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
康德这位过着规律如钟表一般生活的近代哲学大师,终其一生仅有一次因为看书而忘了准时散步,而他所看的这本书就是卢梭的《爱弥儿》。以前在了解康德生平的时候看到这则逸事,就让我对《爱弥儿》印象十分深刻,但当把这本书买回来之后却搁置书架多年未曾读完,直到xxxx年才一口气啃下来,感叹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值得每一位热爱生命、追求真理的人阅读。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是以他的自然哲学观为基础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有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有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才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人也逐渐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教育,通过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可行的方法,实现“新人”的目标,进而实现改良社会的理想。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实现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与之对应的教育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在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在教育内容上,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不去过那种高官厚禄的寄生生活,不受权贵的奴役,自由自在的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权利,人人平等,互助互爱。所以,卢梭非常注重符合自然的原则,强调身体与心灵的协调发展,强调学习与运用的统一,强调对学生的崇高的美德、朴实的作风、批判的精神的培养。
卢梭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教育需要,提出了分阶段教育的方法,而全书也是基于这样的方法划分为五卷,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在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这其中融合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在教育发展史上是极其可贵的,而我在我们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家族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在入学后,学校的教师又肩负着教育子女的重任。在《爱弥儿》一书中,时间跨度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婚孕育新的下一代,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也提到了许多可行的教育技巧,对父母和教师都有指导意义。比如在婴儿期如何正确认识哺乳对孩子、对社会风气、对家族关系的影响。孩子如何学习语言,孩子哭闹的引导,衣服的选择等等,非常细致。在少年期如何正确对待情书的问题,如何进行个性教育等等。对教师来说,什么是自己应该具备的.素质,如何在学生中树立威性,如何通过设计活动进行教育等等。卢梭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主要在父亲身上,爱弥儿是一个孤儿,他的老师就是他的父亲,教师和父亲是合二为一的,这种身份同一、跨度漫长、目标明确、方法科学的教育,值得每一位关心孩子、关心学生成长的人去细致阅读。
这本书不仅是写给父母和教师看的,它也值得每一位追求上进的、渴望正确认识自我、锤炼自我的年轻人阅读。书中谈到各种感官的应用,谈到身体的锻炼和心灵的培养,谈到物理学、天文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也谈到青年学生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躁动,如何正确地选择自由职业,如何正确地去选择配偶,成婚后又应如何处理婚后关系等等。这些内容没有道德高高在上般地宣讲味道,而是如同一个年轻的朋友,和你一同探讨人生各个阶段的智慧,他的书中所体现的这种朴实无华,躬身践行的精神值得我们去认真体味和学习。
然而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知识专业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要想像卢梭提出的老师要兼任各科教学且能教出优异的理想已经很难实现,而且如书中描写的老师这辈子只教一个学生的理想在如今也只能是理想。此外,爱弥儿的教育过程中多次强调回归自然,回到乡村去教育,但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完全是农村的人越来越少,进入城市而失去了农村之家的人越来越多,这种乡村教育多大多数人来说也很难实施。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本适合每一个人阅读的经典,他可能不仅仅是教育学的,而是百科全书式的,但总的目标是让我们重新发现自己,使自己的成长和言行都合乎自然的法则。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2
卢梭教育法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她相信人性本善,一切的罪恶都是后天授予的,都是社会和成年人教给孩子的,这一点和西方传统的对于人的认知是截然相反的。我也比较好奇他在当时是受什么影响,或者是经历什么,是经过什么样的思考,给予什么样的观察能够如此坚定的说,坚定的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因为这是他整个教育体系的前提大前提,如果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那么它整个教育法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要认同或者要实施他的教育法,首先就必须要像卢梭一样认同他,这个关于人的设定的大前提就是人性本善。那人到底是不是性本善的呢?这个问题究竟该如何去解决呢?
