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本课《江南春》和《春日偶成》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诗人杜牧和宋代诗人程颢所作。每首诗都是七言绝句。我准备按顺序先教学《江南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再学《春日偶成》。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全诗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三四句吊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是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全诗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二、说学法教法
(1)学法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
③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读书人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绝不可包办代替,而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自主、积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大限度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人生阅历、知识储备、艺术修养、阅读经验等)进行创造,进而形成对语言文化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和逻辑把握,并把语言文化知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信念和行为,最终升华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2)教法
①抓朗诵。诗歌的节奏、韵律要*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读来体会。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朗读,还应要求能朗诵,读出情和意。因此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按照学习的渐进性原则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每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四个层次的理解,层层深入,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②坚持启发式。问题要精简,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理解词的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 ?
③变教知识为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教导他们养成配合工具书积极理解诗文内容的阅读习惯。
(3)手段——以生为主体,以师为主导,结合挂图等辅助教学。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爬山》的第二课时,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大方面进行展示。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重在说理,都是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事例之中。本课主要讲的是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这篇课文具体体现了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让他们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针对学生及课文特点,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1、我能讲出父亲说的话的含义,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重点)
2、我能初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体会“青山的沉静”和“父亲的智慧”指什么。(此条预设不呈现在学案的'目标一栏中)
二、说教法、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这节课,我利用导学案的“渔场”功能,在每个环节中充分挖掘适合学生尝试的学习方法,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交流和反馈能力。借助导学案采用了“三大导学方式”,即:目标导学、学法导学和问题导学,再加上穿插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点拨,它们构成了我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统称为“导学法”。那么,新课改主张的“独学、对学、群学”就必然成为了本节课的主要学法。
在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处理上,为了改进阅读教学结构,我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体裁和写作思路,准备尝试运用列表助阅读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对比中预习、讲练和小结。
三、说教学过程
在“高效课堂”背景下,我将教学流程设计为:定向——导学——合作——点拨——检测——评析六个环节。具体如下:
第一步:定向(时间大约为5分钟)
课堂开始,我设计了“复习铺垫”这个环节,主要有两道习题。第一道是复习题“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回忆法来统领全篇。第二道是填空题,考查的是课文第一句话“父亲爱 ,爱 ,也爱 ,——尤其是 。”用来引出下文,顺势设问“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引入新课,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3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
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
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惊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讶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贴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跌宕起伏,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
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综观全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通过对课文的品读,读懂课文内容。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评价能力。通过观看录象,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3、情感态度目标: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难点是对黄河的认识,因为黄河离孩子很远很远,要借助媒体来突破这一难点,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也是难点。
第一课时
我准备围绕“介绍黄河,板书揭题、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字词,巩固练写”这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
介绍黄河,板书揭题
让学生谈谈心中的黄河,听老师介绍黄河,出示古人描写黄河的诗句,读一读,初步感受黄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在这环节中,让学生充分的阅读,在朗读中自学生字,了解大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对文中重点字词进行正音、理解。
四、学习字词,巩固练写
示范“艄、滔、履”的写法,说说注意点。
第二课时
共分六个模块。
第一模块:整体感知,初步感受黄河。
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用一个词语(最好是成语)说出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黄河的气势之大。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录像,领略黄河的气势,感受黄河的磅礴宏伟!在播放录象的同时教师相机朗诵,激起学生的共鸣。
第二模块:自读自悟,感受皮筏的小、轻
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作者是什么感觉呢?让学生通过读一读二至五小节,边读边把有感想的地方划出来,写一写感受。然后交流各自的认识,教师适时点拨,老师点出“作者初见到湍急的黄河,为一惊,远望鼓浪的.橡皮筏子为之再惊,细看到筏上有人更惊”的观察思路、认识思路,并用朗读展现这种越来越惊的层次。(由远而近)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是提心吊胆、惊讶、激动、兴奋、吃惊。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我抓住了“啊”进行多元解读,读出其惊讶。“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怎么读,如何让学生读进去。通过反复阅读、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该怎样读好。
第三模块:交换角色,感受艄公技术高超。
这样小而轻的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漂流,作者不禁提心吊胆,如果让你坐在上面,你敢吗?来读一读6、7小节,体验乘客与“我”形成的鲜明对比,反衬出艄公高超的驾筏技术。接着用一组排比句试问:羊皮筏子之所以能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那是因为读——
之所以羊皮筏子能在汹涌的黄河上鼓浪前行,那是因为读——
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
让学生连读三遍“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一段,再现艄公高超的技艺。
第四模块:抓关键句,深入感受“主人”形象。
以“皮筏上的乘客凭什么能谈笑风生?”为切入点,了解那艄公凭什么赢得了乘客的信任?理解中心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能联系6—8节,说说对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这几个词的理解。在理解词语的同时,引导学生讨论艄公会遇到的怎样的困难,他又会如何克服,在此基础上找寻艄公能克服这些困难的原因,深入感受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及他那高超的驾筏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相机理解“如履平地”这一字!领略艄公风采后,齐诵最后一自然段,用作者的话赞美艄公。
第五模块:读写结合,内化精神
刚才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再活用语言和语言规律,进行极具个性色彩的言语实践,用
“艄公,我想对你说——”写一段话,用自己的话赞美艄公。
交流完毕,播放黄河录象、歌曲,再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黄河主人的风采。
第六模块: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黄河上的艄公至今已是罕见,学生由于陌生,往往很难与自己联系起来,请学生课外收集一些在外界的挑战中获胜的人物,如航天英雄、登山运动员等,这样进一步落实德育目标,感受人类的伟大和不平凡,激励学生要向他们一样勇敢地面对一切,做生活的强者、生活的主人。
板书设计:
黄河的主人
(艄公)
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
这就是本堂课的板书设计。以上仅仅是我对本课的认识,望大家批评指正!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4
《雅鲁藏布大峡谷》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工作室全体成员:
大家好!
