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说课稿

时间:2024-10-20 08:43:5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寓言》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寓言》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寓言》说课稿

《寓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伊索寓言》属于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属于故事集锦,由成语故事、文学故事、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组成,其中成语故事中的两篇故事都是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来自寓言的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人格化修辞方式等,来讲明某个原理或者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嘲讽和劝诫的性质。

  《伊索寓言》产生于希腊的古典时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结构短小精悍,内容博大丰满,既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性,又有形象生动的艺术性,适宜任何年龄的人阅读本文讲述了三则寓言,紧凑密切,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描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使人读后兴致盎然,从其中获得深刻的启迪和教益。《狐狸和乌鸦》讲狐狸吃不到蒲萄发语辞蒲萄"是酸的,不好吃";《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棍骗乡村居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没有去帮忙他;《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嘉赞蝉的歌声妙美,但蝉看穿了狐狸的企图,没有上钩。每则寓言都以篇末的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的成效。本节课主要内容为《牧童和狼》和《蝉和狐狸》。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获得教益。

  3、教学重点:

  (1)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获得教益。

  (2)能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4、教学难点: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获得教益。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动谈话式、启发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在学法指导上,我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教法上以问题发现法为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适时点拨,以读促悟。

  三、说教学过程

  (一)、设景生趣,自主学习(5—8分钟)

  导入: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伊索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请你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看是哪三个故事,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二)、研读感悟,组内学习(5—7分钟)

  读完课文,老师要考察一下大家生字词的学习效果(出示PPT)

  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葡萄”在一起连读时,“葡”读轻声。

  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三)、多元导悟,展示学习(10—15分钟)

  (1)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2)(PPT课文第一自然段)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3)(PPT课文第二自然段)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2.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3.看来狐狸是吃不到葡萄,心里酸溜溜的。这酸溜溜的话该怎么读呢?谁来读一读?

  (4)(PPT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1.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2.你觉得狐狸是怎样的一个人?

  交流:自欺欺人、死要面子、自我安慰

  3.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吃不到葡萄,就说是酸的。狐狸先生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世人皆知的俗语了。

  (6)小结:

  其实在我们心中也住着这样一只狐狸,所以要看管好它,不能随便让它跑出来哦。

  (四)、巩固深化,共同悟学(8—10分钟)

  小雅朗诵比赛的了第一名,小芳却名落孙山,她撇撇嘴说:“有什么稀奇的,不就是个第一名嘛!”真是

  你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相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现将板书设计如下: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

  《牧童和狼》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寓言》说课稿2

  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这两篇寓言都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从明代传入我国,影响深远。通过这两篇文章, 我们可以了解《伊索寓言》一些相关的知识。对今后学习寓言大有裨益。况且,这两篇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节性强,语言生动,所刻画的主要形象鲜明突出。能 够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地思考与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续编或自编寓言,以及怎样通过对多种描 写手法的分析,体会形象特点、感受故事寓意。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做如下设计: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寓言的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⑴研究语言文字,感受赫耳墨斯和蚊子的形象特点。

  ⑵通过多种描写形式的分析,感受寓言的特点。

  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准确地概括寓意以及自编、续编寓言的方法。

  3、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4、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感悟并树立正确的人生处事态度。

  分析教法。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坎上。如果不研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对语文能力训练的需求,课往往只教在课堂上,在学生心中留不下深深的痕迹,效果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于漪)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本课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的原则,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情趣。

  ⑴故事导入,创设氛围。一节课,导入尤为重要。如果导入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师生配合会收到最佳的效果。

  ⑵描写方法分析,感受形象。故事很短小,但语言比较生动。通过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可以一步一步地感受体会到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⑶激发想象,体会寓意。由于语言是依靠一个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假托的故事,并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而是虚构出来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要调动自己的思维,充分运用联想与想象,走进寓言,体会寓言的寓意。

  ⑷亲身实践,掌握方法。第一篇寓言,我设计了续写故事的环节,并告诉学生续写的要求与方法,并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后,针对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强调。第二篇寓言,我又安排了改写寓言的环节,这样让学生课堂上再次及时地巩固、加深自己对所学方法的认识。

  ⑸合理延伸,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利用最后设置的一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想法,教师合理归纳引导。希望通过本课的学生,同学们能认识到人生路上的一些正确处事的态度。

  学法指导

  诵读课文,找出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具体体会文章的寓意。通过两次练习,巩固、掌握编写寓言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课具体针对初一学生求知欲强,个体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特点设计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大致是:创设情绪——质疑解难——拓展延伸——深入思考——总结

