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优秀】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游记》读后感1
春节就只有七天假,时间太紧张,始终没来得及去看《西游记女儿国》,没想到一拖都拖到了现在,只能在家里电视上看了。其实说实话,我没有看过完整原著。而且对于西游记的了解,也基本上来自于86版《西游记》。所以完全奔着电影的感情戏份看的。
《西游记女儿国》电影一开始,就是一叶小舟荡漾在河水上,阳光明媚,在转角处景色发生了变化,河水暗沉,昏天黑地,一条大鱼出现在了水底,眼瞅着四个人就要进大鱼的嘴里,佛祖出现了,出现了一个甬道,四人误闯了女儿国的境地。简而言之,唐僧师徒四人因激怒河神而误入西梁女界。这里与记忆里重合的部分,孙悟空水性不好,所以遇到这事儿,他也挺吃力。
特效真的很不错,虽然是在电视上看的电影,这一点依然得点赞。
很感动的几个地方,絮絮叨叨写下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女儿国里子母河的水让唐僧有了身孕,女王赵丽颖在劝慰,还说我来养孩子。唐僧也接受了小小生命。“婴儿不能渡,何来渡众生”。看到这里的时候其实很感动,与现实生活中那些毫无底线毫无责任的堕胎相比,这种担当其实超越了他们俩的感情了。
苦海上,女王纵身一跃从天而降,唐僧一怔,还是伸开双臂接住了她。两个人倒在船舱里,这一刻,他怎么可能不感动,饶是手上有枷锁,他拼命划动着水,心里想着要送她回去才行。女王渴了,他献出了自己的胳膊,让她啃一口吃血肉,这是第一次唐僧愿意献出自己的血肉,她的确咬了一口,但只是留在了一个牙印。两个彼此有情的'人,终究抵不过宿命。“玄奘,你是选择爱一个人,还是爱众生?”看着菩萨说出这句,恨不能叫她闭嘴。
众生是唐僧的宿命,女儿国的子民却是国王的宿命,所以他们彼此约定“若有来生…”,没有下一句话。因为他们都知道,唐僧西行取了真经,成了佛,哪里还会有来生?这里也才真正明白唐僧说的“爱众生与爱一个人是一样的”。深情又无奈。
河神和国师的爱情也是透着心酸的。女扮男装的林志玲版河神没有台词,但是仍旧把苦等二十年的不甘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河神因此而暴躁、而大发雷霆报复女儿国。即便他水漫女儿国,她也没有妥协;即便灰飞烟灭,他也没有后悔。两个都太清醒太理性又执着的人,始终没有得到厮守的幸福。
最喜欢的场景,国王偷偷拉唐僧的衣角,唐僧短暂的停滞。后来他们在船上拉住彼此的衣角。
很喜欢《西游记女儿国》里的台词,唯美中透着殇:
1.这世间能放下的,都是你未曾拾起的。
2.其实门一直在那里,走不出去的是我们自己。
3.我舍我的王权富贵,你守你的戒律清规。
4.其实外面也是一片苦海,每一个人都是孤岛,都在流浪
5.爱一个人,和爱众生,都是一样的。
6.我梦见,你蓄起了长发,我们一起慢慢变老。可是,你不快乐。
7.我只遗憾,这一生不能带你去看看外面的喜悦。
《西游记》读后感2
西游记,我想大家一定不陌生。它和《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被誉为四大名著。
西游记,一部呗拍了无数次的神话小说。它用魔幻的手法将人带入一个美丽奇特的世界,让人回味无穷它根据唐代的玄奘到遥远的古印度天竺去讲述佛教的事而改编的。在这里玄奘被称为“唐三藏",并且还有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
在他们取真经的路上,有多少的妖精,还有他们自己之间的误会。当唐僧总是相信那些变成人的妖怪时,我们总会在心里喊着"不要相信他,他是妖怪,他会把你吃掉的",而他的大徒弟孙悟空每每将唐僧救出来,都会让他不要太慈悲,不要太相信别人,可唐僧却总是说"出家人应以慈悲为怀"。可是每每还是被妖怪抓走了。他的二徒弟,一个好吃懒惰、贪生怕死的家伙。不过在紧急时刻,他也是会挺身而出的。他的三徒弟,沙河尚:一个老实的`人,他虽然没有悟空的帅气,八戒的可爱,不过他的忠心让人印象深刻
我最喜欢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因为他勇敢、除恶务尽、神通广大。当他和妖怪打架时,那帅帅的姿势,让人不喜欢都难。尤其是那对火眼金睛,让人羡慕的不得了,一眼就能看出谁是妖怪,谁是好人。而且他还特别的正义忠心,。他有一次被师傅误会,被赶回花果山,但听说师傅被妖怪害了,虽然嘴上说"我已不是他徒弟,他怎么样关我什么事"可是心里还是急的要命,最后还不是去救他师傅了吗。大家就应该学习悟空这种精神。悟空还很调皮,总是揪着猪八戒的耳朵去逗八戒。所以怎么看悟空都是一个宝。虽然我最喜欢孙悟空,可是其他人也有他们的特点,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少了任何一个人味道就会变了。
比如说没有沙和尚这个人,就没有挑行李的人了,那这个任务不就落到猪八戒的身上了吗?那猪八戒不就没有偷懒的时间,就不会那么可爱。在说,没有沙和尚,那说来说"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在来说说唐僧吧,如果没有他,怎么会有西天取经者回事,怎么能体现出他的善良和不知好歹,有怎么能体现孙悟空的帅气。
西游记这本书,不仅仅写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它还反映了人们与一切困难斗争,绝不低头退缩,要勇往直前。也反映了正义的力量是多么伟大。这九九八十一难不仅让我学到了,也让我感受到了:人就要有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一想起之前自己不好好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不禁感叹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现在起,像自己的目标前进,无论成与败,至少我努力过,我尽力过,这对我来说就是进步,就是成功。因为我曾坚持到最后!