今天是我们工作室新学期开展的第一次研讨活动,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安排好手头工作与家庭事务来参加今天的活动。今天的活动主要有两项,一是我执教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听课活动和研讨交流,二是朱际红老师的讲座。下面我就《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谈谈教学设计思路与反思: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峡谷,也是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峡谷,它是世界一大奇观,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本课教学分两课时,今天教学的是第一课时。课前,我播放了优美的歌曲《珠穆朗玛》,营造出***的神秘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并为后面课文的学习作好情感铺垫。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神奇”这条主线组织教学,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形、传说、秘境等方面,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反复品读,感悟大峡谷独特迷人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迷人风光的短片,使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了更深刻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情感得以升华,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并顺势提了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游客,我们应该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这里的环境永远美好?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感想,课堂上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总结课文时,我对照板书,结合课后“金钥匙”,传授给学生“用一个词语给课文主要部分列提纲”的方法。第二课时,主要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另一奇观——自然博物馆;读文、总结学习方法;学生当导游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等内容。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课堂上学生的交流还不够充分,朗读指导也不够到位,不足的地方还很多。恳请各位领导、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的研讨课,我只是起了个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后这样的活动还要常开展,期盼我们在一次次的研讨中,不断地反思,共同地进步!
谢谢大家!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简要复述课文。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初步学习根据范例合作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设计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历史故事我们一贯沿袭着“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师细腻入微的讲解,学生有本有纲的分析作答,从而提示中心。这样的学习过程,我们说学生只滞留在浅层的语文知识上,至于学生的语文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探究的意识、创新精神等等,关注甚少。为此,就对于本课我的设计理念是:
(一)过程开放,体现探究性。
语文课程是开放的,有活力的课程,它的开放要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为此,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1)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我在《三顾茅庐》中开门设疑:谁三顾茅庐?为什么?结果怎么样?等等疑问,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教材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2)角色的转换
《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式的,在《三顾茅庐》的教学中,课始情境设计,教师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当学生就“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二)感悟运用,突出个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综合训练,注重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不必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如,本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因此,适于将课文编写课本剧进行表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四、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1)创设情境,质疑探究。
(2)编写剧本,重组信息。
(3)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探究。
1、揭题质疑,初知大意。
(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而后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三顾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么样?
谁能用一句话说完整、具体?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展示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有丰满的了解,又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编写剧本、表演埋下伏笔,提供给学生创作的素材。
2、重点质疑,探究交流。
引出探究重点: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
(自由读课文,用符号划出表现“刘备”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从语言方面探究
从行动方面探究(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从环境描写方面(数九寒天)
从张飞态度方面(训斥张飞的鲁莽)
3、赏读复述,内化语言。
(1)自由组合,再次感受刘备邀请的诚意。
(2)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导探究,让学生在信息重组、比较分析、多向开放,自由质疑的提高和情境中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阔的、更活跃的探究平台。问题的解决,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又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不断钻研,在良性循环中最终形成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同时赏读、复述,层层深入,让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为今后的编写、表演服务。
(二)编写剧本,重组信息。
(1)出示范文,了解写法。
教师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简单课本剧流程发给学生,教师可以从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独白、对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加以指导。
(2)分工合作,编写剧本。
以课文为素材,根据课堂探究所得,展开合理想象,编写剧本。
设计意图:学生编写剧本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有意识地将课外信息引入课内,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拓宽语文学习的内涵和渠道,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
(三)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设计意图:课本剧的表演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姿态。它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发生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XXX中心小学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08-01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5篇07-28
四年级下册买文具说课稿08-13
高二下册语文说课稿07-05
二年级语文下册画风说课稿07-13
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说课稿07-13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09-01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08-10
语文说课稿09-14
语文蜡烛说课稿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