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读后感1
读了《大学》这本书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并把《大学》排在了“四书”的首位。
我最喜欢《大学》中“止于至善”的一段话:“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就是说,作为君主,应当广施仁政;作为臣民,应当敬事君王;作为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作为父母,应当慈爱子女;与人交往,应当坚守诚信。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南宋时期爱国将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在1126年,金兵攻打中原,岳飞要抗击金兵,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十分高兴,就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刺在岳飞的背上,教导儿子要精忠报国。岳飞投军后,打了很多胜仗,无数金兵闻风而逃……。但后来昏庸的皇帝却听信小人的话把岳飞杀害了,但岳飞的美名却流传于世。我特别敬佩岳飞,不只是他的.勇敢和武功,而是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岳飞为什么能做到精忠报国呢?就是因为岳飞孝敬母亲,听从母亲的话。岳飞在国难当头之际,不仅做到了“为人臣,止于敬”,也做到了“为人子,止于孝”。
读了《大学》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我们从小就要认真听父母的教诲,不能跟父母顶嘴。对兄长要敬重,看到长辈和老师要敬礼。对人要有仁有义,不能骗别人,也不能把我所知道的别人的秘密告诉他人。在学校要认真听讲,上课不说悄悄话。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上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定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大学》这本书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从孝敬父母开始,努力尽到做儿子的责任,尽到做学生的责任,从一点一滴做起,长大后,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大学读后感2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要管别人说什么,我们都不要放弃梦想。这就是我读了《建一所自己的大学》后所想到的。
这篇文章讲了:高考前,纳巴克老师让学生写一篇名为《我向往的大学》的作文。弗朗西斯在作文中写道,他向往自己建的大学。纳巴克老师给这篇文章判了不及格,还批评他好高骛远,并让他重写一篇。可是弗朗西斯没有重写,又把原文交了上去。后来,他考上了建筑设计大学,并如愿以偿,建了著名的查尔斯顿大学。
读完文章,我感受颇深。假如在纳巴克老师批评弗朗西斯的梦想不切实际,让他放弃时,他真的放弃了,那么他还能建查尔斯顿大学吗?每个人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比如不被人认可等。有些人不怕挫折,不怕嘲笑,最后实现了梦想。而更多的人害怕讥讽,丧失了信心,最后放弃了梦想。我国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就属于第一类人。
邓亚萍从小立志做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但是她的个子太矮了,而且手脚短粗,去体校面试,都被拒绝了。体校老师对她说:“你的个子太矮了,没有任何打乒乓球的天赋,还是别练体育了。”还有人说:“你长这么矮,还练体育?”但是,年幼的邓亚萍并没有因别人的劝阻、讥讽而改变她的梦想,跟父亲学起了打乒乓球。她每天练完体能后,还要做100个接发球动作。腿肿了、手磨破了是家常便饭。终于,邓亚萍进入了国家队。她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不懈地追求。几年后,邓亚萍就夺取了世界冠军。她用自己辉煌的成绩证实了梦想可以成真。
通往理想的路是曲折的,在这条路上,会有许多困难。我们要像弗朗西斯好邓亚萍一样,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最终才能摘取到理想之树的果实。
大学读后感3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也是世界无产阶级的宝贵财富。
本书描述了主人公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从此喀山的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杂货店等四处做工。后来,因接触大学生和秘密团体的成员以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民主主义著作,甚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十年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看完这本书,不禁使我想起上高中以来所遇到的困境,无数的压力使我的心情曾一度陷入焦虑中。无奈之下,只能硬着头皮死撑着说:‘自己选的路,爬着也要走完’。现在想想,我的经历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我们都是平凡人,而他却能在那个不平凡的年代,表现的那般不平凡,他树立了坚定的信念,他学会了正视自己,学习了他人之长,磨砺了不可摧毁的意志。
