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时间:2024-08-09 14:23:3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1

  有幸拜读了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作者以轻松自在朴素的文字描写了冰天雪地、戈壁滩沙漠、移动的羊群牧民和随地扎下的毡房子……,这些在我有生以来都是没有见过的。那些山峰、那些河流、那些森林、那些牛羊骆驼、那些人、那些事,在作者的笔下灵活生动,仿佛置身其中。

  文中作者一家在语音不精通,环境不了解的情况下,居然敢给人赊账。幸好牧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所以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你信任我,我也要对得起这种信任,大概也就这种意思了。

  想到了前年3月份,在跟人做生意,对这家公司资质了解的很清楚,对这个人也算是相处甚久。基于对朋友信任,没有任何押金的情况出售了一台机台,当时说好是一个月后债款付清。

  可万万没有想到的,你的信任在别人眼里是一分也不值。在一个月后迟迟不到款。于是断断续续的催款,催款是很头疼的事情。开始这个人于各种困难跟你说暂时资金不到位,说得真是声情并茂,痛哭流泪的.样子,心一软算了,再给他一点时间吧。时间久了,这家老板继续于各种理由搪塞。于是一台一两万的机台款就一拖再拖。

  都说欠钱的是大爷,这话一点儿也不差。毕竟都是辛苦钱,供应商的款是现结的,而卖出去的机台却分毫无收,那叫一个心急,急的时候真的是骂这人不守信的王八蛋。于是我带着两岁多的儿子,拿着催款单,手机开着录音,到他公司要钱。继续说没钱,再问具体什么时候付,承诺说年底前付5000千。我也不再信他的话,强烈要求他在催款单上签名,催款单上有备注,如有如期付款,以千分之五的日息付违约金。

  在这种情况下,在年底前收了5千元过年,可是等到年后来,竟然的人去楼空,什么也没有了。于是只有走法律途径,各种证据,在历经八个月后终于结案。虽然胜诉,但对于一个失信的人来说,胜诉也一个说法而已,货款照样没有。

  所以当看到流动的牧民中,很多人都是记不住,仅仅是一个签名就是缚束,在羊群南下,膘肥体壮时,路过喀吾图一带时,还债的人千打听万打听,打上门来结清倒债。亲眼看着记账的本子上用笔划去自己的名字,才放心离去,一身轻松,这让我特别的感动。虽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你给我的信任,我定不辜负,这是一种最起码的为人尊严。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2

  新疆在我的旅行计划中一直排在第一位,可因为种种原因,每次出游都被迫放弃这个地方。也许正因为不可得,才在脑海中不断加深对新疆的向往:广袤无垠的大草原、美丽多姿的天山、瓜果飘香的吐鲁番、能歌善舞的新疆人……总之,那是种遥不可及的美。但自从读了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场》等一系列书后,新疆的形象在头脑中一点点鲜活起来,那里的风景那里的人仿佛就在身边、触手可及,会觉得是自己亲身走在清凉的河边或站在尘土飞扬的小路上或徜徉在茂密的丛林中,时而会为沉重的生活而叹息,时而又会为人们的乐观而鼓舞。

  在《阿勒泰的角落》一书中,作者还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孩,跟着妈妈进入阿尔泰深山牧场,经营一家杂货店和裁缝铺,与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牧民共同生活。她们跟随着牧民的步伐进山、转场,在草原、戈壁、废弃的矿场聚居地艰难地经营着他们的事业和生活。在那里,自然给予人类的是繁重的劳动、匮乏的物资和严酷的环境,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而只是自然的一小部分他们寂寞而卑微,隐忍、坚毅又乐观,他们把上天降临自身的一切悲喜哀愁都看作理所应当,看作一切生命出现、存在、消忘过程中的常态,平静而无怨的接受。

  作者的妈妈是一个能创造一切的“巨人”,凭着一双手在废墟中搭起一个家,并不断改造修缮,即便那只是个临时住所,也要用住一辈子的态度“折腾”它。她在零下二三十度靠着胸口的体温把从来没有在阿勒泰见过且毫无用处的金鱼带到戈壁滩上,只是因为“金鱼在水里游,像是这世上没有的'一种花朵。” 她的努力也许并没有给家里的物质生活带来多大的改观,但正是她饱满的热情才支撑着这一家汉人在天遥地远的阿勒泰扎根生存。

