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西游记读后感10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大家谈到沙僧呢,肯定都会说他是一个老实人,绝对是所有老板心中完美员工的标准,其实,这一定是受到了电视剧的影响。电视剧中,沙僧被描写成了一个任劳任怨的劳动楷模,师徒四人再带上小白龙一路开黑,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而小沙同学则将他们所有的家当挂在他的那把禅杖上背着走,但是在原著中挑担子的是老猪同志,小沙同学则负责牵马,可是就算是牵马呢,他也不好好牵,大部分时间都是大老板唐僧自己亲自干。
看西游,我们往往都能挖掘出每个人的优点与缺点,当我们分析过师徒四人的缺点时,你会发现沙僧其实很可怕。
为什么这么说呢?您且听我慢慢道来:唐僧虽说身上披着如来佛祖派观世音菩萨送的那件999级的锦襕异宝袈裟,但他只是肉体凡胎,虽然执着向西取经却也懦弱无能,不分黑白。悟空很自负,自认自己无敌于世,高处不胜寒,但遇到真高人(像如来)也得跪,而且对于师傅也有很大意见,并且还总是想一棒子打死师傅,好了事。老猪同志呢,他呀,缺点一堆一堆的,不提也罢。这三人的缺点都在明面上,可唯独小沙同学在做人方面几乎是找不到缺点,怎么找也找不见,做人做到这种境界,可谓是非常老到了,沙僧如此做人,只有两种解释:一是天生就是老实人,不想惹事,只想做个小老百姓;二是城府极深(像早期的司马懿),而小沙同学呢铁定是属于后者,因此在《西游记》中城府最深的人,非沙悟净莫属了。沙僧做为卷帘大将在领导(三界大BOSS玉皇大帝)身边可不是白待的,正儿八经做官出身的,与那些玩虚职的(如孙悟空)就是不一样,这还得从沙和尚当卷帘大将开始说起。
大家在想想沙僧在天庭的封号是什么?对,卷帘大将!也就是卷帘使,何为卷帘?顾名思义,就是给玉帝挑帘子,就好比古代的皇宫内院中,哪怕只是一个给皇上端夜壶的小太监,如果是皇帝不信任的人,可以吗?再说了,你看看人家后头加得是什么?大将,这说明他还是玉帝的保镖,那又为什么要称为大将呢?太虚了吧,可是一想,这也就是为了往脸上贴金,比如你在天宫给玉帝做饭,别人问你是干什么的,要是说烧火做饭的,人家铁定瞧不起你,可要说你是灶神,这档次不就和坐火箭一样“咻”的一下就上去了吗?天天跟着玉帝,又挑帘儿,又当保镖,纵观历史,干这活儿的,哪个心机浅过?这也就更能体现沙僧的.城府之深了。
当然这些也还不能体现出沙僧不是个老实人,他还很自私、自利并且惜命,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电视剧中,沙僧通常会这么说,“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二师兄,大师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和师傅都被妖怪抓走了!”师父和师兄被抓,沙僧为什么不去救呢?是实力不够吗?肯定不是呀。我们前面说过了,他在玉帝跟前当保镖,要是武功低的话,玉帝不早玩完了?而且在收服他时,还是一个人下河引他出水,另一个人在岸上阴他,可就算如此,两人联手依旧打不过沙僧,最后他们上天请了神仙,才收服了他。
还有当年观世音菩萨救了他,让他避免了每七日会受到万剑穿心的痛苦,只为让他西游,可他说了一句:“这去可,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处,去不反误我前程。”这句话便将他的心机泄了出去,这是老实人说的话吗?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从上面分析来看,沙僧只是隐藏了自己的本性,并非彻底改过自新了。如果沙僧性格真的变的纯良了,那么每次遇到妖怪,不说拼命,怎么也得帮忙吧,而不是几乎只会说那四句话了。“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出晚霞……”,当沙僧低着头走在最后时,鬼知道他在想什么。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乌鸡国救王降妖的故事没有太多曲折的情节,也没有什么激烈的打斗。值得我们关注的,一是故事中出现的大量的诗歌,或嵌药名,或镶数字,或用比喻,显得妙趣横生;一是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唐僧显得既有些迂腐,有又些精明;孙悟空既聪明,又会被人整治;猪八戒既有些拙笨,又有些狡黠,还能治治孙悟空。不过,无论人物如何变化,但作者又巧妙地为他们设置了一个度,让他们的这些表现显得合情合理。
唐僧在猪八戒的撺掇下念《紧箍咒》,看上去显得迂腐可笑,但也是救人心切,虽然有些显得不近人情,不过我们读起来还是觉得能够理解。这与他其它几次,因为妖精迷惑、悟空打死强盗而念咒的形象不可同日而语。猪八戒虽然撺掇师傅念咒治孙悟空,也是为了报复孙悟空骗他半夜去井里捞宝贝,不过他是以救人为名,所以也显得不是太令人讨厌。孙悟空在故事中的形象最为高大,为惩治势利眼的僧官,他以铁棒威慑;为弄清真相,他亲赴国都察看,并定下巧计点醒太子;为救活国王,他上天宫求丹;为惩治妖精,他定下巧计,甚至能忍受《紧箍咒》的折磨。不过,他也被猪八戒设计,被整治了一番,只能用阳间的法子来救国王。这段经历,让孙悟空也显得有些无能,在师傅的《紧箍咒》下,也只能唯唯诺诺。不过,这同样是在救人的前提之下,所以我们在读这段的时候,同样也觉得自然亲切,而不会觉得孙悟空无能。其实,不仅是唐僧师徒,即使是化身国王的妖道,虽然害了国王,但治国有方,并且也保住了国王嫔妃的清白,所以被菩萨救走,也并不让人遗憾。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尽管让各人的品格有了多种变换,但始终坚守着一条底线,所以虽然人物的形象有着不同的变化,但最终都让我们觉得合乎情理。
