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作文

时间:2024-11-18 10:00:08 初中作文 我要投稿

初中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的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的作文

初中的作文 篇1

  吃米糕应该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吧?那种洁白的糯米糕,那种只点缀了少许砂糖的香甜的米糕……真令人难忘。

  第一次吃这种东西是什么时候呢?学前班?不,好像更早。这些事情早在记忆中模糊了,唯一清楚的只有与爷爷的米糕故事……

  那时我还在上幼稚园。每天放学之后,爷爷都来接我。幼稚园门口有一个专卖年糕的小摊,摊主是一对老夫妇。我们祖孙俩是那儿的常客。我喜欢看那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做米糕:老奶奶用木质的小勺舀满糯米,拍扣在一种竹质的模具中,用勺底将凸起的部分抹平,然后转手将模具递给老爷爷;老爷爷则不失时机地伸手一接,时不时地,两人会相视而笑,顽童般地。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原来那就是人们常说的“默契”。

  老爷爷接过填满糯米的模具,在中间微微凹下的地方加上三种不同颜色的`砂糖,然后米糕就可以上锅蒸了。我喜欢依偎在爷爷身旁等待,我喜欢闻那蒸锅上徐徐腾起的白烟带出的糯米与糖混合后的香甜。那种甜味淡淡的,却又那般独特。那时,小摊的生意很红火,总是有许多像我和爷爷一样的祖孙在排队等待着,我爷爷和其他的爷爷一样,手臂上都挎着心肝宝贝的书包,从刚开始有一句没一句地搭讪,发展到轻车熟路地攀谈;而我的乐趣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生变化。在爷爷们聊到兴头儿上开怀大笑,抑或是因某件恼人的事叹息时,我却和其他小孩儿一起,蹲在地上观察蚂蚁。确切地说,是他们在捉,我在看。尽管那个时候就有人无数次地告诉我说,蚂蚁没有牙齿,不会咬人,可我却不肯相信,并一直固执地坚持着。我甚至还为此找过很“有力”的依据,并为之振振有词:蚂蚁没有牙,那它们怎么吃掉我米糕上不小心掉下来的各种颜色的糖渣儿?

  买到米糕,我便跟爷爷回家了。一块小小的米糕,能一路伴我从幼稚园走回家,有时甚至到了家门口,手中的米糕还剩下大半个。这时候爷爷便笑眯眯地看着我狼吞虎咽一阵儿,直到我把手中的米糕消灭掉,并抹净脸上的糖渣儿时,才掏出钥匙开门。我小时候的吃相想必不会好看,吃东西时总是弄得满脸都是,甚至殃及上半身。爷爷说我是属于“偷吃总能被发现”的那种,因此,进门前的“掩饰”工作总是爷爷帮我完成的。从一开始爷爷就嘱咐我,回家后千万不能告诉奶奶和妈妈,我刚才吃了这么“大”的一块糕……每每这时,爷爷总是伸出双臂,夸张地在空中画一段圆弧,来表示这个“大”。我总是被爷爷夸张的动作与表情逗得咯咯直笑,这时爷爷就会一把抱起我,用他短短的胡喳儿扎我的小脸蛋。爷爷让我瞒着奶奶和妈妈不是没有道理的:妈妈认为路边摊很脏,吃了那儿的东西,铁定会拉肚子;奶奶则嫌我放学之后就吃东西,回家后会不好好吃饭……其实当时想“瞒天过海”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从小就心直口快,而且那个时候,我心里总惦记着那好吃的米糕,念叨着那香甜的带有一丝竹子香的味道……多少次我都险些告诉奶奶“您不知道糯米糕有多好吃……”,话到嘴边却最终被我咽回肚子里。

  后来,因为到深圳上学,我再也没吃到爷爷买的那种米糕了,但米糕那可人的味道,还有那淡淡的甜香,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初中的作文 篇2

  心灵是纯洁的,心灵是美好的,心灵也是需要一些美好的人或事来滋润。

  夏天烈日炎炎,酷热的天气像一个大蒸笼快要把人蒸透一般,让人喘不过气来,因家中停电的我只好拿着一把扇子走向凉快的树荫下没走几步路,我的头上已经都成了汗,口中干的不行。

  我看到前面不远的大路边,有几个人在那里卖水果和蔬菜。我心想:他们难道不热吗?我真的好热。

  在这群人中,有一个男人带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那个男人要他坐在自己身后的影子里玩耍。我震惊了,不管一个人的生活有多苦都会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不让孩子受伤。