基督教相信人是有原罪的,人是性本恶的,任何罪恶都是与生俱来,人犯罪是不用教的,孩子不用教他就会骄傲,她就会嫉妒。这一些其实也比较符合我们日常的观察,读书究竟是如何开始坚信人性本善的,这一点让我非常好奇,他可能在别的思想著作当中已经详细的描述过,如果有人知道,我也非常希望能够请教。
还有卢梭也认为乡下人要比城里人相对来说能做的可耻的事情比较少,这一点我觉得他自己猜想的成分也很大,毕竟他自己是城里人,对城里人,对贵族的观察,可能是比较符合现实的,但是对乡下人的.真实情况他又了解多少呢?去我们今天也知道,其实穷乡恶水出刁民嘛。在比较贫困的地方,人可能更加少受到道德的束缚,人做的事情会更加的赤裸裸的展现人性当中恶的一面。
但是它对于孩子的天性,对于适合孩子的教育的洞察,还是相当的深刻的,比如他就说对孩子要多深交,少说多做,因为孩子是从实践中去学习,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中去。学习的这一点,就非常值得我们今天去借鉴,我们都说要和孩子讲道理,其实很多时候讲,就算孩子当时明白了,他可能并不是真的明白。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3
《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该书于1762年发表,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它描述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部书不仅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爱弥儿》出版后轰动了整个欧洲,影响巨大。
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资料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潜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透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感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之后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个性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带给了极可贵的启示。
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种状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这句骄横的名言,就反映了这种专权状况。封建贵族和僧侣们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等级施加沉重的压迫,使整个第三等级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在经济上,封建贵族和僧侣们拥有超多的土地,控制着财政税收大权,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个性是广大工农劳苦大众。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扩大,使它再也不能容忍那种无权状况了。反对封建压迫,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了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卢梭和其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正是反映了这一要求。《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透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4
卢梭他主张的教育法,他有很多很多的前提条件就比如说你必须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必须在什么样的环境,孩子是什么身份,保姆必须怎么怎么样,他的方法到底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会是什么效果?到底有没有可行性,还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只能说整本书都只是一场心理实验,有非常多的事,他臆想出来的成分有很多事,可能是结合他对教育现状的思考和反思,但是有很多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
他想象出一个理想的教育环境,一个理想的教育者,然后他的教育方式可能才能成功,但在现实当中几乎是不太可能的,我不知道他的教育法在日后是否有人真正去实施,效果怎么样了,还是挺好奇的'。
当然尽管我们达不到卢梭所要求的这些理想条件,我们还是可以在一定甚至很大程度上参考他的教育方式的。
这也是那个时代书籍的特色,在还没有数据统计啊科学实验的年代,学者们的理论有很大程度都依靠于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因此片面性很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同时他说出了很多今天的学者不敢轻易说的话,今天的人做研究由于分工过细,只能针对一个很小的范围,稍微多一点主观的判断就会被人说不靠谱。这其实也是大大缩小了人的创造力的,因为人要学更多更多的东西才行。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5
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这本被誉为"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上,纵令其他教育著述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的不朽之作。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人实际上就是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卢梭对此进行了论证,他将教育理解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后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协调一致。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存在着天性至上,把教育视为自然生长等偏激的观点,但在当时这种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这种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他的论证初步触及遗传、环境、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问题。从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了劳动教育,视劳动教育为培养新人不可缺乏的途径,希望儿童通过参加生产劳动,不但获得劳动的知识技能,而且培养起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这些思想不但在当时是进步的,今天也仍有意义。关于智育,卢梭认为让儿童学习的知识要有用处,应是儿童的智力所能理解的;在他看来,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发展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好奇心和兴趣;他提出的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教学、发现式教学等等。综观卢梭关于教学的论述,其中虽不免有片面、偏颇之处,但也包涵着不少真知灼见。卢梭反对封建文化,他根据自然教育理论,认为儿童在12岁以前要远离封建文化的影响,不要学习书本知识,而是进行感觉教育,让儿童在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感觉器官。卢梭的感觉教育把发展感官与读书学习截然分开,当然失之偏颇,但他站在唯物主义感觉论的立场上,强调感觉训练,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详细论证了外感官教育的意义、内容和具体方法,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其中很多见解仍有益于今天的教育实践。我觉得有一段话让我感想最深:"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
