
作者暖心Honey姐避开了生硬的说教,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写成此书,期望给走在前进道路上的女性朋友们照亮事业的旅途。但作为一名男性同胞,在读完此书后,依然觉得受益匪浅,文章中所阐述的好多方法和技巧对于男性同胞在职场中的发展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同样奏效。这本《决定上限的是你的情商和格局》真心写的不错,我会把此书推荐给我的老婆(目前在家做全职太太照看未满一周岁的儿子),希望能对她将来重回职场工作,有所帮助。
《格局》读后感4
古人云:先发制人,后发而制于人。
有人会认为被动是一种自谦,含蓄,但是它却容易丧失某些机会,而主动则可以去争取到机会,主动迎接挑战,把控更自由的人生。
有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位非常虔诚的教徒,相信上帝能帮他解决一切难题。有一天他的房子着火了,他被困在里面,不断祈求上帝能够来救他,上帝没来,消防员来了。
但是消防员怎么劝说,他都不愿离开,相信上帝会来救他,消防员不得不离开,然后又派一辆直升机来救他,但他仍然要等上帝来救他。
结果他被火烧死了,他死后见到上帝,委屈地问:“我虔诚地信奉你,你怎么不来救我?”
上帝回答:我第一次派了消防员,第二次派了直升机,但你都拒绝了。
故事中的教徒明明有两次生还的机会,但是不主动去抓住,即使上帝伸出援手也没办法帮助他。
除此之外,提高主动性,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坐以待毙。
阿里巴巴,全球知名的电商公司,其实在十几年前,阿里巴巴开始做电商时,前面已经倒下一批电商公司。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8848,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在倒闭后说,中国不具备做电商的土壤。
因为当时没有网上支付,没有信用体系,没有方便的物流,交易各方缺乏诚信和相处的信任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他完成非常艰难。
当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时候,马云却将阿里巴巴做成功了,他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无到有创造条件,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支付手段,以及和物流企业合作。
同样的一个机遇摆在面前,前者怨天尤人,不积极主动解决问题,而后者积极奋进,将被动局面转为主动自主权。
《格局》读后感5
读完了吴军老师的《格局》一书。写下这些文字,相当于是对于这本书的一个梳理吧。
吴军老师是我非常敬佩的长者,读他的专栏文章和他写的书,成了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这次读完的《格局》,是他从《硅谷来信》和《谷歌方法论》的专栏文章中选取后整理成书的。很多文字,读起来很熟悉,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道理往往是朴素而简单的。正因为过于朴素而简单,会时常忘记。反复读老师的文字,也是让自己不断加深记忆,尽自己所能去做一些正确的事情,养成一些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努力去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老师在本书的序言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一事无成的人常常跑得很快,却在锲而不舍地兜圈子,或者受到环境的诱惑而不断改变方向,甚至干脆背道而驰,几年、十几年后回头看,又回到了起点。
这是一个变化非常快的时代,而我是一个不那么聪明的人。很多时候会感觉到很焦虑,担心错过什么,就随着人潮,被一种热闹推动着做了一些事情。回头看看,其实没有什么用,只是浪费了一些时间。于是,每天早上起来听一篇老师的专栏文章,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又进入了另一个徒劳的圈子,如果是的话,就让自己尽快跳出来。自己走得是很慢的,只希望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些正向的进步,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回到起点。
只有主动做事,奇迹才会发生
在本书第一章的最开始,老师讲了主动性,说明主动性对于一个人的意义。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非常虔诚的教徒,相信上帝能帮他解决一切难题。有一天他的房子着火了,他被困在里面,这个人就不断祈祷,祈求上帝来救他。上帝当然没有来,但是来了一辆消防车。消防员搭了梯子,爬上屋顶,要救他出去。
这个人拒绝了消防员的帮助,他说:“我不走,我在等上帝来救我,他一定会来的。”消防员怎么都劝不动他,火势越来越大,消防员不得不离开,然后让消防局派了辆直升机来救他。救援人员从直升机上放下软梯,让他赶快爬上来,这个人却说:“我不走,我在等上帝来救我,他一定会来的。”最终,上帝没有出现,这个人被烧死了。
