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07-26 16:25:4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实用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实用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书籍典藏更是举不胜举。我喜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诸子百家”,常阅豪放如山、柔情似水的“唐诗宋词”,尤其对情节生动、底蕴深度的“四大名著”爱不释手,一本《三国演义》总能让我回到那战火纷飞、群雄逐鹿的乱世战场。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位位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勇双全的关羽,“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他们都为自己的梦想而浴血奋战,他们在魏、蜀、吴三国争霸中上演着你死我活,可歌可泣的故事。

  头戴纶巾的诸葛亮轻摇扇在隆中为刘备“三分刘下”;“草船借箭”气周瑜;一袋锦囊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借东风、苦肉计、赤壁一把大火,烧的魏国丢盔弃甲,烧出蜀国半壁江山。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便是挥泪斩马谡,也难免救不了蜀国,最终节节败退,那个扶不起的阿斗更让诸葛亮一生才华付之东流,英雄末路,让人无限伤感!

  红脸的关羽,手捋长鬓,跨赤兔,举长刀,“过五关,斩六将”只为桃园那忠肝义胆的一拜,顶天立地男子汉!华容道上艰难抉择,放“曹”归“魏”,只为那英雄相惜的知遇之恩。“放”不忠,“捉”不义,始终而取义,有情有义大丈夫!然而,自古英雄气短,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遭吕蒙捉杀,身首异处,令人惋惜!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在这个旌旗猎猎的'乱世,战争谁对谁错,又有谁都说的明白!他用诗歌与战火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统一中华的报复,让人民不再遭受战争的疾苦。然而一代枭雄也难料身后世事,“三国归晋”,只留下“人生朝露”的仰天长叹!

  品味《三国演义》,在那个“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年代里,一个又一个的英雄站起,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倒下,只留下远去的背影让我们思考,让我们追念。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听到这首歌,就会想到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主要描写了公元三世纪时,没落王族刘备在偶然机会下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在诸葛亮的帮助下讨伐过黄巾贼、董卓,后来建立了蜀国,与曹操、孙权为首的魏国和吴国争天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由于各国后主过于无能而亡国。蜀后主刘禅被擒于成都,吴后主惧战而降,魏后主被迫移位于司马炎改年号为晋,从此天下皆归司马掌控。小说中的一些情节如“借东风”、“气周瑜”、“火烧赤壁”、“三顾茅庐”等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经典故事。

  小说中对人物的刻画可以说细致入微,给我印象最深的要说关羽,“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在小说中可以说是个传奇人物,小说中多处描写了他的英雄事迹,“刮骨疗毒”的情节就是其中之一。关羽率先向樊城进攻,不料被曹军毒箭射中右臂,华佗来给他治病,说要刮骨疗伤,关羽在下棋,直到缝完伤口,关羽连眉头都没皱一下,我被关羽的坚强与勇敢深深震撼了。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带我去医院,我听见要打针就吓得跑出了诊疗室,最后在妈妈和医生的连拉带拽以及我的哭哭啼啼下打完了针,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了,我还记忆犹新,再看看关羽,感觉好惭愧呀!

  这本书我可以说读了好多遍,像关羽这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还有很多,我从他们的英雄事迹中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做人要像关羽一样勇敢、坚强,像刘备一样宽厚、仁爱,像张飞一样忠义、仁德,但不能像刘禅一样懦弱无能,更不能像周瑜一样嫉妒人才;诸葛亮的博学多才、足智多谋,刘关张三人的兄弟情深更是值得我学习的。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我要学习《三国演义》中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努力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少年。我相信,只要我从现在开始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将来就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

《三国演义》读后感3

  当我翻开崭新的书页,罗贯中呕心沥血谱写的灿烂文化尽数展现在我的眼前;当我合上书页,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将继续着他们的传奇故事。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令我花费一个月之久的光阴去细细品读的书籍。当我看到“全文完"三个字后,内心有一股无尽的遗憾涌上心头。是啊,没日没夜交缠于我心头的魏过国蜀国以及吴国之间的斗争就这样结束了,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机关算尽的曹孟德,骁勇善战的赵子龙……数之不尽的英雄人物就这样离开了我的生活。刚开始十分遗憾,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内心的遗憾逐渐被光阴的流逝所平复了。