相比而言,宝林寺的僧官就显得低劣了。他是听说过唐僧取经的事迹的,也知道他是从大唐来的名僧,但一见到唐僧风尘仆仆的样子,不像个“名人”,就让他别处去投宿;可遇到孙悟空凶恶的样子,先是让烧火道士去顶缸,之后又召集全寺僧人迎接,甚至在唐僧离开时还要吹吹打打地相送,那副势利的嘴脸可以说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还自吹自擂,称自己接济那些无处安身的游方僧人,结果这些僧人胡闹,侵占寺产,才让他不再接济同辈。但当全寺僧人出来迎接唐僧时,依然是有富有穷,极穷的僧人只能以一匹布裹身,足见这位僧官所言的虚假——既然外来的僧人都能巧取豪夺,本寺的僧人怎么能连遮体之衣都没有呢?所以,无论我们从什么角度来看这位僧官,他的形象都不会令人觉得合理。其实,他也没有干什么特大的坏事,只是他的行为过了“度”——不仅不诚信,而且不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神话小说,但所表现的依然是我们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孙悟空在皈依佛门之后,一开始也显得野性难驯,于是作者特地为他设置了一个《紧箍咒》,让他时时受到约束,不能肆意妄为。其间,孙悟空虽然也几次被唐僧逐走,但始终心念师傅,最终还是成就了正果。猪八戒虽然在取经途中,几次要想分行李散伙,也曾起过贪念,可是最终还是走上了正途,同样成就了正果。作者在创作时,始终就在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人物的个性可以多变,但是遵守的正道不能变。儒家经典《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其意思就是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而表现出来以后都能符合常理,就叫做“和”,而“中和”就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的道德规范。在书中,取经的师徒四人虽然个性各异,表现各异,但其取经前行的心是坚定的,其行为也从来没有超出过道德规范,这就是儒家所说的“中和”之道。其实,我们的行为处世,可以有自己的个性,也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但道德的规范是不能违反的,底线是不能越过的,这是行为最主要的规范,也是我们评价别人最基本的原则。
在《西游记》这回故事中,人由生而死,由死而生走了圈,但做事之度却没有逾越,这才是我们最应值得关注之处。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在寒假中,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西游记》是明朝末期一个名叫吴承恩的人写的,故事里面有四个主要的人物,他们是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西游记写了:唐僧和他的徒弟共四人,他们经过九九八十一难,都没有退缩,这个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是放松和发泄的好帮手。《西游记》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百看不厌。每每我翻开这本封面已经泛黄,还被老鼠啃过一角的书时,心中却涌起前所未有的激动。
里面讲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一起去西天取真经,路上碰到了妖怪,但都被孙悟空给解决了。现在让我来讲一讲里面的人物吧。
师父唐僧很正直,很多女妖迷惑他结婚,但是他都拒绝了,但是他不知道世界的真面目。
大徒弟孙悟空,他好在武功高强,法力也很强。坏在他是冲动派,做事不经过脑子就做了。 孙悟空是一只幽默开朗的石猴他大闹天宫,表现了他敢于反抗,他的七十二变从不去伤害无辜,面对各种妖怪,他机智灵活从不服输。还有那个胆小怕事,自私可爱的猪八戒,在关键时刻也起了重要作用。还有沙僧他老实忠厚,记着先前经过的教训。还有白龙马他们都为保护唐僧取得真经。
二徒弟猪八戒,他好在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坏在有三贪,第一贪:贪色,第二贪:贪吃和第三贪:钱。
三徒弟沙僧,他好在忠厚老实、任劳任怨。他没有坏处。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三打白骨精”那一段:唐僧四人告别镇元大仙后,来到了“白骨山”,白骨精心狠手辣,三番两次变化想害唐僧,孙悟空护师心切,一棒子打死了白骨精,却遭唐僧责骂,并被赶出了队伍。看到这儿,我便对唐僧充满了不满和鄙视,孙悟空尽心尽力的保护他西天取经,他却错怪悟空乱杀无辜,真是“肉眼凡胎,不辨是非”!