对未来,他有清晰的打算,对当下,他脚踏实地的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持之以恒。对过去,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曾全力以赴。面对艰难的生活,他在书中写到:‘苦难的.日子里我变得更加坚强,我并不奢望他人的施舍,也不渴求偶然的好运降临,生活环境越艰苦,越能磨练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这个道理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的确如此,这本书让我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放弃就等于失去。
大学读后感4
提起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人们就会立即想到《变形记》。
小说的主人公格雷高尔是一家的旅行推销员。在一个普通的早晨,他从不安的睡眠中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的父母和妹妹看到他在早晨7 点之后还没有走出自己的房间,都感到极度惊讶。随后,公司里的经理亲自登门询问他没到的原因。在家人和公司经理的催促下,他挣扎着起床去开门。可是他的变化越来越大,彻底变成了一只甲虫。他的.新形象吓跑了经理,几乎吓晕了母亲。于是,格雷高尔被关在自己的房间里,因为家人看到他的感觉只有恐惧和厌恶,他成为家中的丑闻,成为亲人的累赘。最终家人不能再容忍他了,而他也由于长期不吃东西,最后悄然死去。
格雷高尔的变形仅仅是表面上的,他真正的内心仍然执著于以往的一切。例如:他早晨醒来后,脑子里仍然考虑的是他的差事,除了饮食上爱好的变化外,他几乎保留了以往的一切习惯,包括对墙上那幅画像的喜爱,为了阻止房中家具被搬走,他招来了父亲那只几乎令自己丧命的苹果。换言之,格雷高尔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异心”。
“变形”了又如何?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生活依旧很美好,而心中的的理想也不会随之动摇,仍要执著的追求,但是,仍要认清现实的状态,搞不清楚状况的人,不容易获得成功与尊重。
作品中的主人公梦醒之后,发现自己成了大甲虫,全家惊恐,绝望至极。在我看来,没有比这更绝望的事情了,不过,还没有结束呢?孤独接踵而至。怎么办呢,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一家人终于接受了它。妹妹很细心,妈妈也好言好语,哥里高尔感到温暖,温顺的配合着,事情似乎得到了缓解,不过,经济上的不堪重负把这个家拖垮了,心理上的负担也逼疯了他。哥里高尔想克制,却又克制不了。理智已经失控,回忆占据了所有,虽然是甲虫的躯壳,但人类的心无法让他逃避。他要作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无法忍受别人当他是恶心的爬虫,他渴望回到过去!但对过去又十分恐惧,以致于有些喜欢现在的生活了。矛盾的交织让他心力交瘁,最终死在自己房间地板上。
哥里高尔不是一个简单的小说人物,他是卡夫卡的写照。卡夫卡在写自己,写自己压抑的生活。
《变形记》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小市民。在能生存的前提下,他们会去关心别人,爱别人,但别人一旦破坏了自己的生活时,爱就不复存在了,留下的只有赤裸的冷酷。作品中哥里高尔的妹妹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到最后,哥里高尔在痛苦的挣扎中,悲惨的死去了,生活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或许还比原来好了一点。他的妹妹是跳跃着走的,似乎忘记了刚刚死去的哥哥,或许,根本就没这个人。
大学读后感5
对于《红楼梦》,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厚厚的书册,密密麻麻如蝌蚪般的文字,散发着油墨的气息,让那时才初一的我产生了厌倦。也许是对这种密密麻麻的文字的排斥,我并没有把这本书读完。再读红楼时,我已是高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渐渐长大,对于爱情有了朦胧的见解。重新端起厚厚的书页时,发黄的书页上不再是蝌蚪样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幅幅真实动人的画……
起初,看到的是黛玉的孤傲,宝钗的圆滑,湘云的爽朗,王熙凤的泼辣……后来,看到了黛玉对爱情的纯真,对封建教条的不满。宝钗对婚姻反应的冷淡,是一个封建世俗的守卫者……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写的便是黛玉和宝钗。“可叹停机德”说宝钗是合乎封建道德标准的贤妻良母,“金簪雪里埋”描绘了宝玉出家,一人独守空闺的悲凉。“堪怜咏絮才”称黛玉有谢道韫咏絮之才,“玉带林中挂”黛玉泪枯而死,宝玉出家为僧。
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悲剧不仅是家庭悲剧,更是社会悲剧。王熙凤在得到贾母的态度后,用宝钗替代黛玉演了一处“偷梁换柱”。结果便是黛玉的死,宝玉的心灰意冷。
红楼里众多人物,独爱黛玉,她的孤傲,她的天真,她的才气,她对爱情的纯真,深深感染了我。她没有宝钗的机灵圆滑,没有王熙凤的权术,没有湘云的英朗直爽……一个多泪多伤的女子,即便出生便择定了家庭轨迹,即便出生便注定死的凄凉,她依旧敢爱敢恨,临死前的那句,“宝玉,你好……”更是悲凉。一首《葬花词》是她不愿受辱,不甘低头屈服,好强要胜的情绪宣释。“侬尽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意为现在别人笑我葬花痴傻,他年别人葬我可知我是谁么?暗含了自己命不如花,道尽了心中苦楚。这样一个格格不入,多泪多伤的女子是那样的凄美。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到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甚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地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的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问题。
《红楼梦》缘起灵河畔一抹降珠草,受神瑛侍者浇灌,又因浇灌过多故五内郁结。这也就是宝玉与黛玉悲惨爱情的写照了吧!