这位虔诚的教徒死了之后,在天堂见到了上帝。他非常委屈地问上帝:“上帝,我那么虔诚地信奉你,你怎么不来救我?”上帝答道:“我第一次派了消防员去救你,第二次派了直升机去,可是你坚持不走,我也没有办法”。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机会的,关键是要有主动性,行动起来把握这份属于自己的机会。如果自己不主动,那真是上帝也没办法了。
上帝只垂青主动的人。没有主动性的企业,很快就会被淘汰;同样,没有主动性的个人,处境会越来越艰难,因为我们从事的行业消失的速度远比我们想像地快。当时我刚进入现在这家公司的时候,我的一个同事,暂且叫他L吧。L和我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你不适合在这个公司工作啊,你的主动性不够”。当时觉得很委屈,自己也主动做一些事了啊。后来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才逐渐明白他所说的主动性的含义,缺乏主动性给我的工作造成的问题。也用了另外一年时间才把自己的主动性提高起来。
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只有自己主动去思考才能逐渐清晰;而想要达成心中想要的,只有主动去做一些事情,才能离这个目标更近一些。
做事情要专业
关于做事情要专业,老师在书中举了莱特兄弟的例子。他们两个人虽然是自学成才,但是系统地学习了空气动力学。而且打造了一个风洞,模拟飞行的气流,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仅仅为了改进机翼,他们就尝试了200多种翼形,进行了上千次的测试。在风洞中做足了实验,他们依然没有马上驾驶飞机上天飞行,而是继续做了大量无人驾驶的试飞,仅仅对飞机上用于控制的尾舵,他们就进行了上百次试验。这样扎实的理论基础,加上大量的试验,保证了他们第一次真人驾驶飞机飞行就获得了成功。
而那些没有成功发明飞机的人,比如之前李林塔尔,还有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十年间继续从事飞机发明的人,很多因为做事不专业,在试飞的时候就不幸逝世了。民间科学家和莱特兄弟这样的人的差距,在于后者是用专业的方法来做事情。
专业和不专业的区别是巨大的。也许有时候不专业的人也可以把事情做好,但是不能保证稳定性。业余的网球运动员也可以偶尔打出很好的球,业余的医生也可以治好病人,但是他们的发挥不稳定,发了一个好球,接下来可能就是一个很差的球,治好一个,可能紧接着就有一个患者因为医生自己原因而治不好。专业的运动员可以保证每一个发球的姿势准确,击球到位;专业的医生有更加系统全面的知识来对病情进行分析,对症下药。
专业的人永远是在用专业是方法在做事,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可以保证发挥的稳定性,而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无论做什么行业什么事情,都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人。
认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生活态度
很多人不肯认命,不肯止损,其实是因为骨子里太高估自己——不仅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且高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高估自己的能力,才会觉得有翻盘的可能性;高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才觉得什么都该是自己的,什么都不能少。
之前很多时候,我的一个大问题就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觉得摆在面前的问题很好解决,就没有做充分的准备,结果是事情没有做好。反而是那些明显觉得难度,自己要好好准备的事情,能够尽心尽力去做,再加上一些运气,竟然做好了。
经历过一次次的`事情,也逐步对这些事情进行思考,让自己对于自身能有一个更加客观准确的认识。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能做多少事,然后在自己的范围内好好做一些事情。对于那些自己能力不能及的事情和东西,可以尽快放下妄念,让自己心境能平和一些,也能更加关注于自己手上的事情。
有些时候,明明是一个很小的错误,却引发一连串越来越大的麻烦事。读完老师的文字后明白,这就是自己不好的思维习惯让自己卷入了一条厄运链。而想要斩断厄运链,方法很简单,只要记住“止损”和“认命”。所以很多时候,事情发展的趋势不对的时候,我马上想到的是,要如何止损,如何快速斩断这条厄运链。认命,知道自己走错了方向,不去妄想翻盘的可能,让自己很快回归常态,这样很多时候让我能够及时跳出来,避免进入更大的困境。
如何跳出思维定式
老师在这里讲了一个五金厂主博尔顿的故事:
