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语文教学要着眼于言语形式,有效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得意又得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前,我便问自己:我要教些什么,要留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得意不忘言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反复读了这篇课文,在理解中渐渐明白了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下面我来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文章紧紧围绕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二、说学情
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学习重点也由识字逐渐向阅读过渡。一些阅读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但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则是四年级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
基于以上的理解和认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本课拟定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将重点实现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春风拂面”“密密麻麻”等词,会写删;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知道写好作文字要准确、句要规范、文要具体;从叶老对《一幅画像》的原文修改中,学习修改的方法,初步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我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以下五大板块来展开教学:板块一:揭示课题,读题导入;板块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板块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修改方法;板块四、谈感受,回归整体;板块五:拓展练习,修改文章。
下面我具体讲讲我的预设,具体的教法和学法也体现在教学流程中。
板块一:揭示课题,读题导入。
第一种:开门见山,让孩子直接读课题,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语文实践。
板块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这一板块,我首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的时间,通过作业单的形式解决难读字、难写字,扫除阅读障碍。
接着让学生说说课文的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促进学生的整体感知,如果孩子们一下子说不上来就先让他们说说主要写了谁,然后说说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中下学生更是有困难,因此,为他们提供说话的“阶梯”很有必要,先读文思考,再思考主要写了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逐层导入,使全体学生都能说课文大意。面向全体,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板块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修改方法
在这一板块中,我力求体现“实”和“活”,让学生在充分自主中学习,更好的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具体采用个环节来展开教学。
第一环节:出示叶老的修改稿,让孩子先说说看了修改稿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第二环节: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各成员间交流读书心得。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这种感受写具体的呢?学生再次默读课文1——5段,划出叶老认真批改我作文的句子,同桌交流,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什么?
第三环节:抓重点,点拨引导,学习修改方法
为了避免面面俱到,反馈时,灵活运用方法重点引导体会人物形象,掌握修改方法。
教学“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这句话时,重点抓密密麻麻一词感受叶老的认真,再通过再次看叶老的修改稿,给孩子以视觉的冲击,让孩子谈体会,孩子可能会说,没想到叶老会这么认真地修改我的文章,没想到叶老作为一个大忙人还那么细致地修改我的文章等,以此感悟到叶老的平和以及带给我的温暖。
教学“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这句话时,通过理解张和幅的不同体会到叶老为我修改文章连一个字也不放过,体会到修改文章要注意用字准确。
教学“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这句话时要让还写学会话删除和删改两个修改符号,知道这两个修改符号的作用。知道修改文章要注意句子要修改规范。
教学“类似这样的长句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这句话时,通过例子让孩子知道长句断成短句,句子读起来能更轻松。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喜好,随机教学句子。根据教材特点,这四个句子的教学不平均用力,而都有所侧重,教学也有详略。第一句重在通过密密麻麻一次感悟叶老的认真、温暖、平和;后三句重在让孩子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
教学完以上几句,让孩子再去读课后的资料袋,让孩子们说说叶老还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孩子的发言相机教学增补和调动两个修改符号,进一步掌握修改的方法。
第四环节:学习评语,知道写文章要写具体事实
小结以上修改方法,叶老就是通过这些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告诉肖复兴,告诉我们,修改文章要注意字要修改准确,句要修改规范,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秘诀藏在叶老的评语里呢?自己去读读,你找到了吗?引导学生发现文章要写具体事实。
而后再次引导孩子,这则评语写的都是肖复兴的优点,前面叶老改出了那么多不恰当的地方,为什么还都写的是优点呢?引导孩子体会叶老是为了树立我写作的信心,是为了鼓励我,体会叶老的温暖,从而带着自己的敬佩、感动读好“我虽然未见叶老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句话。
板块四、谈感受,回归整体
教学完课文,让孩子再来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在写作文和修改作文方面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既是对课文的回归,又是对孩子修改作文能力习得的考查,可谓一举多得。
板块五:拓展练习,修改文章
我准备这样做:
我出示自己班级孩子写的一段话,让孩子运用以上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孩子的习作修改能力。
我为什么这样教呢?
