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7-30 21:49:2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介绍说课的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24课《陶罐和铁罐》,是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二、教材解读:

  文本解读:

  《陶罐和铁罐》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却在铁罐无礼的奚落和嘲讽中表现得尤为宽容与克制。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同时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

  文章特色:从课文的插图、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都能让我们感受到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课文中新词较多,如“奚落、懦弱、轻蔑、相提并论”等,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对话,感悟寓意。此外,对话部分应该是本篇课文的最明显的特色也是教学的重点,特别是通过对铁罐和陶罐神情和语言的描写,把一个骄傲者和一个谦虚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是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和表演的好材料。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会写14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虚、嘴、恼、怒、吵、感、荒、捧、朴、素、值、受。理解“奚落、谦虚、恼怒、懦弱、轻蔑、相提并论、争辩、和睦相处、羞耻、流逝、朴素”等词义。

  2。抓住关键词句,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寓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会写14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虚、嘴、恼、怒、吵、感、荒、捧、朴、素、值、受。理解“奚落、谦虚、恼怒、懦弱、轻蔑、相提并论、争辩、和睦相处、羞耻、朴素”等词义。

  2。抓住关键词句,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寓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设计理念:

  1、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通过多种渠道,搭建语文实践平台,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的库存,让学生在运用中发展语言。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找骆驼》,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说明、教学思路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找骆驼》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6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以“读课文提出问题”为主题展开。《找骆驼》是通过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正确分析判断,帮助商人找到骆驼的事,说明了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考后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寻味,富有哲理,课文共11个自然段,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按“丢骆驼——找骆驼——找到骆驼”的顺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二、说学习目标

  根据本册教材和本单元对学生的识字、阅读的要求,我拟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通过同桌互助、抓关键词句等阅读方法,概括课文内容,知道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重点)

  3、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难点)

  三、说学情:

  本班学生在经过了三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并且通过上一学期的观察,我发现我班学生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或表演的学习内容比较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部分学生有畏缩情绪。有少数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缺少自信心,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规范口语表达、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但是,由于身为新教师,还未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对于课堂中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积极改进。

  四、说教法:

  我认为课堂上应该适当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敢于探究、乐于思考,才能对学习充满兴趣。如果学生思维活跃了,那么上课时难免会出现和教案上不一样的情况,因此我在教学时要灵活调整,备课时不单单是备课文,还要备学生,以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发展的需要。因此设计本课采用的教法如下:

  1.情境教学法:我班孩子共有的特点就是有好奇心、爱探索、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在教学中以图文结合、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来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2.以读代讲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业,因为读书是理解课文最好的方法。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多一点时间朗读,通过有层次地读,尽情地读,读出对课文的独特感悟。

  五、说学习过程:

  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处理教材,因此为了把目标落到实处,我设计了四个部分,分别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细读课文、理解问题,探究学习、学会道理。下面我一一地介绍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先出示“骆驼”的谜语,再让学生观看骆驼的图片,切入课题《找骆驼》,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学要求,大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对长句、一下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同时要注意人物的不同语气。

  理解句子,学习生字。让学生指名读、纠正读、齐读,提问学生不好理解的词语,让学生自解(有些不好解释的词语把它放到课文的句子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第三部分:细读课文,理解问题。

  为了更好的解决本文的主要问题,我让学生先学习2至9自然段,这几段是商人与老人的对话,讲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况,理解难度并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通过反复的朗读,使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知道走失骆驼的三个特点:左脚有点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了一颗牙。

  首先,让四个学生分角色读,然后让学生评,说说这些句子用什么语气读,才能体现当时商人和老人的心情,并理解 “愤愤”的意思,以及当时商人的想法,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商人的情感,从着急到高兴再到愤愤,并在读中从“不紧不慢”体会老人的冷静沉着。

  第四部分:探究学习,学会道理

  倒数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我把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组,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老人是怎样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自读后划出相关句子。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运用读读、议议、划划等手段,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我让学生用上“……看见…知道…”的句式,让女生男生边读边说。最后,再回到课本,指导朗读老人的话,让学生和老人一起经历着思维的过程,进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静,观察仔细,认真思考的思想品质。提问学生,老人是个( )的人。

