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手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手教师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手教师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手教师读后感1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看到了魏智渊老师的《高手教师》这本书,这书名的确十分吸引我,我深知自己是一个刚工作不久的新教师,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并且立志成为一个有职业理想的教师。看过之后,发现我的许多教育观点与书中竟不谋而合。下面就我阅读过后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高手教师》提出了新教师的理念。新教师,不是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而是对新教育拥有信仰的教师。对于新教师来说,教师不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不是挣钱的工具,而是把它当成一份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一、观念是出发的第一步
想成为作者口中的新教师,首先是观念问题,心动才可以更好的行动。认知是一件事情发展的基础,只有从思想上认可才可能更好的执行。
作为一个新教师,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应该如何,是严格还是粗暴,最值得思考。对于老师的行为方式,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在求学生涯中,我们每个人都遇到各式各样的教师,其中就不乏一些粗暴的老师,他们用火爆的脾气来压制和打压学生,学生敢怒而不敢言,但是学生并没有从心底认可并尊重这个老师。所以我们新教师要做到的是严格,而非粗暴。所谓严格,就是在真切关注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要求和干预,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虽然可能会有很多艰难和困苦,但是“世界是一座桥,走过去,不要在上面盖房子。”关注现在,走向未来。
二、课程的生产力
形成新教师的观念后,想要真正做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往往做才是核心问题。想要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课程无疑是最重要的媒介。干国祥老师说过:“我们真正要关注的,不是一堂课,而是整个课程。”课程就是“道”,就是被我们用脚走出来的道路。如何设计一门课程,最经典的仍然是泰勒的。在他看来,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必须回答以下四个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个过程是一个闭环,闭环的概念就像是你给农民提出一个任务,农民就有了明确的目标。然后开始准备资源,考虑怎么把资源整合起来。在整个过程中,农民必须对庄稼的生长,或者是目标的实现进行监控并作出对策。在整个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达成,需要不断调整预期。最终目标实现了,这个任务完成了,这就是闭环。对于一年种植过程进行反思,内化为经验,然后把自己的思考嵌套在这种结构形式中。在完成这样一个课程过程中,需要进行模块备课。
模块备课仍然需要回答这四个问题,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以及怎么检测。确定教学目标是最难的,没有目标,就像没有指南针的航行,即使再努力,也不一定能到达终点。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是背景化的。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目标,同一个课程也有不同的目标。是着眼于眼前短暂的目标,还是从人生规划的角度上立足于长远的.发展,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至于用什么教,也是老生常谈的东西。也就是教育资源的问题,我们应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好的教育资源,要穷尽模块的习题,不仅从类型上,也要从难度上。
三、家长是最值得信任的盟友
在教师职业生涯上,家长无疑是我们最真诚的盟友,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在与家长协同合作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问题,班级微信群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作为一名教师,一定不能在群里和家长撕起来,要做到抱德炀和。你不是做给一个家长看的,是做给所有家长看的。当学生犯错了,考试成绩差了,或者是做了好事,考了好成绩,我们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
第一是对待表现差的学生,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学生犯错了,可以公开批评,但是不能指向学生,而应该指向现象。
第二是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们往往更容易犯错。因为我们往往倾向于公开表扬那些表现好的学生,这个时候被表扬的家长不一定自在,但是没有被表扬的学生家长肯定不高兴。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公开分享学生作品或事迹,但不公开是谁。一方面起到鼓励和引导的作用,又保护了大多数家长的情绪,一举两得。
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家长不懂教育,毕竟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要明白家长只关心自己孩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教育行业其实也带有服务行业的属性,家长就相当于我们的服务对象,对我们提出的一些要求我们应该理解并接受,想办法做到。我们要学会如何和家长交往,在和家长相处过程中,多站在家长角度考虑问题。当做一件事的时候,想想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学生和家长的发展。
面对家长,我们要真诚,要表现出来自己内心对学生的关心,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于学生的期许,还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不要抱怨,学会接纳和理解,把家长团结在一起,因为我们深层次的目的是一致的。
四、解决学生的棘手问题
作为教师,解决学生棘手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学生问题有很多,但是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两点。
