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读后感心得

时间:2024-08-29 02:40: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人间失格》读后感心得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间失格》读后感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间失格》读后感心得1

  “人,是不会在握拳的同时还笑得出来的,只有猴子才会。”因为在知乎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勾起了我对《人间失格》这本书的好奇心,恰逢某平台打折,就买了一本回家试着读了一点。写这些文字其实严格意义来讲,称不上读后感,因为书刚到手,只读完了序章和第一章而已,但是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矛盾、纠结似乎与我十分契合,许多想法一点点的冒了出来,不写些什么的话,今天晚上怕是不能安然入睡了。

  “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

  一上来第一句就雷的我体无完肤,虽然读书之前,就对作者“自我堕落、字字泣血”有些心理准备,但没想到第一句还是让我大呼无声,黑暗中的台灯下,我竟不自觉的口看舌燥,赶紧喝了一大杯热水,自我安慰道“压压惊!”

  “人不吃饭就会死,所以必须劳动、吃饭——对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让我觉得艰涩难懂、更具有胁迫感的话了。”

  我在这句话上停留了许久,开始费解,后来有点理解,当我第四遍、第五遍仔细咀嚼这一句话的时候,竟然冒出了后脊背发凉的“同感”之感。是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还是只是因为这句话才突然有的这样的想法?我竟然可以理解这句子中的感情么?破折号以前,大家都是这样的说的啊,破折号以后,我曾经也有过同样的想法吧,我怎么能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呢。后边作者关于灾祸、背负的语言我却并没有像这样的触动,并没有尝试思考、理解别人的痛苦与幸福的行为,大概是因为我单单厘清自身的喜怒哀乐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吧。

  “那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作者说对人类极度恐惧,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对人类死心,所以用滑稽的言行来讨好别人,这句话,绝望中的那一丝不切实际的希望,使绝望更加的绝望。“表面上,我总是笑脸相迎,可心里头,却总是拼死拼活,以高难度的动作汗流浃背地为人类提供最周详的服务。”虽然我极力的想认为,我并不是这样的,但是内心的声音一遍遍的嘶吼,这不就是你这个虚伪的人类么,总是一副乐天派的表现,竭尽全力符合大众心目中“积极、乐观、向上”的描述,却在一个人的时候,偷偷在同样阴暗的台灯下,才敢转过身看看如下水道一般阴暗的内心。还有更让人恶心的感觉么?(没准这就是我为什么对下水道里湿了毛的老鼠那么恐惧的真正原因吧。苦笑。)“不知从何时起,我成了一个不能说半句真话的孩子。”谎言才是对阴暗最好的保护。

  “面对世人,我总是害怕的发抖。对于同样为人的自己的言行,更是毫无自信。我将懊恼暗藏于心,一味地掩盖自己的忧郁和敏感,竭力把自己伪装成纯真无邪的乐天派,逐渐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滑稽逗乐的怪人。”

  矛盾、纠结,内心与现实的冲突,无奈的逃避,后边关于滑稽行为的描写越是轻快,我就越是能体会到那深入骨髓的无可奈何与绝望,“怎样都好,只要能让他们发笑就好。”来自灵魂深处的祈求,面对强大的“人类”,无能为力,只能用虚伪的滑稽隐藏内心的恐惧,面对我的滑稽行为,不论是大哥“语气中满是疼爱”还是父亲“在玩具店里笑了半天的.”满意,都让我觉得作者的世界,是那么的冰冷、寂静、孤独。像我一样。

  “近乎完美的蒙骗众人。”

  这句多少有断章取义的嫌疑,但是这句话也是对我触动比较大的,近乎完美的蒙骗,未必不是一种真实,从某个角度看,最终被蒙骗的,或许并不是众人,而是内心中在阴暗角落里蜷缩的自己,越是活成了人们期待看到的样子,就越是压缩内心光亮的范围,角落变得更加狭窄,无法容身,阴暗变得更加阴暗,无法视物,直到蒙骗被戳破,那时的情景,就像作者写的“我稍加想象,已战栗不已。”

  “即是说,对女人而言,我是个能对恋爱秘密守口如瓶的男子。”

  作者说他“隐忍不言的孤独气息”是他频频被女人趁虚而入的诱因之一,对于此,报以极大的疑惑,完全不能理解,反复咀嚼思考也没有一丝困惑消除。或许继续读下去会有变化,但是今天晚上,不适合再看下去了。

《人间失格》读后感心得2

  总有人认为,叶藏,太宰治的缩影,是颓废,不堪的,“因为我更像一个丑陋的怪物,虽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个人,但社会却一直将我当做一个怪物。”他那样小心翼翼的活着,用所谓的处世之道教养出的做戏的习惯,伪笑着去迎合按理,合情,应该讨好的人,这个碰着棉花仿佛也会受伤的谦卑的人,只能用这种做戏的方式,保留他那颗圣洁纯粹的心。所以恰恰相反,《人间失格》描述的不是颓废的精神,而是极度的理想主义、因太过高尚而迎来破灭的理想主义。

  残缺的人丑陋,试图迈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却只能迈向毁灭。因为他太过敏感纯粹,所以,注定孤独,注定,他迈向毁灭。

