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9-13 17:35:4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八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八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5篇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的说课分四步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四、教学预测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依据大纲初中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的规定,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诵读能力;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二、教学方法

  依据初二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现象以及对“莲”这种事物不熟悉的事实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方法

  1、“小组提问答疑法”,由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展示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手法是教学难点,我设想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及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制作教具(莲花瓣),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成果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迁移练习法”通过课堂练笔加深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以及促使其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导入新课(二)、教授新课(三)、谈收获和疑问(四)、教师总结(五)、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依据初二学生对有关莲知识的积累和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此导语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莲的品格,以便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老师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把课堂当作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据此我把整个教授新课的环节用“小组合作展示法”来让学生从5个方面分析课文,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将问题答案写到老师制作的教具上(荷花瓣),然后由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讲解教师做评价小结

  (二)、教授新课

  1、认识“爱莲”人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内容是文体和作者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

  2、诵读“爱莲”文

  依据大纲对学习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5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a、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e、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理解文意

  诵读课文,配以中国古典乐曲,营造学习的氛围与情境用大屏幕显示课文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体会“爱莲”情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

  b、表现了莲哪些品格?

  c、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把握“爱莲”法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b、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5、抒写“爱莲”心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设计了仿写的拓展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整个教授新课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以便教师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尊重他们任何一条不成熟的看法及观点,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让学生即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也让本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谈收获和疑问

  通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谈收获和疑问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做好教学反思和下节课的教学计划

  (四)、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同学们,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这些话会让学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除了课件辅助教学以外我还设计了以下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爱莲”人“爱莲”文“爱莲”情“爱莲”法“爱莲”心

  四、教学预测

  我感觉如此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获取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增长了能力

  好!我说课完毕,请多指教,谢谢!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智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①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②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能力目标:①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章,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②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③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3、德育目标: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方法

  首先利用多媒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优势,调动最适宜的教学资源,能增大教学容量,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自能会学。本节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前提下,强调动口动脑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智能,提高整体素质

  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五、说教学步骤

  导入。课前,让学生讨论见过哪些桥,视频演示赵州桥片段。

  作者介绍。首先向学生适当介绍作者是必要的,但是内容要精当,有所侧重,有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

  比较阅读。接着,教师分发资料,《荷情万种》、《荷花》,学生阅读后,并感知它们的`区别,学生谈阅读感受,只要能谈到一两点就行。两文同样写荷花。但《荷情万种》这是一篇记叙文,兼有抒情、议论。记叙自己赏荷的经过,对荷的描写和体验极有层次,先写荷风,又写荷花。《荷花》这篇文章介绍了荷花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突出强调鲜藕、莲子,略写荷梗、荷花、莲蕊、莲须。全文语言平实,知识性强,是一篇说明文。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学生初步把握文意。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视频配乐朗读,再用多媒体显示需要积累的词语,然后让学生填写,既检查预习情况,又便于学生了解文意。

  了解说明对象。培养学生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是本文的能力目标。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问题。学生接受问题后,会急切的投入思考。这个环节,让各小组分组讨论,思考出答案,并抢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通过互相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这是中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给出标准答案,并给予图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与教学目标

  (一)说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属于小说,都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激发学生情感,品味精彩语言,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使之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选举风波》是语文版八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自读课文,节选自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长篇小说《男生贾里》。文章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围绕着选举事件发生的一系列风波,刻画了贾里、鲁艳青、鲁智胜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校园生活,歌颂了中学生身上那种真诚率直的精神。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对7——9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读出体验,作出评价”。依据此标准,本课学习,应引导学生去感悟作品的主题,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体会小说富有特色的语言;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利用阅读期待、阅读批判等环节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指导学生读出自我,读出问题的梯度,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置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学习小说中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的方法。

  2、引导品味精彩的语言风格。如极具中学生特征的口语和哲理性的语言。

  3、理解作品的主题,并能从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的酸甜苦辣。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表达能力。

  2、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的方法并能对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3、引导学生欣赏小说的语言,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

