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说》读后感

时间:2024-06-30 21:42: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白说》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说》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说》读后感

  《白说》读后感 篇1

  《白说》这本书是朋友介绍给我看的,也是在我最难过的日子里给我带来希望的一本书。其实,书里的内容浅显易懂,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心里鸡汤”。对于我来说,正是这碗心鸡汤让我在迷茫的时候,坚定自己的步伐,一路向前。

  《白说》中每一篇文章之后,都会有作者自己对于文字的感悟,我觉得挺好的,算是一种对自己说过的话进行梳理和总结,这未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高考到考研再到找工作,几个人生的重要选择我都经历过了,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觉得自己在面对失败与挫折后的心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我想对我而言,与其羡慕别人的成功,不如享受自己努力成功的过程。在我找工作的那段时间,内心是很烦躁不安的,尤其是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一个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很大的怀疑;甚至对于找工作这件事情有了一点的抵触。现在想一想,其实那时候很是肤浅,仅仅用“是否找到工作”来定义一个人是否成功,其实也表现了自己内心的不自信。

  当代社会是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每个人都期待可以成为一个风云人物,可以取得别人羡慕的成绩;可是正因为这些浮躁的心里,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表面的成功,只在乎结果,忽略过程中的`享受,甚至为了某些成绩,有些人开始不择手段。

  有时候,自己觉得自己太在意外在的评价,往往因为这些评价而忽略了自己本来的想法,甚至偏离了自己原来的方向。虽然,取得了一时间的赞赏,但是其实自己失败了。并且,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当失败的时候,不是找原因,而是不断的推脱责任。人生路上从来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勇敢面对失败、迎接挑战,发现认识自己,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白说》读后感 篇2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身在这里,还没走,守土有责;到点儿就撞钟,守时,可谓敬业;更重要的是,还得把日常工作撞成自己与别人的信仰。”

  一直以来,人们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一种误解,好像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其实正是干好本职工作的体现。按时按点按要求把每天的钟撞好,就是圆满完成了你的本职工作,不怕钟声扰了谁的好梦,不嫌重复动作的单调乏味,不慕前台讲经的风光。庄严响亮的钟声自有其神圣的昭示,就是你的工作成果。把撞钟看做是平凡,总想着成名成家接受万人膜拜,才是没有根基的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社会需要的是在各个岗位上安心、负责、不打折扣撞钟的“和尚”。

  “误解传遍天下,理解寂静无声。谣言传遍天下,辟谣寂静无声。相当一大部分人在围观解闷。当你认真解释时,没人细听,所以,解决总是遥遥无期。人到中年,已有权保持沉默,然而沉默,是件更有风险的事吧?自己的声音为别的人生和我们的社会,起一点小小的作用。”

  一直赞同白岩松的.观点,媒体人的责任就是把事实完整呈现,不是只给大众看某一面,要让事实去说话,不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做好恶、对错的选择。媒体人的责任还有及时地发声,不必清高地不与之争论,把舆论阵地自觉地让位,而普通民众没有条件去获知真相,只能去猜测,或者干脆谁的都不信,视所谓的新闻为一缕轻烟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重提此话,撞好你的钟,哪一天你不想撞了,就离开,让位于别人,无可指责,别守着钟,编着钟不响的理由,又不让别人来撞。

  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传媒人企图“越位”,事情却完全可能早已不在他的掌控中。很可能,他此时所说的一切,都将沦为不折不扣的“白说”。在我们生活中也如此。

  《白说》读后感 篇3

  1.关于读书:你的身上有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不知在某年某月的某个清晨或者午后,你会就某一问题或场景,想起你曾经读过的某本书,它会重现给你启迪给你慰藉。

  今天读白说,书中同样提到了读书之重要性。读书,包括目前的我在内的众多人,主要是想从书中找到自己,佐证自己。其实读书远不止这些。读一本书就是在跟一个人谈话,有些观点你认可,有些观点你质疑,有些观点你反对。读书的过程是交换观点,思想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突破自己原有的观点,试图去接受新的.观点。这是一个拓宽思维,提升境界和视野的过程。