  他清晰的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冰冷,他说:“人啊,明明一点儿也不了解对方,错看对方,却视彼此为独一无二的挚友,一生不解对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还要为其哭泣,念诵悼词。“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

  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也许他的看法太过偏激,世人么,总是相信时间有真情和温暖的。可是我们都知道,一路,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离合,最终,仍旧是孑然一生。没有人会将胸膛剖开,将躯体内的阴暗秘密全数交予他人,只是为了一生中那个短短的瞬间能够感到丝毫的被在乎的温暖,略微带些自弃意味的选择轻信。叶藏不愿意轻信,脆弱单纯的心灵岂能接受随时而来的打击。

  又或许因此,他总是站在世界之外观察着周遭的种种,“没有人在遭受别人责难与训斥时,还能愉快起来,但我却从人们生气的怒容中看到比狮子、鳄鱼、巨龙更可怕的动物本性。平时他们都将这些本性隐藏着,可一旦找到机会,就会像那些在草原上温文尔雅的牛,忽然甩动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他的感知,就如同神明,又或许他就是神明,如果真的有神不小心掉入人间,一定不会像任何宗教里所描述的救世主那样圣洁、坚强、慈悲,而是像他这般这样阴暗、扭曲、脆弱,又在自己的领域里固执执着。

  他缺少人类跟动物共有的最根本的执念、对于生存的欲望。在他父亲问他想要什么时,他无法回答、只是黯然的想:“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我快乐”。世俗的、对于“物”的欲望,他完全欠缺。的确,他曾沉迷酒色,和睦的人类社会只能建立在互相欺骗上。之中能开朗的活下去的人,不是笨到什么也察觉不到,就是聪明到学会了麻痹自己。叶藏卡在两者之间。他聪明得恰到坏处——看了清一切,却无法麻痹自己。也许酒色的温柔,正是一种良药吧。

  直到他遇见好子,他似乎又有了一种安慰与平静,死寂之前的平静。在好子被侵犯之前,叶藏把自己的痛苦归于他不能相信、依赖人类的这个个人缺陷。这个信念同时也成了他对于世间、对于人类最后的希望——不是人类无可救药,错都在不正常的自己——他一直是这么想而活下来的。当信赖天才好子的信赖被玷污时,他最后一丝希望也随之粉碎。世界上已是一片没有指标的荒野。“难道信赖也是一种罪过吗?”之后,叶藏终于步向完全的毁灭。他没有反抗,所以被关进了在精神病院里、变成了疯子。“不抵抗也是一种罪过吗?”

  太宰治用书里老板娘的一句话结束这本小说。“我认识的小叶,个性率真,为人机灵,只要他不喝酒的话……不,就算喝了酒,他也是一个向神一样的好孩子。”叶藏丧失作为人类的资格,不是因为他卑贱丑陋,而是因为他像神一样高尚。他只是一个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纯粹的人类,因为太过纯粹,而被丑恶的人类社会扼杀。对于神来说,人间无疑是个地狱,因为在心里埋葬着最绝对最纯粹的理想论,所以才更加无法忍受着世上的丑恶。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吧。

《人间失格》读后感心得3

  每次翻阅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压抑和撕心裂肺的源于作者的嘶吼。仿佛看见了作者将自己血淋淋都内心撕碎,缝进了字里行间。整本书最为痛苦的,并非身处地狱的纯粹之痛,也不是独居天堂的落寞之忧,更多的是在不断寻找反思自己时的无可归属感。

  整本书讲述了叶藏的一生,相对于悲悯这个词而言,贯穿全文的更多的是反思与寻找自我的过程。而反思所带来的绝望才是叶藏混混度日的原因。

  作者用荒诞的手法,透彻的刻画了当时社会对于亲情的漠视,家人之间的欺骗与虚伪,校园内的无聊与无越,社会的冷酷与欺诈。将爱与恨,痛苦与幸福二者融合而非放在对立面,将人间与失格、罪与罚的辩证置于文章的高潮。这种荒诞与现实的碰撞,给予读者了痛击心灵的一次庄严审问。

  主人公叶藏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性人物,一个性格悲剧与命运悲剧的融合体。整本书讲述了叶藏的一生,相对于悲悯这个词而言,贯穿全文的更多的是反思与寻找自我的过程。而反思所带来的绝望才是叶藏混混度日的原因。他既是个无赖,又是一个似神一样纯洁的好孩子。敏感脆弱的性格迫使了他努力迎合别人,也造就了带着面具生存的结局,从一开始不被理解,到最后没有归宿被众人耻笑都为叶藏挂上了“异类”的代名词,而这个代名词深深的烙在了小叶藏的身上,使他不得不拖着沉重的脚铐,在这个社会里选择了极端的生活方式,走完他悲剧的一生。叶藏所恨,不过是这个时代对他深深的排斥,而叶藏所爱,也无非是对他的认可与了解。他迷过三个女人,并非同时能献出一个物质的东西或者具有一个特殊的性格,而是拥有将他从人类与异物的边缘扯回来的能力,防止他掉入堕落的深渊。

