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7-26 13:08:5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力求突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刻揭示文中蕴含的道理,注重语言的品味。凸显阅读教学“以读悟理”、“以读悟语”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列文虎克玩镜片,之后,做成放大镜,接着,做出显微镜,最终发现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

  课文语言表达准确而又生动活泼。

  全文贯穿一个“玩”字,字里行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要素,即:兴趣、耐心、观察、思考。

  【学情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不大会通过细致的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事件主要内容更是困难。

  2、由于年龄小、缺少社会经验等原因,对于人物品格以及事件中蕴含的道理等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有较大困难。

  3、学生阅读经验、方法积累的还不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运用一些简洁而有效的方法,如:查找资料、联系上下文、品词品句、边读边想象等。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3、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们设计本课教学为五大环节。

  一、回顾课文内容(3分钟)

  二、感受“大名堂”——玩出了成绩(12分钟)

  三、感悟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玩出了花样(15分钟)

  四、品味文章中蕴含的道理——玩出了道理(5分钟)

  五、联系生活,深化主题(5分钟)

  一、回顾课文内容(3分钟)

  上课伊始,教师板书:玩。同学们都喜欢玩,老师也喜欢。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名叫“列文虎克”。板书:列文虎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玩出了大名堂。板书:名堂。

  同学们,你知道“名堂”这个词在词典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发言时,教师依次出示三种解释:

  1、花样;

  2、成绩;

  3、道理。

  请同学们好好读读书,思考:你觉得哪种解释更有道理?在文章中找找理由。

  根据一般人的阅读经验及前测,我们估计选择成绩的学生居多。理由在课文第5自然段,这就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感受“大名堂”。

  为什么直接切入课文最后,抓住学生触动最大、印象最深的“名堂”展开读书交流呢?我们考虑,这样能够激起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对列文虎克的伟大发现有充分的认识,对列文虎克本人充满敬佩,为接下去感悟列文虎克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发现做好充足的铺垫。

  二、感受“大名堂”——玩出了成绩(12分钟)

  (一)名堂是指什么

  我们先要帮助学生明确这个大名堂是指什么,可以请同学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成绩?

  此时,可以利用课件出示几则微生物的图片,丰富学生的必要认知,又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悟名堂之大

  紧接着,我们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到底有多大。先请你轻声自由朗读这一段下面的文字,学生有所感之后,在讨论中教师顺学而导。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AI课件、鱼模型。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

  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

  (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学生分组读对话。再出示小黑板,如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跟以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圈。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称小鱼为“组组”,用“您”而不是用“你”,“行吗”不是命令,而是征询,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较好地收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C、出示句式: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拨水”是什么意思?演示鱼模型,理解“拨水”意思。

  总结学法:(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于。

  (3)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

  A、让学生自出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

  B、讨论:燕子为什么都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重放CAI课件: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

  (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这种由事物的个别现象,总结出事物一般规律,再由一般基本规律去解释事物个别现象,即“个别,一般。,个别”,完成好两次推理,给学生渗透一点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可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同步发展的目的。

  4、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扣住“傻”字问:“同学们,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的气氛热烈极了。有的说:“小壁虎肯定傻嘛,连自己长出一条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说:“小壁虎不傻,因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时候,他知道挣断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时候多有礼貌,根据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称呼。第三,‘傻孩子’是妈妈对它的呢称。”

  (2)学习了26课,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鸟、狗四种动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我就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板书设计(略)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课文是由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起来组成的韵文,共有12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公园美丽的景物和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进行游戏活动的情景,这些词语排成四行,第一、二行主要介绍了公园的一些美景,第三、四行则介绍了小朋友游玩的项目,其中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押a韵,朗读起来很有味道。

  说教学目标:

  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为本课第一课时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感受公园的美景,培养初步的审美意识。

  (2)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地认识事物,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生字,本课要求掌握“水、火”这两个字。

  (3)激发朗读兴趣,进行朗读指导,初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难点是读出课文的韵味。

  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学生刚刚学完拼音,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有张有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朗读中感受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学生将始终作为学习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借助学生熟悉的歌曲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始,教师生动地与小朋友谈话:小朋友们,在这秋高气爽、桂花飘香的季节里,如果能走出课堂,到美丽快乐的公园里,看一看,玩一玩,该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呀!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你们愿意去吗?