  2、品味本文幽默活泼的语言。

  3、理解作品的主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的酸甜苦辣。

  教学难点 :体会主人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

  教学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

  二、说学生

  本文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人物真实形象、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活泼俏皮,学生比较喜欢。加上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年的初中学习经验,大部分同学对新课堂的要求是较熟悉和适应的,在课堂中已有了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经验,课堂的主动性相对较好,懂得如何与别人合作学习,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所以本课中多注意调动和引导即可。但一部分不爱表现而且学习有比较被动的同学要多关注,多鼓励。

  三、说教与学

  针对本课教材篇幅长的特点,教学全过程将运用预习、默读、概括、勾画、批注、讨论、归纳等教学方法对全文进行解读。

  针对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本着课标中“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这些理论指导,教读本文,教师在调动学生思考、讨论、自主表达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习惯于这种学习方法,习惯于把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灵活处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本文分为两课时来上。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村干部选举和班干部选举的实例导入。然后简介作者秦文君和《男生贾里》这本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这本书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它的内容和特点,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默读课文,用互助的形式解决字词障碍

  (一)字词积累:发酵粉 招徕 贿赂 忌讳 不言而喻 首当其冲 巾帼

  (二)遣词造句:茅塞顿开 泰然处之 耿耿于怀

  (设计意图:扎实基础,积累字词。)

  三、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由于文章较长,这样便于学生把握全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又达到训练其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四、理清文章的脉络后,你认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明确:告诉读者:“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

  五、总结

  六、布置预习任务:

  1、欣赏文中的.人物。你喜欢谁或不喜欢谁?为什么?用“我(不)喜欢***,文中第几页写到……可见其是一个……的人”的格式说明,并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你有和文章中人物相同的人生体验吗?其与大家交流交流。

  3、本文的语言很富有我们中学生的个性特点,请你试举一两例加以说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入本课的学习。本文一共出现多少人?你喜欢谁或不喜欢谁?为什么?用“我(不)喜欢***,文中第几页写到……可见其是一个……的人”的格式说明,并用片段文字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勾画与批注,落实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去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教学中运用对话、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出人物身上的个性特征,并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

  二、贾里在这次事件中经历了怎样的起伏波折,前后有了哪些变化?在生活中,你有和他类似的感受吗?请和大家交流一下。延伸到借此引导学生如何选出自己心仪的班干,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冲突等。

  三、欣赏文中的语言。本文语言轻松活泼、幽默俏皮,极富生活气息,多用儿童化的口语写成,读起来清新、明快。

  其次,文中还有些语言很富生活哲理,也试举一两例说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欣赏小说的语言。)

  四、总结。

  五、作业(二选一)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

  1、班级 事(新、幸、臭、好……)

  2、我欣赏的班干部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选举风波

  一、选举村干部 班干部选举

  二、字词积累:1、注音:招徕 贿赂 忌讳 不言而喻 首当其冲 巾帼

  2、造句: 茅塞顿开 泰然处之 耿耿于怀

  三、情节 开端:选举学生会干部,鲁智胜为了让自己的堂姐鲁艳青当选,竟请班委们吃巧克力,结果,鲁艳青恰恰因此而落选。

  发展:墙外的噪音使同学们无法安心上课,关键时刻鲁艳青挺身而出,呼吁尽快搬走售货铺,最终将此事办成。

  高潮:林武翔被砸伤,贾里等人一下子由英雄变成了受人指责的“罪魁祸首”。

  结尾:贾里得到爸爸的鼓励,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在大家的资助下,林武翔康复了,班上还开了庆祝会。这场风波使贾里重新认识了鲁艳青,却没机会弥补自己当初的过失。

  四、主题:生活是多滋味的。

  第二课时:

  一、人物:

  1、鲁艳青:责任感,很热心,宽容,有魄力,当代中学生中的优秀代表.