  说到堕落,不得不提到的是叶藏的朋友掘木。掘木的出现是叶藏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他带领叶藏去了解所谓“吃喝嫖赌”,让叶藏学会了在自我麻痹中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掘木本人也可以是名正言顺的成为一个“坏孩子”,可掘木温柔的答谢妈妈做的年糕红豆汤时,叶藏发现连最淘气最浪荡的掘木也有自己内心拼尽全力想去守护的的人时,他的“异类感”似乎将小叶藏吞没了,而当良子因为善良而被侵犯时,掘木的所做所为更近一步的将叶藏击垮。

  叶藏所爱的'三个女人也改变了叶藏的命运。第一个女人了解叶藏的痛苦,叶藏爱她委屈低微的样子,因为这种感觉让叶藏背负的异类感减轻;第二个女人爱叶藏爱的深沉,使其体会到爱的温情,把叶藏从怪物与人的边缘拉回;第三个女人至纯至美,人畜无害的样子让叶藏体会到了天真的美丽,让叶藏明白了自己仍有做人的资格。他们都给了叶藏寻找自己时一个方向,让叶藏的异类感消减,给了他希望。而随着叶藏逐渐对人间有所爱恋的时候,第一个女人与他自杀未果,他成了所有人指责的对象,第二个女人的女儿虽小却从未接受他,因不忍心打扰她的幸福叶藏选择离开,他再一次失去了光明,第三个女人正因她的洁白无瑕遭人玷污,叶藏开始寻找罪到极致的含义。这三起三落,犹如巨石一样砸在叶藏的背上,让叶藏感受到无法言喻的痛苦。

  若进行一个夸张的比喻那么我不禁联想到了深渊。对于叶藏来说,他既不像凝望深渊的人所有的恐惧,也不像掉落深渊的人所体验的绝望的悲怆。更多的,叶藏就像是那个深渊一样。更多的复杂的心情,更在于无法将自己与世人融合,对自己的无限未知所带来的恐惧。在他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下,我们却仍能看到一个积极向上,阳光的男孩。叶藏似一个漂泊的旅客,路过无数的人,却始终未找到自己的渡口。他的一生并非救赎,更不是所为厌世,最多的是理解自己,自渡的过程。从深深的不属于这个世界,到之后去尝试理解世间这个词的含义,再到最后一切的崩塌。这一切的一切,归根与身处人间与失格的泥潭却无法自拔,世人与异类的定义中迷失。

  有一句话久久在我脑海浮现:“生之为人,我很抱歉。”

《人间失格》读后感心得4

  《人间失格》是躺在书架里好久的一本书,翻了几页,深感压抑,便再没有读起。直到前几天学弟说他在读,又恰好成立读书小组,便又和这书重逢。

  坦白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是在看叶藏的故事,而更像在回顾和剖析过去的我。这一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却也是刺激而痛快的。以至于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问自己: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假若你也曾有过一段晦涩孤寂的时光的话。

  叶藏从小生活在一个古板的旧式乡下家族,“大家都板着面孔吃饭,就俨然成了一种仪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规定的时间内聚集到阴暗的屋子里,井然有序地摆好饭菜,即便没有食欲,也得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嚼着饭粒”,如此压抑的气氛导致他对用餐时刻充满了恐惧。而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小孩子。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小叶藏如此敏感,对与人交往充满了恐惧和渴望?也许是因为生来就体弱多病,天生的性格阴郁,以及少与人接触,让他只画地为牢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人之初,性本善,他从书本中学到的绝对的善恶是非中为自己戴了枷锁。当他看到世间与他所想并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时,(例如当他看到大人们若无其事的虚伪做作时),他的价值观开始动摇,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正常的。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芸芸众生,一方面以高尚的道德要求鄙视人间,一方面又害怕自己不正常,渴望融入人间。他的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挣扎而痛苦。颇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可这只不过是他自以为的。

  如果用一个词去评价叶藏的话,那就是“混沌”。如叶藏一样的人的共同点是:敏感多疑,玻璃心,害怕受伤,极度恐惧人际关系以至于处理时战战兢兢,自我认同感低。然而,在面对与自己价值观全然不同的人间,有的'人选择了极端对抗,可想而知撞得头破血流;而叶藏选择了伪装自己,讨好别人,努力做一个能够融入人间的正常人。而正是这种伪装和偏执,让他始终游离于人间之外,且日日挣扎灵魂难以救赎。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这真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课题。而叶藏,很可悲,他无法认识自己,也无法客观的认识世界。他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饿不饿,他的一切都依附于别人的喜欢,别人的要求。可怜,可悲,可叹。

  可我也曾有过那样一段艰难的时光。只不过我选择的是对抗,固执己见。现在看来,大概年少时多一些坎坷和碰撞,未必是坏事。若不残酷,哪得顿悟。若是像叶藏一样不断地伪装和逞强,终有一天会不堪负累。许是和叶藏有过相似的经历或者说心路历程,所以阅读手记的过程中我十分理解他,但我却不能同情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叶藏只把自己拘禁在一个小圈子里,他的所有痛苦挣扎都是真实的,痛彻的。可是,在外人看来那就是一种不知所云的矫情,甚至当你走过那一段路再回望的时候,也会骂自己一句傻比啊我当时都在想些什么。可我也明白走出来有多么不容易,那是一段多么黑暗无助的时光。

