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范文集锦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雷雨》。我将从以下 8个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想:
一、 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必然走向毁灭的故事,从而批判那个充满罪恶的社会。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同学了解戏剧常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和戏剧语言的特点。
能力目标:
1、 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2、 分析人物语言
情感目标:
关注人的情感与阶级地位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难点:分析人的情感与阶级地位和环境的矛盾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 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同学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同学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表演法——深入文本,理解人物
2 、自主探究法——同学实践,巩固提高
3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4、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同学积极动脑。因而,我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二) 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特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达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时也为了配合以上我选择的三种教法得以完满实现,我决定采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四、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1、我运用讨论法,让同学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戏剧之门的金钥匙。
2、注意同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
3、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同学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为了进一步增强同学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
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一声叹息。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雷雨》
(二)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手段简介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曹禺。
(三)表演擂台,同学表演后请演员代表和观众代表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这一环节,同学通过表演,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
(四)自由讨论
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
1、剧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这一问题,旨在让同学通过对人物对话及潜台词的分析认识人物。教师在同学发言时适时板书总结:
周朴园:残忍、自私、冷漠、卑鄙的资本家
鲁侍萍:善良、正直、刚毅、倔强的下层妇女
2、你如何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它是真实的吗?
教师要引导同学在思考时联系周朴园的家庭婚姻生活。从而认识到周朴园在抛弃了侍萍后,他的婚姻生活及家庭生活是不幸福的,他对曾经的初恋保持怀念是真实的,因为那一段时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不过他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梅小姐,而不是眼前的鲁侍萍。所以当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害怕侍萍对他的名誉、家庭构成威胁,他露出了自己资本家的丑恶嘴脸。他对侍萍态度的转变恰恰是由他的阶级地位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通过这一问题很好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六.说矫正反馈
假设周朴园重新接受了侍萍,他们会幸福吗?这一环节我让同学展开联想,拓展思维
我想让同学意识到,因为两人的性格及阶级地位他们并不会幸福。再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束语:悲剧是一个民族在某一个时期历史的苦难,它不应该是某一个人制造的,而应该是民族悲哀的时代显现。《雷雨》悲剧,其实就是一个封建民族的悲剧。剧作者借周朴园的一家将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展示给读者,让他们去感受这个充满罪恶的制度,跟作者一起去发泄被压抑的愤懑,抨击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七. 说作业布置
剧本在周朴园去精神病院探望两个疯了的女人,侍萍和繁漪中结束,你能为剧本写一个不同的结局吗?
八. 说课堂小结
对于这篇传统的戏剧教学篇目,我重点总结了了本课教学中的创新点
传统的戏剧鉴赏,习惯于按剧本语言逐句分析,胡子眉毛一把抓,费时但又难以突出教材的特点,关键是同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雷雨》这一课,我向传统说“不”,主要设计了“表演擂台”“自由”“表演点点评”等活动,让同学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解决教学重难点。
以上就是我本课的教学设想,谢谢。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为直弯道跑的技术练习。属田径运动教学内容之一。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的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掌握一些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运用田径运动项目科学锻炼身体,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精神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识,技能水平情况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了解跑的基本知识,尝试直弯道跑的技术原理,并能明确科学锻炼的目的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进健康。
2、 技能目标:让学生正确掌握直弯道跑的技术要领,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竞争,团结协作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说教学程序:
在课的结构上,为能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运动兴趣,把掌握直弯道跑的技术整个安排在游戏中进行对比教学。
1、 在课堂常规后,准备部分借助游戏“喊数抱团”进行热身运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兴奋性,然后统一领做徒手操,让学生准备充分,满怀信心进入课堂。
2、 第二阶段:首先利用“20米往返接力”游戏让学生在愉快中体会直线跑的动作要领,并带问题“直线跑的摆臂和身体姿势怎样?”进入下一个教学内容。紧接着有安排了弯道跑技术的专门性练习游戏“圆形接力”。让学生边体会沿圆弧快速跑与直线跑的异同点,经过游戏体会得出结论。
3、 在课的结束部分有安排了放松游戏“下雨啦”,作为从运动状态到安静状态的一个过渡,使学生大脑兴奋点转移,达到心理上的放松,最后进行小结,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表扬,结束本课教学。
三、 说教学特色: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愉快教学法”作为指导思想,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认识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在愉快,轻松,活泼中学习。
四、课的预计:
本课预计平均心率在120次——130次之间,最高不超过170次,能让85%以上的学生掌握直弯道跑得基本技术。