博尔顿原来是一家五金厂的工厂主,在机械革命的时代,这种生意会渐渐落伍。幸运的是,博尔顿加入了月光社,结识了瓦特、老达尔文(查尔斯·达尔文的爷爷)、后来的瓷器大王韦奇伍德、发现氧气助燃原理的普利斯特里等当时的科技精英。每到月明的夜晚他们就在伯明翰聚会,讨论的事情当然和他的五金生意无关。就是在那些自由聊天的过程中,博尔顿了解到瓦特正在发明万用蒸汽机,并看到了它对未来工业可以产生的巨大影响。于是,他毅然卖掉了所有的产业,帮助瓦特造出了新一代蒸汽机。当然,他和瓦特都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如果博尔顿每天十几个小时都把注意力放在五金店生意上,最后的路一定会越走越窄。
博尔顿之所以能够和瓦特一同开发出第一代蒸汽机,是因为他和那样一批有着先进思想的人在一些交流思想。是这些人讲的一些新的想法,让博尔顿逐渐跳出了原先的五金生意的小圈子,用一种新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和时代的发展。
人只有到了人才荟萃的地方,才能体会到自己水平上的不足。也是通过吴军老师,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在学术上、企业中做到出类拔萃的人。知道了这些人和他们的经历,感叹一个人可以做出那样影响力巨大的事情。于是在自己工作中取得的一点点成绩的时候,就明白自己做到的事情有多么的微不足道,要继续好好努力。也是通过老师的文字,让我更加认识到那些有见识的朋友对我们的重要意义。希望后面有机会能到一个有更多更厉害的人存在的地方,从与他们的交谈合作中学习。
面对这个时代的迅速变化,最好的办法不是加倍努力,那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而是应该停下脚步思考。
有见识的朋友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思考。只有自己不时地停下脚步,思考自己所处的环境,思考自己的位置,思考自己下一步应该怎样去走,才能在动态中不断调整自己。这样不至于陷入固定的错误方向。可以让自己及时停下来,调整自己的方向,然后继续前进。
做一个有趣的人
我一直觉得我们要做有趣味的人,而不只是一个工作和赚钱的机器。
有趣从兴趣开始,《具体生活》这本书其实讲述了老师的兴趣养成过程。兴趣不仅是让自己喜悦,还能提升自我,因为在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到极致的过程中,能够让自己得到升华。没有兴趣的人,多少是有点狭隘的。
反观我自己,大部分时候能够规规矩矩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却说不上是一个有趣的人。后面需要做的,也是把自己工作做好的同时,更多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兴趣。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不仅能给别人带来价值,也能带来一些新鲜的想法和洞察,一些心领神会后的欢笑。
《格局》读后感6
当你不得不承担一次失败,当你不得不进行一次决择,当你不得不面临感情的破裂,当你……人生后悔无益,不死则没有定局,要想在人生的低谷成功逆袭、攀登高峰只有修炼好自身的九大格局,这是一本让你不被过去的失败困扰,走上正确道路的书……
格局就是指一个人的眼光、胸怀、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一个人的格局大了,未来的路才能宽……这是一本让你认真反思自己的'书,它会映照出你身上无数个不完美,你也能从故事里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将来的结局,但它也为你打通了生命的出口,让你明白怎样修炼九大格局才能尽情释放才华与激情并迎来成功的人生。
《格局》读后感7
从来不曾知道,我会在北京打拼? 也不曾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想扎根北京?只是开始来了这座城市,便慢慢习惯了它的节奏,或者可以说是自己适应了这个城市的节奏,便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选择在这座城市里面奋斗。
这本书的书名叫《格局逆袭》,副标题叫做普通人的制胜之道,我想并不是每一个普通人看后都会像作者一样,逆袭成功,可是里面很多观点和大熊老师个人的经验,还是值得一看,作者诙谐幽默的笔锋,让你欢笑的同时,不禁深思,我到底拿什么来逆袭我的人生。
09年我刚进入大学那会,刚刚体验了高考,万人过完独木桥,全国各地到处都分散着自己的同学,很多同学去了大城市,我则不以为然选择在家乡,可是却开心以后去哪里玩,都有认识的人招待,在城市过着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我有的同学给我从北京/上海还有国外打过来一些电话,讲述着他们的所见所闻,我却觉得实在是没啥可聊的。
暑假闲来无聊,找到在北京上学的同学游玩,第一次来北京,有出发前的兴奋,也有些不以为然,不就是个小北京嘛,来到这可好,人多、车多、玩个什么都排队,麻辣烫都是数签子的,记得回去后到处跟周围的.人抱怨,当然也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虚荣心,虽然时至今日已记不得太多的细节,但总归有一点是深切感受到的,那就是我,并不喜欢北京,严重的不喜欢北京!
