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8-28 10:38: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

说课稿 篇1

  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展开。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法;三说教学程序;四说教学理念。其中,理论根据将贯穿在以上流程中。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课程规范(湘版)实验教材第三册14课,课题为《请你告诉我》。本教学内容以儿童绘画为题材,启发儿童进行欣赏学习。本课选取了局部具有代表性的儿童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是内容美,形式美和色彩美三者有机结合的优秀作品,由于是同龄人的作品容易激起同学的共鸣,很适合同学欣赏、讨论、评述和学习。

  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是:同学已经进行了一年的美术课堂训练,体验了《寻找美丽》等课目,这个时候布置同学欣赏同龄人的优秀美术作品,对儿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有所协助,也可为儿童今后的绘画创作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本课课题《请你告诉我》,采用了儿童易于接受的描述性语言,活泼、自然、亲切。面对一幅儿童绘画作品,请你告诉我,包括了四层意思:首先,请你告诉我,你(同学)是课堂的主角。其次,告诉我,可以告诉老师,向老师讲述自身的看法,也可以是向同学表述自身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再次,告诉我什么?告诉我你所看,你所知,你所想。第四层意思,进行欣赏活动,你获得了什么收获?同学通过自主的体验创作活动,将在欣赏活动中体会到的一些创作表示的方法展示出来,告诉教师和同学。所以,教学本课时我紧紧围绕“告诉”这个词,采用“看——说——画”这样的教学程序来协助同学理解、掌握欣赏儿童画的基本方法。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儿童画的特点、形式和方法,学会欣赏儿童画。

  2、锻炼同学的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能够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身的感受和体会。

  3、能够大胆地用绘画的语言表示自身的所见和所想。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审美意识,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整个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新课程规范中“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要求,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请你告诉我》,向老师同学表述自身对一幅儿童绘画作品的理解,从中体现出自身对儿童画的欣赏方法的领会,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体会儿童绘画作品的情趣,学会欣赏的基本方法。学会欣赏,需要了解儿童画的特点,特点这个词对于低年级同学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欣赏分组,论述理由的形式协助同学综合每幅绘画作品的“特别”之处,引导同学初步形成“特点”的概念,然后通过欣赏竞赛的形式引导同学从细处分析儿童画,整体从作品的内容形象、表示特色、引发感受等方面来掌握儿童画的情趣,最后通过独立评述这样的环节来让同学掌握欣赏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体验欣赏——欣赏分组、学习欣赏——分组竞赛和实践欣赏——独立评述三个环节来完成。

  同学掌握了正确的欣赏方法,除了对儿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有所协助,更重要的可以为儿童今后的绘画创作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所以,学以致用,将通过欣赏活动所掌握的知识在自身的绘画实践中得到体现,达到知识掌握的的深化阶段,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怎样才干让同学对绘画表示方法有所领会?解决措施是:通过欣赏分组(整体感受)——欣赏竞赛(全面评价)——分组评述(理解掌握)——创作体验(实践领会)四个活动环节,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看到说到画,同学很自然就完成了知识在实践中的转化运用。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着重体现同学、教师为双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互动交流相互促进发展的和谐统一。例如:教师让同学在进入教室时根据自身的对两幅不同的画的喜好而分组自身选择座位。充沛给予同学自主选择的机会,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一个引路者,只起着带路作用,例如当同学欣赏一幅作品时,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给同学以方向(提问包括各个方面:你喜欢这幅画吗?这幅画画了什么?这幅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然后让同学看一看,想一想,谈一谈,甚至可以摸一摸,闻一闻,讨论讨论,再说出自身的看法,同时还布置让同学自身体验不同工具资料作画的不同感觉。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励。让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发现新知,探索新知,参与知识形成,能力形成的全过程。

