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读后感

时间:2024-06-16 10:36:0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步履不停》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步履不停》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步履不停》读后感

《步履不停》读后感1

  人生总有一些不如意,不能以一个人的人生去衡量所有人的价值短长,去判定他存在的意义。

  哥哥过世了,”我“便成为了全家人的希望。

  “孩子总是不能按照父母的期望长大”。这是书中反复多次提到的一句话。

  “我”没有如愿的接替哥哥的班来接替父亲的班,成为了一个没有长久正当职业的男人,并且娶了一个带着拖油瓶改嫁的女人。

  所有的这一切,在每次的`家庭聚会上,被亲人们拿来跟哥哥比较。

  “如果哥哥活到了四十五岁,他也不一定按照你们的意愿还在继续从事着医生的职业,也许也离婚,也失业……”这些我没有说出口。

  父母总是以一个人暂时的荣誉,来判定另外一个人的一生的价值长短,来设想他未来可能会获得的一切。

  是的,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身边真的很多。我们要对每一个生命的选择报以宽容。

  生命的价值不以职业的高低来评价;人生的价值不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

  那些热爱并以此为终身追求的职业的人来说,都是可敬可爱的人。像是《树上的男爵》,那个从十二岁就住在树上,致死都没有下过树的男爵来说,谁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荒诞可笑,没有价值的呢?他用自己的一生来保护了森林的葱荣;用他顽强的生命,战胜了狼袭的恐惧。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服输的一面,有自己不被人超越的一面。人生漫长,人生的价值,还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步履不停》读后感2

  记得第一次看到“步履不停”这个词,是淘宝一家卖的很好的女装店铺,当时想店主也太文艺了,难怪衣服也会卖的这么好。今天看到这本书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书名啊,抱着读读看的心理,翻开第一页,结果第二第三,一口气地读了下来。

  一篇纪念父母题材的小说,跟很多这类小说不同的是,作者除了写父母的优点,更多的是通过生活琐碎小事写父母的缺点,父亲的霸道暴躁母亲的挑剔虚伪,作者也不回避自己对父母的`那种厌烦情绪,但字里行间又充满温情,也许这就是生活,生活从来都不是完美,人也是,我们不能接受别人身上的缺点,但也迷恋他们身上的种种优点,爱与恨总是很莫名其妙地交织在一起。比如自己有时候打电话听着母亲唠叨些没用的小事,用自己世界观人生观干涉别人的生活,总是不自觉的恼火。但一听到母亲说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又忍不住发自内心地心疼,总是想去多赚点钱给母亲一个好的安逸不会因为金钱而操心晚年生活。也许这就是肯在骨子里的一种叫亲情的东西吧。

  很多感情只有在彻底失去了才会懂,所以才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追悔莫及,或许人生总会有些费尽力气也无法挽回的错过。我们看着别人犯错后忏悔,还是走在同样的道路上。我失去了父母,而我又变成了父亲,在这一代接替一代的延续中,生命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读后感3

  看完,竟然泪水模糊了眼。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衰老,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而死亡,更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衰老和死亡都是不可逆转的。

  小说以缓缓的笔调叙述着主人公和父母在一起的两天中的所思、所感、所想,看似作者对父母的不耐烦,却字字句句体现了主人公的后悔和遗憾。

  早逝的大哥是藏在母亲心中无法释怀的痛,这种痛,就连作为老二的小良也不能感同身受,因为他不是母亲,他体会不到母亲的痛。而这些痛也只能用“恨”来转稼。我感觉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没有人可以恨的话,就只能自己承受痛苦了。

  所以让那个用儿子生命换来生命的.人,承受一天的不自在和不安,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母亲为此失去了最爱的儿子。

  其实小良是深爱自己的父母的,文中几次提到答应陪父亲去看一次足球,却没能如父所愿,没有让母亲坐上儿子买的车,这成了父母去世后,主人公后悔不止的原因。

  所以趁父母还在,好好陪陪父母,陪他们说说话,散散步,吃吃饭,看看电视,有一句话,不仅对于恋爱中的人适合,对于渐渐老去的父母更是适合,那就是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陪伴。

  不要光顾着自己的自由与舒适,不要嫌母亲唠叨,不要嫌父亲越来越孩子气,年老的父母更需要的是孩子的爱和关心!