工作我就留在老家,在哈尔滨,过着冰城人民习惯的生活,日复一日重复着,爸爸之前总对我说:“全国一盘棋呀,在哪里都一样,到处都是高楼、还是在自己的地盘最好”,我也受家人的影响,不觉得外面的世界好。这样的情况在15年被打破了,机缘巧合我被调到北京工作,起初各种不适应,可慢慢的当你看到那么多优秀的人在奋斗,接触到很多打拼的青年,参加了很多活动,见识和视野打开之后,你发觉这里真好,有着家乡没有的机会。
在后来我因为工作,不想在内耗自己,断然辞职,即便当时公司还有几万块的提成钱没有给我发,可我依旧选择离开,因为与其在这内耗,我不如珍惜时间去闯闯,时间才是一个人的最大成本,我想这就是大熊老师说的格局吧,也就是看问题的高度。在之前我是断然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的,我舍不得那钱。说这件事情,并不是标榜自己的豁达,而是很多事情,自己没有那么计较了,因为知道什么事情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
今年北京的高考状元说了一些话,让人听后头皮发麻,他说未来寒门太难考出状元来了,因为资源和眼界都是局限的,这名高考状元本身就家住北京,教育资源丰厚,父母又都是外交官,很小的时候就带他去了很多的国家,眼界自然不一般,所以寒门很可能会出孝子,但很难出贵子了。这句话虽然听着残酷,可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同样参加了高考,我在农村的弟弟,连填报志愿选什么专业,都一脸茫然,让其选择一个大城市,死活不去,说生活成本太高,建议他假期看一些书籍,他却说看那些有啥用,抱着手机看动漫看游戏,时不时传出大笑的声音,但我妈妈跟我讲这些的时候,我很无奈同时也在想,这以后他拿什么去跟人家竞争。
其实整本书,更多的在以一个过来人在论述一些方法和经验,有对职业上的,有对待机遇上的,有专门对女性的,其实讲了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在讲“见识”与“格局”,当你的格局和见识不一样了以后,自然在处理问题上会有一些不同,不是身在北京你的格局就会变大,也不是你在小地方你的见识就会短,而是大城市信息更多,你所能享受的教育资源也就更多元化。
文章的最后我想起了庄子,庄子老婆死后,很多人都很悲伤,而他却鼓盆而歌,周边人都不理解其做法,其实就是周边人的格局还没有和他老人家一样,到达那个高度,当一切回归于宇宙,他自然为他的老婆开心,为之雀跃,每一个人人生都是自己过的,只需比昨日的自己好,这何尝不是一种逆袭。
《格局》读后感8
莫名的喜欢上了“格局”这个词语。总觉得这个词承载了太多的憧憬与念想,慢慢的内敛成了我心底的执念。
拜读了何权锋老师的《格局》,我更加确信:思维决定高度, 格局决定结局。
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三个工人在工地砌墙,有人问他们干嘛?
第一个人没好气说:砌墙,你没看到吗?
第二个人笑笑: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第三个人笑容满面:我们正在建一座新城市。
10年后
第一个人仍在砌墙,
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
而第三个人,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很老套的一个小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一直很喜欢这个小故事,以前把它解读为:理想、追求,而今我更喜欢用格局去做定义。
中国有这样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这句话说的是:你可以烙出大饼来,但是你烙出的饼再大,它也得受烙它的那口锅的限制。
我们所希望的未来就好像这张大饼一样,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完全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这就是所谓的“格局”。
什么是格局?
格局就是指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
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大格局,即以大视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势。
一个人的格局大了,未来的路才能宽!
如果把人生当做一盘棋,那么人生的结局就由这盘棋的格局决定。想要赢得人生这盘棋的胜利,关键在于把握住棋局。
在人与人的对弈中,舍卒保车、飞象跳马……种种棋着就如人生中的每一次博弈,棋局的赢家往往是那些有着先予后取的度量、统筹全局的高度、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方略与气势的棋手。
在今天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世界里,我们在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一点最重要,就是尽量酝酿一种大胸怀。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怀,大格局才大有作为。
思维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
《格局》读后感9
我读了一本《格局》。读完后,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心想,格局到底是什么呢?