  我坐在他们的后面的操场上,看着他人,谁知那个人却晕倒好,好在遇到了好心的人把他们送回了家并进行了检查,我坐在那里,回想起刚才的一幕幕,我坐在那里也不觉得太热了。

  我坐在那里,不一会儿,父亲便走了过去给我说:“快回家去,我怕你热了买了一个小型的.发电机,家里更凉快。”看着父亲站在那里担心我的说,我感动了。

  父爱是伟大的,在没有什么东西的情境下哪怕是一个可以让你凉快一些的影子,他也会把你的影子给你。

  在周围的环境有可以让你凉快的,他一定会第一个冲过去,为你找位置。

  我想他们和父亲应该就是我心中的甘露了吧!想到这后我笑了笑,站起来跟父亲回家了。

  走前我又看了看那个地方,他让我感到心中很舒展心情也好的快多了。

  我想他把自己的影子给孩子的那一刻和父亲怕我热买的一个小型发电机就是我心中的甘露。

  这场雨露会在我心中很久很久。

初中的作文 篇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俗话说的并非无道理。

  读了很多少书,肚子里就有“货”了,自然写起文章来,文章就会更加地细腻,而不是更多的粗糙。书有好有坏,“读一本好书仿佛与高尚的人在交谈。”

  读了一本好书可以从中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还可以懂得做人的道理......反之不好的书则会往不好的书则会往不好的方向的'带,渐渐地好人也变成了坏人...读书也是有选择的,我认为适合我们年龄段适合度散文,诗歌与励志的故事,而那些较长的名著,最好少看,因为那些厚厚的书,我们大多数是走马看花地读一遍,看完了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内容,或者因为内容太深而无法理解,导致了不想读。

  既然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就应当多读书,把书当做“食物”来“充饥”。使我们大饱“口”福。之后应举办读书交流和图书交换会。既可以读到书又可以和别人交流读后感这样更加使我们有进一步的的了解,而且还可以使你增加阅读量,增进友情,真是一举多得啊.......反正不管你现在是什么情况都不能忘记读书,因为书是人类永远的朋友!

初中的作文 篇4

  小鱼妈妈教会了小鱼游泳,小蚂蚁教会了小蚂蚁搬家,小鸟妈妈教会了小鸟飞翔,我的妈妈又教会了我什么呢,那你们就来看一下吧!

  我的妈妈胖乎乎的,中等个子,眼睛圆溜溜的.就像里面藏着两颗闪闪发亮的星星。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很有学问。

  我的妈妈简直就像一本字典。有一次晚上我在做作业的时候,有一题我想了很久都没有做出来,然后我就找我妈妈来,我妈妈也想了好久都没有做出来。这时候我就说:“妈妈,这一题不会做没事,我明天去问老师。”妈妈没有放弃,过了一会儿妈妈高兴地说:“儿子,妈妈已经知道怎么做了!”然后妈妈就把过程都告诉我了。

  我的妈妈有的时候就像一头大狮子一样凶猛。有一次我考试没有考好,我一回家妈妈就来问我,考试考了几分。我说:“妈妈,我考了八十三分。”妈妈听了之后,二话不说像机关枪一样扫射我。

  我妈妈都已经可以当一只小蜜蜂了。每天妈妈很早就起来给我和爸爸做早饭,吃完早饭之后妈妈就把厨房给打扫干净,然后匆匆忙忙去上班了。

  这就是我妈妈,是不是很“百变”。我爱我的妈妈。她也爱我!

初中的作文 篇5

  当今好像父母的唠叨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但是,大多数同学早已经和我一样,嘿嘿。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

  大家应该在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这么不听话,不懂事,顽皮,或者有的家长已经把孩子想象的体无完肤。单单是因为不听话。可是,这些家长。你们又没有想过,为什么?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不听话,或者都无所动容。那好,我说个很大众的事例:大家应该都吃饭吧,呵,有点废话。因为饭吃多了,所以当再吃下一顿饭时,都习惯的吃。但是,如果突然不吃饭,那他反而会觉得不适应,饿。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把唠叨已当成习惯时,就当然无所动容了。可是千千万万的父母又有没有想过,这又是为什么。当你们的.唠叨已经在我们心里养成习惯时,我们当然就不会因为唠叨而改变什么。