第一是早恋问题。青春期懵懂的少男少女们,身体的成长在一个急速发展的过程中,但是心智上发展缓慢,这样身体上迅速变化和心理上发展缓慢的不匹配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这个时候,开始对异性产生了好感。这个好感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怎么面对这份好感,就需要老师进行干预了。我们需要告诉学生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但是年龄尚小,还缺乏判断和承担后果的能力。这个时候要把这些不确定的不安和好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第二是关于攀比的问题,攀比是人性问题,无法消除又不可避免。它的本质是以错误的方式追求优越感,我们要注重引导。我们需要帮助每一个生命找到自身价值,这也是教育真正的核心。
五、成为魅力教师,一直在路上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想成为一个魅力教师。所谓的魅力,乃是指稳定的吸引力,是风格化的产物。实际上是指一个人鲜明而独特的人格、成熟而敏锐的经验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影响力。那魅力教师是什么样呢,是没有一个标准在的,魅力是独一无二的。要想成为一个魅力教师,我们首先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再和经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想象一下,我们上学的时候最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子,是不是风趣幽默,引经据典的老师。在他们的课上,不是知识堆砌后的简单搬运,而是深加工以后,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我们更感兴趣,更好理解。
新教师是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方向,是对新型教师的美好愿景。正是因为它的美好,我们也知道这条路很艰难,有时候甚至是难以达到的,但是方向是明确的。只要我们一直以这个目标要求自己,就算一直在路上,也终究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人不可能到达自己都想不到的远方。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高手教师读后感2
寒假期间读了《高手教师》这本书,有实操也有理论,有可以直接拿来实践的东西,也有需要认真思考的东西。收获最多的是对学生的教育和对自己的塑造。
先来说说对学生的教育吧:
一、让情感战胜情绪。真正爱学生,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式的教育。在发生事情时,让情感走在情绪的前面,理智地解决问题。
二、有课程观念。重视课程,而不是一味盯着课堂,去宏观的把握,而不是盯着细小用力过度,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检测的目的是诊断而不是评判。教学上,考试不是告诉你,你的哪个学生不行,而是告诉你,得从哪方面入手。
四、表扬的适度。公开表扬,私下批评,这本书里我学到的更高层次的是表扬作品与成就,而不是这个学生。甚至可以不提表扬的学生的名字,以免引起其他学生,甚至是这个学生的不适。同时不批评没有准备好的学生、做不好的多提醒。
接着就是对自己的塑造:
一、理解人性中的种种幽微之处,以慈悲之心待人,与其恨一个人,不如同情一个人。
二、一个人的生命如果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做什么事都容易成功。
三、学会做调查问卷。把家长的意见当成有价值的资源,防止自我固化和自我保护。
四、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比如早晨先做重要的'事。在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做最重要的最难的事,效果会非常好。
五、保持专注。引导孩子关注学习本身,而不是分数排名。
还有很多需要思考的东西,只是写了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我也在敦促自己,多读些理论书籍,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教育学等,这样才能更全面的把握教学,把握自己。
高手教师读后感3
本学期初,我们工作室给每位成员都送了一本魏智渊老师的著作《高手教师》。我想成为一名高手教师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终极梦想。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在这本书中并没有对"高手教师"进行明确的定义,而是对“新教师“了进行分析。在我们的认知中,新教师就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但是在书中魏老师认为新教师是与新教育的理念、愿景、价值观相适应的教师。就算工作了十几年的教师,只要能与时俱进、实践创新,也能称之为新教师。
在书中处处都能体现魏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学的思考与感悟。魏老师认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个性的生命体,学生是独立人格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教学中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的空间,也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将错误转化为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尝试中有机会自我反思。魏老师认为过去的教育只是关注分数,而没有意识到学生也有自己的'感情世界,我们应该对学生做到尊重和理解。
魏老师说: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都不行"的孩子,认为孩子"什么都行"往往是因为我们看待生命的角度太过于单一,例如学科成绩。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多数孩子是没有桂冠的。因为应试教育本质上是残酷的筛选,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少数人带上有毒的桂冠,多数人顶着失败者的标签,过着平庸的人生。由此看来,孩子们需要一顶桂冠,就像需要一根拐杖。哪怕将来有一天,整个世界都在讨厌他,他也敢由飞翔。
很感谢魏老师把他的教育理念以文字的形式展现给我们。他用自己积累的智慧与经验,以文字为载体,以爱为名,传递给我们所有走在教育之路上的“追梦人”,成为一个高手教师,我们都能行。
高手教师读后感4
这个暑假,我认真拜读了魏智渊老师的《高手教师》。书中,魏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从教育观念、课程建设、学校沟通、学生教育、教育细节、自我修练等六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对教师成长发展的思考,深入浅出,字字走心。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读完这本书,感触最深的是第五辑《成长在细节的教育中》的第三节:“每个孩子都需要一顶桂冠”。