《步履不停》读后感4

  刚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会觉得这种类型的写作很平淡,把生活中的一件事以及观点看法一一叙述开来,曾经读《人间失格》,《我是猫》都有这样的感受。

  那是平凡的生活,普通人的感受,就像一个人一直用一种令人昏睡的语调断断续续的讲述故事,而故事本身同样平淡无奇。可是当你真正透过文字,看完整本书,却又觉得回味悠长。那些作者书写的普通人的'感受,是那样的真实。面对“威严绝对”的父亲总感觉无话可说,相处的时候会感到心累和尴尬,却又有那么些瞬间很心疼那个已经年老逞强的父亲。

  哥哥的永远是母亲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十五年过去了,她也还总是回忆起那天一切的细节,不断深挖,想着哥哥每一个举动的意义。我想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不过是妈妈赋予了它,期望了它,就像把路旁的蝴蝶看作是哥哥的化身一样。而“我”对于这一切感觉尴尬又不适,毕竟不是母亲,最后“我”也真正成为了父母,慢慢的,”我”也开始变成了母亲,那些自己明明曾经很不希望成为的样子,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再一次的循环上演,在失去之后才开始理解,可是就像作者所说的,总有些事情来不及,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亲情散落在那些家庭琐事,父母子女关系之中,闪着点点微光,却又被那些压迫的生活所埋没,让人很难看到。

《步履不停》读后感5

  嘗試著寫下大一以後再也沒有觸碰過的完整讀完書的感想。

  由作者角度,將每個人的對人的刻薄和心酸表現的就像太陽之于太阳那样。

  母亲在长子失去的数十年里,带着巨大的惋惜悲痛甚至对救起孩子的一点点一点点愤怒活着,她想要看见那孩子的愧疚,以至于忽略了对他的刻薄,但大概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一次次挽留逝去之人渐渐的消失在回忆里的脸。在之后老去的那些年里,她对于父亲那种挖苦似的,也是她无法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发泄。人老了,最无能为力的就是数着活着的日子,数着子女看望的日子。

  和贯穿母亲极为相似的是,两个人似乎都在极为优秀的长子逝去以后,失去了寄托的理想和美满,一度沉重和痛。好像应了那句话,父爱如山,呼之欲出的满满的压抑,失去了理想的寄托以后,而对我的'苛刻也似乎不那么难以理解。最深刻的是他对作者说的一句话,多打电话给母亲,听她絮絮叨叨又能怎么样。

  而我(作者),看着一切的不和谐,在双亲失去以后,一切苛刻尖酸的亲人的举止看上去明朗。身为曾经被巨大的浓浓的亲情包围过的人会感到哀痛,对于没有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后面隐藏的哀痛。双亲生前想要远离的情绪和失去以后匆匆回忆起他们也曾心酸和美好,两个巨大的矛盾。

  只想说,趁着父母还在的时候,在他们匆匆从你身边走过,哪怕偶尔忽略你的时候,步履不停地跟着他们。

《步履不停》读后感6

  人生就是不断的失去,时间终将带我们找到谅解的出口。

  良多带着新婚的妻和子,回乡看望父母,祭拜亡兄。每年只有在大哥忌日,一家人才会团聚一起,似在分享生活,实则小心翼翼维护着心中的悲伤与回忆。是枝裕和的书很有个人特色,对于生活小细节的描写极具感染力,平淡祥和的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一样,闲聊,散步,吃饭,洗澡。这本书的基调带着点灰,日常的一举一动,欲言又止,无不体现出家中存在的隔阂和无解的冲突,还是更喜欢他的《如父如子》。四星推荐。好像同名电影拍的很不错,有时间可以看看。

  书中的`相聚是唯一一次人数较为齐全的聚会,后来几年人数不齐,数年后父母也相继离世。但在父母眼中,大哥去世后,再没有完整的家了。书中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灰,父亲和母亲将对于大哥去世的执拗和愤怒发泄在间接导致他死亡的良雄上;良多压抑着一直生活在大哥光环下的不满。“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父母相继离世后,良多开始慢慢回忆起他们的好,曾经的不可理喻渐渐淡化,但很多事情再也来不及。

