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心得体会

时间:2024-10-27 14:21:1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构建和谐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1

  在构建和谐医院的进程中,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医院内部关系尤为重要。医患关系是指在提供医疗服务与被服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加强医患关系建设,采取有力举措力保医患关系的和谐统一性,是打造和构建和谐医院的必由之路。创建和谐医院不仅是医院发展的需要,也是公众在新时期对医院提出的新要求,其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构建和谐的医院内部关系是构建和谐医院的重要基础。

  首先,抓住中心,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院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病患者,只有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使医院赢得更多的病患者,也才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医院的中心内容。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理念,营造人性化服务氛围,彻底转变服务观念和态度,真正确立“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服务理念,并贯穿于整个医疗服务全过程,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病患者,为其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用真诚关爱的态度和行动去感动病患者。

  二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众所周知,往往医患关系不和谐最大的问题是医疗服务质量不高,一些医疗纠纷和投诉中总存在着医务人员服务不到位,医疗质量有缺陷等,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层次,减少医疗服务中的差错和缺陷。

  三要不断拓宽医患构通渠道和内容,使病患者或其家人对其病情、治疗方案、费用等信息增加了解,从而增进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和信任。

  四要端正行业风气,持久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地深化医疗卫生系统反商业贿赂的专项治理工作,医务人员中存在的不正之风直接影响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因此要不断深化医风医德建设,扎实地开展医疗卫生系统商业贿赂的专项治理工作,杜绝“红包”、“开单提成”、大处方、药品回扣、乱检查、乱开药、乱收费等问题,保护病患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五要转变思维方式,努力使如下三方面收入人群的病患者都满意:善待低收入、弱势人群病患者,这方面人群包括困难职工、下岗失业和低保人员、农民及各种急诊危重病患者等。这部分人群的特点是有医疗需求,但费用来源困难,对这类服务虽然不能赚多少钱甚至还要赔本,但从人道主义精神和办院宗旨讲,应当尽力用适宜有效的方法去解决他们急需的医疗问题;厚待中等收入人群:包括企事业单位一般工薪阶层及其他相应收入人群,这其中医疗保险病患者占有较大比例,这部分人群的特点是有较高的医疗服务愿望,但由于费用所限,医疗需要被抑制,对其服务有一定的收益,这类服务可称之为基本医疗,医院对这一人群服务时,易出现的问题有大处方、目录外用药、重复检查、部分医务人员的态度不好等,这些都会引发满意度下降医疗纠纷上升,应着力克服;优待高收入人群,这类人群的特点是服务要求高,且有支付能力,可以称为特需医疗,对这类人群以一流环境、一流技术、一流服务满足其需要,不仅能使其满意,还能增加医院收益。

  其次,把握核心,积极构建和谐的医院内部关系。构建和谐的医院内部关系是构建和谐医院的核心和基石。六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体到医院,这一基本特征就是构建和谐医院内部关系的指导原则。民主法治,就是医院要有规则、规章制度,要依法(章)治院,要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公平正义,就是医院内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得到充分解决;诚信友爱,就是医务人员间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互相协作;充满活力,就是具有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进位争先、勇创一流的氛围,各类人才的创造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安定有序,就是医院管理机制健全,内部运转有序,医务人员思想稳定,爱院似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医院不断壮大发展,员工生活富足,医院的建设与社会的发展处于和谐的状态。按照上述原则、目标,医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和谐的内部关系。

  一是树立主人翁的品牌理念,营造服务一个病人,树立一次形象的氛围。医院是为病患者服务的窗口,医院服务形象的品牌,靠医院所有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体现来打造,来构成。医院每位员工都是医院形象的代言人。因此,树立主人翁的品牌理念,是打造医院品牌的核心理念。

  二是以人为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合理优化服务流程,优化门诊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开辟医疗“绿色通道”,不仅可以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提高病人的就诊效率,有效地缓解医院的拥挤现象,同时也解决就诊中的“三长一短”现象,使病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坚持实施服务流程人性化,人性化服务是构建和谐医院的本质要求,也是医院文化的核心内容。

  三是服务承诺、服务项目公开透明化。公开医院各部门服务承诺,公开医院开展的所有业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等,对住院病患者全面推行住院“一日清单”制度,让病患者对自己的钱花在何处、花了多少一清二楚,既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又使医患诚信和谐的理念在公开透明的氛围中得到升华。

  四是做到医患沟通亲情化。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的关键环节,而沟通艺术则对融洽医患关系起决定性的作用。

  五是强化医院内部制度建设。医院内部的制度建设带有长期性、根本性和稳定性,有法可依、依法办院是医院的基本方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医德观,以为病患者热忱服务解除病痛为荣,以损害病患者利益为耻,以廉洁行医为荣,以行医谋私为耻。实施责任追究,在提高自警自律能力上下功夫,对败坏医德医风,违反行业行风纪律、严重侵害病患者利益、有损医院形象的违规者实行责任追究,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自警自律能力为构建和谐医院提供良好的保障环境。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2

  安全第一是电力行业永恒的主题,对于一个电力基建单位,必须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建立长效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促进安全生产持续发展。而班组作为企业中最基本的组成公文易爱心文秘网单位,乃是企业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对于安全的管理工作,更要有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证生产的正常化。笔者发稿时正值火电二公司连续6000天安全生产无事故,各单位正如火如荼的对基层安全生产的好的经验总结推广的时机。检修公司襄樊项目部正是此众多单位中的一员,怎样激发、树立生产人员安全意识并在生产中防患于未然呢?本人仅对班组基层角度谈一些见解。

  一、加强学习教育,强化班组安全意识

  通过培训、自身加强学习等途径,不断提高人员安全思想意识和技术素质,避免人为事故和异常。企业安全工作,重要的是让“我要安全”的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充分体现“我要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逐步使广大员工时时处处都把安全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做到每个人都能“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所伤害”。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思想体现,使其深入到每个员工甚至家属心中,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管理体系,变领导的强制管理为员工的自我管理,变领导的监察为员工的安全需要,从而向“我要安全”转化,自觉的追求保护自己身心安全与健康。

  1、班组是企业生产的“前线”,生产活动是以班组为基础的,班组于是就不可避免的成“事故频顾区”,因此,班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作为基层班组可以定期组织学习,也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的对班组成员进行培养和影响。

  (1)坚持每天“三会”的召开,即班前会、交接会、班后会,每次当班由班组长介绍工作环境、当天工作量、可能发生的隐患等。重点介绍可能发生伤害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作好事故预想和应对措施。

  (2)经常组织员工学习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位和有关安全注意事项,使班组成员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不违章作业,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等;介绍班组安全活动内容及作业场所的安全检查和交接班制度;教育班组成员发现事故隐患或发生事故,应及时报告领导或有关人员,并学会如何紧急处理险情。

  (3)使每一个班组成员都能掌握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及其保管方法和文明生产的要求。

  (4)由安全员、培训员进行安全操作示范,重点讲解安全操作要领,说明注意事项,并讲述哪些是危险的、是违反操作规程的,使成员懂得违章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2.班组的安全活动是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精心组织好每一次安全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本人认为,组织好一次安全活动必须联系实际,要目地明确,重点突出,精心组织,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次安全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各种形式的安全活动中学习事故通报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途径。在学习事故通报中,班组成员可以更直接更具体地了解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应注意些什么,怎么注意,从而为安全意识的加强奠定基础,在安全意识与生产实践之间架起一座理性的桥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同系统其它单位或本厂班组事故异常,甚至本班组身边人的经验教训,动员全班组人人讲、个个想、说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开展安全评估、危险点排查、事故原因分析、生命价值研讨等活动,让班组成员认清安全源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认识到发生事故对己、对人、对家庭、对企业、对国家造成的严重危害和后果,不断由浅入深形成安全工作氛围。此项工作重点要让班组成员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全过程,找出事故责任者因违反了哪些规程造成这起事故的发生。