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读了卢梭的这段话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应该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应该尊重儿童。因为儿童就应该有儿童的样子,"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不应将儿童当作成人来看待,让他们过早承受各种压力。我们教育儿童绝不能拔苗助长,应该顺其自然。如今的儿童,为了"打好升学的基础"承受者沉重的知识学习的负担,大量练习题铺天盖地地压向他们。不少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除了超负荷地要孩子读书、写字、计算外,还要求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和假期的学习班,弄得孩子们没有了自己得自由活动和爱好。这种心情和愿望是可以理解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个美好的未来,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呢,但是他们缺乏对孩子的了解,没有遵循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长规律,有时候父母还采取专制得手段来对待儿童,让儿童不停地学,学一些他们根本究不感兴趣的东西。如此的教育,在不情愿的状态下,儿童是不可能用心去学,也不会专注于这一方面的学习,更不会成为什么才什么家。相反会给儿童造成厌学的情绪,以及对父母的反感,最终成为教育的牺牲品。他们的世界失去了童年的光彩。我想: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最后,我想说,教育如果只培养自然人是不行的,教育并非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让人性生物般地任性发展,而是要靠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当然,如果我们现代的教育不顾天性的发展而硬把成人所需要的向儿童灌输,是错误的;但像卢梭所说那样放纵天性而忘掉社会需要,同样也是行不通的乌托邦。每一个国家都是按照他所需要的或者生存规律需要的人才来塑造人,这是无可厚非的。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捷径可走,我们只好在曲折中摸索!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6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时常在自我与现实之间徘徊,一方面自己经历了那终生难忘的高考,另一方面,假如某一天我为人师表,又不得不融入到“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其实我自己还是挺矛盾的,我不能否认那起早贪黑的苦读对于我的大学生活的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又不忍回想那些因为应试压力而结束年轻生命的苦痛。一向在试着寻找答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使我们更简单地在这个社会立足。
近来,读了卢梭的《爱弥儿》,很奇怪,读后很平静,也许,这就是我所向往的吧。《爱弥儿》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资料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然教育的观点及设想。他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到达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好处。这样的学生,才是爱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但是,我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因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的人的言语和行为、潜力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为
主的。
此刻很多家长急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三四岁就把他们送进幼儿园,给他们找各式各样的补习班,业余班,孩子弱小的身体承担着不小的负担,而最后我们不仅仅发现他们会产生厌烦情绪,而且也会与父母渐行渐远。所以我们就应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童年的快乐,等到了适当的阶段再给他们文化教育,要尊重青少年的发展规律。卢梭认为孩子在成年之前就务必是个孩子,如果我们在他童年时期就试图把他培养成一个大人,就会阻碍他体力的发展,致使他未来先衰,就像那些早熟的果子,虽然早熟却并不成熟,而且极容易腐烂。他决不违反自然的规律对爱弥儿施以超出其理解年龄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理解潜力进行教育。此外,他关注爱弥儿生活中的一切,像饮食资料、生活习惯、接触的人等等。他认为凡事从人的小时候就打好基础,对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儿童的教育,教师之路任重道远。她们如同含苞欲放的花蕾,需要教师给他们灌溉,而怎样样把这些孩子培养成质量上好的人才,与教师自身潜力,观念密切相关。
《爱弥儿》本是反封建的思想结晶,但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于我们的现代教育的重大好处,而且,他的某些思想正悄无声息地迎合了现代教育的要求,我们就应从中寻找智慧,在教育中不断地创新,为教学寻求合理之道。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7
在卢梭的《爱弥尔》中有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那就是:“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纵观整本书,不难看出,卢梭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的思想是殊途同归的。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