  那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开始快乐的旅程吧!(放音乐《郊游》)

  (二)看图练说,在情境中认知

  1、师:今天我们去的这个公园很美丽,让我们一起边走边欣赏吧!(媒体播放录像公园风景)

  然后问小朋友:在公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呀?

  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相机出

  示词语:公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转椅、火车、山洞、滑梯、荡船、木马。

  2、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读韵文。并告诉小朋友:觉得那个字比较难读,就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也可读多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个词。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老师也可以提醒小朋友:难读的地方可以找同桌一起多读几遍。

  3、交流

  指名读,说说喜欢的理由。开火车读,老师正音。

  4、公园的景色真美,难怪小朋友们都喜欢去公园玩。公园里不止有绿树红花,还有“小桥、流水、宝塔”呢!谁来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先指名1、把一、二行词语连起来读也能读准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1)指名读,多媒体相机演示。

  (2)去拼音读。说一说,然后老师引导:多么美呀!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读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老师读:小桥、流水、宝塔。

  通过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明白只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读的内容就像在脑海里过电影一样,就能把书读好了。这一环节的诵读中,“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学习习惯得到了落实,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去想与词语相对应的图像,把表面孤立的图像整合为一体。

  5、学着老师的样子让孩子们读一读。自由读。再指名美美地读好两行词串。

  (三)反复认读,在游戏中巩固

  1、师:把一、二行词语连起来读也能读准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1)指名读,多媒体相机演示。

  (2)去拼音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刚接触汉字,所以,还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上,特别是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必要反复强调。

  师:今天有两个生字宝宝到我们教室,它们很想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你们愿意与他们交朋友吗?

  2、出示今天的要学的字:水、火

  (1)指名读准字音。

  (2)找朋友(口头组词)。

  (3)认识笔画名“横撇(フ)”。小朋友你是怎样记住这个“水”字(或火字)的呀?

  (4)说笔顺。

  3、师指导书写,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

  4、学生书空、描红。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不但游玩了公园,学了词语,还认识了生字宝宝,我们小朋友的收获可真不少,高兴吗?回去后,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把这个美丽、好玩的公园画出来,好吗?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将心比心》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的意思,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根据教材编排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根据课文的两件典型事例,体会“将心比心”的意思。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朗读、体会,组织学生讨论。

  2、结合典型事例,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学法指导为:

  通过阅读思考、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及扩展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特点,为了突出“听说读”的训练,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我以身边的小事引出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紧扣课题的意思,以引出今天的课文,同时板书课题:8。*将心比心,并让学生齐读课题,随之提问:这两个心字的意思相同吗?是将谁的心比谁的心呢?以此过渡到新课中来。

  (二)检查预习,巩固基础知识。

  检查预习的方式由小老师抽查,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归纳事例时,我相机板书重点内容。

  (三)合作探究,体会事例,理解“将心比心”。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两个探究点和一个课堂延伸训练点。为了让学生在理解事例中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我又在前两个探究点中分别安排了两个小点和一个补充训练,补充训练是针对全班同学而设计,由点评学生引导解答,以帮助学生理解,也达到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培养“小老师”的讲解能力。

  此外,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对课题的理解,我小结了全文,点明了中心。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我安排了分享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例。

  (四)当堂训练

  这个环节重点安排了理解课题的练习和写话练习。模仿课文的语言描写,写几句人物的对话,选用第二题中的短语,注意对话语中提示语的位置。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针对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个板书(出示)

  8*将心比心

  阿姨为奶奶开门

  温暖

  母亲鼓励实习护士

  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又有利于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更突出了课文的主旨。

  最后,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有助于我的进步,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说理念】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劳动者”“学校教育的根本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评价学生是否成才,决不能仅仅看他的学习成绩,而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提高育人质量,努力使之成为具有健康人格与品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接班人,而心理健康教育又关系到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这个世界,因此势必会成为左右学生成才的关键。