  我很遗憾,叶藏没有和这个世界和解。叶藏最后感慨他失去作人的资格,是他在做出了那么多努力之后发现,他终究还是无法做一个正常人,他的灵魂依然无法得到救赎。更可悲的是,这些并非是别人的过错,而是他自己。是他的灵魂出了问题,难以修补。这无疑是最绝望的事情。就好像一个完美主义者看到自己忽然残缺的身体,难以挽回的那种悲恸。他再也没有勇气,也找不到办法去融入人间了。

  而我,以一个曾经的病友,现在的胜利者的姿态,不能去尽更大善意的理解和心疼叶藏,多了些许漠然,这也是我的悲哀。可我也庆幸,有时的'漠然也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我坦然接受它,并不以它为耻。毕竟,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俗人啊。

  愿所有迷茫的人,坚定的做自己,都能够与这个世界和解。快乐的生活。

《人间失格》读后感心得5

  “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这是我对于这本日本文学大师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人间失格》中印象最深的句子。

  我终于还是鼓起勇气提笔写下这篇文字,为什么会用“鼓起勇气”这样令人怪异的词?原因是太宰治先生在书中描绘的文字中的“丧”已经侵蚀了我,这种不可抗拒的感染力像毒在血液中迅速流淌,慢慢深入骨髓……

  在一位挚友的推荐下我初次接触了太宰治先生的书籍《人间失格》,我怀着淡然的心态开始读这本书,却以意犹未尽结尾。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带着魔力和侵蚀力,一点点打动我。

  查阅了关于太宰治先生的资料,才知道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身豪门,一生立志文学,师从金伏鳟二等小说名家;大学时代曾积极投身于左翼运动,却中途逃脱;生活放荡不羁,却热衷于阅读《圣经》;五度自杀,四度殉情未遂,三十九岁时与最后一位情人投水自尽。若是发生在当下的话怕是媒体们大肆炒作的素材了吧?《人间失格》是他的遗作,也是最被人知晓的作品。

  回到书中的内容,作者以自传的形式诉说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真实而又深刻。小说主人公叶藏酗酒,放逐自我,用药物麻痹自我,自杀,辗转于多个女人之间,药物和酒精侵蚀了他的身体和灵魂,他痛苦不堪,却又无法挣脱。

  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只是叙述自己的一生吗?不是,是一种发自灵魂的的拷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虚度光阴吗?当然不是,但是这世上有很多人都在这么做,活着的每一天仿佛机械般行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生没有活出该有的色彩,枯燥无味。等到躺在病床上的最后一刻,回味起自己的人生,才恍然大悟,后悔莫及。

  那些人是谁?可能是你身边的人,也有可能是你自己。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直面的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普遍课题,描写了社会中概率越来越高的自闭者、叛逆者、边缘者的悲剧。作品主人公就是这些人中的代表。叶藏若是处于当下,一旦试图叛逆、忠实于自我地生活,那么社会会越来越容不下他,他就会被异化成“人间失格者”。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之所以会受世人称赞,原因大概是悲哀的人都有叶藏的影子吧。他不断引起人们的共鸣,残酷地给予世人痛击,甚至成为了不少人的精神导师。

  “因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他从挂着失真的笑讨好所有人的童年,到挣扎于金钱与爱日渐倦怠而绝望的青年,叶藏于安乐时创作绝望之诗,于不如意时写出生之喜悦,这样的反差令人感到他的直率和悲哀。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所有人内心的无意识深处都存在着一个“永远的少年”。他不会老去,永远不会长大成人,他是永远的英雄,永远的青春。他不会定型成某一特定角色,不被世俗束缚,会一直乐此不彼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但却没有实现梦想的能力。这不是一种病态,它代表着所有人心中永不可及的“理想”。在这种意义上,人们把太宰治先生的文学称为永恒的“青春文学”。我们在他作品的主人公中发现了这一点,一个纯真的“永远的少年”带来的心灵上的`冲击无可避免。他与这世界的人性的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打开了窥视人性的窗户,从中看见自己的不足,他人的弊端,呼唤起心中一直藏起的胆战和寒栗。

  开头的语句的确是我感触最深刻的,我想作者能写下如此笃定的肺腑之语必定是经历了社会的险恶,人性的冷漠以及自我的摒弃吧。一个仅三十几岁的人能看透这一切,用尽一生才学写下不朽佳作,必定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才学,这是太宰治先生的作品给我最大的惊喜。

  “人间失格”中的“格”一词我将之理解为对待人生的态度,谁没有过痛苦和折磨?人间失格者不论何时都会存在,只是存在皆有意义,不论何种际遇都必有其须经历的因缘。与其凝望着深渊,不如怀抱温柔,明媚地活着。这是最基本的积极处世之道。

《《人间失格》读后感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人间失格》读后感心得】相关文章:

人间失格的语录40条10-22

人间失格的语录46条08-09

人间失格的语录35条07-18

人间失格的语录46句02-03

人间失格的语录45句08-13

人间失格的语录36句08-08

人间失格的语录合集35条06-26

人间失格的语录摘录46条08-22

人间失格的语录集合40句08-24

人间失格的语录合集39句09-25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人间失格》读后感心得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间失格》读后感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间失格》读后感心得1

  “人,是不会在握拳的同时还笑得出来的,只有猴子才会。”因为在知乎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勾起了我对《人间失格》这本书的好奇心,恰逢某平台打折,就买了一本回家试着读了一点。写这些文字其实严格意义来讲,称不上读后感,因为书刚到手,只读完了序章和第一章而已,但是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矛盾、纠结似乎与我十分契合,许多想法一点点的冒了出来,不写些什么的话,今天晚上怕是不能安然入睡了。

  “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

  一上来第一句就雷的我体无完肤,虽然读书之前,就对作者“自我堕落、字字泣血”有些心理准备,但没想到第一句还是让我大呼无声,黑暗中的台灯下,我竟不自觉的口看舌燥,赶紧喝了一大杯热水,自我安慰道“压压惊!”

  “人不吃饭就会死,所以必须劳动、吃饭——对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让我觉得艰涩难懂、更具有胁迫感的话了。”

  我在这句话上停留了许久,开始费解,后来有点理解,当我第四遍、第五遍仔细咀嚼这一句话的时候,竟然冒出了后脊背发凉的“同感”之感。是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还是只是因为这句话才突然有的这样的想法?我竟然可以理解这句子中的感情么?破折号以前,大家都是这样的说的啊,破折号以后,我曾经也有过同样的想法吧,我怎么能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呢。后边作者关于灾祸、背负的语言我却并没有像这样的触动,并没有尝试思考、理解别人的痛苦与幸福的行为,大概是因为我单单厘清自身的喜怒哀乐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吧。

  “那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作者说对人类极度恐惧,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对人类死心,所以用滑稽的言行来讨好别人,这句话,绝望中的那一丝不切实际的希望,使绝望更加的绝望。“表面上,我总是笑脸相迎,可心里头,却总是拼死拼活,以高难度的动作汗流浃背地为人类提供最周详的服务。”虽然我极力的想认为,我并不是这样的,但是内心的声音一遍遍的嘶吼,这不就是你这个虚伪的人类么,总是一副乐天派的表现,竭尽全力符合大众心目中“积极、乐观、向上”的描述,却在一个人的时候,偷偷在同样阴暗的台灯下,才敢转过身看看如下水道一般阴暗的内心。还有更让人恶心的感觉么?(没准这就是我为什么对下水道里湿了毛的老鼠那么恐惧的真正原因吧。苦笑。)“不知从何时起,我成了一个不能说半句真话的孩子。”谎言才是对阴暗最好的保护。

  “面对世人,我总是害怕的发抖。对于同样为人的自己的言行,更是毫无自信。我将懊恼暗藏于心,一味地掩盖自己的忧郁和敏感,竭力把自己伪装成纯真无邪的乐天派,逐渐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滑稽逗乐的怪人。”

  矛盾、纠结,内心与现实的冲突,无奈的逃避,后边关于滑稽行为的描写越是轻快,我就越是能体会到那深入骨髓的无可奈何与绝望,“怎样都好,只要能让他们发笑就好。”来自灵魂深处的祈求,面对强大的“人类”,无能为力,只能用虚伪的滑稽隐藏内心的恐惧,面对我的滑稽行为,不论是大哥“语气中满是疼爱”还是父亲“在玩具店里笑了半天的.”满意,都让我觉得作者的世界,是那么的冰冷、寂静、孤独。像我一样。

  “近乎完美的蒙骗众人。”

  这句多少有断章取义的嫌疑,但是这句话也是对我触动比较大的,近乎完美的蒙骗,未必不是一种真实,从某个角度看,最终被蒙骗的,或许并不是众人,而是内心中在阴暗角落里蜷缩的自己,越是活成了人们期待看到的样子,就越是压缩内心光亮的范围,角落变得更加狭窄,无法容身,阴暗变得更加阴暗,无法视物,直到蒙骗被戳破,那时的情景,就像作者写的“我稍加想象,已战栗不已。”

  “即是说,对女人而言,我是个能对恋爱秘密守口如瓶的男子。”

  作者说他“隐忍不言的孤独气息”是他频频被女人趁虚而入的诱因之一,对于此,报以极大的疑惑,完全不能理解,反复咀嚼思考也没有一丝困惑消除。或许继续读下去会有变化,但是今天晚上,不适合再看下去了。

《人间失格》读后感心得2

  总有人认为,叶藏,太宰治的缩影,是颓废,不堪的,“因为我更像一个丑陋的怪物,虽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个人,但社会却一直将我当做一个怪物。”他那样小心翼翼的活着,用所谓的处世之道教养出的做戏的习惯,伪笑着去迎合按理,合情,应该讨好的人,这个碰着棉花仿佛也会受伤的谦卑的人,只能用这种做戏的方式,保留他那颗圣洁纯粹的心。所以恰恰相反,《人间失格》描述的不是颓废的精神,而是极度的理想主义、因太过高尚而迎来破灭的理想主义。