只见封面上有几个字是:“思维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作者是乔洁,主要讲的都是格局,那是什么呢?其实格局就是你价值观的高度。格局说起来简单,但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得以彰显,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有格局的身影。
“如果把人生比作风筝。我们的思想与眼观便是牵引风筝的那根线。只有放了线,风筝才能自由翱翔,广阔天空任其飞。人也如此,当我们跳出狭小空间,走出去,就会发现只要你愿意,脚下的土地随时可以成为我们施展抱负的舞台。”这是乔洁写的。他让我明白学习是最量要的。没有学习那跟笨蛋有什么区别,只能被骂。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很简单,它就是格局。俗话说,饼在大,也大不过烙它的`那口锅;不管你想烙大饼还是小饼,无疑都会受到锅的限制。如果把未来比喻成锅里的“烙饼”,人生能够走多远,达到怎样的境界,完全取决于“锅”,这就是格局。格局其实是我们的价值观的高度,书里说的多好啊!
是啊,格局是思维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
《格局》读后感10
《格局》这本书买回来有大半年,直到昨天发现自己这个月又是东看一下西看一下,最后一本书也没有看完。想着反正下雪准备不出门,那就静下心来把一本书读完吧!
说来很丢人,会决定看《格局》是因为它是属于鸡汤类型的书,不像美国书籍那样费脑子。
哈哈比如《情商》、《故事思维》、《演讲的力量》这些书要是想读完,我是必须每天读一个小时,一个月才能读完的。
始终觉得美国书籍都是那种可能研究型的书籍,看过后才知道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
日本书籍就是那种看着有很多和自己经历一样,也会教我们如何去做,但是等看完后又觉得脑子空空的知道几个如何执行下去的方法。
对于国内的书籍,我觉得看着大多数都是鸡汤文多一些,各种故事的拼凑成为一本书。
这只是个人的感受而已,但是偶尔喝一碗鸡汤会让自己更加有激情去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当时决定买这本书是因为觉得自己格局太小而影响着自己事业的'发展,想通过这本书让自己成长起来。
还记得当时在《格局》和《眼界》这本书徘徊,回来后发现是鸡汤,是大道理谁都懂的感觉,就被自己搁置这么久。
当昨天静下心来读时候,又会发现不只是鸡汤文,有很多教我如何去执行的方法。
用心读下来收获还是很大的,真的就像这本书封面说的那样,思维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
附上朋友的一首诗:
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
柔软若冬日之阳光,
清澈似山涧之清泉。
美女之言语犹如冰珠洒在玉盘,
粒粒分明;
美女之笑容好似雪花落于肌肤,
片片透骨。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格局》读后感11
读完《π的格局》这篇文章,我被作者渊博的知识所折服,作者在文中描述π的整个历史,从而引出人的格局。
作者这样写道,π代表着圆周率,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他是圆的化身,它是超越数(不是任意次数的有力系数代数方程的解),它是信念(一个用数值可以接近但永远达不到的理想),它是方法论(用多边形逼近圆),它是哲学(抽象化思维、无限思维),它是人生(苦涩甘乐)。我想作者必定是一个对数学和哲学造诣很深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下这么深刻的思考。
作者对格局也有很深层次感悟,“ 格”是长枝条之意,现今意为衡量,组织,匡正,格式化;“局”是弯曲的意思,是双半包围结构,左上包右下,套右上包左下,机修协调,上下对正,左右平衡,结构美观。作者还形象解释了什么叫局限,砍柴的人意为皇帝挑的.是金扁担。
文章的重点在什么是人的格局,人的格局是视野、境界、胸襟、胆识和心态等外在现实表现,但是想要格局,就得远离功利、刻薄、怪诞、死板、傲慢、投机、空谈、浮躁、谄媚、不孝。练就格局既要知识和经验,积累和感悟,又要气节和风骨,圆熟且纯真,坚韧且正直。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格局呢?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脱下“马甲”。作者重点描述梁启超的格局,他的格局不是刻意的,而是在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审时度势修炼出来的,恰是不在意,便成大格局。
读完整篇文章,作者对π的真知灼见让我肃然起敬,我也对梁启超有更深的认识。他传播先进思想,启发民智, 是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铺砌了中国近代思想文明之路,他改变了历史。他做人光明磊落,爱国、宽容、乐观,境界大心地宽、不为名、不图利。正所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读完文章我已相当惭愧,做人做事的多维度比较,只能望其项背,我想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修炼,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格局》读后感12
《时间格局: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是一本比较实用的操作手册。书中的很多方法论,让人受益匪浅。
该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第一步是思维重构,走出自身思维的局限。第二步是投资时间,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第三步是成为高效的行动者,唯有行动才能改变自己。
时间管理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抓住了是黄金,抓不住就是流水。每个人都应有时间管理意识,不能任时间白白流逝而无动于衷。人生看似漫长,却很短暂。如果以一个月作为一个格子,以80岁作为生命的终点,我们的人生也就区区960个格子。用一张A4纸绘制24x40的表格,一生的时光就会呈现在你面前。
当我们的一生被量化在眼前的时候,是不是感到触目惊心?如果80岁是生命的终点,此刻的你已经走完其中的百分之多少了呢?你又将如何填满生命剩下的格子?