  总得说来,这本书是用罗贯中先生最为灿烂的文笔和一生大部分的时间与心血创作出来的作品。当然,人们并没有辜负他所付出的努力和无尽的艰辛,而是将这本书列为四大名著之一,受中国各地无尽人民的阅读,成为了无数人的引路明灯,让人们在迷茫的旅途中找到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受到书中灿烂文化的熏陶。辛勤耕耘的'汗水终究会获得收获。在一个月假期的阅读生活中,《三国演义》给我带来的,不仅仅只是遗憾。这本书使我拥有了广泛的文采,也让我在真正意义上了解了三国时期的纷争。罗贯中先生创作的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在内心竖立起了向他们学习的标杆。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始终在我的内心深处徘徊不停,在我的内心抹上了挥之不尽的远大志向,映照了令我的生活能够所向披靡的阳光,是我的人生充满希望。

  也许,合上书的那一刻,他们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而是铸就了一个他们崭新的开始。

《三国演义》读后感4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一样的时期读它,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了解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包含的意思。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只使我知道了很多历史常识,更让我记住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生活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

  可他也并不是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致使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这样,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所以大家没理由苛求其他人和自己不犯了错误误,不应该由于其他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由于我们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获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大家身上也肯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欢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致使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暗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情况一落千丈。

  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到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假如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国演义》读后感5

  这个寒假,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三国演义》里有许多情节,节节都很精彩,我觉得最精彩的,是“周瑜三气丧命”这一节。

  这一节说的是,刘备向孙权借了荆州,鲁肃想要回来时,刘备说取得西川后还。周瑜知道鲁肃上当后,想让孙权的妹妹招亲,把刘备骗来监禁,向诸葛亮讨还荆州。谁知诸葛亮看穿了周瑜的计谋,弄假成真。周瑜又想用美色骗得荆州,可又失败了。周瑜还想帮刘备取西川来要回荆州,可还是被诸葛亮看破了。最后周瑜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了。

  从这一段里我知道了周瑜因为太自大所以计划被诸葛亮看破了,导致三次都失败了,最后因气馁而死。在学习上,我们也不应该觉得自大而放松,这样只会导致一连串的失败,也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气馁,要更加努力才会成功。

  在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考试时,老师跟我们说一定要好好检查。我的试卷写完后还剩好长时间交卷,我想起老师说的话,认真地检查了两遍。结果那次我考了100分,我特别高兴,心想:我也考了100分!又一次考试,我想:我前一次考的那么好,这次学的'又简单,一定没问题,就不复习了吧。这次考试我很快写完了题,看了看试卷,就又犯懒了,想:不检查应该没问题吧。结果第二天卷子发下来,我惊呆了!75分!回到家,妈妈和我认真的分析错题,妈妈说:“你都是马虎错的吧,是不是没复习没检查?”我想了想,我是没有复习、检查,一定是因为我太过自大了。第三次考试前,我认真的复习,考试时仔细地检查,果然考出了98分的好成绩。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三气丧命”这个故事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也告诉了我许多的道理。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6

  这个暑假我读了许多书,如:《稻草人》、《木偶奇遇记》、《三国演义》,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三国演义》里的关羽。滚滚长江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里的关羽神勇无比,单刀赴会胆子大。关羽的故事可多了,如:《过五关斩六将》、《夜走麦城》、《刮骨疗毒》等。我最佩服关羽刮骨疗毒这件事。

  故事是这样的:话说关羽在一次战斗中手臂被一支毒箭射伤了,关羽就请神医华佗来医治他的箭伤,华佗仔细看了看说:“不好,你的箭毒已经进入到骨头上,我要用刀在你骨头上把毒刮去,没有麻药,这很疼痛的。”关羽爽快地答应说:“没问题,现在就来刮毒吧!”华佗先把关羽手臂上的皮肉划开,而关羽却在和手下的兵喝酒,几乎看不出他疼痛的样子。华佗开始在它手臂骨头上刮毒了,他刮呀刮,刮得时候关羽手臂上流了好多血,喝完酒他和手下的`兵聚精会神地下起棋,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一个多时辰过去了,终于刮完了毒。华佗钦佩地竖起大拇指说:“将军您真厉害啊,我从没见过向您这样勇敢的人!”关羽感谢地说:“这算什么,小菜一碟,还得谢谢您这位神医妙手回春治好了我的手臂啊,我又可以带兵打仗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关羽真是个勇敢顽强不屈的人,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是个男孩子可是平时手指划破了一点,痛得鬼喊鬼叫,和他相比我就无地自容了。