  这个事例举得不够完善,因为饭再怎么吃也吃不烦。但是唠叨听了十几年之后我们就会烦。大多数和我一样的“同伙”们都会不着耳朵大叫:“你烦不烦啊,我不想听!!!!!”嘿嘿,如果按生理讲,我们处于青春期,叛逆阶段,所以嘛,嘿嘿。顶下嘴是经常的事。虽然我都知道这些,但身为个正常发育青少年,叛逆心理额也不会比别人少,甚至更多。

  如果您的孩子还没到那个地步,我早点劝您少唠叨,让唠叨有点价值。至少您的孩子能听得去。

  也许有很多家长总说:“等他长大就知道用心良苦了。”呵,用等到长大,等到您的孩子有了孩子之后在知道。那以前的唠叨又有什莫用?

  所以,孩子们,记住,叛逆心理可以有。但是起码的尊敬一定不能少,当然如果对方也把持不了一个度的话,放开点说,不用尊敬他,父母除外啊,我只是说亲人意外的长辈。家长们,记住,少一点唠叨,多一点行动,让唠叨有点价值。不要再发现“我不想听!!”的状态,否则你这个父母就太不合格了啊。

  呵又啰嗦了一大片,想一想,怎样压缩“啰嗦”怎样让“叛逆”顺其自然。

  河北邢台威县私立人才学校初二:韩庆祝

初中的作文 篇6

  掀开泛黄的书卷,溯迎而上,驶进历史的长河,我寻找先贤的足迹。——题记

  易水寒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看!燕国百姓涌上了易水河边,河畔上,太子丹紧握住荆轲的手,语重心长的说:“燕国的未来全在你的手上。”他默默无语,只是轻轻地点头,他眼望波涛汹涌的江水,消失在瑟瑟秋风中。到了秦国,秦王在咸阳宫接见荆轲,他趁秦王打开地图时,趁机抓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拿出匕首刺杀秦王,却被秦王挣断衣袖,接着,秦王拔剑刺向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却不忘使命,他举起匕首投向秦王,却不料击中柱子。被秦王砍杀,身中八处剑伤,荆轲自知事情已不能成功,他靠在柱子上大笑,痛骂秦王。

  我突然想起在易水河畔,荆轲远望江水,毅然踏上刺杀秦王的征程。易水东流,冲不掉荆轲的足迹。

  乌江刎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一首《夏日绝句》,将我们带去了秦朝末年。

  项羽,刘邦起义后,灭秦朝,争霸主。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刘邦大军项羽十万楚兵重重包围在垓下,楚军被迫退回垓下城。项羽指挥二十八骑,杀出一条血路。向南逃至乌江。

  秋风飒飒,项羽如一座山,额前的发丝被风吹得凌乱拂起,露出他坚定的目光,闪烁着如星辰般的泪珠。他恨,恨自己虽力能扛鼎,却不能顶起将士们的生命,亦恨自己无法夺下美人颈上泛着寒光的匕首;他恨却不悔,不悔自己当年那一派豪言壮语。他拔出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自刎于乌江。

  乌江自刎,一代霸王从此消失,刀光剑影,却无法磨灭项羽的足迹。

  古案前

  在微弱的烛光下,太史令正翻阅着古朴的典籍,如枯叶般的手指抚着古老的文字。他的心里却思绪万千。他20岁时,满怀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他学习刻苦,知识渊博,却由于替将军李陵辩护,被打入狱,遭受宫刑。他悲愤交加,几次想要了却了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未着完,他将个人的耻辱埋在心底,在狱中花费多年时间,终于着成《史记》。被称为“千古绝唱”。

  司马迁忍辱负重,再酷的刑罚,也无法奈何他坚定的足迹。

  乱雄世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三国,不能不称为乱世,沧海横流,战事频发。然而,乱世出英雄。

  曹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官渡之战大破袁绍,逐渐统一中国北方,后被孙刘联军击败与赤壁,封为魏王。许多人认为曹操是一代奸雄,但我却认为他是一位乱世英雄。

  曹操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曹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招罗贤才,用兵如神。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首《观沧海》通过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他意气昂扬的豪迈。

  曹操御马扬鞭,登山临海。但山再高,也不能阻挡他的足迹。

  茅庐中

  适逢寒冬,大雪纷飞。茅草屋里,一位手持鹅毛扇的儒雅青年和一位有着王者之风的贵人相对而坐。便是诸葛亮与刘备。刘备与诸葛亮送上一份丰厚的见面礼。从此,他为保三顾茅庐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守护蜀国江山。

  诸葛亮料事如神,即使沧海桑田,也掩盖不了他的足迹。

  展开历史的书卷犹如一只只小船,载着我去寻找那先贤的足迹。荆轲义无反顾的悲壮。项羽挥刀自刎的霸气,司马迁永不言弃的执着,曹操统一北方的豪迈,诸葛亮胸怀天下的才智。他们的足迹深深烙印在历史上!