  大冰说,书中的每一个故事你不一定都能经历,但希望他们的故事可以温暖你,使你坚强,助你前行。

  读书的第二个境界是读诗。诗可以帮你表达自己,又可以让你塑造自己。读书不能只读对生命看似有用的东西,像诗这种无用的东西就不去读。生命要学会汲取看似无用的东西,无用为大用。人不能把自己活的像压缩饼干,那样还有什么意思。

  读书的第三个境界是通过跟别人对话,读别人的故事,也跟自己对话,丰富自己。每一本书中都藏着一个你想看到的更加优秀的自己。

  2.关于音乐:在你迷茫、失落、无助甚至绝望时,不妨听一听古典音乐。熟不知,早在很久以前,就有那样一批音乐家,有那样一批音乐作品,将你的处境都融入到了他们的音乐里。听听音乐,听听他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态度。古典音乐不是过时的音乐,音乐中表达的人性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会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力量。不要祈求去读懂古典音乐,音乐不是用来读懂的。只要你能从作品中找到自己的生活经历,你就是读懂了。

  从这本书开始,尝试去听听古典音乐。希望你们也可以去尝试。人生漫漫,世事喧哗,愿书与音乐能陪你我。

  《白说》读后感 篇4

  白岩松的《白说》已草草翻过一遍,平心而论,还是有些小失望。即使白岩松在后记提及这不是一本演讲集,但是从每一篇文章结尾的日期和地点,我们仍能感受到演讲稿的痕迹。很大的篇幅是在各个大学的演讲稿重新归纳整理,之前也散见于不少媒体,不少故事的讲述和感悟的阐述,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再看就少了些许的惊喜,如同隔了夜的饭菜,重新加热总归少了最初的新鲜。和前几本书相比,总觉得缺少了些诚意。

  因为是为大学生做的演讲居多,文中难免存在些心灵鸡汤的内容,或许对于尚未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读者比较受用,但对我而言,一方面已经工作多年,一方面离开媒体多年,再看里面的内容,终归是缺乏了一些共鸣。

  可这些无碍于买一本《白说》装饰着我的书柜,书柜的一层是由包括南方报业丛书在内大批媒体人的`书籍组成,曾以为这些书将会是自己工作中的辅导教材,可至今有些书仍未拆封,但购买如初,说起来这是对媒体工作难舍情怀的一种惯性。

  这几年的媒体似乎被一种悲怆的氛围所笼罩,南方周末愈来愈少了锐度,那位写出“即使新闻死了,也留下圣徒无数”的报业先驱身陷囹圄,从前几年的柴静、崔永元,再到最近的张泉灵、郎永淳,一个个昔日熟悉的名字的面孔因为各自的原因从荧屏上渐次消失,他们不是第一批离开央视的主持人,同样也不是最后一批。不过这样看来,白岩松的坚守显得尤为珍贵。

  本有千言万语,落到笔下却已寥寥。《白说》是否真的白说,并不好说。不管如何,我还是会从书柜中偶尔取出读上三两行。

  书中提及胡适的一句话,“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至少我曾振臂高呼过。

  《白说》读后感 篇5

  白岩松是我最喜欢的新闻评论员之一。从《东方时空》到《新闻1+1》,他所表现出的机敏、睿智,沉稳,令我敬佩和崇拜。《白说》这本书,不是自传,也不是演讲集。它更像是在与智者交流,那些生命中我们所困惑的问题都能从中得到启示。

  幸福了吗?我不是问别人,而是问自己。这其实是个挺难回答的问题。小时候,放学回家的`路上,望着街边香味扑鼻的炸鸡腿,要是妈妈能给我买一个,是幸福;过年了,穿上提前一个月就买好的新衣服,到街坊邻居面前“臭美”一番,是幸福;上了初中,结束劳累的功课,晚自习下学后,三两好友徒步回家,一路欢声笑语,是幸福……