换个角度去瞧瞧孙悟空。孙悟空就只翻了一个筋斗,就回到了花果山。小猴子慌慌张张地向他报告:“有一个妖怪霸占了水帘洞,”还抓走了我们很多兄弟呢。孙悟空生气的去找魔王,轻轻一拳就把魔王打倒了。孙悟空天天带着猴子们练武,可自己却找不到一件好用的兵器。一只老猴告诉他:“东海龙宫兵器很多呀,可以去哪里找找。”于是孙悟空来到东海龙宫找兵器。龙王拿出了很多兵器,可是都太轻了,最后,龙王拿出了他们的镇海宝贝,一根“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而且还能变长变短,孙悟空就带着金箍棒高兴的回花果山去了。因为太高兴喝了很多酒,在树阴下睡着了。迷迷糊糊的被带到了阎王面前。阎王说他快死了。他就拿着金箍棒把阎王打得去玉帝那告状了。
在这个故事里,我知道了孙悟空很厉害,因为他一拳就能打败妖怪。孙悟空还在龙宫得到了镇海宝贝“如意金箍棒,”他就变得更厉害了。而且他还利用他的本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李老师不是刚刚给我们讲过要“做少年君子”,回家翻翻《西游记》,偶然的发现,孙悟空不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孙悟空不就是一个如水一般的君子吗?孙悟空面对师傅的无理谴责,并不反抗,依然用心的保护唐僧,这,不是教我们宽容大度吗?孙悟空面对着无数妖怪,毫不畏惧,这是在教我们勇敢。孙悟空面对唐僧的被抓,并没有相信妖怪的话,坚持相信自己的观点,这是在教我们“多看实事少听虚言”……
孙悟空敢于挑战权威和世界上不公平的.现象,他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人物。唐僧是一个善良和循规蹈矩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勇于追求信念的人。他很勇敢,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都没有放弃,最后取到了真经。猪八戒是一个好色、天性懒惰的人。有一次,猪八戒因为好色,得罪了蜘蛛精,结果被蜘蛛精关在蜘蛛洞里了,后来还是孙悟空把他救了出来。沙僧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他总是服从别人给他的各种安排。
在这个故事当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人做事要有恒心、爱心、耐心,还要有虚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成功。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记》是一本著作,更是一条长长的路,似乎能直通你心。唐僧师徒一路历经那九九八十一难。回首过往,有哭有笑。有你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被冤枉时的愤慨与无奈;有你猪八戒由四圣试禅心被捆住时的后悔与内疚;有师傅被抓时大家愁眉苦脸;更有大伙一起偷吃人参困的轻松愉悦。一个声音传过:不必忆。
风花雪月,唐僧师徒走过多少春秋?经历了妖魔怪,美女画皮。他们都变了,又都没变。岁月中淡了他们的身影只曾留下那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足迹。茕茕孑立。今朝再一回首,愿你仍是少年。
吾膝如铁最深的足迹悟空
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嫉恶如仇,自傲好名就是悟空生来的特点。在花果山中,这位孤独的大圣出世了。他无亲无故,更在意和别人在一起,走过那林下青松、涧边绿水。他练就一身好功夫,只想保护别人。以前是猴群,之后是师傅。扬善惩恶从未变过。然而,而对奢靡的天宫,他却愤慨了。他全力以赴,哪怕是飞蛾扑火,也是舞出最绚彩的符号!