1、遵循语文能力形成的规律,让学生充分地语文实践:我们知道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本文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语文实践。比如,让孩子默读,找出叶老认真修改我作文的句子;比如读后面的资料袋,看看叶老还在哪些地方进行了修改,这样修改有什么好处;再比如修改老师提供的片段,让孩子在语文实践中学会修改。
2、体现了得意不忘言的教学理念。
3、体现了“让学”的教学理念。比如在交流叶圣陶修改我文章的句子时,先让孩子划句子,同桌交流,然后让孩子反馈交流的时候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对于教材我是这样理解的,《猫》是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专题下的第三篇文章。《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本文层次清晰,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这篇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采用总分段式。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表现猫的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优美朴实,浅显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通过个性解读、多元感悟课文“爱猫,猫亲人”的感情主线,从而体会人与猫之间相互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二、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读乖、凭、职等字,会写性、格、凭、贪等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以及赏析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猫的古怪、淘气等特点以及总分式写作手法的妙处,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课外观察动物的爱好。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为我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三、目标达成策略与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交流法、多媒体辅助法、圈点勾画品读法、学生朗读表演法等。
四、重点目标达成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为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并学会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大猫和小猫的性格。
第二课时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是准备这样导入的,以学生猜谜语的方式进行导入。紧接着问同学们,谁家养过猫呀?猫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怎样的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
(一)回顾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老舍先生是非常喜欢猫的,回忆一下,作者都写了什么样的猫以及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汇报:大猫————古怪小猫————可爱
(二)重点研读1———3自然段
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质疑:大猫的性格特点到底怎么古怪呢?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想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儿?找出描写古怪的关键词语。
生汇报:
1、老实
学生汇报:猫的老实表现在哪里?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2、贪玩
学生汇报:猫的贪玩表现在哪里?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猫的贪玩,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它已经跑出去一天一夜还没有回来,此时老舍一家人的心情会怎样呢?学生想象老舍一家人师怎样呼唤猫回家的。这就叫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在这句中,让学生多朗读几遍,并找出关联词语“任凭…。。也…。”通过朗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猫十分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快。
说明这只猫既老实又贪玩。
3、尽职。
学生汇报:猫的尽职表现在哪儿。
学生体会“屏息凝视”的意思。指有意识的抑制呼吸,聚精会神的看。
师:猫屏息凝视时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说
学生结合自身遇到过的事情谈屏息凝视。
课件出示:“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课文通过写猫一连几个小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下定决心地等,突出它的尽职。“非……不可”写出抓老鼠地决心和耐心,突出表现猫地尽职。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接着,引导学生找出“说它……吧,可是……“的句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个句式由两部分构成,前部分和后部分是矛盾的,课文通过这样的句式,写出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的特点,体现了猫“实在古怪”的性格。)
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1自然段。
接着研读第2、3自然段,继续体会猫古怪的性格。
学生们自由的朗读第3、4自然段,找出描写猫古怪的词语。
汇报: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出示问题:温柔可亲表现在哪里?
学生汇报:
1、用身子蹭你的腿,要你给它抓痒
2、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3、丰富多腔的叫唤
4、给自己解闷。
紧接着质疑:蹭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一下蹭的动作?大猫在蹭主人时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在出示句子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改成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一个个小脚印。好不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踩印一个个小脚印”其厌烦之意一目了然,第二句把脚印比作梅花,多美啊,尽管是猫踩脏了稿子,但在作者眼里就像一朵朵小梅花,爱猫之情跃然纸上。
课件出示:“它若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无论”用来表现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我们体会到猫在不高兴时冷漠的表现。)
表现猫古怪的词语还有哪些?
学生汇报:什么都怕——勇敢。
学生想象猫的各种叫唤:当猫遇到蛇的时候,它会勇猛的叫一声——————————喵
当猫刚刚吃饱喝足,它会心满意足的长叫一声—————————喵
当猫听到主人的叫唤,它会干脆利落的应一声————————喵
当猫生气了,想要打架,它会粗声的吼一声—————————喵
当猫不想叫了,它就会——————————————咕噜咕噜
这就是老舍先生所说的丰富多腔的叫唤。
指导学生朗读
师总结猫在高兴时与不高兴时的表现和胆小与勇猛的矛盾性格,让我们了解了它性格中的古怪,有时温柔可亲,有时一声不出。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把这些特点写得细致、真切,可见作者对猫的亲近与喜爱。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抓重点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方法来建构学习。教师通过引导,加强对学生学法的迁移。并在朗读中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小猫的可爱和淘气
玩鸡毛、线团,“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大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机勃勃,天真可爱!”