  1、蝴蝶被海风吹着,与其说它在翩翩飞舞,不如说它是为了不被吹走而拼命拍打着翅膀。

  2、震慑我的不是蝴蝶的诞生,而是蛹的死亡。我因为被一群死亡包围而感到恐惧。

  3、人生总会犯下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无法挽回的过错。

  4、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那就是我失去父亲还有母亲之后,我最真实的感受。

《步履不停》读后感7

  读书以后,时常隔半年才回家两周短暂见面。记得两年前大学毕业,第一次赶上在家过生日,妈妈特地叫了一大家子人去酒店。那一年很奇妙,就我一个孩子放假回家了,突然成了饭桌上的主角,我不安又装乖起来。饭后,妈妈又要带我去棋牌室,听阿姨们夸我,她再谦虚说“哪里好”的样子。我有时候很喜欢妈妈这样简单的小心思,也喜欢和妈妈走在一起,别人说“哎呀,你还有这么高的女儿”,妈妈笑得样子。

  和家人都很久不见,很奇妙。在学校会尽量一周一次的频率打电话,有时候看到群里消息没必要不会主动回复,就会收到私信问你在忙吗?我的性格不太会寒暄,我或许也知道家人会惦念,但不知道怎么表达亲切。我会看到父母的白发,意识到他们老了,但是我还没长大,懊悔又难过。我避免看到这些真实,所以我总是拒绝去深思,去听他们说生活。

  读书太像象牙塔了,我躲在里面心安理得,但知道现实往往充斥着太多不安与烦琐。可是因为我理直气壮做个孩子,所以不管父母老了,这让我偶尔有些歉疚,但还是没有行动。

  我知道我爱我的'家人,也知道岁月步履不停,但总觉得自己不够光亮,所以不知道如何坚毅坦承去听岁月的叮咛,一同抵御流淌的时光。我总希望大家自己好,这样就心安理得了。不行啊,还是要主动去爱,去分享。好像错过了彼此的时光,都会小心地不知道如何靠近和分享。如果我愿意清醒就好啦,不等我的话,就期望我快点跑起来啊。

  但即便我眼看着父母年华老去,我却什么都没有做。我只能不知所措地远远看着同样不知所措的父母。

《步履不停》读后感8

  人生总有一些来不及,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出了普通平常家庭的细枝末节,有温暖,有感动,有嫌弃,也有不甘心。可就是这种混合着各种味道的爱构成了生活的全部。年少轻狂时,我们不理解父母,感觉家是束缚,我们期待着羽翼丰满有一天能飞出这个牢笼,可是当有一天我们真正长大时,看着父母鬓角多出的银丝,脸上的皱纹,佝偻的身体,我们的心酸以及没有好好陪伴父母的悔恨都已经来不及。龙应台曾经说,父母与子女关系一场,不过是在人生的旅途上 ,你望着她的背影越来越远,而她告诉你不必追。我的父母和纯良的父母一样,整天互相吵吵闹闹,有时候我想,这么不相同的.两个人是这么样生活了这么多年,可能其中的更多是忍耐吧。我和纯良好多相似又不相似,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延续到了父辈,而我的出生打破了父亲想要男孩的愿望。我记得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想要将我送人,小时候悲惨的童年经历一直让我特别敏感,自卑。我努力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努力学习,努力成为一个好女儿。可是再怎么努力,感觉和他们还是有着无形的隔阂,我不能说我的父母不爱我,因为我知道她们是这个世界上对我最无私,可以拿生命保护我的人,但是还是感觉差点啥。或许有一天,我成为父母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她们隐藏下那涓涓细流的爱,感受她们生活的无奈和心酸

《步履不停》读后感9

  看到1/3的时候,我和老大一起走在往地铁站的路上,我跟他说我正在看他推荐的这本书。他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暂时没什么感觉,节奏很慢,什么也没看出来。他说看到后面就转折了,日本的小说节奏总是这么慢。