  2、贾里性格发展过程

  (一) (二) (三) (四)

  单纯有正义感 责任感 关心同学明辨是非

  意气用事-----→年轻气盛苦恼留恋-------→幼稚脆弱---------→勇敢坚强

  3、鲁智胜:大大咧咧、好心肠。

  4、陈应达:勤奋好学又有点自私。

  5、女班委:爱逛街、喜欢潇洒的男篮队长。

  二、小说的语言:

  1、富有哲理。

  2、轻松活泼、幽默俏皮,极富生活气息。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治水必躬亲,本课属于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第五单元。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要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还要学习在说明记叙中结合议论抒情的写法。治水必躬亲位于第五单元第五课,为非重点课文。作者是清代的钱泳,善诗词书画,多年游历全国各地,著有履园丛话水学。文章说的是治水的方法,或者说是治水的态度。另外还赞扬了海瑞为官清廉的特点。对于文章的主题,就是治水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尽可能背诵

  2.字词句可以流利译出

  3.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4.了解文章主题治水必躬亲和事必躬亲并且来指导学习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尽可能背诵

  2.字词句可以流利译出

  3.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4.了解文章主题治水必躬亲和事必躬亲并且来指导学习

  教学重点

  读课文,译字词句

  理解文章的主题及对学习的启发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事必躬亲

  导语:

  水为人类必不可少的物质,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它对于我们很重要。它有它温柔的一面,也有它无情的一面,我们中国地域广大,水患较多。九八年大洪水就是它无情的时刻。其实,不单今天,在历史上,就有水患,就有人去征服它。比如,有一个古人叫鲧,他带领人们去治水,因为办法不当,只知道堵,因此失败。他的儿子叫禹,用疏的方法治水,因为方法得当,故一江春水向东流。看来,治水要用合适的方法。方法从哪里来?必须从实地调查中来。我们来看治水要怎样治,从中又能学到什么。

  二.正课:

  1.小组内先自读课文,划出自己不会的字词,结合课下注释、老师出示的.字音解决,再不会的全班共同解决。

  2.小组内学生根据老师指出的朗读要求,先自读,由同学互评,进而全班推举同学范读。最后还可以齐读。

  3.小组内根据提示、课下注释、工具书译课文。

  泥:拘泥盖:原来,表原因是以:因此亲劳胼胝:亲身去经历困苦

  昔:过去布袍缓带:穿轻便服装未尝:未曾如是:象这样举:成功

  (由小组内选出数位同学作示范翻译,其他同学评价)

  4.分析课文(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析出来,老师引导)

  (一)一段(1)治水之法:

  应该: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不应该:执一;轻信人言

  因为:非~~~,非~~~

  (2)论点: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二)二段:举例论证:海瑞两个方面讨论得出布袍缓带和亲给钱粮;

  正反对比论证:水利如何举如何不举

  5.说一下你心目中的海瑞形象。

  三.小结

  1.(老师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以达到尽可能背的目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治水的一个方法,有两个不可,分别是~~~,因为~~~,所以必须~~~。

  接下来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举例论证,即昔海忠介~~~。这说明治水必须躬历山川,亲劳胼胝。除了这一个,还要清廉,即亲给钱粮,~~~,这说明治水官吏还要清廉。作者又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从反面论证另一种情况,即如好逸恶老~~~

  2体裁为议论文。

  3.所学道理:治水必躬亲。

  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正反论证。

  5..古今字词义:

  泥:(泥土)拘泥

  掌故:(过去的规章制度)过去的故事

  盖:(因为,表原因)盖子,盖住

  穷:(追究到底)经济上贫穷

  举:(成功,完成)举起

  .6重要字词解释:

  相度咨询是以胼胝昔未尝

  7。.按字义写成语:

  泥于掌故非相度不得其情

  远嫌而避怨非咨询不穷其致

  8.按成语写句子:

  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9.收获:

  (1)治水必躬亲

  (2)事必躬亲

  (3)治学必躬亲

  课外作业:写一篇关于学习的小短文

  《治学必躬亲》

  要求:

  1.运用典型事例;

  2.运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学校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本人选择了孔子的《大道之行也》一文。现就本课的有关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一、说文本

  这篇文言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文章紧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作者追求的是安定、和平、幸福、平等的生活。因为作者是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所以对人类美好的社会生活充满了向往,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这就是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

  初中生学习本文不宜要求过高,能粗知内容大意即可,但一定要熟练地背诵全文,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学习本文要理清:“大道”和“大同”两个概念。“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为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注重温故知新,从学过的《桃花源记》一文理解新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东晋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让人无限憧憬,那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界人人渴望,其实它只不过是《礼记》中“大同”社会的艺术再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及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可以推知“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社会的关爱。