  第11自然段仅两句话,告诉学生事情的结果,我先让学生齐读,再抓“果然”一词,追问:从“果然” 一词你读懂了什么?再次体会老人的思维品质,自然学生谈谈为什么要顺着脚印去找,说说理由,这样训练了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

  本文的板书设计直观、形象,用简洁的文字,表现出老人的特点,来引导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找骆驼

  仔 认

  细 真

  观 分

  察 析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感受理解和友好的教育,培养爱国情怀。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并懂得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3、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引导学生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难点是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并懂得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说教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原则。针对单元目标和三年级的特点,本课的教学方法为: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看短片(播放学校升旗仪式和奥运会夺金牌的颁奖场面),让学生说出自己看到国旗时,想到了什么,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新课文。

  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感悟。

  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

  说学法

  整节课上,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等朗读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书声朗朗中,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看短片(播放学校升旗仪式和奥运会夺金牌的颁奖场面),让学生说出自己看到国旗时,想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本环节的设计,采用课件引入新课,首先课件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然后小组合作:轮读生词卡,互相纠正字音。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课文围绕什么来写?几处写到“五星红旗”?画出有关句子。

  2、汇报交流,列出标题:手举五星红旗、脖系五星红旗、拒换五星红旗、花拥五星红旗

  【让学生勾出作者“爱红旗”的句子自读,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在这些写到“五星红旗”的句子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

  2、汇报交流,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并相机解决问题。

  (1)“我”在漂流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个别读。(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了近三天)

  齐读“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把饿的感觉读出来。

  (2)到了面包店,有生的希望了吗?自己读。

  这个老板不顾我身无分文,不顾我一身伤痛,居然双手一摊,老板来写一写“摊”,就是这个老板,居然把我送进了医院……生接读。竖起大拇指,全班同学一起做,齐读这一段。老板再来写一写“竖”。

  一摊一竖,原来你是摊摊手,现在却竖起大拇指,肯定有问题?问一问老板,是什么原因呢?现在想说一说吗?这个问题留给我们同学,让我们自己来找到答案好吗?

  【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目的。】

  (3)自己研究第六至十一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齐读。

  当老板明确提出要用手中的面包换我手中的五星红旗,学生齐读: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师范读,个别生模仿读。我为什么愣了一下呢?(换不换呢?)久久地凝视着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我的心里会想起什么呢?现在拿起笔,把我的想法写在练习纸上。

  学生交流。

  【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从而在“读文”与“悟道”中搭起一座桥。】

  三、情感的提升:

  1、为什么老板的态度有这么大的转变呢?

  2、这时,我发现什么?我在这里要感谢老板的什么?单单感谢老板的救命之恩吗?

  3、只有维护国家尊严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你会像课文中的我一样去维护国旗的尊严吗?

  【设置问题,带着学生走进文本,又能够走出文本。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四、拓展练习:

  1、摘抄文中感人的语句;

  2、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3、写写自己读后的感想。

  说板书:

  26、一面五星红旗

  我 ﹖ 面包店老板

  摊 → 竖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雾凇》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9课。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地赞叹。

  本课安排三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教时中,我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感知了课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生借助网络浏览信息,进行交流,不断溶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通过朗读来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然后请他们到教师制作的网页上进行新的学习探究。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氛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深入学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识,降低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

  2、细读品位,整体感悟

  课文共三个自然段,但都是重点段,需要细读。这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语,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明白雾凇形成的原因,在读中体会雾凇的美,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心里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①打破文章结构,学习第一、第三自然段,体会雾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别写了阳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雾凇的美景。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快速默读找出表现雾凇美的句子。接着通过范读或指读的方式说说应该抓那些关键词读好这句话。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启发学生:为什么会有雾凇这个奇观的?从而过渡到下文的教学。

  ②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概括雾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着让学生围绕句子,提出疑问:

  a、严寒季节具体指什么时候?

  b、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c、雾气遇冷以后会有什么变化?

  d、雾气怎样凝结成雾凇?

  e、饱和的雾气指的是什么?