西游记就像春雨一样,滋润我;像狂风一样,教导我;像阳光一样,给我光明,让我不退缩。
《西游记》读后感3
唐僧师徒四人跋山涉水,经历千辛,距雷音寺越来越近,然而一天他们行于一山中,悟空因外出化缘,留下了唐僧、八戒、沙僧,和所有的情节一样,师徒三人又被一妖精青牛怪抓去,悟空前去洞口挑战 却是惨败而归,继而又搬来天庭十万天兵却被青牛妖打的溃不成军。原来青牛精本领一般,但有一宝物,却厉害的很。悟空无计可施之下,只好四处打听这只青牛精的来历,后来终于在如来那得知原来那青牛妖是太上老君的坐骑。
这看似平常的事件却是疑点重重。
一、青牛精是怎么从防守的像铁桶似的天庭逃走的。
书中的交代是太上老君的牧牛童子因吃了地上捡来的药丸而睡着让青牛精乘机逃走。谁都知道太上老君是个“丹药迷”对丹药的管理是何等重视,而加上孙悟空大闹天空时对丹药的破坏,太上老君对丹药的保管方法应非常严谨,所以牧牛童在地上捡起药丸可能吗?那牧牛童子为什么要撒这样的谎,难道仅仅是推卸责任?太上老君的府中出现妖怪是有前科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童子私自下凡间变成金角、银角大王,阻止唐僧西行。那么按理像太上老君这样在天庭有地位和影响力的人物,他是不可能让这样的家丑再次出现。可现实是青牛妖逃走七天太上老君却浑然不知,这有可能吗?
二、青牛精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书中说青牛精本领一般,全仗着手中的宝物,后来我们得知这宝物叫金刚圈。可是这金刚圈真的有那么大的威力吗?连孙悟空加上十万天兵竟对它毫无办法。
我们知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和二郎神大战,就是被太上老君用此物偷袭悟空才使悟空被擒,如此说来金刚圈并非神乎其神,唯一的解释就是天兵没有尽力。那么天兵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还是他们在顾虑什么?
三、难道真的没人知道青牛妖的来历
书中说孙悟空四处打探青牛妖的来历却毫无结果,后来求助如来才得知。青牛精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像太上老君这种在天庭地位崇高的人物,他的坐骑能是那么默默无闻吗?