初中的作文 篇7

  那河,蜿蜒于山林间,它是小镇的命脉,是小镇与外而世界惟一的沟通。那船,沧桑中透着古朴,它成了小镇惟一的公共交通工具。正因为有了那河、那船,才有了那个摆渡人感人的故事。

  细小无神的眼睛,瘪塌的鼻了,蓬乱的头发,很不成比例地镶在一张皱巴巴的脸上——他,的确很丑,再加上天生的又聋又哑,人们都叫他“老哑巴”。

  不知什么时候,老哑巴成了小镇上惟一的摆渡人。他默默接过许多人都不愿接的撑竿,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一趟趟迎送着小镇的乡亲,从无间断。那个古老的开满了无名野花的渡口,印满了他蹒跚的脚印。老哑巴的工作,没有丝毫报酬,他也从无要求。人们都说他“傻”。

  那天,我和村民一起来到古渡口。老哑巴孤独地坐在野花丛中呆呆地望着天。“老哑巴!开船了!”村民的吃喝惊动了他。他站起身来,口里呀呀应着,很利索地解下绳子,撑开了船。船慢慢行着,两岸的芦苇和莺尾草摇曳在微风中。我为了免睹老哑巴的尊容,特意坐到了船尾,无聊地欣赏起河景来。身边几位乡民闲得无事,竟拿老哑巴开起了玩笑。一句句尖刻的言辞冲进我的耳朵。我心里闪过一丝不安,但很快就被一种狡猾的快意和满足笼罩了。

  下船的时候,我幸灾乐祸地瞟了老哑巴一眼,心里还骂着:“丑老头!讨厌!”老哑巴自然没有听见,依旧慢吞吞地系着船缆。但他眼里那种更深更浓的不被人理解的痛苦之情,却使我一震。

  几天后,我又坐在小小的渡船上。两岸的野花全开了,红红黄黄一片,映着一些蓝蓝的鸢尾草。我看着碧绿的河水,心里不禁痒痒起来。眼看要到对岸了,我索性把两只脚都放进河里,快活地玩起水来。哪料乐极生悲,一不小心竟把一只鞋子甩落到水里。我惊叫起来,搭船的几个青年也嘲弄地看着我。这下完了!我正惊慌失措,老哑巴早把船撑上岸,然后扔了撑竿,跳进了齐腰深的河里,艰难地摸索着。当他含着笑把捞上来的鞋子递给我时,我差点哭了。

  从此,我发现了自己的过错,发现了这位老人的善良和慈爱。我不再害怕他的`容貌。并试着接近这位孤苦的老人,也更深地了解了他的悲苦。生理的缺陷使他尝尽鄙视和侮辱,但他内心却想取得人们的理解、承认。他尽自己的努力唱出一首无声的歌。但是,没有人听见,更没有人理解。人们搭船时,从没有感到不安,也从来都认为这是老人应做的,是理所当然的:甚至从来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老哑巴正在为他们服务,为小镇延续着生机。而这些,朴实的老人从没有计较。

  今年春节,我又到了那个小山村,又到了那个古老的渡口,又看见了那只小小的渡船。同时也看见往日清新的野花变得黯然了,岸边蓝蓝如天空的鸢尾草也已凋零。渡船人,那只小渡船善良的主人呢?他在哪里?水呜咽着,小渡船失去了古朴的光泽……几天后,我从乡民口里听到了那个老人的事。

  这位聋哑渡船人,为了搭救一个落水的顽童,用尽了全力,而他自己却静静安息在这条他渡过无数次的河里。人们终于认识到了自己不可饶恕的过错,深深地忏悔着。这位而容丑陋的老人内心深处的美丽终于在他死后被人们承认了。

  古渡口还在,但芬芳的野花已凋零。小渡船依旧忠实地工作着,那河不知回头地流着,一如往常。只见河里飘零着几瓣淡淡的蓝色莺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