  【说教材】

  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任性,娇气,懦弱是他们主要的特点,这些主要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家庭与社会的过分关注使他们产生了“骄娇”二气,对于压力与困难的心理承受力很差,直接导致了他们或者是以自我为中心,极其任性;或者是胆小慎微,没有自信,毫无主见。由此而引发的极端实例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因此本课为了建立起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成功意识,先是以“罗森塔尔试验”的结果点明:如果一个人有自信心,对自己怀着期望,他就会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直至成功。接着课文出示问卷,让学生进行自测,检查自己的心理状态,最后文章对如何树立自信提出了几点建议,并以富有哲理性的段落作结,深化主题,发人深思。纵观全文,层次清晰,深入浅出,情感发展由弱渐强,结尾令人心情激荡。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及对文章的学习,教育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2.知识目标: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体会文章亲切、自然的文字风格。

  【说教学重点】

  在此我将情感目标的实现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切入主题

  这一环节我主要设置了两项内容。首先读一封学生来信。信中的学生向老师倾诉了内心的苦闷与疑惑――在家里,帮助家人做家务的时候经常会越帮越忙,受到训斥;在学校,由于成绩不理想,觉得同学们瞧不起自己,故意疏远他,自己常常感到很孤独。结尾他向老师询问自己是不是一无是处,没有希望。读完这封信,教师提问,有类似心理状态的学生请举手,借此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的大致情况。第二项内容,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了解自己的同桌吗?他(她)有什么优点呢?其他人呢?这一环节的设立主要是让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学会评价他人,并且使受到鼓励的一方感受到被人认可的满足与喜悦,从而对自己信心大增。通过这两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比较自然的体会到了确立自信心的文章主题。

  二、活动体验引发思索

  经过前一步骤,学生的兴趣渐浓,这时再引入一个游戏:照镜子。教师将一面小镜子隐藏在手中,说这是一个人的照片,让同学到台上来辨认是否认识。当学生来到台上,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一定会说认识这个人。这时候,教师提问:他有优点吗?那缺点呢?学生大多会承认这个人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经过多人上台参与这个游戏,教师最后公布谜底――手中只是一面镜子而已,别无他物。学生惊异之余,教师向全班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可以发现其他人身上的优点,为什么就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呢?这一问题的抛出,一定会使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但这种沉寂决不是麻木,而是通过这件事而引发的深深思索。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而得出是因为缺乏自信心这一答案。

  三、正视自己树立自信

  自信心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缺乏自信会有什么后果?这又是一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或学习中的实际表达自己的想法。告一段落后,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罗森塔尔及他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拥有自信心所带来的的神奇效应。学生通过这个小故事,明白了成功的关键还在自身,在于对自己、对困难的认识,认识到人只要心中怀有期望,就会一直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结果定会出人所料。

  为了成为内心渴望成为的那种人,验证自己拥有自信心的程度,学生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测试自信心指数。这一环节一定要学生实事求是的进行填写,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问卷情况一定有好有坏,对于结果不理想的同学,他们急于找到扭转局面的方法,这时候可以让他们通过阅读课文找到使自己变得自信的途径:

  1.自信首先要喜欢自己,学会为自己减压。

  2.先从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建立信心大厦。

  3.多为自己喝彩,为自己加油鼓掌。

  4.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就能得到对自己最好的鼓励――成功。

  之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学习这几点之后的感受,自己在生活中做到了吗?还能找到其他的树立自信心的方法吗?让学生尝试着按照作者的建议去努力,相信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所收获与回报。

  四、 归纳总结深化主题

  文章的最后一段作为全文的高潮,非常适合集体诵读。因此我设计了教师范读,学生品读,最后集体诵读,直至当堂背诵的环节。学生们在有感情的朗读过程中不但可以加深对自信心的认识,重新为自己定位,而且也为今后如何走好人生路,在内心做好了描画。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我们的生活等待我们去学习,我们的未来等待我们去创造,可这需要我们有一颗愉快而且充满自信的心,需要我们坚信自信的自己将格外引人注目、格外的美!祝愿同学们,每个人都拥有各自的美丽人生,像那条小路、那条小鱼、那颗星星,永远做一个最好的你!