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语第五册语文教材中第22篇课文《金子》是,本篇讲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旨在告诉我们要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课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蕴含的道理深刻,是一篇人文性较强的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及朗读能力的好材料。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坑、附”等10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 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领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成功,让学生懂得想要通过意外的收获获得财富或成功是不现实的,必须付出诚实劳动的道理。
课文以金子为题,而且 “金子”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多次,含义也各不相同。那么依据教学目标,和文本特点,理解“真金”的含义,体会彼得获得成功的过程,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
2.想象感悟法。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空白处,使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在交流,体验中感悟“不劳而获只能是个幻想,辛勤劳动才会梦想成真。”
3.情景教学法。在这节课中,我借用优美生动的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创设各种情境,指导感情朗读将学生带入文本,感受彼得在淘金无望时的孤独无助以及种花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根据这一点我确定了本课学生的学法为朗读感悟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悟、一边读一边评中获得知识、习得能力。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课的一开始,我将出示一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引导学生说说故事主要内容,重温故事情节,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 学习第一部分,抓住失败,探究原因
在这个环节,我先引导学生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关键词语“埋头苦干、几个月、几乎翻遍了”理解从精力上、时间上、工作量上,彼得作出的别人无法比拟的巨大付出,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彼得是能吃大苦、耐大劳的人,但结果是“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体会彼得由“希望”转向“失望”的失落心情。如此努力却无收获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又引导学生从第一段中寻找答案,扣住“听说、无意”明白消息的不确定性,但淘金者们仍“蜂拥而至”,体会他们缺乏理智,盲目跟从。接着抓住“一无所获、扫兴离去”,体会人们怀着失望离开的不幸。通过对淘金者们由“高兴”至“扫兴”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地进一步对比感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勤劳,探究主旨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引读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接着创设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彼得准备离去前的心情。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彼得的所见,所想和所做。然后主要指导学生品读课文5、6自然段,关注细节,如第五自然段中的省略号,体会彼得的若有所悟;第六自然段中的“全部精力”,引导学生想象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种花的,此时,我出示图片:每天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彼得就————,太阳落山了彼得————,烈日当空时彼得————,大雨来袭时彼得————,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学生说话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从内心体会彼得所经历的困难,为下面揭示真金埋下铺垫。 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
(四)学习第三部分,抓住文眼,提炼“真金”
这个环节重在提炼,我把重点放在理解彼得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上。到这里,学生自然能体会到 “真金”的含义。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彼得并非获得真的金子,而是获得了“财富”。 而这些都是凭着彼得的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坚持不懈、辛勤劳动换来的。 最后学生畅谈感悟的基础上再加以归纳:只要勤劳耕耘,任何土地都会奉献出你需要的“财富”。在这段中抓住“不无骄傲”、“唯一”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彼得非常自豪的心情,练习个性化朗读。
(五)拓展延伸,仿写名言
这个环节是建立在理解文章基础之上,先出示名言,让学生再次体会到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用名言的方式写下来。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文章的主旨。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3.搜集生活中勤劳致富的故事,准备开个故事会。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种词语式的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形象和有关知识。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课标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与提高,尤其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并且充实词语积累量,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而这一切都应在保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进行,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
2、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不算短。内容上虽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同时又象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应该自愧不如。遗憾的是人类的猎杀行经给大雁制造着灾难。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因为大雁在作者的心中就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从写作上来说,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3、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主要以体现新课标为主,突出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以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以四人小组、同桌研读交流法为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冲破心理束缚,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见解。
4、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将本课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会运用。
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训练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 品位语言,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难点 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关键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二、教学过程