  然后组织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问题并组成学习小组讨论解答。最后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悟语言就水到渠成了。

  3、网上活动,拓宽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因特网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想要的信息。关于雾凇还有很多的知识有待我们去探究,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来拓宽对雾凇的认识。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带领学生由“小教材”(课文文本)走向“大教材”。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说教学特色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网络教学以超媒体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整合多学科知识,通过灵活的导航机制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十分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主地发现、探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美丽的武夷山》是北师大版第4册第5单元“青青的山”中一篇主体课文。本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全文脉络清晰,结构明了。先写山之险峻,再写水之秀丽,最后写游之写意!字里行间透着对武夷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文章主要从山,水,游3个方面来表现武夷山的美。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是发展孩子想象,提升孩子审美的绝好散文。针对我班孩子语感敏锐,想象丰富,喜欢积累的, 善于模仿的学习特点,我把教学方向把握为想象品读,诗意感受上,让孩子拥有足够的时间沉浸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通过完整而形象的阅读过程,让他们在情境中朗读,在意境中想象,在揣摩中品味,在模仿中积累。

  二 设计理念及教学策略

  《课标》中指出:“词语的训练是本册阅读教学中一项主要任务,阅读教学强调积累,强调整体感受,强调个性化学习,强调自主探究,交流感悟。”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上《美丽的武夷山》就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孩子在情景中意境朗读;在想象中动情品读;在交流中自悟精读;在评价中点拨导读;直至达到形象再现深情表演读。力求让孩子感知内容与领悟意境,理解语言与积累词汇,以便让孩子欣赏文章人文之美,山水之美,语言之美!

  三 教学过程及学法教法

  根据本册教学要求,本课实际内容及孩子的接受程度,在第一课时学习了生字和初读课文基础上,我把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定为: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武夷山的美丽与神奇。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意境。

  3欣赏风光图片,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定为:

  1想象品读,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定为: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展开想象,形象再现的景物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景。

  师:请同学们坐正,眼睛轻轻闭上,心情放松,内心一片宁静,随着老师播放的音乐张开想象的翅膀,跟着优美的音乐一起 飞翔……(播放)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告诉老师你们跟着音乐到哪儿了?听见什么?看见什么?想到什么?用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和感受。(交流)

  生:我看见了……我仿佛……我觉得很……

  师:真棒!大家听到的是同一曲子,可是看见的却不是同样的画面。知道为什么吗?大家调动起来我们的五员大将,并打开了我们的电影频道,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而每个人的心其实不一样的,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想象,所以大家获得的画面也不一样。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这样的感受才是真切的感受。这样的你们才是有希望的个性化的孩子!所以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真正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来和老师继续学习《美丽的武夷山》,打开心门,跟老师一起去感受哪儿的神奇与美丽。记住,一定要用心品味,不要人云亦云!

  读课题《美丽的武夷山》大家说哪个是关键词?美丽。那武夷山到底美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跟着作者的镜头去看看。(播放范读)

  交流:武夷山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指名说)

  师:非常棒!大家刚才只是粗略快镜头地浏览了一遍武夷山的美丽,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文,一起细读,走进这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

  二品读课文,再现情景。

  梳理脉络

  文章共几段?

  逐段游览

  (一)第一段

  1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位置)(山水环绕的总体印象)

  2真切感受

  出示地图,福建,江西两省之间。平均海拔1000米。

  3指导朗读

  抓关键词(环绕)(弯曲回转)

  4体会到武夷山的什么?(神奇,秀美)

  (二)第二段

  1激情引导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雅士用诗歌赞美它,用笔墨描绘它,他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大地,用自己的心儿去亲抚溪水。现在请大家自己读第二段,读时候打开电影频道,张开想象翅膀,边读边划关键词,看看作者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武夷山?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2交流体会

  师:主要写了武夷山的什么?(山)它有什么特点?请用书上的词语来概括。(险峻,奇特)

  什么叫险峻?又高又险。那在这又高又险的众多山峰中,最险的叫什么?(大王峰)从哪儿看出?(出课件)

  3意境品读(要突出它的高,险,难,累)

  4情景想象

  这么高,险,难以登上的大王峰,如果你气喘吁吁地爬上了,站在最高点,看见四处云雾缭绕,满眼景色一览无遗,你会用一句什么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平时积累的诗句也可以用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

  5具体回放

  这样激动,兴奋的时刻,你放眼望去,一定可以看见造型奇特的什么?36峰。什么叫奇特?书上是怎么写的?谁来读读?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排比,比喻)

  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6延伸拓展

  播发36峰图片,看看如果你看见了这样的山,你会怎么来比喻他们,描述他们?