  (1)学习事故通报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通常可以起到良好效果:组织者可以首先向班组成员明确本次活动的内容、目的、重点和要求。然后组织者只读事故通报的事故经过,而事故暴露的问题及反事故措施不读,留做讨论。大家听了事故经过后,围绕以下提纲展开讨论:1)事故责任者因违反了哪些规程、规定而造成事故发生的?2)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是否也曾出现过类似的违规现象,今后应怎样做?讨论结束后,指明发言,其他人员如有不同意见再做补充。发言结束后,由组织者继续读事故通报中事故暴露的问题和反事故措施,让大家对比自己的发言是否正确。最后小结:表扬积极发言者,结合公司实际,岗位实际,举一反三,指出在以往工作中曾经出现的.类似问题及今后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以达到杜绝违章行为的目的。

  (2)开展安全生产技能培训。把安全生产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行为,作为生产人员技术业务培训的一个程序。通过举办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班、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组织生产人员认真学习掌握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

  二、制度落实,不断规范具体行为

  1、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现场的日常安全管理中,全体班组成员通过公司各种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发扬主人翁精神,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将保人身安全、保设备安全意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是班组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

  2、实际工作中采取必要措施,避免人身和设备事故。

  加强专业安全技术的培训,根据本工种、本岗位的不同特点与需要,学习和了解各种生产工艺技术、安全卫生知识、事故多发地点与部位、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与防护、安全工器具的具体使用与操作等,使班组成员受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专业安全技术培训。

  在实际的工作中提倡人员互相检查,或者在操作人到现场操作之前进行提醒作好事故预想和预案,防止出现安全隐患或事故。

  三、加强班组建设,提高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班组团队建设,形成良好的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也是保障安全的必须条件。

  电力基建单位是一个工艺要求严格,各生产环节紧密联接,协调配合的单位,因而发挥团队的作用更显突出。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在班组进行,所以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企业成败,只有班组充满了勃勃生机,企业才会有旺盛的活力;只有班组成员人人做到“安全第一”,才能使整个安全工作无懈可击。班组就象人体上的一个个细胞,只有人体的所有细胞全部健康,人的身体才有可能健康,才能充满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

  那么在具体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好基层班组建设,从而实现我们的安全目标呢?

  1、了解企业发展战略,领会企业文化,根据自己的班组特色,逐步形成确立自己的班组文化。

  2、制定公平合理的奖励机制,对于工作认真负责、能够积极查找设备缺陷和安全隐患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人员,应该给予重奖。

  3、对于基层班组长应给予一定培训机会,使其提高管理水平,能够作到科学管理,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即能做到严格管理,又不至于引起大家反感。

  4、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一些体育、文艺、娱乐、休闲活动,从而增加班组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近年来我公司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和技术素质,连续16余年计安全生产6000天,没有发生重大人身伤害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这是我公司坚持贯彻《电业安全生产规程》、《安全生产法》,不断强化安全措施,杜绝违章,健全三级安全体系,层层落实,健全安全制度所取得的最好回报。“天道酬勤”辛勤的投入必将带来丰厚的产出回报。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安全作为一种价值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全新理念,必将进一步得到高度的树立和强化。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把成绩看成过去,在实际生产中对安全长抓不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思想,扎扎实实做好安全工作,以迎接新形势下新的挑战。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3

  科学的管理出高效益,这是作为校长必须意识到且努力实践的管理信条。管理是实践而不是单纯的理念,管理是行动,而不是表面的了解与协调。如果一所学校只有一流的设施,有较高水平的师资,但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那也不可能有一流的效益和质量。优质的学校之“优”表现在许多方面,而不可或缺的是必须具有优质的管理。只有牢牢抓住这一点,才能使学校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得到发展,赢得社会的美誉。目前,我校正朝着创办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的目标奋进。要想引领学校继续向优向强发展,创建师生与学校共同成长的和谐校园,作为校长就必须在管理上创新,在管理工作中做到统揽而不包揽、果断而不武断、参与而不干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人、财、物的合理配置,使教育教学资源和谐利用,达到管与理的和谐,从而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提升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一、以人为本,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主体意识与精神的弘扬。其本质是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在教育管理理论中,管理行为最后分为“抓组织”和“关心人”两大类。前者是以工作为中心,管理者为了工作,既制定了制度、规定了任务,又明确了职责;后者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尊重下属的意见,注意下属的感情和问题等。而成功高效的管理应是这两种行为的统一,既“抓组织”又“关心人”。这就需要校长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时刻体现人文关怀,用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两条线,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教师和学校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作为新时期的校长更应是富有浓郁的人文关怀气息和社会责任感的。校长的人情味既是一种政治修养成熟的标志,更是一种与教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具体体现。

  共同的目标——事业的凝聚力

  目标激励是根据工作目标来引导、激励和规范员工行为的一种动力,是教职工们能主动、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与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目标激励也不能只停留在过去上好课、完成教学任务的传统作法上,而是充分地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树立主体意识,增强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意识,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作为校长,在组织制定学校近、远期规划上就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从教师的日常工作起,再回到教师工作中去,把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将治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每个教职工的意愿,使每个教师个人得到发展的同时又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对此,我提出:“在管理好学校的问题上,每一位教职工都有权利发表意见”。鼓励教师依据学校及上级有关规划、指导,参与制定学校的目标、计划,提出可行性意见,对教师提出的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和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思路和工作方式,积极加以引导并表扬,鼓励教职工对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力争使每一个教师充分了解学校每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并将它和自己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责任激励——竞争的凝聚力

  责任激励就是把竞争引进教师队伍建设,造成一种既富挑战性,又有一定群体压力的情景和氛围,促使教师始终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强化每一位教师的岗位责任意识,可使工作积极性和效果明显改观。同时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在全校范围内创造一种竞争奉献的氛围,强化教师对自己职责的意识,激励和鞭策教师敬业乐业。如学校开展的“结对子”的岗位责任培训,要求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和优秀教师“结对子、拜师傅”,用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来感染新教师;用年轻教师的大胆开拓进取精神来激发老教师,促进老少共进,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情感激励——领导感召力,情感融洽力

  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人员严以律已,廉洁奉公,以身作则的榜样行为是无声的号令,是最有说服力的。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激励教师更积极、更忠诚地投入到工作中,其次,大力弘扬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教育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教师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每一个教师有使命感、荣誉感。

  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承受的压力相当大。作为一校之长,必须设身处地地替他们着想,多方关怀,减轻或转移他们的压力,让他们以较好的心理状态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除了注重骨干教师和中层干部的交流,也十分注意和普通教师的沟通,经常找出机会和时间主动与他们沟通。到不经常接触的普通教师那里,微笑问候,关心一下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感谢他们。同时,对每一位教师取得的一点成绩或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在工作中,校长给予教师最真诚的认同和肯定,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学校领导的重视,被重视和被认同的感觉一定会给教师带来更多的工作激情,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教师们的激励是多方面的,物质利益是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具实效的激励因素,也是做好队伍建设的保障之一。在学校管理中,校长不仅要注意在目标、责任、情感上激励教师,还需要把物质激励和以上三方面的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的作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激励、尊重、肯定,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发展,在学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校长,要体现“以人为本”,就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从多方面多渠道发掘促进教师做好工作的因素,让教师们愉快、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二、建立和谐发展的管理目标,落实和谐发展的管理制度

  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使人的各种因素真正得到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是要把教育的和谐,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学校的管理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制定各项管理计划,落实每项管理行动,完成每个步骤,最后实现管理目标,从而提升办学水平。但任何一项管理,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就犹如游戏没有规则,一切都乱了套。学校的管理更是如此。既要体现以人为本,也要有法可依,使大家自觉履行对教育的义务和职责,产生“硬管理效应”。特别是新课改全面推行以来,原来的一套常规管理制度已有很多不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已势在必行。20xx年1月,学校召开了七届一次教代会,学校依照相关教育法规,通过了包括教育、教学、科研、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财务、课堂、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200余项,覆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教学过程、教科研管理上提出了具体的运行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保障了学校管理的统一,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好了制度上的准备。

