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6-20 16:18: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11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11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傅雷家书》能印刷出来出版,不用说都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家书。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书的点点滴滴很容易就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虽然我没有傅聪的成就,也没有一个像傅雷一样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觉到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与傅雷家书中发生碰撞。如在傅聪出国的第三天,傅雷给傅聪写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温了傅聪的童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书中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我与我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对我脾气很好,可是他从不会赞美我,还经常打击我,还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里很开心跟家里的人宣扬了一下,可是我爸却只说了一句话,怎么那么差,差那么一分都拿不到。我们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奖惩制度,没想到考得这么好,连一句赞美的话也不给我说一下。当然,我有着乐天的性格,这么一点点是不会打击到我的,所以我依然开心的活着,还经常与我爸倜傥。还阅读了《傅雷家书》,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独厚”呢?在想我的父亲是否有觉得“罪过”呢?如果是的话,那我想我应该努力活的更精彩,来减少父亲的愧疚。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书,而且不同时期会有着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小学中学时期看,你会羡慕傅聪,如果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爱自己的父亲就好了。现在上大学,看着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你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你会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问题,你会从书中学习怎样去阅读着父爱。你会发现,母爱如海父爱如山,不仅仅母亲的爱是如此的直白,父亲其实也一样,只是他们的方式不一样,我们不懂得如何去阅读父爱的伟大。

  阅读着《傅雷家书》,阅读着伟大的父爱,学会了感恩。

  书中也有提到“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最后,我把这句话献给所有的父母子女,父母对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尔让他们暂停一下,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对父母太挑剔,如书中所说的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学会感恩。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这几日不论是上班还是夜晚,都抽空读几章《傅雷家书》,撇去那些成堆让我头晕的交响曲名,音乐家,画家,剩下的全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与期待。父子可以如此谈人生,谈哲学,谈音乐,谈文学,何尝不是一件难得且幸福的事。朋友易寻,知己难求,倘若有一个人可以在思想上与自己畅所欲言,谈古论今,最好再把酒言欢,真是夫复何求。

  傅雷对艺术有自己独到的见地,不管是音乐,文学亦或是绘画,而艺术都是相通的。于是我总是尝试在他的话语里寻求自己对摄影,对文学疑问的答案。谢天谢地,近日的苦闷得以解脱,虽说书里未必有黄金屋同颜如玉,可单单让迷茫的自己豁然开朗,重拾方向,已是最大的收获。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是个极守计划且自制很强的人,总是让儿子制定出生活,时间,工作的制度且严格执行;大约这也是自己欠缺的吧,总是容易半途而废,容易被情绪控制。于是只得在路上走走停停,偶尔还走上岔路,不过终究还是绕着圈子回来了。

  颓废的日子,总是放任自己,有时也在想究竟平时生活里的那些个所谓爱好带给了自己什么?如此沉迷又是为何?如果仅仅是爱好,又为何因此而苦闷?难道爱好不应该轻松快乐些么?傅雷在家书里对傅聪说:“想必你的苦闷来自于自己演奏的技巧无法表达出心中的音乐,苦于找不到门路,可当经过老师指点,技巧日渐提升到可以表达的时候,你心中的音乐又去到了另一个层次。”我想这也是自己苦闷的原因吧,因为技巧尚未达到可以表达心中所想,所以焦躁万分。如他所言,光有感性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心理作用太容易变,必须经过理性的整理归纳,才能深入自己的心灵,成为个性以及人格的一部分,才会变成自己独有的特点。而只有真正深入了解理解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从而对其产生强烈的感情,才能引起共鸣。

  也许每个人对爱好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态度,可也许对自己而言,这些并不仅仅是娱乐消遣,而是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存在,是极其严肃的一件事。从前一直会问自己究竟什么才是生活的意义?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惊天动地或与众不同的事才能证明其存在的意义?如今渐渐体会到书中所言,这些个每日自制的花费时间去做的点滴,阅读,写作,画画,摄影,舞蹈,踏青。。。这一切的一切便是生活的艺术。

  用傅老的一句话总结,那便是:“情感与理性平衡所以最美,因为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学,生活艺术。。。”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傅雷家书》记述了父亲傅雷和母亲朱梅馥以一封封饱含真情的家书给远在欧洲求学的傅聪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在这一封封的家书中,体现了父母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对儿子前途的指引。