  7模仿说话

  36峰造型奇特,有的象……有的像……有的像……

  8回头看看第二段,这是总分描述,其实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样方法来说话,比如:下课了,操场上热闹极了,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最有意思的是……。

  9齐读第二段,把我们带入这36峰游览一番,(女读,男评)

  10导:真是太神奇的多姿多彩的山峰呀!在这样的山峰脚下,又有什么样的东西环绕着呢?大家读第三段。

  (三)第三段

  1自己读,张开想象翅膀,看看能不能把这优美的文字转化为美丽的画面。

  2读完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主要讲了武夷山的什么?发现这里水有什么特点?用书上的话来概括。(很清,很静)

  3指导读,谁可以再现这水的清,静。应该怎么读/?

  4指名读,(闭眼睛想象)评价。你体会到什么?

  5拓展,假如你已经到了武夷山,站在溪水旁,或者坐在船中欣赏,你会看见什么?

  溪水很清。清的可以看见----------------------。

  溪水很静。静的像--------------------------------。-----------------------------------映入水中,就像-----------------------------------------------。

  6真是美的恍如人间仙境……,这样的神奇地方怎不叫人吸引?难怪每年都要吸引( )的游客去那。那你们想不想去玩呢?大家读第四段,看看游客是怎么去亲身体验它的`神奇与美丽的?读读。

  (四)第四段

  1自渎。读的时候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划出来,想想应该怎么读才可以转化为真切的生动的画面?

  2交流。读(关键词:静静地,缓缓地,曲曲弯弯地,轻轻地,徐徐地,)评议。

  3游武夷山最大的感觉是什么?用书上的词语来形容。(入诗入画)

  4为什么游武夷山会有入诗入画的感觉?这样感觉怎么来的?如果爬山?移步换景,满眼青翠。如果漂流,“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样的奇妙感受难道不是自己也“入诗入画”?梦幻一般的感觉??

  5齐读第四段

  6小结。今天我们跟随课文,到美丽的武夷山游览了一番,深深被它的神奇与旖旎的风光所折服,现在大家当一回小导游,用你的声音,表情,动作,来回放一次武夷山,让在坐的各位老师身临其境,心弛神往……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挑战性的任务?来。准备好了吗?读

  评:谢谢大家免费让我们到武夷山一游。其实老师在20xx年的时候自费游了一次武夷山。它的美丽真是名不虚传,可是课文只不过是截取了最典型的风景做了个简洁的介绍,其实它的美远比课文丰富的多,广大的多,饱满的多。它在人文,地理,自然,文化方面还有很都值得游览的地方。如果要看仔细,没有个7天八夜的真还是蜻蜓点水呢?走马观花呢?不过不必遗憾,老师当时已经把自己到过的武夷山用数码相机录制下来,想不想看看。播放课件。(武夷山风光图)

  7改课题

  看了这样多姿多彩的武夷山,你如果要给你心中的武夷山取个名字课题,你会把那个词献给它。比如奇山秀水的武夷山。青山绿水的武夷山。

  三扩展延伸

  1作业清单:背诵课文。当小导游。

  收集武夷山的资料,全方位了解它。

  找南丰的风光,看看自己的家乡有什么好山好水好心情。

  2激情结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如画。大家好好多学知识,将来有机会自己走遍中国,畅游天下,走个徐霞客一样的人物。从现在开始,从现在做起,从热爱南丰的一草一木开始,从爱护实小的一花一树开始。做个环保小卫士。下课。

  四 板书设计及教学特色

  依据简洁,形象,重点,难点条理清晰的原则,我的板书设计是:

  美丽的武夷山

  山----------------险峻 奇特

  水----------------很清 很静

  教学特色

  回顾我整堂课的设计:我始终以“读”为主线,以“情”为为主导,以“景”为主题,以“学”为主体,以“悟”为主轴,编织“美”的主旋律。让孩子达到欣赏景物美,揣摩语言美,感受意境美,使孩子全方位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以期待“课以尽而意无穷”的美好境界!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解析内容 说教材

  《美丽的彩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0单元“雨”中的一首儿童诗歌。诗歌按彩虹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通过人物的对话,描绘了彩虹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对彩虹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神往之情。全诗共有六个小节,第一小节描写了雨过天晴彩虹的出现。第二小节到第五小节用对话的形式描写了小朋友们看到彩虹的想象。最后一个小节描写彩虹的消失,“它回到了白云中间”。诗歌图文并茂,生动易懂。“彩虹”又是学生知道却不太了解,见过却又并不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所以,很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研究主体 说学情

