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10-07 20:38:2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本课所处的地位及编排特点:

  《我们的错误》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九册第九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以面对错误为主题,前两篇主体课文以叙事为主,把道理蕴含在情节之中,分别写了儿童与英雄是如何面对错误的。而这首诗歌是一首极受学生喜爱的外国儿童诗,正是基于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的积累。作者借诗歌用一种内心剖白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对话。,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

  这首儿童诗篇幅短小,言简意赅,意蕴深长。使读者一进入课文就感受一种角色置换,仿佛不是在朗读诗歌,却更像是在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使写作意图于“润物细无声”中浸润于读者心田,更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2.说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充分考虑本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2)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自己的错误有正确的认识,并正确对待错误。

  (3)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3.教学重难点:

  抓住能唤起学生心灵触动的关键语句,以读促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理解,体会诗的含义,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能知错就改。

  4.设计理念及如何突破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执教《我们的错误》不能仅仅停留在诗歌的表面,而要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领会作者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生活。不断提升每一个孩子的语文素养。

  二、说教法、学法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纲》指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景,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1、以读促悟

  本文意在引导学生面对错误时,要正确的认识它,并采用积极的态度改正它。诗歌没有过多的描写与叙述,更多的是感性的认识与理性的思考。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加深理解,受到教育。

  2、联系生活实际。

  在理解“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错误是必修的一课,每个人都要细细读。细细读啊,把它读懂,读懂它啊,你才会成熟。上好人生这一课啊,你将永远不会糊涂。”这些难点句子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与情感的参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来说明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到知错就改的道理。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生活中有没有犯过错误?那当我们面对错误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来聆听诗人的教诲。

  2.导入本课,板书课题:《我们的错误》

  (二)初读诗歌

  1.自由朗读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朗读情况。同桌互读,指名读,纠正读音。

  3.再读课文,你一定还会有新的收获。

  默读诗歌,画出给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认真体会,可以在旁边做出批注;有不懂的'问题要标记出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首先体现在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来读书思考。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三)精读诗歌,感悟内涵。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抓住感受深刻的句子,进行研读、拓展、迁移当学生提出自己重点理解的句子的时候,教师随即用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内容出示在屏幕上,方便大家交流。

  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诗中的哪些话最形象?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文中关键的词(句、段)

  1.“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这句话,很多学生都耳熟能详,但是未必真正做过深入的思考过,理解这个句子可以涉及到以下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失败是成功之母?什么情况下会一错再错?

  补充从失败的教训中崛起的人和事情,深化认识。

  2.“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使学生正确面对错误,错误往往导引着人们的成功之路。

  3.“错误是必修的一课,每个人都要细细读。细细读啊,把它读通,读通它啊,你才会成熟。上好人生这一课啊,你将永远不会糊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重心长的叮嘱,有感情的朗读体验。想一想作者说这些话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他还担心什么?听了这些话,你有什么感受?

  (读书要“进得去,出得来”。引领学生在诗句中徜徉,与诗人共鸣,通过自身个性化的体验,产生个性化的解读。结合学生周围的现实的人和事情,不断端正学生面对错误的心态,成功完成课堂学习向生活实践的迁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阅读欣赏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小节,进行背诵积累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2.熟读成诵,感悟诗人的心意

  诗人象一个温和的长者,象一个谦和可敬的导师,用平等的身份,可亲的态度,温和、朴素而简明的语言,和我们娓娓交谈。没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没有声色俱厉的责备,他态度和蔼,委婉亲切,从各个角度讲述道理,告诫世人,给人深刻的警示。

  让我们再来读诗,读出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情感,再试着把它背诵下来吧。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应该在课堂上欣赏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五)拓展练习: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你记忆最深的一次错误是什么?当时是怎样处理,学了这篇文,你觉得当时处理得好吗?今后你打算怎样面对错误?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直面自己的错误,达到知错就改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我们的错误