  三、说优秀教案。

  创设情境,欣赏导入。同学进入教室就开始不和加任何要求的欣赏活动,可以让同学轻松、快速的进入情境教学的课堂。

  欣赏分组,自主选择环节。同学进入教室看到两幅不同内容和不同风格的作品,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坐在相应的作品旁,这是一个充沛让同学自主的环节。同学都非常兴奋,自然发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扶”到“放”,自主探究环节。叶圣陶先生说:“当教师像是协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这个环节以竞赛的形式重点欣赏三幅作品,理解三幅作品作品情趣,通过教师的三个引导提问,由简单到复杂,各有偏重。欣赏第一幅作品《鸡》,偏重于画面的内容的理解,教师引导提问富有层次,你喜欢它吗?这幅画画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让你想到了什么?这里分析的重点却落在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上,充沛引导同学仔细观察画面的内容,让同学在观察的状态上进入最佳的状态,也为后面比较复杂的作品的欣赏做好铺垫。欣赏《小提琴手》和《射箭》时,教师提问的偏重则上升到一定高度,开始注重同学的思维活动。《小提琴手》偏重于“这幅画有什么特点”,《射箭》偏重于“他让你想到了什么?”并且在欣赏方法的学习上给同学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提示同学注重表达的完整:“这幅画画了……它的特点是……它让我感受到了(想到了)……”

  关于欣赏方法学习的三个提问,也可以看出,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同学的自主探究被推到了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同学充沛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同学的认识规律:由对画面内容形象的理解到对表示特色的理解,由对表示特色的理解到对自身感受的激发,由表和里,从感官的运动到思维的活动。在此过程中不但让同学掌握欣赏的基本方法,还通过引导分析《小提琴手》这幅画的特点,让同学明白一个道理:绘画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但是可以跟生活不一样(高于生活),每个人都可以大胆的用自身的喜欢的方式表示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这也就很自然的为教学的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全面欣赏,尝试资料环节。要达到同学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同学的思维就必需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课布置了同学将自身所选择的一些画在组内讨论欣赏,然后推举大家都最喜欢的画,由一个同学从内容形象,表示特色,引发联想等方面进行全面欣赏介绍。这个环节,对同学欣赏能力有巩固,有提高。还让同学尝试不同工具资料的体验,简单介绍工具特点,使同学对一幅画的欣赏有了更深的认识。

  个例感受,文化交流。日本儿童画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作品情趣上跟中国的儿童画有区别。这里将它作为一个例子展示,并且让同学尝试进行介绍,主要是让同学有一个粗浅的视觉体会,并不强求同学的理解与认同。

  创作体验,知识深化环节。最后,教师引导同学根据自身的欣赏体会,选择自身喜欢的绘画工具资料,进行创作活动。时间布置虽然很短,但作用只是让同学在欣赏后再进行绘画创作的亲身体验,让课堂不只仅结束在40分钟内,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同学今后的每一次美术学习中去。

  四、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是基于美术新课程规范而设计的。所贯彻的基本理念是:从欣赏中开启智慧,于评述中形成素养。即让同学在欣赏同龄儿童美术作品时,学会欣赏美,评述美,描绘美。这个教学理念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全参与学习。所有的同学都可以自身选择自身所喜欢的作品,并坐到那幅作品的周围。所有的同学都可以自由表达对某一幅作品的独特的感受。

  2、全情景教学。将教室的周围以和黑板上都贴满或者摆满了教师精心挑选的儿童画作品,电脑多媒体课件也出示了优秀的作品。同学走进教室,就像观赏了一个展览,视觉冲击力非常巨大,感受自然深刻。

  3、全变式表达。绘画和语言都是艺术,用语言来表达对绘画作品的感受,同样一幅画,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若干种不同的表达,这也是尊重同学的个性,尊重同学的认知水平。从说到画,表达方式发生转变,知识的掌握也自然发生深化。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第18课,这是一篇老课文,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保留下来不多课文之一。本文用字简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

  1、根据我班实际情况,我拟定本课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时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情景,初步感受雷雨中,雷雨后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4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 “垂”“。

  2.联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读雷雨描写。

  二,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心理特征,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住,并能在老师创设情景中体验,感受。同事也比较多积累了不少下雷雨情景,因为我们是在南方,雷雨时很常见自然现象,这也是学习本科有利因素。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齐读,(2)小老师领读,(3)同桌互读,(4)仔细分析,组词。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雷雨吗?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雨。(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

  1.用自己喜欢方式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不会字多读几遍;再把句子读通顺。

  2.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3.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读破词、破句现象。

  (四)再读课文,读流利

  1.练习把课文读流利。先自己读两遍,读得准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

  2.标出自然段,在小组内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该得正确,读得流利。

  3、朗读自己喜欢段落。你喜欢课文哪一段,请把它流利地朗读一遍。

  4、赛读课文。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让学生在充分地读书,把课文读流利,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四)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雨中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后景象?两幅图分别写是什么时候景象?