我们教师,每接一个班,都会有几个孩子,让我们很头疼。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是个无奈的话题。无论是对他大加赞赏,或是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亦或是你忍无可忍时的暴跳如雷,结果都一样:孩子三分钟表现热度,再无下文。当我们无能为力的时候,就更倾向于诉诸态度。似乎通过作用于态度,我们就能够有效地改进孩子的行为。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其实通过改变行为更为有效。所以我们需要我们对孩子进行滴水穿石的辅导,密切关注孩子,使其不断地通过进步而积累信心。我们除了帮助孩子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外,还需要给孩子一个暗示:老师并没有放弃你。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从心底里知道,我的老师没有放弃我呢?这就是我们老师的教育艺术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作为老师需要找到孩子的骄傲,进而帮助他树立成长为自己的桂冠。什么是孩子的.骄傲?魏老师说,就是在同伴中,让孩子引以为自豪的领域或能力。换句话讲,它就是孩子头上的能成为桂冠的潜力。每个孩子都至少需要一顶桂冠,它不是纸糊的空洞的老师一句表扬,而是能支撑孩子长久发展的能力。
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植入一种“我能行”的信念。我们评价孩子的标准应该多元化,用多把尺子去衡量孩子,不能过于单一,以防让一部分孩子没有桂冠,且破罐子破摔。
作为教师,我们的使命是保持我们所授课程的丰富性,并给孩子不断地提供舞台,让每个孩子在老师的引领帮助下,发掘自己的潜力,都能拥有一顶桂冠。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就比如我们班,学科成绩不怎么样的王同学,对班级事务超级负责,书写一直进步不大的的陈同学,数学思维灵活,弹得一手好钢琴,大大咧咧的孙同学,足球场上坚毅勇敢……老师们再细心点,你会发现,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他的桂冠,只要找,总会有的。作为老师,我们要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让每个孩子成为有梦想、爱生活、会学习的天使。
作为教师,我们也需要顶桂冠。边读《高手教师》边思考的教育活以及周围的一些声音,有些人会觉得为什么我们总是年年地陷西西弗斯的命运?(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物,是科林斯的建者和国王。他甚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最后,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块巨石推上顶,由于那巨确实太重了,每每未上顶就滚下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进这种效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命就在这样件效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从上班第天起,眼就可望到退休?命也就这样在的重复劳作中失去光泽,一事无成。我觉得,或者,你的桂冠可以是你的演讲才能、歌舞才艺、亦或是你的阅读写作能等等,这些伴随着每个教师命的热爱和优势,就是顶顶桂冠,让我们命更加美好。更或者,我们所有教师要找到的桂冠应该是热爱、责任、追求吧,我们的人生才不会像西西弗斯那般枯燥而悲剧,会有阳光,会有成长,会有惊喜!
所以说,孩子的桂冠,就好像成长路上的拐杖,可以帮助他走稳,然后飞翔。教师的桂冠,需要我们自己的漫长的学习,修炼。
高手教师读后感5
《高手教师》,作者是教师培训专家魏智渊,在他从教育理念、课程建设、家校沟通、学生教育、细节教育、自我修炼六个方面,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从教师成长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分享了自己对教师成长的思考,给予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帮助教师突破成长瓶颈。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了魏老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能保持一份教育情怀,能保有童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的同路人,时常反思,持续学习,做个纯粹的教育者,这是难能可贵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永远不应该是片面的,永远应该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着力于培养“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他在书中写到要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不只是本科率或重点率;为每一个生命找到他的`方向,而不是把高考当成是唯一任务。老师有两个核心任务:一是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孩子,二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
排名应该成为学生的参照,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读书,是全年级的最后一名,他也能挺着胸脯从学校毕业,且在以后的岁月中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有自己一技之长或用武之地的人,这就是学校教育的成就。
书中还写到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当成自己的老师,通过改变自身去不断影响学生。这应该就是教育的细节吧。要想管好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用心去了解学生,去关注学生。关爱学生不仅是一种教育力量,更是一种教育手段。“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有时面对一些自己认为难管的学生时,不妨问问自己,到底对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找他们谈了几次话、采取过几种教育措施方案、差生的辅导工作计划有没有他们的名单等等...每一位学生都具备自己的优点和优势,一名好的教师就是要把他们引导,发挥出来。把这样的“细节”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少讲些空道理,多关注学生,以智慧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于漪先生在《教育魅力》一书中说,“魅力是以个人的文化修养为底蕴的,魅力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育上的细节恰恰体现了我们教育魅力真正的积淀,一处处细节就像一点点星光,经过慢慢地积淀就会凝聚成耀眼的光芒,那正是教育魅力的光辉。
高手教师读后感6
最近反复在读魏智渊老师的《高手教师》,书中给出的许多教师成长建议,源自魏老师生动的教育实践,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边读边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活,为什么我们总是一年年地陷入西西弗斯的命运?
