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本书,让我们能够透过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走近一群淡泊名利、奉献终身的“大国工匠”。
“修旧如旧” “无名无我”
故宫一代代能工巧匠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遵循“无名无我”的传统,隐在国之重器的背后,敬业地修护它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徐建华师傅的故事。徐建华是故宫年龄最长、资历最老的古书画修复师,自23岁起进入故宫修复厂拜师学艺,如今已近古稀之年。他年轻时曾协助师傅花费半年时间修复展子虔传世名作《游春图》,中年后更是在不断钻研精进的同时收徒传艺,一心想把手艺久远地传承下去,使我国的古书画修复技艺后继有人。徐师傅的人生经历令我真正感受到了意志和信念的力量,平凡而伟大,随和又威严,他为文物修复不懈奋斗了一辈子,任凭花谢花开云卷云舒。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整修文物,匠人匠心薪尽火传,正是因为一位位像徐师傅一样的文物修复师傅们在舞台背后的角落中甘于寂寞、无私奉献,我们才能有幸见到一件件珍贵文物进而畅想那些尘封的历史记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书中的每一位师傅都是默默无闻的高手,细心又严谨地守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心脏,修复字画的师傅每修复一幅破损的古卷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的一生可能只能修复数十件文物。陶瓷组的王五胜师傅为了修复唐三彩马缺失的尾巴,不仅全面查阅了唐朝不同时期所出土三彩马造型的资料,还特意去博物馆实地研究考察并请专家会诊讨论。然而,最终由于争议太大,他决定放弃修复这条马尾,让其成为了中国式的“维纳斯之臂”,王师傅的“放弃”正是对文物和历史的尊重。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他们沉入工匠无名无我的广阔的时空中,面目变得沉静,在此时空中,个人变得渺小,当以另一种方式接近永恒”,文物修复师们用他们的一生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永恒。
“择一事,终一生”
“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这是萧寒作序的开篇一句话,书中的文物修复师们在浮躁喧嚣的滚滚红尘中,用一生去钻研一门技艺、用一生去坚守一件事,使我体味到“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的可贵,让我懂得何为“专一”、何为“匠人”。徐建华师傅愿意为学好一门手艺放弃入读北京大学的机会,但现如今很少有人再愿意为了心中一份热爱,沉下心花几十年去学习、打磨一副好手艺。徐师傅在日复一日的修复中,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坚持着自己的喜爱,成全了文物,延续了历史,也成全了他们自己,这便是“一事一生”。
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法律界新人,我也要“择一事,终一生”。我深知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需要用钻研和苦干来弥补自己知识的欠缺和经验的不足。我们需要“屏蔽”外界的诱惑,聚焦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我们应牢记“奉献”与“淡泊”,严谨认真地专注于做好每一件事。我们还应该尊重专业、精益求精,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正如那些打磨技艺数十年如一日的大国工匠们,沉静而执着,专注而不懈。
岁月悠悠,时光如水,我们都在不断求索着生命的意义,人常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而我认为一时的奋斗并不难,可贵的是持之以恒和永不放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即将到来,我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会勇往直前,世界浩大,青春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