  2.小组讨论、交流。(第1- 3自然段写雷雨前;第4 - 6自然段写雷雨中;第7-8自然段写雷雨后。第一幅图是雷雨中景象,第二幅图是雷雨过后景象。)

  3.课堂拓展

  让学生说说,他自己在雷雨是观察到了什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把说写下来。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打碗碗花》是沪版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本中的一篇课文,文笔清新优美,富有儿童生活情趣,又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作者在叙述时,抓住人物心情的变化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应该说,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感情丰富,很适宜朗读训练。“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有感情,要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这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学设计时,各项教学活动始终围绕“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这个课题,或组织学生以读促练带讲,在自己读懂文章的同时也会运用文本语言进行规范的表达,一箭双雕;或引领学生根据文本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中体会心情,理解重点词语;或带着学生身临其境,读中感悟体会,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根据文本、本单元训练重点、研究课题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理解并掌握本课“水渠、将信将疑、郑重其事、安然无恙、如释重负、自信不疑”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知道打碗碗花的特点及“我”是怎样发现“打碗碗花不打碗”的,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人物心情,学习文中“我”读事物好奇,勇于尝试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要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新课堂上要听得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组织学生要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交流,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想象。培养语感,注重积累。所以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阅读课文,要理解课文所蕴涵的道理,并有自己的感受。所以本文中“我是怎样发现外婆关于打碗碗花的话是不可信的”既是重点有是难点。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在教学“打碗碗花样子”这一部分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展现与众不同的打碗碗花,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为学生能介绍打碗碗花架起桥梁。

  2、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理解人物的心情,悟出深刻的道理,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质疑解惑法:“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教学中问题的提出由学生发现和由教师的提出效果大不一样。由学生提出能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悟一悟”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的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悟“句子的含义。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质疑课题,整体感知

  一上课,以第一小节中野花的句子引入,揭示课题,然后质疑:打碗碗花长什么样?为什么叫它打碗碗花?这一环节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学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出示自学要求。因为,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的读的效果,只是有目的的读的效果的1/3。阅读课文之前必须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这样能有效帮助学生纳入正确的学习轨道。

  以读为本,品读课文

  新理念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积累文本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那么在新课堂上加强诵读是一种积累的好方法。

  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多层次的形式多样的读,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也只有读得入情、读得入境,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可见,朗读是“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关键。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尽情读书。

  (一)介绍打碗碗花

  这篇课文围绕打碗碗花,讲述了作者小时侯一段难忘的经历。那么我想,学了这篇课文后,至少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打碗碗花,打碗碗花长什么样。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重在抓介绍。

  1、通过媒体,出示画面,老师介绍,拉进学生与打碗碗花之间的距离,产生喜爱之情。

  2、通过自己读,指名读,比赛读,为后面的介绍作铺垫。

  3、填空介绍、降低难度,同桌介绍,使人人参与,人人落实。

  多形式地准确的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依据文本的特质,我采用多种形式,如自己读,指名读,比赛读,填空介绍、同桌介绍等,让学生通顺连贯地读好文本,是语感训练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

  (二)指导朗读,练习说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对话的前提是学生要有一定的“资本”和“底气”,最起码学生事先要对文本有自己的想法或看法。唯有这样,对话才能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展开三者对话前,组织学生“潜心会文”,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阅读文本,自主感悟文本,层层深入地走进文本。这一环节很重要,为下面的对话教学作铺垫。