  1、创设情绪。

  以学生熟悉的一则《伊索寓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探究《伊索寓言》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质疑解难。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先请学生品读课文,思考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找出相关语句。再体会都表现了赫耳墨斯怎样的性格特点。(重点体会 赫耳墨斯“笑”的含义。)然后,结合着赫耳墨斯的遭遇,共同探讨读出的道理。最后,设计一问题“赫尔墨斯听了之后,会是怎样的心情。如果让你顺着这个故事 合理地往下编的话,你会怎么写?”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有一个正确的人生处事态度。

  《蚊子和狮子》首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本文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去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一起分析蚊子的语言及动作描写,思考蚊子的性格特点。之后,再强化文字失败的教训,故设计一题“分析探讨蚊子为什么会被蜘蛛网粘住。体会从中得到的启示。”

  最后,检验学生刚刚学会的编写寓言的方法。所以,又设计了一个问题“改编故事情节。如果给蚊子一次机会,当蚊子战胜了狮子后,你希望它有一个怎样的结局。请同学从“蚊子战胜了狮子”后改写,并说说改写后表达了什么道理。”

  3、拓展延伸

  4、总结。

  5、作业布置:

  教育学要求作业要少而精,有启发性。

  板书:力争新、实、精

《寓言》说课稿3

  一、说活动教材

  我国寓言文学历史悠久,自先秦以来名家辈出,脍炙人口的寓言精品佳作灿若繁星。先秦文学史中的许多寓言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等,世代流传,早已变成了成语,为人们广泛应用。“人生多少哲理, 尽在寓言中”。著名作家 严文井老 先生对寓言曾做过绝妙的比喻,他说,著名”:“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守株待兔》是一篇,情节简单却促人深思,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考虑到大班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与寓言故事本身的特点,以及我们的科学认读的活动要求我将目标定位于以下三方面:

  1、能用连贯的语句表达画面内容,并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初步理解作品内容、人物感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玩字,激发幼儿认读汉字的兴趣。

  3、通过观察农夫守株待兔的经过,知道偶然发生的事情不能代表永远、不劳动是没有收获的。

  二、说活动环节:

  第一环节:自由谈话,引出话题。

  兴趣是孩子学习获得成功的良好保证,以适当的提问回忆幼儿的生活经验,并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感受体验。对幼儿来说,既激发了孩子们对寓言的兴趣,又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同时又顺理成章地揭示活动主题,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热情、投入积极的参与。

  第二环节:观看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留有悬念,给幼儿提供表述的机会。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将故事最后一部分情节隐藏起来,创设一个幼儿创造性表达的机会,教师通过一个主要问题,再以追问的形式,逐步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让幼儿联想和猜测故事发展的情节变化,创编出各种情节,最后共同寻求故事发展的原因。

  第三环节:观看结果:理解寓意

  (一)理解种田人“为何守”兔,体会“不劳而获”的虚幻

  活动中幼儿通过教师的追问理解了种田人之所以坐在树桩边,是因为希望兔子还会来撞死在树桩上;也知道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及其偶然的事。种田人是偶然得到了兔子。在得到了兔子后他就异常高兴,他想以后就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劳就可以收获,用一个词叫“不劳而获”来说明了此时种田人的.心情,而故事里面的乐滋滋、哈哈的笑声就体现出了他的情绪变化。

  (二)感悟“怎样守”,体验“一无所获”的可悲

  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通过 老师的提问,回忆故事内容,体会种田人在一天一天的等待中逐渐失望,到后来的结果兔子没有等到,由于自己不再劳动自己的庄稼都死掉了,这时追悔莫及的可悲情绪都表露了出来。

  (三)揭示寓意

  最后通过故事中的感叹词变化,体验了故事中人物情绪的变化从而揭示了寓言故事寓意。并通过列举幼儿生活中努力的案例,引发幼儿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认识,进一步感受成功的快乐。

  (四)完整欣赏故事,一起进行讲述。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再次对汉字守株待兔进行认识。

  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故事,它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除了今天我们学的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还有很多的成语故事也非常有意义,小朋友回家也可以去读一读,或请爸爸妈妈给你讲讲。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把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欣赏一边。

  2、完整欣赏故事。

  此环节是激发幼儿我国的文学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也激发幼儿继续去关注、去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

  活动延伸:

  1、利用“小舞台”的游戏进行成语故事表演,感受成语故事的魅力。

  这个意义的故事我们下次还可以在小舞台游戏中进行表演呢!

