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红楼梦》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红楼梦》读后感1
曾经无数次试图看红楼梦,都是坚持了三回就看不下去了,所以前三回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看之前怕又有放弃的念头,去知乎搜了一下,有人说从林黛玉进贾府开始看效果拔群,也有人说把初试云雨情当个索引的乐子看看。
我强迫症,所以忍不住还是从第一回看起来了,看得速度很慢很慢,依然不太建议从中间开始看,因为人物关系的介绍基本就在前三章,后面是不停在已知人物上新添人物关系,如果一开始闹不懂这个一头雾水地看,恐怕会更加无法进入状态。第五回警幻仙子那部分金陵十二钗的诗对照后面的结局,看得我一身鸡皮疙瘩,真的太妙了。
五十四回元宵节好像是最后一次真正的热闹了,到七十六回好不容易一家团圆过中秋宝玉和凤姐却不在,贾母说,天下事总难十全,看到这里的时候好心酸。贾母强撑着想让这种天伦之乐停留得久一点,但是这个家庭也和她一样在老去,就好像有预感贾府要衰败了一样,最团圆喜庆的节日最后却散的散走的走,黛玉和湘云作诗的`时候还写出“冷月葬花魂”这样的句子。
“散了”是书里后半部分出现频率特别高的词,之前欢乐的场面很多,没注意到这个词,看到后面,诗社没有再聚齐过,凤姐小产后也再没讲过笑话,晴雯病了,每天都在查内贼还有抄家。想起五十四回最会话术的凤姐偏偏在热热闹闹的元宵节讲了聋子听炮仗的笑话,重复了好几次“散了”,现在这一切就好像一语成谶一样,以前所有欢快的场面都再没有了。曹雪芹真的太厉害了,每多看几页我的心都揪着,好像最可怕的时刻要到来了,而且还是循序渐进地来,这种强烈的冲击太可怕了。
《红楼梦》读后感2
《红楼梦》虽然不是一部饮食专著,但他对我国古代传统饮食文化描写却是非常丰富而细腻的。
在这部巨著中曹雪芹用了将近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描述了众多人物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据统计,120回的《红楼梦》中描写到的食物多达186种。从盛大的迎接皇妃的盛宴,到贵族公府的`豪华家宴,从酒楼饭店的歌妓美酒,到街头巷尾的随意小吃,可说是应有尽有。
贾府饮馔的丰盛,由茄鲞即可略见一斑。这道菜给人印象是类似于小咸菜。但它做工之讲究,用料之复杂,堪称一绝。用刘姥姥的话讲要用10几只鸡来配这个茄子。《红楼梦》四十一回中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吃到这道菜时,向王熙凤请教茄鲞的做法,凤姐煞有介事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和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儿,拿鸡汤偎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样,盛在瓷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此种做法可能略有夸张,但是贾府饮馔之精细丰盛,由此也可见一斑。
《红楼梦》中的饮食除了品尝、玩乐以外,更注重养生。例如第四十九回,贾母在冬季吃的炖鹿肉。鹿的全身都有药用价值。其肉是适宜冬天进补的高级营养和医疗食品。历来受到医学界和美食家的重视。唐代的《食疗本草》说:“肉,主补中,益气力。”阴历的二月至八月间不应吃鹿肉,它能使人发冷病。贾府吃鹿肉的时间都在冬天,就是遵循这一食规。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只是掀开了红楼美食的冰山一角,我们正行走在寻找红楼精髓的路上,路途遥远,我们不会停下追寻的脚步。
《红楼梦》读后感3
一个女人,一生的眼泪,却换来一段残缺而又不完整的感情;一个男人,一生的呵护,却终究敌不过金玉良缘的流言蜚语。她,林黛玉,那个倾国倾城的貌;他,贾宝玉,那个多愁多病的身。这部文学作品,堪称文学史上的经典,也许正是因为这经典,将我这个爱文学的女孩子牢牢地锁住。说实话,我从五年级就喜欢《红楼梦》,可能那时候我年纪小,而这本书多讲的爱情故事,家里人不大同意我看它,但我觉得这没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这个过程或说都会有爱情这段经历。当倾国倾城遇上多愁多病之后,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林黛玉虽然在爱情中是一个失败者,但在言行一语双关方面,却不得不令我佩服。“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含蓄又不减妙力的话,被她说的如此完美无瑕,不得不说,林黛玉对于文字也是别有一番研究。“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她的诗中总带着一种别致的美感,但也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在里面。《葬花吟》中“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她的孤寂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没想到,她的命运与这首词是如此的相似。只有宝玉一个知己,除了他,在这慌缪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谁能给这个洁尚的姑娘幸福呢?这一切,又岂能是她一个人能够改变的呢?所以,她终究被这黑暗的世界所吞没!可悲!可叹啊!