  1、这部分的教学,在引出外婆的话后,请小朋友根据句子前后的提示语,互相讨论该用什么语气读,然后自己练练。在读中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

  2、在读出了外婆急切的,严肃的语气之后,让学生献身说法,如果是你,你信吗?在学生设身处地的交流中自然悟出“将信将疑”的意思,然后利用文本进行说话练习。

  语文,语文。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本体的。语文课程就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要在整体背景上扣词扣句,加强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这里抓住 “急忙、严肃、郑重其事、将信将疑”等词语品一品,在读的基础上自然悟出其中含义,从而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的感情以及祖国语言的丰富。

  整个板块处理,读贯穿始终,读中感受、读中思索、读中碰撞、读中顿悟,并随机以说促读,另外,在评议中,学生敏锐捕捉文中语言文字,调动起听、辩、评的多种实践方式,主动去感受发现,以评促读。读悟对话过程得以升华,枯燥的文字,在学生心中变成了流淌着的浓浓的情意!

  (三)体会心情,明白道理

  教师用语言的渲染来创设一种能让学生体验的情境,使语文课多了一点感性,少了一些理性。让学生浸润其中,受到语文的熏陶与感染。再者,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饱含感情地范读,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感情距离。教师的引领作用充分体现。

  1、首先通过老师充满激情的朗诵,将学生带入情境的体验,然后出示练习:我紧张极了, 。学生便会有感而发,为读出紧张的气氛、理解“如释重负”做好铺垫,也为课后练习重点:把句子写具体做指导。

  2、试验后的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通过老师出示的句式理清思路,有方向,明白试验后的情况可从“碗的情况、心情的变化以及得出的正确结论”来说。在说中理解“安然无恙、如释重负、自信不疑”的重点词语,并读出感受,在交流中自然而然突破重难点,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角色转移将学生从旁观者推向了与文本对话的位置,成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进学生走进教材,积极进行角色体验,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表情朗读显现出来,此时的读,已不是简单地朗读文字符号,而是一种内心的独白,情感的抒发,如同作者的文字叙述、情感描摹,又远比这些文字丰富、真切、有灵气!读中学习方法的出示也是水到渠成,只是教师对于学生已在运用的方法的总结与提炼,丝毫不显教、塞的痕迹。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创生文本,对文本进行创造性地阅读,这是新理念所强调的。教学设计抓住文本中“但我始终不能明白,人们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怪名字加给它呢?”这一句话,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处理,安排了一个通过查找资料的出正确结论的情景。在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的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明白“遇到问题,除了去尝试,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来寻找真正的答案”的道理,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一个促进。

  五、说板书

  根据本课的重难点以及课题研究的方向,顺着心情的变化,从“将信将疑”到“自信不疑”这一历程,通过读出相应语气,理解关键词语,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悟出深刻哲理。

  许多语文教学专家指出: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欠读”,读得不充分,读得不深入,读得不忘我,我想,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只有观其文,诵其声,方可通其义;只有进入角色的诵读,才能感受文字的美、体验情感的真、揣摩意蕴的深。

说课稿 篇4

  一.设计说明

  这节课“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第十八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变量与函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学习函数图象的重要基础,下面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作如下说明:

  1、课题引入自然: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教室)入手,抽象出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显得非常自然。这时老师也不要急于给出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而是给学生一段时间去思考、去交流。把学生的思想和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当时的.思法进行自然结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方法运用灵活:既有教师的讲解,又有独立分析、分组讨论交流、游戏活动等。教学的全过程都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开展活动的,和学生一起探究概念的形成,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能力培养到位:设计上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的渗透,领悟数学知识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方法;注重知识“结构化”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了知识体系,完善了认知结构。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

  4、信息反馈全面:本课采用了“学习单”的形式, 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还能比较全面地、及时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老师及时发现问,及时调整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及时给予激励和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二、板书设计

  18.2.1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由点写坐标:

  (1)横(X)轴、纵()轴、坐标原点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2)象限:

  (3)一、二、三、四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2、点的坐标:P(X,) 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1)由坐标描点:

  (2)点的坐标是:

  (3)一对有序实数对点的对称关系:

说课稿 篇5

  第一部分 说教材

  《大海睡了》是一首优美的小诗,描述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词,体会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2、德育目标: 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有兴趣的读儿童化的诗文,初步体会大海夜色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部分 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表扬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发学生充分地展示其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二、学法

  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问、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一、紧扣生活,引入新课

  1.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首先,我问学生:“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你们还认识吗?”在学生们骄傲地读出了生字宝宝后,我说:“小朋友们那这节课我们再读这首优美的小诗,争取把我们心中的感受读出来,有信心吗?”这样就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欲望被初步激发。

  二、课件展示,整体感知

  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现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白天,海风徐徐,大海翻滚起层层波浪,浪花飞溅,涛声阵阵,海岸边靠着鱼船,装满了鱼虾,海面上,海鸥在穿梭,鸣声不绝于耳,夜晚,海面上传来了轻轻的潮声,月亮和星星挂在天空中,星星还一闪一闪地眨着小眼睛,多美呀!借助多媒体计算机集图、音、文为一体的灵活可控的信息处理优势,我们注重媒体表现出的图像与声音的美,或动中有静,静中寓动;或动静交叉,动静结合,努力使媒体既表现出和谐的色彩美,又表现出高雅的音乐美。通过画面的对比,使学生感受白天与夜晚大海两种不同的美,白天的大海风儿追逐着浪儿,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夜晚的大海就像个慈祥的母亲,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不同的画面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在体会月亮、星空、大海多个个体美的同时,感受整个画面的和谐。这样做,可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创设情境,进行整体感知。

  三、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是充分,理解起来就越是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也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如何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将精读训练落到实处。

  1.抓住重点词句指导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大海睡觉了”这一部分,提出“你从哪里读出大海睡觉了?”“此时大海为什么能睡觉?” 由此展开学习,引发出大海的“睡”与风儿、浪儿的“不闹”“不笑”有关,进而了解风吹浪打、风平浪静的内在联系。有了第一句作为基础,第二句的学习可以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能力,教师适当进行点拨指导。先让学生边看图边自由读第二句,说说大海睡着了还会怎么样呢?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适当点拨,就能较好地突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其实是明月、星星的倒影照在大海上这一难点,增加了趣读性。

  2.配乐背诵,理解感悟

  结尾,教师趁热打铁,给时间让学生当堂背诵,既积累了语言,又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

  写字是低年级的重头戏,尤其是一年级。我通过与汉字朋友打招呼,找朋友,来让学生与生字见面,加深印象。通过“背”“月”的对比观察认清“背” 字的形状。指导书写时,通过书空写笔顺,教师的范写,学生的描红、临写,师生的共同评议,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握汉字的笔画,间架结构,以及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好。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x号考生。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鱼我所欲也》的教学设想。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师必须能够深入透彻地分析理解文本内容,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的重点。下面我将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鱼我所欲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先秦诸子散文,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把握其中的思想观点,了解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足够的认识,还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清楚明了的把握。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熟悉了议论文的学习流程。但是本篇课文相较于之前学习的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把握论点。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我设置了如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论点及论证方法。

  3、体会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为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内涵,为我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转给你我将采用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等。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环节开展我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的最开始,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都需要由一个良好的导入来开始,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所以我运用问答法导入,先是询问同学们在面对生与义的问题时,会如何选择,通过学生们的观点,接着引到孟子的观点,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阅读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解决重点字词,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因此,我在课程的开始先为同学们进行范读,接下来学生根据我的范读进行自读,读的时候要注意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并且在读的过程中能够扫清读音障碍,最后我会引导学生一起解决重点字词的意思,如通假字“得”和一词多义“为”等。

  (三)深入研读

  学生对于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会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因此我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如下问题,首先让学生同桌之间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找出作者的中心论点,也就是在课文的开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板书:生、义)顺势让学生进行思考,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通过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可以清楚得出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的。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更美味的,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接着我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一找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论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逐层展开?这一问题相对比较难,所以我会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通过分析原文内容,可以得出本文共用了四种论证方法,①比喻论证。“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在两件事不能同时并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②正反对比论证。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与事实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③道理论证。第一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④举例论证。第二、三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强调了要讲“义”,不能忍受羞辱,“蹴尔而与之”连乞丐都不接受,何况是把“义”看得很重的人了;举“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板书:比喻、道理、对比、举例;舍生取义)