  2、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字请你来拼一拼,看谁能拼出我们今天认识的这几个字。

  延伸活动表演故事是为了让幼儿加深对故事是的理解,而拼字游戏也科学认读的一种方法。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寓言》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级上册

  三、说教法

  说教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读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因此,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分角色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及媒体教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回忆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知识回顾)并面对大家讲述(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胆量和积极性)

  环节二:

  资料助读,全面了解

  简要介绍寓言及作者周国平

  环节三:

  教师范读,学习生词

  示范朗读,以便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学习生字词,落实基础,扫清生字障碍,为诵读打下基础

  环节四:

  整体感知,研读赏析

  在这个环节我将分别阐述《白兔和月亮》与《落难的王子》的设计过程:

  1、《白兔和月亮》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寓言的核心所在

  研读赏析:

  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关键环节入手揣摩寓意,让学生从白兔的不同心境中体会白兔最后的决定。

  2、《落难的王子》

  整体感知:

  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王子的人生感悟,并从中悟出这篇寓言的寓意。在两则寓意的对比中,去领悟面对厄运时人应该有的一种坚韧意志和勇于担当的态度。

  环节五:

  小组方式,合作探究

  1、《白兔和月亮》

  文章最后一段中“与人类不同的是”这几个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

  揭示寓意

  2、《落难的王子》

  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

  设计意图:

  体会本文巧妙的构思,从对寓言故事的构思中,了解文章写作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让学生多留意生活,多从生活中去发现,去创作。

  环节六:

  课堂小结

  两则寓言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绝非仅仅只是寓意,希望同学们在幸运或厄运来临时,能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坚韧的意志去面对,相信你的生活定会丰富精彩。

  环节七:

  课后作业

  这两则谈得失相依的寓言对现实人生很有启发。

《寓言》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掩耳盗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以及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选自语文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讲了一个盗铃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铃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自己欺骗自己的人,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人是极可笑的。

  这则寓言以文言文的形式向我们讲述,全篇共42个字,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约、生动。

  2、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过程方法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这则寓言。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中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能用“掩耳盗铃”造句。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准备铃铛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已有所了解,并且文言文后面配有大意,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学习起来可能仍感到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我采用范读引路--导学铺路--点拨过桥

  2、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教师点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我这堂课的设计主要分四部分: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

  (二)明确目标,整体感知

  (三)理解内容,揭示寓意

  (四)创造表演,拓展延伸

  (一)激趣导入 ,揭题、解题

  1、首先播放动画片《掩耳盗铃》,让同学们欣赏。

  2、揭示课题,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中来的。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导入环节时,我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他们播放动画片,学生边看动画边听故事,听完后揭示课题,让学生说出故事的名字,然后告诉学生:《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就是从古代文学作品《掩耳盗铃》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同学们阅读的兴趣自然高涨了。

  (二)明确目标,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2)过渡:这是一篇文言文,语言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不同,先听老师范读一遍

  2、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注意语气和停顿

  (2)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自己不明白的字、词或句子旁边做上记号。

  (3)检查自学情况。A.指名试读课文。B.质疑(这个问题不宜急着解决,可放到下一环节中)

  目标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动力。有了学习目标,学习起来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不再盲目了。因此,在教学第二环节时,我通过大屏幕将这一课的学习目标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齐读,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对这种文体还很陌生。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我先范读一遍课文,让学生注意语气和停顿,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去读,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自己不明白的字、词或句子旁边做上记号。再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课文,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质疑,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能力,但是这个问题不宜急着解决,可放到下一环节中再去解决。

  (三)理解课文内容,揭示寓意

  1、自己对照译文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 学生相互交流疑难问题,

  教师适时点拨。

  (1)重点理解字、词的含义: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怳然--形容声音很大

  (2)理解“欲负而走。则铃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铃怳然有音”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小故事。(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能讲清楚内容即可)

  4、问题贯穿,理解课文内容

  (1)思考:这个盗铃人的想法、做法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

  (2)引导学生先讨论,然后交流,分析。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那个人想掩住自己的耳朵就行了,可是他却掩不住别人的耳朵,他的做法只能是自己骗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做法叫(自欺欺人)( 板书)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可笑的。

  5、你从这个故事中能汲取什么教训?(或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

  6、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7、指导有感情朗读。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读出来。

  在教学第三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对照译文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再做上记号。这里,学生上一环节中画出的问题有的自己已经解决了,剩下的难点问题再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就为课堂节省了时间。复述课文,训练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能讲清楚内容即可。紧接着我紧扣主题,以一个问题贯穿进去理解课文内容“这个盗铃人的想法、做法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这里我考虑到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投入,没有直接给盗铃人的想法下判断,而是给学生留足空间去思考、感悟、然后交流,最后教师小结。很自然地就过渡到寓意,“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学生谈起来就很轻松了,重难点不攻自破了。最后再指导有感情朗读,通过自由练读,师范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读出来。

  (四)合作表演,扩展延伸。

  1、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给故事补充个结尾吧!

  2、指名回答,我们把这个故事完整的演出来好不好?

