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从《数学课程标准》、四个关注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技能目标: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情感目标: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喜欢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理念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学法,掌握学法,学会用法。因此本课的教学法我总体归纳为两点:
1、创设情境,为自主探究形成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我挖掘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的切入点,让数学内容生活化,以此提高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能力。
2、自主探究,为合作学习创设平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中,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让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张扬个性、让体验充满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会显得异常现实、精彩而生动。
说过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为学生年龄小,再加上数学知识的的抽象性,他们往往不会为数学的严谨和逻辑的魅力所折服,可他们会因为数学的现实、有趣、而喜欢,在熟悉的情境中学数学使学生最感兴趣;贴近生活学数学,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材中例2所讲事例较枯燥乏味,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有一定难度。为了创设好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以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蜂蜜水”引入,从让学生猜想、品尝不同甜味蜂蜜,让学生用分数或比提出问题表示三个数量的关系,再让他们口答解决其中的几个问题,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同时老师也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提出问题、引出与例2相类似的问题,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学习。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来了。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发展个性,创新学习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让课堂呈现精彩。
本课探究例题:“配一杯240毫升的蜂蜜水,按照蜂蜜和水的配比是1:5来配,配制这样一杯蜂蜜水,需要蜂蜜和水各多少毫升?”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方法。
通过这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按比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那接下来就可以顺水推舟,指导自学例2、感悟新知.
(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同时自然的过渡到按比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上。)
第三个环节:融入生活用数学
生活数学不仅是学生学“必需”数学的基础,而且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我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按比例分配并进行整理,然后汇报交流你眼中的按比分配,接着小组选择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探究,最后,让大家寻求规律进行应用与拓展。从学生的汇报交流,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只要教师给学生去发现的机会,学生的智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学生列出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后,我也出示了一组生活素材:看来,同学们这次的社会调查的收获可真不小,老师也带了好些素材呢!你能帮助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吗?请任意选择一个在小组内探究吧!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发展提高
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先人的遗嘱更必须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
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利用今天学的方法也来帮老人的三个儿子分一分牛,相信你定会赛过智叟!
第五个环节:质疑总结、反思提高
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惑吗?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认识自我与他人,从而促进自己的再发展。)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法国作家布丰写的科学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位居单元之首,是教读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起提纲挈领的作用。(着眼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心理特点,把握教材,运用教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松鼠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体会文章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态度情感、价值观: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单元的教学要求,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由于这篇课文用拟人方法说明事物,语言风格生动具体,属于一篇文艺性说明文,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说明文,让学生一下子就分清平实说明与文艺说明的区别有着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通过讨论、比较等方式加深理解,所以我把教学确定为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四、说教法与学法
我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重要的是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作为一篇写作训练的课文,课文内容一般比较浅显易懂,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上,要体现利用课文充当范文,为学生提供写作仿效的“范本”,以此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他们初步学会写一般的说明文的思路。
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定为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点拨、启发为辅。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部分:新课导入—师生互动—知识拓展—小结课文—作业设计
1、新课导入
我先让学生说出在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以及它们的外貌、动作、生活习性,然后教师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即将认识一种人见人爱的小动物,勾起学生的好奇心,随后教师说出谜语:(“形状象耗子,生活象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打一动物)
我的这种导入方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喜爱,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了。因为这是自己喜欢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
2、师生互动
通过六个环节来完成这个过程。
①查一查目的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养成提前读课文的好习惯。
②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③想一想学生读完课文,让大脑有一个思考感悟的过程,通过提三个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a.松鼠具有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试解释这三个词是什么意思,分别就松鼠的哪一方面来说的?
