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的佛语的语录

时间:2024-05-06 07:58:44 语录 我要投稿

2024年简短的佛语的语录集合95句

  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佛语的语录95句,欢迎参考。

2024年简短的佛语的语录集合95句

1、生活里无论坎坷、还是平坦,没有人会告诉你怎么做,也没有人替你做出决定,人生走过去,自己却必须走出烦恼的围墙,必须面临选择和放弃,也不必要为每一次选择而沉重,也没必要每一次放弃而悲伤,在疲惫不堪的时候,才知道觉悟,为时不晚。

2、人生无可替代,所有的都必须自己去经历,自己去感受,人生有着无穷的诱惑,我们只能自己感受,才能沉淀曾经躁动的心;在生命的经历中,目标却是指引我们的航灯,会照亮我们所有年轻的心,会挥去生命中的无穷诱惑,会使我们的心灵渐渐宁静,渐渐淡薄,目标唯一,珍惜眼前,向往未来。

3、人生要有正确的目标,而且要经得起磨练。千万不要因为经济压力就想不开,只要努力,生活一定可以过下去,绝对不至于饿死。若为了感情问题轻生,那就更没价值了,生命不一定要依靠某个人才能活。对待人生的苦境,以毅力、智慧去处理,这样人生才不会有遗憾;有心改变、用心突破,就不难。

4、常有人把修行误认为是出家人的事,其实修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应有的生活修养——"修"是修心养性,"行"是端正行为。——证严法师

5、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心地观经》卷八,观心品

6、万法唯心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等。

7、既有弥陀,何必自苦自恼?弥陀都接受我们了,我们何苦自己不接受自己呢?弥陀都说"你这样念佛就可以了",我们为什么还说不可以呢?

8、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但识自心,无我无人,本来是佛。一《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9、生命在于运动,美需要发现,个体生命非常渺小。

10、学佛,要真正去体会无常;强调无常是要警惕自己。

11、若比丘不欲受人信施,退还家者,是名顺法。《大宝积经》卷一一三,宝梁聚会

12、傥名关未破,利锁未开,藉言弘法利生,正是眼前活计。一点偷心,万劫缠绕。纵透尽千七百则公案,讲尽三藏十二分教,兴崇梵刹如给孤独园,广收徒众如无相好佛,无明业识不断,俱为自诳自欺。(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

13、将所有的痛苦、困难或烦恼,当作人生最好的教育,也当作是人生另一种"再充电"。每天过日子,就像读一本书一样地掀开每页纸;而每天所遇到的人事或烦恼,就是这页纸上的一句铭言或一个警语。

14、佛陀告诉我们,轮回的一切系列过患、无穷无尽的痛苦,皆是从无明开始,因无明引发。正如第j三世大宝法王在《了义大手印》中所说:"从本未有白现迷为境,由无明故执自明为我,由二执故流转于诸有,愿断无明迷乱之根源。"

15、真诚的爱最动人,无私付出最可贵。

16、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17、自私是一种潜藏在人心灵深处的本能,它的存在与表现通常是不为人所察觉的,私欲较强的人往往会不顾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一味地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交往,我们也总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所以,不要吝惜分享自己的东西,有时候只是一杯水,都可以让我们结交一个朋友。

18、人活在世上,往往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常常觉得时间紧迫,光阴像细沙一样从指缝间滑落,越是急切地想要抓住它,它流逝得越快;另一种是看破了生命的无常后归于淡定与从容,美与丑、乐与忧于他们而言都是一触即破的气泡,并不能给生活带来什么实质的影响,云烟过眼,他们却能够从中明白生命的真谛。

19、学佛的关键,首先是通过佛法的智慧认识自己,要明白自己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根器的弟子,然后对症下药,进一步实修,才能有实质性的功效。很多学佛人就像没有经过诊断的情况下自己瞎服药一样,非常危险!自己明明是处于下等根器的人,却自以为上等根器,藐视因果、毁坏戒律,最终误入歧途、一无所成。

20、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为己施一切,得报如芥子。救一厄难人,胜余一切施,众星虽有光,不如一月明。