  傅聪是钢琴家,在信中必然少不了有关艺术的问题。傅雷在心中不仅指引傅聪找到合适的老师和合适的学习方向,还对一些艺术问题如是不是演奏时要哼唱,上身是不是不要大幅度晃动等,和他进行探讨,通过探讨告诫傅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注重培养心理健康,对傅聪上台紧张的问题进行了三番五次的告诫,希望它能够改正。在这些有关音乐的家书中,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对儿子进步的希望和欣喜,也包含了父亲对一个身处他乡的儿子的'牵挂和怀念。

  傅雷在信上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甚至写错字也要纠正。傅雷在其中循循善诱,不仅把他的经验传授给傅聪,还告诉他为什么,这样更有利于让傅聪懂得生活到道理,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今后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我认为这种方法是非常好的,现在都是注重某一个点的问题,单点突破,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傅雷在一封封家书里诉说原因,一而再再而三地督促服从改正,让傅聪形成正确的习惯,在国外可以照顾好自己。这些教育,哪一点不是傅雷父爱的体现?正是有了傅雷这位大无私的爱,才让傅聪成长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的。

  我真为傅雷对孩子的如此关爱而感动。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无不关怀。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批判,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在傅雷对傅聪的教育和几次重大安排上,可以读出,傅雷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了首位,以国际关系为重的,甚至自已可以做出一些牺牲;傅雷这种爱国之情也让人动容。

  傅雷家书中处处蕴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使用,我们要向书中学习,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还要学会感恩,主动帮助父母,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冬风凄冷。窗外的一枝红梅正徐徐开放,皑皑的白雪缀在红梅的花蕊里,淡淡然,悠悠然,清幽得像是一夜烟雨染却的。我静静地沉浸在墨香中,怎顾得红梅婷婷。清冷的屋内充斥着书香,呼吸间,只嗅得这淡淡的书香。屋外万紫千红,屋内只有这书香盈盈。我所得的一片清净,哪能不感恩于这至味书香?

  沉浸在这一片书籍的海洋中,每一朵浪花都令我流连忘返,可我最难忘的一朵却是一本并不起眼的书。它不同于其他五彩斑斓的书籍,它是淡雅的,更是清新的。但它更与众不同的是,它凝结了一对父母对远在异乡的儿子发自肺腑的真挚的爱。其中的故事绝非虚构,感情也更不虚假,不论你是大声地朗读,或是静静地默读,你都会被字里行间的热忱话语所打动,所流泪。这本书便是《傅雷家书》。

  这本书是我国著名作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与远在异国留学学琴的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所写的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实录,由傅雷夫妇的儿子傅敏编辑整理。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整本书“是家人之间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间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

  这本书最令我感动的,并不是傅雷夫妇俩不畏千辛万苦给儿子傅聪写信,而是夫妇俩一直从如何成人和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的角度来教育儿子。比如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赞成了儿子提前出国的计划,但也明确指出了儿子在独身一人外出留学时需要直视的困难:对所在国语言的不熟,对自己身体的照顾等。而且,傅雷不光重视儿子的成才,也关注到了儿子的品德和作风。傅雷曾在一封信中明确提出:“你谈太多次恋爱并不好”而儿子傅聪也虔心遵守父亲的.教导,并身体力行去做。难怪有人评价:“傅雷和傅聪两父子不仅是生活中的朋友,更是艺术上的知音”。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我和我的母亲。因为打小父亲工作忙的缘故,我是母亲一手带大的。小的时候,母亲的教诲我总会用心铭记,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听不进去母亲的唠叨和叮嘱。时间的流逝,不光留下了豆蔻年华,也带走了青涩与快乐。有多少光阴我与母亲再没有一起度过了。读了这本书,我深感痛心,也更加理解母亲的辛苦和不易。母亲用她头上的黑发换来了我的青春与年华,我又怎可不管不顾她眉梢的白雪呢?

  冬风萧瑟,我却不再感到寒冷了。袅娜的红梅被拥在即将到来的春光的怀抱里。我缓缓抬起头,只觉春光大好,书香依旧。回眸转身,仍觉书香溢溢,依稀发梢飘扬。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近几周来,我阅读了《傅雷家书》。傅雷,一位著名的翻译家,更是一位著名的父亲。

  从《傅雷家书》中折射出来的,是傅雷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有人评价傅雷是一个标准的“中国式家长”,对于孩子(尤其是长子傅聪)是标准“中国式教育”。对于“中国式教育”,古人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的教育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是危险的,毕竟天赋也不是逼出来的。那傅雷为什么成功了呢?因为傅雷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对于傅雷式的教育,我想傅雷与其妻子的墓志铭是最好的'概括:“赤子孤独了,便会创造一个世界。”