林黛玉在文学史上算是一个成功的女性,但不免会有些弦外之音,有人说林黛玉尖酸,刻薄,会使性子,有心计,不仅如此,我们更要注意的她的出生,她的背景,自从来到荣国府,没有一个真心的朋友,唯一的一个却承受不了封建社会的压力。我觉得,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不亚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当然,每个都有每个自己的优点。
当我再次翻开这本《红楼梦》时,每个主人公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感悟,但唯一不变的是那个倾国倾城的林黛玉和多愁多病的贾宝玉......
《红楼梦》读后感4
造物何当作主张,任人禀受福修长。画蔷亦自非容易,解得臣忠子也良。贾母的命令贾政不敢不听,溺爱是害人的。小孩子还是要打的,长记性,有的道理说不明白,就得打。
宝玉的一番“歪理”辜负了宝钗的劝导。宝黛都是追随自己内心的人,他们的地位让他们可以做到不为外界而改变自己,多么羡慕的生活。凤姐这个时候怎么糊涂了呢,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凤姐说他们不知足,想得到自己有多贪吗?大约凤姐会想:他们哪里能和我相提并论?
凤姐猜对王夫人的心思了吗?好几家都收了礼,给谁也不合适。凤姐应该是猜到了王夫人的选择,他们爱送我就收,反正最后送礼的人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没法分辨争论什么。凤姐一句“夫人定了的事,我也没法”就完了。
王夫人是不大管事,但是这并不影响她的权威,不时的过问,你必须得答上来。对凤姐来说还是轻松应答的。王夫人非正式地把袭人提升到姨娘的地位了,凤姐也早已认定袭人会成为宝玉的妾。
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忽加“我的宝玉”四字,愈令人堕泪,加“我的`”二字者,是显袭人是“彼的”。然彼的何如此好,我的何如此不好?又气又恨,宝玉罪有万重矣。
“你们那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比我的宝玉强十倍!”王夫人是真心疼袭人,比宝玉省心、安心十万八千里。是有人打小报告给王夫人,抱怨几句,这才问了许多。凤姐岂是好惹的。蒙府侧批:问情问景,随便拈来,便是佳文佳语。夏日的慵懒光阴,是让人怀恋的时间。宝钗和袭人关系是很好的。
《红楼梦》读后感5
《红楼梦》讲述的是因皇亲而荣华富贵的贾府逐渐走向没落,最后因家庭成员获罪被抄家,终于繁华成空的悲剧故事。《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所有的`这些人,都体现了一种落败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了没落,适当反抗也捍卫自己利益必须的。以悲剧做结尾的中国古典并不多见。
林黛玉和贾宝玉二人初见时,都在心中暗自衬度:这人好生眼熟,似在哪里见过?只是那宝玉快人快语不禁说了出来,引得贾母嗔笑。但他心中却再也按捺不住问黛玉,妹妹可有玉?黛玉只答道:那玉本就是件稀罕物,岂能是人人都有?宝玉竟登时跳了起来,上演了一场砸玉风波。现在想起来,心中一阵酸楚,这已经是一个悲哀了!两个一见如故,情投意合的人,竟没有什么可以相提并论的东西!黛玉怎会不痛呢?宝钗有金锁,湘云有金麒麟,她有什么呢?她多么想要一个可以和宝玉相配的东西啊!但是,偏偏,偏偏她什么也没有……她只是一个孤女,一个父母早已双双亡去的孤共啊!