21、人生只有一次,没有人希望自己活得浑浑噩噩。但是,若想活出生命的 真意,享受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的生活,就必须依靠自己把握方向,不为外 力所控,充分利用时间与潜能,发挥个人特质,并与宇宙万物相契合。人人 都可以通过内在的反省,提升日常生活经验的层次,享受超越自我、得意人 生的狂喜。

22、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诗老山间;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闲。——王安石

23、若常愁苦,愁遂增大。如人喜眠,眠则滋多。若常烦恼,烦恼滋多。——《宗教箴言录》

24、心若有禅,处处皆禅,心若有佛,时时见佛。禅由心生,佛在心中。参禅,是人生清明的一开始;信佛,是生命由小爱到大爱的升华。禅机源于万象之中,要用心去领悟;佛性寓于万物当中,要用心去参透。坐亦禅,行亦禅,禅意人生,般若自在。

25、有知识未必有智慧,有智慧的人能利益人群。

26、有众生相即有众生见。

27、我们的人生常常被某些无形的绳子牵住,名利是绳,贪欲是绳,嫉妒 和褊狭都是绳。摆脱了这些,才能享受真正幸福的生活。如果我们被外物 掌控住自己的七情六欲与心灵思想,那么原本使我们幸福的东西也会成为 我们的枷锁、痛苦的根源。

28、文字、语言、概念都不能说明禅的究竟真理。

29、佛门中有法器、道器的说法,器即是容器,器物。念佛人拿心盛佛,故是佛器;是佛器故,必定成佛。

30、其实人生真正的快乐,是在于关爱他人。一旦我们一开始为其他人着想,把关心的对象从自己转换为他人的时候,一念为善,内心顿时就会放下自我,就会解脱分别心的束缚,真正懂得运用禅的智慧来过日子的人,才是智者;我们要找找的那片净土不在身外,就在我们的内心里,就在我们的方寸间。

31、和则常安。

32、秋风飒飒,点红叶于玉阶。秋云飞飞,变白衣于苍汉。秋露垂垂,人物同沽沆瀣。秋月皓皓,山河尽入玻璃。诸人当此之际,切不得作境会,亦不得作心会,亦不得作道会。

33、花半开最美,情留白最浓,懂得给生命留白,亦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34、人是生而孤独的。我们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即使有幸孪 生,出世也有先后;我们与父母兄弟相依,最终也会彼此离开;即使 是携手相爱的人,相遇之前和想离之后,拥有最多的也是孤独。既然 来到这个尘世,又无法摆脱与生俱来的孤独,就不要试图填补孤独, 不妨愉快地去接受和享受它。

35、行善是本分、付出无所求,不执著"善有善报’’,自然轻安自在。

36、归依彼所有学、无学成菩提法,名归依佛。归依如是爱尽离灭涅槃,名归依法。归依所有学、无学成僧伽法,名归依僧。

37、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就是寓动于静,寓静于动,动静相依。静然后能定,定然后能安,安然后能虑,虑然后能得。静中有受用,用禅的思想来指导生活,在动中才不会落空。在动中无忧无惧,反过来又能在静中得定,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8、人一无所有,只有心念。心念是他的全部,念在哪心便在哪,心在哪人便在哪。

39、名为遍计性,相是依他起,名、相二俱遣,是为第一义。

40、一日,小和尚问老和尚:我要如何才能成佛?老和尚不语。再问还是不语。小和尚顿悟,亦不再语。老和尚微颔首,作拈花一笑状。

41、自己能做的事绝不要麻烦人家,即使人家不想记账,人情债 也摆在那里。你一生能还的人情有限,欠多了还不起。能为别人做的 事不要惜力,你送的人情人家都会替你人账。你这一生难免碰上自己 办不了的事,如果有足够的人情积蓄,你的难事自会有人替你办妥。

42、贪者追逐名利,导致堕入饿鬼;行者少欲知足,生起出离之心,超越三界轮回,获得解脱自在。嗔者害人害己,导致堕入地狱;行者自利利他,圆满菩提之心,普度有情众生,成就色身佛果。痴者取舍颠倒,导致堕入畜牲;行者证得空性,圆满法界智慧,远离一切戏论,成就法身佛果。