贪欢一场,剩下的,只是五百年的梦。
悟空醒了,站在他的师傅面前。此时的他,只想好好保护师傅。不知那九九八十一险,更不知他心中的锐火,正在缓缓烧尽。留下的,只有那颗烛心罢了。作为“大师兄”,他成了团队的主心骨。问题总得他来解决。在困难下,他慢慢变了,从最开始被师傅一说就“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到“行者按住道,这是甚么去处,许你驾风雾?”他从一个桀骜不驯的顽猴成了虔诚的佛的信徒。表面上,你变了。但我相信,你的那颗向善的心,是不会变的。
悟空,不公的世界抹去了你的棱角。但我相信,不变是你的'那颗正直的心。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作文,M是个怕虫的女孩。同学想方设法的帮她改掉,但总是以失败告终十年之后,她却不怕了虫了。问甚原因,只是浅浅的微笑,如清风拂过。
有一次和女儿一起见到虫子,本想叫时怕女儿也怕虫子,活生生憋住了。之后也便不怕虫子了。
啊,真如清风般拂过。我被女孩的变化与母亲所深深感动。也许,世间本没了改变,出现了爱,也就为爱改变。也许,你会觉得别了变了,但也只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悟空,你的脚印最深也是最暖的。
矢志不渝最直的足迹唐僧
相契如来,证果真常道。比起悟空,唐三藏也许就没这么多改变。他一介平民,面对妖怪毫无还手之力。他能经得真经,靠得不仅悟空的解救,更多的是自己的坚持。反复被抓却没崩溃,也是他的优点。从小,他就学会了宽容,这点一直没变过。面对抓住自己的妖怪,他哪次提出过加害?是善,仅是善。
你可能会问了:“唐僧不是一直都不明是非吗?”我微笑着说:“不,你错了!”
到了之后,唐僧也相信了悟空说老鼠是妖怪。可又余心不忍,怕又真是百姓。他宁可抱着自己被抓的风险去帮助他人,这才是善啊。
唐僧也变了,可那大慈大悲的心,盖住了那变化罢了。
像唐僧这样的人就更多了。我们的老师,不也是为了我们默默改变吗?
固步自封最虚的足迹猪八戒
难寻真爱心俞屈,一路彷徨未成佛。碌碌无的八戒,一路下来,也没了什么改变吧?一路贪恋女色,最后登灵山时还想偷懒。以至最后只得了“汝职正果”。
没错,八戒也有可爱的一面。但事实就是事实,他的改变确却很少。不进则退,不改变,就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八戒徒经九九八十一难,苦受少了,得也少了。
很多失败的人都和八戒一样。原来,只要不忘初心,就该放手改变不好的自己。
后引
看罢那封沉的足迹,师徒的刚出发时的样子也涌上了心头。大家各有改变,但不变的,是初心。你们都会变,但又绝不会变。明识乾坤大,犹怜草木春。每个人都走在前进的路上,可以回头,但绝不能留恋。带着我们的初心,取一场生命的经。
风花雪月,不能停
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张咏言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阳光灿烂,捧一卷书,静静地立在阳光下。手指抚过那一页一页,里面是童年纯美的回忆,里面饱含着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书籍,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而《西游记》,贯穿着我的成长历程。
初读
犹记童年,初嗅墨香时,我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常缩在妈妈怀里,妈妈将《西游记》中的片断向我娓娓道来。还记得,那时我一听到孙悟空一路斩妖除魔就拍手叫好,知道了唐僧又被妖怪抓去了就难过不已。
后来,刚刚认识汉字的我,买了一本《西游记》的连环画,五彩斑斓的图画、跌宕起伏的情景,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我常常抱着它,用小小的手,指着大大的标注着拼音的字一个一个地阅读。在那段时光里,我认识了聪明机智的孙悟空,认识了崇信佛法的唐僧,认识了憨厚可爱的猪八戒,还认识了踏踏实实的沙僧……
再后来,暑假里《西游记》的电视更是让我如痴如醉,“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引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熟悉的音乐一响起,我便不禁进入神魔奇幻的世界。在小小的年纪,虽然不解其中深意,但我也为那些美丽的故事而沉醉。阅读,陪我走过简单而无忧无虑的童年。
细读
时光如细沙,在我指尖悄然流逝。到了五六年级,老师的推荐,使我又再遇《西游记》。这次,《西游记》不仅只是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有引人深思的内涵。
妇孺皆知的“三打白骨精”,它写了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一变村姑,二变妇人,三变老伯,但全被孙悟空识破,最终被打死。可唐僧不辨是人是妖,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这故事第一遍读来是惋惜,是对白骨精的厌恶。可后来觉得,再狡猾的白骨精终胜不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正义总会击败邪恶,这弘扬的是真善美的精神。
到后来,师徒四人的旅程也一点点加大难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修得正果。在我们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在成长途中,一定会经历许多坎坷,历经许多艰辛。但在脚步蹒跚时,我们不能退缩,怀着必胜的信心,坚持不懈,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成功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
品读
后来,我迎来了人生的新阶段——我跨进了初中的大门,老师又一次推荐《西游记》。这次,我读到的是人生哲理。