一个从小寄居在舅舅家的孤女,谁会在意,谁会去安慰这个倔强,自尊又脆弱的女子呢?她开始变得小性儿,变得像小心翼翼又全副武装的刺猬,对一切有金的人敏感,金玉良缘已变成她挥之不去的梦魇。
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子要如何与整个封建的家庭对抗呢,只能亲眼看着贾宝玉离自己远去,娶了薛宝钗,而自己孤独的离开人世,这之中的故事可谓曲折复杂,也正是真正的悲剧——将美丽柔弱的林黛玉在观众眼前一步步逼入绝境,而这个故事之中,没有人是错的,令人不由的悲痛不已。
多说无益,这样的故事可谓真正的悲剧,充满了美与痛,给人以反思与启发。
《红楼梦》读后感6
第一次读《红楼梦》时,我仍是个小孩子。故事里的林黛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是由于喜爱她,相反的,我从心里非常厌烦这位整天哭哭啼啼,干事尖刻,说话尖利的“小心眼”。我觉得这样的人不值得贾宝玉对她痴恋终身。
等我长大点了,我又从头拿起《红楼梦》。这时,我才渐渐理解黛玉的诗,黛玉的梦,黛玉的泪。从头读描绘她与宝玉的第一次碰头时的.场景时,心里生出好些感受:初见时黛玉在心里说的一名“多么眼熟到如此”,宝玉信口开河的“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这一问一答注定了这痴情的千古绝唱。
再读,再品。黛玉多愁的泪也有了源头。从小仰人鼻息的她,小心谨慎,惧怕他人对她的讪笑。她没有勇气如史湘云,醉卧芍药丛中的青石凳上,却总是“结结实实裹着一床红绫子被”;她没有心气如薛宝钗,写出“年光光阴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云”。她只愿“嫁与春风春不论,凭尔去,忍淹留”。
黛玉的离去,让我一向难以放心。黛玉深爱着宝玉,他们有着“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的期望,期望白头偕老。却又无法上天让黛玉在心上人与另一个女性的良辰吉时,一面是洞房花烛,一面是生死离别。黛玉是苦的,有那么多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在爱的人的凝视下离去。她却只能焚稿断情魂归离恨天。黛玉输了,败了,而胜者是那与她心上人结下金玉良缘的薛宝钗。但是,黛玉又在哪里输了呢,她的才思谁能比较?她的一颦一笑何人能及?只能怪她生计的社会太黑,黑得如墨。黛玉的泪也只能反射它的黑。
黛玉也是走运的。国际与封建的漆黑没有玷污这位“珠仙子”,她一向傲慢纯真,她能够持续做自己,持续纯真狷介,就如她的诗“质来洁来还洁去,强于浑浊陷渠沟”!
合上书,闭上眼,一个消瘦苍白的女子渐渐在漆黑中消逝,痴痴地唱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这本书使我理解了一个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红楼梦》读后感7
刚上三年级,我在爸爸的引导下读了两遍青少年版的《红楼梦》,人称“小红迷”,而且特别专注“研究”林黛玉姐姐。
在刚接触《红楼梦》一书时有点囫囵吞枣之味,认为林黛玉姐姐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弱女子,总是为了一丁点的'小事而伤心流泪,一副总不见天日的忧愁面容。为了与青梅竹马、志趣相投的贾宝玉相恋,在封建社会里落到了一个悲哀的下场,我实在是为她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与此同时,我觉得林黛玉姐姐太过软弱了,虽然爸爸说是当时封建社会下造成的,但我认为不管怎样,人就要活得像自己嘛,人家宝钗不也是坚强地活着呀。而且她的身体也太弱了,书上压根没有提到她积极锻炼身体,只是不断重复提到她孱弱的身躯。可悲!
