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时间:2024-06-01 16:18: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

  这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阅读书中的字里行间,我多次被李老师对学生的用心和爱心所感动,为他的育人方法所折服。细细品读,我深感李老师就是一本书,一本用爱心铸就的书,耐人回味。

  书中提及李老师能记住每一个学生的生日,通过为学生过生日,写激励学生的贺词,打动学生。星期天,他陪同学生一起去公园,在草坪上摔跤和斗鸡;

  假期里,他利用休息时间和学生一起徒步去郊外旅游,在田野追逐,登山等方式逐渐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愿意与他在一起,愿意与他交流,说心里话,当孩子们与他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激发和点燃了学生心中“想做好学生”的愿望,这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这样就为教育学生铺好了基石。记得书中记叙有一个学生早恋了,经过李老师的悉心教育,那个学生竟然让李老师帮他写回绝的情书,多么让人佩服啊。看来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致胜的法宝。李老师对那些后进生的教育方法很值得我学习。

  书中有个细节让我印象很深,就是李教师要学生怎样做,不是直接命令,而是通过谈话等等想办法让学生从心里自己想要怎样做。比如他在转变一个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时,想让一个好的同学帮助和监督他,李老师首先与该学生谈心,让那个学生有了强烈想改掉不良习惯的.意念,然后学生诚恳地说,想改但是担心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怎么办呢?李老师告诉这位学生可以找一个信得过的人帮助和提醒自己,让他记录自己每天的表现,然后给家长看。如果是学生从心里想改过,又是学生自己选的帮助人,效果可想而知了。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爱学生,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我自己非常赞同书中的这些话语。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书中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也曾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让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里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和博大的胸怀啊!《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所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动,更是震撼。有幸的是我还有漫长的教育旅程可供我去实践、思考和探索。我也会永远记住要用热心、童心、爱心、耐心去做好教育。让我们也像李老师一样,在解读童心的同时将爱心深深的融入孩子们的心间,如甘泉般滋润着学生,而我们也将期待着收获春天般的希望。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2

  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书中记载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故事打动,被李老师充满激情和富有爱心的教育情怀感动。李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以及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震撼着我:原来,教育也可以做得如此让人痴迷,如此有幸福感、成就感。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抛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但是我们又该如何去爱我们的学生呢?在李老师的一个个教育故事中,我知道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真诚、平等地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不管他是优秀生还是差生。用心爱每一个学生。乖巧、听话、成绩好的学生谁不爱呢?可是调皮捣蛋成绩差还爱顶嘴,这样的学生,你爱吗?其实,我们老师也不过是一个凡人,有着凡人的喜怒哀乐。在管理一个五十多人的班级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难免有被气得头顶冒烟的时候,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对自己说:"你不也曾叛逆过吗?你不也曾是犯错的小孩吗?你不也从屡次犯错中成长起来吗?你不是立志要当一名热爱学生的好老师吗?"每一回,这一个个问题拷问过后,我都会豁然开朗,明白对孩子们应该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尊重。归根到底就是,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爱心。不管他是天鹅还是丑小鸭。

  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结合自己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我深深感到了愧疚,尽管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老师,但是遇到问题学生,更多是批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的是老师的严厉,而不是爱,记得我送走的上届毕业班,很多学生都给我写下了这样的留言:老师,您是我们的好老师,可您对我们批评太多,表扬太少了。很多学生不愿意和老师吐露心里话,也说明老师对学生关爱不够,没有向朋友一样去和同学交流。尽管学生成绩很优秀,但是这样的教育也不是成功的。

  《爱心与教育》让我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工作中需要的那一份爱心与耐心。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3

  假期里,我完全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感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动。李老师应用很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特别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动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敬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动!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愿,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宝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预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甚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换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动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沉思。对工作多年的我来讲,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动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寻求。所以他不单单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盛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艳丽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入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落后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位落后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乃至会经常循环往复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浏览进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设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感的反复?惭愧非常!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失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由于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实在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时间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落后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点变化,不论是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由于他们长时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具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假如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轻易,那需要真心肠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收获颇丰,不但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遭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具有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第一次拿到《爱心与教育》,随意地打开一个章节翻看着,就被那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故事而吸引,似乎不经意之间有什么触动了我的心房。然后,把它放在枕边,细细地研读,那飞扬的文字一次次渗入到我心灵的深处。今天,我做在电脑前,桌子上就放着这本《爱心与教育》,在开始敲下第一个字以前,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抚摸着它,仿佛又一次和李镇西老师进行着心灵的对话,那么真实的感受到了爱心的跳跃,激情的脉动,诗意的挥发。