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他甚至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最后,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确实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从上班第一天起,一眼就可望到退休?生命也就这样在无效又无望的重复劳作中失去光泽,更不要说让孩子的生命焕发光彩了。魏老师说:作为一枚应试下的蛋,我们始终被外部世界控制着,而不是用自己内在的热情照亮整个世界。
我们对热爱丧失了。
每个班级总有那么几个孩子,魏老师称之为“上天的礼物”。
跟他咒语般地重复“棒棒棒,你真棒!行行行,你真行”?
跟他讲暂时落后没关系,要坚持不断地努力,并且相信未来?
让他接受现实,我们只跟自己比,每天进步就好?
这些可能都有用,但都更像麻醉剂。为什么?
魏老师说:当我们无能为力的时候,就更倾向于诉诸态度。似乎通过作用于态度,我们就能够有效地改进儿童的行为。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我们往往只能通过改变行为去改变态度,而不是通过改变态度去改变行为。
这一点我们许多老师已经知道了,孩子需要的是具体而微、滴水穿石的辅导。在此过程中不断地通过进步积累信心,这种额外的辅导,除了能够帮助孩子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外,还给孩子一个暗示:老师没有放弃你。这个暗示也至关重要。
但这就够了吗?
不够,远远不够。你可以补习数学,让一个特别差的孩子取得很大的进步,甚至摆脱了倒数几名。但哪怕他补到了班级中游,数学仍然是他的伤痛而不是骄傲。
什么是孩子的骄傲?就是在同伴中,让孩子引以为豪的领域或能力。换句话说,孩子需要一顶桂冠,每个孩子都至少需要一顶桂冠。
而且,不是空洞的表扬,那只是纸糊的桂冠,孩子需要真正的桂冠。
魏老师剖析自己的成长,说他读书的时候,除了成绩好,身体素质差,又不擅长与人交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可是仅仅成绩好,爱读书,作文好,就让他的生命始终保持一份骄傲,甚至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初三时班主任在他的作文本上留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更是让他膨胀到了极点。
魏老师说:考试成绩只是一张门票,但是读写能力却实实在在地算得上他的一顶桂冠,一直支撑着他到今天。
对一个孩子来讲,桂冠是什么?
可能是某一门功课特别好,也可能是所有功课都不好但是擅长跆拳道和舞蹈。甚至,他只是字写得特别好。只要提到某个领域或某件事,他就超级自信,脸上充满光彩,这就是他的桂冠。头戴桂冠的孩子,脸上是有光的,其生命是有光的。
我们不少的`家长朋友总认为孩子成绩不好,想要停掉孩子的舞蹈课、球类课、绘画课、拓展课,总想把这些时间节省下来,放在教材的学习上。我们的许多老师也总是通过加班加点,靠剥夺学生的有限时间来对教材的学习层层加码。
殊不知,停止这些课程,不一定让孩子成绩变得更好,甚至有可能变得更糟。万一真的因此在成绩上有进步,那么,进步或许是暂时的;如果进步不是暂时的,那么,至少成本是高昂的。
王紫涵,是在学校举行的一次才艺展示活动中我认识了她,惊讶且惊艳着。恰恰、伦巴在她的演绎下激情四射,绽放着灿烂的美。活动结束,我把姑娘叫住了,对她极尽表扬与赞赏。她告诉我,妈妈怕影响我的学习,准备让我停止学习,我能看到孩子眼神里的忧伤。我告诉她,和妈妈谈谈,既然你的理想是做一名出色的舞蹈家,况且学习舞蹈也没有影响你的学习,只要你把这种好的状态持续下去,妈妈一定会支持你的。随后,我让她重新表演一次,并用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永久保存在我的记忆里。
如今上初一的她,依然坚持自己的热爱。因为热爱舞蹈而热爱上学习与生活,热爱上了一切。
上中学的时候,因为个子高挑,我被老师相中参加了学校体育队。初试锋芒,便在县里的运动会上拿到了200米、400米、800米的冠军。因为学习成绩较好,回来后便不想继续训练,父母也同意我的选择。但是教练员不依不饶,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迫于压力和面子,就继续训练。随后便在市里的全运会上拿到了三项冠军,并打破了800米的县级记录(2'33)。我成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洛阳体校把我也特招走了。从此我便热爱上了体育,热爱上了中长跑。因体育结缘,我还做了10年的体育老师。
因为父亲热爱文学,所以小学的时候我有幸能读到很多书籍,这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我的闲暇时间便可以在文学中沉浸。也因此,我的灵魂有了一个高品质的栖息地,也为我后来避免成为一个庸俗不堪的人打下了基础,也为我从事办公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后盾。
我可能就是那个体育界里数学混的最好的人,数学届里文字还写的马马虎虎的人。
举我的例子,我想表达的是,不要剥夺孩子的热爱,因为头戴桂冠,我们才有可能去挑战自己所不擅长的领域。
怎么帮助每一个孩子至少拥有一顶桂冠?如果班上有一个孩子“什么都不行”怎么办?