  最后我会与学生共同结合本篇文章及以前学过的文章,总结孟子文章的语言特点,应该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四)延伸作业

  学贵有所思,学贵有所悟。在拓展延伸环节,我会请学生谈一谈,在学完本篇文章后,在现在这个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以此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上的知识迁移,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孟子的观点。

  此外,在本节课结束之前,我会与学生共同根据板书,进行本节课内容的回顾和总结,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检查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所以我设置了如下课堂作业:现实生活中,面对着义和利,你一定也作过许多次选择,其中哪一次对你的影响最大,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字数不限,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希望借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内容的浓缩,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简洁明了地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学有所获。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简介

  《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燕子》说课稿。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写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第三部分写燕子飞掠和憩息的特点 。我设计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及方法。

  2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对本册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陶冶爱美情趣,拟定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⑴、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⑵、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⑶、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案《《燕子》说课稿》。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写生动,文笔优美,很适合学生朗读品味,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因此,本课教法以朗读教学为主,新课标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归纳和小结。

  三、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我们学校提出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堂上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预习质疑可以采取自学方式,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是存在差异的,自学阶段,学生容易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交流探讨则是互学阶段,“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通过小组讨论或单独发言,达到解疑的目的。课堂积累可以算是共学阶段,在全体学生的诵读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体会习得的快乐。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谈话引入课题。这样导入,让学生对本文的主角 “燕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我们更好的学习它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初读,整体感知

  首先自由通读课文,因为通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语言作铺垫。学生通读时,教师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同时巡回指导,然后检查学生的生字词认知情况。

  第三环节:

  学习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说板书设计

  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好的把握文章的重点,起到引领的作用。

说课稿 篇8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晁错》。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晁错》是鲁人版选修课《史记》中的第一单元第二课,该单元以“以国家利益为先”为主题展开。本课通过塑造晁错这一人物形象,展现人物不计个人得失,从国家利益出发,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精神境界。

  对文言文,课标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意在阅读中举一反三。再结合本课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掌握“治、疾、奇、善、倾”等重点实词以及“以、因、乃”虚词。

  2、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式。

  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分析晁错这一人物形象。

  其实,以上四点教学目标可归纳整合为两点:一是积累基础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这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二是本课的学习难点,理解晁错这一人物形象。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点拨法。如在学案中补充与课文知识相关的“知识链接”和“课前导学”,做好学生课前预习的点拨引导工作。以及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点拨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

  1、诵读品味法

  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文章大意,感受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寄予的感情,在诵读中逐步提高阅读的能力。

  2、归纳法

  我建议我的学生,在各小组展示文言知识学习成果时,采用归纳法,可分为难辨字音、重点字词、重要语句的翻译三大类。《晁错》这一课,四个小组的课前成果展示就运用此法,学生找到的知识点也比较的全面准确到位。

  3、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少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设计了四个巩固练习题,作为当堂训练。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过程我从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是以“晁错之死”引入本课。晁错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他知识渊博,深得文、景二帝的赏识和宠信。他提出的削藩政策,以我们现代的眼光看也无疑是正确的治国方略,可当时晁错削藩未成,倒引发吴楚之乱,落得个腰斩于东市惨死的结局,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环节二,解读文本,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此环节采用高效课堂模式,由四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以板书的形式展示各小组讨论学习的成果,要求各段知识点采用归