大学读后感6
自古云:“居安思危”。意思是在自己已经过得安逸舒适的时候,不要忘记其中潜在的危险。这在那个战乱纷纭的时候很实用,但在我看来,对于现在的大学生们也同样试用,只不过这里的“危”解释不同了。
在当今社会,天才不常有,蠢材也同样不多见。现在许多被称为“天才”的人也可能是比别人多花一点时间罢了。因此,在这里我想说,如果你是天才,倘若你不努力,只是在自己的安乐窝里待着,只会重蹈覆辙“伤仲永”的故事,最后变得泯然众人矣,然后获得别人短暂的同情与惋惜,但是自己的人生从来都是自己掌握的,你如果失去了自己的优势,你的人生也同样会难以改变。如果你是蠢材,倘若你失去了奋斗的信念,选择在别人的同情下生活,到最后你的`人生将会失去自由。如果你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员,倘若你不努力,像一颗在土壤表面的种子,不愿埋藏在黑漆漆的土里,只想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那么你永远都不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所以,无论是天才,蠢材还是大众,要想取得成功,他们同样都需要勤奋努力。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只有咬紧牙关的拼命奋斗。舒适安逸与享乐都是滋生懦弱的温床,除了让你享受一时的快乐,成为你前进的绊脚石之外,别无其他的好处。
对于当代大学生也是这样,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出现了许多高科技,使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也越来越便捷,与此同时,带来的也有许许多多的诱惑。因为经历过高压力下的学习,刚自由的大学生们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在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之前,他们也会有一段颓废的日子,会选择在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看小说,玩游戏等,以此来打发自己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安逸,殊不知这样带来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在任何一个不坚定的人来说,都可能被这些诱惑所影响。比如说,游戏,网络小说,电视剧等,本来是大家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一种工具,到头来,其中的负面作用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譬如,网瘾少年。因为网瘾而被退学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在你还没有成立一番事业前,所有的舒适,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别在最好的年纪,只会吃饭睡觉玩手机。
我们要明白,你想要什么,就得拿出与之等价的东西去交换,想赚钱就得劳心劳力,想成长就得风雨兼程。真正让你变好的选择,过程都不会太舒服,但是只要熬过了这个阶段,你会看到更美好的自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我们大学生应该执行的一个准则。
大学读后感7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中翻看到了南怀瑾先生著作的《原本大学微言》,随意翻了几下,立即被作者渊博的学识、综罗大量的文史典故所吸引,爱不释手。由于自己有收藏好书的习惯,所以回家立马上网淘了一本,闲暇无事时好读几页,思所得,察所失。
怀师对《大学》中的微言大义作了深刻的揭示,其中不乏给我们知识的乐趣和人生的启悟。他以“经史互参”、“以史注经”的传统治学方法,并结合儒、释、道互相比较对照来解读《大学》这一儒家的经典著作。以其充满睿智、诙谐幽默的语言,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深入浅出,让我们能够轻松地理解古人的学问和智慧。
《原本大学微言》我利用闲暇时间读了已有好几遍,书中对《大学》的内涵详细的阐述与历史史实相结合。让我读后对《大学》的内容有较全面的的认识与理解,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书中内容博大精深,需要反复阅读,而且许多都需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慢慢体会、感悟。读书最忌讳急躁,它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领悟。
《大学》的“三纲、七证、八目”,构成了儒家思想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一个真正立心做学问的人,以毕生这精力去探求都不为过。