金钢圈在收伏孙悟空时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在天庭筹办的庆功宴上应该“亮相”过,最起码天兵中应该有人见过,换句话既然天兵中有人认识金刚圈,那就应该知道青牛精的来历。
这些疑点加起来我们可大胆的猜测想青牛精的下凡是得到太上老君的暗示或默许。谁都知道整个《西游记》如来是在背后的策划者,他想通过唐僧的西行来扩大佛教的影响力,从而改变自春秋以来“儒墨为首,道家次之”的文化传统,而作为道教的创始人太上老君,他是不可能为这文化地位拱手让给如来所以他会想尽办法阻止唐僧的西行。那青牛精下凡之谜也可迎刃而解了。
《西游记》读后感4
我们中国有四本很有名的书:《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本《西游记》。
作者罗贯中向我们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取得了真经的故事。这本书以天马行空的绮丽想象、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故事中,师傅唐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一路上,他看见穷人或落难的人总会出手相助。二师兄猪八戒贪财好色,好吃懒惰,爱占小便宜,有着一身毛病。但是他在师傅有危险的时候,就一定会提取他的'九齿钉耙奋不顾身的和妖魔鬼怪大打一场。三师弟沙悟净虽然武功没有孙悟空和猪八戒好,但是他永远在最后一个默默无闻的拎着行李。
我最喜欢的就是大师兄孙悟空啦。孙悟空是一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小猴子,他有一种天真烂漫、调皮任性、无拘无束的性格。他跟着唐僧西天取经。为了师傅的安危奋不顾身的,他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总能将妖怪打的落花流水。
我最喜欢“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走累了,就在山边一棵大树下休息,让悟空去化点缘。不料,狡猾的白骨精早就发现了唐僧,想要吃了它。于是,白骨精就变成了一位村姑,并将蛇和青蛙变成了食物想去迷惑唐僧。正巧,孙悟空回来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下子就发现了白骨精,举棒就打,白骨精见自己被发现了,就赶紧逃跑,只扔下一堆白骨在地上。孙悟空又将食物变回原形。猪八戒见没吃到食物还向师傅告状:“师父,悟空是不想让我们吃上饭,才把食物变成蛇和青蛙的。”唐僧还责怪孙悟空。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又变成老婆子但这还是逃不出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白骨精见两次的都不变的成,又化作老头子。孙悟空一见气得毛发直竖,大喝道:“不管你千变万化,妖怪总是妖怪!”说罢抡棒就打。唐僧认为孙悟空一直在胡闹,十分生气,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孙悟空带着委屈、遗憾、怨恨回到了花果山。在孙悟空走后,唐僧又被妖怪抓了起来,还在孙悟空的帮助下才得以解救。最后,两人不计前嫌,重归于好。
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经历了九九八十一个磨难才取到真经,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还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十分紧张,因为我要参加400米的跑步比赛。比赛开始了,我向一只箭一样,飞奔了出去。不一会儿,我就感到十分的了,我曾想要放弃,但是我想起了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他们没有因为路程长、艰难就放弃,他们坚持了下来,他们的路一定比我的400米艰难,我只跑了400米,我一定要坚持下来。于是,我鼓足志气,终于跑完了全程。
不畏艰难、锲而不舍,这是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的良好品质,这也是正是我们真当好时代好队员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精神。
《西游记》读后感5
《西游记》这本名著可谓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它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最后他们四人取到了真经,顿时传为千古佳话。
整部的西游记充满了敢闯敢拼的大无畏精神和侠胆义肠。
我从书中的三打白骨精里真正知道了孙悟空的内心和外表:他的内心是一个不会忘恩负义的人,虽然师傅错怪了他,但是他还是去救了他的师傅,并不会因此而记恨,从他的外表也是如此。我又从他们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途中知道了猪八戒,它是一个贪吃爱睡,有点好色的人,容易上别人的当,但是如果唐僧或其他师兄弟遇到了困难,也能出一把力来帮助他们。沙悟净非常忠厚老实,是一个非常听从大师兄和师傅对他的教导的人。白龙马虽然在书中不是很引人注目,但是他是一个在主人们遇到困难时,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解困难,不怕苦,不怕累。
书中,不管是行侠仗义、机智多谋的孙悟空,好吃懒惰的猪八戒,憨厚老实的沙悟净,帮助主人的白龙马,还是心地善良,却对妖人不懂分辨的唐僧,还是各显神通的神仙和诡计多端的妖魔,在我们的`眼里都是如此亲切,如此可信,如此的活灵活现。