  纳分类法,整理出重要知识点。同时加强诵读的要求,强调学生要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把握文言知识点。这样要求的好处是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互助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我的工作是在四个小组的学生讲解完文言知识点时,更正错误知识点和补充遗漏或相关的知识点。如在本文中“丞相申屠嘉心弗便”中的“便”字,由学生读准字音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提示学生可以据义定音。便(pián),本义是安逸,引申为满意,意思是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意。读biàn时,是便利、方便之意,如本文中的.“因上便宜事”。另外,本课中有一重要的特殊句式,“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本句属于“中心词+定语+者”这一模式的定语后置句。对这一模式的定语后置句,学生们并不陌生,以前就学过,如第四册《苏武传》中“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还有上一课《廉颇与蔺相如》中的“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三个例句放在一块,稍一点拨,既让学生巩固了已有知识,又汲取了新知识,强化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是告诉学生在解读新文言文时,一定要有意识地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点。

  环节三,问题导读,分析晁错这一人物形象。

  此环节也同样采用高效课堂模式,由学生根据学案设计的问题逐步深入分析晁错这一人物形象。首先从晁错的性格特点入手,分析种种性格特点给他造成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晁错之死,被称为西汉初年一大冤案,不光我们现代的人认为他死得很冤,就是当时的人也这么认为,文中司马迁就借邓公之口表达了这一观点。晁错,为国忘家,为理想而献身,死得奇冤,但他死得并非毫无价值,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呢?引导学生反思晁错这一人物形象,能各抒己见,从他身上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晁错身上以国家利益为先,不计个人利益得失,为理想而现身的崇高精神品格,激发起学生为高考梦想为人生理想而奋斗的热情。

  环节四,展示平台,角色体验。

  此环节找了两位极富有表演天赋的学生编排了一幕话剧,将晁错父子相见的情节搬上了舞台,这一环节不仅考察了两位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掌握情况,话剧台词的改编能力,也考察了对晁错父子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同时,让其他学生在欣赏中更深入地体会了晁错这一人物形象。事实证明,两位学生表演得非常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环节五,处理巩固练习题,巩固课文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这部分题讲求精练,侧重于考察学生对本文字音、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从学案所做的情况看,学生掌握情况良好,问题出在“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中的“衣”这个词类活用的翻译上。衣,名词活用做动词,应翻译为穿着,表示晁错被斩杀时的穿着状态,而大部分学生都翻译成了“穿上”。此知识点可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老者衣帛食肉”中的衣,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环节六,分发下一课《郅都》学案,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四、说教学反思

  没有一节课是一无是处的,也没有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每上完一节课我都会认真反思,是设计上的不足,还是运行中的失误。反观《晁错》这一课,我认为学案设计合理,学习目标明确,相关知识补充充分,既重视了基础文言知识,又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同时又关注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我们高二语文组通课备课后集体智慧的结晶。关于我自己,存在的不足,我认为是在课外知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引导不够,以后一定注意加强。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在此之前的教材,学生没有接触过任何与时间有关的知识,但在生活中,学生已有大量的生活体验和实际的认知经验,对教材可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如何让即熟悉又陌生的内容在学生面前显得有生气?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并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讨论,利用多数学生的经验,互教互学,并在教学中,设计了体验活动,想来,这样的课必定不会以冷场收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

  (2)学会看钟面,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时间。学会记时间的两种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概括推理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到要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及进率,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

  (2)读写钟面指示的时刻

  2,教学难点:时分间进率及正确认读钟面上的几时几分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老师很神秘的说:今天这节课先不学知识,咱们先来看动画片好吗?学生肯定会说:好。此时我播放课件《龟兔赛跑新传》让孩子们体会到兔子和乌龟虽然跑的路程不同,但是他们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这样就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充满了期待可谓是一石三鸟。

  第二环节:学生研究体验与自主探索

  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

  (一)认识钟面

  1、我说:请小朋友友们拿出自己的钟,先认真观察,然后告诉大家在钟面上你看到什么了?(同座位的可以讨论一下)当学生汇报时此时我结合课件进行演示。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钟面上有数字,那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还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有三根针,这时我明确告诉孩子:最短的这根针叫时针,稍长一点的叫分针,最长的这根针叫秒针,除此之外谁还有不同的发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钟面上有12个大格,那咱们一起来数一数,还有的会说:我发现大格里面还有小格,我对他的发现给予充分的肯定,那么每个大格间有几个小格呢,我们的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钟面上数一数。在学生汇报时我适时的演示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钟面各部分的名称。