  沙班.罗伯特

  认识错误 改正错误

  知错就改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体现了课堂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我设计的板书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课文。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学习领域,通过对设计精美的报刊、杂志、画册、挂历、招贴、网页、唱片封套的鉴赏,了解版个领域中的运用,以及版式设计所包含的视觉要素、构成要素;采用设计制作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感恩节剪报、自我宣传手册等方法,探索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动力,培养学生的平面设计意识与能力,初步形成设计方面的基本素养。

  活动一:“欣赏与了解”通过欣赏优秀的报刊杂志等版式设计作品,认识版式设计中图片、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了解标题、栏目、文章、图片等各构成要素在版式设计中的编排处理方法。

  活动二:“体验与实践”运用所学的版式设计知识,分组自拟主题尝试用拼贴、手绘等方式,设计制作一份感恩主题的校园剪报,和自我宣传手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报刊设计制作的学习,培养其热爱校园文化生活的情感和同学之间良好合作的'精神。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了解报刊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报刊的设计及制作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从设计报刊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掌握报刊设计的基本知识、技巧、方法。

  教学难点 报刊版面设计创意。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基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考虑,本课教学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尽可能地使课堂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主体性。 本课主题是围绕报刊设计基本知识的学习,通过让学生看、听、想、赛、练等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对春天的认识和了解报刊设计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创新设计的欲 望。

  三、 教法学法

  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为了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求知,在教学中我采用谈话法、比较分析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理解空间,进而有创造性地表现空间。

  在学法上,由教师引导通过学生欣赏、比较、感受、思考、讨论、动手实践等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导入

  1、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前两课所学的知识,教师提供美术字、报头图案资料和有关图形图像资料。导入新课的内容《精美的报刊》。 讲授新课

  2、教师通过大屏幕多媒体课件讲解报刊的定义、要素、设计方法、制作方法等,启发学生设计思路。在讲解的同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如我们教室里的报刊都有哪些要素?我们的报刊都采用了哪些制作方法等。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

  提出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幅报刊作品。

  3.实践阶段

  将学生分成小组,由组长分工,设计一幅报刊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程序:

  (1) 由组长进行分工(如:报刊版面总设计、各栏目负责人)。

  (2)首先研究讨论确定主题。

  (3)由版面总设计将各栏目负责人完成的报刊要素加以选择、整理(设计栏目标题、安排文章、插图、尾花等要素的位置和大小),组合成完整的壁报,全小组同学对报刊的设计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4)全班集中展示报刊设计图。由各组推举代表讲解本组报刊的设计内容及特点,经全班讨论认可,进行整体调整完善,完成定稿。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生动的儿童故画,讲述了唐代时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画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以信戴嵩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角色鲜明。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进行对比,在读,议,演,评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质在。

  二,学情分析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但是文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戴嵩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差距悬殊,从而为学文做好铺垫。另外还应抓住情节上的曲折变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品质的深刻体验,从而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影响和启迪。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有关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中画家面对错误,谦虚谨慎,牧童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优秀品质。同时积累课文中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插图展开想像,让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积累有关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难点:结合插图展开想像,引导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五,教学方法:

  1,说教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全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和学生谈话,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教学法:课堂中逐步引导学生,逐渐深入课文。

  3,点拔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2,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具体学法如下:

  1,勾画学习法:勤动笔,积极读书。

  2,观察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展开想像。

  3, 探讨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4,表演学习法:学生通过角色的表演,理解课文人物的.优秀品质。

  六,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和课文插图。

  课外收集大画家戴嵩的和生平介绍,绘画作品等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你们喜欢画什么呢

  2,大家喜欢的东西各不相同,有一位画家特别爱画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欣赏他的两幅画吧。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

  3,看了这两幅画你想说些什么呢

  4,这位技艺高超的画家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画家戴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关于他画牛的故事。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画家写的大,牧童写的小,学生齐读。

  二,比较发现,导入新课

  1,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吗

  2,本领如此高超的大画家和一个小小的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三,激发兴趣,朗读感悟

