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合集七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重点难点、重点:
学会默读课文;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默读感悟。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样?下雨时,需要带什么雨具?
2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过什么样的感受?
3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充气雨衣》。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通读全文,学习生字
1、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卡片认读生字。
⑵按归类认读生字:让学生找找翘舌音、平舌音、后鼻音;找找同偏旁的生字。
⑶游戏识字:听音举卡片;送信游戏;开火车扩词游戏;
⑷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先认读,再用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涂出。
⑸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的。
⑹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相机教学多音字:“缝”和“假”。
三、默熟课文,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
3、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③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④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⑶、夸奖的句子
嘿!别提多棒了!
四、情感升华。
1、复述“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
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激励语: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板书设计:
充气雨衣
想旋转起来的裙子想塑料救生圈
做雨衣做充气雨衣
作业布置: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望庐山瀑布》,它是二年级语文第17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温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课文是精读课文,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通过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培养语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学习了一些古诗,尤其是对唐诗、对李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知识。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理解力不能成熟。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我认为这节课的:
(一)知识与能力是
1、会认“庐、瀑、炉、疑”4生字,会写“炉、烟、银、流”4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是
将学习课文与旅行相融合,通过旅途中的各种活动反复训练学习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
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喜欢学习古诗,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会认“庐、瀑、炉、疑”4生字,会写“炉、烟、银、流”4个字;能背诵古诗。是这节课的重点,而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上课时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帮助他们克服这个难点。
我将这节课设计成在去旅游地的车上导游引导游客做各咱竞赛活动的过程。将教学内容与活动相机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本课内容。开展的活动有:谈论图片、我会读、书法比赛、欣赏歌曲、朗诵比赛、有奖答题、古诗文比赛等。谈论图片通过投影三幅图片激发学生想要去这个地方旅游的兴趣。然后投影火车及老师的图片将学生带入到旅游车的情景中,教师变成了导游而学生成和游客。通过列车广播员的介绍,让学生明白今天的.目的地庐山及庐山的相关情况。这实际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
因为要去庐山旅游,这时导游也就是老师就要求学生要了解庐山有关的字词,通过我会读,一是检查学生课前对本课生字的预习情况,二是通过教师范读,小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学生学会本节课要认识的字。这是检查预习部分。
书法比赛,是通过学生读字/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学生跟教师书空,边写边说笔画/学生代表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组长检查书写,写的好的画笑脸,写的不好的画哭脸等形式让他们学会本节课要会写的字。
欣赏歌曲,让学生在车上休息放松一下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适时介绍这首歌的相关情况,然后引出下一个活动朗诵比赛。
朗诵比赛通过录音的讲解及观看图片,让学生大体了解这首的意思,然后通过学生试读/听录音读/跟录音读/学生齐读/分小组读等形式让学生练习掌握本课,然后小组推选代表参加班内朗诵比赛,教师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和奖励。这实际是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
有奖问答实际是本节课的当堂达标测试,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学生通过凭门票参加问答赢取奖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
我会读,是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的字,看拼音写词语是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字,第3题是背诵本课,第4题是古诗填空,第5题是运用所学。
最后的古诗文比赛是让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的古诗文,然后进行比赛的活动,这实际上是布置的课后作业。