  一年级的儿童对于彩虹,并不陌生,他们有的亲眼见过,有的从电视图画上看过。在他们心中彩虹是美好的,对彩虹充满了向往之情,这就为学好这课的情感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听说读写的能力,爱想象,但识字量还不够,语言积累刚刚起步,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很弱,所以他激发想象发展思维、美文美读,丰富积累是他们学习这课的主要成长点。

  三、明确方向 说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基于当前高效课堂的要求,我设计本课教学目标为: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并进行渗透性识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彩虹的美丽与神奇。

  3、想象彩虹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四、发挥主导 说教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法”——激发情感,引起兴趣

  “读悟法” —— 以读为本,读中促悟

  “多元识字法”—— 随文识字 集中识字

  五、突出主体 说学法

  结合一年级儿童的特点紧扣本课目标,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多元识字法——随文识字 集中识字

  游戏巩固法——游戏检测 强化巩固

  感悟想象法——读中感悟,美读想象

  六、师生互动 说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官实现的,先有感觉后有认知。因此,课堂开始,我便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美丽的彩虹图片,美妙的音乐适当的解说,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彩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和向往之情,然后引导学生谈自己看彩虹后的感受,揭示课题、美读课题,充分调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积极的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于是,紧接着我便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办法解决它。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他们会看图识字、读拼音识字、结合上下文猜字等等,在短暂的时间里学生只有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才能促进孩子更积极有效的识字。

  2、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分小节进行汇报,通过老师和学生的评价,纠正个别容易读错的字音,进行随文识字。

  3、集中识字,游戏检测

  集中识字我设计了三个步骤:一读带有音节的词语,二去掉音节再读词语、三认读单个的生字。这样设计从整体到部分再到局部,遵循了儿童的认知特点,第二环节后设置了小组赛读、考考你读词组,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组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丰富积累,第三环节的后面设计有攀登彩桥夺红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简单的游戏进行检测反馈。简单有效的游戏竞赛符合儿童天真、好玩、好动的天性,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了识字效率。考考你、比一比是

  3、教师对字词中学习重点的强调、也是渗透性识字的一个基点,使识字更有层次性、针对性,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4、送字回文、读文巩固。让学生学会的生字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

  (三)美读课文,放飞想象。

  1、美读2、3小节,感受彩虹的神奇美丽。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自由读2、3小节勾画在丁丁冬冬眼中彩虹是什么,为什么丁丁冬冬这样说?抓住“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桥”“彩虹是一条美丽的项链”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老师展示的彩虹与桥、项链的图片比照,帮助学生理解彩虹形状、颜色、出现位置的美丽与神奇,指导学生读出彩虹的神奇与美丽。

  在美读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桥后,问学生看到这座神奇的桥你想干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想象,顺势引出丁丁想通过这座神奇的桥去干什么?让学生回到文本,读出丁丁的美好愿望,美读第二小节。

  在美读冬冬说彩虹是一条美丽的项链时,顺势问学生这条美丽的项链你想给谁带上为什么,发散学生思维,引出冬冬想给仙女带上的美好愿望,指导学生读出冬冬的美好愿望,美读的三小节。 这样让学生以读促思,以悟促读,层层深入,自然而然的读出了彩虹的神奇与美丽。

  2、放飞想象,仿写诗歌。

  在二、三小节的学习之后,创设问题的情境:你觉得彩虹还像什么,你想用它干什么,仿照第二、三小节说一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想象的方法渗透在教学生成活动中,使学生在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更增长智慧,培养创造力,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在此处我做了一个弹性设计,如果学生会自己说,就让学生自己多说,如果学生想象有些困难,就出示一些和彩虹形状颜色相似的事物图片,启发学生想象,以突破学生此处学习的难点。

  3、美读4、5小节,大胆提问。

  这一环节作为简略学习部分,主要分男女生读小弟弟小妹妹的问题,看一看这两个小节哪个标点符号用得最多,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引导学生也向小弟弟小妹妹一样,问出自己对彩虹的疑问。通过学生喜欢的视屏——彩虹的自我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彩虹成型的基本知识,寻找问题的答案。接着,通过解决问题:是谁为彩虹画了七彩衣,谁有这样巨大的笔,让学生认识到这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突破教学难点。