  以前,我们物质上不那么富足的时候,都是这么理解幸福的。现在,我们吃的好,穿的好,物质层面上好过了,却感觉不那么幸福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质、情感和精神。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吃饱、穿暖很重要,但如果情感和精神上有所欠缺,依然不会幸福。花钱买得来房子,买不来家;花钱买得来书,买不来文化……然而,物质可以靠自己去创造,情感却不仅仅是自己的事,它和父母家人有关,和身边的每个人有关。试想,我精心准备了一堂课,而课堂上,有的瞌睡,有的聊天,我会觉得幸福吗?学生也是一样,假如他们的老师都幽默风趣,学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快乐,那他们也会找到一点幸福感。也有可能,我今天工作中遇到不顺,回到家,老公早已做好饭菜等我回家,那一瞬间我也会很温暖……

  想想自己,已身处而立之年,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友,为人师等等,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相处?怎样我们才能到达幸福?也许,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追求幸福的过程。

  《白说》读后感 篇6

  你会与自己相处吗?

  其实,孤独是自己和自己对话的大门,现在的人最怕一个人,怕不被万众瞩目,怕没人在意关心,怕融不入群体。

  《白说》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手机阻止了无聊,也阻止了无聊带来的好处。

  多少人每天多少次无意识的拿起手机,仔细回想一下,你的朋友圈是真的朋友圈吗?交心还是交流?深谈还是浅交?人们之间越来越疏离,却越来越在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深怕朋友圈所有人都在晒自己精彩生动的生活时,自己却闲时光里做着无用的事。

  其实,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做个闲人,在闲时做些闲事,不为证明给谁看我过得好,不为故意演绎多彩,只好好享受属于一个人的时光,是不是比别人嘴里的自己更舒服呢?

  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世界,都有很多面,卸下社会上的.面具,在孤独的时候,给自己泡壶茶、煮一杯咖啡、停下来,看书也好、听音乐也好、什么都不做只思考也好,也不比为难自己去做那些众人口中的有意义的事情要没意义,带上自己的心,静静翱翔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和自己好好聊聊,也许我们会收获到许多这世界一直费尽心思想让我们懂得的道理。

  引用杨绛老师的一句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两天,苏苏以一个崭新的身份思考着:国家为什么要放假?百度了、搜狗了,其实,放假的最初意愿就是让我们在放松中拜访自己的内心,跟最真实的自己说一声:你出来吧,别胆怯,别害怕,岁月还漫长,你总会变得更好。

  《白说》读后感 篇7

  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就很可能夭折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成功固然好,失败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

  自从掀起大学习热潮后,大家借阅图书量突飞猛进,整个站区都充满了读书的氛围,看书成了收费员们闲暇时的小甜点,大家都沉浸在书的海洋里。

  我当然也不甘落后,其中白岩松写的《白说》一书深深吸引了我,白岩松大家并不陌生,在我的印象里对他的认知仅限于他是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被所有的荣誉和光环包围着,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但当我读书以后,对他的.认知逐渐清晰,他是一位喜欢古典音乐、喜欢足球也爱看球、有思想、敢想敢说敢做、坚持运动、并兼职大学生的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凡人。

  《白说》一书,文字直白、道理通透,写的都是作者当下的感受,其中有很多让我看了一遍还想再看一遍,总是意犹未尽。书中说道:“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白岩松本人也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证实了这一点,他大学刚毕业那年,分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但报道的那天却被通知:“对不起,你的关系已经被退回广播学院了,我们不要你了”,对于当时只有21岁的他,遭受如此打击之后,不是用冲动解决问题,而是选择冷静一段时间再做决定。一年以后,他的付出和努力也只换来在《中国广播报》和一群中老年人排节目表的工作,他又选择用冷静的态度去面对此时的不如意,正是由于他的这份冷静,才有后来的成功,他始终坚信失败是另一个成功的开始。很快,他就成了独当一面的编辑、业务骨干,有了此后所有的成就。