但这并不表明我书中所有内容都报以肯定的态度。爱弥儿是卢梭假想的.一个教育对象,根本就没有进行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全书共分5卷,卢梭根据爱弥儿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对两岁以前的儿童进行体育教育,对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就行感官教育,对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进行智育教育,对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以及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教育,虽然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德育教育、爱情教育是逐步上升进行的,但很明显,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不过在当时,这样的教育思想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此外,卢梭不提倡对二至十二岁的儿童进行知识教育,显然这是在现代完全行不通的。卢梭会说,这个时期让孩子学习,孩子只是在被动地学习,不仅不会学到知识,反而养成许多坏习惯,其实也不然,许多学生的兴趣爱好就是在小时候培养起来的,这对他们一生都是受益的。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当孩子读书后,我们不应该去担心他不爱学习,而应该想办法去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当寒冷的季节来临时,我们不用把孩子关在家里以防他感冒,而应该教育他多参加户外活动,学会热时脱衣,冷时加衣,出汗时换衣。当网络世界进入孩子的生活时,我们不能一味地禁止、杜绝,而应该变“堵”为疏导,引导孩子文明上网、正确上网。
教育如果只培养自然人是不行的,教育并非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让人性生物般地任性发展,而是要靠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读完《爱弥儿》这部伟大的著作,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我认为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美,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8
每次读完一本书,思想总会碰撞出火花,那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也是对书本学习的反思。卢梭的名字,毫无疑问,他应排列在人类思想者的前列。《爱弥儿》就是出自这位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该书于1762年发表,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爱弥儿是卢梭假想的一个教育对象,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此书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资料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卢梭对于儿童成长各阶段中的身心表现和特征的描述是细致入微的,是将“把儿童看作儿童”进一步具体化了。这当中包括有他的天才想象,但主要是包含了他对儿童、对自身和对当时社会教育的细致观察。他的这种将儿童看成发展中的人、看成有阶段地向前发展的人的观点是可取的,而他根据观察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来进行教育阶段划分的尝试精神和做法更值得称赞。因为在此之前对教育阶段的划分中,柏拉图依据的是培养“哲学王”最高治国者的需要;亚里斯德依据的是他设想的灵魂的三部分组成;夸美纽斯在论述这个问题时则偏重于模仿自然的四季变化。他们都未能象卢梭这样完全依据儿童自身的发展来划分年龄阶段。
卢梭关于儿童天性中包含主动自由、理性和善良因素的结论,以及他呼吁保护儿童纯真天性、让儿童个性充分发展的主张,代表了社会进步的心声,预含了丰富的现代好处。
卢梭的思想既是他那个时代要求的产物,又具有着现代教育思想的萌芽。实际上,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最基本问题;儿童观的更新是人类教育的发展由古代中世纪教育转向近代教育的关键之一。没有新的儿童观,也就没有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在卢梭之前,文艺复兴运动的巨子如拉伯雷,就曾激烈地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个性解放;然而正如卢梭所言:“很早以来就有人在大声反对这种旧有的教育方法了,可从来没有人准备提出一套更好的来。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科学,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的成分少。”
因此,卢梭的确是在研究儿童、更新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在建立资产阶级教育理论方面取得前所未有成就的教育思想家。从卢梭开始,才真正系统地在教育理论上实现了由尊重人权向尊重童权的过渡,开启了儿童研究的大门,吹响了儿童天性解放的历史号角,掀起了近代教育的巨澜。难怪康德要把卢梭的性善论与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相提并论,认为牛顿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卢梭则揭示了人性的发展规律而大加赞赏了。
卢梭崭新的儿童观不仅仅是前无古人的,而且也是后启来者的,为西方现代教育思潮之先河。及至20世纪,杜威在其名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更是多次引证卢梭尊重儿童天性的理论,他要求给儿童主动活动的自由、让儿童在做中学习,以及主张儿童适应他所在的社会等。在这些思想中,都有卢梭的儿童观、教育观投下的影子。皮亚杰也称赞卢梭看出了儿童的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它自己的动力,儿童有他自己独特的观察、思维和情感的方法。皮亚杰的研究实质上也是以这一点为前提的。
我相信卢梭的儿童观对我们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有很大的帮忙。首先我们要明白儿童观的含义。“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儿童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潜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好处、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众所周知,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务必有正确的儿童观。