  "赤子"最早是老子所用的比喻,在《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中,老子写道:"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孟子·离娄下》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其中"赤子之心"即婴儿之心,婴儿之心当然纯洁无瑕,没有丝毫杂念。

  可见,赤子就是内心纯洁,没有杂念之人。傅雷的教育,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为一个不受世俗干扰,沉静在世界万物之中的人。这一点与千百年前的一位伟人不谋而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心无杂念,就能成为大器吗?不是的,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英勇战死锦竹,这是心境淡泊的人能做到的吗?还要归功于诸葛亮和他的妻子黄月英对他的熏陶,这一点又与傅雷的家庭不谋而合。傅雷作为一名革命时期的文学工作者,他的思想是进步的,对于新中国的热爱传给了傅聪,傅聪也不止一次地在信中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傅雷的艺术修养是高深的,这也对傅聪的艺术之路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所以,傅雷式的教育,不同于中国式教育。真正有意义的中国式教育,是像傅雷那样,既做严父,严于律己,严于待人;又做慈父,宽于待人,关爱他人;还做良师益友,适时地透过一段话传授做人的道理。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假如你把傅雷家书当做普通的家书去阅读,收获肯定不多。假如你能深切的理解傅雷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和沟通的方式,你便会认为这是一部艺术作品。

  看傅雷家书,认为收获许多。我总想假如人的一生真的能够为自身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崇高而伟大的事情,另外也会让自身的人生获得更为丰富和更为充实的经历。我现在似乎已经能够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实际上爱人不在身边的时候比较关键的是不要让自身的内心空虚。只要我们朝着目标认真便会有所收获,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说的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可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认真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认真是否能够带来未来生活的无忧无虑,可是它起码能够带给我们心灵的充实。我深信假如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身觉得有帮助的地区上去,一定会获得进步和满足。

  傅雷说他要和他的儿子是比较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他还说恋人和爱人之间也是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只有在互相的鼓励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比较丰富比较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比较让人羡慕的。我认为读书真的能够丰富人的大脑让人变得平静。而且文学和艺术,还有音乐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乐趣,我现在深知这一点。

  实际上我一直认为我对于文字的理解多于对于那些更为直观的东西的理解,当他越是需要人的体会的东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这可能也跟天性有关。在我看来,一切内心地感受都能够根据文字表达出来,而越是心灵相近的人越是可以深刻理解和体会。假如心情郁闷了不妨就写出来,等年老了再回过头来读,发觉年轻时的心情真的是很难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时的感受了。真的认为人生在世可以获得一个心灵相通的朋友成为心灵的读者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实际上傅雷在信中写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却能用宽厚和委婉之心体谅,虽然受到了许多的折磨却能够成为思想上的伴侣,这也是傅雷的福气啊!

  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了解“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无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纵观全书,我想,也许正是这句话凝结了傅雷对儿子傅聪最含蓄深沉的父爱。《傅雷家书》共收录了近百封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其中有艺术家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有对新中国未来的发展展望,有对儿子为人处事行为习惯的培养,所见所闻的分享,也有嘘寒问暖枝叶关情的温情。然而最感动我的,也许就是一个严厉的父亲不经意间的真情流露。

  傅雷教子极严,有时近乎不近人情,这一点傅雷在《家书》中也屡屡提到自己对过去“不懂做父亲的艺术”时的后悔。尽管傅雷是如此的一个严父,在傅聪离开中国留洋学习钢琴之际,也是恋恋不舍难以割舍。书中有这样的话“园丁用血泪浇灌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无意中,在傅聪离开之际,我们可以在此一窥傅雷作为父亲柔情的一面。又有哪位父亲会讨厌自己的孩子呢,从来都只是“因爱生恨”为了促使子女前进的鞭策。

  《家书》中亦可见得傅雷身为父亲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的管教。不管是为人处世的原则,生活学习的安排,行为习惯的规范,演奏时的表情姿势指法乐理,他都一点一滴地写在家书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处便是傅雷提醒傅聪:“围巾必须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这样的琐事也不吝笔墨地写在家书中!实在是无微不至。对于子女,父母便是如此。总是细细碎碎,总爱唠唠叨叨,总是对子女有着各种各样的不满意,追根到底,也许就像开头那段话所说的一样,父母就像“一面忠实的镜子”之作用,就是“正其衣冠”,检查自己的污点。人们往往不愿意直面自己的缺点,而父母的指出让我们无法逃避,从而还怨恨镜子太过诚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父母的唠叨教育总是有所逆反不从。其实他们如是,不过是想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罢了。