(学生思考随文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分别就松鼠的外形、习性、性格来说的)
b.大家想一下这三个特点具体体现在文章的哪些段落呢?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在文中找相应的自然段)
c.课文开头第一段总写松鼠的三个特点,下面几段分写这三个特点,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这个问题已明确了本文的说明顺序,结构层次一目了然,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④议一议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探究交流,谈谈自己的收获与理解。
a.你喜欢小松鼠吗?你喜欢小松鼠的那一点?(学生从多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b.本文的语言除了准确以外,还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主要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性。)
⑤讲一讲
出示平实说明的资料,进行平实说明与文艺性说明比较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形象性说明可使读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教学的难点也能得到很好的突破。(在这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理解感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归纳点拨。)
⑥练一练
在教学重点、难点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突破以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儿歌《小白兔》的语言形式,结合课文中松鼠的外形、习性、性格三个方面,为小松鼠编写儿歌。(这种编儿歌的形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编儿歌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熟悉松鼠的特点,同时锻炼了概括能力也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重难点再次得到了落实。)
3.知识拓展
学习本文后,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及时归纳总结,明白了如何才能更好的介绍动物,为下一步学习写作有关动物的说明文奠定基础。
4.小结课文
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细致的观察是说明事物的基础,而准确、生动的语言是揭示被说明事物特征的关键。
5.作业设计
学以致用,作业就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及运用的一个重要手段。本着本课的重点,布置学生回家自行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课文《松鼠》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课内容、结构较简单,但有些句子离儿童生活较远,不易理解,如“释放、回收人造卫星”等。本单元的训练是“写清楚一件事物的特点和用途。”本章节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根据单元训练要求和的要求,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懂得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
2、让学生在自主查阅资料和合作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长大致力于用科学为人类造神福的志趣。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把教学重点定在朗读课文,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并学习用自己个体语言介绍航天飞机,使读写相结合,培养交流的能力。难点为领悟“航天飞机能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等句子的意思。
二、学生分析:
我校从一年级便开设有电脑课,孩子到三年级已经会熟练运用google等搜索引擎上网查找资料,从网上复制资料存入文档,会运用frontpage制作简单的网页,个别学生会制作出水平相对精美的网页,这样对于航天飞机的学习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小组互助学习。
三、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为宗旨,在教学中以网络为平台,设计了航天飞机的课程资源网页。该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
1、相关资料(包括学生前期准备制作的网页和教师资料,其中有航天器、神州5号等相关的各种资料以及链接的相关网址)、供学生主动探究
2、课文学习(主要用于情境引入、重难点突破、生字学习、学习方法指导等)、
3、展示舞台(学生学习中制作的作品小学语文互动拓展阅读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的大量阅读与作业紧密地挂起钩来。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在站中展示,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小小论坛(主要用于学生提出、上传各种问题为学生主题学习而开设的BBS论坛,是学生发表见解和交流的窗口。学生可以在讨论区提出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回复看到的事实,发表自己的见解。)
5、小小研究员(A提供研究小主题。B介绍一些适用的研究方法)这五个部分,教师、学生可以根据教和学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使用。
四、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难点部分以教学网站相助,配合活动教学法及总结法,帮助学生分解教学难点,增强课堂的问题情境,促学生入境探究,学生可以在网络的背景下,通过扮演角色而主动地去浏览信息,扩大信息量,学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前期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出多媒体网页式课件。
2)学生准备,分小组完成预习的资料查阅,并在第一课时后整理自己的资料,形成自己的网页。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背景呈现,情境导入,进行质疑
1)课件演示:浩邈宇宙中,飞船、航空站等航天器的活动显示厂人类对天宇的孜孜追求,当第一个航天飞机部出地球,人类了解宇宙的梦想就越来越近了。我国的神州5号冲入天宇,把中国带入了尖端航天科技的领域。在不久的未来,中国也一定会拥有自己的航天飞机,邀游太空。
宇宙是人类亘古的向往,对于孩子也一样。视频的展示,激起学生的兴趣,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2)学生活动:在课件的引导下,感受宇宙的广阔和神秘,并交流自己在前期的准备中所得到的信息。同时对自己想知道的进行质疑。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起源,是探究的起步,面对神秘的太空,学生一定会充满好奇,这样利于调动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3)教师活动:帮助学生把问题分类,存疑。并引导学生进入航天飞机的学习。