其次我们要了解儿童的特点。儿童有两个特点:第一,发育的不成熟。他告诫成人:对儿童的种.种不成熟的表现,不必大惊小怪,而应当对儿童的孱弱予以保护和帮忙,并及其留心儿童随时闪现出来的智慧的火花。第二,天性的纯洁善良。儿童的天性出自造物主之手,是纯洁善良的,并且他来到世间不久,尚未受到成年人那样多的不良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把儿童和成人区别对待,要把儿童当作儿童,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持续儿童天生的自然状态,让儿童过的幸福和快乐。卢梭还认为,儿童的身心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儿童的发展变化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并且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要把儿童看成发展变化中的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我们的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个性发展,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让学生在简单活动中学习,在生活汲取知识。
卢梭对儿童幸福的诠释是:“自然人的幸福是同他的生活一样简单的;幸福就是免于痛苦,也就是说,它是由健康、自由和生活的必需条件组成的。”因此,他的爱弥尔自小不需要经受襁褓的束缚。能够在没有危险的地方随意活动,尽情呼吸乡村的好空气。卢梭让爱弥尔不用学单车、小推车和引步带。当他明白怎样把一只脚移到另一只脚前边时,只要在有石子的地方有人轻扶一下。每一天把他带到草地上,让他跑,让他玩,让他每一天跌一百次。或许身上常常都有点儿伤,然而他永远是快乐的。
卢梭认为,尊重儿童的天性,让其天性充分自由地运用,就会既使儿童此刻感到快乐和幸福,也会使儿童将来获得快乐和幸福。
卢梭的儿童观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解放儿童应从四个方面着手:让儿童主动探索学习,让儿童创造性地学习,把儿童从传统的师生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儿童从家庭、教师和社会所寄予的沉重期望中解放出来。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9
卢梭的《爱弥儿》要求打破教育要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的传统,在教育史上掀起饿一场影响巨大的革命。卢梭从他的哲学观出发,主张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王国的新人,即自然人爱弥儿。他主张儿童接受自然教育、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教育。因此,她塑造的爱弥儿,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和判断力,又有劳动者的体格和手艺,而且还有高尚的品德和博爱仁慈的胸怀。
全书共五卷,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儿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陋,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心的理想教育蓝图。掩卷沉思,卢梭的思想让人震撼。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反对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在书中说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种渴求个性解放的自然教育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冰心曾经说过:让孩子像鲜花一样自然生长。当然,呵护学生个性的花蕾,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为他自己,在现实中做起来也许很难,但我们要试试提醒自己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罗盘,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要依从学生要求什么就给什么,而是要给他们所需要的.。还要适当地让学生经受挫折,因为勇于面对挫折将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如果处处对孩子呵护有加,他们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永远不会独立成长。
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做到因材施教。如何理解天性,如何让孩子顺着其天性发展呢?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在白纸上留下烙印,这一笔下去,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涂鸦一片,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因此,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自然的锤炼。
最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应该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著名教育学博士李镇西教授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刻也不会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因此,我们要深刻地理解儿童、尊敬儿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实施不同阶段的教育,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动、活泼和主动地发展。正如卢梭在书中所说: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那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像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们,当我们为怎样教育孩子而绞尽脑汁、黔驴技穷的时候,让我们先解放自己,放手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里自然、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全方位接纳儿童的世界,释放孩子的天性,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0
卢梭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1859—1952)即受到了卢梭的影响,提出“教育即生活”的主张,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此外,他批判传统教育“书本中心”,主张“从做中学”,以直观教学为主,让学生充分实践,通过实践获得对事物的认知,同时杜威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必要的教育措施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另一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1902—1987)的有意义学习和卢梭的观点则不谋而合,都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关注儿童的整个生命体成才的成长,要教育孩子最有用的内?