掌控时间者,掌控人生。为了使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我们需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在此分享两个时间管理小妙招:一是黄金时间吃丑青蛙。黄金时间是一天中你头脑最清醒,效率最高,且最不被打扰的时间。丑青蛙是对于你来说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比如对于一个爱阅读的人来说,早晨起床后用一个小时去看书,就属于黄金时间吃丑青蛙。同样,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起床后先完成当日的写作任务,也是在黄金时间吃丑青蛙。
二是番茄钟工作法。选择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把番茄钟设为十二分钟。在这二十分钟内不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情,直到番茄钟响起,可以休息五分钟,继续下一个番茄钟。保卫整块时间,有助于提升时间的利用效率。如果你一边看书,一边看微信,你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去阅读。相反,如果你关掉手机网络,你会发现读书的速度和专注度都会提高。
微信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把人们的生活碎片化了。德鲁克说:“如果你只有碎片化时间,相当于没有时间。”我们常常在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其实更好的做法是如何减少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可以暂时关闭网络,或者把手机放在其他地方。这样你就不会被微信频繁打断,你做事的效率就会提高。
行动力
行动,是缓解焦虑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在行动中,你的目标才会越来越清晰。想要改变自己,现在就迈出第一步。因为你永远不会比此刻更年轻,更有精力。相信行动的力量,不然你就会沦为马云口中的“夜里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为什么我们知道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我们缺少行动和坚持。
阅读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阅读可以带给我们内心的安定和精神的自由。有时候,困扰我们的某个问题,书中的一句话,就会让我们豁然开朗。当你知道你教室里发生的事情,在前人的教室里早就发生过时,你就会少一点焦虑和烦躁,多一点淡定和从容。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你的阅读,成就了你。
有一种“剁手”叫“屯书”,每到电商节,你是不是都会屯书?但是书买回来后是不是就没有然后了?看看你家书柜上有多少书还没有拆封,又有多少书已落满灰尘。买书的确是投资自己的方式,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买,却不认真阅读,那么花在买书上的钱不是一笔投资,而是一种浪费。
另外,我们看过的书,一定要去实践。如果一本好书只是被我们匆匆翻阅后便束之高阁,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并没有发挥出来。读书,重在实践和行动。在书中读到一个好的观点,好的方法,合上书就应该实践一下,去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比如我们读了教育教学类书籍,就应该试着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让自己的工作更轻松。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高质量的。
写作
阅读是一种输入,写作是一种输出。读书的同时,最好坚持写作。写作,让人感到充实。写作,让人充满期待。写作,是对生活的记录和馈赠。“写作,满足了我们的倾诉欲望。写作,可以让我们暂时逃离琐碎的生活。写作,有助于我们排解负面情绪。”
“博尔赫兹曾说: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每日用文字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将生命中转瞬即逝的美好时刻,通过文字镌刻成为永恒。养成每日笔耕不辍的习惯,你将受益终身。”
须有日日不断之功,人生方能持续精进。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愿我们都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即刻行动起来,在持续的阅读和写作中升级自己的人生版本,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格局》读后感13
读完这本书后,感觉自己少了一份焦虑,多了一份责任感。
自从上五年级后,在学习上督促的比原来多了很多,在写作业的问题上,还是会经常和孩子发生一些冲突。作为父母,我确实没有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太多的顾虑,从小看着长大,明白他是个记忆力和专注力都很好的孩子,对于学习来讲,应该不会有太大压力。唯一让我和爸爸觉得头痛的就是每天回家写作业战线拉得太长。管理时间的能力和自制力一直是我特别要求的,虽然这学期在时间意识上有了些进步,但还是不尽如人意。读完《父母的格局》后,我发现自己的视野太小了,对孩子关心和关注的内容远远不够。