导入课题和检查预习是3-4-5教学模式中的课前延伸部分,学写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达标测试是课内探究部分,课后作业就是课后提升部分。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各位评委,大家好!《欢庆》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三单元的首篇讲读课文,第三单元的课文是围绕“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一主题进行编排的。《欢庆》是一首描写欢庆祖国妈妈生日情景的小诗。诗句短小精悍,语言优美生动,感情真挚,课文中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洋溢着欢庆、喜庆。那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和奔腾的海涛,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欢乐、详和的画面。
【说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单元目标及新课标的要求,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及年龄特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纬度进行考虑,本课教学我觉得应达到以下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欢庆、喜庆的气氛,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说教学重点难点】
因为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中之中,因而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同时,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到欢乐,喜庆的氛围,把感受到的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而二年级的孩子对“国庆”所知略少,因而感受到节日的隆重及人们的欢快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在对教材进行仔细解读后,在确定了目标及重难点后,我说说本课的教学法。由于学生对“国庆”认识不够,对“国庆”的重大意义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依托教材,创设情境,借助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节日的喜庆,通过读读涂涂、想想说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说教学过程】
依据我对教材的解读,为了更好地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给学生播放一首《生日歌》,而后让学生说说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什么?(估计学生会说:生日那天收到礼物时的高兴心情,大家在一起欢庆生日的热闹场面)接着问:你什么时候生日?在学生一一交流后,我这样问:十月一日,你知道是谁的生日吗?(从而因出最后一句: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然后以“你想把这一消息告诉谁?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读后我说:同学们生日了,家里及朋友都来庆祝,那么你知道祖国妈妈生日时,大家又是怎样庆祝的吗?然后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的热闹场面,看后我说:其实每年十月一日,全国各地都举行各种活动欢庆(板书:欢庆)指导读好课题,用“欢庆什么”说话训练,指导书写“欢庆”。
(此环节,从播放《生日歌》到播放开国大典的热闹场面,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喜庆的场面作了充分的情感铺垫。)
第二环节:重视多方面的读,整体感悟
首先是初读课文,我说:祖国妈妈生日了,她收到了谁的礼物?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注意第一遍读,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遇到不认识的朋友可请老师或伙伴帮忙。第二遍读,把课文读给同桌听,让同桌来评一评。然后指名分小节读,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重点抓“献、帜、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指导多音字“乐、曲”
(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也认识了不少字,因而学习生字没必要逐字讲解分析,只要重点抓难记易错的字做重点点拨即可。)
其次,再读课文,给“花儿”涂色。在学生初读识字后,我说:祖国妈妈都收到了谁的礼物?结合学生的汇报,指导读好前四个句子(田野献上……欢乐的乐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明白:课堂上应该把过程留给学生,把发现留给学生,遵循这一理念,于是我接着安排了这样的环节,我说:通过大家的朗读,我感受到祖国妈妈的礼物可真不少,老师也不能落后,我也准备了一分神奇的礼物,但需要大家的帮忙,愿意吗?然后板书画
我说:这朵花要使它变得神奇,得给它涂上颜色,你想想涂上什么颜色好,引导学生再次与文本进行对话,估计学生很快给花儿涂上金黄色,红色,白色,兰色,这仅仅是对文本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这是肤浅的,如何把学生引到深处,我说:还要涂吗?闭着眼睛想想,还有谁给祖国妈妈送礼物,那花儿会开出更绚丽的色彩,这样一导,相信学生会滔滔不绝,会跳出文本学语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文中的诗句来当一回诗人。
(此环节,通过给花儿涂色,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欢庆的场面显得更鲜明)
再次,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我说:你们这群小诗人让我大开眼界,也让花儿更加多彩(给花瓣涂上多彩的颜色)可花儿为什么还愁眉苦脸的?花儿变哭脸,原来它听不到田野,枫林,蓝天,大海,献礼时的声音,它们会说些什么?让我们当小喇叭,让花儿开心好吗?(师念诗句,念一句停一停,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时间)然后让学生尽情发言,结合指导朗读,在学生有感情读好四个句子后,我说:谢谢小喇叭,花儿听了你们的心声可乐了(随手加一笔,把哭脸变笑脸)听听还有谁乐了(课件依次播放各种声音:乡村里谈笑声,大街上买卖声,鞭炮声,礼炮声,国歌声等)听后让学生说说你们听到谁乐了,在学生充分感悟到这喜庆的场面后再引导学生读最后的句子,我说:是呀,这天全国上下喜庆洋洋,纷纷庆祝这美好的日子,谁能带着刚才的喜庆与快乐读读这句子(出示句子: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
这样有意识的创设虚拟的教学情景,调动了学生阅读情感,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心理体验,而且有助于学生与诗歌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灵共振和情感共鸣,引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第三环节:扩展延伸(给花儿取名)
我说:刚才大家与我共同完成了这份礼物,感谢孩子们的智慧,如果我们给这花儿取个好听的'名字,那祖国妈妈的声音会更美好,你想给花儿取什么名字?