  以上就是我对《做一个最好的你》这一节课的总体把握。经过四个步骤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感受到自信心对于一个人如何成才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对今后该如何树立自信心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以及心理状态的调整都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麻雀》是“二期课改”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的一篇教材,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刻画出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麻雀》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叙述一要真实,二要具体。学习《麻雀》一课,让学生在熟练运用“读课文,想画面”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叙述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进而认识到内容真实、具体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并激发出热爱生活,懂得母爱的伟大和爱护弱小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另外本课教学,担负着继续培养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自主学习及创新精神。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班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经过小班化教育的熏陶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比较强,故而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学习课文。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不够,表现欲望不强,朗读水平不理想,往往读不出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因此本课教学应重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续运用抓住关键词语朗读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三 教学目标设定

  1、能在初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抓住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特点,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感受“一种强大的力量” 即母爱的力量;

  3、能继续学习、运用提问的方法;

  4、能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特点,体会“一种强大的力量” 就是爱的力量;

  继续学习、运用提问方法;

  ·教学难点:

  在初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运用;

  2、引疑、导析,读、思、划、议结合法;

  四、教法学法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精神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教学过程又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设疑引思

  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先让学生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老麻雀、小麻雀、猎狗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中那些句子体现了他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让学生合作探究,采取“读——找——划——议——读”的方法,从文章中找答案,说理由,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2、引疑深思

  在反馈交流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仔细品读,深入理解。通过各种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感,积累词汇。并引导学生进行边读边划边思,让学生自问自答,互问互答,小组、集体议论,引疑、导析,读、思、划、议结合法,提高学生质疑提问能力,咬文嚼字能力,语言文字欣赏能力,体会“叙述一要真实,二要具体”的作用。

  3、拓展反思

  为了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我特意设计了课后活动:课后熟读课文,把感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课后收集关于动物或人类母爱的故事,召开“小小故事交流会”。目的有二:其一继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其二使课堂上被伟大母爱感动的情感共鸣得以延续、发展。

  五、教学过程

  (略)

  六、板书设计

  为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层次,理清作者写作的顺序,我设计了以文本脉络为主线的板书,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背诵。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识字(二)”第四课《日月明》,鉴于《日月明》是一篇识字韵文,它通过韵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单元之前的象形识字课显然已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对日、月、火、竹等会意字的组成部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几个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过会意字的特点进行分析,因此,识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字音以及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上。本课出示了11个会意字,并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介绍了这几个字的构字规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认了以下几个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明、鲜、尘、尖、灭、力、男、休、手、林、森、从、众”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由读、对读、边拍手边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会意字的构成规律,知道他们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而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尘的尘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为达成这些目标,我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但是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不是完全地放任学生去自由活动,而是在教师有序指导下的自主探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从四方面着手让学生进行探究:

  一、字形上的探究

  直接出示要认的会意字,因为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所以对于这些字学生很快就读出并读准了他们的字音,然后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明是由日和月组成的,鲜是由鱼和羊组成的,而日、月、鱼、羊则都是我们学过的象形字,通过反复的认读,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日月明、鱼羊鲜等这些朗朗上口的韵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了通过自己

  的努力,每个小朋友都能掌握识字规律。也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二、结构上的探究

  让学生看看明、鲜、男、森等生字同样是由独体字拼成的,他们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结构分类,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去认一认,分一分,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又是品字结构。使生字反复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同时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三、笔画上的探究

  让学生探究发现独体字是不是简单得相拼,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部首的变化,比如人木休的休,左边人的捺变成了竖,小土尘尘上面的小,竖钩变成了竖等,再一次让学生体会了构字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编出来的韵文儿歌读读黑板上出示的生字。