  3、小组内合作表演,分出角色,准备道具

  4、全班展示表演。

  5、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6、课件出示:选择成语填空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 )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 ),自欺欺人吗?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第四环节时,我先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补充故事的结尾,然后把这个故事完整的演出来,为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可参与其中分出角色,准备道具,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事情很多,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这个问题看似平淡,实则是课堂上的又一次小高潮,将学生的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最终回归生活。

  我们学习寓言故事不只是要读懂内容,领会寓意,更主要的是要会运用,为此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可以说是对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来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说作业布置

  选择作业: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②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③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④阅读下一则寓言故事《画蛇添足》

  (这是一项选择性作业,设计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和开放性)

  五、说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 -- 自欺欺人

  (“板书总是为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我设计了少而精的板书语言,使古文内容更为清晰。)

《寓言》说课稿6

  课件我今天所说课的篇名是《人生寓言》,它是人教版九年义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一、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我认为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哲人,他的文章虽形式浅显通俗但意义深刻隽永,耐人寻味。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文章,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这个单元继续教学有关人生的课程,它是第一单元的延续。第一单元的内容侧重写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该怎么办。本单元则侧重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有的阐述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述人生价值。很显然,这些内容都比较严肃而深刻,理性的成分比第一单元要重得多,而周国平的《人生寓言》正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更深入切身的感受、体会、思索有关人生的问题,使学生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2.初一的学生要继续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提高朗读水平,此文优美的语言,精美的表达正适合通过反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从而加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这是初中首次出现的寓言文体,编者延续第一单元的人生主题,让学生通过感悟人生,得到启示从而概括出文章的寓意,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不知不觉了解到寓言的文体特点,易于开展寓言的写作训练。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蕴涵的寓意。

  3.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4.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教学重点是目标2、3;目标1、3是本文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

  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运用;

  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整体阅读,探究质疑”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默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找出关键词句,教师展示屏幕板书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便于学生理解故事从而能概括寓意;然后让学生分组就文章自己的一些想法展开讨论质疑,再进行集体研讨释疑,这里我也设计了几个问题供参考,以便学生借鉴;最后通过看图编写寓言的比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特点及写法。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课件。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新课标所突出强调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五点:

  1.用普通话正确大声地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3.加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4.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5.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悟人生。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一课时教学过程:

  1、导入:联系第一单元有关人生的感悟及学生作文中展露的坚强不屈的人生观,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导入本课的学习。

  2、揭示目标

  3.目标的实现:

  ①看导语,默读课文《白兔与月亮》,粗略了解课文大意;通过屏幕板书复述故事,概括寓意。

  ②分角色朗读课文《落难的王子》,注意语调、停顿和重音。通过屏幕板书提示概括寓意。初步完成目标2、3,接触难点;

  ③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就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再进行集体探究释疑,这里我也设计了几个问题供参考,以便学生借鉴。完成目标3及重点;

  ④根据幻灯片出示的图片发挥想象,比赛编写寓言故事,并让其他同学揣摩概括寓意。完成目标1及通过训练解决难点;

  ⑤寓言文体小结,布置作业。强化拓展训练,巩固本课学习内容。

  附一:

  (1)《白兔和月亮》板书

  (2)《落难的王子》板书

《寓言》说课稿7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材分析]

  一、主题思想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下,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这则寓言故事,用来调整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二、思路结构

  《郑人买履》

  第一层: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

  第一层: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二层: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四、写作特色

  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都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想]

  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查阅课外资料,掌握文学常识

  提示:①准备以前学过的一两则寓言并能口述出来

  ②查找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2、课前须掌握的字词与句式

  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

  ⑵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置之市,而忘操之。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反复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口述故事情节。

  [学习内容及学法指导]

  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课堂学习]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读过这些寓言故事之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

  (如“龟兔赛跑”:乌龟跟兔子赛跑,结果兔子失败。寓意:骄傲使人落后、失败。 “守株待兔”: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寓意:成果靠劳动取得,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这就是寓言: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两则寓言:《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2、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齐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读《刻舟求剑》时,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4、试着翻译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找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买履 度其足 涉江 契其舟

  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 置之其坐

  (2) 反归取之

  3、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

  (1) 置之市

  (2)而忘操之

  (3) 何不试之以足

  4、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 何不试之以足

  (2) 是吾剑之所从坠

  五、翻译复述故事内容,并思考讨论

  1、找出《郑人买履》中能反映那个买鞋的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你有什么办法找到《刻舟求剑》中楚人丢失的那把剑?