  读《傅雷家书》,在傅雷质朴的文字中总能联想到自己的影子,总是蕴藏了不曾言明的含蓄之爱,细细咀嚼,那份柔情犹在。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暑假期间,我对《傅雷家书》进行了粗略的阅读。顾名思义,这批书信,只是父子之间——傅雷与傅聪之间的私人函件。多年之后汇编成册,刊行成书。然而,它们又不是寻常父子之间的闲话家常。而是两位特殊艺术家之间的心灵对话。

  这些家书字里行间无不射出傅雷对儿子的苦心孤诣,傅聪对父母的挂念,对祖国的`眷恋,对音乐创作之路的不断摸索,一次次成功和失败后的反思。

  关于此书,我想从子女的角度稍作探讨。傅聪——无异是当代年轻人的榜样与模范,除了谦虚听教,刻苦钻研,勤于反思外,他还有当代青年所缺失的一个品质:孝。

  因为孝,傅聪的聪明才智才会在每天12小时的工作学习压力下,给父母投递回一封又一封的家信,也正是这些信件,换来了父亲的悉心指导,使得傅陪在生活中更加体会到劳逸结合、正确理财等的重要性,少走弯路,更上一层楼。

  对比现在许多子女,手机的通话记录里从来没有家里的电话,在社会上拼搏,总以“忙”为由不愿踏上故乡的土地,实则愚昧无知!

  下面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就当调侃。吃饭的时间就是被父母说教的时候,对此我也深有体会。但前一个星期经过了父母加班,自己在电脑前敲键盘、嚼泡面的那个夜晚。我彻底改变了自身的想法。那时,一阵空虚莫名袭来,自身忽然像云似的无依无靠,这种空落落的心仿佛被掏空一半的感受,数秒后又忽然淡去,如烟雾被吹散。

  来之快,令我措手不及;去之快,使我呆若木鸡,这种空虚感,是什么?

  静心寻思,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一天24小时,占的比例是多少?

  早上我去上学,父母去上班,早出晚归。夜晚,我埋头于作业堆,父母各有手头的工作。似乎在一起的时刻,只有晚餐,但似乎我们在餐桌上呆久一点就不耐烦呢。

  引用傅雷一句话:一个人往往对在乎的东西不知珍惜,直到要失去的时候再去后悔,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是人之常情而宽恕自己得这种愚蠢,而不去改正。

  从今天起,给我一餐饭的时间,让我去诠释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

  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读这本《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孜孜不倦的教导,同时我仿佛感受到了自己的父母正在与我交流,不时地提醒我、鼓励我、教导我……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傅雷一家人的优秀,无论是在艺术上的造诣,还是对国家民族的荣辱感,对人格尊严的的高度要求,这些都从书中字里行间体现了出来。

  这是在上世纪前期的中国,当时我国国力不足,一时不能满足学生的高效学习,但是傅雷却适时地为国人翻译了很多的世界名著,在艺术上也体现很深的造诣。傅雷的长子傅聪,弹了一手好钢琴,多次在国际大赛上获奖,并努力钻研多种语言……这需要多强的毅力才能实现呀!我得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对儿子的爱,他与儿子的书信往来一直不断,每一封都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牵挂,他的每一封家书都十分认真地完成,毫无草草了事的意思,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稳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

  傅雷在这些家书中强调了一些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傅雷对儿子的'日常行为十分看重,如傅雷在家书中说“你车上的信十分有趣,可见只要有实情、实事,不会写不出好信”,爸爸经常告诉我写文章要透露出真情实感,老师也强调写实,我突然觉得他们就在我的面前

  这世界上的感情不局限于那信中,全世界的父亲都是这样。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父亲在细致的呵护着我的生活。就像那时我考试失利,他就对我说:“孩子,不要怕我门要勇敢的面对一切困难,不论那困难有多强大。我相信你,因为你可是我的孩子啊!”他还在我学习过程积极的帮助我。他教育我,让我更加坚定的在学习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我知道他总是和我并肩前行,这样我的心里总会多了那种令你安下心来的保护感陪我渐行渐远……是他让我挺起胸膛大踏步的向前走,绽放出最灿烂的自己。

  用心诠释什么是父爱,用文字诠释父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如此父爱,但是我想他说出了世上所有父亲想说却又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浓浓的真爱。

  父爱就是一本书,值得你一辈子用心去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教案02-27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0-18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11-17

高中傅雷家书作文02-16

傅雷家书的阅读心得12-21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12-26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20