  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让我大开眼界,而三国演义里的众多英雄人物,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他们勇敢顽强,不怕死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7

  东汉末期,在美丽的桃园中,一个面冠如玉的人,一个身长九尺,髯须二尺,面如重枣的人和一个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的人焚香礼拜,对天发誓,结为生死兄弟,自此,《三国演义》的故事就此开始。《三国演义》是本很好的书,里面的每个故事都是我受益匪浅,知道了很多道理。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有许多人物名称、地理名称和主要事件与《三国志》的记载基本相同。

  且《三国演义》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鲜明,旁冗侧出,跌宕起伏,摇曳多姿。《三国演义》名扬四海,外国读者也喜爱此书。早在明朝隆庆三年(1569)就传至朝鲜,崇祯八年(1635),有一种明刊《三国志传》藏于英国牛津大学。很多人根据《三国演义》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各有各的特点,例如,刘备所说的“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句话让我体会到了刘备的真诚,对兄弟感情的深厚,让我有点羡慕他们之间的兄弟情。

  还有诸葛亮,“火烧赤壁”、“诸葛亮三气周瑜”、“诸葛亮七擒孟获”等,让我体会到了诸葛亮的智慧,不禁感叹,诸葛亮果真是“智多而近妖”。且诸葛亮为了蜀国操劳至死,对得起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了,这也让我体会到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耿耿。

  关羽、张飞、赵云他们的故事也是非常精彩的。要真一个个说的话,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啊。

  三国演义是一篇鸿篇巨制。里面有非常非常多精彩的人物和故事,很多人我都特别喜爱,非常多故事都特别精彩。在这些人物和故事上面,我可以学到很多人生哲理,相信以后我也可以把这些道理运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上面,得到很大的进步!

《三国演义》读后感8

  我今天读了《三国演义》,但我发现了问题,没错,就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书籍是智慧的翅膀,在我读过的所有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他使我受益匪浅,看刘备的谦逊,关羽的豪爽,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诸葛亮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人物之一,我总想着若无诸葛亮,刘备根本不可能建立起蜀国,诸葛亮的才华,可谓是深不可测,他处事考虑周到,而且不讲私情,他最喜欢用火攻,想当初诸葛亮的隆中对,巧借东风,写出师表,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退退司马懿,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才华,正是如此,我深深地敬佩这位智者

  关羽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远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为了体现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了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仍然没有抹杀。他在短时间的几年中东征西战,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曹操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国是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曹操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儿子篡了汉。曹操在梅园没有杀刘备,这时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曹操还是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招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得来说,通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

《三国演义》读后感9

  《三国演义》是记述中国古代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征战的故事。书中的人物绝大部分都是真实存在过的,故事是经过作者罗贯中加工美化的。

  从前,我一直认为曹操是个坏蛋,因为许多影视作品都把他刻画成奸臣。爸爸告诉我,按照正统思想,汉朝的皇帝姓刘,而曹操占领北方大片地域,挟天子以令诸侯,相当于篡位夺权。他有悖于正统,所以在书中作者要贬低他,而抬高同样姓刘的汉室宗亲刘备。

  其实曹操是个了不起的.人。在兵荒马乱的岁月,他率领军队,征战杀伐。在官渡,曹操以少抵多,以弱胜强,一举击败了强敌袁绍,奠定了功业。连年战争,他终于统一了北方。历史就是这样,谁造成了统一,谁就推动了历史进程,谁就是英雄;谁想分裂,谁就倒退了历史车轮,谁就是千古罪人。

  曹操的文才也是一流。爸爸说,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尤其是曹操的四言诗,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样的人能算是奸臣反贼吗?

