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初中教学总结范文汇总五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教学总结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教学总结 篇1
数学是中学教学中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也是历年升学考试中的重头戏。数学的学习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数学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各类科学都要用到的基础性学科,几乎找不到一门科学是完全脱离数学而存在的。“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我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并且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在这里,我就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初中阶段的数学和小学完全不同,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将开始由“算数”向真正的“数学”过渡,但是不少学生的思维难以由“数字”向“字母”和“方程”转变,难以接受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因此,他们就会觉得数学“很难学”、“不知所云”,进而发展成为厌恶数学、害怕数学,这样,数学成绩便一落千丈。单纯的数学理论未免过于抽象和枯燥。但是,“数学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便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简”书本知识,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用好用活每一篇教材。把数学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觉得数学并不是那么抽象,而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好数学的兴趣。
二、精心备课,抓住重点
教学是也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本条件。要给自己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计划,什么时候要上到什么地方,这些都要了然于胸,根据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有条不紊。这样,自己上课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不会有有些知识点的讲解过于冗长,导致有些知识点讲解过于匆忙,学生不能掌握的情况发生。在备课的时候,要把握自己上课时候的思路,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思考如何更好地给学生上好课,相关的知识点应该如何讲解才能让学生易于掌握,如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等等。
另外,要区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要的,在上课时突出重点。一堂课下来,有次要的地方也有重要的地方,如果不能突出重点内容,全部一起带过,学生往往没有头绪,不知道这节课老师讲了什么,自己学到了什么。因此在上课时要主次有序,要突出重点,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老师主要是要讲哪个知识点,而不能本末倒置。在讲重点知识点的时候,我一般会着重强调,并且以富有激情的语音和肢体语言相配合,进行详细地讲解。数学是一环扣一环的,一旦中间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即便是多花一些时间,必须让学生把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点弄懂、吃透。
三、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尤其是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词逐句地范读,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学生有一定能力之后,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再从难点、易错处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促进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平时,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采取提前布置作业的形式,然后在学生交来的作业中寻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普遍有疑难的地方,然后再讲新课,这样授课就有针对性,并且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数学思维。
四、加强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在完成一段时期的学习,我总强调要学生抽些时间回顾近段时间学了那学内容内容,知识点之间有哪些规律和联系,自己在回顾的时候是否有新的启示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另外,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在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使他们觉得这样做是快乐的。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让学生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数学的思想、学习方法,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初中教学总结 篇2
一、认识生活,体验生活
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艺术家深厚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学问知识,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家都非常重视生活对创作的作用。大诗人歌德主张依靠体验,认为现实比天才更富于天才。每个中学生不一定都成为艺术家,但是培养创作的意识是非常关键的,它能诱导学生潜在的想象力,表现力,让一个人的才情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其乐无穷的,但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去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就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还停留在盲目的无意识状态中,作为教师就要引导他们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捕捉生活中最动人的一瞬间。善于从平淡的表面去表现其不平常的美。我要求学生做到三点:1,做一个有心人,仔细留意身边的人和事;2,努力挖掘其中美好的东西;3,找出其中的新,奇,趣。