2、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脉络
3、多边互动,读写结合,突破重难点
读写是三年级的两大支柱,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课标强调在学习写作的初期,给予学生写的材料和写的兴趣。运用站中的“相关资料”平台,使学生共享丰富教学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同时提供丰富的说话材料,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1)、视频演示,理解句子,朗读感悟(突破难点)
难点处需要教师的帮助,对于“航天飞机绕地球转圈圈,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等2处难点句子的理解航天飞机得快、飞得高的特点,通过点击句子,观看课件航天飞机在太空工作的实录,以形象的直观录相帮学生理解课文句子。促学生有理解地读,有感悟有想像地读。
2)网上浏览,拓展说话材料(落实重点)
课标中强调习作练习应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先以课文为例,感悟语言写话,再以课件中丰富的资料为辅,(课前学生和教师制作的网页已经在站中实现共享。学生可以在网上点击任何一个同学或教师的网页进行学习)拓宽说、写的内容,进行说、写训练,“我是航天飞机,我的本领可大了,我能______,我还能______”。(前一空可运用书中的资料,后一空拓展学生对航天飞机的课外认识。)达到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从而教会学生学习。
这样重、难点的突破在站的帮助和读写的过程中进行着。使语文成为一种实践,并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得到落实。
4、展示作品,辩论对比
学生将课文和网上的信息进行处理,选择小组的主题,制作成PowerPoint等电子作品,利用大屏幕投影演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航天飞机和飞机的辩论“到底谁更能干?”在辩论中,学生运用资料进行有礼有节的对话,(航天飞机有很大本领,但它耗资太大,起飞不方便,不能民用等)并最终得出结论:不论是谁,都有自己的本领和作用。角色的扮演,对信息的处理运用便语文课堂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为学生对课后的继续学习研究提供方向。
5、深入研究,课外延伸
学生进入“小小研究员”选择研究主题:“航空器的研究……航天飞机进一步研究……普通飞机的研究……_____的研究”并参考网站提供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扩大阅读量,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是本课的情感目标,“小小研究员”中提供学生想研究的小专题,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并以小组形式制作网页式作业,上传在展示舞台。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六、板书设计
航天飞机
普通飞机
飞得高、快
灵活
……
……
各有自己的优点
说课稿 篇4
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第一册《g、k、h》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g、k、h三个声母。认准字形,发音准确。2、正确书写g、k、h三个声母。
围绕这些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由前面认识的8个声母,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3个新声母。
二、引出新授内容。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情境图,通过学生想象说话和教师总结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也引出了”鸽子图”、”蝌蚪图”与”喝水图”,并引出了音节ge、ke、he。
三、教学g、k、h的读音。
我由“鸽子图”引出“g”,通过范读,讲发音方法,再范读,指名读,让学生正确读出“g”。为了使学生读准音,我编了顺口溜:一只白鸽g g g。为了让学生认准形,我让学生找藏着的g,并让学生说说g还像什么,又编了顺口溜9字拐弯g g g。
“k”和“h”的教学与“g”的教学基本相同,只是在“k”的教学时,我穿插了一个小实验,拿一张纸放在嘴前,让学生比较出:发“k”时,吐出的气还要强一点。
四、课中操。
教学到此时,我觉得学生比较累了,我便穿插了课中操《找朋友》,让学生轻松一下。
五、教学g、k、h的写法
1.歌曲《找朋友》之后,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说说出示的三幅图分别像什么,他们的朋友是谁。从而引出了g、k、h。接着,我再利用新的顺口溜让学生再次记忆了字形。
2.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笔顺与格式。
3.在h的书写指导时,我进行了h与n的比较。
4.最后是学生练习描红书写。
以上过程如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5
一、教学背景、教材性质与特点
(一)背 景
本课教学对象是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的学生,本班学生数共28人,高一男生。飞行员的特点是既需要有强健的体能素质,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安排这一单元教材主要依据新课标要求和相应能力的培养来选择,同时,这一教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材
(二)教材性质与特点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瑰宝,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旺盛时期,武术可以有效地发展爆发力、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和满足青少年探索、好胜、搏击、防身等心理要求,对培养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的精神和优良的武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主体参与意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体育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理解武术特点和学习价值
教材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一)本堂课是武术单元的第六课次,前五节课有80%学生掌握了少林棍套路的所有动作和有95%学生掌握前滚翻动作,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时目标:
1、认知目标:能明确游戏方法及规则;了解武术和综合游戏的健身价值。
2、技能目标:90%以上学生掌握棍术的连贯动作;学会空间定向、平衡能力、克服心理障碍的练习方法,发展快速反应能力及全身协调性。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及探究欲望;培养创新意识和同学之间的信任感,增强集体凝聚力,以及勇于面对挫折的品质,体验成功感。
(二)教学重点:掌握棍术连贯动作、提高身体综合素质和培养相互信任感 ;难点:空间定向、平衡能力、克服心理障碍的培养.