“人不可相貌,海水不可斗量。”不可以貌取人,如同海水不能以小小的斗度量含量一样。“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既是灵山。”信念就像是航海路上的那盏明灯,只要我们坚持心中的理想,念念回首处便是菩提灵山,而我们心中那片世外桃源也终能抵达。“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人生就像是一叶小小的浮萍流入大海,兜兜转转,起起伏伏,人与人分手之后哪里见得就不会再相逢了?人生分分合合不必忧伤,豁达开朗处世事。“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自有志向千里的.人立志攀登,何不跟随他们的足迹,也去领略一番胜景。
《西游记》中的景,自然清新,细腻可爱;《西游记》中的人,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我曾听说过一个有趣的说法:《西游记》不是什么小说,而是一个人修炼的过程。根本就没有孙悟空的存在,孙悟空只是唐僧的心。心猿意马,我们的心像猴子一样,他会攀援,越攀越远,所以我们的心会七十二般变化。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就是我们普通人那颗不受约束的心。猪八戒是什么?猪八戒做了那么多坏事,唐僧永远不责怪他,因为猪八戒代表着唐僧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欲望:钱财、美色、美食等,猪八戒都替唐僧动心了,我们对自己的欲望所犯的错误,往往都比较宽容。沙僧是什么?沙僧是代表着唐僧的理性和逻辑。白龙马代表着意志……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一路走来,与书为友。蓦然回首,你会发现《西游记》并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遗忘,而是将这些知识沉淀得更加深沉。阅读这本书时,亦是在潜移默化地修炼自身,学到的知识,亦是我们终生的财富。你会发现,阅读名著,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
西游记读后感 篇6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和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身手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维护唐僧胜利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和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多篇。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身的前功尽弃、虎头蛇尾,我不由羞愧自身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论我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胜利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需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经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经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解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总之,我觉得现代人对于自身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为安于现状,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话 如今也是一个远离神话的时代。日常生活过于实际,使充溢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话绝非幼稚的产物,它有深邃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谢林在他的名著《艺术哲学》中说:“神话乃是各种艺术的必要条件的原始质料。《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颠峰,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后中国的神话文化渐渐没落了,神话不被人重视,连《西游记》也少有人问津,只有小朋友们会被孙悟空征服,于是也只有小朋友们抱有对未来浪漫的、梦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 “英雄”有许多不同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容纳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胸。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身命运,并为高尚理想而奋斗的人。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型,他为了自由,为了自身的尊严,不怕与一切进行斗争。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异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干凸现出其英雄本性。
复读《西游记》,让我觉得其不属于一般名著的特点。我相信,也希望它永 远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话、英雄”三个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西游记读后感 篇7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从小到大最喜欢看的一本书,而且百看不厌。
一天,我搬着一个凳子坐在门前,手里拿着一本书,那便是《西游记》。我看这本书看得如醉如痴,仿佛沉迷在《西游记》的剧情里,满脑子都是书里的情节。妈妈正在扫地,见我看书看得竟这样痴迷,便放下手中的扫帚,凑上来看我看的是什么书,结果,妈妈也被《西游记》这本书吸引了,于是我便给妈妈简要介绍一下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具体人物。