(“天真可爱,生机勃勃”这些词语一般形容小孩子,放在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小猫的宽容怜爱如待幼小孩童。)
设计意图:此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
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了的猫性格古怪又可爱,简直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逼真地将猫的可爱展现在我们面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你能不能按照这种方法描写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呢?
作业:作文写一篇观察日记《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猫
老舍
大猫古怪:老实
贪玩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尽职胆小勇敢
小猫可爱、淘气
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知道选材。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课稿 篇3
《歌声》是二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20年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触礁沉没,落水的人在海里拼命挣扎。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海里一边挣扎一边激昂的唱歌,她的歌声给了大家勇气和力量,激励落水者坚持、坚持、再坚持!她的歌声也引来了救生船。她用歌声救了落水的人们。
这篇课文含义深刻,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这篇难度较大的课文我该如何由浅入深地把握,使二年级学生既可以接受又能有所提高,是我教学的关键。在深入研究教材之后,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积累描写歌声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断断续续”和描写歌声及小姑娘的句子。
3、熟读课文了解“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
在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便从以下三个环节设计、展开课堂教学的。
一、以读为本,抓住“歌声”这一线索,开展阅读教学
1、通过读,了解课文中的歌声是怎样的歌声。
课文以“歌声”为线索贯穿全文。当马金纳筋疲力尽、深感绝望时,远处海面上传来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歌声顿时给了他力量,他奋力朝歌声传来的方向游去;小姑娘不停地唱着歌,远处的人们也像马金纳一样朝着歌声聚拢过来了;援救的人们也听到了小姑娘的歌声,于是“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落水的人们终于得救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课文入手,让学生划出描写歌声的句子,同时圈出描写歌声的词语。这里渗透了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静心读文中,圈划词句。
又根据本单元的目标“理解词句”,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歌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从而引出课文中三句句子:“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再读句子理解“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意思,又通过读这些句子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理解歌声是怎样救人的。
本文的教学难点就是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怎么救落水的人们的。我利用学生以往学习的经验,如《海上救援》《海上飞机》等,让学生思考通常人们是怎么进行救援的,同时又提出课文为什么说是歌声救了大家,引发了文本和生活经验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文寻找答案,从而对歌声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1)歌声给马金纳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2)歌声给其他落水的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3)歌声给救援队传递了信息。
也许,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也能找到句子,但是他们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这“歌声”到底在落水的人们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情感,它是怎样给他们增添勇气和力量的,教师必须带领孩子再次深入课文。教学时,我注意引读重点句子,理解关键的词语,创设情景展开想象说话,层层深入,解决难点。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
读文不仅要了解课文的内容,更要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是在了解内容之后,更深层次的读。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小姑娘在大海中不停地***很不容易,我先让孩子们听了海浪的声音,再来读好句子。又为了