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材
三、教学内容
1、心品游戏;
2、复习少林棍术全套动作;
3、综合素质练习:高空救险。
目标统领教材
教法
本节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实践能力、感知能力和创新意识。
练习心品游戏采用督促、语言激励教学法;在学习棍术过程中教法采用了示范、启发、点拨、异质分组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创编相关套路,加强棍术套路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留有空白,让学生有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分组展示套路,互相评价,检查学生对动作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互相欣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精神。
通过“高空救险”的情景游戏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维护和平和崇军的高尚思想以及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以达到让学生在乐中提高综合素质、乐中体会运动成功感,该游戏还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心理承受能力 。
采用现代教学理念
学法
学生在练习中主要采用了异质分组的练习方法,打破了以往统一练习的形式。小组可自行选择练习内容和练习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小组由4-7个同学组成,彼此了解,很容易形成融洽的学习气氛。在合作练习中能对其他人的动作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并加于相互指导,这样的合作形式有利于动作的掌握。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法还采用让学生自愿或派代表展示创编成果或练习少林棍术全套动作,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在综合素质练习(高空救险)中 ,学会和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心理承受能力。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与热身阶段
队列操练,培养准军人应有的素质。
(二)学习目标
1、心品游戏:本节课重点培养空间定向能力、平衡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复习棍术:掌握套路的连贯性,创编套路是为了加强棍术套路的理解,培养创新意识;展示演练,培养同学相互学习与评价的能力,以及成功感的体验。
3、综合素质(高空救险):培养克服心理障碍、同学之间的信任感,同时发展快速反应能力及全身协调性,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会滚、爬、翻、跑、“救护”等基本技能,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三)课的尾声
1、语言暗示放松:调整呼吸、静心放松;2、培养自评、互评的学习评价的能力。
贯彻健康第一、快乐体育指导思想
场地器材的使用
授课地点在足球场,范围宽阔,为练习少林棍术提供良好场所,也为后半段练习情景游戏---“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战地救护”营造更好的形象环境。综合练习中,用小足球门和羽毛球网组合的障碍,能形象的模拟穿过“铁丝网”的情景游戏;用体操凳、跳箱模拟过“独木桥” 。音乐应用,主要是活跃课堂气氛,调节练习节奏、激发民族情感,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合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改造规则激发兴趣
全课小结
1、通过以上组织形式、学法与教法,90%以上学生能掌握棍术的连贯动作;能明确游戏规则与方法进行综合素质练习,达到应有的效果。
2、整堂课能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目标统领教材。为了各项目标的达成,在组织教学中,采用异质分组教学,主要培养同学之间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培养自主学习、互相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感。
3、通过学习不但可以强健体魄,如在速度、耐力、爆发力以及力量等方面获得长足进步,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空间定向能力、克服心理障碍、同伴之间团结协作、相互信任等心理品质有着重要作用。这些也恰恰是飞行学员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心品游戏
规则:每位同学依次原地快速转五圈后跑到前方,在白纸中间画一个部分飞机模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架模型。
组织形式:
⊙⊙⊙⊙⊙⊙⊙⊙