魏老师说: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都不行”的孩子,认为孩子“什么都不行”往往是因为我们看待生命的角度太过于单一,例如学科成绩。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多数孩子是没有桂冠的。因为应试教育本质上是残酷的筛选,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少数人带上有毒的桂冠,多数人顶着失败者的标签,过着平庸的人生。
20xx年秋季,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五项管理”“课后延时服务”“双减”等,真正开启了课程改革的春天。“不能用一把尺子去量孩子,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孩子,要让教育回归学校,让生活回归家庭,让孩子遇见最好的自己。学校的课程越来越丰富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多了,书包的重量也越来越轻了。
魏老师说,一旦我们意识到了生命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无限可能性,那么就会明白,有时候此处的匮乏,往往意味着彼处的丰盈。我们的使命,是保持课程的丰富性,并给孩子不断提供舞台。要让不同的孩子,在教师的帮助下,都有机会显示以及锤炼自己的能力,直到戴上桂冠。
想起一件事:20xx年11月份学校举行了首届“校长杯”班级足球联赛。赛后,听四年级的张雪丽老师说,他们班有个孩子正是因为在足球赛中表现优异,学校给发了奖牌,班级又获得了奖杯,这个孩子抱着奖杯亲吻个不够。从此,这个孩子改变了,原来上课不爱听讲的他现在能坐住了,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了,而且字也写得非常好。张老师激动地说:一场活动改变了一个孩子,真是没想到!”
由此看来,孩子们需要一顶桂冠,就像需要一根拐杖。
哪怕将来有一天,整个世界都在讨厌他,他也敢于自由飞翔。
高手教师读后感7
还记得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2年竞选总统时面对的对手是如日中天的老布什总统,提出的口号是:“笨蛋,重要是经济”,就凭这样的一句口号一举而赢得总统,而接下来的八年任期,美国更是创造了历史上少有的八年经济辉煌期。可见,观念决定行为和做法。魏智源老师在其《高手教师》中第一辑中也提出了,重要的是观念。观念是什么,观念是指导我们行为的思想与理念。是的,拥有好的观念才会有好的做法和行动,才会有更高的效率。面对新课改,面对双减,我们需要的是观念改变,行动才会有改变。那么现实情况下,作为教育者,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观念呢?作为一线教师,我是这样思考的。
一、课程观。
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中这样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可见,数学课程不只是来源于数学教材,而是来源于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近来,新的单元视域下的数学教学更是提倡大单元教学、项目教学、主题教学,这些都需要数学教师慢慢具备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何况,核心素养下,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学生最本质的核心素养,对于数学核心素养,东北师大史宁中教授最经典也是最准确的概述是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表达,虽然教材是集众多专家智慧而成,但这些素养紧靠教材已远远不够,也很容易限制学生的视野。
作为数学教师,我常在想,学生为什么不喜欢数学,或许在他们眼里,数学就是枯燥的公式记忆和习题训练,而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无丝毫相关或者相关不大。即使学生数学经过很大的努力学会了,却依然解决不了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从未有解决生活问题的经历和体验。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核心素养,这充其量是知识学习机。为此,我也常在课堂上做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尝试,在增进学生符号意识、数学抽象、空间观念、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寻找素材,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普遍觉得数学无用,于是我在教学生运算的时候就以孩子父母工作要拿工资为例来说明运算的重要。在前不久,由于720郑州水灾部分桥梁冲垮,我让学生思考在学生无法过桥的情况下如何测量桥的长度等,家里盖了新房子需要装修,如何判断门框是否符合标准等。通过这些实例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也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知识能够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体验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当然,这些都需要我们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眼光和能力。