傅雷家书2022阅读心得12-08

《傅雷家书》语文教学反思11-03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07-27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傅雷家书读后感11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11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傅雷家书》能印刷出来出版,不用说都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家书。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书的点点滴滴很容易就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虽然我没有傅聪的成就,也没有一个像傅雷一样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觉到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与傅雷家书中发生碰撞。如在傅聪出国的第三天,傅雷给傅聪写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温了傅聪的童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书中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我与我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对我脾气很好,可是他从不会赞美我,还经常打击我,还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里很开心跟家里的人宣扬了一下,可是我爸却只说了一句话,怎么那么差,差那么一分都拿不到。我们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奖惩制度,没想到考得这么好,连一句赞美的话也不给我说一下。当然,我有着乐天的性格,这么一点点是不会打击到我的,所以我依然开心的活着,还经常与我爸倜傥。还阅读了《傅雷家书》,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独厚”呢?在想我的父亲是否有觉得“罪过”呢?如果是的话,那我想我应该努力活的更精彩,来减少父亲的愧疚。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书,而且不同时期会有着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小学中学时期看,你会羡慕傅聪,如果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爱自己的父亲就好了。现在上大学,看着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你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你会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问题,你会从书中学习怎样去阅读着父爱。你会发现,母爱如海父爱如山,不仅仅母亲的爱是如此的直白,父亲其实也一样,只是他们的方式不一样,我们不懂得如何去阅读父爱的伟大。

  阅读着《傅雷家书》,阅读着伟大的父爱,学会了感恩。

  书中也有提到“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最后,我把这句话献给所有的父母子女,父母对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尔让他们暂停一下,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对父母太挑剔,如书中所说的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学会感恩。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这几日不论是上班还是夜晚,都抽空读几章《傅雷家书》,撇去那些成堆让我头晕的交响曲名,音乐家,画家,剩下的全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与期待。父子可以如此谈人生,谈哲学,谈音乐,谈文学,何尝不是一件难得且幸福的事。朋友易寻,知己难求,倘若有一个人可以在思想上与自己畅所欲言,谈古论今,最好再把酒言欢,真是夫复何求。

  傅雷对艺术有自己独到的见地,不管是音乐,文学亦或是绘画,而艺术都是相通的。于是我总是尝试在他的话语里寻求自己对摄影,对文学疑问的答案。谢天谢地,近日的苦闷得以解脱,虽说书里未必有黄金屋同颜如玉,可单单让迷茫的自己豁然开朗,重拾方向,已是最大的收获。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是个极守计划且自制很强的人,总是让儿子制定出生活,时间,工作的制度且严格执行;大约这也是自己欠缺的吧,总是容易半途而废,容易被情绪控制。于是只得在路上走走停停,偶尔还走上岔路,不过终究还是绕着圈子回来了。

  颓废的日子,总是放任自己,有时也在想究竟平时生活里的那些个所谓爱好带给了自己什么?如此沉迷又是为何?如果仅仅是爱好,又为何因此而苦闷?难道爱好不应该轻松快乐些么?傅雷在家书里对傅聪说:“想必你的苦闷来自于自己演奏的技巧无法表达出心中的音乐,苦于找不到门路,可当经过老师指点,技巧日渐提升到可以表达的时候,你心中的音乐又去到了另一个层次。”我想这也是自己苦闷的原因吧,因为技巧尚未达到可以表达心中所想,所以焦躁万分。如他所言,光有感性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心理作用太容易变,必须经过理性的整理归纳,才能深入自己的心灵,成为个性以及人格的一部分,才会变成自己独有的特点。而只有真正深入了解理解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从而对其产生强烈的感情,才能引起共鸣。

  也许每个人对爱好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态度,可也许对自己而言,这些并不仅仅是娱乐消遣,而是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存在,是极其严肃的一件事。从前一直会问自己究竟什么才是生活的意义?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惊天动地或与众不同的事才能证明其存在的意义?如今渐渐体会到书中所言,这些个每日自制的花费时间去做的点滴,阅读,写作,画画,摄影,舞蹈,踏青。。。这一切的一切便是生活的艺术。

  用傅老的一句话总结,那便是:“情感与理性平衡所以最美,因为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学,生活艺术。。。”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傅雷家书》记述了父亲傅雷和母亲朱梅馥以一封封饱含真情的家书给远在欧洲求学的傅聪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在这一封封的家书中,体现了父母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对儿子前途的指引。