(一)设疑创境
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能不能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大雁?(外形、候鸟、合群性、叫声嘹亮??)据说大雁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文人的情思,因此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咏雁作品。你能不能说出与雁有关的成语、典故、诗句,借以描绘你心中的大雁?(如:惊弓之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刚才咱们谈的`是自己眼中及文人笔下的大雁,那么,大雁在环境保护主义者眼里又会是什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一起走进《大雁归来》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
1、由题目,大家猜想一下此文可能会写什么内容呢?(大雁回来了??)提示一下,作者是环境保护主义者,他写此文是否还有其他用意呢?通过阅读,大家自会明白。
2、速读 首先请大家速读课文,边读边作常规的勾画圈点,同时思考文章围绕大雁归来写了哪些内容?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三)问题探究
1、为了观察、研究大雁这些不为人知的特点,作者是怎么做的?请跳读课文,快速在文中抓取信息。
2、你认为又是什么力量推动他为大雁付出那么多呢?(爱)在文中有直接的表露吗?再次跳读。
3、文中还对大雁的活动作了细致描写,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大雁的深情,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或最能激发想象的一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作批注。
(四)整合小结
1、 通过刚才的猜读、速读、跳读、品读,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2、教师小结: 正如同学们所说,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同时也引人深思:我们现在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无拘无束的东西为代价呢?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得只剩下自己,环境浓缩得只剩下公园,一切纯朴的、本真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感谢利奥波德,他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回归自然,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这样的叙述一方面使得果园机器人特点的介绍有层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产需求是科技的发展动力。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电脑的神奇;
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重点:了解果园机器人神奇有趣的设计,引发对机器人世界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重点的确定,教学和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引导法、点拨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力求在教学中达成三维目标。
2、学法指导,形成思路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句,品读赏析,丰富和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的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学中力求达到在赏析语言中引发对机器人世界的兴趣,在对科技的兴趣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学生的体验。阅读时学生个性化行为,是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电脑真神奇,不仅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
2.出示课件:机器人
3.师:你们知道机器能干些什么吗?那这个机器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果园机器人》。(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3)想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三、讨论与交流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泡泡”。
2.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2.展示: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五、综合拓展
1.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板书设计
24果园机器人
水果丰收,果农需要帮助
现在已经有机器人能帮果农干许多活儿
科学家正在研究会自己充电的机器人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植物的叶》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五课。
本课是在观察了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个体之后,出现的专门观察植物器官的内容。植物的个体具有生命体的特征,植物的叶也有生命体的一些特征,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
二、说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引导学生对一些树叶,能够辨别分类。
(2)通过指导观察,让学生学会辨别哪些叶是同一种叶。
(3)观察树叶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特征。
2、科学知识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树对生态的重要意义。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3、过程与方法:
(1)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4、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的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学生对叶子的经验是很丰富的,但是对叶的结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叶的生命过程认识不够,所以这方面是本课的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由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很难区分哪些叶是同一种叶,因此,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师准备:一些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六、说设计流程:
质疑→讨论→比较:观察→描述→总结
让学生通过上述一些基本的探究活动,能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细致地观察;同时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比较观察。
七、说设计理念:
本课是由整体到局部转变的一课,不仅植物有生命特征,连它的叶子也有生命特征。尽管学生对叶子的经验是丰富的,但对结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叶子的生命特征认识不够。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去观察叶子:(1)观察捡来的叶子是不是同一种叶,发现叶子的相同结构;(2)观察新鲜的叶与落叶,显示出叶子的生命特征;(3)观察同一枝条上叶子的变化过程,了解叶子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
八、说教法、学法:
教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导入绚丽多彩的叶子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观察法:通过观察比较树叶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不同,描述叶的生命特征,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入手,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3、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做每个学生的学习伙伴。最后总结出叶的生长变化,层层深入得出结论,同时又进行了知识的拓展,把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做到联系实际,学有所用。