  第二个知识点:

  2、认识分

  (1)我对学生刚才的发现给予高度评价后,说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针?看看分针有什么变化?然后用课件演示,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分针走了一个小格,我说:对呀。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1分钟,接着提问那分针走一大格是几分钟呢?用课件演示从12走到2是几分钟,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钟?通过这样的'训练为下一步认读时刻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那么1分钟到底有多长时间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请你用心的体会一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

  (3)我们刚才体会到了一分钟有多长,现在我们来看一看,1分钟我们能做多少事情呢?我用电脑记时,学生分组活动,有的小组做口算题,有的小组写生字,有的小组拍皮球,有的小组踢毽子,等等,时间到让各组的同学进行汇报,有的小组做了20到口算题,有的拍了45下球等等,总之各组的收获都不小,这时教师满副感慨的说,同学们我们在这短短的一分钟里做了这么多事情,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孩子。及时的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

  第三个知识点

  (4)认识时,知道时分的关系

  (5)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分针走一圈后时针有什么变化?出示课件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肯定能说出分针走了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我顺势引导。对呀。时针走了一大格就是1小时。那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时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不难得出?

  1时=60分

  (6)为了让学生体会到1小时有多长。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习题(课件出示)

  第四个知识点

  3、看钟表

  (1)先学看整时课,

  我说:同学们,你们会看钟表吗,请你认一认现在钟面上是几时。此时我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认读时刻,我则完全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帮助者,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或合作不畅的小组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后,我请各组组长说一说本组研究的成果,重点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汇报时我进行板书,并且强调指出:

  时刻除了用文字表示外,还可以用数字表示,例如:1时,可以写成1:00,时和分之间用两点搁开,两点的左边表示几时,右边表示几分。这刚好是时整,所以后面用两个0代替,其他的两副图你会表示吗?让学生自己写在书上。学生填完之后。我说:

  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这三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经过组织自己的语言基本上能总结出:

  分针指到12,时针指导几,就是几时。

  (2)认识几时几分

  我说:同学们,我们刚才看的都是整时刻的,如果不是整时刻应该怎样看呢?

  出示例10时15分(小组讨论)再一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因为有了认读整十刻做基础,所以这一部分难度有所降低。当学生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时针走过几?分针指向几?几时几分?学生再汇报6时5分时,我重点强调一下6:05的数字写法。,因为5不满10,所以用0占位。再一次请同学们观察这几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经过讨论得出:

  (课件)判断几时几分,先看时针走过数几,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

  第三个环节:

  走进生活,应用创新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站性的,要使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遵循这一指导思想,我把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理解和运用巧妙的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问题,下面把我设计的几个问题展示给大家

  1、操作题:“我读你拨”和“我拨你读”的活动先找一名同学和老师示范练习,例如:老师说请你拨到10:15分,学生操作然后小组合作练习

  2、实践题: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我们学校幼儿园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请你帮他们读出现在的时刻(课件出示)

  3,开放题,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然后大家一起交流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最合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4、欣赏钟表: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更加珍惜时间,体验到时间的宝贵。我和孩子们欣赏世界各地的钟表

  5、研究体验性作业:带着对钟表的认识和对钟表的喜爱之情,结合自己的想象,设计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钟。这个家庭作业的设计即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又一次的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四个环节:

  师生反思,总结延伸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和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小结,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反思一下在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最后,我对这节课进行总结:同学们,正象你们刚才所说的那样,在这短短的40分钟里,我们不但认识了时分,建立了时分的时间观念,认读了钟表,而且我们在真切感受时间的对我们的重要性,你们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你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增强,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在数学的海洋中能够争分夺秒。做一个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小主人。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几举话,请同学们齐读:(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6-25

《春笋》说课稿08-29

《民族》说课稿07-25

掌声说课稿09-24

《左右》说课稿09-01

《师说》说课稿08-19

《蜘蛛》说课稿09-18

石榴说课稿10-05

《欢庆》说课稿09-10

《春风》说课稿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