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与做人》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篇1
那天是09年11月1日我一个人来到书城看书,我一边走着,一边看着,我在无意中看到了一本叫做《让小学生学会做人的100个故事之老锁匠收徒》的书,便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便买了下来。
这是一本教你怎样学会做个好人的书。才读了行,我就爱不释手了。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正直、善良、诚实的人。他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便准备将一身技艺传授给他的两个徒弟。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核。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箱子,分别放进两个房间,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箱子,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
老锁匠问大徒弟∶“箱子里有什么?”
大徒弟眼睛里放出了亮光∶“师傅,里面有很多的.值钱的东西,全是金银财宝。”
老锁匠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箱子里有什么?”
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有看见箱子里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了锁,我就打开了!”
结果,老锁匠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
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打开箱子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 人,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我很喜欢《的作者黄小平,在文中的一段名言:“人无诚信而不立。”一个 讲诚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而且做人要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无论何时这个标准但是不能触犯的。事实上的确如此:一个具有诚信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正直、善良、诚实的人。
我也非常喜欢老锁匠这个人物。我想象中的老锁匠是这个样子的:身穿一套专业的开锁服,腰间挂着一串串小钥匙,背上背着一个工具箱,头戴一个老人帽……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像老锁匠那样正直、善良、诚实的人。
我要把它带给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希望他们也能像老锁匠一样正直、善良、诚实!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篇2
打开季羡林老先生的《读书与做人》一书,首先就被季老独特的自序吸引了。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怀着对大师的敬仰,我读完了此书,颇有感触。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读书,第二部分,做人。季老文笔朴实,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如与读者面对面娓娓道来,介绍了季老一生的读书求学经历,在国外十年寂寞的留学苦读生涯,对学问的.苦苦追求过程。这里有他对师友的缅怀,有他的读书心得,有关于学术问题的深思,更有他对于新青年的谆谆教诲。
读完这本书,我感悟颇多。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智慧、承上启下的重任。因此,我们更该多读书,多思考,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我们要在读书中找到乐趣,为教学需要而读书,为提高素养而读书,努力做一位负责任的老师。另外,我们应该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做一个有目标、有追求的新青年。
合上书页,心里的崇敬、感言、伤痛、震撼仍然无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因先生有桂林一枝般的人格、独特绝世的美!
“做一个正直、勤奋、勇敢,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正直是做人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没有正直的品格,就没有一切成功可言。而勤奋是个人行事成功的基本要素。“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勤奋,切好的想法才能够执行,才有成功可言。勇敢是做事出类拔萃、超群绝伦的关键决定因素。适当的勇敢,大胆去想,切勿固步自封,脑中常有新思路、新想法,这是一个积极上进者的常态。懂得感恩,我们才知道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才能够拥有一颗宽容心。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我们要广泛地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精读自己本专业的书。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要有所深入,而不是浅尝辄止。最后,就以一首季老书中引用的诗来描述吧: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篇3
本学期限拜读了高欣编着的《孔子叫我们宽容点》其中第一章《孔子做人之道》。它让我知道做人是一门大学问,书中用浅显的话语,告诉我们如何做人的道理。
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教他的学生做人要可能宽恕就是恕别人!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推给别人。”其中的“恕”即“推己及人,仁爱待人”。遇到与人相处上的问题,应换位思考。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想别人怎样对待自己,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
有了这样的理解之后,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思考?作为老师无论与同事之间,还是跟与学生相处时,也应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念头。曾经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过去我们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时候,也曾对着作业喊累,也有偷懒的时候,当然还少不了犯错……现在我们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师了,慢慢的`这些经历也就淡忘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设身处地的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可以理解。比如:设计课堂教学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进度要考虑到学生智力能力,作业布置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平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需要和困难。我想这应该是因材施教的基本。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老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快乐多了。同样,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人人做到了这一信条,就会相安无事,天下太平。当我们心情烦躁不安时,懊恼时,请提醒自己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篇4