  傅聪是钢琴家,在信中必然少不了有关艺术的问题。傅雷在心中不仅指引傅聪找到合适的老师和合适的学习方向,还对一些艺术问题如是不是演奏时要哼唱,上身是不是不要大幅度晃动等,和他进行探讨,通过探讨告诫傅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注重培养心理健康,对傅聪上台紧张的问题进行了三番五次的告诫,希望它能够改正。在这些有关音乐的家书中,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对儿子进步的希望和欣喜,也包含了父亲对一个身处他乡的儿子的'牵挂和怀念。

  傅雷在信上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甚至写错字也要纠正。傅雷在其中循循善诱,不仅把他的经验传授给傅聪,还告诉他为什么,这样更有利于让傅聪懂得生活到道理,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今后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我认为这种方法是非常好的,现在都是注重某一个点的问题,单点突破,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傅雷在一封封家书里诉说原因,一而再再而三地督促服从改正,让傅聪形成正确的习惯,在国外可以照顾好自己。这些教育,哪一点不是傅雷父爱的体现?正是有了傅雷这位大无私的爱,才让傅聪成长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的。

  我真为傅雷对孩子的如此关爱而感动。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无不关怀。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批判,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在傅雷对傅聪的教育和几次重大安排上,可以读出,傅雷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了首位,以国际关系为重的,甚至自已可以做出一些牺牲;傅雷这种爱国之情也让人动容。

  傅雷家书中处处蕴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使用,我们要向书中学习,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还要学会感恩,主动帮助父母,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冬风凄冷。窗外的一枝红梅正徐徐开放,皑皑的白雪缀在红梅的花蕊里,淡淡然,悠悠然,清幽得像是一夜烟雨染却的。我静静地沉浸在墨香中,怎顾得红梅婷婷。清冷的屋内充斥着书香,呼吸间,只嗅得这淡淡的书香。屋外万紫千红,屋内只有这书香盈盈。我所得的一片清净,哪能不感恩于这至味书香?

  沉浸在这一片书籍的海洋中,每一朵浪花都令我流连忘返,可我最难忘的一朵却是一本并不起眼的书。它不同于其他五彩斑斓的书籍,它是淡雅的,更是清新的。但它更与众不同的是,它凝结了一对父母对远在异乡的儿子发自肺腑的真挚的爱。其中的故事绝非虚构,感情也更不虚假,不论你是大声地朗读,或是静静地默读,你都会被字里行间的热忱话语所打动,所流泪。这本书便是《傅雷家书》。

  这本书是我国著名作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与远在异国留学学琴的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所写的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实录,由傅雷夫妇的儿子傅敏编辑整理。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整本书“是家人之间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间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

  这本书最令我感动的,并不是傅雷夫妇俩不畏千辛万苦给儿子傅聪写信,而是夫妇俩一直从如何成人和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的角度来教育儿子。比如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赞成了儿子提前出国的计划,但也明确指出了儿子在独身一人外出留学时需要直视的困难:对所在国语言的不熟,对自己身体的照顾等。而且,傅雷不光重视儿子的成才,也关注到了儿子的品德和作风。傅雷曾在一封信中明确提出:“你谈太多次恋爱并不好”而儿子傅聪也虔心遵守父亲的.教导,并身体力行去做。难怪有人评价:“傅雷和傅聪两父子不仅是生活中的朋友,更是艺术上的知音”。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我和我的母亲。因为打小父亲工作忙的缘故,我是母亲一手带大的。小的时候,母亲的教诲我总会用心铭记,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听不进去母亲的唠叨和叮嘱。时间的流逝,不光留下了豆蔻年华,也带走了青涩与快乐。有多少光阴我与母亲再没有一起度过了。读了这本书,我深感痛心,也更加理解母亲的辛苦和不易。母亲用她头上的黑发换来了我的青春与年华,我又怎可不管不顾她眉梢的白雪呢?

  冬风萧瑟,我却不再感到寒冷了。袅娜的红梅被拥在即将到来的春光的怀抱里。我缓缓抬起头,只觉春光大好,书香依旧。回眸转身,仍觉书香溢溢,依稀发梢飘扬。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近几周来,我阅读了《傅雷家书》。傅雷,一位著名的翻译家,更是一位著名的父亲。

  从《傅雷家书》中折射出来的,是傅雷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有人评价傅雷是一个标准的“中国式家长”,对于孩子(尤其是长子傅聪)是标准“中国式教育”。对于“中国式教育”,古人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的教育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是危险的,毕竟天赋也不是逼出来的。那傅雷为什么成功了呢?因为傅雷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对于傅雷式的教育,我想傅雷与其妻子的墓志铭是最好的'概括:“赤子孤独了,便会创造一个世界。”