  理清文章的思路对理解“大同”含义很关键,文章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本文文字不多,全文只有107个字。文短意丰,把人们追求和奋斗千百年来“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交待得明白、清晰。句式整齐,适合朗读。

  二、说思路

  ⒈说目标。

  一是知识目标: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是能力目标: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是德育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⒉说重难点: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为教学的重点

  通过知识的迁移来突破学生对“大同”社会的理解。联系《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⒊说教法:

  一是朗读法。教师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二是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是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教学过程

  ⒋说学法

  一是指导朗读。①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②“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③“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④“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⑤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计划文本朗读10次。

  二是指导运用教材和工具书处理字词。即①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③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④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⑤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⑥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⑦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三是指导对文本的理解。文本的层次,即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四是指导理解什么是大同思想、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等问题。

  三、说过程

  ⒈导入新课。(2分钟)

  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15分钟)

  一读课文,听一听,朗读节奏。⑴视频朗读,体会朗读停顿。⑵教师范读课,学生勾画生字词。⑶学生自读,注意文中停顿。⑷学生朗读,试着背诵。

  二读课文,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完成练习。

  三读课文,理一理文章层次。(第一层:总领全文。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第三层:总结全文)

  四读课文,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3分钟)

  ⒊合作探究,大同思想。(8分钟)

  五读课文,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5分钟)

  六读课文,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3分钟)

  ⒋七读课文,体验反思,互动释疑。(7分钟)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⒌总结存储,课外延伸。在这个环节我选择了《怪哉》一文与课文比较阅读,期望借此拓展学生的视野。不过这个环节我打算留给学生课外去落实。

  ⒍课堂小结。以此来激励学生从小关注社会,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从军事的角度我认为:战场是瞬息万变的,课堂也是瞬息万变,因为是战争和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学情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前提的,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调节学生学习的情绪,及时加以引导,再好的教学案需要是实战检验才可以判定它的优劣

《有关八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09-14

语文蜡烛说课稿10-18

语文《恐龙的灭绝》说课稿11-13

小学语文说课稿07-01

小学语文说课稿10-15

语文园地六说课稿08-17

小学语文《比尾巴》说课稿01-06

八年级政治说课稿06-22

八年级《春酒》说课稿09-17

《草虫的村落》语文说课稿08-0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有关八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八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5篇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的说课分四步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四、教学预测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依据大纲初中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的规定,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诵读能力;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二、教学方法

  依据初二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现象以及对“莲”这种事物不熟悉的事实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方法

  1、“小组提问答疑法”,由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展示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手法是教学难点,我设想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及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制作教具(莲花瓣),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成果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迁移练习法”通过课堂练笔加深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以及促使其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导入新课(二)、教授新课(三)、谈收获和疑问(四)、教师总结(五)、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依据初二学生对有关莲知识的积累和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此导语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莲的品格,以便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老师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把课堂当作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据此我把整个教授新课的环节用“小组合作展示法”来让学生从5个方面分析课文,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将问题答案写到老师制作的教具上(荷花瓣),然后由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讲解教师做评价小结

  (二)、教授新课

  1、认识“爱莲”人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内容是文体和作者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

  2、诵读“爱莲”文

  依据大纲对学习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5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a、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e、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理解文意

  诵读课文,配以中国古典乐曲,营造学习的氛围与情境用大屏幕显示课文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体会“爱莲”情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

  b、表现了莲哪些品格?

  c、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把握“爱莲”法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b、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5、抒写“爱莲”心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设计了仿写的拓展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整个教授新课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以便教师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尊重他们任何一条不成熟的看法及观点,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让学生即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也让本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谈收获和疑问

  通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谈收获和疑问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做好教学反思和下节课的教学计划

  (四)、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同学们,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这些话会让学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除了课件辅助教学以外我还设计了以下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爱莲”人“爱莲”文“爱莲”情“爱莲”法“爱莲”心

  四、教学预测

  我感觉如此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获取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增长了能力

  好!我说课完毕,请多指教,谢谢!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智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①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②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能力目标:①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章,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②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③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3、德育目标: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方法

  首先利用多媒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优势,调动最适宜的教学资源,能增大教学容量,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自能会学。本节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前提下,强调动口动脑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智能,提高整体素质