《西游记》讲述的是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同心协力,一起克服了无数困难,降服了无数妖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它好动,调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恶如仇。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它一路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打败妖魔,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但唐僧却有些看不清事实,被妖怪伪装成的善良表面所蒙蔽,责怪悟空杀了他们,念紧箍咒,甚至把它赶走,但它还是对唐僧非常忠心,一路保护着,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孙悟空终于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
猪八戒的本事比孙悟空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却也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之一,它有着一身毛病,好吃懒惰,爱占小便宜,怕困难,总是退缩,它相对来说小脑筋比较多,我很清晰记得有一集,某条河流结了冰,但这样马就不容易前行了,当大家都在困扰之时,猪八戒立即就说可以给马蹄裹上布,增加摩擦力。但在妖魔面前,担着保护师傅的重任之下,他也会扛起他那把九齿钉钯,勇敢的与妖魔作斗争。它就是这样,虽好吃懒做,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虽然自私,却讨人喜欢,虽然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但对师傅却很忠诚。所以令读者不但不觉得很讨厌它,还觉得它有几分可爱之处。
沙和尚的`本领更比悟空,八戒是弱一些。他淳朴憨厚,忠心耿耿,从电视剧里他喊"大师兄"那种厚重的声音和真诚的眼神可以看出来。他不象孙悟空那么好动调皮,也不象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他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总是挑着行李默默跟在身后,任劳任怨,憨厚和淳朴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
师傅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他诚实善良,一心向佛,但胆小怕事,鉴别能力差。虽然没有高强的武艺,但是却有很大的毅力,坚持不懈的一直向西走去,不被困难所抵挡,直到达到目标才肯罢休。在此之前绝不半途而废。
我介绍完之后,妈妈问我:“既然你已经知道这本书的大致内容,
那可不可以告诉我,你从这部小说中能明白什么道理呢?”
“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个磨难终于取到了真经让我们感觉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学习的精神。在生活学习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要勇于承担敢于挑战。同时也要改掉生活学习中的小毛病,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保证在今后的求学道路上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勇往直前,坚持下去,直至成功!”
妈妈听后笑着对我说:“亚伟,你这次随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也取到了真经————听了妈妈的夸奖,我高兴得笑了。我很喜欢这种亲子共读的方法,既可以看书,又可以交流。我和妈妈约定,有时间,我们还要亲子共读,一起享受快乐的阅读时光。
西游记读后感 篇8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在十四年的时间里,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各种妖魔鬼怪,终于到达西天,取回了真经。唐僧能取回真经,不仅仅是因为有三个勇敢的徒弟,更主要的是他本人有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毅力。无论是遇到妖魔鬼怪想要吃掉他,还是各种美女诱惑他,他都毫不动摇,抱定一个信念,不悲观,不气馁,最后取得了胜利。取经路上的千难万险,千辛万苦,靠的是什么 我想,一是勇气,二是智慧。取经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孙悟空等人都是毫无俱色,又斗智又斗勇,想方设法打败了一个个妖魔鬼怪,赢得了一片片赞叹声。 俗话说:团结一心,其力断金。孙悟空等人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虽也有矛盾,但最后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保师傅,上天入地,遍寻各方神怪,甚至不惜劳动南海观音与西天佛祖帮助,我想如果没有他们的团结,就没有最后四人终成正果。 《西游记》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想,除了学习他们有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毅力,不悲观,不气馁,齐心协力,团结一心的精神外,更要为了祖国的富强和昌盛,努力学习,炼好一身本领,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挫折,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时间;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忠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身的美好果实的人。