  1,请小朋友轻轻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

  学生自由读课文。

  2,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

  生:我知道了牧童是放牛的孩子,所以他知道戴嵩画的斗牛图画错了。

  生:我知道戴嵩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画家,还是个虚心的画家。

  3,大家知道戴嵩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画家,还是个虚心的画家。你从课文哪里知道呢 请你再默读课文,用笔划出来。

  4,学生默读课文。

  5,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A,找到了这句话的小朋友请举手,请大家自己读一读,找一找,你从哪个字词中感受到他的高超本领。

  B,如果你是一位欣赏的观众,看见戴嵩的画挂出来了,你会怎么招呼别人也来欣赏 如果你是唐朝的有钱人,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C,可见,戴嵩的画技是非常高超的,他的画也很受欢迎。你们能用朗读来表现人们对戴嵩画的喜爱吗 (个别读,评价,分组赛读)

  D,是呀,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你能不能也用上一,,,,,就说一个句子。

  E,小朋友的句子说得这么好,真了不起,我们再读这句话相信会读的更好了。

  F,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

  我从第二自然段中的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知道戴嵩画画得很快。

  1,读一读,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理解沉思片刻)

  2,请我们班的小画家也来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3,看画:哪个地方是用浓墨涂抹来画的,哪个地方是用轻笔细描来画的。

  4,指导朗读:画的方法不一样,我们读的也要不一样,谁来读读。个别读,齐读)

  5,你能用上一会儿……一会儿……来说一句话吗

  6,戴嵩的画很快画成了,围观的人是怎么夸赞的 请大家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7,出示句子,你想学着谁的样子夸一夸呢 自己试着读一读。(指生读――评价――齐读)

  8,分角色朗读并加上动作。

  9,围观的人只有商人和教书先生在夸赞吗

  不是,还有很多人。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夸赞什么呢

  这么多人,你一言,我一语就是课文说的纷纷夸赞。

  10,正在大家纷纷夸奖之时,你听到了什么了 看到了什么

  人们都夸奖戴嵩的画画的好,可是一个小小的牧童却大声地说:画错了画错了,这声音是多么的与从不同。真像一声炸雷,把人们惊呆了。围观的人听了小牧童话,有什么表情 请看图,他们又会对小牧童说些什么

  11,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在想什么呢

  12,假如你是戴嵩呢 你又会在想什么

  13,真正的戴嵩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请同桌互相读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谁能读出和蔼的语气

  指名读。(学生脸带微笑,向前稍倾做问)男,女赛读。这说明戴嵩怎样 (说明戴嵩很虚心,很能接受别人的见意,哪怕是小小的牧童)

  14,牧童又是怎样解释的 指名读小牧童为什么敢指出 (因为他经常放牛,平时注意观察,对斗牛的情形记得清清楚楚)指导学生练读牧童的话,读出对话的语气,读出小牧童那种直率,勇敢的语气

  15,还从哪里知道戴嵩是个虚心的人。(戴嵩连连拱手道,一般什么情况下拱手,你能做做拱手的动作吗 )戴嵩为什么感到惭愧

  生:因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他的画却被一个小孩看出来是错的,所以心里很不好受。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真好。看,惭愧两字都有什么旁

  (竖心旁)惭愧就是心里不好受。谁来读好戴嵩的话 (指名读,自由读。)

  16,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 (喜欢)你想怎样来把整篇课文读一遍呢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愿意读戴嵩的举手,,,,,,,,,

  四,拓展

  学习了课文你想对课文里的人物说什么呢

  四人小组讨论

  生:我想对牧童说,我真佩服你,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真了不起!我要想你学习!