二、教学观。
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教学应该是能够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学的过程,将教师的努力教变成学生的努力学,探索学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章建跃博士曾提出,教学过程是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然、水到渠成)为载体的学生认知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过程,强调学生思维的的展开、深度参与。可以说,完整的教学过程是教学评的一致与统一。在《高手教师》中,对于教学,魏老师认为,几个概念十分重要:自组织、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审辨式思维、认知革命。
作为数学教师,如何教学更有效率,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回来的这几年,从分解课程内容分散教学难点,到利用师生关系的改善有效吸引学生,到利用导学案创造脚手架,再到现在的家庭教育的思考,通过家校共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都是我不断的思考。而今,通过一系列的读书,我才发现,重要的是学生的愿学、会学、学好。没有学生的主动,教师的技术无从谈起,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无从谈起。因此,我才发现,师生联谊,德育活动,家庭教育,这些对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是何其重要。但也看到,对于曾经的尝试,依然存在没有有效的持续措施,课堂教学方式单一,调动学生方式单一,教学活动单一,课堂教学技术依然欠缺,甚至部分教学的观念落后没有跟上核心素养的步伐等,也导致教学效果远不如人意。
三、学生观。
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即承认学生的差异,做有差异的教学,尊重个性发展的`教学。这意味着,也意味着在教学中,学生有差异,学习有差异,教学更有差异,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整齐划一。但有差异的教学应该是统一与个性的结合。个性并不意味着自由与放纵,甚至意味着严格与效率。在魏老师《高手教师》一书中,魏老师说,老师应该是严格的,严格的本质是对发展过程的敏感和高效干预。严格的前提是对学生发展的严重关切与洞察,以及对事物的深刻理解。严格的起点是对学生的高期待,期待学生不断地挑战并完成似乎不可能之事。甚至某种程度上,学生更喜欢严格的老师。
回想自己的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发展一直是自己的理念,但严格不足宽容有余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和措施也造成了对学生的部分缺点的纵容,一味的强调尊重和宽容,甚至是超越底线的宽容,而这其实成为放纵,这些造成了学生对知识和学习敬畏不足,以致效率低下。或许,今后的教学中除了目中有人,还要制定有效的规则,用规则规范课堂,用规则约束学生,做有底线的宽容,这样才会拥有更高效的课堂。当然,无论何时教学技术的提高都是必须的,也是赢得学生的重要手段。
四、作业观。
双减形式下,作业不再单纯是知识的巩固,更是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但要摆正学校作业与家庭作业的区别,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的区别,知识作业与实践作业的区别,让不同的作业回归正位,发挥不同的功能是接下来要重点研究的方向,也是需要大力实践的领域。但无论何种作业,都是孩子和老师的事情,不是家长的事情,这是双减之后提的最响亮的地方,让学校发挥学校的功能,家长发挥家长作用,这样才能家校共育,有效结合。对于孩子的作业,《高手教师》中魏老师说,要发展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家庭作业,家长只是一个资源提供者、环境创造着和支持者。只要有良好的支持,就能让孩子在一年之内,有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自我管理者。
回想当下的教学,对资料的依赖和自主设计作业的不足,都无法体现教学的差异和分层,甚至抹杀了教师和学生的传造性,无法有效提升不同学生的思维认知,这是自己的惰性使然,这是今后应该极力改进的方向。利用备课设计好基础作业中课前、课中和课后作业,发挥基础作业的巩固作用,利用课余设计好学生的实践作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能力转化为学生终生受用的素养这是今后一段时间应该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以上为我读《高手教师》第一辑的一些感想和思考,我知道这些并不成熟,成熟意味着,无论多久,哪怕老去,都坚持让自己的思想与行动,成为活力的一部分。而,唯有活力,思想的活力、德性的活力、行动的活力,才是世间真正珍贵的东西。