平时上课只要有可能,我都尽量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写生。画我们的教学楼,画我们的校园,同事我也经常布置一些风景写生作业,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田野,走近农民,他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去挖掘生活中的动人之出,他们创作出如此精彩作品。
二、创设情景,发挥想象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想象则是开启创作的钥匙。将感受与艺术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德国黑格尔有句名言:“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也指出“没有想象力,一切功能,无论多么健康敏锐,都等于乌有。”“灵通八极,心接万物,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想象力以其幻想、联想等方式出现。”我们中学生应该从小就要培养这种神思的力,这样对于他将来的艺术创作将有着神奇的不可低估的力量。古埃及狮身人面像是想象的产物,古印度的千手湿婆婆是想象的产物;中国的美女蛇白娘娘也是想象的产物。
所以,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神仙鬼怪,花鸟虫鱼都任艺术家驰骋想象。具象反映,意象变异,抽象显现,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作为中学生,要想有较强的创作能力,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是不行的,没有想象力的画如同一朵没有水分的玫瑰,一条不流动的河流,一轮不发光的月亮,缺少生命之源,只有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画面才如同注入新鲜的血液,魅力四射,韵味无穷。而想象力的培养,源于生活中情景的创设,构思的独到,学生由于平时进行美术创作训练比较少,因此,在创设情景方面有一定难度,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一次美术课上,我先让同学们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妈妈,再爱我一次》,这是一个风靡全球的煽情的电影,曾经赚取了多少人的泪水,失去母爱的孩子是痛苦的,但是,作为整天拥有幸福和母爱的中学生,是否真正体验到母亲的爱呢?我用真情的心声,声情并茂地讲述完了这个故事,同学们的反映比较强烈,特别是女同学们都眼睛红红的,男同学也不吱声,我趁热打铁,放了一段音乐《烛光里的妈妈》,放完音乐,我问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爱,”同学们几乎是异口同声,“那我们今天就用自己的画笔赞美母爱,好不好?”可以想象,同学们几乎没有让我多费口舌,没有多长时间,一幅幅生动的“母爱图”便展现在我的眼前。
如若在平时,大部分同学便只会单调,枯燥地画上一个梳着齐耳短发的中年妇女,写上“我的妈妈”,便算是完事。而现在你看,那个坐在病床前,目送着儿子去上学的妈妈,则更叫人肃然起敬。在灯下陪女儿读书的妈妈,多么辛苦啊,你看女儿感动得都热泪盈眶了,更有甚者,把眼光放到美丽的大自然中,描绘动物界中一幅幅生动的“亲情母爱图”使人感觉到人间的爱是无处不在的,望着这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完全发自内心的“母爱图”,你无法怀疑同学们的真情与想象力的丰富。正象一位诗人所说:“想象是思维的精彩,美的创造离不开想象。”在美的创造中通过想象把情感、理性、感知联结起来,在创造性的想象中各种心理因素象交响乐一样组织在一起。感知的激发、情感的鼓励、理性的启导,都融化在想象中。
三、在美术创作中发挥个性的特点
美术创作是一定情景创设下的个体制作过程。在美的创造中切忌“似曾相识”,雷同是创作的大忌,一件没有个性的作品像一杯无味的白开水,没有品味,因此,在美术创作中要发挥个性的.特点。在美的事物中所体现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以及各种心理素质都具有个性的特点。美术创造活动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在美的领域,人们都喜爱独创。唐代的吴道子和李思训都是画嘉陵江山的,但是风格各异,前者自由,奔放,后者严谨,富丽。李苦禅在论画鹰时说:“林良鹰的古穆,八大鹰的孤郁,华岩鹰的机巧,齐白石鹰的憨厚,此所谓画如其人是也。”这些都说明美的创造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在美的创造中保持个性的特色是很重要的,作为中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要尝试保持自己的良好的独特的个性,创作风格,这一点是很难能可贵的,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在“我为校园添风采”这一综合探索课中,我要求学生为作为我们身份标志之一的“校服”做设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审美品味,个性特点。创造出满意的作品。我在辅导他们时,旨在强调个性的发挥,款式要符合中学生的身份特点,色彩尽量明快、亮丽、单纯一点,同时鼓励他们上网查资料,吸取别人的长处,融入自己的个性,同学们在我的启发下,有所领悟,纷纷行动起来,作品的效果虽然有点稚气,但还是收获了惊喜。同学们的个性特点精彩地呈现出来了。班上有一位前卫、调皮的男生,他的作品很有个性,打破了传统的校服的死板的模式,使校服时装化,同时又不乏青春男孩的朝气、活泼,非常独特,一些文静、内向的女生设计的作品较端庄、大方,很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我大大地称赞了一番,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更强了。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锻炼驾驭表现形式的能力
要创造美,必须熟悉和掌握形式的规律,培养对形式美的敏感。一个美的鉴赏者不一定能成为美的创造者,但是一个杰出的美的创造者却必定是美的鉴赏者。要驾驭美的表现形式就要研究形式美的法则,形式美的法则来源于美的创造的实践,是人类在长期的创造美的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艺术就是情感,如果没有体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敏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
因此,中学生的美术创作是与实践过程密不可分的。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平时的技能训练及创作训练时,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以锻炼他们驾驭表现形式的能力,从实践中寻找创作灵感,如在剪贴画教学中,注意结合色彩,标图,变形的基础训练,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装饰美的风格的体现,同时尽量采用多种表现形式。
刘丽同学的《渔舟唱晚》,起初采用的是纸贴版画,感觉画面显得太平,没有意境,我引导她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可以营造意想不到的气氛,经过一番设计,构思,一副别具特色的韵味无穷的画面展现在面前,破旧的帆布搭成的船,用丝线织成的渔网,更有那象征渔家形象的竹筒为画龙点睛之笔。这幅画突破了传统的剪贴画模式,有一种原始的粗犷的美,学生大开眼界,创作激情陡增,都积极地寻找其他材料去表现自己的作品。“创作”已变成了一项既美丽又辛苦的劳动实践过程了。
实践证明,对中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训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法的改革,是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课改精神的真实体验,让学生走进生活,都参与到美术创作活动中来,用自己的双手去描绘美好的生活吧!