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日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书。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 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 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 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书籍对于人类原有很重大的意义,但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乌申斯基 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冈察洛夫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任何一本书的影响莫过于使读者开始作内心的反虱…卡菜尔 书的真正目的在于诱导头脑自己去思考……莫利
书籍的唯一真正用处,是使人能自己去思考,如果有不能引人思考的书,便不值得占书架一席之地……拜耶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霍姆斯
我这样告诉女儿——你真棒!语言其实也会在无形中塑造一个孩子。你说他傻的时候,他就想怎么个傻法,把那个"傻"想得很具体。虽然开始他还停留在委屈上,如果再发展一步,他心里会想——说我傻,说我傻成什么样,我就傻成什么样——于是他就真的有点"傻"了。相反的,你说他很棒,很聪明,他就很高兴。接着他就往聪明的地方去想。所以父母在塑造孩子的时候,要知道语言也是一种教育方法。我建议爸爸妈妈要从成功学的角度来讲,用正面的信息去跟孩子讲话,让他脑子里出现的是正面的信息,这样他就会用正确的信息来塑造自己。爸爸妈妈们,应该以积极的,上进的方式来鼓励她。告诉孩子——你真棒!我觉得我们所有的家长,不是说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富裕的生活,而是要给孩子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家是孩子心灵的港湾,要给他一种安全感和信心。现在就请告诉孩子——你真棒!我也希望我们的同学们,相信你的父母,天下最爱你的就是你的爸爸妈妈,没有人比他们更爱你了。
西游记读后感 篇9
一部西游记,传承了多少年,其中的故事让多少人神迷,孩子们喜欢看,大人们也乐于接受,几十集的电视剧,翻来覆去几个电视台轮着播,年年播,却还是观众不减,有人看了好几遍,甚至十来遍还不厌倦,小孩子更是在暑假里一个台一个台地轮着看,前后看得都能倒背如流了,也还是不觉乏味。大人们若是看上一会儿西游记也不会觉着不舒服,倒是感觉很温馨和舒坦。
是什么原因呢?有人说,是因为这部作品里面饱含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实现了人们的理想,把现实中不可能做到的如飞来飞去、上天入地等都变成了可能,而且每次都体现了惩恶扬善的特点,符合人们的心理,这样曲折的、又是圆满的、又带喜剧性色彩的作品自然受人欢迎了。孩子们喜欢看更是因为它符合了孩子大胆的想像的要求,富于幻想和神奇是它的特点。它能满足人们猎奇的需要,也能体现中国神话的传统文化,更是人性美的体现。
但西游记同时也是一部叛逆宣言,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喜爱它,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它,也接受了叛逆。它让人愉悦的是它实现了现实中人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它让人快乐的是它体现了弱者对强者的胜利,它让人激动不已的.是正义得到伸张、罪恶得到惩罚,它令人向往的是自由自在、无所不能的神通,以及在战胜邪恶时的痛快淋漓。所有这些,都是它的叛逆的体现。
纵观整部西游记,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妖孽似乎都与菩萨或佛有关,有的是他们身边的一样小东西下凡危害人间,有的是他们管理疏漏而酿下的祸根。比如太上老君的坐骑就因为仙童打瞌睡,逃到下界为妖,一直要到孙悟空上天质问才被发现,才去降服。像嫦娥的玉兔也会下界祸害公主,甚至要逼唐僧成亲。就连观音菩萨身边也有下界祸害百姓的孽畜。这些高高在上的神仙们,是三界众生的仰慕者,也即是神话世界里的统治者,都是得道者,乃以清明自居,而今下界为害的大多是他们惹出来的,不能不说是一大讽刺,即便他们不是怂恿者,却也有管理不当之罪,孙悟空多次与妖孽斗争的过程,其实也是与当今的统治者们的爪牙的斗争。
孙悟空是一个十足的叛逆者。他天不怕,也不怕,有一身玉皇老儿都奈何不得的本事,他在与众神、众妖的斗争过程中,反而不断地增强了自己的本事,磨砺了自己的意志,变得愈来愈强大。他的每一举动,都凝聚了人们心中的愿望。人们内心里都希望真善美的存在,歹毒凶狠的消亡,但现实中往往好人都斗不过坏人,得道的大都是心底并不善的人,于是,他们寄希望于这样的文艺作品,孙悟空帮人们实现了这一梦想。他杀妖魔真是酣畅淋漓、痛快不已,那种嫉恶如仇的态度着实令人振奋,他有这颗心,又有这个能力,这就让除恶变得富于游戏性,观赏起来也更惬意,而无压力感了。
不过,光是孙悟空还不足以反映叛逆的鲜明特征,它要加上唐僧这个卫道士来捧场。唐僧起到了一个靶子的作用,没有他,叛逆也就没了太多的意义,说他是阻碍也可,说他是动力也可,说他是对象也可,总之,他让孙悟空的叛逆有了一种依托。唐僧的善良让人想到愚蠢,也警示人们善未必就是正确的,人还是要分时间场合而行善的。因他的存在才会有各种阻碍的发生,也才引来了各路妖怪,让孙悟空有了施展的空间。同时,他的紧箍咒也可以看作是社会上层套在像孙悟空这样的人身上的制约,尽管如此,孙悟空该出手时还是出手了,也体现了他一向来的不屈的个性。
尽管这是一部叛逆宣言,但里面却还是刻画了许多的无奈。孙悟空法力再大,也逃不出如来的手心,最后,还得听命于如来,还很高兴地受封成“战斗胜佛”。这里,其实像社会一样,它是有制度在的,整个都有规矩,告诉我们叛逆还只是小范围的,个别的,而非动摇整个根基。其实,我们看到如来手下的佛在让唐僧进入之前就索要贿赂,拿了唐僧的金钵,在佛前还一脸虔诚,作品之所以要这样展示,无非告诉我们即使是天庭,即使是佛界,也是不纯的,各种不正当竞争仍然存在,各种关系依然会有。