在《西游记》中,它的主线围绕惩奸除恶的思想,唐僧为了拯救世人而去取经;孙悟空为报救命之恩而助唐僧一臂之力,猪八戒也有敢作敢为的勇气,沙河尚则是任劳任怨的工作。虽然四人之间矛盾不断,但在四人共同的努力下经过长时间的跋涉终究达成了此行的目的。虽然这些都是以故事的形式表述,但这些好品德,好思想就应该在不经意见说给孩子听,虽然听到的是故事,但在年幼的心里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虽然现在我们都过上了安逸的生活,我想当今社会还是很需要这样的精神的,对身边的种种恶事不理不采,看见老人行动不便不上前搀扶;看见老弱病残不积极让座;看见人家钱包被偷视而不见;看见小孩落水见死不救。这样的世界也太过残酷了吧!我们是否该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那位老人总希望有人依杖,不至于举步为艰;生病的人总希望有地方暂做休息,不至于身虚体弱;丢失财物的人期盼有人告知,不至于劳作的成果丢失;落水的孩子渴望有援助之手,不至于命丧黄泉;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给予他人一些关怀,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许这些你不在意的举动,在被你帮助的人心理恰似冬日里的阳光一样温暖。
虽然四大名著已不在是现在孩子们的必读文著了,但它们所提倡的精神却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就算时代再变,我想这种惩奸除恶、救死扶伤的精神将会随着这些故事一代一代流传下去,不管在什么年代、什么时期这些都是人们所应有的好思想、好精神。就象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希望未来的世界将象人们期盼的那样成为一个大同的世界。
《西游记》读后感6
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无比的激动,当我再次体会时,有感而发,世间的文学作品无数,独为《西游记》情有独钟,里面人物的刻画,人物的心理转变,都是写的那么好,因此我便爱上了这四大文学巨著之一的《西游记》。我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读了这本书。
这里面有智勇双全,翻个筋斗云就能行走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有贪婪,好吃的猪八戒,有贤愚不分,心地善良的唐僧,有任饶任怨的沙和尚,他们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难道他们是轻而易举的就行完了这段路程吗?我想不是吧,他们的故事,影响了后人,因此后人将明朝吴承恩的巨著拍成电视剧,制成动画片...。
正因为他们的精神,启发了所有读者,因此这本书是我们作为学生必读物,因此这本书对我很有启示。
人们都说,人要有志向,才会去努力,奋斗,如果一个人没有志向的话,那么这人离成功的道路还差一大截,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啊,他们正因为有着远大的志向,不管在取经道路上遇到的困难重重,他们都克服了。吴承恩的妙笔,影响了我们,因此我们看了这本书中的第一感悟,就是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就想退宿,放弃,就确定了我们不能完成这项任务。当我们受到挫折时,我们就失去了信心,就不再想去努力,而这几位人物所遇到的困难比我们的困难多,他们呢,他们不是克服了吗,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及乐观的心态,他们对任何困难都不怕,都敢于面对,如“三打白骨精”,“女儿国”,我们难道不应该有着他们的精神吗?我们不应该学习吗?
当我们在学习中,我们遇到了难题时,不应该光自己独立思考,我们不懂就要问,我们在做什么事情时,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要团结合作。“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就是反映了我们要团结合作,这不是他们师徒四人具备的精神吗?
我们在做一件事,总是坚持不到最后,难道是我们能力不够吗?难道是我们不能玩成的任务吗?我们不应该好好思想吗?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是持之以恒的精神,“水滴穿石”这个成语不是反映了这个精神吗?如果我们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啊!!我们要学习他们师徒四人这种精神。
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品质,那么我们是不会得到别人的好评,哪一个成功的人不是品质高尚啊,他们师徒四人难道没有吗?是啊,品质是人的根,如果品质不好,可想而知,这人会是什么样子??
这是一篇汇集了我们人应该具有的精神啊,品质啊,教我们应该如何去克服困难,从这《西游记》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遇到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等品质。从书中收获了日常生活中所得不到的东西。
《西游记》读后感7
最近借着审稿的机会,重温了一遍《西游记》,比之前几年的理解又有所不同。
记忆中,不知在电视荧屏上看过多少遍《西游记》,即使成年以后,看到重播的《西游记》也不会觉得厌烦,好多情景都可以在脑海里浮现。因此,即使是阅读原著也比其他作品更加得心应手,速度也很快。唯一不同的就是个人的理解和心态的变化。
印象中,最不喜欢的人就是唐僧。明明是个人能力不足,还总是把妖怪视为好人,把保护他西天取经的孙悟空叫做“泼猴”,甚至把他无情地赶走。小时候,经常为他的见识浅陋、迂腐固执,一再认妖为人而气愤,甚至会觉得他就是取经路上最大的累赘和障碍,有时会大胆想象,要是孙悟空一个人去西天取经,十万八千里路,一个筋斗就到了。但这一次,仿佛对唐僧有了更全新的认识。
唐僧是取经队伍的精神领袖,尽管懦弱无能,胆小怕事,却又虔诚坚定,不管受到多大的磨难和诱惑,取经意志从不动摇,这是取经成功的关键保证。
“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祁保我王江山永固。”“宁恋本乡一捻土,莫贪他乡万两金。”“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这应该就是三藏的初心吧?!就是这位几近无能的和尚,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如来佛祖面前求得真经。且不说路途艰险,途中的`遭遇的美色、权力、金钱……都难以动摇这位高僧的意志,而这些是好多人都难以抵挡的诱惑。