初中教学总结 篇3
一、指导思想:
学习社会发展常识与中国基本国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初步整理归纳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国情知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提高爱国热忱,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更好地成才;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
今年初三政治仍然使用新教材,共有四单元、十课内容(其中第一单元为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第二单元是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三单元为融入社会,肩负使命;第四单元讲满怀希望,迎接明天,是全书的落脚点。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
四、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树立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教学思想;
2、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3、扎实基础、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能够坚持学习;
4,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五、教学过程和方法: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新的.教材观。特别对教材的功能,要进行全新的思考:从“教教科书”到“用教科书教”。
新的教材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教科书、媒体等都是保证学生学好的环境。教科书只是诸多教学媒体中的一个。
1、适应新形势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现在已全方位地向世界开放,与世界融为一体,各种文化、思想、观念相互激荡。教育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面对新挑战,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符合新理念
(新教材较大幅度增加了实践教学。在教学时间安排中,至少要有20%的课时,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
①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
②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
③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能力目标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知识目标
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九年级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即重点探讨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3、教学方法
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感,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自主式等方法进行教学。
总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国力,提高爱国热忱,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更好地成才;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初中教学总结 篇4
我校实施语文课程改革已经两年了。本学期,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部语文教学工作着力于进一步研究新课程,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状况,运用各种机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更新教育理念,培养研究精神。特总结如下:
一、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1、本学期继续启动常规工作调研机制,先后对七、八、九三个年级的语文教学进行了调研。为使常规管理体现常态落到实处,调研时间、及年级都是临时确定的。初一年级共调研 节,其中优课 节,占 %,良好 节,中等 节,占 %;初二年级共调研 节,其中优课 节,占 %,良好 节,中等 节,占 %;初三年级调研节数相对较少。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老师能较好地执行教学常规,在备课、上课、作业等方面呈现出认真、自觉的状态,同时涌现了一部分锐意改革的“新课堂”。当然每个调研综述也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我们改进工作的方向。所以,这一常规调研机制有效地促进、维持了“真实”的常态工作水平,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措施。
2、除课堂调研外,其它语文常规管理工作也是常抓不懈。如作业,本学期采取的措施是,取消学科组统一检查评比,由各备课组长负责,不定期地对本备课组作业(随笔、作文、练习册等)进行检查,相互提醒、督促。
二、教学研究切实可有效
1、本学期语文学科坚持了多层次的公开教学活动,其中校级和校级以上公开教学2节,马玉萍老师执教的< >和缪爱国老师执教的<一朵花不能不开放>在全区新教材培训活动中反响强烈,好评如潮。余青老师执教的<多一些宽容>,送课下乡后被誉为不可多得的一节好课。校内各备备组内的互相研讨课数不胜数,研究氛围日渐浓厚。多层次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促进了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仔细揣摩,逐步内化课程改革的精神
2、本学期创新性地开展了语文教坛新秀、教学标兵、教学能手的评比活动,共听开语文课 节,其中, 获教坛新秀称号; 获得教学标兵称号; 获得教学能手称号。
3、本学期继续坚持每次研究课之前的集体备课活动及课后总结研讨活动,并要求各备课组能有较为详实的记录。这些文字记录了老师在教学研究中的观点、感悟、困惑和思考,集中了各备课组老师的智慧,体现了大家锐意改革、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管理更加完善
1、本学期强化了“学科主任负责制”,芮亚芬同志坚持做到深入课堂、深入群众,通过谈话、听课、研讨,了解各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为教师排忧解难。本学期共听课 节。
2、完善了“备课组长负责制”。本学期三个备课组长(姚祥贵、缪爱国、徐艳萍)工作得力,管理到位,在他们的组织下,正常开展集体备课等活动,成为学科组管理的'得力助手。
通过以上努力,本学期我校语文教学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中考中出现了三个超11
0分的高分,校语文平均近百分;其它两个年级在期末考试中成绩也相当不错,班级之间非常平衡,均分不超过两分。当然,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等都亟需探索与解决。我们认为,在我们语文教学改革指导意见的指引下,在全体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语文教学会取得更为辉煌的成绩的。我们坚信!