我觉得西游记就是一部叛逆宣言。
西游记读后感 篇10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让我受益匪浅。《西游记》的内容丰富多彩,人物刻画栩栩如生、颇有神韵。
书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四人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讲述了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经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降妖除魔,终于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读者的心、成为不朽的佳话世代流传。同时该书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中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是唐僧、他心地善良、诚心向佛。二是孙悟空,他艺高胆大,充满智慧、降妖除魔、无所不能。三是猪八戒,他憨厚可爱,贪财好色,但不缺乏善心。第四个是沙和尚,他敦厚老实,安于天命。四个人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作者笔下刻画最多、最生动的人物形象,从中我体会到了许多描写人物的感受。
也许是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的缘故、我对书中的孙悟空最是喜欢,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上保护唐僧成功取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无所不能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智慧和敢于跟强势力作斗争的勇敢精神让我十分佩服。
书中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个磨难,最终达到目的,我联想到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面对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今天我们正处在学习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面对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来对待我们的学习,我们也会取得成就的。
《西游记》不仅仅是读《西游记》有感一部名著,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还是一本能激励、告诫我们不怕困难努力向上的好书,在此我告诫各位小读者,读书要理解书中含义、寓意不要沉醉于书中的故事,要把书读活、理解。
经典小说名著西游记读后感4
《西游记》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家喻户晓了。我想不少文学家已经发表过这部名著的言论了,所以我不想对这部名著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想对其中的人物谈谈自己的想法。
在其中,我最欣赏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劳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猪八戒是他们四司徒之中最让读者讨厌的,可是我对他却不这样认为,他结合了大家的`优点,虽然他不够孙悟空那么勇敢机智,但是他也会不停地运用一些自己的思维,在困难面前为大家出主意;虽然他没有沙僧的任劳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会帮助大家提东西;虽然他没有唐僧的优柔寡断与善良,但是他也会动真情。
在生活中,像猪八戒特点的这种人好象是比较普遍的,但是也可以说是最少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证据如下:
(一)在新世纪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凡事都提倡‘爱的教育’,无论对于小孩,年轻人还是成年人。小孩喜欢这样的老师(当然外表除外),因为这种老师比较和蔼,并且对外面的世界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他以前是天蓬元帅,当然了解世事啦),交给大家很多课外知识,从他平时的言语中可以发现他是个比较幽默的人,那么就可以带给大家很多欢乐。学生都是比较喜欢这样的老师,不是吗?
(二)除了小孩以外,现代年轻人更喜欢这种人,他们总是动不动就说爱情,像猪八戒这种人就是再合适不过了。猪八戒这种人对爱情有责任感,并且会用真心去爱别人,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寡情薄意。他的真情能感动别人,所以更能取得别人的信赖。俗话说,想要别人爱你,首先就要学会去爱别人。猪八戒已经学会了怎样去爱人,所以他能获得他人的爱。
(三)成年人也就包括年轻人,老人和中年人。他们同样需要猪八戒这种人做家人或朋友,有责任心的人总是能取得别人的青睐与喜欢的。但是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多有责任心的人吗?答案没有人会清楚。我想会比较少见吧,现代人总是希望别人对自己负责,却没有想过自己是否应该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猪八戒也许是个幽默,有责任心且值得信赖的人吧。这是我对他的印象。
【西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西游记的读后感09-21
西游记的读后感09-06
《西游记》读后感05-08
西游记读后感05-09
西游记读后感12-19
《西游记》读后感06-30
《西游记》读后感06-13
西游记读后感06-12
《西游记》的读后感03-22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