43、人生最善良的行为是奉献 佛说:"奉献越多,生命就会得到越多。""给予越多,人生就越丰富; 奉献越多,生命才更有意义。"

44、学佛的关键,首先是通过佛法的智慧认识白己,要明白自己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根器的弟子,然后对症下药,进一步实修,才能有实质性的功效。很多学佛人就像没有经过诊断的情况下自己瞎服药一样,非常危险。自己明明是处于下等根器的人,却自以为上等根器,藐视因果、毁坏戒律,最终误入歧途、一无所成。

45、在一些无油无盐的场合,我嘴上和人说话,心总是无法遏制 地瞌睡。生活在人群中,这样的场合总是难以回避,你要是一味地回 避就会被打人另类,另类的日子并不好过。其实我不想做另类,最后 还是做了另类,因为我瞌睡的时候,嘴里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蹦出没来 由的疯话,既惊了别人,也吓了自己。

46、拘于一事易顾此失彼,专于一思常深陷泥淖。事和事相连, 思与思贯通,事则必成,思则宏远,人生亦左右逢源。

47、禅宗说"日日是好日",就是要让每一天都充实无憾地度过。须知,一生的幸福也往往来自每一天快乐的积累。

48、男女之所以会互相吸引,实是两种能量在背后推动造成的,每个人都是由两种能量和合产生的。如果你是男人,那么在你身上会有阳性能量百分之五十一,阴性能量只有百分之四十九。是女人的话,在你身上会有阴性能量百分之五十一,阳性能量只有百分四十九。在每一个人身上是有一半的能量在沉睡,如果你是男的,会有四十九的阴性能量在沉睡,女人身上会有四十九的阳性能量在沉睡,因此每一个人都会寻找另外的百分之四十九的能量来协调——如是产生了爱情。

49、信仰宗教,能够正信最好;不能正信,迷信也比不信好;但是宁可不信,千万不能邪信。信仰错误,就如走差了道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系列·人生与社会·佛教对民俗病态的疗法》诸佛菩提极甚深故,若不厚种善根,恶知识所守,难得信受。《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50、一者见利代喜,二者见恶共忧,三者称誉人德,四者见人说恶便能抑制,是为四慈愍,多所饶益,为人救护。《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51、"我只是一杯水,你看到的是你的人生。"品茶是因为爱茶,只有爱茶,才能从中品出意犹未尽的味道,才能品出她涩中的醇,淡中的香。不懂茶的人,喝出它的苦涩,懂茶的人,才能喝出它的清香,沁人心脾。

52、恒唯法师:幸福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人生的意境,或者说是生活的领悟,有悲观失落,也有黯然神伤,当然更有美好时光,不管生活里邂逅什么酸甜苦辣,学会面对和相逢,好好活下去,泰然去接受,生活里有许多未知,更有许多无奈,这并不是生活的悲哀,可以理解为是生活的另外一种别开生面。

53、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人虽能一时得志,但罪恶会陪伴他的一生,还要受到自己良心的责罚和别人的责罚,这便是恶报。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做了亏心事,自然心难安稳。佛说:不必非要把恶事做出来才是恶,只要起心起恶也是恶,无愧于心,心自安。

54、圣慧法师:"忍"是一生的修行。忍耐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结果却是甜蜜的。不论是对逆境,对内在的烦恼还是外在的灾祸,都要忍。忍耐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生存智慧,一种明心见性的处世哲学。忍耐不是软弱,不是逃避,而是一种心灵的超越。吃亏能养德,忍耐能养心。吃亏时不计较,不比较,想得开,这样的人才能做大事。

55、用一颗好心情,一颗鲜花绽放的心情去生活,这样的心情才能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才能活出幸福的生活方式。什么是幸福?把你的人生活成一场幸福的状态、幸福的存在,你这一趟人生就没有白来。

56、每一个走进你生命的人,都不是偶然。缘分,并非是简单的上天安排,而是一种个性上的吸引力。人生一辈子,一瞬间,如果看开,那就快乐;如果计较,肯定烦恼;如果放下,一定自在。修行,就是借完善自己抵达幸福;借宽容别人淡化痛苦。想开了自然微笑、看透了肯定放下。