首先,谈谈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纲其实就是树立一个人生目标。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在大学阶段,通过不断的学习知识和钻研,学会为人的道理,然后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所领悟的道理传之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直至做到最好。
在怀师的讲述中,儒、释、道通讲,而恰恰是佛学中的“定静”功夫来诠释《大学》中的“定、静、安、虑、得”。“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自天子以至庶民,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从书中感悟最多的`就是这七证了,这是十分重要的准则,是对人的修养、思想的一种锻炼,是自己做任何事情之前的思维过程。接下来就是“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现在仍然停留在格物致知的层面上――“了解自己,明白事物的道理”,其实更多的仍是“格物”,很少试图了解自己。读着读着,我就不经意的思考人生,思考人存在的意义。唯有思考,才能察自己得失,明白自己一天忙忙碌碌所谓何事。有时候,静下来思考,可以让自己走出迷茫,活的不是那么漫无目的,而是觉得自己真正有所存在的意义。
这本书确实让我收获了许多。其实自己一直只顾着“格物”,想着怎样才能学好知识,后来才发现自己连基本的“七证”都没掌握,而且没有“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样的目标作为动力。从大师的深刻讲解中,我才慢慢体会出了作学问最根本的道。
大学读后感8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通过对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生活和命运的回顾,展现了世纪之交广阔时代背景下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他对自己总是谦逊地不肯多着笔墨,但我们却毫不费力地领
略到了多个阿賡沙不断追求的形象。在我读的书目里,我最喜欢的就是《童年丨在人间丨我的大学》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童年》,我不禁泪流满面;读完了《在人间》这部分,我又为旧俄国的黑暗制度而气愤;读完了第三部分《我的大学》,我被主人公 在社会大学锻炼的精神所深深打动。这本书讲主人公阿廖沙小时候父亲病故,9岁时跟母亲来到外祖父家,亲眼看见毒打儿童等令人作呕的丑事。但是,外祖母却给他讲了许多故事,他被外祖母的故事所吸引,因此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1岁时由于外祖父家业破败,无法养育他,他便到社会上打工,独立生活。他 曾经在鞋店、圣像作坊、画师家和轮船厨房做工,受尽了屈辱。可是,书籍使他找到了慰藉,在探索文学的路程中,阿廖沙又一次开始了新的人生。在16岁那年,阿廖沙获得了自由。他重新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一直想上大学,可是那时的大学对穷苦学生是关着大门的。终于,有一个“特别大学” 一一专门收留穷苦学生的学校向阿廖沙敞开了大门,阿廖沙终于开始了新的生活。(作者对本
书内容的描述较为详细,这也为之后作者阐发自己的感想作了很好的铺垫。^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在生活上,阿廖沙和我比真是差得太远了, 我从小就有父母的关心、爱护,是“小公主”、“掌上明珠”,真是含在嘴里怕化 了,顶在头上怕摔着。可是我却总说自己父母如何如何不如别人。在学习上,我时 不时嫌学习闷啊,烦啊,一点儿也不主动,小阿廖沙把学习当朋友,而我却把学习 当成了自己的敌人。
小阿廖沙的生活是艰难的,可是文学给他带来了希望,他的生活在自己的勤奋 努力下逐渐走向光明。我生活如此轻松,那么我就更应该像阿廖沙一样去好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将来建设祖国的明天贡献力量。(作者从书中主人公联系到自己,从书中学到的道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为这个社会做贡献。^
《童年丨在人间丨我的大学》一书,像明灯,像丰碑,闪烁心头;像多彩的阳 光,伴我踏向繁花似锦的征程。
文章先概括地写了原书的大意,交代得清楚、自然,然后由小阿廖 沙的命运和对文学的热爱、追求,联想到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对待学习的 态度,在对比中加深了文章的主题。
大学读后感9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简单的像一杯白开水,温温而饮,不察滋味,我不止一次察觉自己的孤独,深夜里一个人咿咿呀呀,伴着深沉而幽谧的黑穹,独自走入梦的深处,那时一个不可及的远方。