取经路上,南海、文殊、普贤菩萨与黎山老母四圣化作凡人招婿试禅心,纵有荣华富贵,玄奘仍不为心动:“你在家人享荣华,有可穿,有可吃,儿女团圆,果然是好,但不知我出家的人,也有一段好处?——出家立志本非常,推倒从前恩爱堂。外物不生闲口舌,身中自有好阴阳。功完行满朝金阙,老来堕落臭皮囊。”女儿国,性正修持不坏身,寇员外喜待高僧,唐三藏不贪富贵……正因艰难险阻、荣华富贵均不为所动,最终才获取真经,径回东土。
更难得的是,唐僧师徒这一团队。一位禅心不动的主心骨,带领3位性格鲜明、本领各异的徒弟,恩威并济,允许和而不同,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小团队。孙悟空为了崇高的目标而压抑野性、一心前行,猪八戒充斥世俗欲望,却也能投身取经道路,沙僧虽无鲜明的性格,却意志坚定、正直无私、团结体贴。师徒4人同舟共济,不断磨练意志、克制俗欲、自我完善,终于到达雷音寺,修成正果。
掩卷沉思,一段心形修炼的天路历程在脑海中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原来,《西游记》还是追梦记,不忘初心,终得始终。
《西游记》读后感8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著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著、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著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西游记》读后感9
书页完全打开的一瞬间,视线曾有一瞬间的模糊。忆起记忆深处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那曾有的欢笑……《西游记》带给我太多太多了。当眼前的书本逐渐清晰,我又看到了那群可爱的伙伴,机智勇敢又有些任性的大师兄——齐天大圣孙悟空;贪吃贪睡又勇猛无比的二师兄——天蓬元帅猪八戒;老实敦厚又尽职尽忠的三师弟——沙和尚沙悟净;神龙下凡又护主心切的白龙马;虔心向佛又慈悲为怀的师父——唐僧……一个一个的`闪亮登场,还不止呢!别忘了总是救人于危难之中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任凭孙大圣如何使神通也逃不出其手掌心的如来佛祖;阴险狡诈的白骨精;骄纵任性的红孩儿;一身蛮力的牛魔王……啊!那么多的人物一下子跃然纸上,带领我开启了我的仙魔奇幻之旅。
说到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就要数“泼猴”孙悟空和“呆子”猪八戒了。
无论是“乱蟠桃大圣偷丹”还是“五行山下定心猿”都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孙大圣一开始的放荡不羁;“尸魔三戏唐长老”又或是“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又展现出齐天大圣的本领高强。总之,作为《西游记》的绝对主角,本领通天的孙大圣总是以勇敢顽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的。然而我们却也能在“孙行者大闹五庄观”和“圣僧恨逐美猴王”感受到孙悟空的任性的一面。有人说,《西游记》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创造了孙悟空这一独一无二的典型的艺术形象。的确,孙悟空天性顽皮,神智超越,心高气傲,神通广大。他热爱自由,不受约束,英勇无畏,勇于反抗。他热情活泼,富于幽默,不乏同情心,而且见解深刻,是《西游记》思想的代言人。
对了,还有另一位传奇人物呢!本书最可爱的人物,好吃懒做的二师兄猪八戒。从“高老庄行者降八戒”和“禅师吞餐怀鬼孕”中,八戒就是一不折不扣吃货,但是他也有勇猛的一面,无论是“半山中八戒争先”或是“猪八戒义激美猴王”还是“猪八戒助力破魔王”都显示出了这位看上去傻乎乎的二师兄机智过人的一面。有人评价八戒是“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猾”但我却认为,他在唐僧,悟空的不断训诫下,他也在艰难地前进着。他的形象更接近普通人,平凡而极富真实性,让人觉得亲切。
当然身为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远不止他们两,各类的仙各种行色各异的妖,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更不要说那些奇思妙想的仙魔故事了。总之《西游记》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一切尽在不言中。想要体验我的仙魔之旅,翻开西游记吧,我相信它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西游记》读后感10
《西游记》,当这个名字第一进入脑海里,是儿时电视剧中那骁勇善战的美猴王,手持金箍棒横扫千军,纵有数万天兵天将都视之尘埃,齐天大圣的名号烙印在心中,天有多高,心就有多高,胸怀悟空的志向,是年少的理想。
西游记第一回合标题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正是讲述了不平凡之人的平凡之旅,心性的修正,使得心猿开始试探人生。
西游记伴随人走出年少的浮躁,褪去了幼稚的想法,步入社会,品尝到百味人生。
时间犹如一块刻字的石碑,记录着人生的一点一滴,当西游迷们经历了教育的洗礼,世俗的教导,已经发现自己进入了中年,30到40岁的年纪由而立走向不惑,为了工作的任务而奔波,为了家庭的幸福而奋斗,为了社会价值观的践行而拼搏,在这个年纪,突然间发现自己心中的悟空,已经远去,膘肥体壮的猪八戒出现在复杂的脑海里,也有了第三十三回合《四圣试禅心》的冲动,
心中的疲劳感越发的沉重,八戒的中庸思想涌向心头,对于金钱,权利,地位,成就,价值的看法已经淡去,不愿惊天动地,但求平稳安逸,想尽人生喜悦,世俗与我无关。