  是啊,在书中,我读到了爱:每天定时给汪斌煮一个鸡蛋,开学前为每一个学生写一封信,每一个学生的生日献上一份真诚的问候……这是李镇西老师携着一颗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每一个孩子喜怒哀乐的结果。在书中,我更读到了教育中理应拥有但却久久失落了的东西,那就是教育的人情味!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为万同的转变,与王铜的沟通,李镇西老师处处显示出这种平等,这种民主。

  如果说现在的教师大多不爱孩子,未免太绝对了些。哪一个教师会否认自己是有爱心的呢?曾听说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女教师,为了“严格要求”学生,竟在课堂上用胶布封住了说话的十几个学生的嘴巴!她时,她很委屈地说:“我也是为了学生好!”

  教育需要爱,但是一种怎样的爱呢?我想不是溺爱,不是不平等的爱,而是一种在民主中的关爱。让我们象李镇西老师那样,在爱中体现民主,在民主中实施关爱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心儿花开,让爱说话。老师正是将自己的爱给了学生,给了教育事业,让教室,让校园变成了爱的海洋,铸就了师生的"爱情海"!

  作为一个特殊学校的老师笔尖没有豪情壮语,取而代之的是平铺直叙的真实的生活化的故事;没有华丽辞藻,取而代之的是一番番发自肺腑的声声唠叨与嘱咐!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作为一个特殊学校的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有时孩子的淘气,有时教的东西没有一点反应,让我们动不动就烦躁;有时孩子的人性,让我们拿她们毫无办法;有时孩子会闯祸,我们是批评是职责;有时…这样的事件层出不穷,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或大或小。我们处理了,但同时心理又是那样的不顺心,因为事情实在是多之又多。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伴关系,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孩子与教师、同伴交流。因此,教师的真爱成为构建这一和谐关系的首要因素。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以一颗真爱的心去面对孩子,用真爱去融化孩子的心灵。及时发现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哪怕是稍纵即逝的闪光点。

  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让我们也拥有属于自己的那片"爱情海"!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爱心与教育》给我教师生涯低谷的一支强心针。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

  最近又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读了书中的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这部分内容。自身被李镇西老师那颗热爱学生的心所感染,特别是对后进学生那种不离不弃,持之以恒,充满信心的工作精神所感动。

  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令人头疼的事。李老师讲“后进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是,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而李老师在工作中也是这么做的。

  一个教师,能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对待万同这样一个学生和生活顽童学生,难!万同,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可怜的孩子,物质和情感上的缺失,让万同便成了一个人间人怕的坏孩子,可万同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李老师,这个像父亲一样的班主任,在别人已经放弃他的时候,却给他信心和鼓励。不但如此,李老师还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让同伴的爱唤醒了他沉睡的心灵。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好老师,有这样一群集体,才让万同的人生轨道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长大后的万同是一位光荣的有志气的解放军。我想,如果没有李老师的.坚持和执着,万同的人生可想而知。

  一路阅读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我在问自身: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身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当我面对班级里让人头疼的后进生,我也曾试着去爱这些孩子,可是往往都是徒劳无功。在感叹之余只能责怪孩子为什么这么难管,不懂事。现在想来,以前所谓的对他们的“爱”,放到李老师那里,他微不足道了。也我该试着向李老师学习,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让自身的心灵走进他们。只有赢得了他们的认可,教育才有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从手记二中我还学到了不少转化后进生的办法:如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集体评价、安排当班干部等方法是老生常谈,但李教授也赋予了不同的内容,使得自身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有一些自身感到很新颖的措施,如写“每日九问”、学生作文表扬、游玩等等,这些对自身的工作都有一定的启发。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6

  近期,我捧起《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是怎样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人至深呀!