  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五、说教学步骤

  导入。课前,让学生讨论见过哪些桥,视频演示赵州桥片段。

  作者介绍。首先向学生适当介绍作者是必要的,但是内容要精当,有所侧重,有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

  比较阅读。接着,教师分发资料,《荷情万种》、《荷花》,学生阅读后,并感知它们的`区别,学生谈阅读感受,只要能谈到一两点就行。两文同样写荷花。但《荷情万种》这是一篇记叙文,兼有抒情、议论。记叙自己赏荷的经过,对荷的描写和体验极有层次,先写荷风,又写荷花。《荷花》这篇文章介绍了荷花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突出强调鲜藕、莲子,略写荷梗、荷花、莲蕊、莲须。全文语言平实,知识性强,是一篇说明文。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学生初步把握文意。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视频配乐朗读,再用多媒体显示需要积累的词语,然后让学生填写,既检查预习情况,又便于学生了解文意。

  了解说明对象。培养学生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是本文的能力目标。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问题。学生接受问题后,会急切的投入思考。这个环节,让各小组分组讨论,思考出答案,并抢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通过互相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这是中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给出标准答案,并给予图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与教学目标

  (一)说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属于小说,都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激发学生情感,品味精彩语言,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使之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选举风波》是语文版八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自读课文,节选自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长篇小说《男生贾里》。文章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围绕着选举事件发生的一系列风波,刻画了贾里、鲁艳青、鲁智胜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校园生活,歌颂了中学生身上那种真诚率直的精神。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对7——9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读出体验,作出评价”。依据此标准,本课学习,应引导学生去感悟作品的主题,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体会小说富有特色的语言;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利用阅读期待、阅读批判等环节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指导学生读出自我,读出问题的梯度,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置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学习小说中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的方法。

  2、引导品味精彩的语言风格。如极具中学生特征的口语和哲理性的语言。

  3、理解作品的主题,并能从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的酸甜苦辣。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表达能力。

  2、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的方法并能对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3、引导学生欣赏小说的语言,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

  2、品味本文幽默活泼的语言。

  3、理解作品的主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的酸甜苦辣。

  教学难点 :体会主人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

  教学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

  二、说学生

  本文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人物真实形象、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活泼俏皮,学生比较喜欢。加上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年的初中学习经验,大部分同学对新课堂的要求是较熟悉和适应的,在课堂中已有了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经验,课堂的主动性相对较好,懂得如何与别人合作学习,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所以本课中多注意调动和引导即可。但一部分不爱表现而且学习有比较被动的同学要多关注,多鼓励。

  三、说教与学

  针对本课教材篇幅长的特点,教学全过程将运用预习、默读、概括、勾画、批注、讨论、归纳等教学方法对全文进行解读。

  针对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本着课标中“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这些理论指导,教读本文,教师在调动学生思考、讨论、自主表达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习惯于这种学习方法,习惯于把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灵活处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本文分为两课时来上。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村干部选举和班干部选举的实例导入。然后简介作者秦文君和《男生贾里》这本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这本书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它的内容和特点,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默读课文,用互助的形式解决字词障碍

  (一)字词积累:发酵粉 招徕 贿赂 忌讳 不言而喻 首当其冲 巾帼

  (二)遣词造句:茅塞顿开 泰然处之 耿耿于怀

  (设计意图:扎实基础,积累字词。)

  三、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由于文章较长,这样便于学生把握全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又达到训练其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四、理清文章的脉络后,你认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明确:告诉读者:“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

  五、总结

  六、布置预习任务:

  1、欣赏文中的.人物。你喜欢谁或不喜欢谁?为什么?用“我(不)喜欢***,文中第几页写到……可见其是一个……的人”的格式说明,并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你有和文章中人物相同的人生体验吗?其与大家交流交流。

  3、本文的语言很富有我们中学生的个性特点,请你试举一两例加以说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入本课的学习。本文一共出现多少人?你喜欢谁或不喜欢谁?为什么?用“我(不)喜欢***,文中第几页写到……可见其是一个……的人”的格式说明,并用片段文字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勾画与批注,落实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去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教学中运用对话、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出人物身上的个性特征,并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