  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学校管理不仅要根植于学生、根植于教师、根植于课堂、根植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还有很重要的一项是就是要为师生们提供一个优美、整洁、舒适的校园,加强师生对学校的留恋和热爱;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艺术教育、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是我校创建品牌学校的切入点,也是我校目前的特色,但要想将特色变成品牌,学校就要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征,自己的校园文化。

  目前,我校的硬件设施在全市达到了一流水平。但校园“文化气息”和育人的“氛围”还不够浓。因为学校整体建设还未完,与华凌的搬迁协议还未履行完,学校的标志文化、校园绿色文化、雕塑文化还在规划建设之中;学校的有声文化(校园电视、广播)和无声文化(校园网、校报校刊等)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学校要想有跨越式发展,还必须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大力开展教科研工作不仅有助于教师们关注教改动态,吸收各种新成果、新思想,积极投身于教改实践,更有助于教师们端正教育思想,做不断更新自我的终身学习者。教师们由于边学习、边工作、边研究,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科研素质,而且提高了教育质量,形成良好的教风、校风。

  因此在日常管理中,作为校长不仅要注意学校硬件的建设,还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致力于教科研的实施,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出一种民主、宽松而又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四、树立服务理念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其实也是服务者,为教职工服务,为学生服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他们的个人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新时期的学校管理理念,就是要转变观念,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家长的要求就是我们的任务,社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教育是一种服务,从远处着眼,它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于增强国家和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从近处看,就是直接服务于家长,服务于学生。

  创建和谐校园需要有新的管理模式,现代学校管理更应如此,惟有和谐的管理,才能达到人、财、物的和谐配置,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师生创造性的迸发,才能实现教育目标、过程、结果的和谐统一。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4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家庭关系和积极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影响家庭生活教育的两大要素。

  首先,家庭关系分为:

  ①相亲相爱: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②儿童优先: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和有质量的陪伴;

  ③自立自强: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鼓励和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④共同成长:即是长辈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其次,独立和主动做家务的好处:

  1从小培养孩子多做家务,可以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2孩子在家庭劳动中养成有条理的思维,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

  最后,如何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1先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扫地,洗碗,洗自己的贴身衣服……

  不要求做得多但是要让孩子可以做到持之以恒。

  第三期的家庭教育公开课两位专家重点讲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家务在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责任心的'关键之关键。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不用过于繁重,更强调的是力所能及和持之以恒。生活即是教育,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成就美好生活。

  良好的生活教育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有助于孩子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要做好一个积极的榜样!

  美好的家庭生活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生活,亲子关系中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相亲相爱二是儿童优先三是自立自强四是共同成长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因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工会组织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把自己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的稳定。这从理论上说起来简单,但具体到企业工会工作的实践,却并不那么简单。

  企业工会在角色定位实践中,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前提下,在立足中国国情、加快自身改革中,至少要具体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一、建设和谐劳动关系,要致力于做企业发展的推动者。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同样,劳动关系要和谐,首先有赖于发展。工会组织只有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这样才能找准位置,有所作为,在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就业,平等协商,友好合作,促进发展,共享成果”,必须注意各个层面的有机统一,注重实效。要坚持维护职工权益与促进企业发展相统一。一方面,通过职工各项合法权益的落实,调动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更好地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生产力要素在企业达到最佳组合,实现良性互动,从而形成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焕发企业生机,增强企业竞争力。要坚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借助这一平台,解决当前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大力推广以和谐劳动关系促企业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

  同时,从企业工会的环境特点来看,企业工会所处的是特定企业的具体环境。企业工会要适应企业特点,切实因企制宜地开展工会工作,并且要把企业工会工作自觉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讲究策略,灵活运用。企业生产经营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是充满风险的动态过程,而且劳动关系改善也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往往更多更直接地由企业来承担。作为企业工会,要在为职工维权的同时,主动了解和深入生产经营过程,排忧解难,自觉增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助力,共谋企业健康发展。

  二、建设和谐劳动关系,要致力于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由它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群众性是工会的属性和特征。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工会组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工会组织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动员和组织起来,同时也可以代表职工的利益,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既涉及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又具体体现在企业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员工的一言一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单靠理论上的说教,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方面工会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工会具有健全的组织体系,从企业、部门直到班组,按照法律规定都建立有工会组织,自上而下始终形成完整的工作网络。各级工会组织都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和活动制度,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活动,与职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动员和组织职工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其次,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无论是宣传发动、教育引导还是活动熏陶,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而工会则拥有各种完善的文体活动设施。工会的这些设施,为动员引导职工投入企业文化建设,为职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为塑造健康文明、时代感强的企业文化氛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三,建设企业文化需要各种载体,工会可以发动职工参加各种活动,如主题演讲比赛、文艺汇演、各种演唱会、体育运动会、美术、摄影、书法展览、知识竞赛、卡啦ok比赛、岗位练功、业务技能比赛等职工喜闻乐见的载体,充分运用好这些载体,开展符合企业实际,贴近职工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对弘扬正气,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职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职工队伍具有重要作用;第四,工会是职工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组织,工会开展的各种活动大多是群众性活动,能够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倾听职工的呼声,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动职工广泛参与,因而容易得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认同感,发挥主人翁责任感。正是由于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负有重大的责任并拥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做好企业文。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6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个热点被广泛关注,如何构建和谐海关已经成为海关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构建和谐海关,笔者认为人际的和谐是海关和谐的基石。在我国社会人际关系正在走向整体“滑坡”的今天,建立积极、健康、符合和谐海关的发展需求人际关系尤为重要。

  一、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卡耐基说过:“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照社会角色划分,人际关系分为家庭关系、工作关系、社会关系等几大类。这些关系的处理对个人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海关干部,一生中最长、最重要、最宝贵的时间都是在单位与领导、同事度过的。工作中存在着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朋友关系等,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反之,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影响团结、影响工作、影响身心健康,于己于人都不利。

  和谐海关,不仅是关员个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个人与海关集体的和谐乃至与整个社会和谐。个人与集体、与社会在利益上既有共同性,又存在着差异性,难免会发生冲突,因而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到人与社会的和谐一致。

  二、构建和谐海关需要倡导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一)公平。无论在哪个领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要想得到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要保持一个公平的心态,在交往的过程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如果采取轻视的态度、居高临下,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

  (二)宽容。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我们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在无形中都会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所以才导致误解的发生。当误解发生时,保持一个宽容的心态非常重要。

  (三)简单。人际关系应该简单化,每个人之所以工作,最直接、最简单的目的就是挣钱养家糊口,看淡那些名、利纷争,也就抛开那些恩恩怨怨。其实同志之间相处是一种缘分,人际关系越简单越好,这样每个人不必耗费很多精力协调、处理关系。那些人际关系复杂的海关,必定是不和谐的团体。

  (四)双赢互利可持续发展。和谐海关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双赢、互利,可持续发展的。任何一个好的关系都是双方受益,如果一方长期受损,这种关系是长久不了的。自我中心和自私都会妨碍人际关系。只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考虑,只知道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长远的利益,这些都是目光短浅的表现。

  三、以实现海关管理的“政通”来求得关员之间的“人和”

