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外名著读后感3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外名著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外名著读后感1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印在白底黑字上的灵魂。而读书,更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读古代的书,可以传承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代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在茫茫书海中,触动我心灵最大的是这样一本书《夏洛的网》。它是一首生命、友谊、爱与忠诚的赞歌,是一本真正值得我们用心去读的一本书。
当整个农场洋溢在一片快乐祥和气氛中的时候,一个恐怖的消息如晴天霹雳,打破了牧场的宁静。小猪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是成为熏肉火腿。威尔伯听到这个消息,坐立不安,在自己的小猪圈里跑来跑去,大喊:我不想死,我不想死。这时,夏洛,威尔伯的好朋友坚定的对它说:你不会死,我救你。夏洛,一只蜘蛛,去救一只小猪,任谁都难以想象。然而夏洛办到了,它在自己的蜘蛛网上不断的织出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谦卑的字样,不但使威尔躲过了成为一个火腿的劫难,更成了远近闻名的优秀代表。
但是,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夏洛死后,小猪威尔伯怀着感恩的.心担负起照顾夏洛后代的责任。读着这个故事,我不由得泪流满面。这份朋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爱护,深深地令我震撼。什么是爱,什么是友情,《夏洛的网》诠释了这一切。夏洛对好朋友威尔伯说你不会死,我救你,我会做你的朋友,等你醒过来,睁开眼睛,就会看见我。这两句简简单单的话如同利剑,穿透黑夜,震撼人心,我为这只帮助他人却不求回报的小蜘蛛而流泪,我为这只珍惜友谊懂得感恩的小猪而流泪。一只小小的蜘蛛都能编织一张爱的网,而我们呢?我读着读着,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们的生活,多少人在抱怨他人的袖手旁观,感慨事态的炎凉;多少人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而忘了我们,有时也应该像夏洛一样,凭着对朋友的爱去毫不计较地不遗余力的做一件事。爱他人,奉献爱心,这也是一种幸福。想着,想着,我的思绪不由地回到了几天前那天。我正在闷头认真地做作业,朋友走过来问了我一道很难理解的奥数题。那是我思考了好久才想出来的题,我把头一扭,心想:我花费了精力、时间好不容易才想出来的题,凭什么你不动脑筋就可以知道答案?我才不干呢!
于是,我摆了摆手,说了一句:这道题我也不会做,你去问别人吧!看着朋友失望地走了,我心里还暗自得意。想到这里,我不禁有些脸红。夏洛为了朋友可以付出那么多,可我却如此小气,真是太不应该了。奉献是人类最美的行为。也是它,滋润了我们干涸的心灵;温暖了我们冰冷的心灵,世界也因此更加美好。夏洛用蜘蛛丝编织了一张美丽的大网,这网既救了威尔伯的命,也唤起了每一个读者心中无尽的温情。
我要把这本蕴涵着生命、爱和友谊的宝书推荐给所有人,让更多人拥有一本好书,拥有一份真情!我还要把夏洛的话深情地念给我的朋友们听,让每个人的心里埋下爱与友谊的种子,让这张用爱与温情织成的网撒满世界!友谊不是雨后就能长出来的蘑菇,顷刻就可丛丛一片。友谊是一棵大树,是要经住风雨慢慢长大的。人与人,贵在彼此理解,那么,让我们将心去比心,以心去换心吧!
中外名著读后感2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从清朝到现在,有多少小说昙花一现,然后又因为没有再让人看一遍的欲望,永远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能像《红楼梦》一样不断被各个年龄段的人反复阅读,反复咀嚼的文学作品又有几本?翻开尘封历史的封面,里面藏着的是一个蒙着面纱的世界……
曾经片面地认为这本书不过就是讲了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大观园中的些儿女情长罢了。只觉得林黛玉娇柔做作,是个喜欢哭的病美人;觉得宝钗乖巧温柔,是所有人眼中的乖巧淑女;宝玉风流儒雅,却总困于情情爱爱;看不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命运的多舛。
再读时,多想走进那如画般的大观园,走近他们的爱情,领略众姊妹的绝世才情。“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我把一人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用眼泪偿还恩情,以真心描绘生命。黛玉是敢爱敢恨的潇湘妃子,无论世态如何苍凉,命运如何不公,她永远纯净美丽。用眼泪洗涤灵魂,以才华悦动骨髓。黛玉葬花,感叹身世遭遇,但并非一味哀伤凄惨,其中也有着一股傲气,有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美。薛宝钗,一个充满争议的角色。她处处完美,处事圆滑,举止娴雅,是众人心目中的大家闺秀。宝钗戏蝶,是她难得的一次天性释放。她作柳絮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气宇不凡,令人不禁拍案叫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宝玉体贴、尊重女性,执着于追求真爱。出身于名门望族,却摒弃功名利禄,厌恶世俗交往。