  3、《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

  “刻舟”时把握十足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映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想象“刻舟”时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用自己的话表述。

  4、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六、共同完成“拓展练习”

  ①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没有真实本领的人,混在里面凑数,或比喻以次充好。 ( )

  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 ( )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多此一举,不但无益,反面有害。 ( )

  塞住耳朵去偷铃,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 )

  ②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用“狐假虎威”造一个句子。

  3、“兽见之皆走”中的“走”是什么意思?请列举出带“走”字的成语三个。

  4、口头复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大意,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求说得生动流畅。

  [巩固与延伸]

  1、采取多种形式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想象,扩写《郑人买履》或《刻舟求剑》的故事

  3、选择两则寓言中你喜欢的一则,小组表演,注意丰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寓言》说课稿8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感悟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寓言两则》。

  2、课题里有两个生字,谁能把他们读一读?

  3、什么是寓言?寓言就是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寓言两则”就是两个寓言小故事。

  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揠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

  1、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课文里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焦急、宋国、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等词语,学生读词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揠苗助长》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三、指导读文

  1、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农夫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师范读

  3、大家注意看“焦急” 的“焦”,我们应该怎样记住它?

  生描红

  4、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想,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农夫的焦急?

  5、课件出示: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巴望”是什么意思?

  6、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我们把词语换进去读一读,看一看。

  课件出示: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7、农夫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所以就——(课件)天天到田边去看。

  8、这段中还有个地方表现出农夫很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一起看句子:(课件出示)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9、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农夫为什么觉得它一点也没有长?

  10、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体会一下农夫的焦急心情。

  11、心里着急就得想办法啊,于是就在那想啊想啊,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它的办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他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

  12、同学们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13、想出了办法应该很轻松才对,农夫怎么会“筋疲力尽”呢?

  14、课件出示图片:虽然是这么的累,你看看他脸上的表情:高兴着呢,因为他算是看到了自己的禾苗生长了一大截。

  15、看到自己的禾苗生长了一大截,虽然累,但还是高兴,同学们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16、农夫觉得自己的办法怎样?

  17、读第三自然段。

  18、都这么累了,农夫怎么还这么兴致勃勃的'呢?

  19、 齐读这段话。

  20、农夫这么急着让自己的禾苗快快长高,得到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齐读第四自然段。

  21、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如果你是这个农民的儿子,看到了这一幅情景,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呢?

  22、 现在你知道“揠苗助长”的是什么意思吗?

  四、 表演内化

  1、这么精彩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演一演啊?

  2、表演结束了,老师想采访一下他们。

  (1)“农夫,看到你的禾苗长了一大截,心里怎么样啊?”

  (2)“小禾苗,被农夫拔了上来,你有什么感觉?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吗 ?

  3、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想对农夫说点什么呢?

  4、学习完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5、我们不光要明白这个道理,最重要是要真正引以为戒,在生活中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寓言》说课稿9

  一、 学习方针

  1、堆集词语。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征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剖析寓言的故工作节,领悟所包含的道理。

  二、学习进程

  榜首课时

  (指引)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尝要害词语,了解赫耳墨斯倾慕虚荣的性情和涵义;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了解精致构思和拟人方法。

  (一)、说一说

  《青蛙的肚皮》、《驴与愚笨的狼》、《怯弱的蝙蝠》、《狼和羊羔》、《贪欲的狗》、《愚笨的乌鸦》等文章,同学们,这些饶风爱好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咱们知道吗?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今日,咱们一同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览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常识要害。

  (二)、拉一把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挖苦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款式。篇幅大多简略,主子公能够是人,能够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艰深的道理从简略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明显的哲理性和挖苦性。寓言在创建上经常运用夸大和拟人等表现方法。 寓言最杰出的特征是以比方性的故事寄涵义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魂灵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赐予人们的阅历好比是魂灵。”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现已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撒播下来。外国寓言著作,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长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初步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间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布衣或奴隶的思想爱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我国。

  (三)、生一起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学生自由吟诵,考虑: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归纳,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魂灵”,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组织上有何特征?

  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开展和人物形象。(吟诵,考虑:)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描绘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绘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口气的坎坷改动。

  (2)对雕像者的形象字斟句酌,悄然一句“假设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答语,却见其情节波涛,就其表达作用试作剖析。

  (3)整理、归结故事的情节头绪。用简练的言语填充:全篇故事分两层,其缘由和初步是 ,开展和结局是 。

  3、品尝要害词语,了解赫耳墨斯倾慕虚荣的性情。

  (1)、圈点勾画出寓言的要害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2)、考虑:

  ①赫耳墨斯来到人世的动机和意图是什么?

  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晰什么?

  ③“后来,赫耳墨斯望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爱护神,人们对他会更敬重些”,这个办法表明晰什么?

  (3)表情朗诵,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寓言中描绘的赫耳墨斯是一个 的形象。

  (4)小组成员四人分人物朗诵。要读出口气和爱情。

  (5)这则寓言经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现实面前受阻的故事,以神喻人,挖苦和指责了那些倾慕虚荣、夜郎自大的人。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涵义的了解。

  (6)将故工作节作恰当的改动,看看涵义会有什么不同。如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或许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假设首要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成果会怎样呢?”