  残缺的人丑陋,试图迈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却只能迈向毁灭。因为他太过敏感纯粹,所以,注定孤独,注定,他迈向毁灭。

  他清晰的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冰冷,他说:“人啊,明明一点儿也不了解对方,错看对方,却视彼此为独一无二的挚友,一生不解对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还要为其哭泣,念诵悼词。“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

  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也许他的看法太过偏激,世人么,总是相信时间有真情和温暖的。可是我们都知道,一路,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离合,最终,仍旧是孑然一生。没有人会将胸膛剖开,将躯体内的阴暗秘密全数交予他人,只是为了一生中那个短短的瞬间能够感到丝毫的被在乎的温暖,略微带些自弃意味的选择轻信。叶藏不愿意轻信,脆弱单纯的心灵岂能接受随时而来的打击。

  又或许因此,他总是站在世界之外观察着周遭的种种,“没有人在遭受别人责难与训斥时,还能愉快起来,但我却从人们生气的怒容中看到比狮子、鳄鱼、巨龙更可怕的动物本性。平时他们都将这些本性隐藏着,可一旦找到机会,就会像那些在草原上温文尔雅的牛,忽然甩动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他的感知,就如同神明,又或许他就是神明,如果真的有神不小心掉入人间,一定不会像任何宗教里所描述的救世主那样圣洁、坚强、慈悲,而是像他这般这样阴暗、扭曲、脆弱,又在自己的领域里固执执着。

  他缺少人类跟动物共有的最根本的执念、对于生存的欲望。在他父亲问他想要什么时,他无法回答、只是黯然的想:“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我快乐”。世俗的、对于“物”的欲望,他完全欠缺。的确,他曾沉迷酒色,和睦的人类社会只能建立在互相欺骗上。之中能开朗的活下去的人,不是笨到什么也察觉不到,就是聪明到学会了麻痹自己。叶藏卡在两者之间。他聪明得恰到坏处——看了清一切,却无法麻痹自己。也许酒色的温柔,正是一种良药吧。

  直到他遇见好子,他似乎又有了一种安慰与平静,死寂之前的平静。在好子被侵犯之前,叶藏把自己的痛苦归于他不能相信、依赖人类的这个个人缺陷。这个信念同时也成了他对于世间、对于人类最后的希望——不是人类无可救药,错都在不正常的自己——他一直是这么想而活下来的。当信赖天才好子的信赖被玷污时,他最后一丝希望也随之粉碎。世界上已是一片没有指标的荒野。“难道信赖也是一种罪过吗?”之后,叶藏终于步向完全的毁灭。他没有反抗,所以被关进了在精神病院里、变成了疯子。“不抵抗也是一种罪过吗?”

  太宰治用书里老板娘的一句话结束这本小说。“我认识的小叶,个性率真,为人机灵,只要他不喝酒的话……不,就算喝了酒,他也是一个向神一样的好孩子。”叶藏丧失作为人类的资格,不是因为他卑贱丑陋,而是因为他像神一样高尚。他只是一个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纯粹的人类,因为太过纯粹,而被丑恶的人类社会扼杀。对于神来说,人间无疑是个地狱,因为在心里埋葬着最绝对最纯粹的理想论,所以才更加无法忍受着世上的丑恶。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吧。

《人间失格》读后感心得3

  每次翻阅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压抑和撕心裂肺的源于作者的嘶吼。仿佛看见了作者将自己血淋淋都内心撕碎,缝进了字里行间。整本书最为痛苦的,并非身处地狱的纯粹之痛,也不是独居天堂的落寞之忧,更多的是在不断寻找反思自己时的无可归属感。

  整本书讲述了叶藏的一生,相对于悲悯这个词而言,贯穿全文的更多的是反思与寻找自我的过程。而反思所带来的绝望才是叶藏混混度日的原因。

  作者用荒诞的手法,透彻的刻画了当时社会对于亲情的漠视,家人之间的欺骗与虚伪,校园内的无聊与无越,社会的冷酷与欺诈。将爱与恨,痛苦与幸福二者融合而非放在对立面,将人间与失格、罪与罚的辩证置于文章的高潮。这种荒诞与现实的碰撞,给予读者了痛击心灵的一次庄严审问。

  主人公叶藏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性人物,一个性格悲剧与命运悲剧的融合体。整本书讲述了叶藏的一生,相对于悲悯这个词而言,贯穿全文的更多的是反思与寻找自我的过程。而反思所带来的绝望才是叶藏混混度日的原因。他既是个无赖,又是一个似神一样纯洁的好孩子。敏感脆弱的性格迫使了他努力迎合别人,也造就了带着面具生存的结局,从一开始不被理解,到最后没有归宿被众人耻笑都为叶藏挂上了“异类”的代名词,而这个代名词深深的烙在了小叶藏的身上,使他不得不拖着沉重的脚铐,在这个社会里选择了极端的生活方式,走完他悲剧的一生。叶藏所恨,不过是这个时代对他深深的排斥,而叶藏所爱,也无非是对他的认可与了解。他迷过三个女人,并非同时能献出一个物质的东西或者具有一个特殊的性格,而是拥有将他从人类与异物的边缘扯回来的能力,防止他掉入堕落的深渊。