晚年已经将要退休,此时开始回忆自己的人生,有过奋斗,有过庸俗,有过成功,亦有失败,感悟到自己的人生与西游记中的沙僧极为相似,论上进心,不如悟空来的猛烈,论中庸也没有八戒的严重,不好也不坏,西天封官的时候,得了一个净坛使者,却有深意,尽心为了取经,结局好似圆满,却表现平平。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一股俗气涌上心头。
但是最后没有成为八戒,更没有成为沙僧。
讲到这里,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西游记中的.唐僧,整日喋喋不休讲述为人处世的哲理,听得耳朵发痒,但是又要感激唐僧,没有他唠唠不休的教诲,取经中途,早就成为了猪八戒和沙僧,在西游记第七十五回中,狮驼岭遇到强敌,师傅被抓走,大师兄不在,兄弟两个分好行李,卖了白龙马,给师傅做寿材,你回高老庄,我回流沙河。
可是当自己垂垂老矣,才发现,人的一生就是一部西游记,有奋斗的目标,有中途的放弃,有求安逸的中庸,有为自保的俗气,同时还有坚持到底的成功。
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径回东土,五圣成真
回首自己的一生,遇到了唐僧这样的老师,充满了悟空的志向,摒弃了八戒的中庸,抛开了沙僧的世俗,最后取得了真经,贵在自己的坚持,无论对自己,对家人,对工作,对他人,对社会,奉献了自己的微薄力量,心中的正能量压制住了堕落,人生画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西游记》读后感11
《西游记》众所周知,乃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是吴承恩所编写的,是一部神魔小说。
《西游记》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在在艺术上有着鲜明的特点。股市有着生动的、奇幻的、曲折的情节表现了丰富的大胆的艺术想象力。语言生动、流利。人物的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我认为在《西游记》中主要的人物有几个他们是孙悟空、沙僧、猪八戒、唐僧、吡蓝婆、獨角獸、铁扇公主、九头狮子怪等等,吴承恩老先生都刻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就看着书,就身临其境仿佛,就在眼前一样。同时我也认为在《西游记》中主要的事情能显示出吴承恩作家在刻画人物的时候的“推敲”“思索”有:《告别朱紫园》、《虎口救师傅》、《借龙兵降妖》、《莲花洞降妖》、《天竺国授兿》、《八戒哭师傅》、《鸟歉国王托梦》等等。
吴承恩所著写的《西游记》是一部具有鲜明民主倾向和时代内涵的小说。小说的主要人物孙悟空是一个敢作敢为、乐观坚定的全新形象。这一人物(孙悟空)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也当然我也不例外。
孙悟空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所以第一回就是石破石猴出。孙悟空实在花果山的一块仙石中出生的。这一块仙石吸取了天地日月的精华,渐渐的有了灵气。有一天,仙石发出了轰然一声巨响,从石头中迸裂出了一个石卵,当清风一吹,就变成了一个石猴。所以然这个石猴就是当今众所周知的孙悟空了。这个石猴(孙悟空)一生下来就能爬会走,动作自如。之后,“有一个大龄的.猴子对大家说:‘谁有本事钻进去,再出来又没有受伤,我们就拜他为大王。’”
石猴(孙悟空)闭紧双眼,飞身一跃,跳进瀑布。然后石猴(孙悟空)就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大王(成为了美猴王)。
在第四回的时候美猴王(孙悟空)就遇到了他的师父(唐僧),从此孙悟空就跟随师父西天取经。后来唐僧又先即收了猪八戒沙和尚二人。就这样他们师徒四人就开始了西天取经之路,但谁能想到他们的取经之路一帆风顺,其中也充满了坎坷,但经历过九九八十一难后,他们师徒四人终于取得了真经。
我曾经为他们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之路的经历的事情而感到伤心,而感到同情。但是却又为他们师徒四人最后取得真经而高兴,而欢呼雀跃。《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之所以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就是因为写的出神入化,可以让人身临其境,语言生动,让人喜欢。
也为此因为吴承恩老先生的作品《西游记》写得出神入化所以就拍成了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等等,所以《西游记》就会牢记在我们的心中的。
《西游记》读后感12
我读完《西游记》后,知道了由四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除了这几个主要人物之外,还有:仙人、佛主和大大小的妖怪等。这本书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去西天拜佛取经的事情,他们一路上斩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回到东土大唐。在四个主人公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第一:他人妖分明,就说在"三打白骨精"中就只有孙悟空看出村姑、老婆婆、老大爷是白骨精的化身,猪八戒还在唐僧面前打孙悟空的小报告,唐僧还在怨孙悟空。第二: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因为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唐僧认为孙悟空三次打死了好人,所以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后来唐僧被白骨精抓去了,猪八戒寡不敌众只好去花果山请大师兄回来搭救师傅,孙悟空一听到唐僧白骨精抓去了,就不计前嫌和猪八戒去搭救师傅。可见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碰到困难猪八戒总是说"我们散伙吧!师兄你回花果山当猴王,师弟你回流沙河,我会高家庄当女婿。孙悟空坚持去战胜困难;不肯散伙。