谁的人生,不青春,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迷茫,不再有。有些孤独感被我们挣脱,落入大地生根发芽,有些孤独感北风吹走,千里传播,寻求共鸣。
上了大学,远离了故乡,没有了交心的朋友左右,没有了家人的陪伴,无论,阳光多好,别人多乐,我的影子总是被拉的很长很长,略显孤寂。
不过,我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夜路,一个人上自习,慢慢习惯了一个人,直到突然有一天,我才意识到了,我习惯了孤独,驾驭了孤独,我不再是从前那个以来别人的我了。
从惧怕孤独,到忍受孤独,再到享受孤独,对于野蛮生长的我们而言,也许不过是一场电影的时间,一次失恋愈合的时间。你总会知道失败是难免,明白黑暗是姿态。你不再为选错公交路线,坐反开往目的地的地铁,被喜欢的.人拒绝,常去的餐馆欢乐厨师,来不及看的影片已经下线,团购的优惠券早已过期等等为这些而郁闷,人生总会从我就是个“傻缺”慢慢变成“呵呵,我是个傻缺。”然后变成“没事,我们都是傻缺。”与此同时,我们的父母也从“你绝对不能这样”慢慢变成“这样真的好吗?”然后是“你自己注意点就行”然后,渐渐的,我们就真的长大了。
刘同在书中曾问道:“一路上经历这样的孤独算不算虽败犹荣。”我虽孤独,可我犹荣,我透过孤独慢慢成长。我的眼睛里,看到的,也不仅仅是阴霾,而是在乌云背后的太阳。
谁的青春不迷茫,我自跌打中长大,不怕风雨不怕伤,深夜读者刘同的书,这些写给自己的话,希望多年后你还能记得。无论最终你将收获怎样的自己,要相信你都能一个人度过所有。当时,你最害怕的,最终都会成为你面对这个世界的盔甲。
大学读后感10
今天的我有点郁闷,有点无聊,有点寂寞,有点空虚,总想找点事来打发时间,所以我就信手拿起一本《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的书来读。本以为又是一本说教的,枯燥的书,但后来才发现,这本书并不是我想的那样,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下定决心读完它。
这本书以朴实,真挚的语言向我们介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读什么,感人肺腑,使我受益匪浅。书中给我的感触是:要养成善于思考,见微知著的习惯。其实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只要留心观察处处都有奇迹发生,文章的主人公就是那种善于思考,留心观察的学者,即使是一个小广告,一则新闻,他都不会放过,仔细观察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一次,宝洁公司推出6款洗发水,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肯定认为没什么奇怪,6款就6款啊!有什么特别的!但是主人公却提问,为什么宝洁公司不集中精力做一个洗发水品牌?这些品牌之间有什么联系?带着这些疑问,他开始有意识观察宝洁的广告,通过日积月累,他对宝洁的产品很熟悉,日后到宝洁公司面试,他一举成功。其次,我学到“买一送一”的促销思维运用到求职招聘的`过程。“买一”就是做到术也有专攻,精通自己的专业,“送一”就是发展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特长作为分卖品免费赠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想起在书上学到了许多,但是在现实中什么也没有学到,不禁鼻子一酸,泪水就这样顺流而下。
进入番职已有半年多,时间来去匆匆,回忆起失去的青春才猛然想起,自己一直以来都是那样的颓废,1800多个日子已从我的手中溜走,像针线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泪潸潸。想起自己深陷颓废的沼泽地里许久,丧失了生活的斗志,放弃了奋斗的目标,但是一直都无动于衷,放任自己,任其自流,使自己在颓废中学习,在颓废中生活,在颓废中交友,在网络中沉迷......虽然知道颓废正一步一步的吞噬自己,但是自己就是不想改变现状,,所以搞得自己每天都过行尸走肉的生活!!!但是自从看了《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以后,我受益匪浅,给了我阴暗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和光明,让我深深了解到,失去的青春,抱怨也无济于事,为有现在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在大学期间,培养自己的个个方面的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为自己的青春书写绚丽的一笔。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很快就过去!颓废的日子就要结束,接下来就要整理情绪,收拾心情,制定目标,然后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只要努力过,奋斗过,执着过,我想即使失败了,我也无怨无悔!