第二次读《红楼梦》,我读得特别认真,而且把描写林黛玉姐姐言行举止的一些语句画下来或摘抄,猛然发现林黛玉是个诗、琴、书、画样样精通的女孩,而且还耐心地教香菱吟诗。特别是在“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章节中的“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在爸爸的讲解与在网上查找资料后,我弄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对黛玉姐姐多了份同情。她一人来到贾府,在这里孤苦伶仃,寄人篱下,什么事都要处处小心,处处观察别人,恐怕别人笑话她。丫鬟和仆人们都不怎么看重她,又没有人庇护她,面对落花又怎么不触境伤情?思念母亲又怎不落泪葬花呢?自幼体弱多病,小小的年纪竟在药中泡大。但她却聪明好学,才华横溢。可敬!
两遍读《红楼梦》,但对黛玉姐姐的感受却截然不同,相信我的第三遍、第四遍或有更大的收获。
《红楼梦》读后感8
花儿开了又落,相顾无言。千古红楼,悠悠一梦。一场《红楼梦》,记载了多少人的爱恨离愁,又葬送了多少人的青春韶华。
——引子
难忘《红楼梦》中病榻前黛玉清瘦憔悴的面容,凛冽的寒风中颤抖的身躯,还有那飘动的素衣。就这样,她在轻唤一声“宝玉”后,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一如葬花般平静、安详。她是朵生性纯洁的芙蓉,幽幽芬芳留下的是无尽的凄美。她美丽的容颜尽管被泥土覆盖,但她的倔强、她的尊严已永远凝固成墓碑边久饶不散的轻烟。斯人已去,却非去;门前芙蓉凋零,却犹存暗香。
难忘《红楼梦》中窗纱前宝钗面带愁意的笑容,那抹笑容中透露出无尽的悲凉。她自是如愿地嫁与了宝玉,但宝玉心中对黛玉的思念她又如何不知?她得到了“宝二奶奶”的名号,却独守空房。她是朵艳冠群芳的牡丹,浓艳的颜色背后隐藏着无尽的泪水。她那绝美的容颜后,又藏了多少哀愁?斯人已去,却非去;门前牡丹凋零,却犹存暗香。
难忘《红楼梦》中绿荫下湘云金光灿烂的'双手,那只麒麟在她的手中熠熠生辉。她那豪爽大气如须眉般的品格,是大观园中最洒脱的风景。冬日里她扑出的那个雪印子,承载着她多年来美好的回忆,随着来年春日的阳光和煦,消逝在茫茫天地间。她是朵娇柔怒放的海棠,怒放过后,却仍是“湘江边逝楚云飞”的悲惨。斯人已去,却非去;门前海棠凋零,却犹存暗香。
难忘《红楼梦》中秋风中探春满纸墨香的花笺,秋爽斋内的海棠诗社,记载了大观园鼎盛之时的繁华。高雅奇清的诗句,是她闺中的慰藉。她是朵杏花,淡淡花蕊中散发出清幽的芳香。清婉温和却又非她的本性。她的结局纵是远在海外,却也是保住了一世的平安。可一世平安过后,她会在思念亲人的痛苦中逝去吗?斯人已去,却非去;门前杏花凋零,却犹存暗香。
再绮丽的梦,终究也是梦醒。红楼就是一场梦,梦醒时分,才意识到,那些风花雪月、富贵荣华,不过只是虚幻,悲剧的结局才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收尾
《红楼梦》读后感9
一棵小草要如何报答用清泉浇灌了自己的神者?唯有他化为人形,用一生的泪水报答。
她们出众的才华令人叹服,美丽的面容让人神往,然而她们的悲惨结局却让人悲伤,谁破坏了黛玉的梦想?两个恋人真心相爱却不能相守。
是王熙凤,一局偷梁换柱迎合了一些人却害苦了更多的人。
因为她的计策,贾母的“命根子”完婚了,贾家后继有人了,王夫人的宝玉有希望了,贾政可以放心上任了;因为她的计策,黛玉都不能再做梦了,带着遗憾把诗稿焚烧,让爱化作一缕青烟;因为她的计策,宝钗走上了一条凄苦,冷寂的人生之路;因为她的计策,宝玉失去了知己,没有了牵挂,奔青灯古寺而去……追根溯源,害死黛玉的不是王熙凤,而是贾府。
黛玉那么单纯,她只想要自己的爱情。
但是,豪门深似海,无论是贾母,王夫人还是胡道长那些外人,还是袭人,晴雯那些丫头,都盯着二奶奶的`位置,她单薄的身子,如何能承受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贾府的那些人,那些事,带走了异乡的黛玉,害死了可怜的黛玉。
真的是贾府害死了黛玉吗?那又是谁害了贾府?林黛玉来贾府是投奔亲戚来了,贾府用礼仪接待了她,但是贾府根据当时的标准也为宝玉选媳妇当然不会选择体弱多病的黛玉,他们根据黛玉的性子,又爱生病大胆推测将来定是个活不久的人,他们不敢要,葬送了黛玉的爱情和生命。