  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留守学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留守学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孩子正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我们总要相信:你付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7

  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丰厚,可以跟随书中的人物去体验不同事情,是一场精神上的旅行。我在这场精神上的旅行越走越远,于是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从中获得许多的启迪,这也使我的教学工作开展的更从容。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以及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心”充满了李镇西老师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落,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故事所震撼。就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要耐心地和学生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命令着自己,提醒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就如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所说的“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所有的故事都渗透着李镇西老师的汗水,我能够感受到他是如何与他的学生一起努力去把班级搞得有声有色的。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受打击,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么,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用心去爱孩子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8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疫情当前,不能用脚步去丈量世界的宽广,欣赏自然的美好,那就通过别人的文字去体会世界的奥妙。这个假期我又重温了一遍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一书。“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再读这本书,尤其是初入班主任队伍,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当然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我常聆听许多老教师教诲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它能帮助教师教育出好的学生。经过这些年的教育见闻和经历,我赞同这个观点:一个教师只有用自己饱含深情的爱——对学生的爱,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学生,那就肯定会给学生带来许多有益的改变。把载有爱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送给学生,那么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充满阳光,这应是一个精彩的灵动的过程,就像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而绝不是一潭死水。我认为,建立在师生平等互敬互爱基础上的对话,不仅是促进课堂和谐交流与互动的前提,更是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有效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应当追求师生情感交流、思维沟通、生命对话的和谐互动境界。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也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9

  《爱心与教育》终于读完了,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对学生充满了爱,他的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不同。老师对学生表达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镇西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此书中我引以为然的结论!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想着,看着,愧疚之心不自觉地油然而生,诚然,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而且,是复一日,年复一年,繁琐而平淡的工作,让我渐渐地迷失了,麻木了,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师却能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颗粒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直至我那颗烦燥,迷失的心,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颖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懂得,做一个教师,爱心更重要。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一路伴随他们成长。纵然不能给予鸟语花香,也可以带来些微绿;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成为画中和谐的一味色彩,即使不是画龙点晴的神来之笔,也不会是大煞风景的涂鸦之作;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回报爱;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地久天长。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0

  最近,我阅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一书。《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1998年献给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一本探索手记。书中用一篇篇独具爱心和思想性的记实文章,折射出他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旗帜的教育思想历程。每一篇文章都是他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探索和不断的创新。

  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读完了这本书,书中的很多事例对我可谓受益匪浅。“当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李镇西老师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自问:你为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做了那些努力?

  每当新学期到来,一段时间没见的孩子们满脸欢笑地扑向我时,我的心中升起一股暖流。“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充满真诚的爱。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学生情感的魅力,也是思考、探索教育教学理念的动力。教师只有在爱学生的情感推动下,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探索自己的教育思想,创新自己的教育思路,才能赢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才能收获自己教育事业的成就。

  师生之爱,有别于亲情之爱,有别于友情之爱。这种爱的潜能在于她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升华之后,是我们对祖国的爱。是爱的教育追求的境界。李镇西老师的手记中,仅教育“后进学生”比较有效的具体方法就有十种之多。这些还是他提练归纳出来的。还有更多具体事例中,达不到归纳写出程度的灵机之动就更多了。他不比别的教师多长个脑子,但他的这一个头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智慧?我想李镇西老师在教育中付出的爱心促进和提升了他个人的智力智慧。

  我们每个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的教师如果也能付出这样的爱心,必然也会激发自己的智慧潜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自己的教育能力的发展。做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研究型教师,是一种人生的幸福。

  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我最大的感触是——享受教育幸福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才是一个快乐的人。李老师以爱心赢得爱心,以真诚赢得真诚,以民主赢得民主。李老师的生命在与学生的融合中得以灿烂。李老师在博士毕业后,又回到一所中学担任班主任、教语文。但他却一再强调:不要把我的行为看成崇高,其实纯属个人喜好,我就是喜欢和学生在一起。

  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促使我追求教育的幸福。使我认识到学生是教师的`幸福之源。学生在教师节来临时送我的一张贺卡、一封短信都让我幸福无比。平时的课堂互动,课下交流使我的生活变得开心,生命因此而变得精彩!

  读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使我认识到课堂是体现教师生命价值的地方,教师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如果上课不能享受到快乐,那么教师的一生就不会快乐。我努力上好每一堂数学课,在与孩子们的共同探讨中,我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摘录几句我喜欢的话:

  如果教育者否定学生的两重性甚至认为学生的真诚不过是在演戏,那么,教师不但低估了教育的复杂性,而且还会伤害了学生心灵中渴望做“好人”的道德萌芽。

  当孩子们与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

  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1

  该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1999年,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拒道传播,时至今日,因为广大教师的追捧,《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

  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一教授、学者、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李老师所到之处,总有很多风尘仆仆朝圣般赶来听他讲座的教师和学生。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了态度,因而改变了人生。

  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动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2

  当代教育界“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我对教育大咖们仰慕已久。假期里,我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先生的素质教育探索手记——《爱心与教育》。