董卿说过:“往浅了读,这是一个院子里的儿女情长,往大了读,这是一个朝代的盛衰兴亡,所以无论什么时候读《红楼梦》,每每掩卷,心里总会想,真有味道”
都说读懂了红楼,也就读懂了人生。曹雪芹笔下的每个角色都是主角,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色彩。曹公用自己一生的精力铸就了这一部旷世著作,也是他一生经历的改编。作者以细腻真实的语言穿透重重雾霭,揭露社会暗沉。为了权力和各种利益而同室操戈、自相残杀的种种刀光血影,在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荣地、温柔富贵乡用日常生活的形式从容不迫地演出。钟鸣鼎食、花柳繁荣的贵族世家,却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悲凉之雾。一个封建贵族大“家”,似乎又是“国”的缩影。贾府最后的`曲终人散,封建社会最后的分崩瓦解,一切似乎是冥冥注定。
黛玉,我最喜欢的角色,在这个红楼的欢乐与凄凉中绽放,最后在红楼的残缺与腐败中凋落。在我看来,这偌大的贾府已经没有她的容身之处了,贾府已是外实内虚,或许回到太虚幻境,离开尘世才是她最好的选择。宝黛二人情投意合,自由恋爱,怎奈世事戏人,硬被生生拆散。宝钗虽嫁了宝玉,但知道宝玉心不在此处,也只暗自垂泪。他们三人的爱情悲剧正是身处这座院子带来的悲剧,作为封建社会的陪葬品,他们也只是沧海一粟罢了。
看不尽红楼,摸不透人生。“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或许也正是因为世事不定,所以人们才会珍惜美好生活吧。
合上书,书中的场景还是历历在目,一曲红楼蕴含了人世间的悲和喜,吞吐着情愫万千……
中外名著读后感3
战争与和平好像无法交融,又好像一直交错在我们的生活。我们能说当今世界很和平吗?不,我们能说我们处于战争时境吗?不,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将我的思维又代入了西方国家的作为。
是的,一谈到西方,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贵族,那群进行着复杂但又高贵的生活的贵族。但我们似乎很难将他们与战争联系到一起,而俄罗斯作为西方国家一大代表,却被我们称为“战斗民族”也正是通过这本书,我也更了解他们内部的种种想法。
本书的主人公皮埃尔,从头到尾,因变化而变化着。开始的那种青春活力,精气十足,渐渐被战争,旁人消磨。只能说,他变老实了。
而他的发小安德烈,也是多次在战争中苟活,但他又收获了什么呢?妻子的死讯?还新的爱情?他倒在床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那因战争而改变的容颜与思维,面对亲妹妹与亲儿子,他的唇边勾起一些丝弧度。玛莉亚知道,那是对于自己的讥笑。而面对曾背叛他的妻子安德烈,他的眼神是多么真诚,但他不会知道,当自己逝去后,娜塔莎与皮埃尔过上了真正的夫妻生活,将自己抛于脑后。
而本书的女主娜塔莎,却是如此天真。她爱上过很多人,但除了皮埃尔,没有任何人能陪她走到最后。是啊,现在回想起来,多么可笑的誓言!
在这一长串的`故事中,流露出的情感多么纯真、美好,却因一次次战火而被打乱。
多少年轻青年为了抵御法军保卫祖国,狠心抛下深爱的妻子,却一去不归?多少普通贵族因战争导致流离失所被迫和一个根本不爱的人在一起?
书中有一个情节使我心惊担战,皮埃尔亲眼看着一群来自俄国的纵火犯嫌疑人被掷在柱子上,由那群颤抖着双手的持枪法军击毙。堆尸成山再集体埋进沙坑中,还有一个情节,说皮埃尔跃进失火的屋子想救出被困的小孩,却遇见两个正在搜屋的法军,他们没有杀皮埃尔,反而带着皮埃尔找到了小孩。
这使我明白了,有的法军其实不想参加战争,只是迫于上级与国藉,便参军伤及无辜。
《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一群在战乱中的俄国的贵族们。列夫·托尔斯泰将所谓和平与战争串在一块并没有单独封闭地讲上层人土的日常生活与法军和俄军的对峙,而是用无数种极其微妙的悬念,将两者看似是两个世界但实际上关联很大的故事串通起来。
故事没有讲述太多的大道理,读者完全可以仅靠人物形象与事迹就能悟出很多。这本书上,达官富贵的人随处可见,但为了祖国而倒在战场上的有钱人也不少,在这个理想梦幻的故事中参入残酷的战争理念,列夫·托尔斯泰可以将它写得毫无违合感。
这本书有太多牺牲,有太多幸福,不禁使人内心泛起五味杂陈。战争与和平,说到底还是由我们亲手挑起的事。但却迫使那些热爱和平的人不得不端起钢枪,赌上性命。这是多少人都不愿意的啊!
【中外名著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外名著读后感04-08
中外名著读后感【必备】08-02
中外名著读书心得09-05
中外名著读后感(通用15篇)07-26
中外名著读后感900字 他也是平凡的——读《老人与海》有感06-28
中外名人故事06-24
教育名著读后感1300字 教育名著读后感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