  "赤子"最早是老子所用的比喻,在《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中,老子写道:"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孟子·离娄下》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其中"赤子之心"即婴儿之心,婴儿之心当然纯洁无瑕,没有丝毫杂念。

  可见,赤子就是内心纯洁,没有杂念之人。傅雷的教育,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为一个不受世俗干扰,沉静在世界万物之中的人。这一点与千百年前的一位伟人不谋而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心无杂念,就能成为大器吗?不是的,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英勇战死锦竹,这是心境淡泊的人能做到的吗?还要归功于诸葛亮和他的妻子黄月英对他的熏陶,这一点又与傅雷的家庭不谋而合。傅雷作为一名革命时期的文学工作者,他的思想是进步的,对于新中国的热爱传给了傅聪,傅聪也不止一次地在信中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傅雷的艺术修养是高深的,这也对傅聪的艺术之路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所以,傅雷式的教育,不同于中国式教育。真正有意义的中国式教育,是像傅雷那样,既做严父,严于律己,严于待人;又做慈父,宽于待人,关爱他人;还做良师益友,适时地透过一段话传授做人的道理。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假如你把傅雷家书当做普通的家书去阅读,收获肯定不多。假如你能深切的理解傅雷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和沟通的方式,你便会认为这是一部艺术作品。

  看傅雷家书,认为收获许多。我总想假如人的一生真的能够为自身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崇高而伟大的事情,另外也会让自身的人生获得更为丰富和更为充实的经历。我现在似乎已经能够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实际上爱人不在身边的时候比较关键的是不要让自身的内心空虚。只要我们朝着目标认真便会有所收获,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说的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可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认真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认真是否能够带来未来生活的无忧无虑,可是它起码能够带给我们心灵的充实。我深信假如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身觉得有帮助的地区上去,一定会获得进步和满足。

  傅雷说他要和他的儿子是比较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他还说恋人和爱人之间也是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只有在互相的鼓励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比较丰富比较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比较让人羡慕的。我认为读书真的能够丰富人的大脑让人变得平静。而且文学和艺术,还有音乐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乐趣,我现在深知这一点。

  实际上我一直认为我对于文字的理解多于对于那些更为直观的东西的理解,当他越是需要人的体会的东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这可能也跟天性有关。在我看来,一切内心地感受都能够根据文字表达出来,而越是心灵相近的人越是可以深刻理解和体会。假如心情郁闷了不妨就写出来,等年老了再回过头来读,发觉年轻时的心情真的是很难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时的感受了。真的认为人生在世可以获得一个心灵相通的朋友成为心灵的读者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实际上傅雷在信中写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却能用宽厚和委婉之心体谅,虽然受到了许多的折磨却能够成为思想上的伴侣,这也是傅雷的福气啊!

  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了解“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无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纵观全书,我想,也许正是这句话凝结了傅雷对儿子傅聪最含蓄深沉的父爱。《傅雷家书》共收录了近百封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其中有艺术家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有对新中国未来的发展展望,有对儿子为人处事行为习惯的培养,所见所闻的分享,也有嘘寒问暖枝叶关情的温情。然而最感动我的,也许就是一个严厉的父亲不经意间的真情流露。

  傅雷教子极严,有时近乎不近人情,这一点傅雷在《家书》中也屡屡提到自己对过去“不懂做父亲的艺术”时的后悔。尽管傅雷是如此的一个严父,在傅聪离开中国留洋学习钢琴之际,也是恋恋不舍难以割舍。书中有这样的话“园丁用血泪浇灌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无意中,在傅聪离开之际,我们可以在此一窥傅雷作为父亲柔情的一面。又有哪位父亲会讨厌自己的孩子呢,从来都只是“因爱生恨”为了促使子女前进的鞭策。

  《家书》中亦可见得傅雷身为父亲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的管教。不管是为人处世的原则,生活学习的安排,行为习惯的规范,演奏时的表情姿势指法乐理,他都一点一滴地写在家书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处便是傅雷提醒傅聪:“围巾必须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这样的琐事也不吝笔墨地写在家书中!实在是无微不至。对于子女,父母便是如此。总是细细碎碎,总爱唠唠叨叨,总是对子女有着各种各样的不满意,追根到底,也许就像开头那段话所说的一样,父母就像“一面忠实的镜子”之作用,就是“正其衣冠”,检查自己的污点。人们往往不愿意直面自己的缺点,而父母的指出让我们无法逃避,从而还怨恨镜子太过诚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父母的唠叨教育总是有所逆反不从。其实他们如是,不过是想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罢了。