我还想说,有观念重要的还是落实行动,而这个距离甚至是遥远的。最后,引用《高手教师》中一句话以自勉:在我们没有赢得战斗,获得自由之前,课堂会带给我们许多痛苦。但是,不要轻易地通过修改认知(例如责怪学生)来掩盖或摆脱痛苦。痛苦是有价值的,它会让我们不断地奔跑,不断地发展。
高手教师读后感8
如果有人问我天底下最复杂的事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教育。教育是与正在不断发展的人相处的过程,关乎人心,关乎未来,时时刻刻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果有人问我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是什么?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教育。教育者所接触的是一级级纯真的孩子,他们会给你带来惊喜和信任,那是至高的奖赏。在复杂与幸福之间,有着一道道深浅不一的沟壑,需要教育者用勤奋、智慧、实干架起一座桥梁,方能抵达幸福彼岸。《高手教师》一书可以助力教师打破成长瓶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获得职业尊严与自由。
何为高手教师?有人把教师的成长分为了五个阶段:探索期、新手期、胜任期、高手期、专家期。探索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向,在不断的尝试中;新手期需要他人分配任务,解决问题依赖规则和指引;胜任期会主动或被动的能适应自己工作环境的要求,成为一位能够完成核心工作的人;高手期能完成复杂困难任务,积累许多模式,许多工作能凭直觉自动化实现;专家期,能创新方法解决新的更复杂和更宏大的问题。这样看来,高手教师处于胜任期和专家期之间,当你已经达到胜任的水平,许多年轻人也开始叫你老师、师傅的时候,你是否还有动力去持续的改进去提升,去大规模的学习和艰难的思考?如果可以,那你就会很快进入高手教师的行列。而这个阶段是困难和问题最多的阶段,绝不亚于从新手到胜任的'过程。
《高手教师》一书就从教师们这个阶段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教育观念问题、课程的力量、与家长并肩作战、怎么解决学生棘手问题、成长在教育细节中、高手教师的自我训练等方面,都是老师们日常会遇到。读罢此书,个人觉得此书写得实在、入心、专业,举例为证。“家校微信群怎么管理”一章节中,先谈到了微信群应先确立规则并维护好规则,对于在群里出现的失控家长,老师一定不要冲动,与家长在群里公开撕,是大忌,无论你多么有理。旁观者不关心理,关心的是你的姿势。在微信群里,最坏的情况是跟少数家长反复公开秀恩爱,恩爱都尽可能私下秀,关系就是这样一个个地建立起来的。这个章节叙述地太符合实际了,我读着读着就不断地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否犯了大忌,是否因语言不当影响了家校沟通的效果,边读边觉得此文写得实在。“老师怎么和家长交往”一章节中,谈到了老师与家长的几种常见交往方式:隔离、防御、讨好、自我辩护。这几种方式的背后,都藏着一个不敢打开的自己。我们常常会为某次失误找各种理由,却忘记了反求诸己,许多时候,我们只是惧怕被否定而心怀恐惧,无法勇敢地打开自己,借别人的眼睛,看到自己的漏洞,缺乏足够的教学勇气而已。仔细想想,何尝不是呢?与其退缩抱怨,不如吸取教训,强大自身。此文写得实在入心。“纪律管理的原则与方法”一章节中,谈到了“人格教育”和“行为管理”,“行为管理”中又分为“规则”和“程序”,我们要通过编制程序,管理好学生的行为,确保生活的有序。这叫“要致富,先修路。”此文既专业又通俗易懂。
书中还有很多关于教育实践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可借鉴性,同时又能带给人很多思考,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做好修正与创新。当我读到教室里不能出现大声喧哗现象,要采用“同伴声音”时,觉得特别适合一年级同学,便提醒大家课间说话要用“同伴声音”,刚开始大家还是习惯于大声说话,后来在督查员的监督提醒下,一听到“同伴声音”,便马上点头明白,声音分贝降了下来。
当你解决了一个个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并能及时总结反思,那你离一名高手教师不远了。再往前走一步,当你解决了一个个他人从来没有遇到过、思考过的问题,慢慢你就成为专家了。越往高处走,你对教育的理解就越深,你的教育心也会越真,希望自己以及身边更多的老师通过每一点的进步,实现自我突围,迈向更高处。
高手教师读后感9
所有认真读过的书都会融进灵魂,沉淀成智慧,静静地待在心灵深处,只要被触动,就会喷薄而出。
本学期学校教师的共读书籍是魏智渊老师的《高手教师》。我是一名刚工作月余的新手教师,对工作充满憧憬,对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想法,但真正着手于教学工作后,常会感到迷茫不安,恐怕自己的一个错误行为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初拿到《高手教师》这本书时,我就被书名深深吸引。何为高手?是指某方面技能突出的人。那“高手教师”就定是能在教育的幽深丛林中为众人点燃火把的引路人。