学法:1、自主学习。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兴趣的引领下积极探究,做学习的主人。2、耳闻不如一见,直接参与科学探究,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九、说教学设计:
1、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当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的兴趣。我在教学时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利用课余时间,引领他们到校园、公园等大自然中学科学,用科学。没有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小小的空间,教室外才是孩子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同时,告诉同学们收集树叶时,不要随意摘树叶,使他们意识到树木同样具有生命,是人类的朋友。注意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探究活动应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一步到位。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记录、讨论等方法。最后得出结论,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统计有几片树叶的活动比较容易。有几种树叶的统计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对“种”的概念可能还不十分清晰,还不能抓住“种”的分类标准对树叶进行分类。活动结束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让他们说说是根据什么确定这些树叶是同一种树或不是同一种树的叶子。学生汇报时要注意让他们出示他们所说到的那些树叶,鼓励其他的学生进行质疑。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学习叶的结构时,我校的校园有许多松树,也曾在学习《校园的树木》一课时,领着他们去观察过,所以部分学生可能会提出质疑,松树的叶为什么没有叶片和叶柄之分?教师在此应有充分的准备,简单地讲解阔叶与针叶之分,告诉学生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常见的阔叶结构,并对学生的质疑给予肯定。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准确地学习科学知识,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3、科学运用教材,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我在设计本课时,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本节课的教学中,达到‘聚沙成塔,滴水穿石’的效果。“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勇于实践上。在观察叶的生命特征时,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来参与,引导学生明白: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叶的生命特征,知道通过观察、记录的方法就能得到一些科学知识。把教学目标定向“引导”“体会”“明白”。教师利用教材,做学生学习行为上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
十、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特点,在板书的过程中,做到重点突出,简单明了。看后能使学生加深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板书中的树叶使用了彩色粉笔,使板书更加醒目、生动并充满生机。
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地位、作用
本课内容是<> B3 Unit 9 What are u ding?.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 “现在进行时”,主要学习句子What are u ding ?I’ … .What is he/she ding? He/She is …. 本单元出现了八个单词,都是动词的现在进行时态今天这一课是第一课时。所以今天的内容主要是呈现并操练八个单词,顺便结合句型进行交际活动。
(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新课标以及大纲要求,结合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认知目标:
(1) 能正确听、说、读、写词汇plaing shpping studing painting eating running sleeping writing
(2)正确听、说、读、句型 What are u ding ?I’ … .What is he/she ding? He/She is ….
2、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3、情感目标: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意识,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听、说、读、写词汇 plaing shpping studing painting eating running sleeping writing
(四)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人称代词进行交流。
二、三、说教法、学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英语教学一开始,就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采用情景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交际法等进行教学。
1、 情景法
2、 情景法强调语言在情景中的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使教学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进行。学生在轻松的情景下,容易学到知识与运用知识。
3、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象、声音、文字于一体,使教学内容更生
4、 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
5、 3、 交际法
学习英语,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交际。英语要作为交际工具来教,也要作为交际工具来学,做到学用统一。在教学中,我遵循这一原则,提供较真实的情景。如: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和一学生正在打篮球,让学生体会现在进行时,活学或用所学知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本堂课主要以现代化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我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看图说出他/她/我在做什么,设计了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同时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设计各种小游戏,记忆看等多种形式的演练,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四、说教学程序
7、 Step1 Free tal
8、 师生交流,既复习旧知,又很好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下面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
Step 2 Lead in
9、 首先教师和一学生在打篮球。
设计思路: 每一堂课的开头很重要,要在上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这样便容易开展下面的内容。学生都喜欢玩,看到老师在课堂上打篮球立刻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唱歌曲迎合了儿童的心理需求,从而促使他们在轻松自如的情况下,主动地学习。所以课前的预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
Step3、 Presentatin
1、结合单词句型操练时,设计几个有竞赛的游戏,学生在玩游戏中既开心又可以巩固所学的单词和句型。根据多媒体音、形、色、像图文并茂的优势,提供不同的时间,给 学生创设了学习练说的机会,这样的练习,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体验到了知识收获后的满足。