  (四)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课本上的内容是有限的,然而学习的空间确是无边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课本的学习走进更广阔的世界。因此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读儿童诗《彩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彩虹的认识,更把课内外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丰富学生的积累。

  (五)指导书写生字。

  同时,把生字的书写也融入了这节课中,让学生对要求掌握的生字做到不仅会认,而且会写。结合本课内容我创设彩虹姐姐送七色花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观察生字,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指导学生书写空、定、巨,把七色花送给字写得最好的孩子,激励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

  (六)回顾全文 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美丽的彩虹,其实,我们可爱的大自然中像彩虹这样美丽神奇的现象还很多很多,比如我们的风霜雨雪,他们都有很多的秘密,只要孩子们留心观察,勤于思考,你就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美丽与神奇! 这样由彩虹这一自然想象引出生活中更多的自然现象,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大家好!现在我来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诗经·采薇》(节选)。

  一、 说教材

  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

  人教版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综合实践活动"轻叩诗歌的大门"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写作诗歌、朗诵诗歌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诗经·采薇》(节选)是阅读材料的第一篇,是《采薇》中节选的四句诗歌,以回忆的方式写了被遣戍边的战士从出征到回家的两幅画面。

  第二,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处理。

  由于教材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学习可深可浅。但我个人认为《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珍宝。浅读未免可惜,学生也不能领会其中美妙之处。尤其我们的课本所节选的四句诗乃是《采薇》中的精华,个人特别偏爱。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令人回味悠长。深入解读,却有很大难度。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历史的空间距离如何拉近等都存在问题。反复思量之下,我还是决定根据自己的解读来备课,做好"轻叩诗歌的大门"的第一步,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折服于诗歌的魅力,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实践成果。鉴于以上考虑,我计划用一个课时精讲。

  第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养成古诗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诗歌的主旨。

  最后,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我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得当,才能挖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我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感悟、朗读去体会征人那种厌恶战争思念家乡又奋勇抗敌的矛盾心理,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去鉴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所以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创设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 引导点拨法等。这样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学生为主题,尊重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

  三、说教学过程

  我来呈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1、首先是导入:音乐渲染,营造气氛。了解《诗经》,拉近距离。

  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通过自读、指名朗读,发现障碍,正字正音,老师指导重点字词及朗读的节奏。

  3、让学生对照注释明确部分字词含义,老师强调"杨柳"解释,在自学基础上、根据老师引导、小结基本把握诗歌大意。

  4、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让学生谈谈"杨柳依依"的画面,画面的想象能更好的理解战士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5、引用课外诗文,进一步理解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离别经常用杨柳的用意。杨柳意象的把握对今后学习古诗歌很有帮助。

  6、感受战争的残酷。

  此处属于补白。课本上是《采薇》倒数五六七八句,虽精彩却给人无头无尾之感。在此处通过图片、音乐、资料及教师入情入境的解说来创设情境,帮助理解。

  7、体悟"雨雪霏霏"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让学生进行拓展想像,口语表达。

  如何理解征战在外强烈的思乡之情以及归途路上的伤悲痛苦?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思考难度,让学生在看似矛盾的态度中更好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真实的人物情感,更完整、准确的把握思想感情。

  8、写作手法

  为了突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在写作时经常用外在景物来衬托,杨柳和雨雪画面备受人们赞赏。杨柳和雨雪分别衬托了战士离别时依依不舍和归来时百感交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寄托在这两幅画面中。指导学生这种寄情于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10、引导读背

  古诗文积累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达到当堂背诵应该是最佳状态。

  11、总结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古诗文的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古诗文学习来说作用巨大。

  四、说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经·采薇》(节选)

  2、尝试以诗中"我"的角色想象扩写故事。

  这样的作业设计,既积累了古诗,又能达到锻炼学生想象、写作的能力。

  五、说板书

  诗经·采薇

  昔 往 杨柳

  情景交融

  今 来 雨雪

  设计力求简洁明快,自然流畅。

  以上我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进行的说明,我的说课完毕,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2.【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六篇

3.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4.【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

5.【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

6.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锦集5篇

7.说课稿锦集七篇

8.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