  说到堕落,不得不提到的是叶藏的朋友掘木。掘木的出现是叶藏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他带领叶藏去了解所谓“吃喝嫖赌”,让叶藏学会了在自我麻痹中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掘木本人也可以是名正言顺的成为一个“坏孩子”,可掘木温柔的答谢妈妈做的年糕红豆汤时,叶藏发现连最淘气最浪荡的掘木也有自己内心拼尽全力想去守护的的人时,他的“异类感”似乎将小叶藏吞没了,而当良子因为善良而被侵犯时,掘木的所做所为更近一步的将叶藏击垮。

  叶藏所爱的'三个女人也改变了叶藏的命运。第一个女人了解叶藏的痛苦,叶藏爱她委屈低微的样子,因为这种感觉让叶藏背负的异类感减轻;第二个女人爱叶藏爱的深沉,使其体会到爱的温情,把叶藏从怪物与人的边缘拉回;第三个女人至纯至美,人畜无害的样子让叶藏体会到了天真的美丽,让叶藏明白了自己仍有做人的资格。他们都给了叶藏寻找自己时一个方向,让叶藏的异类感消减,给了他希望。而随着叶藏逐渐对人间有所爱恋的时候,第一个女人与他自杀未果,他成了所有人指责的对象,第二个女人的女儿虽小却从未接受他,因不忍心打扰她的幸福叶藏选择离开,他再一次失去了光明,第三个女人正因她的洁白无瑕遭人玷污,叶藏开始寻找罪到极致的含义。这三起三落,犹如巨石一样砸在叶藏的背上,让叶藏感受到无法言喻的痛苦。

  若进行一个夸张的比喻那么我不禁联想到了深渊。对于叶藏来说,他既不像凝望深渊的人所有的恐惧,也不像掉落深渊的人所体验的绝望的悲怆。更多的,叶藏就像是那个深渊一样。更多的复杂的心情,更在于无法将自己与世人融合,对自己的无限未知所带来的恐惧。在他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下,我们却仍能看到一个积极向上,阳光的男孩。叶藏似一个漂泊的旅客,路过无数的人,却始终未找到自己的渡口。他的一生并非救赎,更不是所为厌世,最多的是理解自己,自渡的过程。从深深的不属于这个世界,到之后去尝试理解世间这个词的含义,再到最后一切的崩塌。这一切的一切,归根与身处人间与失格的泥潭却无法自拔,世人与异类的定义中迷失。

  有一句话久久在我脑海浮现:“生之为人,我很抱歉。”

《人间失格》读后感心得4

  《人间失格》是躺在书架里好久的一本书,翻了几页,深感压抑,便再没有读起。直到前几天学弟说他在读,又恰好成立读书小组,便又和这书重逢。

  坦白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是在看叶藏的故事,而更像在回顾和剖析过去的我。这一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却也是刺激而痛快的。以至于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问自己: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假若你也曾有过一段晦涩孤寂的时光的话。

  叶藏从小生活在一个古板的旧式乡下家族,“大家都板着面孔吃饭,就俨然成了一种仪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规定的时间内聚集到阴暗的屋子里,井然有序地摆好饭菜,即便没有食欲,也得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嚼着饭粒”,如此压抑的气氛导致他对用餐时刻充满了恐惧。而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小孩子。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小叶藏如此敏感,对与人交往充满了恐惧和渴望?也许是因为生来就体弱多病,天生的性格阴郁,以及少与人接触,让他只画地为牢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人之初,性本善,他从书本中学到的绝对的善恶是非中为自己戴了枷锁。当他看到世间与他所想并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时,(例如当他看到大人们若无其事的虚伪做作时),他的价值观开始动摇,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正常的。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芸芸众生,一方面以高尚的道德要求鄙视人间,一方面又害怕自己不正常,渴望融入人间。他的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挣扎而痛苦。颇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可这只不过是他自以为的。

  如果用一个词去评价叶藏的话,那就是“混沌”。如叶藏一样的人的共同点是:敏感多疑,玻璃心,害怕受伤,极度恐惧人际关系以至于处理时战战兢兢,自我认同感低。然而,在面对与自己价值观全然不同的人间,有的'人选择了极端对抗,可想而知撞得头破血流;而叶藏选择了伪装自己,讨好别人,努力做一个能够融入人间的正常人。而正是这种伪装和偏执,让他始终游离于人间之外,且日日挣扎灵魂难以救赎。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这真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课题。而叶藏,很可悲,他无法认识自己,也无法客观的认识世界。他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饿不饿,他的一切都依附于别人的喜欢,别人的要求。可怜,可悲,可叹。