《寓言》说课稿10

  我所理解的阅读教学的整合是在学段教学目标和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关照下的将有相似性和共同性的两篇或多篇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创造性地达成自己的阅读教学目标,积极推动课外阅读的群文阅读教学。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把《伊索寓言》的整合阅读教学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一、 抓住角色语言,异中求同,切入故事。

  首先,打出三个故事中人物的`三句角色语言,将议题聚焦在“谎言”上,将三个故事整合在一起,力求以简驭繁,为文本细读搭好一个架子,为学习三则寓言打开一个通道。

  二、 探究释疑,同中求异,理解寓意。

  在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紧扣“谎”字,深入理解三则寓言。学习第一则寓言,我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发挥想象,切身体会“酸”字的情境意义,然后利用假设创设情境:如果一只站在葡萄架上的黄鹂告诉狐狸说葡萄是甜的,狐狸会怎么说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狐狸的心口不一、自欺欺人。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自己也曾偶遇的“酸葡萄”心理,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层层深入,学生对“酸葡萄”心理也就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解读。第二则寓言的学习中,我抓住人物语言“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循环往复,激情朗读,为学生积聚情感的同时,创设情境:大哥,那个孩子在喊呢,你为什么不去帮帮他?让学生在角色表演中直抒胸臆,寓言中的道理了然于心。学习《蝉和狐狸》,我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充分体会到蝉的冷静、机智和善于观察后,设置乌鸦和蝉的对话表演,比较出智慧,两个故事的对比,让作为旁观者的学生很容易就分出了是非曲直,寓意也就不言而喻。

  三、 回归整体,发现伊索寓言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伊索寓言的行文结构、表达方法、角色设置等,发现伊索寓言的体裁特征,习得读伊索寓言的方法。进而提出课外阅读《伊索寓言》的要求。为了指导更具实效性,我给孩子们确立了研究专题,设计了阅读记录卡,力求使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的步子迈得更坚实些。

《寓言》说课稿11

  学习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联系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1、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2、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感悟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汇报纪昌是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a.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叫他开弓放箭?

  b.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 )本领,就要( ),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c.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 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重点指导“冒”“妻”“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 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a. 交流学生的疑问。

  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得他,又会怎么想呢?

  b. 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是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的道理。

  c. 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四、 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比较字形:肠、烫、汤。

  指导书写:睬、蔡。

  课后反思:

《寓言》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纪昌学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捂,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教学时,要抓住课文重点句段,体会所含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镜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积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习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用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虱子”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习好基本功的`道理。

  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用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学本节课我将采用“主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抓课文预习,理解课文内容。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自读自讲,教师点拨,引导落实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

  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讨论该怎么读,是很重要的,着也是一个逐步加深对课文理解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学生朗读课文:单号学生读,双号学生听。

  (教学设想:全班学生,一半人读,一半人听,全体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品德。)

  (二)讲读课文,落实本组重点训练项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2)“能手”、“射箭能手”各是什么意思?“射箭能手”说明什么?“请教”说明什么?

  (3)很短的一句话,即交代了故事的两个人物及事件的起因。

  2、讲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1)全班学生各自轻声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要求读出纪昌学眼力的认真和虚心学习的态度。

  (2)指名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讨论问题: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教学设想:让学生从多读课文和充分发表讨论问题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交流对课题的补充情况,并请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现所填词语的意思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可能填写:纪昌认真学射、纪昌刻苦学射、纪昌学射很用功、纪昌学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纪昌学射不怕辛苦“等。结合这些词语,说说从哪看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3、讲读最后一段。

  (1)只有一句话写纪昌学习射箭的结果。

  (2)教小结。

  (三)体会寓意

  1、谈一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2、总结:纪昌学射着个故事,真的是像同学们说的一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知道了学习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

《寓言》说课稿13

  〖指导思想〗

  本课设计贯彻新《课标》指导下注重关注学生的原则,尤其关注个别生课堂学习的差异性,针对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以课堂学习研究理论为支撑,运用变易理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思维并写作。 〖教学背景分析〗

  通过访谈和前测,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寓言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理解寓言难度不大,能够把握寓言故事的虚构特点构思故事表现寓意,但多数学生不能明确寓言故事与寓意的密切关系,根据寓意构思故事时缺乏细节描写。根据学情,本课设计读写结合课,运用“变异”理论有意识地培养读写能力,并设计两轮教学,根据课堂学习效果改进教学环节,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木偶探海记》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是通过虚构故事表达道理的一种文学体裁。