大学读后感11
在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这前,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究竟读大学要读什么呢?大学已经是一个不同于高中的概念了,我们不能再依赖在父母的身旁,我们来到陌生的城市,没有父母在身旁约束我们,我们更加自由了,也更加放纵了,《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加上经历了艰苦奋斗的三年高中,自己在大一的第一学期确实在迷茫中度过了。整天就是在社团工作,还天真地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很充实,每天都在忙,即使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忙的是是什么。记得有师兄跟我说我把学习和社团工作粉末倒置了,确实是这样了。没有学习,写作业,那罪恶感还远远比不上没有做好部门的工作。
记得这本书上有这样的一句话:当大学踏出校门以后,就很难再像大学毕业以前一样读书了,一方面是因为生活奔波,没有足够的心情和时间;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了良好的学习的学习环境,没有了安静的图书馆和明亮的教室,没有了可以和你一起讨论问题的同学们了,读后感《《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覃彪喜老师的这句话提醒了我。我一直就喜欢把不想做的事延后,告诉自己还有时间,以后再作吧,就是这样的自我安慰,然后就把事情放到要以后再作。覃老师提醒了我,没有那么多的以后了,不能总是这样的.角度来想问题的。今天的事情要今天毕,这是小学生都懂的问题啊!就像在看书这方面吧,自己就是不喜欢看书的人,但是太长时间没看书心理又不踏实,自己老是自我安慰地说,别怕啦!现在是打好基础的阶段,先学学其他的,看书的话以后还有的是时间,不仅有以后三年的大学时间,还有毕业后出来工作的时候,看书的时间和机会还多得是,不用着急在这一时。我要好好珍惜四年大学的时间,多看些书,多学点东西。
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是,它不是一本传统的就教读者怎样成为一个在校好好学习的乖学生。覃老师告诉我们:什么课都不逃,跟什么课都逃掉是没什么两样。确实是这样的,虽然说我们在大学有四年这么长的时间,但是时间不好好把握也是很快就溜掉的。做为一名大学生了,我们都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我们可以跟据自己判断哪些课是有用的,不如英语之类的,我们必须去好好认真的上课,哪些是完全没必要,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做更多对我们有意义的事情,学习更多的。
能够在读大学之初就读到这本书我觉得是一种幸运,它可令让我学习到不少课本上,课堂上学不到的实用性的东西,也让我少走许多弯路,让我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些事。这本书让我获益匪浅。
大学读后感12
让人很难理解,几千年前古人总结的经验,到了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依然掷地有声、经典至极。这是我读《大学·中庸》时的感受,而且读的越多、理解得越深,这种感受越强烈。
《大学·中庸》中不是句句有理,但绝大多数都能发人深省。其中,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我最认同的是“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句中的“豫”作“预”理解,是“计划”、“准备”的意思。这句话可以简单理解为:“做任何事,如果事先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就能成功;如果事先没有计划好或准备好,则可能失败。”
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上个星期五的朗诵比赛,我们班又拿了一个一等奖。这个一等奖也是来之不易的。老师一接到通知,就抢先进行了计划和选题,接着就组织我们进行练习,开始的那几天,我们除了在学校练习之外,老师还要求我们每天回家练习朗读,实际上,这就是在作充分的'准备。离比赛还有两天的时候,老师每天又抽一、两节课给我们排练,此时,她专门注意纠正我们的舞台效果。正式比赛的时候,我们全体同学无论是字正腔圆,还是精神面貌、感情投入等多方面都比别的班要好。现在来看,如果不是老师抢先计划并组织我们充分准备,我们就很难拿这个一等奖啦。
事先没有计划和准备的事,我做得多了,当然也就尝到了很多次失败的滋味。比如有一个星期天下午,我记得我还有一个办手抄报的作业没有做,于是,我急着做手抄报。当我找a4纸的时候才发现纸没有了,爸爸便马上给我买回来。这时,我又发现,我不知道画什么画、写什么内容,好不容易画好之后,又发现彩笔掉在学校啦,于是爸爸又去给买彩笔。前后折腾了四、五个小时,才把办了一张质量很差的手抄报。后来想,如果我事先准备好材料,并事先设计好手抄报的版式和内容,我想,这张手抄报不仅质量要高一些,而且花的时间也少得多。
现在,我时常在做事和学习的时候都会想起“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一重要的做事准则。
大学读后感13
他以为,艺术作品附属于一个总体,艺术家应该从团体实际出发在联合如今的天下环境,丹纳进一步提出,把种族、环境和时代作为艺术的三种根本要素。所谓种族,是指一个民族在生理学和遗传学意义上所固有的性格、气质、看法和智力等方面的文化倾向。这种倾向是一个民族的先天天性和最稳固的原始特性,少少受环境的迁移和时代变革的影响而变革。红岩读后感1000字 所谓环境,包罗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前者指物质环境,包罗种族生活的天文地位和睦候状况等自然条件;后者指民俗习惯和精力气候,此中包罗政治、战争及民族性格和生活情趣等整个社会文化气氛。他看来,种族是艺术的“内部的精华”,而环境则是艺术的“外部影响”。而时代则是内部主源在下“外部影响“。在丹纳的体系中,人类一开始,在环境的一定推进下,经过工夫的作用,规划艺术特点,艺术风格等等,当这些到达一定的程度,则构成了地区行的艺术,好比说:中国和欧洲的差别,开始是因为环境和种族的截然相反,到达一定程度,构成了两种截然差别的文化。艺术哲学 读后感
我以为这本书的`最大代价在于,它把艺术史研讨与美学研讨联合为一体,提供了在以后搞艺术的详细实际环境,而不是像普通哲学一样的广泛纪律。
艺术也是一个构成,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建筑计划应该跟当地的文化,环境,时代,种族,信仰,资金,技术,形体的大小等互相吻合,到达一种无机的团体,这才叫艺术美。
艺术也是一个构成,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建筑计划应该跟当地的文化,环境,时代,种族,信仰,资金,技术,形体的大小等互相吻合,到达一种无机的团体,这才叫艺术美。艺术哲学 读后感