  古人用“政通人和”来形容社会和谐,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想达到人和,必须要实现政通,政通则民顺,民顺则社会和谐。海关作为实行垂直领导体制的中央行政机关,具有一般政府机关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作为政府机关,海关同样不能像企业那样运用经济手段和淘汰机制来管理关员。作为中央直属机关,海关工作相对独立,关员与其他部门的联系较少,主要是与自己的同志打交道,因此海关内部人际关系历来比较复杂。作为各级领导要以实现政通求人和,营造一个团结友爱、诚实和谐的海关人际关系的目的,笔者以为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关理念,统筹各方利益平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考虑海关事业发展和工作实际中,要把关员的利益摆到重要的位置。海关工作是要坚持依法行政,坚决执行上级的政令,但也不能只看上,不顾下;只求领导满意,不管群众如何。在广大关员辛勤工作的同时,我们的各级组织要多为他们想想,心中时刻装着群众和基层关员,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成长、进步。在做出每一项决策时要把关员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以广大关员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认可不认可作为衡量的尺子。要统筹海关各个方面的利益平衡,让各个层面上的关员各得其所,感受到党组的人文关怀,身心愉悦的投人的工作中去。只有如此,和谐海关建设才会就有扎实的群众基础。

  二是要营造公平的工作、发展环境。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各种政治和经济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和谐的海关人际关系来自于海关内部公平的工作、发展环境。如果海关不能建立公平的人才考评、选拔、用人机制,公平的绩效评估机制,公平的物质利益分配机制,为广大关员各方面的发展搭建好平台,不能公正去看待、使用干部,领导与关员之间,同志之间矛盾重重,和谐海关建设就无从谈起。

  三是营造民主的氛围。民意的和谐是社会和谐之灵魂。没有民意的顺畅表达,就不可能有和谐的社会。没有关员意愿的顺畅表达,上下之间的矛盾得不到解决,关系就会越来越不协调。因此,领导要为广大关员反映思想、表达意愿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海关实行垂直领导体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与扩大广大关员的民主权利是不矛盾的。要充分尊重广大关员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广大民主权利,尊重并维护关员对海关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及民主监督权,在民主得到充分发扬的基础上,才能使海关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7

  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和谐校园并非是“你好我好”式的一团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而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那么,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呢?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在。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孩子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我国古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我们附中校园虽然不大,但各种花草树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线。教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绿意,不仅能给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当然,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你瞧,班级前科技小能人橱窗里一帧帧醒目的优秀学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选的佳作都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师生的智慧,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拥有优美和谐的环境。

  其次,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和谐的校园。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有人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人把教师比作学生的第一盏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应该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身为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彼此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当一个学生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给幼小的心灵以温暖的慰籍,给平凡的日子以真切的感动……

  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我们就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的个性如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地伸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附中处处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同学们、老师们,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茫茫学海中,我们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岁月需要知识的滋养。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行。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和谐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

  愿我们的学校越来越好!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8

  溧水县行政服务中心是一个集中体现政府和部门形象的办事机构,别看进驻这个机构的部门多、人员复杂,但他们却是一个颇有战斗力的和谐集体,大家和睦相处,同志加兄弟,这使我突然想起一首歌的开头曲:“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那是什么让这个集体拥有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如此和谐呢?这里的每个窗口工作人员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因为我们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我们服务中心,无论是上下级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充满了团结、友爱、关心和信任。”

  在服务中心,当窗口人员遇到工作上的困难时,中心领导和同事们都会尽自己的全力予以支持和配合;当窗口工作人员过生日时,都会收到中心送的生日礼物和祝福,感受到细致入微的关心;尤其是中心的领导对生病的同志问寒问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正是从这些点点滴滴里,服务中心同志们的心才靠得越来越紧,服务中心,这个集体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在这样的集体里,有谁不愿意尽责尽职?事实说明:“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空洞的六个字,而是代表实实在在的关心和帮助。在我们中心,我们对每一位同志都拿出一颗真诚的心,在思想上帮助、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体贴,为每一位同志送上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和谐”就在这里体现。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9

  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我常常听老师这样教导我们“与人玫瑰,与人增香。”我没有爱迪生的才能,不能为人类带来光明;我没有爱因斯坦的聪慧不能引领人类走向真理。对此,我们为《我为构建和谐校园做贡献》这个话题进行研究、探讨。

  校园里,我们接受阳光的洗礼,接受同学的帮助,老师的教化,老师蜡烛般的精神,时时使我感动,他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用一只带阳光的蜡烛点燃了无数熊熊的火炬,我只是其中一只,平凡的我又能为谁作些什么呢?校园需要你、我、他,我何愁平凡,怎就不能用火炬照亮他人呢?

  一、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是学习的小主人,我们应该用知识来武装我们的大脑。课前应该做好课前准备;课上认真听讲,勤于动脑筋思考,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后认真完成各种作业,不懂的'问题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同学,真正做到不耻下问,把每一样学业彻底弄懂。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二、我们要爱清洁、讲卫生。经常洗澡、洗头使身体保持一定的卫生。要穿戴整洁,衣服脏了要换。回家以后要洗手,洗干净之后才能吃饭。不仅吃饭前要洗手,平时手脏了也要洗。鞋子应该保持一定的清洁度,脏了要洗。早晚刷牙,早晚洗脸。

  三、我们要讲文明,懂礼貌。见到校长:“校长好。”见到老师:“老师好。”见到同学:“同学早。”见到谁都要问好。不骂脏话,不打架。在上下楼时,一定要安全有序的上下楼,在课堂上,应该遵守纪律。做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四、我们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学遇到困难,应该主动的帮助他(她)。同学伤心、难过时,应该上前问清原因并安慰他(她),让他(她)恢复信心。做一名团结友爱的好学生。在学校里,我们应该随手捡起一片纸屑、一块果皮等等。做一名保护校园卫生的小卫士。

  平凡的我可做一粒种子,一粒奉献爱心的一粒种子。 生根在我美丽的校园,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校园就会变成美好的天地。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我们的校园奉献自己的一份爱,“星星之火,正待燎原。”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10

  医疗卫生工作与人民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看党风政风建设,看政府治理水平,看社会公平和谐。因此,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医疗关系。多年来,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积极探索构建和谐医疗关系。许多医院实行开放管理,建立医务人员沟通监督机制,保证医疗信息畅通,在这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医患关系紧张,彼此缺乏信任,医疗纠纷增加,是目前非常突出的问题。要充分熟悉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医疗关系现状和问题的主要原因。

  医患关系从整体上看,基本和谐存在局部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医疗关系的原因复杂,医疗资源不足,大众诊察困难诊察高,患者有意见的医疗质量低,服务态度差,大众不满意的社会因素也更加复杂。既有体制、机制问题、思想观念问题、管理监督不足等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一)医务人员之间缺乏信任是引起医务人员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不能改变思维。有些医务人员不能为患者着想,而是考虑医疗机构和自己的利益。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不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

  (二)医患沟通不足,医疗纠纷增多,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疗人员的交流不足,医疗人员关系不协调的纠纷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

  (3)医疗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加剧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情况。治疗和救人是一体的,但也有只重视脖子不重视人的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只强调*机械设备,忽视医生和患者的交流。

  (4)患者诉求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是影响医疗关系的直接原因。我国从几年前开始实施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发生后,仅事故鉴定费用就达到了几千元,患者维持权益的成本过高,通过正常途径维持权益实际上是很困难的。

  (5)我国目前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未及时跟上市场经济步伐,全民医保体制不健全,是医患矛盾锐利最根本的原因。资料显示,很多国家都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所以全民参加医疗保险,大部分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个人不支付高额医疗费用,很少发生医疗患间冲突。