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朝阳总会冉冉升起;无论风雷怎样肆虐,春风终会缓缓吹拂。在人际关系复杂的今天,唯有会用品德和智慧的人,才不会有真正的绝境。《做人靠德做事凭智》借鉴历史、立足现实,把古往今来关于靠德做人、凭智做事的案例和道理展现给读者,让我们能够通过本书,明白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章节是“做人要能忍让”。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一个真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志在高远,不以一时一事的顺利和阻碍为念,也不会为一时的成败所困扰。面对挫折,忍辱负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如,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忍受身心上的巨大折磨,才完成旷世之作《史记》;勾践为夫差尝粪便,为恢复国力卧薪尝胆,才有三千越甲可吞吴……
顾全大局的人,不拘泥于区区小节;观赏大玉圭的人,不细考察它的小疵;得巨材的人,不为其上的蠹蛀而怏怏不乐。北宋名将狄青将军为了顾全大局,加强战前的团结,并没有严惩有怪僻的猛将刘易以杀他的威风,而是专程为刘易去弄苦荚菜,最后赢得了刘易的感动、尊重和悔改。
“忍让”,在古代尚且如此,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也是非常需要的。人谁没有脾气,谁不想有火气就发,有不满就说,有不顺心的就埋怨呢,可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责任,是顾全大局。适度的忍让,是文明人的礼让,是虚心者的谦让,是识时务者的急流勇退,是人生处世的一种智慧。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秉性和棱角,学会了忍让就能避免许多的不必要碰撞,躲避了对方的棱角,就学会了一份包容,也就理解了忍让的内涵。
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没有忍让意识,你硬我也硬,你吵我也吵,你横我也横,结果两败俱伤。如果懂得了适时忍让艺术,以柔克刚,或者选择避让,岂不是会有更好的效果。因此,人要学会放下架子,要学会说一声道歉。其实,一句“对不起”就足以轻松消除许多误会和剑拔弩张的状态。但是有时过度的忍耐,毫无原则的避让,不但自己会得内伤,还会赔掉了别人对你的尊重,那可就“忍让”得太没价值了。
尽管这样,我还是觉得人应该一心向善,学会忍让,因为忍让就是我们舒心愉快的根本,是通向幸福的钥匙,更是一曲优美的赞歌。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篇5
本学期,学校领导组织大家开展了读季羡林《读书与做人》活动。久闻季老之名,他是一位潜心研究的国学大师,朴实无华的形象,正直务实的人品为我所景仰。读了他这本着作之后,更多的是灵魂震撼,精神的洗礼。下面谈谈自己读后的几点体会。
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季老纯朴的照片,后面紧接着是季老自己作的序——“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他引用张元济先生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作为序首,可见他将读书看得十分重要。以此审视自己,才发现自己真是差得远了,我有多少时间是用来读书的呢?总以工作生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第七次,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这一次次对灵魂的深刻拷问,是对自我追寻、自我扬弃最精彩的表述。
把自我发现作为人生的终极意义,人生中所有看似平淡无奇的活动都可以统一于这个终极意义。人的自我发现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并且一定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才能实现。在工作中,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短板,将提高效率和人类生活幸福度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标;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学习如何扮演好兄弟姐妹、丈夫妻子、儿女父母的角色,让上辈人生活幸福、让下代人素质提升;在朋友之交中,我们感受人与人之间最诚恳的情感互动、最真挚的人文关怀。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变得有意义,每一天都变得重要而特别。就像我现在写这篇文章,简单地书一书陋见,不求文笔畅达,但求自圆其说。即便如此,能够有所感悟,无论正确与否,也算是人生的思考,也会成为我独特生命符号中或深或浅的一笔。
有人可能要问,“独善其身”仅仅关注自我的认知与完善,是不是仅有燕雀之心而无鸿鹄之志,犯了个人主义的毛病。的确,独善其身确是因能力所限,那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就留给达者们去完成吧!然转念一想,如果人个个都能做到独善其身,人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不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类文明岂不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吗?别忘了,一滴海水其实就是整片大海。我想,季老先生所言“人类发展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篇6
今年寒假,我买了一本书叫《做人与做事》。我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觉得自己有很多行为不对。
其中,我做的最不对的就是第一篇《好心态能改变你的世界》。每个人的内心里住着两个小人儿,一个是太好了小人儿,一个是太糟了小人儿。太好了小人儿,他能把坏事变成好事,把不利变成有利。而太糟了小人儿,他无论遇到了什么事情,都要紧皱着眉头说:太糟了,糟透了,烦死了!搞得你对生活失去兴趣和希望,但是自从我读了《做人与做事》这本书,决定要和太糟了先生说再见了,和太好了小人儿说:欢迎你回来,‘太好了’先生。大人们总是说我们这不行,那不行的。其实,让我们这些少年儿童喊出我能行是很容易的。如果大人们不插手,反而能显示出孩子们的自身能力。而我不行在我们的头脑中一旦扎下了根,我们就会变得对做任何事都没有信心,会觉得离开了父母和老师寸步难行。
爸爸妈妈们,我们考试考砸了,不责怪我们,是相信我们经过努力还能考好,因为人的一生中要面临各种各样的考试,不能笑对失败,又怎能笑着迎接成功呢?所以,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不停地、随时随地地鼓励我们,不断地强化我们我能行这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帮助我们树立信心。
我从小到现在只是偶尔帮助别人,偶尔关心别人。但是读了《做人与做事》我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你把最好的给予了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回报,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会越多;你越小气,就越一无所有。一个人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世界,学会做人与做事,首先就要改变你的心态。用太好了的心态去对待事情,你会发现自己的脸上总会挂着微笑,因为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怎么样,它就对你怎么样。用我能行三个字来激励自己,你会找回最宝贵的精神——自信。你不但学回了发现自己,更懂得肯定自己和鼓励自己。正像一位作家讲的那样:一个拥有知识的人,不一定能走远;而一个拥有自信心的人,却能走遍海角天涯。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觉得我们应该学会做人与做事。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做人的经典说说01-28
诚信做人的说说06-06
做人的道理说说06-10
关于做人的说说01-24
做人做事的说说11-06
做人的底线经典说说11-14
做人难的说说03-04
做人很失败的说说05-02
做人好难的说说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