  这本书的写作形式非常新颖,它不同于常见的教育论著的写作形式,不用抽象的逻辑概念来说理,而用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深深吸引着我,震撼着我。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手记二》中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一个典型的后进生形象,他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上课纪律差,学习成绩极差,考试作弊,欺侮同学,偷东西,和痞子混在一起,打架斗殴,早恋……在一般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可怜的、无可救药的孩子。李老师在《手记二》的前言里说到:“当我们自然而然走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成功的港湾。”李老师首先转化的是万同的`思想与心灵:让他有尊严,让他被爱,不孤独,有自信,让他抬起了头。李老师还使用了自己的独门秘笈来对万同进行行为引导、规范及制约:如写《家校联系本》、填《喜报单》、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等等,这些效果非常明显,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教育方法。

  教师不是神仙,教育也不是神话,有时还会回到原点。尽管有李老师的帮助,万同还是经历了偷东西再偷东西,作弊再作弊……李老师书中有关万同的34页教育手记中,让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着也不断地反思:我们身边也有过类似的孩子,我们用了多少耐心来对待这样的孩子?面对学生的反复时,多半是伤心、愤恨与无奈,或用“自己已经尽力了”的话来安慰自己。其实,我们稀缺的还是足够的恒心与耐心,只有爱的坚持才会创造奇迹。

  回顾自己的工作,还有许多地方需的要改进。在教育之路上还要坚持且行且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更好地引导、教育学生。用爱心浸润童心,用恒心践行初心,做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3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到夏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能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理念各有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是,我以为他们的精髓是一致的,那就是——爱即教育。

  李镇西老师说:“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什么样的人才“富有人情味”呢?我认为是一个怀有仁爱之心的人。

  我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走进她们的情感世界。课堂上,看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高时,我会因势利导,让自己变得时而可爱、时而搞笑、时而夸张、时而温柔、时而严肃、时而撒娇。让学生在我的角色转换中把枯燥的学习变得兴趣盎然;课间,看到孩子们围在一起“高谈阔论”,我会加入到其中,和她们分享我的观点和看法;饭后,看到孩子们在操场运动、游戏,我也会参与其中,和她们一比高下。在孩子们向我问好时,我一定大声地回应她们;在气温骤变时,我会下意识地提醒她们增减衣服;在他们因犯错受到批评之后,冷静下来的我会由愤怒又转为心疼,再找机会去安慰他们。

  谁说小孩子不懂得感恩?当孩子们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的爱,他们对我也特别的关心和照顾,时常跑过来安慰我,叫我不要太辛苦。倘若我上课的时候因嗓子不舒服而不能大声讲课时,她们会瞬间变得安静乖巧。如果哪天冲他们发了火,孩子们反过来会用小纸条、小插图、拥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我的爱。我和我的学生、我的课堂、我的课余生活都因为充满了“人情味”而变得丰富多彩。

  李镇西老师在激励“优生”方面同样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参入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挑战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困难去“折磨”他们,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不光要战胜自我,更要超越自我。为了更好的锻炼提升“优生”的能力,让他们引领带动更多的同学进步,我做了这样一些尝试:

  1、举行“拜师仪式”,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简单的拜师仪式,让“小老师”更有成就感和责任感,“徒弟”们面对“小老师”的无私帮助和悉心辅导,也会更好的约束自己,奋起直追。“小老师”代表分享了他们的辅导计划和方式,谈到了如何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怎样查漏补缺、不定期的和徒弟谈话、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他们的帮辅如此具体,如此用心。在“师徒结对”中,双方受益,于“小老师”而言,所学的知识得到再次消化巩固,还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于“徒弟”而言,有了一个亦师亦友的好伙伴,课上没有弄懂的问题可以得到“小老师”儿童化的补习,他们的讲授往往比老师更通俗易懂,因为他们用的是纯儿童化的语言。我的'共同进步的目标也得以实现。

  2、把自习时间留给班干部管理

  每天的语文自习时间,如早读、午自习,班长或是语文课代表会把当天的学习任务写在黑板上,并坐在讲桌前维持纪律,在我值班或是处理其他事情的时候,也能保证学生学习任务明确,教室纪律良好。如果学习任务完成的不理想或是纪律糟糕时,我会佯装生气,找当值的班干部,让她们自己找问题,找原因,想对策,并对他们提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变压力为动力,变“老师要我这样做”为“我应该这样做”、“我可以做的更好”。学生的管理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自己的教学得失,事半功倍。