⊙⊙⊙⊙⊙⊙⊙⊙
5米
⊙⊙⊙⊙⊙⊙⊙⊙
⊙⊙⊙⊙⊙⊙⊙⊙
要求:1、同学们跑回将笔交给下一位同学接到队尾;
2、遵守游戏规则。
培养空间定向、平衡、团结协作能力
综合素质练习:高空救险
规则:起跑;过垫子(各种滚翻);爬过铁丝网;跑过独木桥(长凳);爬上跳箱直立向后倒体;交换保护的同学,其快速绕过红旗。当保护者交换的同时第二位同学马上出发,完成相同的步骤。
组织形式:
⊙⊙⊙
⊙⊙⊙
⊙⊙
⊙⊙
⊙⊙
⊙⊙
说明: 海棉垫;羽毛球网制作“铁丝网” ;长木凳 ;跳箱 ;行进路线
培养克服心理障碍能力和同学之间信任感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今天我要讲的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结构和组分,以及它作为生命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开放性(即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生命系统开放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所以它是本学段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内容。
初中阶段,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索性试验,初步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高中生物学课本则为学生提供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史料,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是本小节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重点掌握两个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发生的部位和条件,并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高度去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光合作用的过程
2)尝试探究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教师讲授、总结归纳与比较法相结合
2)训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养成勇于质疑合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二.说教法
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
学具:笔记本、书
2.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问法、自读课本、观察法、讲授法
3.重难点突破:
以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同时,通过自读课本大致建构光合作用具体过程,再辅以教师的讲授点拨,细化知识结构,突破思维误区和难点。
三.学法指导
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自读课本回答教师提问,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自读课本相关内容
二)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1)复习初中所学光合作用概念,同时板书光合作用概念式
2)问:能不能从该式看出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生答:不能)
3)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4)演示光合作用的总过程动画,得出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2.新课进行
1)光反应
①观察光合作用课件
②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照课件自读课本光反应的相应内容
③师生以课件为载体共同完成光反应过程学习
④总结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暗反应[同光反应]
3)幻灯片出示光反应、暗反应比较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该表
3.课堂小结
1)总结光合作用实质
2)拓展得出影响光合作用环境因素,并分析各条件对光合作用具体过程有何影响
4.练习
幻灯片出示选择填空,由学生完成
5.作业布置
完成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比较表
6.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Lesson 12:Happy New Year!》。第二课时 Christmas Day。
一.说教材
《Lesson 12 Happy New Year!》是陕西旅游版三年级第一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单词:happy new New Year;
新年祝福语:Happy New Year!