  四、字义上的探究

  新的课程观指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因此为了更好得让学生理解字义,我让一高一矮两个学生上来,高的当树,矮的坐在树旁边,学生很快就说出了这是休,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会意字,又让学生知道了休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休息的意思,又比如我在黑板上画冒着热气的鱼和羊肉串,让学生体会鲜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拿出铅笔来观察,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铅笔头尖尾粗的特点,这样就很容易得理解了小大尖。然后我又出示了一些本课没有出现的意会字,如采、苗等,让学生说说字义,通过讨论解决的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识字、理解字义活动中,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学习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

  五、拓展上的探究

  本课课后练习中安排了一项“读读想想”,目的是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结合这项练习,我组织学生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首先,我先引导学生完成“读读想想”的练习,仿照课文将这四组字念成一段小韵文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三日晶。然后,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与好朋友一起复习前面学过的汉字,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字,。因本册书至此已过大半,学生已学了不少汉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会意字及形声字,让学生试着找出这些汉字有趣的地方,或画画,或出字谜,或学着课文的样子编编韵文。总之,用各种方式将汉字的有趣之处表现出来。

  不难看出: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给他们机会、时间,孩子会发现很多很多的东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构字规律,互相倾诉,欣赏别人的发现成果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与情感也在互动。学习中,孩子的自信心在增强,学习能力在增强,互相倾听、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也在逐渐形成。总之,我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时刻牢记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时时处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动摇,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虽然在课上仍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相信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成功终会属于自己。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白鹅》说课稿。

  《白鹅》是编排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本文主要是向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的形象特点,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白鹅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共可以分为4个大段:第一段(1—2)主要描写了白鹅高傲的姿态;第二段(3)主要描写了白鹅的叫声;第三段(4)主要描写了白鹅的步态;第四段(5---7)主要描写了白鹅的吃饭。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主要是围绕着“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来统领全文的。全文就是细致刻画白鹅的三大方面重点来描写了它的性格特点,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这篇文章的语言活泼、诙谐、准确运用了多种修辞表现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拟人,反语等。而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居,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面对这份文本,我估计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向抽象的思维转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品味。作为教者的我们只有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感性的语文世界,才能品味到语言的精妙之处。因而,本文最大的教学价值是训练学生去领会语言的独特与精妙之处,初步掌握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细致。

  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特点的分析、解读,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基于编者意图的领会,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认读8字,会正确书写12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厉声呵斥、厉声叫器,引吭大叫、局促不安、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倘若、从容不迫、窥伺、不胜其烦”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等朗读课文;

  目标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了解白鹅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目标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对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白鹅高傲的特点写出来的。教学难点: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他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理念

  我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力图体现:1、彰显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我认为语文是由语言与文字组成的,学语习文应该成为终极目标,唯有立足于语言习得表达,才能体现学科的本位。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处处以语言为珍珠,用文字来串线,形成语文课堂的本质特征。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足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伙伴者,促进者。

  四:说教学流程;

  我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求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课,真实展开我的我的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有以下五大板块。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初始,谈话引入:同学们,一说起鹅,你们会想到什么?由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引入,学生可能会说,想起鹅的样子。也可能会说想起《咏鹅》这首诗,如果有学生提到这首诗,那就大家一起背一背。

  接下来,引出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丰子恺先生写的《白鹅》,在他笔下,这只白鹅什么样子呢?好,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丰子恺先生吧。”由课题又引出对丰子恺先生的介绍。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小池》是新课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吟诵古诗,背诵古诗。

  2、认识“池、惜”等7个生字。会写“立”1个生字。

  3、抓住诗眼“惜、爱”体会小池之美、画面之谐、诗人之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重点:

  以朗读和背诵作为基本训练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来逐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可爱,接受美的熏陶。

  四、说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细流”与“泉眼”透过字面意思挖掘诗句背后的意蕴,感受到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五、说学法:

  对于一首古诗,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繁冗枯燥的解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把诗的言语肢解为有关言语,捎带情理的空洞说教的教学,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终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诗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这样学:

  1、强调吟诵传情法。前面已经讲述,诗歌学习缺少吟诵,就等于是鱼离开水一样。诗歌应有的意境就会丧失全无。所以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以正确读—熟练读—感情读为途径,配以音乐读,体会情趣读,从而使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养趣法。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本诗也不例外,抓住古诗中“惜、爱、立”,品味玩索,深挖细酎,让学生走进诗境,体验小池的情与爱,才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诗味诗情,感受作者对小池的喜爱。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实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因此,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立上头。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淀了语言,更重要能使学生获得小池不仅景色美,而且和谐美,也可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4、多媒体整合法。本诗虽是描写初夏的小池的景色。但诗的言语与现代文相比,大相径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言语积累能力比较低,理解起来更不容易。于是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图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观图说话,激趣导入

  1、出示小池图,思考提问:图上画了什么,怎么样?