  2、体会人物形象,感悟寓言寓意,明确寓意与故事的关系。

  3、运用变易理论根据寓意增补心理、语言描写。

  4、构思寓言。

  〖教学重点〗

  运用变易理论把握寓意与故事内容的关系。

  〖授课类型〗

  读写结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访谈与前测。

  2、布置预习,内容包括朗读、查阅字词。

  〖教学设计〗

  一、导入(视频激趣)

  海底的神秘让我们心驰神往,吸引我们去探索她的奥妙,一只木偶也为之心动了,这只木偶是如何探索的?请看刘征的《木偶探海记》。

  [设计说明:导入前先播放网站上一段海底世界的视频,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其次,对大海的视觉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补充环境描写]

  二、预习检测

  1、生读字词

  2、这首寓言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三、木偶形象分析

  1、通过木偶发表的观感我们可以知道木偶是如何考察的?

  通过考察,得出什么结论?

  2、诗中哪部分侧面告诉我们结论是错误的?

  木偶如何回应?

  (直气得浑身发抖,??大声叫道??)

  木偶用反问句表达什么语气?

  (肯定语气,并将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我确实到海上考察了/我的见解不是主观臆造)

  3、木偶用什么方法考察大海深度?从方法上犯了什么错误?你认为他应该用什么科学方法?他能否沉入海底考察?观察的对象是否合适?

  4、塑造木偶这一形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要获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浮在表面上什么也得不到)

  四、扩展写作

  1、写老蚌、螃蟹、石子作用何在?

  (反衬)

  2、如果你是老蚌、螃蟹、石子,你们听完木偶发表的观感后,心里在想什么?

  3、试结合木偶的形象以及寓意,想象三人的心理。要求写成诗的形式,三到五句

  (生独立写作,分组交流,推举优秀作品朗读。)

  [设计说明:运用变易理论揣摩不同心理活动,根据木偶形象以及寓言诗的寓意补充心理活动,理解故事细节与寓意必须相符]

  五、想象训练

  请看一段企鹅哥哥与企鹅弟弟的`视频,故事讲述的是企鹅弟弟从冰面上走过来,企鹅哥哥一伸腿,把企鹅弟弟拌倒了!冰面很薄,企鹅弟弟一下就砸破冰面,掉进了水里。请补充故事情节,表现“开玩笑要把握分寸”的寓意。

  (生补充:冬天的河水很冷,企鹅弟弟在水里扑腾了几下,差点淹死。)

  补充故事情节,表现“人与人之间应该宽容相待”的寓意。

  (生补充:企鹅弟弟从水里爬出来,一点责备哥哥的意思都没有。)

  补充故事情节,表现“人贵在自我反省”的寓意。

  (生补充:企鹅哥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兄弟感情,内心充满深深的愧疚。)

  [设计说明:拓展联想想象思维,明确寓言故事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须与寓意相关。为创作寓言作铺垫]

  《海燕戒》

  〖理清结构〗

  小海燕在动物园长大,缺乏锻炼

  海燕戒小海燕向往虚无的蜃楼,不愿锻炼

  指出教训

  〖语言特色〗

  《海燕戒》这首寓言诗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用对话贯穿的,语言明白如话,词语精当,句式富有变化,节奏分明,因为大致押韵,所以读起来会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味,很适合少年儿童朗读。

  〖把握重点〗

  一、关于寓言诗

  寓言诗通过记事叙物,指出或隐含一个道理。

  二、诗中蕴含的哲理

  《海燕戒》叙述了动物园里长大的小海燕寻求幸福生活的悲惨命运,引出了小海燕要在大风大浪里锻炼成长,才能驾驭大海的道理。

  三、海燕形象分析

  1 、 《海燕戒》中小海燕这个形象,贪图安逸,盲目自信,草率行动,以致覆灭。诗人对它作了特殊的心理描写,又描写它对长者忠告的轻蔑态度和鲁莽行为,以致成为悲剧形象。

  2 、深刻感悟《海燕戒》的艺术特色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问题。这首诗以丰富的幻想力并借助于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一个超现实的奇异世界,但它所揭示的问题又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童话故事诗,只是为青少年讲述曲折美丽的故事;而是把深刻的寓意包藏在艺术形象中,给人以警策和教诲。作者题名为“海燕戒”,其深意也正在于一个“戒”字。另外,诗作所以吸引人,还由于所创造的小海燕形象是有血有肉的,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它在动物园长大,没经过锻炼,缺乏生活常识,错把海市蜃楼当成楼台,所以它是幼稚天真的。诗人通过它和老海燕的对话,写出它的狂妄自大和盲目自信。它如果听从老海燕的忠告,扇动翅膀迎向暴风雨,不但不会被遥远的海市蜃楼所迷惑,而且还可以得到锻炼。可是它自以为是,投机取巧,仍跌跌撞撞飞向蜃楼,却一头栽进了大海

  中再也没回来。小海燕的形象既有可爱天真的一面,又有可气可怜的一面,给人以真实感和立体感。

  3 、如何理解“小海燕跌跌撞撞向蜃楼飞去,一头栽进大海,再也没有回来”这句话的含义?

