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听课报告

时间:2022-09-09 09:34:07 听课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去年的树》听课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去年的树》听课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去年的树》听课报告

  好课万千,味而不同。有的如洒,浓烈芬芳,令人陶醉;有的如水,纯极淡极,却不失本真;有的似茶,香在隐约之中,味在有无之间。这就是课的境界。平时听的都是些常态阅读课,总感觉摆脱不了“传统”的束缚,自然也听不出什么鲜味。《去年的树》一课倒让我有种耳目一新之感。教者个性化地处理教材,从“感悟写法”这一全新的角度去解读文本,组织教学。看似信手拈来,细品之却处处匠心独运,令人回味深长。虽无缘在现场听课,看的也不是录像,但透过实录的每一行文字可以感受到教者简约从容的姿态,领略到他点到为止的激情演绎。整堂课洋溢着诗意的美感。

  一、创意解读,版块清晰——结构美

  “繁华落尽见真谆,铅华洗却见本真。”所有的语文课堂最终都应回归简洁。本课教者按“品读天天,进入文本”、“品读对话,体会情感”、“品读结尾,体悟永恒”这三个版块展开教学,简约清晰,给人以一目了然之感。这得益于教者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个性化地处理教材。正所谓小学语文姓“小”,说的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要深,对学生的讲解却要浅。教者意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用浅近的语言表达最深的感情”这一写法,故而处处巧设情境,再三渲染气氛,再三追问。使得学生由浅入深地感悟到这一写作特色。

  二、扎实训练,培养能力——实在美

  崔峦教授指出:“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简单、真实、朴实。”在大力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更是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本节课师生在平等对话中进行,看似随意,实则每个环节都为“扎实有效地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核心目标服务,具体体现在:

  1、朗读训练形式丰富多样。

  朱孝仁说:“讲解使人知道,朗读则使人感悟。”新课标也强调在读中获得情感体验。本节课中,教者不仅安排齐读、分角色读,尤其是课始和课中的引读设计更是不厌其烦,下足了功夫,,产生了一唱三叹的效果。使“小鸟和大树感情深厚”这一结论深入人心。

  2、训练表达指导有方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具体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本课的语言表达训练贯穿在每一个环节。既有口头表达,如概括出“她是如此——(爽快、迫不及待、惴惴不安、心如刀绞……),又有书面表达训练,如”鸟儿对树会说什么心里话“等等。

  3、创设情境培养想象力。

  有人说:“童年是一个梦,少年是一首诗,青年就是一幅画”。每个儿童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者在第二次引读小鸟和大树的约定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写话: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树?一只怎样的小鸟?类似这样的训练必将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尽情放心想象的翅膀。

  三、注重细节,彰显个性——特色美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一节课中,教师的教育细节,无疑是其教育观念的体现、教育风格的展示、也是其教育魅力所在。贾志敏老师也说过:“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成就一个奇迹,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可能扼杀一个天才。”因此处理也教育细节很重要。课上就有这么一个细节:当有学生为参与角色朗读的学生辩解:“没读好书不能全怪他,怪没提示语”时,教师非但没牵怒于他,而且巧妙地引出《巨人的花园》中的片段引导学生比较。这一细节足见教师成熟老练的教学经验及灵活应便的教育机智。

  总之,这一堂课中,教师以一种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设计教学,本着“真实、简单、实在”的授课理念去完成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对话。设计简约而不简单,过程从容又不失激情,甚是值得借鉴。令我质疑的一点是:这上的是该课的第几课时?既是一篇童话,那它就是一个故事,就有一定情节。那么学生充分地读书,对故事的主要内容已经知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