  2、组织学生说说画面的景色。(从训练学生根据图画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古诗的语言品味学习,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反复诵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师示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3、学生继续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4、提炼词语品味(出示词语)

  (1)学生读

  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尖尖角细流晴柔

  (2)这些都是小池中的景物,你能从刚才那幅图中找到这些景物吗?然后找景物,乘机理解“泉眼、细流”等词。

  (3)学生可能找不到“晴柔”,可以通过组词让学生找到。

  出示:晴——晴空、晴天

  柔——柔和、柔软

  师:晴可以组成晴空、晴天,柔可以组成柔和、柔软,晴柔就是柔和的晴空,它在图中的哪里?学生找到水中的晴空。

  (对于一年级学生读图相比于读字,更感兴趣。从读图到读字,再从读字到读图,这种图文结合一是合乎学生发展规律,二是有机的把识字与理解结为一体,既能让学生识字读书,又能使学生在图理解词的意思,突破了学生阅历少,对于古诗文理解的难度。)

  5、师:这幅画十分美丽,有泉眼、小荷、树阴、蜻蜓构成了一副和谐的小池图。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哪一句。学生以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诗意、诗味、诗情原本就存在于诗的言语中,通过反复诵读,自然诗歌的意味情也会明晰起来,当然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时,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头脑之中,这与作者的喜欢也具有一致性。)

  (三)、走进诗境,体会诗情

  1、你们都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喜欢这些景、这小池,诗中哪些字是说喜欢的意思?

  (1)学生找出惜、爱,教师随机也提问:谁惜谁,谁爱谁?同时理解简述诗句。

  (2)还有谁喜欢谁,为什么?同时理解简述诗句。写“立”。

  2、在这样美丽的小池里,小荷刚刚露出了漂亮的尖尖角,喜欢小荷的蜻蜓早已立在上头,还有哪些动物立在上头呢?想象说话。

  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3、可见,小池是多么美丽,而且每种景物都喜欢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谁来有感情的朗读。朗读指导,读出美丽、和谐、喜欢,配乐朗读。

  (借助图画,抓住诗眼“惜、爱”引领学生走进诗所描述的意境,在诗境中表达想象,学生也自然成了小池中的某某景物,他们能体会出什么是美,什么和谐、什么喜欢。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诗的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走近作者,加深印象

  1、师:这是一首描写初夏小池的写景诗,它表达美、表达爱、表达和谐。诗人爱小池吗?我最爱小池中的什么?为什么?

  诗人最爱小池的,因为。

  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朗读训练,读出诗人的爱池之情,特别要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吟诵。

  2、诗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诗人不仅是爱小池的人,还是一位爱自然、爱田园风光的人,具有爱心的人。出示杨万里的两首诗,学生诵读。

  (从认识一首诗并进行感情吟诵到吟诵两首诗,从学习一首诗到认识一个人,杨万里在一年级学生的心里再已不是诗人,而是见得到,摸得着的朋友,学生争着读诗的兴趣也会因此大增。)

  七、说教学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能够达到激励、导向、调控作用。在这节以诗歌诵读的古诗教学课堂,我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当学生朗诵出现误差时我给予纠正安慰,当学生了解找不到方向时我给予尊重引导,当学生理解感悟呈现连珠妙语我给予表扬放大。这样及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予以鼓励、评价,以建构民主、互动、和谐的课堂,让课堂诗情飞扬!

【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六篇

2.【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3.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集锦10篇

4.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5.【实用】语文说课稿集锦5篇

6.【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

7.【实用】小学语文说课稿三篇

8.【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