  小海燕看到海市蜃楼,由于本性害怕艰苦锻炼和贪图享受,所以它只想好吃好玩的事物,把虚无的蜃楼当以为真,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就一头栽进了海里。它自取悲剧命运,一是不愿到海上大风大浪里锻炼自己,二是贪图享乐的生活,三是不听劝告。

《寓言》说课稿14

  我说课的题目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此次说课内容主要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第一,教材分析

  现行的初中教材就是以一个个核心主题来组建单元的,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想象和联想,正好体现这种主题核心课程观,讲求立德树人,将“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措施落到实处。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作品,作品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遐思。学习本单元要学生激活自己的想象力,联系生活体验,深入理解文章。

  第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基本不会预习,所以这学期注重对预习的指导,形成初步的预习习惯,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对于寓言这种字数不多、言简意赅而又意味深长的文学体裁会容易理解,而寓言所体现的道理也能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为他们所理解与体会。

  第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结合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结构简单,极富表现力的特点,本文教学目标为:

  一、了解寓言知识,研究文章内容,感受主人公形象特点。

  二、通过多种描写手法的分析,感受寓言的'特点,领悟蕴含的道理。

  三、联系生活经验,树立正确的人生处世态度。

  第四,教学重难点

  一、通过品味关键词句理解寓言寓意。(重点)

  二、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难点)

  第五,教法分析

  于漪老师说过“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书就要教到学生心坎上”,兴趣和需要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一、故事导入——学生熟悉的《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狐狸和葡萄》、《农夫和蛇》、《狼和小羊》创设氛围,发挥兴趣主动性。

  二、描写方法分析——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三、激发想象,体会寓意——一般都是虚构出来的故事,所以学生得利用发散聚合思维,通过联想想象走进寓言,体会寓意。

  四、主动实践,学会方法——通过对寓言的续写、改写或新编,巩固加深自己的认识,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续写,《蚊子和狮子》的新编。

  第六,学法指导

  一、本单元要求学习快速阅读,每分钟不少于400字,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求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二、找出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分析体会文章寓意,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掌握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爱护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的方法。本课针对初一学生的求知欲强、可塑性大的特点设计方法。

  第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有轻松导入新课、简单了解文体,积累基础知识、具体感知寓意、总结人生真理、自由拓展延伸。

  一、轻松导入新课——以学生熟悉的《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导入,激发探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简单了解文体——寓言的定义、形式、特点。

  三、积累基础知识——生字生词、注释词义、

  四、具体感知寓意——通译文章,通过讨论找出描写手法、相关语句,让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合作,体会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如赫尔墨斯的笑的含义?蚊子的叹息?各个主人公的语气?)

  五、总结人生真理——四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赫》通过讲述自命不凡的赫尔墨斯在雕像者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蚊》通过讲述蚊子战胜强大的狮子,却最终败给了小小的蜘蛛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穿》通过讲述家丁挖井引发流言,最终破除流言的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都应该调查清楚,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只会闹出笑话。《杞》通过讲述杞国有人担心天塌地陷,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的故事,劝诫人不要为不必要忧虑的事而忧虑,同时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六、自由拓展延伸——续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改写《穿井得一人》。

  第八,板书设计

《寓言》说课稿15

  第一、教材特点:

  两则寓言选自《伊索寓言》,篇幅短小,情节生动,形象鲜明,语言流畅,讽刺性强,能激发学生联想、想象兴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理念,结合寓言的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和《伊索寓言》等有关文学常识。

  2、学会分析寓言情节,领悟深刻寓意的学习方法。

  3、联想、想象,培养初步写作寓言的能力。

  4、领悟寓言哲理,联系生活与自身实际,培养健康情感与高尚人格。

  第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目标2学会分析寓言情节,多角度领悟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难点】目标4领悟寓言哲理,联系生活与自身实际,培养健康情感与高尚人格。

  第四、教法与学法:

  客观上讲,思源学校的学生基础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始终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为此,在教法、学法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法:搞好导学案设计与课件设计,问题要小、浅、易,让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学习任务,有所收获。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多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法: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针对课文实际,设计了导学案程序作业,引导学生一个个去完成,让学生逐步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寓言》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6-25

《寓言》教学反思09-26

寓言教案06-14

《寓言》教学设计04-04

《伊索寓言》教案05-26

小学寓言作文01-15

小学寓言作文(集合)05-16

寓言二则教案12-09

寓言故事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