这本书共有六辑,魏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从教育观念、课程建设、学校沟通、学生教育、教育细节、自我修炼六个方面,分享了对教师成长发展的思考。魏老师在书中的许多见解使我醍醐灌顶,重塑了我的教育认知,也指引了我前行的方向,使我更加立志成为一个有职业理想的教师。
每读一个章节,都会带给我新的冲击和触动。魏老师在书中提出的“新教师”,不是指像我这样刚刚入职的教师,而是指在教育观念上拥有新教育信仰的老师,他们有自己前进奋斗的方向,有自己的教育职业理想。“新教师”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敢于创造新的职业天花板,无止境地修炼自己,是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
读完这本书感触最深的`是第五辑《成长在教育细节中》。
魏老师就“怎样正确地发出一条通知”这个问题提出4个要点。
1、反馈。细化来讲,获得反馈是主动证求、焦点明确、理智接受。只有非常具体明确的反馈,才有利于后续的进行。
2、时机。“在合适的时间发送信息,时机的正确把握往往是更容易收获成功的。”这给了我更深层次的想法,面对无法期待的对象时,我们不如不再期待,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就如魏老师说的“帮他解决问题,比责备他更重要”。
3、清楚。我想就是表达的信息一定要清晰明了、正击要点,严防“冗余设计”。
4、得体。当我成为一名教师那刻起,我所代表的是教师这个群体,我的一言一行都会倍受大家的关注,我所发出的每一次通知都关乎“教师”的“仪容仪表”和价值观。看似小小的通知,其实背后蕴含了语言魅力、价值体现、人情世故和文化修养这些巨大的问题。
“为什么要教学生学会鼓掌”一文中,魏老师认为本质上是自然主义取向与文化主义取向两种观念的冲突,他们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在社会群体中,我更倾向于文化主义取向。它虽不是最符合整体利益的最优化,但一定会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密切、和睦,“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经典谚语更加贴切诠释了文化主义取向观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教孩子学会鼓掌,以生命之道促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以爱灌溉,静待花开。
在“双减”政策下,新的教育观念不再将“桂冠”只颁给成绩优异的孩子。著名的教育学家卡耐基曾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加德纳说的:“每个孩子在不同领域的智能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而新教师就是要立足新的教育观,欣赏每一位孩子,赏识每一位孩子身上不同的色彩,给予每位孩子一顶桂冠,充分激发他们强烈的主观能动性。我相信,头戴桂冠的孩子,眼里是有光的,其前途也是光明的。
我想魏老师在“每天早晨,你几点到学校”一文中最想表达的一定是新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初入教师行,只觉得是职业,深入教师行,原来是信仰。走在学生前面,走在问题前面,这正是管理和教育的意义。教师不是敛财的行当,而是一种志业、一种使命。我也会学习魏老师,用我的目标、我的价值观、我对教育的热爱,感染每一位孩子,为他们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说说孩子跟人打招呼这件小事”一文,让我想到了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行于外,而德诚于中,中国人也很喜欢用“规矩”两字来评价孩子是不是有礼貌、有涵养,典型的就是“见人必须打招呼”,这仿佛是一个枷锁,锁住孩子的情绪、情感,打击了孩子的表达欲。打招呼看似是一件小事,折射出的是“尊重文化”,尊重从来都是相互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们内心都有一个平衡称,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们,给他搭建“向善”的脚手架式的帮助。
一本好书,一位名师,一些经验,一段阅读之旅的肆意徜徉,魏老师每一个振聋发聩的观点,都值得我用心咀嚼回味,探索反思。只要我一直像魏老师那样,为教育着迷,以高目标要求自己,不断修炼自己,就算一直在路上,也终会有一个好结果的。
【高手教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节水高手06-27
踢毽高手06-17
节水高手06-26
魔方高手06-25
世界高手06-25
驾驭高手06-15
我是玩球高手06-27
逃生高手——泥鳅06-17
我班“高手”06-28
阿婆是淘宝高手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