  二、贾里在这次事件中经历了怎样的起伏波折,前后有了哪些变化?在生活中,你有和他类似的感受吗?请和大家交流一下。延伸到借此引导学生如何选出自己心仪的班干,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冲突等。

  三、欣赏文中的语言。本文语言轻松活泼、幽默俏皮,极富生活气息,多用儿童化的口语写成,读起来清新、明快。

  其次,文中还有些语言很富生活哲理,也试举一两例说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欣赏小说的语言。)

  四、总结。

  五、作业(二选一)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

  1、班级 事(新、幸、臭、好……)

  2、我欣赏的班干部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选举风波

  一、选举村干部 班干部选举

  二、字词积累:1、注音:招徕 贿赂 忌讳 不言而喻 首当其冲 巾帼

  2、造句: 茅塞顿开 泰然处之 耿耿于怀

  三、情节 开端:选举学生会干部,鲁智胜为了让自己的堂姐鲁艳青当选,竟请班委们吃巧克力,结果,鲁艳青恰恰因此而落选。

  发展:墙外的噪音使同学们无法安心上课,关键时刻鲁艳青挺身而出,呼吁尽快搬走售货铺,最终将此事办成。

  高潮:林武翔被砸伤,贾里等人一下子由英雄变成了受人指责的“罪魁祸首”。

  结尾:贾里得到爸爸的鼓励,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在大家的资助下,林武翔康复了,班上还开了庆祝会。这场风波使贾里重新认识了鲁艳青,却没机会弥补自己当初的过失。

  四、主题:生活是多滋味的。

  第二课时:

  一、人物:

  1、鲁艳青:责任感,很热心,宽容,有魄力,当代中学生中的优秀代表.

  2、贾里性格发展过程

  (一) (二) (三) (四)

  单纯有正义感 责任感 关心同学明辨是非

  意气用事-----→年轻气盛苦恼留恋-------→幼稚脆弱---------→勇敢坚强

  3、鲁智胜:大大咧咧、好心肠。

  4、陈应达:勤奋好学又有点自私。

  5、女班委:爱逛街、喜欢潇洒的男篮队长。

  二、小说的语言:

  1、富有哲理。

  2、轻松活泼、幽默俏皮,极富生活气息。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治水必躬亲,本课属于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第五单元。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要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还要学习在说明记叙中结合议论抒情的写法。治水必躬亲位于第五单元第五课,为非重点课文。作者是清代的钱泳,善诗词书画,多年游历全国各地,著有履园丛话水学。文章说的是治水的方法,或者说是治水的态度。另外还赞扬了海瑞为官清廉的特点。对于文章的主题,就是治水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尽可能背诵

  2.字词句可以流利译出

  3.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4.了解文章主题治水必躬亲和事必躬亲并且来指导学习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尽可能背诵

  2.字词句可以流利译出

  3.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4.了解文章主题治水必躬亲和事必躬亲并且来指导学习

  教学重点

  读课文,译字词句

  理解文章的主题及对学习的启发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事必躬亲

  导语:

  水为人类必不可少的物质,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它对于我们很重要。它有它温柔的一面,也有它无情的一面,我们中国地域广大,水患较多。九八年大洪水就是它无情的时刻。其实,不单今天,在历史上,就有水患,就有人去征服它。比如,有一个古人叫鲧,他带领人们去治水,因为办法不当,只知道堵,因此失败。他的儿子叫禹,用疏的方法治水,因为方法得当,故一江春水向东流。看来,治水要用合适的方法。方法从哪里来?必须从实地调查中来。我们来看治水要怎样治,从中又能学到什么。

  二.正课:

  1.小组内先自读课文,划出自己不会的字词,结合课下注释、老师出示的.字音解决,再不会的全班共同解决。

  2.小组内学生根据老师指出的朗读要求,先自读,由同学互评,进而全班推举同学范读。最后还可以齐读。

  3.小组内根据提示、课下注释、工具书译课文。

  泥:拘泥盖:原来,表原因是以:因此亲劳胼胝:亲身去经历困苦

  昔:过去布袍缓带:穿轻便服装未尝:未曾如是:象这样举:成功

  (由小组内选出数位同学作示范翻译,其他同学评价)