  每届“感动青银”十佳人物在成功之前都经受了苦难和挫折,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就很可能夭折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成功固然好,失败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要勇于面对失败并要战胜它,同志们大胆向前,用我们的热情去为高速事业做贡献。

  《白说》读后感 篇8

  这天抽空读了下前些日子买的老白的白说这本书,书的开头就谈了我这几年一向在思考的问题,人活着的好处究竟在哪里?书上说大多身处中年危机的中年男子会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我今年才26就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这说明我提前遭遇中年危机么。。

  人生的好处到底是什么?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有时也会问导师,导师说谈论这个问题没有好处,哲学研究的方向早已远离本体论(就是不在讨论世界的本源,人生的好处其实就与世界的本源有关联),我们就应关注更具体的问题。对于导师这个回答我是不满意的,但是导师粗暴的回绝我问题的态度令我也没有进行再次深问。

  我很喜爱但丁神曲里西西弗里斯推石头的故事,人的好处就好比上帝惩罚西西弗里斯推石头一样,欲望就是石头,满足了一个欲望就会产生下一个欲望,于是西西弗里斯就不断的把石头推向山顶然后石头又滑落到山底,如此反复,想想人生何尝不是。

  史铁生说人生本是没有好处的,但是没有好处是一件可怕的事,因此我们自己要赋予人生一个好处,这个好处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完成这个目标,重要的不是达成目标,而是达成目标的过程,过程就是好处,如果达成了这个目标就设下下一个目标,直至生命结束。虽然这短话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剥开一些言词的`包装,其实和西西弗利斯的故事一样,所谓的目标与欲望也相差无几。新鲜的反义词 叔本华说人的一生是杯具的,虽然人生是有喜悦的,但是总体来说杯具的时刻会长于喜悦的时刻,而且喜悦总是短暂的,悲伤却是很长久的。

  加缪说人的一生是虚无的,人类对于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来说就是毫无好处的存在。

  《白说》读后感 篇9

  看这些演讲稿的时候,非常奇妙的有一种看日记的感受,很轻松的聊天对话,然而却承载着很厚重的内容——国家,公民,民主,民生。能感受得到字里行间对国家(一切)的爱及期待,令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句话,大意是说,爱生活的欢欣热闹,更爱它背后的满目苍夷。

  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让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多了许多感同身受。学过的哲学、辩证法,国家间的利益关系等等,都被白老师应用到了写作、生活、工作、演讲、民间外交\当中。这提醒我,学过的知识其实无时无刻不在生活中体现,我不知道自己要多久以后才能像白老师这样去分析事情,以自己的目光、理智去评价生活、国家,也许需要时间吧。

  这本书提供了很多的新的观点。我比较惊讶的是白老师在孔子学院的演讲,前几年孔子学院确实很火,但近几年真是冷淡下来了,这应该是种质疑吧~白老师在国家政治形象之外提出国家的文化形象,我也深有同感,但因着我读的书太少,却是什么也说不出来的。不过大概可窥见,白老师多次强调老子的思想,极少提到孔子,他认为我们错过了许多老子的有用思想吧,接下来也许可以去了解一番。

  另外是关于信仰的问题,我们中的大部分确实没有明确的信仰。白老师说他的信仰大概是生活中的'美好的东西,这样可以列举出很具体的各种。其实一直以来我对信仰的概念并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只觉得应该是一种向往的东西,不晓得有信仰的人会怎么认为。大概信仰一直都在内心吧,大家都向往美好的一切,无可否认的。

  期待自己有一天能理智、理性、乐观地看待一切,也希望自己的目光能看得更高远。

【《白说》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情表白说说11-11

女孩表白说说10-18

520表白说说02-09

白说读后感09-20

经典表白说说40句精选06-11

内心独白说说06-04

经典内心独白说说05-30

经典表白说说30句08-10

告白说说50句精选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