  二、如何构建和谐的医疗关系。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要眼睛向内,正视和克服自己的不足,不要抱怨患者不理解,抱怨天尤人不能解决问题。要善于分析自身问题,从服务环境、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各个方面寻找原因,制定措施。我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集医疗、教育、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也是东北、华北部分地区困难重症的急救中心。近年来,我们以患者为中心,从构想到计划,从措施到实施,都从患者利益出发,积极改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以患者满足为医院的.追求。从我院实践来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应从六个方面加强医疗服务工作,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一是围绕人性化服务,寻找服务创新点。随着我国wto和多元化发展医疗服务事业,医疗服务体制面临革命性变革。在更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患者在就医时不仅关注医院的医疗水平,还关注医院的人性化服务。医院除了技术、设备等硬实力外,不能忽视管理模式和服务水平等软实力的竞争。如何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的全过程中,改变过去的患者来医院就诊,医院是患者治疗脖子的旧观念,确立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是脖子的现代医学模式,是现代化医院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课题医院应对如何尊重、理解、照顾患者等采取措施,寻求服务创新点,通过人性化服务提高大众对医院的满意度。

  二是坚持社会效益标准,建立诚信医院。各级医疗机构以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努力降低各种收费患者的医疗费用,建立医疗费用的阳光制度,认真进行收费咨询,让患者和家属随时查询收费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患者就诊过程中的注册时间长、收费。

  严格执行时间长、取药时间长、诊察时间短的三长一短现象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防止药品公司在医院花钱促销药品的现象,实行医疗患者协商制度,严禁医务人员接受红包和请求的社会监督员,监督医院的医疗风格。

  三是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促进医患沟通。为了加强医务人员的交流,医务机构应规范医务人员的交流,从形式、渠道、内容、要求、技术、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实现一个要求、两个技术、三个把握、四个注意、五个避免、六个方法。一个要求是,医务人员要诚实,尊重患者和家人,要有同情心和耐心两种技术,多听患者的询问,多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效果、药物和检查目的,关心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生活和不便三种把握,即及时把握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医疗费用状况和患者的社会心理四个注意事项是注意交流对象的感情、教育程度和交流对象对疾病的感情、交流对象对疾病的认知度和交流的期望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及时解决医患矛盾和纠纷,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赖度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医院应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患者投诉,定期收集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意见,及时改善。医护人员应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体贴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消除患者的忧虑,努力使患者身心健康。

  四是提供优秀、优质的技术服务,让患者放心。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提高,加上人类疾病谱的发展变化,医务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有优秀的医疗技术,不断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与人类的各种疾病斗争,用高新技术解除患者的痛苦。医生对患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真正为患者着想,真诚为患者服务,将为患者解除痛苦视为终身最好的追求。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11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庭是的小学教学地,家长要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入学的学业。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好模范作用,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小家庭不仅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家长应注重家庭的教育,提升家庭教育的育儿水平。在这次培训中,专家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

  通过此次的培训,我们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对我们日常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我们要把学到的观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用正确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欢乐中学到知识。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12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局关于我省推行流通环节市场食品准入管理意见的通知》(*府办〔20xx〕75号)文件精神,我局认真总结去年开展市场食品准入先行点(安*隆购物广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市工商系统食品准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各项后续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整合凝聚各方力量,积极开展筹备工作

  食品准入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不仅涵盖了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更涉及到政府各部门、市场开办者、经营者、消费者多个主体,需要各方密切配合、大力支持。为此,我局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前期筹备工作。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强化对食品市场安全监管的组织领导,我局在原有组织领导的基础上成立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县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场合同股,负责协调、指导、监督日常工作。同时各基层工商所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市场食品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2、做好动员,统一思想。一方面,我局主动向县政府汇报,取得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质监、卫生、物业管理等部门也表示要积极配合工商部门市场食品准入工作,共同把好食品准入关。另一方面,专门召开食品准入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各相关单位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实质性地推进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按时按质完成今年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任务。

  3、积极宣传,营造氛围。我局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广泛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教育他们主动配合、自律,并重点抓好对市场开办单位的宣传教育,促使市场开办单位自觉支持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半年来,经营者从“不理解”到有了“主动配合,严格自律”的行动。我局还通过媒体报道、发放宣传资料和设立宣传栏等方式,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获得了社会的认同,得到了经营者、消费者的拥护和支持。

  4、制订方案,明确目标。在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各食品市场状况和辖区食品经营户经营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实际,我局制订了《**县工商局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方案》、《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日程安排表》,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各单位贯彻执行,切实做到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管理方式、工作安排、措施与职责分工,确保有步骤、有计划推进各项工作开展。按照省局提出的“县城和中心镇50%以上,乡镇30%以上的农贸市场全面实施食品准入管理”和“食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均应列入实施市场食品准入管理”的具体要求,将庵*食品批发市场、庵*中山鱼肉菜市场、古竹街综合市场等13个市场列为今年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实施市场,市场食品准入比例达到54%。

  (二)注重明确三方责任,构建安全监督体系

  我局通过签订承诺书、责任书等形式,落实开办这、经营者、监管者三方的'食品质量监管责任,进一步促进食品安全体系的形成。

  1、明确市场开办者责任:①负责经营者入场资格审查,认真查验入场经营者的营业执照等有关证件,协助工商部门把好市场准入关;②建立市场经济档案,详细记录场内食品经营信息,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督促经营户落实进货食品质量查验制度,对无证无票、无正规手续的食品,严禁进入市场;③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信用公示制度,在市场显著位置设立公示牌,定期公布市场经营信息;④积极受理消费者食品质量投诉,妥善解决场内食品质量的消费纠纷。

  2、明确场内经营者责任:①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依法亮照(证)经营;②严格遵守市场食品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不得经营法律、法规禁止上市的商品,自觉抵制不合格食品,坚决杜绝没有QS认证标志的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酱油、食用醋等五类食品进场;③建立并执行进货食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进货时要验明供货方及商品生产加工点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主要资质证明,并索要进货发票(收据)、商品质量检测报告、检验检测合格证明等,保证所售食品质量;④自觉接受工商部门的监督管理,积极配合日常管理监督工作,主动出示所售食品相关质量证明凭据。

  3、明确市场监管者责任:①检查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是否落实食品准入管理各项制度;②检查经营行为是否符合规定;③检查食品相关票证是否符合规定,检查食品经营者是否按照《超市食品索证索票制度》的要求,索取相关票证,索取的票证是否符合规定;④按照流通领域商品抽查的管理规定组织对市场食品质量进行抽查。

  据统计,截止目前,县局与基层工商所签订责任书15份,工商所与内设组签订责任书67份,各工商所与辖区内食品集贸市场开办单位签订《市场食品安全准入责任书》1 份,与食品经营者直接签订《市场食品质量管理安全承诺书》 1700多份。通过明确各方责任,形成了经营者自律、开办者自管、工商监管“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

  (三)把好“入市”“退市”关口,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我局在去年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食品准入各项制度,健全食品“安全过滤机制”,把好食品入市关,实施不合格食品退市,积极探索建立食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我们的做法是:

  1、督促经营者实施进货查验制度,把好进货关。要求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要严格落实索证索票,着力做好两个“查验”:一是索取供货商、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许可证等复印件,查验供货商和生产厂家的资格是否合法;二是索取进货食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报告、质量认证书、销售单据等有关证票,查验食品质量是否合格,并将索取的有关票证妥善保存备查。通过实施两个“查验”,有效遏制不合格食品入市。

  2、督促经营者建立进销货台账。要求食品经营者重点记好《市场食品准入购销登记台帐》:在进货时如实记载进货日期、食品名称、生产许可证号、进货数量、QS证号、卫生许可证号、供货单位及票据号、销售去向等内容。

  3、督促市场方对入场食品开展质量检测工作。指导、协助有条件的市场开办方在市场内设立检测室,每天对入场食品进行检测,并健全检测记录档案。市局食品检测车将不定期对各集贸市场入场食品进行抽检,抽检情况并在公示栏上予以公示。

  4、督促市场方实施场地(厂)挂钩制度。鼓励、引导各食品集贸市场开办方及场内食品经营户与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质量合格的生产厂家和规范的批发市场、大型批发商签订协议,形成固定的购销挂钩关系,建立优质食品进入市场的快速通道。