  4.分析课文(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析出来,老师引导)

  (一)一段(1)治水之法:

  应该: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不应该:执一;轻信人言

  因为:非~~~,非~~~

  (2)论点: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二)二段:举例论证:海瑞两个方面讨论得出布袍缓带和亲给钱粮;

  正反对比论证:水利如何举如何不举

  5.说一下你心目中的海瑞形象。

  三.小结

  1.(老师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以达到尽可能背的目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治水的一个方法,有两个不可,分别是~~~,因为~~~,所以必须~~~。

  接下来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举例论证,即昔海忠介~~~。这说明治水必须躬历山川,亲劳胼胝。除了这一个,还要清廉,即亲给钱粮,~~~,这说明治水官吏还要清廉。作者又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从反面论证另一种情况,即如好逸恶老~~~

  2体裁为议论文。

  3.所学道理:治水必躬亲。

  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正反论证。

  5..古今字词义:

  泥:(泥土)拘泥

  掌故:(过去的规章制度)过去的故事

  盖:(因为,表原因)盖子,盖住

  穷:(追究到底)经济上贫穷

  举:(成功,完成)举起

  .6重要字词解释:

  相度咨询是以胼胝昔未尝

  7。.按字义写成语:

  泥于掌故非相度不得其情

  远嫌而避怨非咨询不穷其致

  8.按成语写句子:

  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9.收获:

  (1)治水必躬亲

  (2)事必躬亲

  (3)治学必躬亲

  课外作业:写一篇关于学习的小短文

  《治学必躬亲》

  要求:

  1.运用典型事例;

  2.运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学校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本人选择了孔子的《大道之行也》一文。现就本课的有关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一、说文本

  这篇文言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文章紧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作者追求的是安定、和平、幸福、平等的生活。因为作者是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所以对人类美好的社会生活充满了向往,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这就是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

  初中生学习本文不宜要求过高,能粗知内容大意即可,但一定要熟练地背诵全文,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学习本文要理清:“大道”和“大同”两个概念。“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为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注重温故知新,从学过的《桃花源记》一文理解新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东晋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让人无限憧憬,那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界人人渴望,其实它只不过是《礼记》中“大同”社会的艺术再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及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可以推知“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社会的关爱。

  理清文章的思路对理解“大同”含义很关键,文章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本文文字不多,全文只有107个字。文短意丰,把人们追求和奋斗千百年来“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交待得明白、清晰。句式整齐,适合朗读。

  二、说思路

  ⒈说目标。

  一是知识目标: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是能力目标: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是德育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⒉说重难点: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为教学的重点

  通过知识的迁移来突破学生对“大同”社会的理解。联系《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⒊说教法:

  一是朗读法。教师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二是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是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教学过程

  ⒋说学法

  一是指导朗读。①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②“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③“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④“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⑤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计划文本朗读10次。

  二是指导运用教材和工具书处理字词。即①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③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④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⑤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⑥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⑦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三是指导对文本的理解。文本的层次,即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四是指导理解什么是大同思想、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等问题。

  三、说过程

  ⒈导入新课。(2分钟)

  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15分钟)

  一读课文,听一听,朗读节奏。⑴视频朗读,体会朗读停顿。⑵教师范读课,学生勾画生字词。⑶学生自读,注意文中停顿。⑷学生朗读,试着背诵。

  二读课文,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完成练习。

  三读课文,理一理文章层次。(第一层:总领全文。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第三层:总结全文)

  四读课文,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3分钟)

  ⒊合作探究,大同思想。(8分钟)

  五读课文,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5分钟)

  六读课文,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3分钟)

  ⒋七读课文,体验反思,互动释疑。(7分钟)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⒌总结存储,课外延伸。在这个环节我选择了《怪哉》一文与课文比较阅读,期望借此拓展学生的视野。不过这个环节我打算留给学生课外去落实。

  ⒍课堂小结。以此来激励学生从小关注社会,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从军事的角度我认为:战场是瞬息万变的,课堂也是瞬息万变,因为是战争和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学情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前提的,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调节学生学习的情绪,及时加以引导,再好的教学案需要是实战检验才可以判定它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