(这样让学生取名,出谋策划,是对课文的延伸和扩展,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思考,我想孩子们理解上的差异也会让课堂教学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
第四环节,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由读,口头组词
2、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3、师重点范写“旗”“祖”
4、生自由书写评议
(低年级孩子的课堂需要这种扎实的书写指导,观察,比较,仿影等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之,课堂教学多年来我形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从低段的心理特征出发,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朗读,理解,感悟,使教学达到一个较理想的境界。
【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美观大方的板书能吸引人,我的板书力求体现这些,这课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9、欢庆
(一朵花)——花瓣用各种不同颜色标出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七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寓意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结合本单元的要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位。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潜移默化地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三、说教学思路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力求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启发学生质疑、朗读、表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不断创新,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共同享受的乐园。
因为本课是一则寓言,短小精悍,所以我准备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四、说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课前口语训练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孔子说过:疑,思之始,学之过。一篇新的课文,在学生还没有阅读之前,他们肯定有很多疑问。那么,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并且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在老师的辅助对一篇陌生的课文逐步熟悉,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也熟悉了生字词,达到了初读课文的教学效果。
(二)、指读课文,学生字词
在初读课文过后,我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且学习生字新词。学生朗读完一个自然段我会提出相应的问题以引出生字词,再指导生字书写,然后换一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再读本段。读完课文,也就学完了生字,最后复习巩固生字,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来完成生字词的教学。
(三)、齐读课文,感知大概
通过回归整体,再读课文,指名回答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故事内容。
(四)、精读品味,议中悟理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思路,采用了“逆推情节,顺推结果”的方式。我逐步提出了禾苗为什么枯死、为什么要把禾苗往上拔高两个问题,从结果推原因,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也使学生明白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渗透了新的学习方法,这比读懂这篇课文重要得多。语文的学习,一方面是学习语言,另一方面也是学习方法的过程。所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语言的情况下,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越来越多的语言知识,找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方法,拥有越来越多的创新精神。
(五)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两全其美。
(六)劝导农夫,得出寓意
新课程标准上提到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师所不容忽视的。在教学的过程的尾声,我贴出了课文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位农夫在炎热的气候下在田里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禾苗。我于是顺水推舟地提出:同学们,看着这位农夫在这么炎热的气候下,辛苦地拔禾苗,你忍心吗?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慢慢地他们由笑话农夫转化为同情农夫,产生帮助他人的思想。这个过程就是本课人文性的体现。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窃读记》(板书)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下面我先来说:
第一个板块:说教材
《窃读记》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林海音。这篇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本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主题,训练重点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本文在单元中起着以篇带篇的作用。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目标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体会窃读的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个板块——说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我采用了“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
在学法上,本课拟引导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议议、想想,合作探究来读懂课文,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自己探究感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三个板块:说教学程序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一堂新授课,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嘛。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的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师生的心会更接近。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谈谈课外阅读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和享受,之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作者在课外阅读时的感受与众不同,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这个看似很简单很随意的聊天,其实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揭示课题。
二、疏通字句,整体感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引入新课后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并且标出自然段。
第二步:指名读最吸引自己的那部分内容,随机指导生字读音及书写,重点是“窃、腋”等几个,理解“窃读”等词语。
第三步:默读全文,引导学生交流“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本环节安排了“三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一次有一次的目的。在读中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在读中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后续的研读、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谓一箭多雕。
三、潜心赏读,品文悟情
抓住重点,体会是关键,在学生交流“‘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
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和恐惧”展开讨论。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尊重学生的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好的语文教学,就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交流情况应抓住课文的重点句: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同时要体会作者贪狼一词的“贬词褒用”的精妙。
2)“我有时还要装着皱着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的'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的内心对比描写,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3)“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就咽了一口唾沫这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和智慧。
我们要从这些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最后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作者的心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读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能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同时又能加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对读书的渴望,对知识的热爱。
四、回归整体,拓宽延伸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通过总结,可以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储存信息,巩固记忆。
在学生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明白并受到启发,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多看书,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的结尾把学习的触角向课外拓展延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四个板块:说板书设计和教学评价
快乐惧怕
窃读
这一板书设计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巧妙。从横向看,两个是完全相反的词语;纵向看,两个又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因为这是“窃读”的滋味,点明了主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破难点。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针对课文的特点和单元训练要求,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我将从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法学法的预设,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预设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当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前两个儿子只知道展示自己的特长,只有第三个儿子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
本课以《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在教学中,通过角色互换,设置情境,换位思考,移情体验,让学生融入角色,体会情感,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理解老爷爷的话中包含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对孝顺父母的美德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二、学情分析