  《三国演义》里曹操的表现就没那么高大了,多疑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他因为怀疑华佗想要谋杀他,一气之下,将华佗下狱处死。一代名医就此身死,如果不死,不知道他又能救活多少苍生百姓,他的医术也能传世后人,造福后代。他因为多疑残杀了吕伯奢一家,逃亡路上将错就错,连吕伯奢也一起除掉,留下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句子。

  其实,这种乱世,对一个大人物来讲,多长几个心眼也没有错。不然的话,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人家干掉了。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曹操,一个功绩远远盖过缺点的英雄。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小时候,我并不喜欢读书,像四大名著这类图书,更是读不懂的,只知道他们是一本本极好的书,很著名的那种。直到现在,我才喜欢读书,没想到以前读都读不懂的名著,竟然成了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与《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合称“四大名著”。

  “空城退魏兵”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同时,也是让我受益最深的一段。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夙愿,率领大军北伐曹魏,但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只有些文官和两千五百名士兵,处境十分危险。诸葛亮命令藏起旗帜,打开所有城门,让士兵们装成百姓,在城门前洒水扫街。而他自己则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楼顶上悠闲弹起琴来。

  司马懿见状,知道诸葛亮平生谨慎,怕上了当,连忙退走。

  诸葛亮只用空城计,将15万大军吓退,他的从容镇定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在如今,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多,谁能像诸葛亮一样临危不惧呢?很多突如其来的事情会让人一时慌乱,不知如何应对。而诸葛亮却在极短的时间内想到了空城计应付司马懿的15万大军,保住了文官与士兵的性命和小城,不得不让人钦佩,让人叫绝。

  这段故事也让我明白了,在任何困难前,绝不能低下高贵的头,要勇敢地去应付,镇定地思考,才能渡过难关。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相信大家对《三国演义》真本书很熟悉吧,因为它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鼻祖的”明代作家罗贯中。暑假里我再次阅读了这本名著。

  这本书主要写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中间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故事。从家喻户晓的蜀烈帝刘备到统一三国的晋武帝司马炎;从刘关张桃园结义到三国统一归西晋;从幽州之战到讨伐东吴;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阴险狡诈的曹操;雄才大略而又心胸狭窄的周瑜;英勇神武的赵云......至于那些次要人物也毫不逊色,比如巾帼不让须眉的貂蝉;憨厚老实的鲁肃;自作聪明的蒋干;忠心耿耿的.老将黄忠,犹如一条长长、充满生命力的英雄人物画廊。但是在诸多的人物当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鬼才司马懿。司马懿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在魏国他的主要功劳就是多次抵御了诸葛亮的北伐,还是晋国的奠基人,晋国能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定基下来,司马懿功不可没。在赫赫有名的空城计当中,蜀军在马稷指挥下节节败退,失了战略要地街亭和列柳城,虽然诸葛亮知己知彼,运用心理战术,大开城门,旁若无人独自抚琴,将一场危机化险为夷,保住了西城,表面上是赢了,但要不是司马懿深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也许诸葛亮就被活捉了。由此可以看出司马懿的大智慧。

  《三国演义》里的故事精彩纷呈,环环相扣,人物富有传奇色彩,性格各异,不仅在国内流传很广,影响很大,还被翻译成各国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不愧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四起,经过多年的战斗,魏、蜀、吴三国鼎立,最后却因为魏国的司马家族中的一位人——司马炎取代曹魏,而统一三国城建立了西晋。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形色鲜明,各式各样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诸葛亮的关羽,文武双全的曹操……在这几十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三大国中的蜀国君主刘备和魏国君主曹操,他们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刘备从一开始卖草鞋,不知受了多少白眼与耻笑,再到后来,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直到最后,因他始终以德服人,收获许多人才,成为了蜀国开国君王,称霸一方。

  而曹操虽然被耻笑为白脸奸臣,而且刺杀董卓、二打张绣、官渡之战都险失性命,更是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可是他坚持不懈,最后也是成了三国鼎立中魏国的开国君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历史已经过去,只留下后人在笑谈古今,批评前人的过错,表扬古人的`功劳和聪慧,去吸取前人的教训,增强自己的技巧。与曹操与刘备虽然受到了不少耻辱,但是他们海阔天空,遇到困难不退缩、不屈服,他们坚持不懈、有智慧、识人才,才能成为一方君主。相反,如果一个人昏庸无能、胆小如鼠、善恶不分,怎么可能成为一方霸主呢?我们要学习刘备与曹操的这种精神,我们也要坚持不懈、受到耻辱不退缩,要海阔天空、坚强、努力下去,我们就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读了《三国演义》后,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因为一时之耻而愤怒,要海阔天空,把一次次的失败当作磨练,坚持努力,等待天高鸟飞的出头之日。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是罗贯中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创作的。

  这本书刚开始是一首词,这首词是明代大才子杨慎所作。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书中有很多很多的人物,他们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刘备的仁义善良,为人谦和;曹操的阴险,奸诈;关羽的重情重义;张飞的鲁莽、粗暴;诸葛亮的料事如神;周瑜的心胸狭窄等。