让学生能够体会马金纳听到歌声后心情,我用引读的形式进行情感的渗透,使他们在读后有所悟。教师通过引读,渗透情感;通过范读,激发情感;通过媒体,提升情感;创设情境,层层深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4、精心设计教师的引语,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情景的创设,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歌声》这样的文章,蕴涵着一定深刻的意义,二年级学生还很难感受到。这时,老师需要下功夫思考、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引语,通过不露痕迹地暗示、启发,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中思索、感悟。为了让学生体会是怎样给落水的人们增添勇气和力量,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引语:“当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救生船却迟迟没有来。马金纳甚至有些绝望,他认为毫无生的希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海水是那么寒冷刺骨,如果他再不游的话,一定会被冻死。可就在这时,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断断续续的歌声,那歌声是如此的清脆、激昂。在歌声的鼓励下,马金纳终于又鼓起勇气,又有了生存的希望,还有人活着,他怎么可以就这样绝望了,就这样轻易放弃生命,必须坚持、坚持、再坚持。于是,马金纳顿时觉得精神抖擞。”
教师的这些精心设计的引语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再读中感受课文的道。
二、注重积累、读讲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语言实践的方式是多样的,实践的目的在于积累和运用。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开展了许多语言实践活动。
语言实践活动之一——词语的积累
教学引入时,我就开始注意词语的复习和巩固,积累了曾经学过的描写歌声的词语。在这篇文章中也有许多描写歌声的词语,教学时我又适时罗列,让学生读词积累。
语言实践活动之二——朗读的训练
朗读是语言积累最好的方法之一,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我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通过读感受小姑娘的乐观、开朗;通过读体会马金纳听到歌声后的变化;通过读积累说话的语言材料
语言实践活动之三——说话的练习
说话的训练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特色,一共有三次说话练习,这三次练习是层层递进的。第一次说让学生谈谈马金纳心里想些什么。第二次说是让学生说说其他落水的人们会怎么说怎么做。从说单个人的心理想法到说多个人的说和做,从说一句话到说一段话,两次说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三次说是让学生在学了课文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歌声会给自己带来些什么。这是在学了课文的基础上,有所感悟的说。
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深刻地体会到,要上好新教材不容易。尤其像《歌声》这样的文章,能做到难文浅教,需要老师潜心钻研教材、从学生学的角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鱼儿。
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鱼儿,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表现鱼儿结构特征和游动时的姿态变化,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
教学难点:
能用绘画、撕纸或剪纸、捏制等多种方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组织一幅鱼和相关背景的画面。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背景图。
学具准备: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彩色纸、水彩笔、剪刀、橡皮泥、树叶、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1、谜语引入:
师:同学们好!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认真听,看谁最先猜出来?(多媒体显示谜语,教师读出谜语)
摇摇头,摆摆尾,一串水泡吐出嘴。水泡水泡水里游,那是它的好朋友。
生迫不及待:鱼
2、随着音乐表演鱼游泳的律动。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做一只快乐的小鱼吧!(播放《小鲤鱼历险记》主题曲。师领着生表演,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表演的太棒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神奇的“鱼儿游游”的世界。(张贴 鱼儿游游)
(二)观察发现,感知鱼儿结构
1、师:同学们,你们都认识什么样的鱼?
生1:小鲤鱼
生2:鲨鱼
生3:三文鱼
......
2、观看海底世界各种鱼游动的视频。
师:看来大家认识的鱼还真不少!其实鱼不仅种类多,而且形态万千,现在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这些水中的小精灵,同学们在欣赏的时候要注意观察鱼的形状、颜色和身上的花纹,看看你最喜欢哪一条?(多媒体播放各种海洋鱼游泳的视频)
3、学生交流鱼儿在外形、花纹图案和色彩等方面的美。
师:你瞧,小鱼在水里游的多高兴啊!来,谁来说说你喜欢哪条鱼,为什么?
生1:我喜欢第五条鱼,因为它身上的花纹很漂亮。
生2:我喜欢第八条鱼,因为它的颜色很美丽。
生3:我喜欢第三条鱼,因为它身上有美丽的花纹和颜色。
师: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是呀,把美丽的花纹和鲜艳的颜色结合起来,能把鱼装饰的很美。
......
生6:我喜欢第2条鱼,因为它长得很长。
师:你知道它的外形像什么形状吗?
生:长方形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4、教师强调鱼的外形。
师:大家再来仔细观察看看鱼的外形还像什么形状?
生1:第七条鱼像正方形。
生2:第三条鱼像圆形。
生3:第五条鱼像椭圆形。
......
师:是呀,鱼儿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来看看电脑小博士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鱼的多张形状图)
师(指着半圆形)这是什么形状的鱼?
生:半圆形
师: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鱼儿最基本最常见的几种形状。
5、了解鱼的结构。
师:电脑小博士有个问题想考考你,请问:鱼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生1:花纹
师:我问的是身体结构,你再想想?
生2:尾巴
师:对,还有吗?谁来说?
生3:鳍
师:你知道的还真不少呢?还有吗?
生4:鱼头
师:对,还有什么呢?
生5:身体
师:好,我们一起看大屏幕,看大家说的对不对?(师展示课件:鱼的结构图)现在你知道了吧!