从她住进“潇湘馆(消香馆)”那一刻就注定了她香消玉殒的悲惨结局。
在那些种种悲伤的背后,隐藏着无数古代女子的命运,无论是挣扎着的、反抗着的、还是接受着的,最后她们都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去……是谁害死了黛玉?到底谁是杀死他们的真凶?是谁?
《红楼梦》读后感10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句话可以形容《红楼梦》中的两大主角。但我想说的是薛宝钗。
这个生活在四大家庭里的贵族小姐,被后人评价于终身误,一辈子只为了贾宝玉,而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中的一位封建淑女的典型,这个典型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她既有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又是个封建礼教社会的悲情女才子;她既有社会淑女的典型范,又是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却始终摆脱不了成长,生活的社会大环境——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处在男权社会里,为了生活的不得假面示人,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多么大。薛宝钗形象的复杂性是值得我们思考体味的。
一个封建时代的少女,在人们的眼中总是作为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对立面存在。王昆仑先生曾说过,薛宝钗是一般男子最感到“受用”的贤惠,寻找人间幸福的男子们大概没有不在向往着有薛宝钗这一个妻子理由。“山里高士晶莹雪,睿藻仙才瞻仰处。”这句话形容薛宝钗这个封建社会的卫道士。
“金簪雪里”暗示雪(薛)和“金簪”(宝钗)的结果,即薛宝钗,它象征着贾宝玉婚姻“金玉良缘”。这里预告《红楼梦》接下来要发生的情节。她穿着“不见奢华,唯觉淡雅”她“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早言寡欲,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概括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人物形象。
她多次对劝说贾宝玉做官之道路以至于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多次向林黛玉、史湘云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她是被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
而我看到薛宝钗,她是一位命运悲惨的女子,她被封建礼教的毒害下的可怜女子,她的命运多舛。而她的未来是一片黑暗,但她的坚强,理性深深的打动了我,并且深深的吸引了我,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红楼梦》读后感11
人间浊世,何为正,何为邪?大奸大恶之人这世间少有,多的便是那亦正亦邪、善恶一间的平凡人类。
贾雨村在第一回出现的时候,容貌不俗,为人处世洒脱不羁,才华横溢;但又贪恋女色,思慕甄家的丫鬟,与她私下遇见时,不仅不回避,反而一直盯着她看,还“时刻将他放在心上”。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或说是“伪君子”的.贾雨村,却说出了一番“宿慧”之言。
文中冷子兴告诉我们,贾宝玉抓周时“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他的“政老爹”恼道“将来酒色之徒耳”,而此时,偏贾雨村慧心一颗,赞宝玉,说“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语毕,他又细细解释:“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他曾举“尧、舜、禹、汤”等应运而生者,大赞其修治天下、清明灵秀之功绩;也曾举“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等扰乱天下者,抨击其残忍乖僻之劣行。他道:“成则王侯败则贼。”此一番大智,读来可谓是令人茅塞顿开。