  在这本书中让我有深刻记忆的故事是火烧赤壁和三顾茅庐。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因魏军不善水性,所以诸葛亮决定火攻。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锁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周瑜假装打黄盖,然后黄盖假装投靠曹操,还带了数十条船,里面装满了柴草。快接近魏军的时候,黄盖点燃了柴草,火借助风向向魏军烧去。魏军不善水性,船又连在一起,最后惨败,死伤无数。

  三国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诸葛亮。他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成为他的军师,也是蜀国丞相。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他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上演空城计等。书中是这样描写诸葛亮的: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诸葛亮病死与五丈原,他的死令人惋惜。

  书中很多英雄都是惨死。比如,庞统,军师中郎将;献连环计,议取西蜀,最后被张任射死与落凤坡。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最后被诸葛亮气死。曹植,曹操之子;七步成诗,最后忧郁而死。黄忠,定理山斩夏侯渊,最后中马忠埋伏,被流箭射中肩窝,后箭疮迸裂而死。三国里还有很多英雄惨死。

  看完这本书之后,又让我想起了,书最开始的那首词。回过头去再看,原来那首词就是这本书的写照。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是前人智慧与经验的沉淀,是我们人类社会经历沧桑变化的记载。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作者是罗贯中,他生于1330年,死于1400年,他本名罗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明国著名小说家,戏曲家,也是中国章回小说的开山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故事讲了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各路诸侯联手将其镇压下去,可朝政却落入了奸臣董卓之手。曹操刺杀董卓不成,便号召群雄一同讨伐奸臣,桃园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也参与其中。后来,董卓虽被击败,但群雄争霸的混乱局面也由此开始。赤壁一战过后,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日渐形成,三国霸业正式拉开帷幕……

  书中我最喜欢的篇段是刘备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为了招纳贤才,要去请一位绝顶谋士出山,因为诸葛亮想看看刘备的决心,便两次假装不在家。果然,刘备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期盼,拜访了三次,最后诸葛亮被刘备的真诚打动了,同意出山为他创建蜀国。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礼贤下士,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求贤若渴的人。

  全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读了这本书后,我突然明白了诸葛亮为什么会写一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句名言。在书中说了:刘备在临终前嘱咐诸葛亮,如果刘禅扶不起来,就让诸葛亮取而代之。可是为什么诸葛亮没有照做?是因为诸葛亮并不在意权利,而是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得以施展。

  读完书后,我决定做一个像诸葛亮那样大公无私,忠心耿耿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寒假里,我阅读了一本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对我帮助非常大,使我领略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增长见识,提高修养。

  《三国演义》名著成书于明清时期,语言古雅,篇幅较长,作者是罗贯中。其中两回章节对我印象最深刻,是第十六回和第二十五回。

  第十六回主要是讲周瑜叫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只说要三天。退堂后,诸葛亮问鲁肃借了一些稻草和一些小船。到了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突然请鲁肃一起上船,这时,天气雾蒙蒙的,它们开往曹营。曹营的士兵看见有船,就射船上的稻草人,两面射完,雾也散了,船就开走了。我们要学习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妙算,这样才会有进步。

  第二十五回是讲关羽有一次在战场上打仗,曹操见关羽只穿了护心甲,就叫两百名弓箭手一起放箭,射中了关羽的右臂。回到营里,关平把那皮箭拔下来,一看竟然是支毒箭。过了一天,他碰见了神医华佗,华佗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跟关平一起去营里。他们到了营外也跟关羽说明了来意,进了去。他看了看关羽的右臂,说:“这只手必须刮掉骨头上的毒,要帮自己的身体好起来。”关羽却说自己不怕痛,华佗小心翼翼地用小刀切开关羽的肉,轻轻地刮着骨头,关羽却还笑眯眯的,还跟马良下棋。毒刮掉了,再把伤口缝好。关羽立刻下令给华佗一百两黄金,华佗却不肯要,关羽只好把金子收了回去。我们要学习关羽那坚强、不怕痛的精神,还要学习华佗那治病不收钱的品格。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知道了别人有好的地方我们要学习,这样才会越来越棒。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05-16

三国演义读后感05-10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22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7-16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7-15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7-19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07-19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4-24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25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