2、Step 4、sing a sng and finish activit 1
这一环节,根据儿童认知特点,学唱歌曲迎合了儿童的心理需求,从而促使他们在轻松自如的情况下,主动地学习。歌词正好与所学的句型一致。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听、说、读方面得到练习、巩固.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
Step 5、播放FLASH 动画
这一活动的设计,是对本课教学的有利巩固,学生都非常喜欢Gg这个淘气的小生物和他的朋友们,学生学过的句型都在动画里出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学生见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能回答,使学生体验到了知识收获后的满足。
五、说板书设计
设计思路:
板书要求清晰、明了,体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里将本课的主要内容呈现在黑板上,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运用对话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文章虽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幅动人的画面,是那无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后的感动。
本单元的文章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它起着领航作用,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领悟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情,同时还要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为后面课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学会快速阅读长文要先理清文章脉络,再深入学文。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4.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
(三)教学重难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
(四)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海鸥与老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已不是字词句段的单纯教学,重要的是抓住重点词句领会文章的主题、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布局谋篇以及通过语言文字具体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落实到本篇课文则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而这又恰恰是本班学生们在学习语文中感到困惑地方,因为本班学生在理解能力上是弱项,因此,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始终就是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的一种教学目的,希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提高。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很贴近,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长文短教,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三、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学法上我设计整合全文的问题,从课文最后一句话“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这句话出发,再抓关键词组“飞翔的鸥群”,用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用质疑法“为什么老人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通过质疑,带着疑问阅读课文,运用勾画、批注、圈化、朗读、想象的方法,品味重点词句,老师一问:“他是如何做到这样深情的?”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同时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字里行间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对知识的接受。
本篇课文感情真挚,文字流畅,课文中描写老人、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特别适合学生读中感悟,因此在教法上我采用以读带讲法、以读悟情的方法,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在学生品味理解课文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写”应成为阅读教学中不该淡出的环节,读写应有机结合。因此,我在教学中趁热打铁,最后一个环节,拓展环节进行了读写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小练笔。让学生把在学文中的真情流露记录下来。又配合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体会出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读文时的感情的表达。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的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故事:师通过图片展示,分享真实故事拍成的人与动物的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
故事大概:忠犬八公,为日本历史上一条具有传奇色彩的忠犬。《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编自1935年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上野秀三郎带到东京。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门口目送着上野秀三郎出门上班,然后傍晚时分便到附近的涩谷火车站迎接他下班回家。一天晚上,上野秀三郎并没有如常般回到家中,他在大学里突然中风,抢救无效去世了,再也没有回到那个火车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实地等着他,一个月,半年,一年……直到双眼合上去世,最后与上野教授同葬于青山灵园。
2、单元导读认知:学习第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学习本组课文,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些具体的。
【设计意图】以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单元导读着手引导学生,学习第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收效良好。
二、初读课文 理清脉络
师:如影片里故事,动物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写到了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分别是——(老人海鸥)。
想知道在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请读课文。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相机点拨,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小标题
第一部分:(1—13自然段):老人喂海鸥
第二部分:(14—19自然段):海鸥送老人
3.检查预习,生字词过关
应声而来 大塑料袋 肃立不动 相依相随 抑扬顿挫 撮起嘴褪色 扇动 乐谱 亲昵 歇落 滇池 企望
盘旋 瞻仰 旋涡
褪色(tuì shǎi)=退色(tuì sè)
(布匹、衣服等的颜色逐渐变淡。)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理清脉络,检查预习,检查词句的掌握。
三、老人喂海鸥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采取了以读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
(一).关注课文最后一句话
屏视: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二).亲人般的深情
1.品读文本中“飞翔的鸥群”(第3自然段)
配乐欣赏海鸥飞翔的图片
品读“老人顺着栏杆边走……有声有色的乐谱。”
鼓励学生做小诗人,把这句话改成小诗,感受鸥群翻飞的美。
预设:乐谱
边走边放
起起落落
白色翻飞
有声有色
2..思考:为什么老人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他是如何做到这样深情的?