  5、督促市场开办者建立市场经济档案。责成食品经营者将索证索票资料、进销货台帐等各类资料送市场开办者处备案;要求市场开办者设置食品准入资料专柜,将备案资料分门别类、妥善保存,接受检查。存档备案制度的实施,为实施食品来源去向全过程可追溯监管提供了依据。

  6、实施食品质量信息公示制度。我局已在实施市场食品安全准入的市场显眼位置设立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制度栏和公示栏,将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各项制度上墙向广大经营者、消费者公布;将食品质量自行检测结果、工商等执法部门食品质量抽检结果等相关信息,在市场公示栏或信息栏公示,保证消费者知情权,使相关企业、经营者及时采取退市措施。

  7、实施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一是自行退市。要求食品经营者对销售的食品进行经常性的清查,及时发现质量不合格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自行撤下柜台,停止销售;二是强行退市。对经检查、检测发现的有质量问题的食品,强制退市,防止不合格食品继续流通或进入消费领域。并健全退市(销毁)记录档案,方便检查。

  ⑻实施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对已经售出的不合格食品,要求经营者及时通过媒介、电话、公示栏等有效方式向社会公告,告知购买者,及时收回质量不合格食品,并做好赔偿、退、换货工作,同时自觉向工商部门报告。

  据统计,目前,我局管辖范围内已建立进货查验登记制度、落实索票索证制度、食品购销台帐制度的集贸市场有11个,食品经营户705户,超市(自选商场)38家 ;所有食品集贸市场均已设置了食品准入资料专柜、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制度栏和公示栏。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以上是我局今年来开展食品专项整治和实施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开展情况,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在内部管理方面:有的基层单位或执法人员认识深度不够,缺乏全面系统和长远规划;有的对食品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有的存在畏难厌战情绪或满足现状的思想,特别是下半年由于工作任务重、专项整治多,执法力量缺乏,或多或少忽视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推进。

  2、在监管力度方面:有的非法食品经营户流动性大、隐蔽性强,应对执法部门的日常巡查办法多,客观上导致经检执法难度越来越大。

  3、在部门协调方面: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就目前而言,市场食品准入工作要高标准、严要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努力。同时,由于资金不到位,造成市场食品抽查检测工作室的设置工作进展缓慢。

  4、在监管对象方面:有的市场食品经营户对市场食品准入工作不理解、不重视、不配合,在建立食品购销台帐、落实索票索证等工作存在难度,已经落实的也不够规范。

  针对存在问题,我局将研究制订整改措施,明确今后努力方向,积极筹划未来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⑴进一步加强政治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工作责任,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决克服一些人员的松懈厌战和畏难情绪,建立健全属地监管领导责任制,要求各工商所对本辖区内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负责,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领导责任。⑵密切协作配合。对内各司其职、切实负责,加强内部之间、县局机关与基层工商所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对外加强与市场物业方的相互沟通、协调配合,加快市场食品准入工作整体进度。⑶通过电视、报纸、标语等多种途径,继续加大推行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促使食品经营户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落实食品准入的各项制度。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科学命题,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任务之一提到全党面前。社会和谐首先是社会关系的和谐,对企业来讲,构建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承担社会关系的重要环节。作为工会组织必须坚持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维护职工权益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笔者就此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社会意义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通常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所谓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公正合理、规范有序、互利共赢、和谐稳定、共同发展的新型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的本质和内涵,是与和谐社会的界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微观基础和基本构成,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和谐首先是社会关系的和谐。而劳动关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其状况成为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和谐社会必定是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社会,劳动关系不和谐也必然影响到全社会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社会和谐又是劳动关系和谐的体现与保证。

  另一方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总体是协调稳定的,但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日益市场化、多样化和复杂化,一些职工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屡有发生。只有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协商协调方式解决劳动争议,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才能巩固社会政治和企业的稳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在发展中求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其重大意义表现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因此。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新时期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铁路劳动关系的现状

  结合自身行业情况,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就要充分认识和把握铁路企业劳动关系现状。铁路是国有大型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在目标利益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加之所有制形式单一,各级组织一直关注和关心职工的利益,因此,近年来从总体上看劳动关系是稳定的。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运输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主辅分离,人员分流,企业撤并等多种现象的产生,企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趋向多元化,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趋向复杂化,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产生,影响稳定的因素也有增加的趋势。

  1.劳动关系的确立和执行不规范。尽管多数用人单位都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但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实际运行中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紧张了劳动关系,引发了劳动者与企业的冲突。

  2.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由于收入分配体系的建立还不尽完善,正处于过渡调整、逐步规范完善过程之中,加之行业不同、岗位不同而产生的个体差异,出现了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企业内部收入不平衡现象的加剧,其利益分化,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向明显。

  3.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近年来不少职工因病制困的情况屡屡发生,加之当今社会物价大幅上涨,导致不少职工生活困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企业对困难职工群体的救助、帮扶力度不够,使部份职工的承受力十分脆弱,生活困难。

  三、工会在组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团结动员职工支持、参与改革,构建稳定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实现企业职工的共同发展。工会直接面对职工群众,处在促进企业发展,协调劳动关系的第一线,在动员职工、组织职工、依靠职工、服务职工,保护、调动、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企业改革,需要工会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正确对待利益关系的调整,识大体、顾大局,理解、支持和参与改革;促进企业发展,需要工会组织职工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活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献计出力;维护稳定,需要工会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双方相互尊重、平等合作,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社会。

  四、努力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工会工作机制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也是调解劳动关系的主体,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当前有必要重点建立四个方面的机制:

  1.教育引导凝聚机制。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必须要把蕴藏在广大职工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工会组织一是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生产经营中心,广泛引导组织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劳动竞赛活动、合理化建议活动等,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要教育职工树立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正确认识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开展职业道德、创建学习组织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三是在建设企业文化中,要以文化兴会作为工会的指导方针之一,开展形式多样的“争创一流”的`职工文娱体育活动,以凝聚职工力量,展示职工风采。

  2.民主诉求表达机制。一是工会组织要重视源头参与,通过政策出台前的前期参与,力争使工会和职工意见、要求在政策中体现出来,同时通过职代会对工厂的重大事项行使审议建议权和审议决定权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而使企业和职工的劳动关系行为在法律与制度中活动。二是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只有实行厂务公开,把企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原原本本、明明白白地告诉职工,上下群策群力、同心同德,从而增强劳动关系的和谐。三是建设一个真正依靠职工的勤政廉洁的领导班子是企业健康、长久、高效、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建立职代会定期民主评议干部制度,使领导干部置身于职工群众监督之中,才能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劳动关系。

  3.权益维护保障机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本质要求。一是建立平等协商机制、签订集体合同,逐步推行工资协商办法,形成由劳动关系双方依法平等协商、自主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调节机制。二是要建立健全劳动法律监督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形成工会法律监督网络和渠道。通过对劳动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促进劳动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促进企业依法用工,减少在劳动用工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三是建立法律援助机制和人民调解员机制,要宣传、帮助职工群众树立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协调解决,避免矛盾激化。四是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强化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群众监督,解决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杜绝违法指挥和野蛮操作。

  总之,和谐企业劳动关系一定是和谐的,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给职工创建一个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才能让职工有归属感,从而培养起对企业的责任感,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科学、健康和持续的向前发展。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14

  构建和谐海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海关是我们现代海关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在需要。和谐海关包括海关内部的和谐和海关与海关之间的和谐,也包括海关与外部的和谐。海关与外部的和谐,包括海关与社会的和谐、海关与企业的和谐、海关与相对人的和谐。海关与外部的和谐,就是创造文明、廉洁、高效和公开、公平、公正、方便、快捷的通关环境。