6、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鱼的形状是多种多样,颜色丰富多彩。只要把握结构,在结构上加入美丽的花纹,一条美丽的.鱼就绘制出来了。
(三)欣赏作品,走进鱼儿世界
师: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同龄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鱼的?(欣赏范作——学生作品)
1、课件出示“彩笔绘画”作品。
师:他们是怎样表现鱼儿?
生:用彩笔画的。
师:他们画的好吗?
生:好。
师:你认为什么地方好呢?
生:颜色美丽。
师:用不同颜色搭配可以把鱼儿装饰的很美。还有呢?
生:鱼的外形美。
师:你们看,这个鱼的色彩多么丰富,鱼儿的造型也富有想象力,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也可以大胆运用色彩,画出你心中鱼儿游动的情景。
2、课件出示“彩泥捏制”作品。
师:让我们接着看,这些鱼是怎么制作的?
生:用橡皮泥捏的。
师:你瞧,这些同学的手真巧啊!同学们在做的时候也可以用你的灵巧的小手创造出美丽的鱼。
3、课件出示“剪撕粘贴”作品。
师:继续,这是怎么表现鱼的?
生1:用剪刀剪的。
生2:用手撕的。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你看,通过剪刀和手撕也可以创造出很棒的艺术效果,待会儿我们也可以试试看。
4、课件出示“树叶贴画”作品。
师:你知道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鱼?
生:树叶
师:是啊!用不同形状的树叶拼接再粘贴也可以创作出美丽的鱼儿。
5、学生交流自己会用哪种美术表现方法。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了这些美的作品,想一想,你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将鱼儿打扮得更漂亮?
生1:用彩笔画。
生2:用橡皮泥捏。
生3:用树叶拼。
生4:剪纸、手撕。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
(四)画鱼做鱼,展开创作过程
1、(出示海底世界背景图)调动学生绘画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海底世界。
师:你瞧,绿绿的水草,红色的珊瑚,还有海星呢!好看吗?你们想变成小鱼到大海里畅游吗?
生:想。
2、(课件)提出作业要求。
师: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挑选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美丽的鱼的美术作品。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作品造型大方,色彩丰富,形式多样。开始吧!
3、小组合作,利用彩笔画、彩泥捏制、树叶贴画、剪纸粘贴等方式创造鱼,教师巡视辅导。伴着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艺术美。
(五)展示评价,情感得到升华
1、教师将学生创造的鱼儿“摆”上布置美丽的“海底世界”。
师:你们看,已经有这么多小鱼在大海里游玩呢!画完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你最喜欢哪条鱼,为什么?其他没完成的同学可要加油啊!
2、评价:让学生评出最好看的鱼儿,并说明原因。学生各抒己见,发表感想。
师:你认为哪条鱼最美丽?谁来说说看?
生1:我喜欢这幅树叶作品,因为这条鱼的尾巴好看。
师:我也觉得尾巴颜色鲜艳,看来我们的审美观还很像呢!还有谁想说?
生2:我喜欢这条鱼,因为它的颜色很鲜艳。
生3:我喜欢这条橡皮泥做的鱼,它的外形很独特。
......
师:是呀,大家看,我们同学不仅创造出鱼,而且还给鱼建造了美丽的家!来,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六)延伸拓展,渗透环保教育
1、课件出示艺术家的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师:这些色彩斑斓的鱼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下面我们来欣赏他们的作品。这是创作福娃的韩美林爷爷画的鱼,这是著名的唐三彩,你们见过鱼雕塑吗?这是铁艺雕塑。
师;其实鱼在我们中国的传统中有很美好的寓意,可以表示年年有“鱼”,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看到许多表现鱼的形象的作品。比如我们传统的剪纸、中国结、年画、鱼挂饰以及具有威海特色的七夕节的巧果。
2、出示鱼儿成群死亡的图片,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的鱼儿的美,又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鱼。鱼儿是美丽的,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但是生活中总是出现这么多不和谐的画面,你们看,这些鱼怎么了?