1、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思维活跃,大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喜欢朗读,有一定的朗读速度,喜欢表达,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喜欢创编,有丰富的想象力。
2、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受到关注,愿意得到表扬,有互相帮助的愿望,自信心不断加强,具有初步合作学习的能力。
3、课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文本深层面的涵义挖掘不是很透彻,需要老师在课上及时关注,表扬,给少部分胆怯学生以鼓励。
三、教学目标的预设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说、写自己为把爸爸妈妈做的事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阅读,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激发学生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的愿望。
2、通过情景创设,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培养创编能力,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热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老爷爷说的话,懂得我们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并且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行动上来。
教学难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教学重点;而理解老爷爷话的含义,明白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资源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
教师:1制作相关课件;2收集一定量适合学生阅读的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学生:观察妈妈在生活中的表现,并认真感受。
五、教法学法的预设
1、以读为本: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读写结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创编,让学生在结合课文的学习中去创造,去延伸,去书写自己的感受。
3、体验教学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妈妈、当老爷爷、当儿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4、合作探究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活动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5、多元评价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六、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在复习时利用"摘苹果"游戏,检查孩子们对生字掌握情况,要求孩子们读准音,记住字形。孩子们喜欢游戏,纷纷发言,争夺果子,可能会说出利用编字谜,形近字,熟字加偏旁等识字方法记住生字。这时我真诚地夸奖,并迅速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孩子们马上地交流,进入兴奋状态。同时,也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今天,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我们快去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找出妈妈介绍儿子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孩子们就会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
二、落实语言训练,体悟人物情感。
1、抓住三位妈妈对话,朗读感悟
本环节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体验妈妈的角色,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并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自读完毕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与他人组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习。这样,在倾听他人读书的同时,丰富个人体会。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我通过师生
评议读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他们的语感。如,我在重点引导学生揣摩第一个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时,预设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一位学生读后:
师:呀,你读出了妈妈夸奖孩子的语气,真了不起!老师很想知道,你刚才在夸奖这个儿子时,心情怎么样啊!
生: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生自信地读)
以上预设注重读书过程的指导,经过反复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华。这样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也以一个妈妈的角色加入到孩子们的角色体验中——进行示范朗读,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第一个妈妈的话,孩子们会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对于第二个妈妈的话,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将"授之以鱼"转换成"授之以渔场"。
朗读第三个妈妈的'话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与前面两个妈妈的对比,来朗读揣摩出第三个妈妈平淡、缓和的语气。随即我课用课件出示这样的填空:
一个妈妈()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第三妈妈()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孩子们揣摩领悟了三个妈妈的不同内心,表达出了三个妈妈的不同情感,并轻松完成填空,更重要的是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
2、朗读第八自然段,体会提水的辛苦。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我在这里提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三位妈妈提水很辛苦?"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是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是动作体验读:借助肢体语言,用带上动作的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正在这时候三个儿子来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进行朗读体会。随即进入下一环节。
3、体会三位儿子不同,拓展练习
我先用课件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通过对比引读,激发学生比较,从而更准确的理解文本,体会到第三个儿子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再用其中的"一个一个另一个"造句,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评价时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更换量词来说句子(比如假山的猴子,一只做什么,一只做什么,另一只做什么等),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
4、模拟文本情境,体会孝敬父母的美德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表现,乐于表演的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又有动地朗读出来。然后小组讨论: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老爷爷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他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啊?"通过交流汇报,最终突破了难点。此时我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为了深化文章主题我再次创设情景:如果那两个儿子看见第三个儿子的表现,又听了老爷爷的话会做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他们一起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三、学生自主创编,促进情感升华
教师利用课件,通过出示图片,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让学生脑中有一个总体形象,拓宽学生思维面,让学生有的可写。同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营造情感氛围。
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生病的时候,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满头大汗的时候
孝敬父母就是当妈妈买回你爱吃的水果时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妈妈熟睡的时候
七、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一个一个另一个
翻跟头唱歌提水(懂事孝顺)
八、教学效果的预设
课文中有多处人物的对话,不同的语言语气不同,表达出的意思也不同,说话者的心情也不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此环节以读为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自己尝试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掀起了本节课的一个小高潮。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课上我将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体会文字,展开想象,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尤其是以补充句子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叙述图片的形式搭建思维平台,从而完成说话、写话训练。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可贵的沉默》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说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说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2.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说教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热闹——沉默——热闹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热闹是爸爸妈妈给他们过生日,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错了,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想办法弥补。而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懂得了不仅要感受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回报父母的爱。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演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道理。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3)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4)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5)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
在学生探究体验,我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结合自身进行现身说法,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两个方面引导:
1.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指谁,老师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2.王老师在今天的这节课上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总结全文后,进入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新课改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回报父母的爱,对关心他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设了课件“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