  有时艰苦的生活也会让人需要一些能够慰藉心灵的东西,比如酒。作者的杂货店里来过各式各样的喝酒的人,有买一杯散酒一饮而尽就满意离去的,有买一瓶二两装的二锅头慢慢啜饮无比享受的,还有一类酗酒的人,“这类人则总是以一种非常可怕的,简直可称之为‘精神’的态度酗酒。”年轻的作者开始并不能理解这些人为什么要喝酒,酒那么辣还要花钱,后来才渐渐明白“艰苦的生活太需要像就这样猛烈的,能把人一下子带向另一种极端状态的事物了。”

  作者用乐观向上的姿态诠释了世界,实在值得我们去感受她那独特的见解,让我们能够从高速运转的现代生活中偶尔抽身出来去感受一下与天地为伍的艰辛与豪迈。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3

  碧蓝如洗的天空之下,孤独也成了近似于幸福美好的东西。

  重读李娟,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庆幸,如果不是被连篇的考题折磨得不愿动笔,如果不是手边正好放着一本《阿勒泰的角落》,我可能就要再一次错过一个细致如初雪的灵魂,一段与远方的邂逅。

  手捧《阿勒泰的角落》仿佛置身于那湛蓝的天空之下,眼前绵延着辽阔的草原、无尽的峦。李娟于阿勒泰的生活是质朴的,而她也不加矫饰地尽数向我们娓娓道。在瑰丽的自然之中所发生的渺小的事,却有着难以比拟的赤诚的美。

  就像在书中反复提及的阿勒泰那蓝到极致的苍穹,一览无余,就连一丝白云的遮蔽也不存在。那样的蓝是即使在阿勒泰正午灼热的太阳炙烤下也无动于衷的蓝,是骑马行千里却恍若静止的蓝,是纵使阿勒泰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也岿然不动的蓝。那份蓝与李娟,甚至整个人世都无关,却给予了李娟行中孤独到静美的力量。

  这份孤独不是城市中华灯初上时的寂寥,不是知音难觅的苦涩,而是行走千里全无人迹,四面八方唯独只有自己的渺小。这份孤独自人类诞生伊始便横亘在了人与世界之间,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麻痹自我极力否认,而李娟就那样自然地举起手掌,看着在湛蓝天幕下苍白到透明的指尖发出"世界与我们无关"的喟叹。

  是溪流旁独自盛放的花所给的启示吗?还是那个一直存在却从未靠近的"深处"?生活给予了我们很多暗示,关于自己,关于世界,细腻如李娟代替我们一一拾起并细细告知。

  但提到最多的还是蓝天,无论发生了什么一抬头便能看到的.天幕。它自顾自地蓝着,李娟却给它点缀了更温柔的色彩。在爱情萌芽的那个月夜,它蓝得暧昧朦胧;在即将离别的正午,它又蓝得凉薄淡漠;在宁静的午后,它又在李娟清澈的瞳孔里映下纯净美好的色彩……

  突然想到了一句话"美好的并不是这个世界,而是凝望着这个世界的你。"如果说世界与我们无关,那么李娟你与我们密切相关,你将我们重新拉近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你是纽带,也是救赎。

  阿勒泰有那么美吗?阿勒泰的天空真的蓝得那样惊心动魄吗?我不敢断言,但我确信,倒映在你的瞳孔中的阿勒泰美得让人心驰神往,抱膝坐在阿勒泰天幕之下凝望着整个世界的你,是我所知的最美好的存在。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4

  对于这本书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给我的感觉就是优美、清新,有回归自然的感觉,李娟用朴实的文字将我们带进了她的阿勒泰生活。生活给人的感觉是千头万绪的,而在李娟的世界里,是一种清净、自然的生活。阿勒泰的风景在李娟的笔下让我向往,而我正生活在一个充满喧嚣的世界里,到处是人流与汽车的轰鸣,每天有缕不尽的烦恼,这些在李娟的生活中似乎很少见到,似乎她的生活永远那么美好。

  看完了这本书,发现李娟写的最多的事就是睡觉了。库委是个好地方,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草场,加上李娟平时也不用太管小卖部的事,所以总喜欢一个人来到山野里,往草场上一躺整个人陷入大地。

  我想,那种闲适是每个生活在喧嚣中的人所向往的。可是那终归太过孤单,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我想李娟或许是已经适应了那种生活,如果让我们去到一个语言不通,没有多少朋友交流的场所,我们能过静下来,在草地上睡上几天吗?她那些优美的文字或许就是在睡觉的时候蹦出来,跳到了她的日记本上。