57、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58、佛说:这是个娑婆世界。生活之路总不会那么十全十美。学会面对,当我们真正的面对了苦与乐,得与失,成与败之后,要选择坚强;学会放下,当我们放下所有的纠结与不愉快,要选择努力。一个懂得坚持并努力的人,当因缘具足时,你心中所有的善愿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得以实现。

59、男孩结婚后对自己的妻子比结婚前更好。一次聚会,朋友笑他:怎么结婚了还那么腻。他讪讪的笑着说道:"结婚前,很多男生都想追她,有很多男生会对她好,我只有对她更好才能追到她;结婚后,对她好的男生越来越少,我只有对她更好,才能不让她失落。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让她幸福。"

60、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于飞鸟。燕雀只能穿梭于林间,鸿鹄却能翱翔于九天,只因它们的翅膀不同。人,能走多远,不是取决于肢体,而是取决于信念。人生多艰,但是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轻易认输,敢于面对,成功迟早会笑脸相迎。人生,只有回不来的过去,没有过不去的当下。

61、人生最怕什么都想计较,却又什么都抓不牢。

62、有一种幸福叫平安。在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到一些始难预料的事情之后,我们才真正明白平安的宝贵,会由衷地感到"活着真好",懂得"和顺生百福,平安值干金"的至理。对一个社会而言,平安是最大的和谐;对一个企业而言,平安是最大的稳定;对个人而言,平安则是最大的幸福。生命来自偶然,逝去却是必然的归宿。能够善待生命、珍爱生命,享有着生的权利和健康的身体是多么幸运的事。所以,能够平安健康地走过人生直至终老,是一种福份!

63、又来人间走一遭,来到这个世界,难免会遇到风雨和磨难,那是上苍对我们的考验,你若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上苍也不会忽视你的付出和努力。你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你的人生将更加精彩,更加坚强,你将会看到风雨过后的彩虹。若在困难面前低头,它将成为你不可逾越的一条鸿沟,将会对你的懦弱进行无情的惩罚,它将是埋葬你的坟墓。坚强起来,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64、如果生活已经很苦闷,再用剩下的时间来咀嚼苦闷,只会让生活更加糟糕,所以要放开心胸,学会从苦闷中解脱出来。人生道路上会被布置了失望、伤心、孤独、挣扎和苦痛,会被日常生活的打击、工作的疲惫消磨得筋疲力尽。但是无论遇到怎样的境况,都要记得一切从快乐出发,不要逃避生活,不要躲藏,抑或封闭自己,要拥抱新鲜事物,经历全新体验,或许我们失败了10次,但是,也许成功就在第十一次。如果我们把自己关在成功的门外,我们就会错过成功,错过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

65、快乐要有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胸襟。人往往很多时候是拿得起,放不下。放得下是一种洒脱,懂得放下才会快乐,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累的。小溪放弃平坦,是为了回归大海的豪迈;黄叶放弃树干,是为了期待春天的葱茏;蜡烛放弃完美的躯体,才能拥有一世光明;心情放弃凡俗的喧嚣,才能拥有一片宁静。放弃了蔷薇,还有玫瑰;放弃了小溪,还有大海;放弃了一棵树,还有整个森林;放弃了驰骋原野的豪放,还有策马徐行的自得。懂得放弃,是一种智慧,学会放弃之后,常常会收获意外的快乐。

66、又是一个春天,岁月静静地流去,生命周而复始地循环,花谢又开,大自然好像是在诉说生命的真相,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说。一切一切,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67、有一种快乐在分享中。我们不但要自己快乐,还要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朋友、家人,甚至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因为分享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更高境界的快乐。

68、生活中与他人之间的不快和误解,生活中的不幸和悲伤……让所有的烦恼都在海水涨潮的时候随着潮水的逝去而消失;用心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每次帮助,把心中的感激和彼此之间的快乐和友谊刻在石头上,让它能和石头一样不朽。

69、谦卑柔顺,知道惭愧。

70、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那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得到,而只是体验罢了。

71、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72、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73、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藐三菩提。