第三:我喜欢孙悟空机智勇敢战胜妖魔鬼怪,克服一个个的困难,终于和猪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经。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奇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如此之宏著怎一个“梦”字解决呢?不错,《西游记》它的艺术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这儿,我只从弗洛伊德的“梦”论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解析《西游记》。为了能使《西游记》的创作与梦联系上,我们先来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创立初期,由于他得天独厚的文学素养,他选择了与"语言"有密切联系的"谈疗法"来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来,精神病人被封闭压抑了的内心障碍,可以经由语言交谈而得以宣泄或净化。可见,精神分析学说在初期阶段就与文学理论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重视,考察病人的语言反应到对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语误,笔误,读误的心里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与作家的文学创作现象联系到一起了。这种联系实际上在标志着精神分析学说诞生的《梦的解析》(1900)一书中已显出端倪。 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学创作上来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作家与精神病患者联系在一起,而这一联系的桥梁就是"梦"。弗洛伊德认为,作家的写作也是在做梦,只不过是在非睡梦状态下作梦,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内心无意识本能的变形显现,欲望的替代满足。我们往往会说自己作的梦是混乱,荒谬的,完全是一种变了形的东西。
《西游记》读后感13
“你挑着担我骑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这段歌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它就是《西游记》主题曲中的歌词。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本书吧。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也是四大名著之一,更是我们成长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最终闯过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作者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好吃懒做,尊师的猪八戒;满腔正义,足智多谋杀伐果断的孙悟空;沉默寡言的沙僧;没有主见,单纯善良的唐僧。让我记忆犹新。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面对困难时,逃避和退缩,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相反,如果你勇于面对,那么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正是这一点,才让《西游记》中性格不同的师徒得以战胜妖魔鬼怪,最终取得真经。
不光是书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敢于挑战命运的人,张海迪就是其中一个,她五岁时就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换成别人,他们可能就自暴自弃,浑浑噩噩度过一生,但张海迪没有!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一万多人次。她凭借着自己不屈不挠的韧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实不相瞒,以前的我是一个胆小,不敢面对恐惧的人,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和爸爸在菲律宾浮潜的时候,我就是不敢把头扎到海里去,看着别人一个个都说海底太美了,本来就很着急的我听他们一说,不仅更焦躁了,爸爸也有些不耐烦了,但我低着头,仍然不敢。这时,爸爸终于按捺不住,把我的头“扑通”按到了海里。当我睁开眼睛时,我瞬间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五彩斑斓,形状各异的的珊瑚,成群结队的鱼儿和蔚蓝的海水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原来,这也没有我想的那么可怕嘛!”从那天起,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再逃避了,因为我知道,只有勇敢面对困难了,才能欣赏逃避者无法看到的美丽。正像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我一定要向《西游记》重点唐僧师徒四人学习,勇于面对,勇于挑战,坚持不懈,在未来的学习之路中取得“真经”。
只有勇敢面对,才会成功!
《西游记》读后感14
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是一个神通广大的人,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后修得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可大家可曾想过,孙悟空是否满意这个结局?