师:其实啊,老人对海鸥的真情尽在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中。
行:喂海鸥
品读文本,快速浏览第2、3自然段
(1)有一个词语重复了多次,是哪个词?(褪色),谈感受
(2)重点词语:小心、退开一步、应声而来、几下,谈感受
(3)学法归纳:学会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阅读方法
言:读懂了老人的语言就读懂了老人的心,老人不多的语言几乎表达了他对海鸥全部的情感。
快速浏览4-13自然段,画出老人语言的句子,做好旁批,自由读文,体会老人说话时的心情。
(1)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2)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3)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
(4)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5)“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
(6)“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
3.体会老人“望”中的深意,体会内心的爱
(1)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
师:这是怎样的“望”呀!古人望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文中的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心情如何?(眷恋、期盼、不舍)
(2)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引读:
老人的塑料袋空了,老人的心也空了,一份冰凉的失落感涌上心头,谁来读?
生读:
“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
引读:
一声叹息中,怅望蓝天,一份无法言说的遗憾呀,谁再来读?
生读:
“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
引读:
老人苍老而浑浊的眼神中是深深的期待呀,大家齐读。
生读:
“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
四、结束语:
是啊,老人一言一行,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他内心的独白;老人十年如一日地喂海鸥,那份坚持,也是他内心的独白;在老人的心里,只有飞翔的鸥群。老人对海鸥的深情,都是因为一个字——(生答)爱!
是的,那是亲人般的爱!也正是因为这种爱,让飞翔的鸥群演绎了一段传奇般的故事。
五、自读悟情——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的重点除了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外,还要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除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在本课时教学时还能感受到海鸥回报以老人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1、师:当我们大家都沉浸在老人与海鸥的这份亲情、和谐与幸福之中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了(出示PPT)生读“没想到过了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2、师:老人在世时曾对人们说过他的愿望:他说当他离开人世时希望能够把他的遗像放大,带到翠湖边,让他再看一眼他的“儿女们”,人们完成了他的遗愿,但就在把他的遗像带到翠湖边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15——19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句子让你感动,并与同桌交流。
(1)快速朗读,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部分。
(2)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此刻海鸥的心情吗? 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A.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1)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大不一样”,提问:海鸥的叫声与姿式与平时会有怎样的“大不一样”?
(2)师:老师从你们的回答当中知道了,海鸥此时是焦急的、悲伤的,(出示PPT)海鸥们连声呼唤,他们似乎在说什么?
(3)师:同学们,海鸥们一声声热切的呼唤有惊讶,焦急,还有悲伤,谁能把这种感觉朗读出来?
师:我分明看到了一只焦急热切而又悲伤的海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把这段话读一读。(生齐读)
3、老人把海鸥当作亲人,海鸥也把老人当作亲人,文中的哪些地方写出海鸥是老人的亲人?
师渡:海鸥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老人却始终一动不动,海鸥们终于明白:老人已经永远永远地离他们而去,于是,在翠湖边上,它们为老人举行了一场特殊而感人的葬礼。哪些地方能够体现海鸥对老人的一片亲人般的深情呢?。
B.“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1)师;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2)如学生说到“瞻仰”,理解瞻仰的意思。瞻仰指恭敬地看,一般指对伟人的尊敬,老人是伟人吗?(学生讨论汇报)
(3)你能读出海鸥对老人这种亲人般的温情,还有对伟人的尊敬与爱戴吗?(指名读)
C.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师:你体会了什么?
(2)师;好,同学们,闭上你的眼睛,现在你就是一只海鸥,把你最好的祈祷与祝福送给老人吧!(生闭上眼睛祈祷)
师:睁开你们的双眼,把这份守灵时诚挚的感情读出来
D.“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师:这一段都值得大家好好体会,出示PPT:谁有信心读一读这一段。
请一生读。
(2)师范读,把“扑”字读成“飞”字,引导学生讨论行不行?