首先,在教育内容上,卢梭认为要将儿童的教育还原,不能给儿童太大的负担,要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健康体魄和人格的形成,而不是知识、技能的学习。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给了中国儿童太多的负担,让他们的童年消逝得太早,如今6、7岁的孩子就背上了几公斤的书包,不到15岁就成了“眼镜”小博士,要是卢梭在世的话,肯定会骂现在的家长是最愚蠢的人,会骂社会是毒杀儿童的机器。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发展,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有了变化,从单纯的.知识传授改成了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大致说明了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得到培养。当然,完全按照卢梭的体力、感官教育肯定不行的,单单地回归自然无法使儿童能够在社会上生活,现在的社会知识积累已经达到相当丰富的程度,过去一
百年积累的财富比过去几千年积累的还要多,知识呈指数增长,所以仅仅对儿童进行体力的教育是肯定行不通的,还要注意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不过他推崇的自然教育把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儿童本身,对儿童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
其次,在教育方法上,卢梭主张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儿童教育阶段。卢梭说,“我们主张我们的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我们宁可让他们为人忠厚而不愿他们有一肚子学问”,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的知识,反对抽象地啃书本,甚至在儿童阶段,卢梭极力反对进行语言和历史、地理等知识的教育,认为它们都离儿童本身的经验太远,对儿童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学习是无效的。卢梭的直观教学法还对教学设计领域产生了影响,在社会经验不足的儿童阶段,即使是传授知识,都应该将学习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避免枯燥的道理论述,这才现在的中小学教材中体现得很明显,你会在小学教材里发现很多插图,同时他们的书本颜色通常也是很鲜艳的,因为“儿童喜欢颜色鲜艳”。当然,直观教学法和实物教学对教学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学校为教学提供大量的教具,就拿卢梭举例教育爱弥儿跑步的例子来说,跑步就需要场地的支持,此外,直观教学还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能力,善于把抽象的知识或经验用学生能够接受的直观的经验相联系起来。也有人对过于直观的教学提出了批评,认为直观教学只能增长孩子的知识,而对孩子的抽象能力锻炼很少,不利于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等。
第三,卢梭提倡个性解放,自由教育。这个自由不是任意无度的自由,而是在有限制的自由。体现在教育中便是“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中国的基础教育受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影响较大,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时候,过多地重视了教育的产出,统一学习步调,力求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认知、情感上得到提高,殊不知,过分地统一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我是不同意行为主义学家说的“给我足够的条件,我能让任何一个人成为他想成为的人,医生、律师等”的观点,人和人的出生是有区别的,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读书,教育要建立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所以要对儿童进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儿童能够发展个性,不受过多教育的束缚,此外,因材施教还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对认知水平不同或者起始能力不同的儿童,要进行仔细地辨别,制订出有益于儿童成长的教育方法。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十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卢梭的教育思想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他教育爱弥儿过程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在第一卷中,他不只一次地提到农夫粗鲁、仆人等,认为由“仆人带大的孩子以后也会是仆人”,还有对保姆工作的蔑视等,都带有强烈的阶级色彩。他的自然教育思想,顺应人的发展培养人的教育方法实际上是教育“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当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后来为不少垄断资产阶级教育家所利用的时候,他们就把资产阶级的教育鼓吹为“超阶级”、“超政治”的东西了。这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阶级局限性。
第四,卢梭的教育对象过于理想化,把社会看得很悲观。我们从卢梭选拔爱弥儿的过程就可以看到,卢梭不愿意收一个身体脆弱的孩子为学生,因为他不相信一个成天为健康发愁的儿童能够被教育得好,这其中隐含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同时,在进行儿童教育时,他甚至愿意将孩子和社会独立开来,原因是怕“被别人影响养成了不良习惯”,这就好比怕咽就不吃饭一样,人一出生就不是一个独立的生活,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不应该为了达到“理想”的教育而放弃了和社会的交互,我想这条在卢梭所在的年代就没法实现,在当代就更不可能。
最后,卢梭对孩子的分阶段教育不科学。卢梭提出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它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瑞士著名的认知主义学家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或许就受到了卢梭的启示。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分期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分开进行教育的方法是不科学,人的成长是连续不断的过程,同时也是主体和社会充分交互,主体间相互建构的过程。
“在所有一切的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1
《爱弥儿》是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启蒙运动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是他构思20年,然后用3年时间撰写而成的教育哲理小说。在书中,卢梭尖锐地批判了腐朽的旧封建教育,并通过它所虚构的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过程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教育理论,如自然教育、教育分期理论等。
《爱弥儿》开篇即提出:出自教育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体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也即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卢梭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是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之成长为懂得如何做人的自然人。在卢梭看来,忍受痛苦也是儿童应该学习的一件事情。比如儿童摔倒了,即使她哭了也不要急急忙忙跑过去安抚他。卢梭认为伤痛既然已经发生了,儿童就必须忍受。在儿童年幼时学习勇敢的精神,他便会渐渐学到如何忍受更大的痛苦。否则,在他们长大后面对痛苦时就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来对付。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有它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其成长和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因此在不同年龄阶段应实行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拔苗助长、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自然的教育必须保护儿童的天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充分尊重他们的自由。