  生:我想对牧童说,你观察生活真仔细。我还想对围观的人说,你们要向牧童学习,观察生活,不要不懂装懂。

  生:我想对戴嵩说,戴嵩你不愧是个著名的画家,能虚心地听取小牧童的意见,我相信你能画出更好的画的。

  师:除了课文里的人物,你还想对谁说

  生:我还想对所有的画家说,你们都要认真观察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生:我想对我们班的同学说,我们都应该向牧童学习,敢于指出不足。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他能虚心地听取牧童的意见,小牧童敢地向大画家提出意见,真大胆。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长春版国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版块汉字家园(一)中的第三课。

  教材分析:

  本课为象形字的归类识字,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6个生字的字理情境图,这幅画所创设的情境为学生掌握字形、字义提供了形象依据。第二部分为词语小韵文,通过朗读韵文,帮助学生积累词语,想象韵文所描绘的意境。

  设计理念:

  通过学习《课标》,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低年级识字教学已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识字而识字,而是应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广博的生活大舞台中,通过多种识字方法,使学生在认识事物,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基于这样的理念,结合教材内容,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山、石、田、土、水、火”6个生字,认识“”4种笔画。

  2.朗读,背诵韵文,并积累词语。(如:风景如画、山山水水、红红火火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多种教学媒体的协调运用中初步感知汉字音、形、义统一的特点,进一步掌握字理识字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初步了解“山、石、田、土、水、火”6个汉字的演变过程,从“火”的字理故事中,体会到汉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重点认识“风、青、红”,并会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

  1.“田、土、火”3个字的形状和“火、山”2个字的笔顺。

  2.在认字和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6个象形字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掌握字理识字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斯霞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强调要重视"第一印象",也就是在学生接触生字时就要给予强烈的.刺激。因此,在课堂伊始,我创设了一个“搭乘汉字快车游览汉字家园”的小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获得感官刺激的同时,将生字的第一印象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然后根据一年级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事物的心理特点,与学生一起做猜字游戏:“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猜出它们是哪些字吗?”利用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了图画与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为突破教学难点做了铺垫。

  (二)字理识字,培养兴趣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字、图结合的识字情境,根据这一编写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为学生演示每一个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并且随机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画面中的图和字有什么联系呢?”使学生进一步真切地了解到图画与字形、字义之间的密切联系。如:“山”就是根据大山的形状创造出来的。“”就像高高凸起的山峰,下面的“”就像两侧连绵不断的群山。这样,学生不仅感知了汉字音、形、义统一的特点,而且还大大激发了识字的兴趣,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学生了解了“山、石”两个字演变过程后,我适时地追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山?”结合学生的问答,相机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风景优美的长白山,利用课件介绍景色怡人的黄山,共同欣赏“飞来石”“仙桃石”等黄山奇石,和同学们共同分享自己从南京带回来的雨花石,力图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信息含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识字的空间。

  长春版国标教材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在识字教学中,编排了字理故事,本课就出现了本册教材中唯一的一个有关“火”的字理故事,“亲爱的同学们,关于‘火’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么?”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师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的配乐故事中了解了汉字的的造字过程,从而更深刻体会到汉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温暖,人们处处离不开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样东西离不了,是什么呢?”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水”,利用课件演示“水”的演变过程后,引导学生感悟“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如果发洪水,或是缺水的话,会怎么样呢?俗话说,水火不留情,如果不安全用火,又将怎么样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了解象形字的特点,认识事物的同时,受到节约用水,安全用火的教育,充分发挥出汉字的育人功能。

  (三)韵文识字,复现巩固

  分析儿童识字心理,儿童对生字的认识要经历从模糊到清晰的阶段,也就是他们首先记住字的大概轮廓,然后通过反复的认读逐渐强化记忆。因此,课堂上,我积极营造轻松、愉悦,自主的读书氛围,通过范读,自由读,指读,赛读,配乐读韵文等形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复现、巩固所学的6个象形字,而且通过朗读启发学生想象韵文所描绘的意境。同时,重点通过定位,联想,猜谜语等多种识字方法学习“风、青、红”三个字。通过预设,我重点引导学生对“青”进行扩词、造句的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

  汉字的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为了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增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率,结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摘星星”这一游戏活动,换一个环境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巩固字词,达到积累的目的。

  (四)认识笔画,指导书写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把字图与汉字,笔画相结合讲授,使学生明确独体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以及“田、土、火”三个字的形状,“火”和“山”两个字的笔顺,除了用课件为学生做直观的演示,还要通过范写作进一步的指导,以突破教学难点。