(3)师:看来,这两“扑”含义很深,情意更重,写作时,用词要反复推敲,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感动了,这里面的焦急、悲伤与依依不舍是多浓的一份情感,生死都愿意相随。一只只海鸥扑过来,形成了一道(生接)白色旋涡。
师:这是一场怎样惊心动魄,让人为之动容的葬礼,同学们再自由读一读这段,读出海鸥们一片深情。
生自由读,再请生个别读,请生评价。
师:读得真好。
出示PPT,
配乐沉重解说:海鸥们站成两行,他们一动不动为老人守灵,在心里轻轻地呼唤着:“老人,生前你没有儿女,就让我们做你的儿女,让我们为你守灵,为你祈祷吧!老人的遗像不得不搬走了,海鸥们不顾一切的扑过来,大声鸣叫:不,不要搬走这张照片,让我们再看我们的亲人一眼,给他鞠个躬吧!”同学们,拿起你的书, 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读第16、17自然段。
六、拓展升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1、师:多么诚挚的语言,多么动人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后来,人们在翠湖公园里建立了一个雕塑(出示PPT),
师解说:老人依旧满脸慈祥的笑容,周围,海鸥翩然翻飞,多么和谐的场面!同学们,这就是那位老人,让我们用最神圣的队礼向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表达出少先队员们最崇高的敬意!
2、师:生活中,像老人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来关爱动物,都和动物和谐共处吧!在老人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在每个人心里,一定都有一颗善心,它让人类和动物能够和谐共处。
3、小练笔:如果老人此时此刻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请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21.老人与海鸥
喂
(相伴)老人 心里的爱 海鸥(相守)
亲人般的深情
送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彰显了行文思路,凸现了文章主旨,画龙点睛地浓缩了文章的内容
六、说预期效果
课堂上努力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学习习惯上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中让学生能抓住老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体会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抓海鸥的动作感受出海鸥与老人的情,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等体现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在情感上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让他们也能真心地去爱护动物。
说课稿 篇9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这课书通过对孔子和老子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突出了他们的品质,因而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读体味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字义串联法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体会他们的精神。
3、通过联想体味孔子行程的艰难,意志坚强,通过孔子学成后和老子拜别场景的练笔体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预设体现以下4个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第二教时第一个环节安排了开火车读词语,由字到词再到句,对字词进行训练,这对他们进一步理解好课文会有帮助的,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扎扎实实教语文。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读体味孔子和老子的品行。以读为本,读中体会人物品行。教学第二段先让同学们找出描写孔子和老子的句子,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在书中画出来,让学生先对这节课要学的知识有个总体印象,然后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这句话的`教学感悟他们的品质。老师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体会孔子行路的艰辛。对话部分我们设计了通过自己读、男女分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各种方式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让学生以读促思,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
3 、这节课我们精心设计了两处理解词语的方法,一个在第二段中,“风餐露宿”这个词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运用了“字义串联法”解词,并在“日夜兼程”这个成语中加以训练,还有“学无止境”这个词,让学生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4、本节课我精心设计了写的训练,做到读写结合,悟中练写,通过抓住对话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写一写孔子学成后和老子拜别的场面,我们每一课书都将搭建写作的平台,将本单元的写作要求分散到每一课书,每一节课之中,力争做到一课一个写作训练点,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减轻学生的习作压力,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环节紧凑,有详有略,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第二段,第三段孔子的学习情况和第四段点明主题的句子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凸显重点,做到详略得当,既学习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习了写作知识,还使学生在品读中体会了人物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6-25
《春笋》说课稿08-29
《民族》说课稿07-25
掌声说课稿09-24
《左右》说课稿09-01
《师说》说课稿08-19
《蜘蛛》说课稿09-18
石榴说课稿10-05
《欢庆》说课稿09-10
《春风》说课稿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