  哈萨克人的友善与质朴也给了我很深的感触,可爱迷人的江阿古丽、漂亮温和的麦西拉、天真活泼的努尔楠。生活对于他们来说那么平静,玩的时候,高高兴兴的穿上漂亮的衣服,弹起优美的`冬不拉琴音,跳起热烈的哈族舞蹈,干活的时候,换上旧衣服就会夯起土坯或是骑上大马牧羊。

  哈萨克人的生活很简单,简单给人的感觉是美与幸福,没有那么多的烦劳,没有那么多生活中的琐事,不用担心下岗,不用担心失业,不用担心什么时候会涨工资。当一年工作完成的时候,族里的人们可以聚起来办一场盛大的拖依,让欢快的舞蹈与琴音消除一年中的疲劳。

  李娟一家人的生活态度也让我有所感,三个女人,包括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在新疆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为生活拼搏确实很不容易,但是三个人却从没有被任何困难打倒。虽然小卖部赚的钱并不多,但是一家人生活的却很快乐。书中写道当她们一家人随牧民转场来到沙依横布拉克,刚到的时候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天还下着连绵不绝的雨,帐篷刚搭起来就被掀翻,夜晚雨水会灌进被子,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她们一家人还是坚持下来了。我想只要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快乐的生活,那就是幸福了。

  李娟的文章我还会继续读,感受她平静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5

  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我们所居住的房子应该是建筑商,也就是专业建房子的人建造好了,我们搬进去住就行,顶多是自己负责装修,不过即便装修也是找专业的人来做的。所以我很难想象有的人住的房子完全是靠自己一砖一瓦、一根木头、一扇窗的垒造起来的。李娟一家在“桥头”居住时就是靠自己的双手搭建的自己的家。

  桥头仍旧是一个废弃了的村落,曾经辉煌一时,但终究因为其贫瘠、荒凉而没了人烟,成了一片废墟。李娟一家在追随放牧人的脚步做生意讨生活的搬迁过程中,阴差阳错地被司机丢在了这个不毛之地,但因其有不少转场牧民路过,她们一家的生意反而做得还不错。所以自然要在桥头住一阵子了,而搭房子就成了头等大事。

  在不断翻建房子,为自己制造家的过程中,李娟的母亲又一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想到就一定要做到的女人,这是一个在越是简陋艰难的环境中越能焕发生机的女人,这是一个活着就是为了折腾的女人。她的活泼泼的生命力时刻感染着我,她凭着一把锤子和凿子就能开窗破门不断改造居所的劲头,真的特别有魅力,她时常的异想天开硬是将荒无人烟的地方过出了属于自己的人间烟火。这真是一个强大到简直快要随心所欲的`女人,为何再大的苦难在她面前似乎都变得云淡风轻,我想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大约所有吃过苦、受过罪的身体和心灵,从此都不用再害怕什么了。

  李娟笔下的房子明明没有一处是宜居之地,不是被风雨刮得摇摇欲坠的帐篷,就是暗无天日的逼仄的小屋,好不容易住进了敞亮干净的废弃的楼房,却因冬天冻得鼻涕横流只能选择放弃,再次拾掇出一个墙壁时刻会倒塌的破院落。就是在这样的各种破旧小屋中,作为读者的我却丝毫读不到作者的埋怨与悲哀,相反的作者似乎居住所稍微得到改善,就会洋洋然心旷神怡了,她的笔下立即就会变得风花雪月起来,所有的风景都有了生命的活力。

  李娟还特别擅长的就是刚刚还是认真地描述自己不堪的现实,下一秒总是突如其来的搞一些幽默的调侃,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如写外婆不舍得丢掉那个大圆桌的情节,再比如写傍晚时分牛啊马啊噔噔噔爬上二楼三楼,舒舒服服卧在一间一间的空客厅里过夜的描述等。李娟还总是喜欢一本正经地大词小用,我们分明只是捡了几间别人不要的房子,连门窗都没有的,但李娟却说“这样,外婆、妹妹和我妈就阔阔气气地住了进去”,原来这就是“阔气”,是啊,在一个贫困惯了的人眼里,能住上这样的单元楼,即便是打地铺,也会因其地面整齐光滑而兴奋,而难得的睡得舒服得要死。看来生命真的是只有经历了苦涩,才能尝到甜蜜的味道。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05-21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06-11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汇总15篇)07-27

躲进的角落读后感11-17

隐秘的角落观后感11-28

《隐秘的角落》观后感09-05

隐秘的角落观后感7篇11-29

《干法》读后感-读后感07-06

思维与智慧读后感-读后感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