《父母的格局》第一次让我明白,孩子不单是要学习好,而且要在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价值观上特别塑造。兴趣爱好可以引领一个人自主自愿的参与并付出,通过实践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找到自己的方向,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沟通力、想象力、行动力、领导力和凝聚力等等。
“第三种力量”这个概念是第一次从这本书接触到,它包含但不仅仅限于亲情和友情,诠释了爱的力量,点出了除了父母之爱之外的各种给予孩子内心的力量。一个亲人、一个朋友、一个榜样、一本好书、一个号召、甚至是一个小宠物、一个自然现象,都可能唤起孩子的责任心、爱心、方向感,甚至是信仰。“自我醒悟”是一个人的第三种力量;一个人可以找到自己人生的辅导员;汇集榜样的优点与长处,用他人的优秀挑战自己。
“帮助他人”“参与公益活动”的理念让我联想到了学校每年冬天的衣物捐赠活动。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国际性环保组织“根与芽”,他们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世界的环保问题影响和带动着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明白,热爱环境就是热爱自己。一旦参与其中,还可以激发一个孩子的热情,甚至置入梦想的版图,成为孩子追求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这种感觉真的很神奇。
“允许犯错”这个说法让我重新审视和调整了一下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如果长大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插入一些犯错的过程,希望孩子能及早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靠自己的力量去纠正错误。这对于父母来讲是一个痛点,明明知道是一个错误却没办法阻止或改变的时候,要眼睁睁看着孩子在错误中摸索、挣扎、成长。那么,作为父母要做的就是学会让孩子为自己的言行和决定做主,让他们在学习承担后果的同时学习对自己负责。如果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苦甜自担,那就暂时没有独立自由可言。
“闲暇时间”体会生活的快乐和学习的意义。比如篮球、足球、网球各种球类运动或游泳、轮滑、爬山、击剑、美术、音乐以及各种户外活动、亲子游戏、课外阅读、创意写作、家庭活动等等,它们能磨练一个孩子的意志力,提升融入集体的速度,学会大胆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愿望,找到生活的乐趣,同时可以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协作能力、思辨能力,提升五项重要的认知领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同理心和社交能力。所以,闲暇时间的安排是不可忽视的成长因素。
下面是对我很有触动的'几句话,
“我是谁?我对谁负有责任?我要感恩和尊重的人是谁?”;
比学习和工作更重要的是做一个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做他人的榜样,用别人的优秀挑战自己;
以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苦难和磨练,能在失败时有能力自我疗伤,然后重新出发。
作为父母,要学习和调整的内容很多,跟孩子一起成长,多努力吧。
非常感谢老师和学校的用心良苦,谢谢给我这种不懂得怎么更好的做父母的人提供书籍和学习的机会,希望翰林小学和祖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好。
《格局》读后感14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格局》,这本书是我在无意之中浏览一些书的时候看到的,但是在看了目录后,就有了想买的冲动。
这本书是台湾作家何权峰的著作,他是一名医师兼作家,虽然上架建议是励志,但我觉得这也算是对自我的一种管理和内在的提升。
自序中有一段是我觉得真的写的很不错的。它是这样说的:不管是侮辱、批评、攻击,或是得失、失败。对一个心胸开阔,有大气量的人来说,他的内心就像一个大湖。你丢进去一包盐,他很快就会被稀释,反过来,如果你把一大包盐倒入一杯水中,这杯水还能下咽吗?为什么有些人遇到一点小问题,小困难,就那么容易生气,挫败,难以消受,没错,是因为格局太小了。
读完这本书,我总结了我自己的几点感悟:
第一点就是你怎么看待自己
你如何看待自己?你对自己的标签是什么?其实我觉得作者给予我们最重要的不仅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而是我们可以成为任何我们想成为的人,只要从现在就思考,想成为的这种人会怎样去思考,说话,会有怎么样的行为?那么只要按这些去做,就能成为这样的人,林肯有句名言,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也是如此,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懂得放下心中的不可能,才能释放生命中的`无限可能。
第二点就是你给人的感觉
抬头挺胸,走路不要弯腰驼背,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因为这些事被爸妈唠叨过,我们常会嫌他们啰嗦,何必拿站姿,坐姿,这种芝麻小事来挑毛病,但其实他们也是用心良苦,抬头挺胸也能让我们更有自信。
第三点就是你做事的态度