  服务品牌是服务主体及从业人员在提供服务中,形成独特的服务模式、业务技能、接待艺术,被社会或消费者所认可和信赖的特定服务方式,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先进性,科学性,战略性等特点.创建服务品牌对服务主体产生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海关的通关现场作为一个为进出口企业服务的窗口,创建一个有特色的,让服务对象信赖的服务品牌,对树立海关形象,提高通关效率是十分有帮助的。

  一、如何创建服务品牌

  提升服务品质。俗话说得好:百姓口,无字碑。让企业满意是创建品牌的必由之路,服务则是影响这一目标实现的最直接因素。

  1、树立企业焦点意识。所谓企业焦点意识,就是指服务策略、服务系统、服务人员均应以企业为中心。服务的价值是由他们来评判的,我们应该随时了解掌握企业的愿望和要求,并想方设法满足其中合理的部分。在这种意识下,因为机器故障、人员缺乏等所谓客观因素造成服务延迟等解释都是不能成立的。不能让企业去适应、体谅海关工作的所谓实际困难、客观情况,应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正当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及早转变观念,从上到下,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灌输以企业和货主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这是提升服务品质的前提。

  2、建立科学的服务系统。服务品牌需要科学管理的支撑,在一个重复罗嗦、颠倒错乱、漏洞百出的服务系统上开不出品牌之花。应立足于实践,本着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原则,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式,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流程,尽量使服务过程简化、规范化、标准化。应该说,科学的服务系统是创建服务品牌的客观基础,有了它不一定就能创出品牌,但没有它却一定创不出品牌。

  3、推行亲情化延伸服务。服务系统的完善、服务的快捷、准确固然重要,但如果这一切都是以机器人的`方式,在冷冰冰的状态下进行的话,服务对象往往也不会认为受到了很好的服务。软性的质量如服务态度、移情性(设身处地地为客户服务)有时会更重要。服务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对方的感觉是无数细微的正面或负面的小事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受有形的事物影响,也会受无形的事物影响,而且并不总是客观的。见面时的一声招呼、一个微笑,事虽小,但意味着你对他们的尊重,并有为他们服务的意愿和诚意。

  4、开展创意服务,突出独特个性。有个性的东西更有魅力,更容易被人记住。服务的目的可能雷同,但服务的方式却可以千差万别,整天一副老面孔当然不会给服务对象留下深刻的印象,个性化的创意服务是塑造服务品牌的捷径。

  5、妥善处理投诉。遭遇投诉是很难完全避免的。对于企业的投诉,须建立专门的投诉处理部门和程序,由专人负责接受企业的投诉,限期调查处理,并及时反馈给客户,直到他们满意为止,把一些不利因素化解在萌芽阶段。当服务出了错时,不要只是采取恢复性的补救措施,更要为服务对象提供超出其预期的帮助,从而变投诉为机遇。

  二、创建服务品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创建服务品牌是一项新工作,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来对待,不可盲从,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创建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把关第一,服务并重

  海关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在创建服务品牌上与企业有很大区别。海关工作是很严肃的,在涉及到原则的问题上,容不得讨价还价,海关服务只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要求中合理的部分,但如果企业提出过分的要求,违反了海关规定,不按规则办事,海关服务再好也不能迁就他们。可以说海关热情周到的服务是为守法企业准备的。只有在把关到位的前提下,才可以谈服务。创建服务品牌决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海关法规为代价。

  (二)质量为首,注重实效

  实施服务品牌战略的目的,是通过推出便于识别的特定标志,传递海关的各种服务承诺,进而提高企业对海关的认同感,信任感,创建服务品牌一定要从起始阶段就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在“质”和“量”的关系上,要以后者服从前者,始终坚持宁缺勿滥,注重实效的原则,尽可能做到一开始就让人们对服务品牌有良好的印象,避免由于品牌标准低、质量差,让服务对象产生怀疑和反感,使服务品牌建设陷于被动局面。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扭转将是很难的。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15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家庭中,母亲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国有三亿多母亲,然而,这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师资队伍”的素质对社会的影响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本文试从母亲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入手,分析了母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完善法律、为愿意成为母亲的女性提供安全的社会保障、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母亲素质等,多角度论述了母亲教育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重视母亲教育

  我们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家庭中,母亲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是百年树人的起点,而母亲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正因为如此,德国教育家弗洛贝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据统计,中国有三亿五千多万个母亲,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师资”队伍。然而,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其素质高低会对社会存在和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不仅没有引起母亲自身的重视,也没有引起全社会应有的关注。

  一、充分认识母亲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现代国家实力竞争的基本点是科学技术,是公民素养和科技人才的培养。为此,美国出台了20xx计划(即“美国公民科学素养的国家标准计划”),联合国布达佩斯世界会议专门制订了“科学行动框架”,向全世界阐明了在新世纪中科学的地位。继而,发达国家也纷纷制订公民科学素养的国家标准,我国也制订了2409计划(即“关于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国家标准”)。这表明:在当今世界竞争中,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全体公民的素质。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是我国面临的最迫切任务。正因为如此,我国启动了各种人才培养计划,出台各种吸纳海内外人才的优惠政策等等。然而,遗憾的是,在众多的工程中,还没有一项专门针对母亲教育的工程,而这恰恰又是最基本的工程,是培育高素质公民的“航母工程”。

  1、母亲教育是社会存在的重要基础

  母亲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社会的每个成员都与母亲有无法割断的天然联系。因为,大自然将繁衍人类的责任交给了母亲。每个人的生命都毫无例外地是由母亲孕育的,在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同时也是人生最关键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亲的抚育下度过的。社会赋予了母亲在生理、心理的和伦理方面抚育子女成长的责任,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决定性影响。比如,体弱多病的母亲不可能生育出体魄健壮的孩子,心智不全的母亲不可能教育出才识聪慧的子女。这不仅仅是遗传的作用,还在于母亲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和榜样,自身素质对孩子的聪明才智、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翻开历史,古今中外无论是伟大领袖、民族英雄还是科学家,几乎无一例外都有一位不同凡响的母亲,正是这些不同凡响的母亲把这些伟人领上了不凡的人生道路。个人成长是这样,整个社会也不例外。一代母亲的体质、文化、思想和人格品质,不仅影响着当代的社会,还影响着未来的社会。

  2、母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21世纪是以人作为发展中心的世纪,教育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确立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目标的同时,我们党把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母亲教育对推动全面小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实施母亲教育工程,可以通过对母亲的教育,提高母亲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母亲掌握科学教子的方法,通过每个母亲的努力,达到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目的,最终推动社会发展,正如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就是在教育公民;如果你在家培养女儿,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