  总之,本节课,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下,扎扎实实地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力争通过多种识字方法,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识字真是一件快乐的事!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跑进家来的松鼠》这篇课文,作者从儿童的视角观察,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了跑进家来的松鼠在我家所做的储备冬粮、晾晒蘑菇、给自己垫窝的趣事。课文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在我家所作所为在一般人的眼里,是那样淘气顽皮,但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松鼠是那么可爱。细细读来,课文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我的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及本组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高年级学生特征,我预设下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读记记“储备、不甘落后、千方百计”等词语。

  3、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难点

  1、感受松鼠的可爱,领悟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中描写松鼠和我们一家人相处中的一些重点语言、心理、动作等句子,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我们一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与美好,更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激趣导入→自主设疑探究→升华感情→拓展延伸这几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激趣

  1、导入新课

  (1)、激情导入,感受松鼠(播放松鼠在森林里活动的录像)。同学们,看,这个在森林里跳上跳下的小精灵是什么?谈到松鼠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松鼠》这篇课文,谁来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松鼠呢?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一段动化录像后,我设计了这段导语,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如果有一天小松鼠跑进我们家里来,会是一番什么情景呢?”一下拉近了学生与松鼠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自主设疑探究

  1、板出课题,设置疑问。松鼠是生活在森林的小精灵,如果有一天它突然跑到我们家中来了,那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再次认识小松鼠。(板书课题)

  2、读阅读提示,自拟学习提纲。

  过渡:本课是略读课文,主要通过大家自学来完成,我们先来阅读“阅读提示”看看,本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①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拟定自学提纲:现在目标已经明确了,大家想通过什么方法来完成学习目标呢?(学生自拟定,老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己拟定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并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启发,体现了他们主体地位。同时学生对于自己拟定的提纲,学生更愿主动去实施。

  (三)阅读文本体会情感

  1、学生根据提纲自学课文,组内交流,组长记录要点。

  2、检查自学情况全班交流。

  ①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老师随机板书)

  (让学生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松鼠动作灵活,讨人喜欢的语句,让学生感受松鼠的可爱。)

  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交流体会)

  (引导学生抓住我和家人的行为和语言感受我们一家对松鼠的喜爱,并针对具体事例发表感想,然后再配乐指导感情朗读重点语句。)

  汇报采取以下方式:

  从选择每件事的学生中各选取一名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点拔、引导。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宗旨。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学中,我力求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我一家人的行为,语言去感受我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达到训练学生的语感。

  (四)拓展延伸

  1、复述深化文本

  选三名学生扮演松鼠的角色,针对课文中的三件事,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如果你是这一只松鼠,跑到了人家里,你会怎么样?你会怎么和这家人相处。老师适时梳理,引导、点拔。

  2、体会表达方法拓展运用

  (1)鼓励谈话:如果哪天松鼠跑到了你家里,在你家做了许多趣事,你会怎么想?你会怎样和它相处呢?

  (2)让学生再快速阅读,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全班交流,引导明确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写松鼠在“我”家的几件趣事来展现松鼠的可爱,通过爸爸的语言和作者的议论来反映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4)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情况进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与××的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设置这一环节,目的在于使“略读课”成为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力求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根据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属于化合物,重点知识得以解决。

  (展示)分析了水的组成后,接着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难点也得以突破。

  4.课堂练习巩固,达标检测

  5.观看录相:有关水资源及其污染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为了增强学生对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认识,课上选择一段“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录像,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优化教学过程: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力求符合探究学习的三个特征:

  (1)学习者由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

  (2)学习者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

  (3)学习者通过表达和交流,检验或修正自己的解释。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6-25

《春笋》说课稿08-29

《民族》说课稿07-25

掌声说课稿09-24

《左右》说课稿09-01

《师说》说课稿08-19

《蜘蛛》说课稿09-18

石榴说课稿10-05

《欢庆》说课稿09-10

《春风》说课稿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