74、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75、其实,你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你脱缰野马般的"心",出口是非不断的"嘴"。所以,人多时,请管住自己的嘴;人少时,请管住自己的心。多观察自己,少议论别人。一个懂得降伏自心、善待别人的人,必定有大福报。

76、你的善良要留给那些懂得感恩的人,而不是那种将你的善良接受的理所应当且会欲求不满得寸进尺的人。

77、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只要心情好,一切都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在你出门时,一定要把自己打份得清清爽爽,漂漂亮亮,昂起头,挺起胸,面带微笑,从容自若地面对生活。只要你自己真正撑起来了,别人无论如何是压不垮你的,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78、学佛不是我比谁更有智慧,而是我有太多无明烦恼要去除;学佛不是要逃避人世、追求虚无,而是深知日常生活处处是道场,活在当下就是修行;学佛不是要发现外在有一个神 ,而是发现自己的自心本性;学佛不是茫目追随,而是要了解到生命的价值在于慈悲,而慈悲是无分毫伤害的心,一种利他的心。

79、心不清净,学得再多,听得再多,见闻再广,那叫世智辩聪,那是记问之学,不是智慧。 智慧不是学来的,智慧是我们真心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你看得很多、听得很多、记得很多,都不是自性流露的,都是从外头来的,都是从妄想来的。要知道,妄想是烦恼的根源,它障碍你的自性,障碍你开智慧,障碍你开悟。

80、诸事放下,一切皆胜。放不下,自然挣不脱。一个人,能释怀,才能释然,能在内心修篱种菊,自不必避车马喧嚣。走千里万里,逃不出自我的喧嚣,就逃不开尘世的喧闹。也就是说,当我们安静下来了,这个尘世也就安静下来了。

81、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其实,有缘才能相聚,亲人也许是前世的好友,好友也许是前世的亲人,给我们带来烦恼的也许是我们前世伤害过的。因此,一定要善待身边的亲人,一定要关心身边的朋友,一定要宽恕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万物皆缘,只有惜缘才能续缘,这也是因果。

82、信仰,是一个人精神支柱,是他的当下,是她的未来,是她的灵魂。根据自己的因缘选择合理的信仰是一生中重要的事,善知识们如是说。

83、慢慢的会懂得,一切,都在来的路上;一切,都在去的路上。智者选择的是欣然面对与接受。你所拥有的恰好是你所需要的,你所没有的恰好是你不需要的。没有偶然,一切皆因缘。每一个此刻,都是前世不同业力的显现,以明了的心活在当下,随缘,努力,未来就在前面。

84、真正限制、妨碍、埋没自己的,永远只会是你自己。

85、好的爱情需要复习,坏的记忆需要扔掉。

86、佛曰: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87、禅有四行: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打破执着,是"无所求行",让自己从苦海解脱出来,用法净之理作指导,是"称法行"。

88、心在俗世中,不动不伤。人曰:心在俗世外,不动即亡。

89、不知不觉见,秋天已经来临,晚上吹着微风,跑着步,聊着天,诉说着往事,时间过得总是那么迅速…不必思索太多,坦然面对所有可预知的和不可预知的,放宽心态,愿一切安好!

90、外在顺随我们的心时我们就快乐,外在不如我们的意时,我们就不满而悲伤。人要守护自己的感官,调御自己的心如同象师驯象一般。

91、朱元璋谓学书须是专一于是,更无余好,方能有成。而予闻古之善琴者,亦谓专攻三二曲,始得入妙。斯言虽小,可以喻大。——莲池大师

92、若菩萨,为贪利故,自叹己德,毁砦他人,是名第一波罗夷处法。——《菩萨戒本经》。注:如果菩萨为名利赞叹自己、毁谤他人,是第一重罪。

93、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

94、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

95、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 槃。

【简短的佛语的语录】相关文章:

简短的佛语的语录汇总88条08-02

简短的佛语的语录汇编96条07-03

简短的佛语的语录大汇总55条05-02

2023年简短的佛语的语录38条06-29

2023年简短的佛语的语录集锦48句08-19

2023年简短的佛语的语录集锦48条07-02

佛语的语录38句08-28

2023年简短的佛语的语录大集合68句08-24

佛语的语录合集100句05-03

佛语的语录集锦66条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