  可我也曾有过那样一段艰难的时光。只不过我选择的是对抗,固执己见。现在看来,大概年少时多一些坎坷和碰撞,未必是坏事。若不残酷,哪得顿悟。若是像叶藏一样不断地伪装和逞强,终有一天会不堪负累。许是和叶藏有过相似的经历或者说心路历程,所以阅读手记的过程中我十分理解他,但我却不能同情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叶藏只把自己拘禁在一个小圈子里,他的所有痛苦挣扎都是真实的,痛彻的。可是,在外人看来那就是一种不知所云的矫情,甚至当你走过那一段路再回望的时候,也会骂自己一句傻比啊我当时都在想些什么。可我也明白走出来有多么不容易,那是一段多么黑暗无助的时光。

  我很遗憾,叶藏没有和这个世界和解。叶藏最后感慨他失去作人的资格,是他在做出了那么多努力之后发现,他终究还是无法做一个正常人,他的灵魂依然无法得到救赎。更可悲的是,这些并非是别人的过错,而是他自己。是他的灵魂出了问题,难以修补。这无疑是最绝望的事情。就好像一个完美主义者看到自己忽然残缺的身体,难以挽回的那种悲恸。他再也没有勇气,也找不到办法去融入人间了。

  而我,以一个曾经的病友,现在的胜利者的姿态,不能去尽更大善意的理解和心疼叶藏,多了些许漠然,这也是我的悲哀。可我也庆幸,有时的'漠然也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我坦然接受它,并不以它为耻。毕竟,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俗人啊。

  愿所有迷茫的人,坚定的做自己,都能够与这个世界和解。快乐的生活。

《人间失格》读后感心得5

  “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这是我对于这本日本文学大师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人间失格》中印象最深的句子。

  我终于还是鼓起勇气提笔写下这篇文字,为什么会用“鼓起勇气”这样令人怪异的词?原因是太宰治先生在书中描绘的文字中的“丧”已经侵蚀了我,这种不可抗拒的感染力像毒在血液中迅速流淌,慢慢深入骨髓……

  在一位挚友的推荐下我初次接触了太宰治先生的书籍《人间失格》,我怀着淡然的心态开始读这本书,却以意犹未尽结尾。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带着魔力和侵蚀力,一点点打动我。

  查阅了关于太宰治先生的资料,才知道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身豪门,一生立志文学,师从金伏鳟二等小说名家;大学时代曾积极投身于左翼运动,却中途逃脱;生活放荡不羁,却热衷于阅读《圣经》;五度自杀,四度殉情未遂,三十九岁时与最后一位情人投水自尽。若是发生在当下的话怕是媒体们大肆炒作的素材了吧?《人间失格》是他的遗作,也是最被人知晓的作品。

  回到书中的内容,作者以自传的形式诉说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真实而又深刻。小说主人公叶藏酗酒,放逐自我,用药物麻痹自我,自杀,辗转于多个女人之间,药物和酒精侵蚀了他的身体和灵魂,他痛苦不堪,却又无法挣脱。

  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只是叙述自己的一生吗?不是,是一种发自灵魂的的拷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虚度光阴吗?当然不是,但是这世上有很多人都在这么做,活着的每一天仿佛机械般行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生没有活出该有的色彩,枯燥无味。等到躺在病床上的最后一刻,回味起自己的人生,才恍然大悟,后悔莫及。

  那些人是谁?可能是你身边的人,也有可能是你自己。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直面的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普遍课题,描写了社会中概率越来越高的自闭者、叛逆者、边缘者的悲剧。作品主人公就是这些人中的代表。叶藏若是处于当下,一旦试图叛逆、忠实于自我地生活,那么社会会越来越容不下他,他就会被异化成“人间失格者”。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之所以会受世人称赞,原因大概是悲哀的人都有叶藏的影子吧。他不断引起人们的共鸣,残酷地给予世人痛击,甚至成为了不少人的精神导师。

  “因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他从挂着失真的笑讨好所有人的童年,到挣扎于金钱与爱日渐倦怠而绝望的青年,叶藏于安乐时创作绝望之诗,于不如意时写出生之喜悦,这样的反差令人感到他的直率和悲哀。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所有人内心的无意识深处都存在着一个“永远的少年”。他不会老去,永远不会长大成人,他是永远的英雄,永远的青春。他不会定型成某一特定角色,不被世俗束缚,会一直乐此不彼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但却没有实现梦想的能力。这不是一种病态,它代表着所有人心中永不可及的“理想”。在这种意义上,人们把太宰治先生的文学称为永恒的“青春文学”。我们在他作品的主人公中发现了这一点,一个纯真的“永远的少年”带来的心灵上的`冲击无可避免。他与这世界的人性的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打开了窥视人性的窗户,从中看见自己的不足,他人的弊端,呼唤起心中一直藏起的胆战和寒栗。

  开头的语句的确是我感触最深刻的,我想作者能写下如此笃定的肺腑之语必定是经历了社会的险恶,人性的冷漠以及自我的摒弃吧。一个仅三十几岁的人能看透这一切,用尽一生才学写下不朽佳作,必定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才学,这是太宰治先生的作品给我最大的惊喜。

  “人间失格”中的“格”一词我将之理解为对待人生的态度,谁没有过痛苦和折磨?人间失格者不论何时都会存在,只是存在皆有意义,不论何种际遇都必有其须经历的因缘。与其凝望着深渊,不如怀抱温柔,明媚地活着。这是最基本的积极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