可我认为,这“正邪”可不应当分得太过清楚。就拿他所提的“秦始皇”,可就不应妄下断论。公元前221年,始皇一统天下,他虽残暴,可他为统一六国,为中华民族之间文化传播,为华夏文明的传承也作出了极大贡献。他为秦朝定下极严谨的律法,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开创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他使秦盛极一时,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也掩不住他所显现的光芒。我觉得,他不应只是在书中被抨击为“暴君”,不应在贾雨村的“正邪两赋论”中被当作反面例子。
当然,贾雨村能够说出他的“正邪两赋”,也再次丰富了他的形象——饱读诗书,见解独到,独具慧眼。这番见解虽然给人启示,但也值得人深思。
《红楼梦》读后感12
读罢《红楼梦》,虽然感慨结局之悲,但更加欣赏于其中之美。
红楼之美,美在凄美的爱情。黛玉,曾是湖畔中一朵孤傲的白莲,淡然高洁;曾是夕阳下一抹淡淡的红霞,嫣然而逝。她的美丽虽然短暂,却让人不可企及。两人初见便作相识之人,两人相处便心意相通,她也会在心中许下美好的愿景,惦念的情思,还有那“金玉良缘”一说,让她失去了笑靥,终日以泪洗面,可终究是曲终人散。大婚当日,红盖头下的不是她,红烛下的宝玉,也是精神恍惚。此时,在潇湘馆中,是一片凄凉,她将诗稿化做灰烬,含恨而终,黛玉短暂一生,恍若如梦。或许,贾府的荣华富贵,你只是匆匆过客;或许,这封建社会,你并不属于这里。你用毕生眼泪,还尽前世情债,可这爱情,却像是散落的花雨,随风而逝,不留痕迹......
红楼之美,美在青春的单纯。相比之下,大观园更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这里没有封建制度的枷锁,少男少女们有了青春的活力。芍药茵中,史湘云醉卧,以帕为枕,以花为被,那红润的脸庞,挂着笑意,风吹过,更添了几分浪漫;海棠诗社,风庭月榭,帘杏溪桃,她们吟诗作对,以诗寄情;沁芳桥旁,桃花树下,宝黛共读《西厢记》,两人彼此欣赏,互为知己,亦都向往美好与爱情,亦都无视封建之约束。还有善解人意的袭人,敢于反抗的晴雯,冰清玉洁的'妙玉.......她们不懂社会的黑暗,不懂封建的落后,她们憧憬与希望一切美好的事物。
可最终,贾府逃不过败落的命运,只留下白茫茫雪地,无一丝痕迹。红楼之美,也在这悲剧中消逝而去......
《红楼梦》读后感13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是黛玉对这世间最痛彻心扉的诘问。那日瑟瑟风起,落花满地,人影孑立,终是一场未了的戏,再画不出完满的局。
宝黛的故事落得个人人唏嘘。“这个妹妹我好似在哪儿见过的?”初见已是旧识,倒不如从未见过。“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如今想来,倘若未有前世亏欠,今生又怎教“生死作相思”。
曹雪芹为黛玉魂归离恨天安排了个如此戏剧的结尾:宝钗大喜之时,却是黛玉大去之期。如果一个人的离开能成全两个人的幸福也是值得了,只是那日渐痴憨的宝玉终日难解相思之苦。最懂他的林妹妹,他最爱的林妹妹,带着缠绵的怨,带着彻骨的恨,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爱,兀自去了,这天地间再无如她这般的人儿!也罢,浊臭的世间毕竟比不得那冰清玉洁的'幻境。还是走吧,走了的好。
想那天宝黛二人都迷了心性,但一颦一笑却知卿必解意。这是他们两个最后一次相见,来的突然,可又是必然。总要有一场告别吧。不用浓墨重彩,亦无需别开生面,只要有你,有我,便足够了。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宝玉留下的承诺在众人的哄骗下成了黛玉临死前的离歌。秋窗风雨夕,魂锁葬花吟,那些一起捡拾起的记忆在黛玉朦胧的泪眼里烧成了灰。
还记得潇湘馆里的魂断声绝吗?还记得心尖上被谁剜去一刀吗?还记得错看袭人时说的肺腑之言吗?那是宝玉小心翼翼又真真切切的爱,黛玉,你知道吗?