  在《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最后,李镇西老师说:“人不能没有原则,但要拥有自己的原则,首先必须学会感动。做一个善于感恩和感动的人!”虽然我从事教育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是让我感恩和感动的人和事很多。

  一日,我在改作文的时候,看到谢馨玥同学的文章,我特别感动,她是从红星小学转来的孩子,文中她记叙了两年前在红星小学发生的事情。那时我在红星小学任教,她还是个二年级的小姑娘,每到周四,我总会给住读的小姑娘梳头发,这样的小事被小姑娘深深记在心里,并感恩在怀。小小年纪竟有一颗感恩之心,着实让我意外和感动。

  一天,我收到李想妈妈的微信,信中这样写到:李想告诉妈妈长大以后要当和朱老师、颜老师一样棒的老师!李想妈妈感谢两位老师对孩子的引导和对学生做出的榜样。家长能把我们对孩子的教诲和关爱铭记在心,说出这般感谢的话语,怎不让我惊喜和感动?

  今年是我加入洛阳教育的第三个年头,在此,我要感谢洛阳教育的各位领导,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鼓励和引导;我同样感谢与我朝夕相伴的前辈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包容和不吝赐教,谢谢你们对我工作的帮助和支持;我也要感谢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们,谢谢你们的陪伴,正是你们的陪伴让我倍感温暖。我热爱教育事业,不仅仅是因为天真无邪的孩子,还因为洛阳教育这个温馨的大家庭。

  《爱心与教育》叙述的是李镇西老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了我们身边很多老师的影子。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会不停地从教育家的论述中汲取教育的精华,我会不断地向身边的老师请教,虚心学习,保持对教育的初心,同时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4

  当被迫去书店看李镇西老师的这本《爱心与教育》之时,我已经大概断定了,这本书肯定是在讲写无聊的什么教师奉献啊,什么牺牲自身造就孩子的情节。爱心一词,在我们眼中,不过是一种对学生的奉献而已。人们总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嘛。当无奈之时,捧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单纯是苍白,是肤浅;所谓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

  作为教师,谁不想帮助那些不管是学习上或者是生活上有困难的孩子呢,谁不想过要在课堂上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呢,谁不想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呢,让孩子们喜欢自身呢。但我们好像都是浅尝辄止了吧。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爱心与教育》我以为,应该带着自身的心去读,带着自身的梦去读,带着自身的实践去读,带着自身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身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身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年然也没错,但我们能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因此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身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一点,李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因此,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李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李老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而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特别是德育本质的思考,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5

  几年前就拜读过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就感受到了李老师对学生很有爱心,对后进生有耐心,有很好的教育方法,现在再次品读,又有新的收获。

  李老师工作二十多年了,对教育事业的心始终如一,他对教育事业的真诚的热爱使我很汗颜,他对教育有一种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两种情感融成了他对教育的事业心,而我只是把教育当成了一种职业,并没有多大的教育热情,从书中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最大不足。不管哪一行业,不投入热情,是都不会取得成功的。我们应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而不单单把它当成一种职业,这是我的收获之一。李老师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缕金色的霞光。”今后,我会真诚地热爱我的事业,热爱我的学生,把教育当成事业全身心投入工作,我不管能否有所成功,但我会努力的!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李老师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技巧或者教育艺术而言,我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因而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有不少至今想起来还令我脸红的失误,但是,只有一点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有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使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每一个学生;这颗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颗童心,使我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也让我的学生常常不知不觉地拨动我的'琴弦。”这段话道出了他走进学生心灵的秘密:童心。这也让我深思:自己到底还保留几分童心?能否经常和学生一起游戏?能否和学生一起看儿童书籍?能否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习惯了经常板着面孔教训学生,却不知这在不知不觉地拉开了与学生的距离。李老师主张“用心灵赢得心灵”、“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孩子的感情世界。而要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确实只有拥有一颗和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是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利益。其实拥有童心并不是要求我们和他们一起玩苏,而是只要你不是总以大人的眼光、心理去看待他们的言行、思想就行了,如我们大人总觉得动画片里演的都是很天真的事,当孩子看得津津有味时,我们却走开了,这就是没童心的一种表现。

  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我要永远记住要用爱心、热心、耐心、童心去做好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2-17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05-28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推荐)08-12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大全12-09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5篇01-12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5篇)02-19

有关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03-15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4篇07-01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汇编15篇)03-22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