  读《傅雷家书》,在傅雷质朴的文字中总能联想到自己的影子,总是蕴藏了不曾言明的含蓄之爱,细细咀嚼,那份柔情犹在。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暑假期间,我对《傅雷家书》进行了粗略的阅读。顾名思义,这批书信,只是父子之间——傅雷与傅聪之间的私人函件。多年之后汇编成册,刊行成书。然而,它们又不是寻常父子之间的闲话家常。而是两位特殊艺术家之间的心灵对话。

  这些家书字里行间无不射出傅雷对儿子的苦心孤诣,傅聪对父母的挂念,对祖国的`眷恋,对音乐创作之路的不断摸索,一次次成功和失败后的反思。

  关于此书,我想从子女的角度稍作探讨。傅聪——无异是当代年轻人的榜样与模范,除了谦虚听教,刻苦钻研,勤于反思外,他还有当代青年所缺失的一个品质:孝。

  因为孝,傅聪的聪明才智才会在每天12小时的工作学习压力下,给父母投递回一封又一封的家信,也正是这些信件,换来了父亲的悉心指导,使得傅陪在生活中更加体会到劳逸结合、正确理财等的重要性,少走弯路,更上一层楼。

  对比现在许多子女,手机的通话记录里从来没有家里的电话,在社会上拼搏,总以“忙”为由不愿踏上故乡的土地,实则愚昧无知!

  下面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就当调侃。吃饭的时间就是被父母说教的时候,对此我也深有体会。但前一个星期经过了父母加班,自己在电脑前敲键盘、嚼泡面的那个夜晚。我彻底改变了自身的想法。那时,一阵空虚莫名袭来,自身忽然像云似的无依无靠,这种空落落的心仿佛被掏空一半的感受,数秒后又忽然淡去,如烟雾被吹散。

  来之快,令我措手不及;去之快,使我呆若木鸡,这种空虚感,是什么?

  静心寻思,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一天24小时,占的比例是多少?

  早上我去上学,父母去上班,早出晚归。夜晚,我埋头于作业堆,父母各有手头的工作。似乎在一起的时刻,只有晚餐,但似乎我们在餐桌上呆久一点就不耐烦呢。

  引用傅雷一句话:一个人往往对在乎的东西不知珍惜,直到要失去的时候再去后悔,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是人之常情而宽恕自己得这种愚蠢,而不去改正。

  从今天起,给我一餐饭的时间,让我去诠释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

  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读这本《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孜孜不倦的教导,同时我仿佛感受到了自己的父母正在与我交流,不时地提醒我、鼓励我、教导我……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傅雷一家人的优秀,无论是在艺术上的造诣,还是对国家民族的荣辱感,对人格尊严的的高度要求,这些都从书中字里行间体现了出来。

  这是在上世纪前期的中国,当时我国国力不足,一时不能满足学生的高效学习,但是傅雷却适时地为国人翻译了很多的世界名著,在艺术上也体现很深的造诣。傅雷的长子傅聪,弹了一手好钢琴,多次在国际大赛上获奖,并努力钻研多种语言……这需要多强的毅力才能实现呀!我得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对儿子的爱,他与儿子的书信往来一直不断,每一封都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牵挂,他的每一封家书都十分认真地完成,毫无草草了事的意思,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稳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

  傅雷在这些家书中强调了一些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傅雷对儿子的'日常行为十分看重,如傅雷在家书中说“你车上的信十分有趣,可见只要有实情、实事,不会写不出好信”,爸爸经常告诉我写文章要透露出真情实感,老师也强调写实,我突然觉得他们就在我的面前

  这世界上的感情不局限于那信中,全世界的父亲都是这样。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父亲在细致的呵护着我的生活。就像那时我考试失利,他就对我说:“孩子,不要怕我门要勇敢的面对一切困难,不论那困难有多强大。我相信你,因为你可是我的孩子啊!”他还在我学习过程积极的帮助我。他教育我,让我更加坚定的在学习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我知道他总是和我并肩前行,这样我的心里总会多了那种令你安下心来的保护感陪我渐行渐远……是他让我挺起胸膛大踏步的向前走,绽放出最灿烂的自己。

  用心诠释什么是父爱,用文字诠释父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如此父爱,但是我想他说出了世上所有父亲想说却又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浓浓的真爱。

  父爱就是一本书,值得你一辈子用心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