我记得大承鞭笞时我的心痛难耐;我记得每次话到嘴边的有口难言;我记得你听闻我要回南时的痴傻疯癫。我记得所有欢喜,所有无奈,所有悲戚,所有心酸。宝玉,你的爱我都明白,可我的爱,你又如何知晓呢?
浮生一场大梦,世事几度心凉。终归是梦,缘来是劫。红楼一曲终了,倒落得这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读后感14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宅在家里,出不了门。这段时间成了我读书的好时机,让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了。为什么呢?读完这篇读后感你就知道了。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多人读了《红楼梦》这本书,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我看来,这本书写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以一个悲惨的结局作为一个结尾,这本书也讲出封建社会制度的败坏。贾府和其它家族以及社会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一个阶段。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文中的林黛玉,她是一个体弱多病,且自怜,自卑的人,因为自己的这些行为特点而让自己没有一个很好的结局。因此,我认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只有相信自己,给予自己力量,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结局中,元妃过了世,使贾府失宠,被抄了;贾府中的人犯了罪,别关进狱里,也是贾府被抄的原因之一。读了《红楼梦》这本名著,也让我从中悟出了很多道理,贾府的由盛到衰,其中,只有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后面元妃过世了。难道,真识的原因就是元妃过世吗?而是贾府不努力,去依靠元妃,元妃不在了,他们就自然倒下了。
我想贾府的没落再次告诉我们,只有自己变得强大,才能改变命运!有一户人家,他们家的女主人是一个官二代,每次都是依靠她拥有的'关系去发财致富,从未想过要自己努力,过得日子基本叫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像一个小孩子一样。突然,有一天,让她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父亲过世了,所有跟她父亲有关系的人再也不去接触他们家了,听到消息后的她,心情已经崩溃,从此,她领会到要自己脚踏实地去做事,不能去依靠别人,只有自己做出来的事是真实性的,她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活。
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让我领悟到无论是做人做事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好,不能贪婪。
《红楼梦》读后感15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性格十分鲜明:有怜香惜玉的贾宝玉,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有凶狠泼辣的王熙凤……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一个满口黄牙、看似贪财的老婆子——刘姥姥。
刘姥姥的出场次数并不多。第一次是借着和周瑞家的关系进了荣国府,讨要好处。第二次是为了答谢上一次支援之恩,刘姥姥带了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二进荣国府,并与贾母等人游大观园。第三次贾府家道中落,刘姥姥砸锅卖铁救走受难的巧儿。虽然刘姥姥是一个平凡的配角,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感恩贾府。
刘姥姥的感恩不仅在言语上,更在行动上。因为家里贫穷,实在拿不出一份像样的礼物,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将自己辛苦劳动所得的新鲜瓜果蔬菜,挑选最好的部分,送予荣国府,以示感谢。第二次更是砸锅卖铁,凑出银子,帮助巧姐脱离苦海。刘姥姥的仁义之举让人感动不已,她的感恩之心有多少人能做到?感恩并不需要十分宏大,哪怕只是轻轻地一声“谢谢”也是感恩。
有一次在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我很成功地以较高的票数入围了,心里早已得意忘形。第二次评选的时候,同学们认为我对有些人不是很友好的,票数大幅度减少,差一点就落选了。回家我哭着跟爸爸抱怨,爸爸听了我的哭诉说:“我觉得你做得很不对,同学们投给你的赞成票都是来之不易的,你应该对他们心存感激,而不是得意到忘了根本。”我听了之后心里十分惭愧。我没有像刘姥姥感恩贾府一样,感恩同学们的信任,我应该向她学习。
生活中我们有许多需要感恩:我们要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感恩抗疫前线的白衣天使,感恩辛苦劳作的农民伯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让我们心怀感恩,行动感恩,感恩身边每一个为我们默默奉献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幸福,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成功。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04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08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13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12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13
红楼梦读后感07-13
红楼梦读后感07-13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05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05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