  最开始看男主也蛮可怜,父母总是念想着已经死去的优秀的大哥,却对活着的自己既讽刺又不上心。于是我开始幻想转折是父母终于放下了死去的.哥哥开始看到了他。没想到剧情没有转折,是我的心态会转折。

  这样的场景搬到每个人身上都适用吧。做为儿女总希望随着时间的变化父母会按着我们期待的想法对待我们,总是幻想着自己扬眉吐气的一天。然而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彼此的想法都不会变,改变的只有我们失去了他们这一件事。

  无论有多少的矛盾,还是要珍惜眼前。

  外婆走的时候那段时间妈妈每天都在家里哭,一直说我已经没有爸爸了,现在也没有妈妈了...每次连我也忍不住哭了起来。一方面想到自己的妈妈已经步入中年,还是会脆弱得像个想要妈妈在乎的小孩;另一方面想到若干年后的我也要经历这些,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妈妈对外婆已经照顾得很上心了,外婆活着的时候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妈妈变成这样,我也许也没办法做到形影不离。然而即使她付出了那么多,依然是满满的后悔...

  我对父母也有很多芥蒂,父母对我的选择也不全赞同,所以现在的我还是选择了远离父母。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矛盾的悲哀。看完这本书也忍不住一直在哭,却除了哭什么也做不了...

《步履不停》读后感10

  很喜欢这种温情的文字,又特别害怕看,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敏感之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八个字,小学时就学到过,却从来没能理解它的意思。转眼间,成了24岁的大姑娘,总感觉自己还是原来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又觉得自己饱经沧桑。看这本书时,我总会想起父亲,要是他还在,那该有多好。

  父亲留给我的记忆,是小时候他在外打工,妈妈带我打电话给他要糖吃,是我上高中时他一月一次大晚上的接从县城回家的我,是他在家门口颓废的坐在小椅子上孤独的背影,是他在医院检查鼻子时痛苦得泪流满面的面孔,是他在床上疼痛难忍的打转转又不停地喊我名字,是他在我高考期间凌晨发消息安慰我说他睡眠很好,不要担心,是他微张着嘴呼出的口臭气味,是他在我赶回之后手掌的温度渐渐褪去......

  呵……我为什么要在大晚上的写这些,五六年了,一直无法释怀,逝去的人并没有消失,他们的面孔反而更加清晰与深刻。要是我是漫画家,我一定会把父亲的.记忆全部画出来。

  书中的母亲思念着逝去的儿子,而我想念我逝去的爸爸。

  人生总有一些来不及,这些遗憾,会跟随我们一辈子,但是生活还得继续,不是吗?生命总是在不停的更换交替着,未来等我有了孩子,我也会有新的羁绊与牵挂。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那么,就先做好还来得及的事情吧,比如,温柔待妈妈,常给妈妈打电话,多回去陪陪她。

《步履不停》读后感11

  人生放不下的是执念,他是所有悲剧和喜剧的根源,也是人生路上一个个劫。

  席慕容的诗《囚》里面说:

  流血的创口

  总有复合的盼望

  而心中永不肯痊愈的

  是不流血的创伤

  书中的我,哥哥因为救人不幸离世。这是父母心里永远放不下的包袱,甚至是母亲不愿走出的创伤。

  每年的'哥哥忌日,全家人都会拿出那些被深埋的记忆篇章,在母亲的引导下,一遍一遍的畅想,遥想着哥哥去世前的那一年。

  而这些往事当被反复咀嚼时,全家人都沉淀在悲痛中,甚至在忌日当天家里飞进的那只黄色的蝴蝶,都成为了哥哥的”化身”。它站在哥哥的遗像上,在诉说着生死相隔的惆怅。

  还有那个被哥哥救起的可怜的人,尽管过去了十五年,每年都要来被拷问一次灵魂的愧疚。

  “为什么死的不是你,而是我们的纯平。为了这个没有用的人,我们在医学院上学的纯平,我们本可以有很大作为的纯平,就走了。”这是父亲放不下的执念——因为从小就计划着让大儿子接他的班,成为一家私人诊所的医生。但是,突如其来的一切,打破他半辈子的计划。