他还提出了怎样鉴定艺术作品的的代价,艺术作品再现种族、环境和时代特性的程度及结果。一共有三条:特性的紧张程度;特性的无益程度;结果的集中程度。
大学读后感14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通过对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生活和命运的回顾,展现了世纪之交广阔时代背景下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在我读的书目里,我最喜欢的就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童年》,我不禁泪流满面,读完了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在人间》,我又为旧俄国的.黑暗制度而气愤,读完了第三部分《我的大学》,我被主人公在社会大学锻炼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这本书讲主人公阿廖沙小时候父亲病故,9岁时跟母亲来到外祖父家,亲眼看见毒打儿童等令人作呕的丑事。但是外祖母却给他讲了许多故事,他被外祖母的故事所吸引,因此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十一岁时由于外祖父家业破败,无法养育他,他便到社会上打工,独立生活。
在十六岁那年,阿廖沙获得了自由。他一直想上大学,可是那时的大学对穷苦学生关着大门的。终于,有一个“特别大学”—专门收留穷苦学生的学校向阿廖沙敞开了大门,阿廖沙终于开始了新的生活。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在生活上,阿廖沙和我比真的是差得太远了,我从小就有父母的关心,可是我却总说自己父母如何如何不如别人。在学习上,我时不时嫌学习闷啊,烦啊,一点也不主动,小阿廖沙把学习当成乐趣,而我却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负担。
小阿廖沙的生活是艰难的,可是文学给他带来了希望,他的生活在自己的勤奋努力下逐渐走向光明。我的生活如此轻松,那么我就更应该向阿廖沙一样去好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将来建设祖国的明天贡献力量。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一书像明灯,像丰碑,闪烁心头;像多彩的阳光,伴我踏向繁花似锦的征程。
大学读后感15
通过阅读董旭花的《小区域大学问》,更了解区域活动开展的重要性,更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品质。我认识到一下几点:
1、让幼儿在活动中发挥自主性。幼儿选择区角进行游戏。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给予幼儿自主学习、游戏的空间。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探索,学会交往。首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幼儿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其次,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交往合作。幼儿面对的多是长辈和老师,他们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孩子和孩子之间的随机渗透和熏陶却远大于长者的谆谆教导。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交往空间,幼儿可以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由活动,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他们之间也需要交往合作。
2、教师的观察要以点盖面,也不要像蜻蜓点水一样,也不要多次只观察一个区域,不同区域里都有不一样的表现。所以可以每次都重点观察一个区域,渐渐扩大,关注幼儿在不同区域里学习品质的特点和发展,因人而异。
3、教师的引导要隐性,不要干涉幼儿太多的想象力。蒙台梭利曾对观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作过精辟论述,她指出惟有通过观察、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配合幼儿的成长需要。因此,区角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站在幼儿背后的慈爱、沉静的观察者,真正从观察中获取准确的信息,教师与幼儿同玩同乐,融入游戏中,在指导时应捕捉良好时机,促进幼儿互动,积极推动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应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
4、区域材料的投放要美观性、操作性,实用性比较强,材料还要多样性、丰富性,要让孩子多动手。区域活动中,幼儿游戏的兴趣和质量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的。因此,投放的材料应有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创造性。
5、教师要尊重幼儿,能作科学评价。
教师要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不同的评价。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多其创造性的发挥:“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还能做出更好的,不一样的,教师等着你的新作品”等等,使其永远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好的。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了其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哟,你今天真能干,这个问题都解决了,真棒!”“今天你的想法真不错,等会儿小朋友肯定都会向你学习的,”使他们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收到更高的教育效果。
【大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大学》读后感04-28
大学的读后感03-09
我的大学读后感07-09
《我的大学》读后感05-08
《我的大学》读后感06-13
大学读后感范文08-27
我的大学读后感07-12
伤逝大学读后感09-11
《我的大学》读后感范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