有位通过了台湾大学筛选入学的学生,她一个人就包办四个商学系。记者问他是怎么办到的呢?他说,当财富管理师是他的愿望,为了准备口试,他几乎每天以图书馆为家,并在一个月内详细阅读三四十天的财经报纸,并且一边阅读还一边做笔记,背诵,硬是把财经的实事,塞进脑里,以应付教授的面试。不管你喜不喜欢,有时你就是必须约束自己,去做你不想做的事,只有你做了不想做的事,你才能做你想做的事。就像有人说,你的时间花在哪,你的成就就在哪。
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比以往豁达了很多,也让我的世界变大了,那我就说一个特别贴近生活的故事吧。比如说以前,如果我给一个人发信息,然后他一直不回我,那么我可能会一直闷闷不乐,就觉得自己是不是令他讨厌或说错了什么?而在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其实大可不必计较与在意,如果你计较与在意,只能说是自己的格局太小了,何不换一种想法呢,很可能是对方忙忘了,又或是对方本身的问题,那也没关系,这并不会影响你对自己的喜爱程度,所以我们永远都不要自我怀疑。我觉得格局也就是一种思维,因为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作为。多读书,提升自己的格局,对自己的行为与思想进行管理,做一个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读研究生后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不仅要积累许多的专业知识,对自身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我们不仅要重视自己的智商,更要注重自己的情商,希望读完这本书对我自己未来的言行有一个好的指导,也希望与大家共勉。
《格局》读后感15
本书讲到当明确了位置和方向后,格局的大小就要看采取行动的方式,格局大的人追求的是重复的成功和可叠加式的进步,格局小的人满足于自己某件事情做得快、做得漂亮。书中也讲到作者的弟弟对成功原因的诠释:除了要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外,主要是每一次进步都成为下一次进步的基点,而不是每一次都要重新开始。
对于我们做事的态度,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做到每一分,因为每差一分,所产生的后果都不一样。在这之前,我们必须要有个愿望,同时也需要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在愿望的驱使下,先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当然回到社会角色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属于社会,不是你做完这件事,然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做事的时候都有周围因素的干扰,所以在做事的时候还是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先从基础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在面对路上的困难时,需要有积极的心态来理解他,并且能够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解决。书上说:没有白挨的打,需要做的就是在往前走的路上,你可以转头,但是绝不能回头,因为你所经历过的,那都是帮助你往前走的财富,面对飞来的刀,是接刀刃还是接刀柄,那都是你的成长。对于我们来讲未曾经历或未曾坚持,感觉这是鸡汤,但我们希望能够走好自己的路,就需要我们以这样的心态面对路上的困难。
书中谈到的所作所为,那是个人的习惯问题和做事的细节处理问题,最重要的是个人的原则问题,这个方面我个人感受很深,一个人的本性只有有了原则,才能更好地在你需要做出判断和抉择的时候少犹豫。特别明显的就是在你跟人谈判的时候,你妥协一次,然后就是接二连三地妥协和退让。这个也许在第一次谈条件的时候就需要明确、说清楚,这是一个处理事情更简单更明确的原则,但是往往在想法上,很多都不能考虑得很全面,就更要表明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最后这本书从开始只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格局的`人,然而作为有格局的人,需要认清楚自己是谁,需要明确你周围的人和事,说话做事的时候都要有谦卑的心态和一个博大的胸怀,这些都是前提,然后需要有自己的信念,在遇到困难时可以绕道,但是一定不要回头,当你有个好想法的时候,要相信心诚则灵,只有你看到了,才能达到,最重要的是在处理事情时需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让自己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路。
任何人,不论起点高低,只要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准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提高进步的速度,同时把握好节奏,几年后就会看到一个格局比今天大很多的自己,一个让自己感到不枉此生的自己。
【《格局》读后感】相关文章:
关于人生格局的说说12-28
女人的格局大气语录08-02
女人格局说说11-03
《格局》读后感05-10
女人格局说说(热)01-02
形容女人的格局大气语录通用10-01
女人的格局大气语录(优秀8篇)05-17
发朋友圈的人生格局说说05-21
大格局有涵养的名句 能让人火爆点赞的说说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