初中教学总结 篇5
第一阶段总结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根据此精神,我在校领导的帮助下建立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希望能在探究中提高物理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现已接近第一阶段完成,特此总结。
一、搜集信息、拟定课题实施方案:
1、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形成积极主动的、轻松活跃的、气氛和谐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进行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其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授者”的旧观念仍然影响着一部分教师,导致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方式单一,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②有利于跟紧课程改革的步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作为科学课程的核心目标。《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所以在本校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既能完成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又能完成物理课程标准对中学物理教学的要求,更对提高我校物理学习水平有极大地帮助。
2、拟定课题实施方案: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增进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树立科学价值观。因此,进行探究式教学既要把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又要把科学探究作为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抓住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能力培养要求,把探究式教学落到实处。
①.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②.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
④.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器材设计实验
⑤.重视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评估与交流
二、小范围试行成果:
在两个年级中,选择二年级作为试验探究式教学是否可行的实验班。探究式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假设,并自行设计试验进行验证。在在探究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电路元件的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同学们根据自己观察和实验的情况提出了如下问题:
⑴串联电路各用电器之间通过的电流大小有没有不同?
⑵小灯泡的亮度就能完全代表通过电流的大小吗?
⑶用什么最能正确的检测串联电路各点的电流大小?并进行了如下猜想:
(1)串联的灯泡之间电流是相等的,因为我们在做实验时发现将两个相同的灯泡串联时每个灯泡的亮度一样。
(2)电流不相等,因为我们在做实验时发现两个不同的灯泡串联时亮度不同。
(3)串联的两个灯泡间电流应该是逐渐减小的。因为电流跟水流相似,当水流过一排水龙头时,第一个水龙头里的水流大些,后面的水管里水龙头水流逐渐变小,等等。并自行设计了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及电流表的应用,自己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懂得了用实验来分析论证的重要性,也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
三、确定后续课题的研究方案:
通过小范围试验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我确定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更有效的是学生理解物理,爱上物理,因此在校领导的指导下,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如下:
1、在课堂中多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①在概念课中,创造情境让学生亲自探究
②在实验课中,让学生亲自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得出结论,自问自答。
③在习题课中,利用身边的事物做题,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注重拓展教学空间,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①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途经,广泛获取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器材,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建立完善的评价观体系
①过程性评价:不看结果,只看过程,评价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
②表现性评价: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及表达能力
③测验法:通过测验来考查学生对所探究内容的理解程度
④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并加以记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
⑤学生自我评价法:自测自评,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四、总结
探究式教学不是简单的把所有的问题全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力更生,而是要在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在适当的位置设置问题,是学生在有目标有计划的情况下进行探究实验,这是一个艰难而又长远的过程,我会在接下来的探究中,尽最大的努力是探究式教学成为可用可行的方法,而不是空口之谈。
【初中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初中教学总结06-03
初中数学教学总结08-24
初中地理教学总结09-14
初中物理教学总结10-19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优秀10-22
初中政治教学总结07-02
初中音乐教学总结07-17
初中化学教学总结09-30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07-07
初中体育教学总结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