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1
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可以用郭教授评价学生的语言来评价:虽不能说是字字珠玑,但绝对是篇篇可读。专业性,理论性的书籍能如此让人信服并引起强烈共鸣,确实是难能可贵。书中许多观点,句子我都记忆犹新。如“人之初,性本学还是性本惰?”“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等。
生本教育思想的学生观是:起点非零。
过去的教育一般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表现在教育上,就是越俎代庖。生本教育认为: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数学才考了十几分,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歪歪扭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作为人类的新一代,他们都像长江一样,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在他们后面的,是人类50万年进化发展的历史;在他们前面的,是正在展开的现代社会,他们将会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儿童不可限量。因此,我们认为学生有学习的本能和天性,学生的起点绝不为零。遗憾的是,这种本能和天性被许多人包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长期忽视。生本教育正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尽可能顺应儿童学习的天性,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还教育以本来面目。
郭教授原文的精彩篇章我就不再一一累述。好的文学作品的特征之一是能引发人丰富的联想,郭教授的作品就做到了。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方式。读的过程中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距离生本有多远,有让我欣慰,并小有成就感的,也有让我困惑反思的。
郭教授的观点: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这一点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就拿作文教学来说吧。刚入学时很多学生作文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写作文就是大话、套话。7年级的孩子就开始写和谐滕州。其实他能先和谐小组,再关心班级就很不错了。
为了纠正这种现象,我从入学就告诉学生,写作文就是说话,最低要求就是说清楚,说明白。让别人听懂。较高要求就是说的有意思,有道理,让别人想听。这种理论简单明白。
学生其实是非常聪明的,稍加点拨就写出相当精彩的作品。这时,教育对象就变成了教育资源。我把优秀作文在班上宣读,起到了非常好的导向作用。学生会这样写,只是不知道这样写是对的、好的。看到别的同学这样写得到老师的`表扬,很多同学效仿,作文有了长足的进步。
应了资源共享那句话,写作资源也变成了德育资源。7。4班倪萌同学作文写的是咱学校暖气管道漏水的事情,污水桶里的抹布他怎么也伸不出手去捞,正犹豫的时候,赵文源同学伸出手捞出抹布,堵住了出水口。抹布堵不住时,就直接用自己的手堵住了漏水处。要知道那是滚烫的热水啊。倪萌非常惭愧,把这件事写进了作文里。班主任刘老师告诉我,他是4班班长,作为班长在班会上给同学们讲这件事,讲的时候倪萌都流泪了。两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多好的作文素材,多好的德育事例,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吗?我整理出版7年级第一期《同风飞翔》,选入了这篇文章,目的是给全体同学一个良好的导向,既是写作导向,更是德育导向。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2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令我耳目一新,其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内涵丰富,立足学生,放眼发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是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是一本对各个学段、各种教育方式都具有适应性的“有突破性的教育专著。” ,读后让我重新审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生本教育”从根本上鲜明地解剖了当前我们所从事的教学模式,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这一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为什麽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
生本教育体系要求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容易。把一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於学习的知识,并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不断的、快乐的游戏,孩子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头脑变得十分灵活,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赏识教育要深入教学,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孩子的优点,同时我们一定要充满爱心,要懂得原谅,要学会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内心是极其敏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本质出发,相信他们。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
生本教育体系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相信“儿童的独立性”。这些最基本的理念平时不以为然,然而今天在书中读来竟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当然,更深刻的理解还需要自己在教学中深刻体会。期盼着在自己今后的课堂中,自己的学生也能如此的成长、如此的学习,期盼着“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儿童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嬉戏游荡,构成了整体领悟的教育乐章。”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提高个人魅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永远不要看到一个侧面就觉得了解一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我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从生活、学习、家庭不同的方面了解他们,形成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
我们还必须时刻跟随时代的脚步,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让其能自由的成长,在不断学习的道路上,我一定严于律己,不断进步,做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的优秀教师!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3
借用昨天教研活动庞老师发言提到的那位名师的话引出我的发言,记得这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不会站在你前面,因为我不想带领你;我也不会站在你后面,因为我不想跟随你;还是让我站在你左右,让我们携手同行。”带领与跟随,我理解就是传统教育下的师本教育,“带领者”就是让学生不偏不离地跟随老师,“跟随者”就是在老师的严格监护之下完成学习任务,二者都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这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教学模式下截流式教学的弊端,长此以往,学生越来越不会学习了。“携手同行”的方式我理解就是现在我们进行的生本教育,让老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学习地位,把课堂教学当成师生建构快乐和谐课堂共同体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课前当编导,将文本与学生结合起来,做精心的设计,课中扮演员,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与他们共同参与课堂交流,而不是将自己显摆在师道尊严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的意志之上。
读了本书前面部分章节,我有一些不够深刻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体会1:
“懒人有懒福”之说。我认为这句话还是有他的道理,这里的懒不是懒惰,而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懒人心不懒,懒人善于思想。他们事前会想好更有效的解决办法,预设达到的最佳效果。教师应该做这样的懒人,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先学先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找老师帮助,这既是给我们减轻负担,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观意志和自然意志得到充分的展示,顺应儿童的天性,促使其发展,自然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体会2:
“悠闲的`抛秧比密植的插秧收获好”,这就是有心栽树树难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我们应该大胆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他们发展自由的空间,这样才能让他们如秧苗一样欢快的生长。
体会3:
“无所谓者有所为”之观点。正如书中所讲到的:如脚穿鞋一样,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达到忘我的程度,自然的力量就越会发挥出来。老师为学生营造出忘我的课堂环境,让他们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悦,释放出内在的能量,就能全身心浸润在所面对的学习之中,不断走向卓越和纯洁。文贵真情,书贵自然,习书的境界在于洒脱自然,为在不为之中,正是说明了生本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校进行的第二阶段的“学程导航 自主互动”课改活动中,我们老师应该加强学习,提高生本教育观念的理论水平,从思想上彻底解放出来,努力构建生动和谐的课堂,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的灵动之气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继续扮演好编导和演员角色,对学生的疑难及时指导点拨, 把握好尺度和时机,做好服务,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10-14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07-06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07-06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合集15篇】07-21
走向成熟08-31
走向未来08-10
走向成熟08-13
走向成熟07-06
走向成熟10-25
走向未来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