  3、母亲教育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社会和谐是一种社会平衡和稳定状态,这种平衡和稳定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在社会成员中,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母亲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母亲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以及施教方法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品行水准。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活动空间,从人的成长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据有关部门对包括全国各社会阶层在内的家庭教育情况抽样调查显示,在我国三亿家庭中,有三分之一的'家长坦陈自己是失败的家长。这一点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可见一斑。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案件的比例,文革前为20,80年代为50以上,90年代高达70以上。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教育因素不可小视。从生理和社会习惯分工角度来看,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女性承担的家庭教育任务更多些,母亲的素质决定母亲教育的水平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只有品德高尚的母亲,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孩子,通过母亲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对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母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母亲素质是国家兴旺的呼唤,然而,在我国现代化热潮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在农村,传统的重男轻女使女性得不到好的教育;在城市,一些拒绝生育的丁克家庭不断增多;再有就是目前还没引起社会重视的人口劣质积累问题(文化素质与生育成反比)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根源,然而母亲问题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一是在我国的母亲中普遍存在重教不会教的现象。目前母亲普遍缺乏科学教育子女的经验,存在着重教不会教的现象。据有关方面对5000名0~14岁儿童的母亲进行的家庭教育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很多母亲普遍缺乏科学教育子女的经验,存在着重教不会教的现象。调查显示,4991人需求家庭教育,占99.82;2661人需求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占53。另外,对千名中小学生进行的“母亲素质”调查显示,31.5的孩子认为母亲思想平庸,缺乏魅力;75.8的孩子认为母亲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越来越多的孩子希望妈妈“少点指责,懂点电脑,少点唠叨,给点空间,有点气质,有点朋友味”。上述数据表明,在现代社会,了解现代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母亲并不多,很多女性在从未认真学习、思考过那些在身体、道德、智慧方面应该如何指导孩子问题的情况下,就开始从事养育孩子的神圣任务了。养育子女是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并非生而知之,不学而能的。在传统意识中,人们常常把养育下一代看成是一件很简单的,近乎本能的事情,事实上并非如此。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二是母亲的价值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认可。现代女性非常重视自己的职业角色而不大看重母亲的角色,一些知识女性甚至放弃母亲的角色。作为个人的选择,无可厚非,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就与我们社会对母亲的认识不足有关了。我们没有赋予母亲这一社会角色以足够的社会价值。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中,做母亲将使女性失去太多,这使母亲的价值进一步淡化。一些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年轻女性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选择了不生育。有人谴责这些女性缺乏社会责任感,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母亲的价值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认可。由于新中国是建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础上的,又经历了长时间的阶级斗争为纲,因而,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长期贫困的人们急于致富,偏重于物质现代化的实现,而忽视人的精神现代化和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对母亲价值的重视,社会也没有提供衡量母亲素质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人是第一生产力”,而生产人的是母亲。大自然将如此重任赋予了母亲,社会却没有真正认同其价值。我们承认创造社会财富的各行各业劳动者、科技人员、政治家、领袖们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却惟独不愿承认母亲所创造的社会价值。

  三是对母亲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生育的工具,做母亲就是为家族传宗接代。新中国成立以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妇女走出家庭和男人一样参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取得独立的人格权利,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千百年来积淀在人们思想深处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的澄清,仍然把生儿育女看成是纯粹的个人私事。在“左”的思潮影响下,这种观念更是被推到极至。我们不会忘记,在那些年代里,在“大公无私”的口号下,人们追求的是“弃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境界”。那些为工作而放弃对孩子的照顾,甚至在年幼的子女生病,乃至濒危的时候,也为了工作置之于不顾的母亲,被评为英雄和模范,被人们视为楷模。那时,人们不认为她们作为母亲大大地失职了,而认为她们做到了“公而忘私”。至于那些牵挂孩子,照顾孩子较多的母亲则被看作是“自私的”、“落后的”。今天反思起来,那是多么的荒谬,这种行为的背后,实际上是将子女看作私有财产,将养育子女视为个人私事,这是一个极大的认识误区。

  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母亲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母亲教育史,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忽视母亲教育。母亲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女性,母亲教育就是要引导和帮助更多的“自然母亲”成为“合格母亲”。母亲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家庭与社会。母亲通过言传身教,可以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首先,要在法律上体现母亲的社会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要以立法的形式把提升现代“母亲素质”这一时代要求规范下来,从而引导全社会走出认识误区,将孩子抚养、教育成人看成是一种法律行为,让每一位母亲尽力承担起社会、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同时,要规范

  “母亲角色”的权利和义务、内容和方法,以及对“母亲角色”的监督及落实(即失职的处罚和约束)等内容。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干预监控机制,为母亲素质强化提供支持性条件,以督促母亲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在英国就有“孩子逃学、父母坐牢”的做法。目前,有资料显示,我国未成年人行为问题检出率在6--22之间,全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为更好地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当家庭环境恶劣、家庭功能失调或者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良,母亲无法自已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有专门的组织介入,加上学校教育、社区组织、司法部门等方面的配合弥补,进一步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发生,以减轻后续的司法负担。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母亲,社会也不可能规定一个统一的做母亲的标准,但没有健康的母亲不会有健康的孩子,政府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立母亲教育社会干预机制,使母亲有师可求,如建立家教咨询机构,进行电话或书信咨询服务,帮助母亲解决困难等。还可以通过社会干预机制定期对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建立母亲心理状况档案。特别对那些有过痛苦经历或家庭不幸而存有心理障碍的母亲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她们的心理、性格能够及时地恢复正常和健康,提高她们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抵御力和免疫力。正因为母亲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替代的,所以,用立法的形式来保障母亲教育水平的提高,势在必行。

  其次,社会应为女性愿意做母亲提供安全的社会保障。要在全社会提高对母亲问题的认识,让人们清醒地了解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发展与母亲的关系。社会由男女组成,自古就有“教子成材、光宗耀祖”、“养不教、父之过”的家教论述。但由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观念,社会现状是:“父母养育”已被“母亲养育”的事实所代替。父亲角色日益“淡出”家庭子女教育,儿童从出生到上学基本上是处于母亲为中心的教养环境中。国外在70、80年代就有理论认为: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本来就是外围的、间接的,就是通过对母亲的经济和情感的支持起作用的。基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现实,我们在正视父亲正日益“淡出”家庭教育的客观事实,有意识地扭转、强化家庭教育里的“父亲角色”的同时,全社会每一个家庭的男性都应尊重女性,重视对女性的经济和情感支持,重视母亲教育。由于女性担负母亲责任的特殊情况,在人生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她们不可能和男性一样投身于社会,女性这一段时间的特殊情况和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维护,国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政策,对女性生育子女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或奖励,以体现社会对母亲价值的承认,也就是为母亲提供安全的社会保障。

  再次,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母亲素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要提升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比如,在贫困地区,着重解决女童失学、辍学问题,帮助妇女脱贫,反对不良婚俗等。在有条件地区,要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进行有关的科普教育。在一些国家里,对新婚夫妇、孕妇和年轻的母亲都要进行培训,教给她们有关的科学知识和非常实际的科学方法,甚至进行操作上的辅导。另外,可以通过媒体广泛传授有关教养儿童的知识和技能,在社区里开展多种有针对性的研讨活动等等。因为科学地养育后代,不仅要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还要学习掌握与之相应的教育技能。规律是一般的,而每一个人又是特殊的。培养孩子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工作,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创造出一套适合每个孩子的独特的教育方法。母亲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者,要更好的做好养育下一代的工作,她也需要知识、技能、品德和智慧,需要接受一定的教育。另一方面要提升女性的道德修养。母亲教育是一个终身学习、毕生努力的过程,不仅指要承担“为人母”的责任,而且要有“母为人”的道德修养。一般而言,母亲的道德修养越好,其子女的成才率就越高。大量的社会调查证明,母亲的道德修养水平与子女成才数量是正相关的关系。母亲角色对孩子人格的形成、行为模式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每一位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才、出类拔萃,然而当他们付出了许多艰辛,甚至以自我牺牲为代价,其结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相当多的母亲因此百思不得其解,其根源就在于她们有意无意地轻视或忽略了“母亲角色”自身素质的问题。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恰恰是送给儿童的最可怕的“礼物”。调查表明,三分之二未成年人认为具备良好素质的母亲是自已成长的第一道德榜样。

  母亲创造人的生命,母亲塑造人的灵魂,母亲对人类的贡献是光荣和伟大的。奥地利有一个关爱女孩协会,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如果说一个家庭有一儿一女,但只有一笔教育经费,你投给谁?答案是“投给女孩”。理由是教育一个男孩,只是教育了一个个体,而教育一个女孩就等于教育了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这给了我们以极大的启示:有了合格的母亲才会有合格的民族,有了和谐的家庭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母亲教育。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员工关怀方案:构建和谐工作环境的基石08-17

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08-23

“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范文10-10

【推荐】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06-09

色彩的和谐教案01-22

和谐话题作文06-27

和谐中学倡议书03-16

创建和谐校园倡议书12-14

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06-14

共建和谐小区的倡议书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