  放不下的执念,往往是牵住了别人,也绊住了自己。有的时候,我们真的要学会放下,放下那些心上的包袱,将更容易轻装上阵。

  就像得知我的病情后,父亲反复跟我说的那句“放轻松,生命还长,还有希望。”卸下心头的包袱,让灵魂没有负担的前行。

《步履不停》读后感12

  写家庭,怀念父亲,母亲,回忆童年类似这样的小说有很多很多,但是能够脱颖而出却不简单。

  看到前面的一百来页,觉得就很奇怪,为什么要叫步履不停呢?我相信别人写文章肯定不像我这样随便的吧!越到后面才是越来越明白,原来这就是母亲所喜爱的一首歌里面的一句歌词啊!

  当一家人在一起的这一天,母亲翻出了旧日的CD。从歌声中所有人的记忆似乎回到父母亲年轻的时候,母亲去车站等待父亲的过程中作为儿子的我第一次听到看到母亲陶醉的样子,那是不一样的母亲,有着光芒,或许又是一种落寞……无限延长在儿子的心中。

  文中总是有很多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情况的说明,像最后一次这样的话,而往往是这样的`看似不经意间补充的短短几个字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冲击着读者的心灵与头脑,使全文隐藏着淡淡的忧伤,让那看似欢乐的一天里,其实悲伤盘旋在每个人的头上,久久不下……

  优秀的大儿子为救他人而死去,使父母亲永远不能忘怀,以至于对被儿子救起的人施以心灵的酷刑。

  我想时间在小说中是充满了魔力的,一切都是在他的掌握之中,每个人的情绪因此而波动,开心,忧伤……

  我始终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提笔就写出这样的小说,这样的笔触又如何去把握呢?

  真的是困惑我啊!

  人总是在行走,步履不停,停下来的那一刻是什么时候呢?或许死后,我想死应该分两种:一种是精神上的,一种是身体上的。

  记得有人说过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身体的死亡,第二人次是人们对她的遗忘的死亡,第三次是亲人,朋友对她的遗忘的死亡。就先说这么多吧!!

  天气好好的早上,一切都是这么美好!

《步履不停》读后感13

  用一天中的碎片时间看完了这个故事,读完最后一句时,脑子里想起张老板歌中这一句:

  “我拥有的都是侥幸啊,我失去的,都是人生。”

  平和温柔的笔触以及层层的插叙掩饰不了这本书主题之严肃——生死,尤其是与我们休戚相关的亲人的生死,不可谓不是个沉重的主题。哥哥的在一次见义勇为义举中意外离世,我在哥哥的十五年忌日时带着新婚妻子由香里和她的“拖油瓶”儿子淳史回乡下家里扫墓是故事的开头,回乡一天的经历则构成了文章主线。

  岁月的流淌并没有带走重重阴霾,反倒随着家庭成员年龄的增长,家中的微妙平衡也在一点点被打破。父亲的白大褂无人继承,他本人也因为年老体衰不能再继续经营诊所,“叫他老师的人又少了一个”;母亲失去了最优秀最疼爱的儿子,十几年来用道德绑架被大哥救下的孩子获得内心舒快;小儿子也即“我”本人失去了顶住家长压力的大哥,从是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时白徒增一份愧疚,忌日与失业同时降临的巧合更加深了一份窘迫;最后反倒是小时候遭遇重男轻女对待的姐姐受影响最小,“看一眼她嫁的.人就知道她以后想过什么生活”,并且可以在父母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插科打诨,制造一片开心的空气。除此之外,十岁的少年淳史也是值得一提的人物。在大多数人享受父母之爱的年纪,他已经历丧父之痛;在众人为一只宠物兔子写信寄托哀思的时候,他表现出了一种置身事外的漠然。谁又可以指责他呢?毕竟,“哀伤的深度和年龄是无关的。他所失去的不是我能轻易理解的。”

【《步履不停》读后感】相关文章:

雨下个不停的心情说说6篇11-18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 读后感:活法读后感精彩08-21

《干法》读后感-读后感07-06

思维与智慧读后感-读后感07-06

比金钱更重要读后感-读后感07-07

百万英镑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03-04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_初中读后感03-23

詹天佑读后感 詹天佑读后感02-09

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初中_读后感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