新年歌曲学唱
2. 熟练掌握单词:merry ,Christmas, Father Christmas, a Christmas tree;
句型:Merry Christmas!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感情目标:让学生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词句 Merry Christmas! Father Christmas, Christmas tree等。
难点: merry与happy的用法。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本课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采用“兴趣引导法”,“创设情景法”,“对比教学法则”这三种方法。
2.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交流,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的迁移,完成和融合。
三.说煤体应用
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图片的下载,课文录音的录入,图象的插入,插入一段音乐等。我的幻灯片一共是28片,其中2—5张是对上节学的单词和新年祝福语的复习,这几张幻灯片的图片都是我从互联网上下载的精美图片,单词是自己从录音机上寻找的标准发音;接下来,我插入一段动画片让孩子们观看学习新年快乐歌并跟着音乐边唱边做动作,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图片5介绍中国新年人们吃的、图片6介绍孩子过年玩鞭炮的风俗习贯;图片8介绍圣诞的时间和单词;图片9介绍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图片10和11介绍圣诞人们互送礼物和装扮圣诞树的风俗习惯;图片12-14学习新单词;图片15学习圣诞祝福语;图片15是中国新年和西方圣诞节的时间对比;让孩子明确后,出示图片17-22练习两个祝福语;因为这节课主要掌握的就是Merry Christmas!这个祝福语及情景对话,所以我把课文录音做成了一个单独的幻灯片23,这样的话就方便了许多,不用带录音机和磁带,需要重复的话只要再次单击鼠标就可以了;孩子们练熟后进行图片24游戏环节;第25至26张幻灯片是课后练习,都是我自己做的,这样把练习题展示在大屏幕上,同学们做练习的时候就非常直观了,对句子印象也比较深刻了;大半节课都过去了,有些同学就开始有些疲劳了,为了能让同学们稍微休息片刻,我在第26张幻灯片中插入了一段鼓励、表扬的音乐稍作调整,接下来是图片27家庭作业,最后,图片28放一首优美的圣诞歌曲来结束本课教学
说课稿 篇8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它们分别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其中《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能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说教法、学法
采用“问题引导、当堂训练”的方法,抓住课题的“神圣”。以此为主线,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来(如: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培养学生阅读后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六、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针对本单元教材“珍爱我们的家园”的内容专题和“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学习目标,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过程中,充分地揣摩、感悟和表达。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智慧,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第二课时)
1、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上课开始,师生合作读课文,回顾写作背景,并小结前3自然段已学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感情朗读,唤起学生记忆,激发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文本学习。
2、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在这一环节,针对学生的提问,引发学生新一轮的讨论,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品读、吟读、想象、练题等途径,引导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领略 这片土地的神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根据文本而“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学会收集信息资料,并能合理联系文本内容表述出来;在问题引导过程中,并尝试当堂训练,力求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设计意图】
当学生再次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的时候,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感悟本文的历史意义后,联系生活的实际,提出号召,领悟本文更加深远的现实意义,让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学生心田,并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说课稿 篇9
一、分析教材,把握中心。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数学活动课《我长高了》。
2、教材简析:《我长高了》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测量长度的活动。在测量长度活动中,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步长、两手伸开长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米的认识;(2)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这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教学难点是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二、选择教法,指导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设计了一条通过教师启发,学生动手操作,从感知中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掌握正确测量方法的途径,采取导一扶一放的教学策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为了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在重视教法选择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猜测感知:通过猜一猜讲桌和窗的长度,感知厘米和米的和长度。
2、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同时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
3、归纳概括:在活动中,教师用统计表记录数据,使学生初步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积累一些对统计初步知识的感性认识。
4、自由测量:通过指导学生自由测量,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
三、优化教程,合理安排。
本课时计划分四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设立不同的侧重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逐步达到教学目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1、温故铺垫:比划出1厘米、1米的长度,目的是唤起学生对厘米和米实际长度的回忆。
2、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能猜一猜讲桌的长和窗户的宽吗?通过大家自由猜测,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这时教师提出大家的猜测是否准确这一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个环节:实际测量,掌握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测量讲桌的长和窗户的宽,验证刚才的猜测是否准确;然后教师将学生测量的结果收集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会不一样?学生思考后发现有的同学在测量时方法不对,因而出现了误差;最后教师针对这一问题指导学生思考,正确的测量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在学生叙述后再用课件展示加深印象,从而使每个同学都能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个环节:渗透统计内容,建立感性认识。
1、谈话引入:猜一猜同学的身高大约是多少?怎样知道猜测结果是否正确?
2、请同学演示并叙述测量身高的正确方法。
3、分小组开展活动,测量自己的身高。
4、将同学的身高数据收集整理成一张表,引导学生学习看统计表,初步了解通过统计表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5、让学生讨论后再说一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内容,逐步渗透统计初步知识,建立对统计初步知识的感性认识。
第四个环节:自由测量,深化发展。
在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去自由测量,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通过对各种不同实物的测量,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同时也可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的数据。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