有人会说当然满意,最初就想上天庭谋个长生不老,取经归来被封为佛,有何不妥?可是,我认为是个悲剧。孙悟空从始至终都在被别人操控着,只因当时大闹天宫失败,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要按照事先为他规划好的去往“西天取经”,找这个理由让他出来,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就可以摆脱束缚从而成佛。不过,孙悟空却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过取经的意义何在,取完经后又该做什么,他如何满意这个结局?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孙悟空与六耳猕猴的故事。孙悟空被唐僧赶走后,六耳猕猴随之到来,将唐僧的通关文牒拿走,目的就是要取代孙悟空的位置,自己去西天取经,然后,像他一样位列仙班,享受至高无上的荣誉,但最后计划失败死于孙悟空的手里。我们为何不想这难道不是另一个孙悟空吗?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处罚结果仅仅是封于五行山下五百年,而不是被如来打得形神俱灭,是因为这一切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从石猴降临到拜师学艺再到大闹天宫、五行山被困、西天取经、功满成佛,其实都是佛教最高统治者如来一手策划的,目的是扩大佛教的势力范围,消除潜在的竞争对手。六耳猕猴的出现,打乱了如来的计划,如来佛又如何能容忍有人中途破坏他的.宏伟蓝图呢?六耳猕猴在错误的时间出现了,结局只能是消失。
孙悟空知道是个悲剧,为何却不在中途反抗呢?我想,孙悟空是不能也不敢反抗,一是被打怕了,五百年的束缚已经把他的斗志消磨殆尽,如果再敢反抗终究会被消灭;二是如来佛让他功德圆满成佛成仙的承诺使得孙悟空已经臣服于权势虚荣之下,孙悟空只能按照统治者的意图走下去,如果再有反抗,五百年的道行不仅毁于一旦,更有可能被打的万劫不复,他的怨念只能积累在心中。
我想孙悟空在成佛后会回到花果山,因为他需要时间去调节自己,或者受不了成佛后的痛苦,再次反抗天庭。孙悟空的悲哀就在于在统治者的威逼利诱之下,磨灭了反抗统治的意志,屈服在了统治者脚下。
我们的美好生活是靠着一大批有着坚强信念的人,面对压迫,面对诱惑,始终不忘初心,坚决同反动统治斗争到底,才有了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定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珍惜先辈们为不让孙悟空的悲哀重演,用不屈的抗争和无数的鲜血染红的的五星红旗,用伟大的中国梦编织自己的少年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西游记》读后感15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品格。“西天取经”表彰他见恶必除、除恶务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作者在承认这种处境变化的前提下,从另一方面,即抗魔斗争中,歌颂了他的战斗精神。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变,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红孩儿捏紧拳头,口吐“三昧真火”,烧得他九死一生;他依然抖擞精神,强行索战。小雷音群神被擒,孙悟空却孤军深入,仍旧与恶魔相斗。他又善于变化,以假为真,把妖精愚弄得不知所以。他经常变作蟭蟟虫、小蝇子钻到妖洞里去摸底,或者化为妖精的母亲、丈夫去欺骗它们。他好几次运用钻肠入肚的方法反败为胜。例如狮魔张口来吞,他立时顺水推舟,在它肚子里“跌四平、踢飞脚”,“打秋千、竖晴蜓”,疼得狮魔满地打滚,满口求饶。等他决定钻出来时,知道妖精乘机要咬,便机警地先用金箍棒探路,反叫它迸碎了门牙。他跟妖精纠缠得越久,经验也越丰富,斗志也越昂扬。比起八戒、沙僧来,孙悟空是最得力的护法弟子。
然而孙悟空的性格仍有其前后一致的地方。这除了抗魔的英勇顽强外,还表现在他对神佛的'桀骜不驯上。参加取经,他先讲条件,观音菩萨才答应他“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取经途中,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值日功曹前来效劳,稍有拂逆,那就1 / 12 《西游记》读后感及心得800字(精选多篇)
要“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仅仅为欺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若道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所以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地“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终于答应他“犯上”的要挟。对慈悲的观音,孙悟空敢骂她“惫懒”,咒她“一世无夫”;对庄严的佛祖,他敢说是“娇精的外甥”。而他那种斩尽杀绝的斗争风度,更直接抵触了佛教的戒律。这位“西天取经”的孙悟空还屡屡以“大闹天宫”的历史为荣,但最忌讳别人提起“弼马温”的旧名。因此可以认为,孙悟空前后的命运是互相矛盾的,然而在性格上却自有一致之处。现在,再回过头去认真看待《西游记》中的这只可爱猴子。起初,他的可爱像不懂事的孩子,看似缺乏教养,其实天性热爱自由习惯率性而为。尽管他将天宫搅和得天翻地覆,我们还是觉得他可爱,因为这就是他与生俱来的天性,这就是他孙悟空的特色;五百年后得以重回人间的孙悟空,在经过了多年的沉寂之后,变作了另一种成熟的可爱。他再不会那么骄狂,他的心中拥有了一个更宏伟的目标,不再为个人的自由奋斗,而是为全体人民的幸福奋斗。克服重重困难,清除祸害,完成伟大的事业,造福人群。最终我们欣喜地看见他完成了这样的使命。
【《西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西游记》读后感06-30
西游记读后感06-12
《西游记》读后感06-13
西游记的读后感09-21
西游记的读后感09-06
西游记读后感12-19
《西游记》读后感05-08
西游记读后感05-09
《西游记》的读后感03-22
(精选)《西游记》读后感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