当然,由于受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中不免出现主观臆断和过于极端的观点,比如他认为儿童在幼年时期应该在乡村的自然中进行教育,应该读的惟一的书是《鲁滨逊飘流记》,应该学的工艺是;女子的教育应该以贤妻良母为宗旨等等。但他在教育上的理论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卢梭的教育理念,汲取其合理的成分并为我所用。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2
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资料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卢梭让爱弥儿从游戏、、木工劳动中学习,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需要的是感官体验带来的欢乐,游戏便是实现这一欢乐最好的手段了。我国伟大的作家鲁迅说过,游戏是孩子最正当的行为,在这点上我跟卢梭的看法是吻合的,卢梭也认为一个孩子就应透过游戏持续着活泼的性格。
但是,我们此刻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过于迫切,要自己的孩子在尽可能比别人少的时间里完成比别人更多的知识的学习,占用了孩子大部分游戏时间。我们学校的教育,无论是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甚至幼儿园教育,似乎就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迎合社会、家长的一时之需。
卢梭的《爱弥尔》,能够看作是一部对人性的教育。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向以来我坚信: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幸福。贯穿卢梭论教育的`是“自然教育”的观点,即按照儿童的自然天性进行教育。我们不妨将卢梭的“自然教育”拿来使用,让孩子顺从“自然”的发展,不要让他们过早地明白与他们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是让他们尽情地游戏,这样才能到达需要和供给的平衡,才是自然地发展。
我发现此刻的家长似乎把学习成绩认为是与孩子唯一有联系的事情,“的事你就别担心、别操心”,但孩子们真正就应得到的是什么?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就应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环境下都能够生活。
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那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使用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生活得最有好处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虽然年满百岁才寿终而死,也等于他一生下来就丧了命,如果他一向到临死的那一刻都过的是最没有好处的生活的话,他还不如在年轻的时候就走进坟墓好哩。
教会学生去体会生活,去思考,去发现美,去审视丑,能够透过思考发现活着的价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即使他将来做铁匠,也要是一位能够理性思考的铁匠。我想这才是我们教育真正的价值所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就应从我做起,从这天做起,摒弃传统观念,顶住“外行”的压力,冲破看人、用人的牢笼,以人为本,充分挖掘每个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教育就会真正成功,中国的教育才会立于东方不败之地。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3
它是卢梭xx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著作。全书共5卷,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
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无法自然发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制度和风尚的牺牲品。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而这种教育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的,来自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我们的本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当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时,有能够圆满地配合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三者之中,自然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教育只是某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人的教育时光全由我们控制。因此上,卢梭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珍视短暂的童年生活,关心儿童的游戏,允许儿童充分地进行自由活动,而不应强制儿童像苦役似的不断读书。卢梭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
《爱弥儿》一共分为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第一卷中,卢梭著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决心做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也从《爱弥儿》中得到很多启发。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我想:我们的老师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老态龙钟的儿童,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这与新课标的理念不谋而合。过去我们的课堂是一言堂式的,是填鸭式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可以为所欲为,只要自认为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就不择手段地去做,结果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厌学情绪大涨,甚至出现了过激行为。是谁之过?是教师的过错、教育的过错。那应该怎么办呢?新的课标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切实可行的办法,那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去做,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但决不能颐指气使,更不能越俎代庖。孩子自己发现了问题,机会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果孤军奋战,久攻不下的话孩子也会失去兴趣,那就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吧。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爱弥儿读后感3200字 爱弥儿读后感08-20
爱弥儿读后感1000字 爱弥儿读后感10-01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08-07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06-11
爱弥儿读书心得01-04
《爱弥儿》读书心得08-21
《爱弥儿》读书心得05-05
【精】《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07-21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集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