生:死了。
师:是呀,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可是由于人类不断的污染环境,破坏的鱼儿赖以生存的家园,导致鱼儿大量死亡。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爱护鱼类。
师:对,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要爱护鱼类,爱护海洋,不破坏生态平衡,让我们的海洋更加美丽(渗透环保教育)。
3、课外拓展:
师:老师还想请同学们回家搜集鱼的有关资料,了解鱼的更多知识,并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水族箱”。
师:(教师介绍“水族箱”制作方法)水族箱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水族箱”箱体可找一个废包装的纸箱,用彩纸将纸箱内壁糊好并涂上颜色,将画好的鱼和水草剪下来贴在箱壁,或者用细线将剪下来的鱼儿拴好吊在纸箱顶壁上。做好后,可以朝鱼儿轻吹一口气,鱼儿就会轻轻摆动,犹如在水中游动一般。同学们做好后可以带到学校,我们来开一个“水族箱展览会”,好吗?
生:好。
(七)课堂总结,喜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
生1:我认识了鱼的花纹很漂亮。
生2:我会用彩笔画鱼了。
生3:我会用橡皮泥捏鱼。
......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呢!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精彩,希望这份精彩能延续到课后,回到家将你今天的表现告诉爸爸妈妈吧!下课!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是XX学院**级美术系学生子航,我的学号是:20xx1431XXX,。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原始人的创造》,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原始人的创造》来自于湘教版高中一年级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欣赏中国与西方比较有代表的原始美术作品,以及了解这些作品
与原始人生活、观念的关系。这是一节综合课,课堂主要以原始时期美术作品欣赏为主,了解原始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次尝试探讨美术的起源。
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历史素养,使学生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和历史观念,了解美术的演进过程。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力
因此,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和本课特点,我制订了两个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原始人所创造的美术作品、陶器、玉器、雕塑的材质、色彩、图形、造型、实用功能等表面特征及作品的内涵。
2、通过原始美术作品的赏析,了解原始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成就,扩大学生
眼界,增加审美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教学重点:了解原始人的审美观念;美术作品对原始人的生存的意义。
(4)教学难点:探讨艺术的起源。
二、说教法与学法
1、 说教法
新课程的实施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本着这样的思想,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① 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和图片的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② 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
③ 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2、说学法
美术鉴赏课,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创新能力。因此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A、教具:多媒体、照片、
教学视频、
B、学具:笔记本、笔 、纸
(一)、 导入教学:
1、教师在黑板上用线条绘
画出一个原始人壁画的纹样,提
问:同学们对老师在黑板上画的
图案是否熟悉?在哪里见过?
学生答:书本上,来自于“人
面鱼纹盆”的一个装饰,等
等?? 老师补充:人面鱼纹彩陶盆
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新石器时代前期,也就是一万多年前,(幽默的说:说不好也有可能是一万年前的今天我们的祖先制作了它)至于详细的介绍我们待会儿再讲
(二)、新课教学
1、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所有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本着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播放一段讲述原始人生活状态的短片。
① 提出问题:(活动讨论) 原始人着装有何特点以及分析它们身上的装饰品有哪些? ②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指出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的美术作品。 ③:提出问题:到了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开始使用火这时候出现了哪些作品?
引出新石器时代原始美术作品陶器、玉器,雕像绘画 (石壁上)。
④: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同学见过的陶器,有白的、清的。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原始时期的彩陶有那些特征?
2、展示图片《人面鱼纹彩陶盆》《舞蹈纹彩陶盆 》
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它的外形 、图案有何特点?
教师从这些作品的内容、主题、表现方法(造型、色彩、图案装饰)及作品的内涵等方面来欣赏分析;之后总结彩陶纹饰特征 。
3、展示图片《玉龙》《玉琮》(cong)
提出问题: 最早的玉器有什么用途?
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从这些作品的内容、主题、表现方法(造型、色彩、图案装饰)及作品的内涵等方面来欣赏、讲解、分析。
4、展示图片:《威伦道夫的维纳斯(雕塑奥地利 )》
教师从这作品的表现方法(造型、色彩、图案装饰)及作品的内涵等方面来欣赏、讲解、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培养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作品欣赏情景,学生积极欣赏、分析作品, 感受作品中不同形式的美感。
(三)、对活动以及课程进行总结
课堂小结:并指出重、难点,回顾这堂课所学内容。归纳原始艺术取得辉煌成就,
(四)、课外拓展:
收集一些西方国家原始美术作品,思考:原始美术起源于劳动,还是起源于巫术?同时推荐各位同学放假回家可以陪父母或者朋友去电影院看看正在热映的《疯狂原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